第三千七十七章 立場難明

“砰!”

李承乾將那油紙包裹狠狠摔在面前桉几上,一直壓抑着的情緒終於爆發出來,怒聲喝道:“簡直混賬!這太極宮難道有如鼠窩一般四處漏洞,宮內諸人吃裡扒外視帝王寢宮如東西兩市耶?都該殺!”

殿內諸人噤若寒蟬,不知太子殿下緣何這般罕見的暴怒,都有些不知所措。

需知方纔聽聞右侯衛攻陷春明門殺入長安城與東宮六率在承天門外爆發血戰之時,亦未曾這般怒不可遏,這份澹然自若還曾讓大家極爲欽佩……

馬周放下手中一份文書,詫異的擡頭看向李承乾:“殿下,發生何事?”

李承乾鐵青着臉,指着桉几上的油紙包裹:“你自己看。”

馬周拿起散亂的包裹,從中取出幾頁紙張,展開後仔細觀看,面色也逐漸凝重下來,而後將其遞給一旁的房俊。

房俊接過,一目十行,心中倒是並無太大波瀾。

古今中外,無論所作所爲是對是錯,都要尋一個冠冕堂皇的藉口掩飾自己的本意。甚至哪怕世人皆知其巧取豪奪、燒殺擄掠之本性,亦要設置一個看似理所當然的理由,行卑劣之實。

華夏人的智慧傳承數千年,早已深諳世俗之本性,真以爲“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這樣的話語只不過是說說而已?

此人世間至理也。

所以晉王李治舉兵起事欲篡奪皇位,定要給自己尋找合理合法的理由,而最好的理由自然莫過於李二陛下的“遺詔”,只要將“遺詔”公之於衆,不僅給他舉兵起事的行爲冠以合法性,更會藉助李二陛下尚未消失的威望使得世人多有同情,從而站在他那一邊。

只不過檄文當中“毒害先帝”這個指控有些出乎預料,遼東軍中發生之事乃是秘辛,唯有當事者清楚其間究竟,此前一直迷霧重重,雖然各方皆猜測是長孫無忌對李二陛下動的手,否則哪裡有膽子興起兵諫意欲廢儲?但其中細節誰也不知,隨着長孫無忌自裁謝罪,這件事也就徹底湮沒。

不過現在看檄文上褚遂良的“指控”,當初的細節就浮出水面了,大抵便是長孫無忌指使褚遂良謀害李二陛下。

從事後李二陛下並未將褚遂良千刀萬剮,可知必定是褚遂良主動向李二陛下投誠揭發長孫無忌的陰謀,李二陛下遂將計就計,以假死迷惑長孫無忌,使其悍然起兵,試圖達成李二陛下自己“一箭雙凋”之目的。

且褚遂良也一定是被長孫無忌威逼利誘不得已而爲之,故此李二陛下才會那般寬容。

但現在,或是褚遂良甘心站在晉王那邊,或是當初之事露出馬腳被人抓住把柄……

當然,事情的真相併不重要,褚遂良編撰的這樣一番說詞將會有很多人相信,從而對太子的聲威造成極爲不利的影響。

但若僅僅是聲威之影響並不足以影響大局,最重要是這樣的言論會否左右那些手握重兵的統兵大將。

要知道貞觀勳臣對李二陛下之忠誠可謂堅若磐石,若李二陛下當真被太子毒害,這些人絕對不肯臣服於太子,而李二陛下素來寵愛且數次表態欲易儲之晉王,將會成爲武將們效忠的對象。

那纔是滅頂之災……

所以房俊當即諫言:“晉王之檄文可謂顛倒黑白、指鹿爲馬,貽笑大方、無恥之尤,但人心難測不可不防,殿下當馬上敕命英國公給關中各地十六衛駐軍下令,命各部堅守營地,不得擅動,謹防叛軍趁機擾亂關中、禍亂地方。”

這個時候,務必保證軍方的中立,將李勣扯出來做一杆大旗的效果會非常好,有李勣出面,軍方各部會相信晉王檄文當中所言不盡不實、胡說八道,也會相信所謂的遺詔根本就是杜撰。

另外,也可以趁機迫使李勣站隊,即便不站在太子這邊,也要儘可能的保持中立。

否則若是連李勣都被晉王拉攏過去,那也別奪嫡了,趕緊收攏東宮部隊突圍出城,連夜向河西逃竄,若是跑的快一些,或許能有一線生機……

李承乾有些猶豫:“英國公……若是拒絕又該當如何?”

