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七章 守成之主

李績將太子的神情收入眼底,心中亦是唏噓。

事實上,太子做得已經足夠優秀,從冊立那天起就在一衆飽學鴻儒的教授之下飛速成長,很有身爲儲君的風範。當然性格之中的缺陷是不可掩飾的瑕疵,可天性如此,誰能奈何?

況且在李績看來,性格軟弱一些、仁善一些就未必是壞事,開國之君要面臨諸多的抉擇與危機,自然要求性格堅韌不拔心性冷硬如鐵,殺伐決斷豪氣沖霄,先帝性情軟弱,結果便種下了玄武門之後患。

但是守成之君則完全不同。

如今九州安靖盛世輝煌,哪裡用得着皇帝殺伐決斷睥睨天下?越是強硬的皇帝反而越是容易造成朝局的動盪,因爲他們不能忍受一絲一毫的妥協,施行的國策必然是大刀闊斧一意孤行。

隋煬帝就是前車之鑑。

眼下大唐開始編撰前朝史書,無論出於李二陛下的授意還是史官學者們爲了大唐的統治正朔長治久安,對於隋煬帝有意無意的開始各種抹黑,然而如今朝中不少人曾經歷過那個時代,餘者也就耳濡目染,誰都知道隋煬帝到底是怎樣的一個人。

才氣縱橫、能力卓越,所創之善政數之不盡,千古以降,有幾位帝王比得上隋煬帝的英明決斷、曠世功績?

結果卻落得一個帝國傾覆、葬身亂軍之中的悲慘結局,而導致這一切的原因,便是隋煬帝的剛愎自負、性格強硬。

文皇帝一掃**成就隋朝大業,雖然得國不正,但威望絕倫,一手將這個龐大帝國整合統御,後續之君主需要做得只是將國內各股勢力延續着文皇帝的策略予以鎮壓、牽制,慢慢消弭彼此之間的界限,便足以使得大隋根基穩固,而不是如隋煬帝那般大開大合貪功冒進,完全無視內部分裂的各派勢力彼此之間的敵視,最終因爲兵敗高句麗導致人心浮動,最終帝國傾覆。

太子固然軟弱,但是卻不昏聵,能夠聽得進臣子的諫言,這就已經足夠了,可李二陛下卻一直對太子多有不滿,先是屬意魏王爭儲,後又扶持晉王奪嫡,這給予太子的壓力實在是太大。

李績甚至時不時的在想,若是眼下這種情況長期延續下去,以太子性格直柔弱,會否因爲這龐大的壓力而導致心志崩潰,做出些什麼不可理喻的愚蠢舉動

李承乾聽了李績的講述,明白李績這是要他拿個主意。

如果擔心兵部會被晉王攻陷,那就乾脆上書皇帝表示不去民部,如此一來皇帝自然沒有藉口強行將晉王安插進兵部。

可李承乾不這麼想。

他示意李績飲茶,緩緩說道:“孤明白英國公的意思,不過孤心意已決,便讓稚奴入主兵部吧。”

李績手裡拈着茶杯,急切道:“殿下可知一旦晉王入主兵部,整個兵部都有可能倒向他?微臣知道殿下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爲深信可以守得住兵部,更可以在民部深入改革、大展拳腳,可是萬一事情未能達到預想之效果,形勢危矣!”

他不明白,一向性格軟弱,說不好聽就是優柔寡斷的李承乾,這一次爲何這般有信心?

李承乾沒讓他猜測太久,微笑着說道:“英國公稍安勿躁。孤之所以下定決心,是因爲孤相信房俊。”

李績愕然。

攸關儲君之位,進而影響到整個東宮上下的身家性命,只是一句“相信房俊”?

李承乾解釋道:“孤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爲孤對房俊的瞭解。論能力,房俊相比英國公所差不可以道里計,畢竟英國公您半生征戰、未嘗一敗,如今身爲宰輔之首,亦是兢兢業業、從無差錯。但是眼下之形勢,已非是循序漸進、按部就班便能取得最後之勝利,父皇之心意衆所周知,穩定發展下去,孤又如何能夠得到父皇之肯定?”

李績悶聲不語,略有所思。

太子不是個糊塗人,倒也看得清形勢。以陛下對於晉王之寵愛,只需晉王稍微做出一些成績,易儲之心便會愈發堅定,除非太子能夠幹出幾件驚天動地的大事,證明他的確是實至名歸的儲君。

可是眼下邊疆穩固、四夷臣服,唯二的敵人便只剩下吐蕃與高句麗。

吐蕃佔據高原地利,民風剽悍居高臨下,以目前之態勢只能一邊籠絡一邊積蓄能量,起碼五十年之內,兩國之間很難有大戰爆發,因爲誰也奈何不得誰,貿然開戰只會兩敗俱傷。

而高句麗偏安東北一隅,日益壯大兵多糧足,早已成爲威脅中原王朝的心腹大患,唯有將其一舉攻克方可保證中原之安定,亦能成就李二陛下的千秋霸業,所以這份功績誰也不能染指,只能由李二陛下御駕親征。