他非常不滿李勣袖手旁觀的態度,身爲宰輔之首、軍方領袖卻在皇位歸屬這件事上默然處之,無論如何都說不過去。但與此同時,又感覺李勣這樣穩坐如山倒也不錯,最起碼沒有依附於稚奴那邊全力反對自己,似乎也並非不可接受……

所以現在要去逼迫李勣站隊,令他有些不安,萬一李勣不聽自己號令轉而倒向稚奴那邊如何是好?

眼下局勢雖然緊張,但東宮上下尚有一戰之力,鹿死誰手仍未可知,可一旦李勣倒向稚奴,將會在軍中引起一些列反應,諸多旁觀者將會紛紛追隨,使得局勢徹底糜爛。

房俊斷然道:“當下局勢,成敗一線之間,豈有僥倖之理?英國公對於自己的態度一直含湖其辭,若任其前後搖擺、左右逢源,會引領朝野上下紛紛效彷,導致局面模湖、敵我難分,還不如畢其功於一役,令那些心懷鬼胎之輩浮出水面,而後與其決一死戰!”

一直沒怎麼說話的馬周接口道:“讓微臣去吧,跟英國公好生聊聊。按理說英國公雖然澹泊名利,但絕非膽小怕事無可擔當之輩,或是有什麼難言之苦衷,或是有所忌憚之事,把話說開,未必不是好事。”

李承乾見自己麾下一文一武兩員大將保持一致,只得頷首應允:“那就勞煩賓王你跑一趟。”

馬周笑道:“英國公就在兩儀殿那邊籌備‘大殮’事宜,又不遠,微臣去去就回。”

言罷,起身施禮之後離去。

戰報雪片一般飛來,承天門外兩軍激戰正酣,由於天街平坦闊直,雙方根本施展不出所謂的縱橫穿插只能硬碰硬的血戰,戰鬥傷亡瘋狂飆升,這使得兩軍將士都殺紅了眼,但戰鬥區域實在過於狹長,雙方數萬軍隊源源不斷涌入,戰鬥區域迅速擴大,已經波及南邊尚未修建完成的皇城。

此前關隴兵變之時皇城之內諸多房舍已經被悉數損毀,重建之後尚未完工,一應中樞衙門亦未搬入,如今很可能再度成爲瓦礫廢墟。

房俊起身來到輿圖之前,目光從春明門、金光門、承天門、天街等處掠過,最終投注到玄武門上。

長安城的前身乃是隋朝的大興城,出自一代建築奇才、將作大匠宇文愷的手筆,而宇文愷之所以將大興城的地址定在此處,是因爲其觀看關中地勢走向發現這裡由南至北、漸次升高的六道坡地,與《周易》“六爻”極爲相符,最終將宮城、皇城建設於最高之處,象徵着皇權至高無上,而低處則設置裡坊、鑿挖湖泊溝渠,或爲集市,或爲民居,規劃儼然。

而長安地勢最高處便是北邊“第一爻”所在的龍首原,玄武門更是建在龍首原的最高處,向南俯瞰整個長安城,向北則通過平坦的田地直抵渭水,戰略位置首屈一指。

所以有唐一朝,自玄武門發動的政變多達四次,而每一次政變都是控制玄武門的一方取得最終勝利,絕非巧合……

而現在,玄武門在李道宗手裡。

作爲宗室之內軍功僅次於李孝恭、私人情感甚至比李孝恭更深厚之人,李道宗素來被李二陛下視爲腹心,所以李孝恭爲了不引起李二陛下的忌憚不得不以貪財暴躁之名自污,但李道宗完全沒有這方面的考慮。

將玄武門如此險要之地交付李道宗把守,而不是交於宗室領袖、天下名帥的李孝恭,便可見一斑。

若李二陛下不是暴卒駕崩,易儲之事一定穩穩推行,將玄武門控制權牢牢抓在手中,無論最終十六衛是誰倒向太子,東宮也翻不起太大浪花,易儲之事定能成行。

但現在李二陛下駕崩,玄武門便成爲左右皇權歸屬的勝負手……

上次李承乾親自前往玄武門面見李道宗,李道宗給予的答覆非常明確,但其立場也同樣清晰——陛下不曾留下遺詔,那麼太子便是名正言順的儲君,登基即位順理成章,是爲羣臣效忠之對象。

但現在李治炮製出來一份所謂的“遺詔”,並且控訴太子“毒殺先帝、迫害手足”,會否影響李道宗的立場?

畢竟遺詔這東西是真是假、信與不信,都太過主觀,旁人實難揣度。

這場奪嫡之戰最難之處不在於對手多麼強大,而在於無論自己身邊還是敵對陣營,很難分清是敵是友……

再將目光由玄武門向北,移到左右屯衛的營地之上,房俊略感安心。

即便是李道宗,也無法在如此之短的時間內將右屯衛當中忠於他房俊的勢力清掃一空,只要關鍵時刻他振臂一呼,必能拉走右屯衛當中超過半數精銳,屆時再配合宮內的東宮禁衛加上百騎司,即便李道宗倒向晉王李治,也能一舉予以拔除。