如此一來,想要幹出“驚天動地”的大事來穩固儲君之位,那就只能在國內政務上想法子。

李績自詡精於兵事,旁人讚一句“用兵如神”,他亦可腆顏愧受,畢竟生平征戰罕有敗績,普天之下也就李靖可令他自感略遜一籌,餘者如李孝恭、李道宗等皆要比自己有所不如,至於尉遲恭、程咬金等人皆悍將而已,更不足論。

然而說起錢糧經濟,那便是他的軟肋短板了,更別說太子先前提到的什麼幣制改革、以經濟戰略摧毀敵國之根基,使得敵人未戰先亂,兵不血刃便可攻城掠地簡直如墜雲霧,不知所云。

他承認太子所言不差,眼下之形勢的確需要另闢蹊徑、劍走偏鋒,可問題是房俊那小子就行了?

他依舊沉默,表達質疑。

李承乾親手執壺,給李績續上茶水,緩緩說道:“英國公用兵如神,自然知曉兵法之精髓便是以正合,以奇勝,眼下孤所面臨之形勢便是如此,只能寄希望於兵行險招,方能逆勢而上。而若說兵行險招、劍走偏鋒,放眼當下,無人能及房俊。自然,英國公乃是國之柱石,孤之臂膀,孤之前程,盡在英國公之庇護。”

李績坐不住了,連忙起身,一揖及地道:“殿下信重,微臣愧不敢當。”

還有什麼可說的呢?

太子難得意志堅定一回,自己倒不是不能勸,實在是找不到更好的辦法,只能聽之任之,希望房俊這個素來不以常理出牌的傢伙當真能夠施行幣制改革,死死的壓住晉王。

況且太子身爲儲君,這番話幾乎就是告訴他李績,“房俊是我的心腹肱股,這等情形之下只能聽信他的辦法,但是無論如何你英國公纔是我李承乾最爲倚重之人,他日登基之後,朝政必然以你爲主”。

這就已經承認了李績的地位,而且李績也不可能去打擊房俊來擡升自己。

李二陛下春秋鼎盛,李績只比他小了三四歲,以黃帝所能夠享受到的醫療待遇,誰死在誰前頭還不一定呢,就算熬到最後李二陛下比自己先死,屆時太子登基,自己也已經七老八十了,還有什麼政治抱負?

只要太子能夠念着今日扶持之恩情,房俊能夠想着自己一以貫之的照拂,能夠對自己的子孫加以照顧,這就足夠了。

至於其他,那就是兒孫自己的事兒了

一念及此,李績肅容道:“既然殿下已有定見,微臣亦不多說,有需要的微臣出力的地方,赴湯蹈火義不容辭!”

李承乾早已起身拉住他的胳膊,展顏笑道:“孤有名分大義在,又有汝等精兵猛將,何愁大事不成?他日若遂凌雲志,當與諸君並肩攜手,共享富貴!”

李績道:“臣肝腦塗地,亦當助殿下成就大業,百死莫悔!”