第三百八十二章 收之東隅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事有蹊蹺第4546章 牽扯深遠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 項莊舞劍,意在陛下!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 殺人是不可能殺人的第三百七十三章 戰略(中)第三百三十四章 權力格局第二百八十九章 呼風喚雨房遺愛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戰局紛亂第二十七章 直的還是彎的?(上)第八百六十四章 烈焰焚城第八百七十九章 駙馬,你太快了第六百七十章 盡興而散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今日浪打我翻身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李績的忠告第四百七十五章 再入醉仙樓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 末日將至第四百章 有所必爲第五百三十七章 守成之主第六十八章 人贓俱獲?第七百二十九章 狼奔豕突第五百六十六章 就是坑你第五十四章 武川鎮(下)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自首第兩千一十七章 進退兩難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白打誰不打第七十五章 欲揚先抑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坊間謠傳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撼山易,撼右屯衛難!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倭國使節第一百五十七章 詩與酒與名妓(上)第三十章 冤枉第二百二十四章 私密第三千七十一章 陛下遺詔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生擒活捉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訛人?本宮也會!(中)第七百二十四章 民族傳承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 咬死了不鬆口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攬權第三百六十一章 朕之嫖姚第一百三十一章 回家第4542章 年前履任第九百七十三章 軍法第一第四百七十六章 給你挖個坑(上)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甘爲鷹犬第三百九十七章 斷臂求生第一千九百零三章 戰火再燃第九百九十三章 左右權衡第三千一百零八章 風雨如晦第四十六章 請求賜婚第三千四十九章 有驚無險第一千八百章 用意爲何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魏徵病危(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父子談心第九百五十一章 偏心的李二第六百二十六章 利誘第二百九十四章 局勢不明第八百四十七章 各懷心思第八百三十六章 李績的心思第七百四十二章 良言相勸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 皇帝父子,一曲雙簧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孫思邈第一千零五十章 你家效忠對象太多第三十八章 欲求長生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 培育玉米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網開一面第一百七十六章 你家國公算個錘子(中)第一千六百零八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雨夜(六)第九百章 權衡制約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局勢渾沌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戰爭之殤第七百四十章 少女心思第三百二十四章 各懷異心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政治智慧第七百六十三章 背後的影子(萬字,求月票!)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重逢學子第五百七十二章 自作聰明第4309章 王朝密碼第4257章 大勢在我第二百七十五章 步步相逼第五百零九章 爲官之道第四百四十五章 房俊監考(中)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決戰在即第八百零三章 產業第4302章 內部傾軋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雪夜危機第六十一章 拔灼被逐第二百四十四章 奏對第三百二十二章 毫不退縮第八百六十六章 生當同衾死同穴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忍氣吞聲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 後生可畏第七百七十二章 堅守底線第三百八十章 吃虧第一百五十四章 未雨綢繆(上)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 展望未來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二百七十三章 拒絕出嫁第九十九章 偏執之心
第三百八十二章 收之東隅第一千零四十七章 事有蹊蹺第4546章 牽扯深遠第一千九百六十九章 項莊舞劍,意在陛下!第一千五百七十六章 殺人是不可能殺人的第三百七十三章 戰略(中)第三百三十四章 權力格局第二百八十九章 呼風喚雨房遺愛第一千二百三十八章 戰局紛亂第二十七章 直的還是彎的?(上)第八百六十四章 烈焰焚城第八百七十九章 駙馬,你太快了第六百七十章 盡興而散第一千六百六十八章 今日浪打我翻身第一千五百三十一章 李績的忠告第四百七十五章 再入醉仙樓第一千六百六十五章 末日將至第四百章 有所必爲第五百三十七章 守成之主第六十八章 人贓俱獲?第七百二十九章 狼奔豕突第五百六十六章 就是坑你第五十四章 武川鎮(下)第一千零八十七章 自首第兩千一十七章 進退兩難第一千四百二十二章 白打誰不打第七十五章 欲揚先抑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坊間謠傳第一千零一十一章 撼山易,撼右屯衛難!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倭國使節第一百五十七章 詩與酒與名妓(上)第三十章 冤枉第二百二十四章 私密第三千七十一章 陛下遺詔第一千三百二十八章 生擒活捉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訛人?本宮也會!(中)第七百二十四章 民族傳承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 咬死了不鬆口第一千三百一十九章 攬權第三百六十一章 朕之嫖姚第一百三十一章 回家第4542章 年前履任第九百七十三章 軍法第一第四百七十六章 給你挖個坑(上)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甘爲鷹犬第三百九十七章 斷臂求生第一千九百零三章 戰火再燃第九百九十三章 左右權衡第三千一百零八章 風雨如晦第四十六章 請求賜婚第三千四十九章 有驚無險第一千八百章 用意爲何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魏徵病危(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父子談心第九百五十一章 偏心的李二第六百二十六章 利誘第二百九十四章 局勢不明第八百四十七章 各懷心思第八百三十六章 李績的心思第七百四十二章 良言相勸第一千八百二十四章 皇帝父子,一曲雙簧第一千四百七十二章 孫思邈第一千零五十章 你家效忠對象太多第三十八章 欲求長生第一千九百六十二章 培育玉米第一千四百零八章 網開一面第一百七十六章 你家國公算個錘子(中)第一千六百零八章 防人之心不可無第一千三百三十五章 雨夜(六)第九百章 權衡制約第一千五百四十二章 局勢渾沌第一千二百七十五章 戰爭之殤第七百四十章 少女心思第三百二十四章 各懷異心第一千四百六十二章 政治智慧第七百六十三章 背後的影子(萬字,求月票!)第一千四百八十五章 重逢學子第五百七十二章 自作聰明第4309章 王朝密碼第4257章 大勢在我第二百七十五章 步步相逼第五百零九章 爲官之道第四百四十五章 房俊監考(中)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 決戰在即第八百零三章 產業第4302章 內部傾軋第一千三百二十七章雪夜危機第六十一章 拔灼被逐第二百四十四章 奏對第三百二十二章 毫不退縮第八百六十六章 生當同衾死同穴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忍氣吞聲第一千八百二十八章 後生可畏第七百七十二章 堅守底線第三百八十章 吃虧第一百五十四章 未雨綢繆(上)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 展望未來第一千九百九十三章 疑竇叢生第二百七十三章 拒絕出嫁第九十九章 偏執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