兩人把臂長笑。

稍後,李承乾命人備下酒宴,請太子妃入席,一同敬了李績幾杯酒,席間自然賓主盡歡,一派和諧。

而長孫無忌那邊卻是截然相反,將登門拜訪的丘英起罵了一個狗血淋頭

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 李泰回京第二百七十章 震天雷第三十一章 穿一身綠,就是根蔥!第一千九百四十章 生死關頭第4261章 討價還價第一百七十章 上元(上)第九百九十五章 攻敵之必救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 咬死了不鬆口第八百七十二章 美人如玉第四百六十四章 御前對質(下)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各懷心思第4499章 大權在握第二百一十六章 交易所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 來晚一步第一百零七章 手足相殘(中)第4259章 夜宿宮禁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長樂出馬(下)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晉王被俘第一百四十七章 仁愛?懦弱?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國戰略第兩千零四章 蘇氏疑惑第一千八百六十章 薛大傻子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 鋌而走險第一千七百三十章 皇帝的執念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 王座第九百二十章 《唐林庚子條約》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接管現場第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誰是核心第一百三十七章 爭先恐後第四百九十一章 君臣之間第四百九十九章 李二心思第一百一十三章 驛站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 皇宮御宴第九百六十三章 福大命大第二百九十三章 我在唐朝講西遊第六十章 夷男可汗第一百五十章 忠告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君臣一心第七百零六章 家長裡短第六百九十二章 行路難!第一百二十五章 房俊的刀(中)第二百三十一章 童話第五百二十三章 謀逆(七)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怒氣勃發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 大唐文化振興會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心有不甘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 增援東宮第九百八十九章 你是驢子麼?第五十七章 失手,失手,又失手……第六百五十章 隔岸觀火第八百九十九章 郭孝恪的報復(下)第三百二十五章 崩潰之像第六百三十一章 簡在帝心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忍氣吞聲第一千九百九十章 立場不明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御史、尚書、侍郎與狗(上)第三十五章 善守的唐軍第二十四章 阿史那思摩的昏招?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僵住了第一千九百零六章 一敗塗地第五百五十五章 欲加之罪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死心不改第一千兩百一十章 大禍臨頭第九百七十五章 千古人鏡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送人頭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恐怖如斯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圍捕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奉命慰藉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朕要親臨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 心志動搖第一千兩百五十六章 無利則散第一百二十六章 誤會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 利慾薰心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 自薦第六十章 夷男可汗第十九章 閨房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還有完沒完?第七百三十五章 疑惑重重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情根深種?第一千九百四十一章 冬日小聚第四百九十五章 境界地位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 結婚紀念日第九百六十八章 聯合演習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有功就搶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雪滿弓刀第三百四十三章 臨行第八百三十四章 皇族立場(下)第八十五章 鏖戰趙信城(下)第二百一十二章 怒火勃發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功勳打折第一百五十一章 指點江山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李治要舞劍第七十九章 破局第一千兩百九十九章 無恥之徒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重創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登門算賬第一千兩百九十七章 承天之佑(下)第4318章 死戰不退第七章 五品縣令
第一千五百六十三章 李泰回京第二百七十章 震天雷第三十一章 穿一身綠,就是根蔥!第一千九百四十章 生死關頭第4261章 討價還價第一百七十章 上元(上)第九百九十五章 攻敵之必救第一千六百八十九章 咬死了不鬆口第八百七十二章 美人如玉第四百六十四章 御前對質(下)第一千零六十四章 各懷心思第4499章 大權在握第二百一十六章 交易所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 來晚一步第一百零七章 手足相殘(中)第4259章 夜宿宮禁第一千零一十四章 長樂出馬(下)第一千三百八十二章 晉王被俘第一百四十七章 仁愛?懦弱?第七百三十二章 大國戰略第兩千零四章 蘇氏疑惑第一千八百六十章 薛大傻子第一千七百一十二章 鋌而走險第一千七百三十章 皇帝的執念第一千六百四十二章 王座第九百二十章 《唐林庚子條約》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接管現場第一千兩百八十四章 誰是核心第一百三十七章 爭先恐後第四百九十一章 君臣之間第四百九十九章 李二心思第一百一十三章 驛站第一千七百九十七章 皇宮御宴第九百六十三章 福大命大第二百九十三章 我在唐朝講西遊第六十章 夷男可汗第一百五十章 忠告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君臣一心第七百零六章 家長裡短第六百九十二章 行路難!第一百二十五章 房俊的刀(中)第二百三十一章 童話第五百二十三章 謀逆(七)第一千四百五十四章 怒氣勃發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大兵壓境第一千五百六十六章 大唐文化振興會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心有不甘第一千九百三十七章 增援東宮第九百八十九章 你是驢子麼?第五十七章 失手,失手,又失手……第六百五十章 隔岸觀火第八百九十九章 郭孝恪的報復(下)第三百二十五章 崩潰之像第六百三十一章 簡在帝心第一千三百二十六章 忍氣吞聲第一千九百九十章 立場不明第一千一百七十四章 御史、尚書、侍郎與狗(上)第三十五章 善守的唐軍第二十四章 阿史那思摩的昏招?第一千三百五十二章 僵住了第一千九百零六章 一敗塗地第五百五十五章 欲加之罪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死心不改第一千兩百一十章 大禍臨頭第九百七十五章 千古人鏡第一千三百六十四章 送人頭第一千三百五十一章 恐怖如斯第一千零五十九章 圍捕第一千五百五十五章 奉命慰藉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朕要親臨第一千九百三十二章 心志動搖第一千兩百五十六章 無利則散第一百二十六章 誤會第一千七百二十一章 利慾薰心第一千七百一十三章 自薦第六十章 夷男可汗第十九章 閨房第一千五百四十三章 還有完沒完?第七百三十五章 疑惑重重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 情根深種?第一千九百四十一章 冬日小聚第四百九十五章 境界地位第一千六百七十二章 結婚紀念日第九百六十八章 聯合演習第一千四百零一章 有功就搶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 雪滿弓刀第三百四十三章 臨行第八百三十四章 皇族立場(下)第八十五章 鏖戰趙信城(下)第二百一十二章 怒火勃發第一千一百九十八章 功勳打折第一百五十一章 指點江山第一千四百四十章 李治要舞劍第七十九章 破局第一千兩百九十九章 無恥之徒第一千四百一十四章 重創第一千五百五十二章 登門算賬第一千兩百九十七章 承天之佑(下)第4318章 死戰不退第七章 五品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