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南陽牽制

曹‘操’心中一沉,難道南陽出事了嗎?他急道:“進來稟報!”

一名‘侍’衛進來,將一封南陽急信呈上,這是南陽主將曹洪送來的加急軍報,曹‘操’打開信,心中頓時涼了半截,果然是襄陽的軍隊進攻南陽了,曹洪軍隊抵擋不住,已經連輸兩陣,現在退守宛城,形勢十分危急。

這個消息讓曹‘操’煩躁異常,西線戰事不利,襄陽一線又出事了,他揹着手在房間裡來回踱步,南陽那邊他不可能不救,他就擔心自己的援軍殺去了,而宛城已經失守,這封快信過來,至少已經三天過去了。

反覆考慮,只能用騎兵去救,他立刻令道:“讓曹純來見我!”

不多時,曹純匆匆走進房間,躬身施禮道:“參見丞相!”

曹純是曹‘操’族弟,年約四十餘歲,身材高大魁梧,文武雙全,喜怒不形於‘色’,尤其善於統領騎兵,是虎豹騎的主將,正是他爲人低調,從不彰顯自己的個‘性’,纔得到曹‘操’的信賴,曹‘操’對他的信賴甚至超過了曹仁和曹洪。

曹‘操’回頭對他道:“南陽那邊形勢危急,曹洪作戰不利,已連敗兩陣,現在困守宛城,我懷疑他快支持不住了,子和可率五千騎兵,晝夜趕赴南陽救援。”

“遵令!”曹純躬身行一禮,“卑職這就出發。”

“去吧!外面已經下雪了,武關可以補充給養,你自己當心。”

曹純點點頭,快步離去了,曹‘操’這才稍稍鬆了口氣,有曹純趕去救援,確實讓他略略放心,就在這時,曹‘操’忽然想起了荀彧,荀彧現在就在宛城,如果他被漢軍俘虜,會不會成爲賈詡第二。

而且若荀彧肯出謀劃策,曹洪也絕不會連輸兩陣,這說明荀彧根本就置身事外,不管南陽死活,曹‘操’心中頓時殺機迸發,但他也知道曹洪和荀彧是親家,曹洪絕不會殺荀彧,就算自己發鴿信去命令他,他也不會動手,只有當面下令。

曹‘操’沉思片刻,取出了一面金牌,遞給一名心腹‘侍’衛道:“你拿我的金牌立即趕去宛城,告訴曹洪,不管用什麼方式,荀彧必須自盡,若曹洪敢違令,讓自己提頭來見我!”

‘侍’衛接過金牌行一禮,慢慢退下去,也急急趕去了南陽,這時曹‘操’走到窗前,久久凝視着窗外的大雪,良久,他冷冷地自言自語道:“文若,這是你在‘逼’我,休怪我無情!”

南陽的局勢確實十分危急,劉璟爲了將曹‘操’的軍隊牽制在關中,向文聘下達了進攻南陽的命令,文聘命蔡進率五千軍守襄陽,又請甘寧發三千水軍封鎖漢水。

他這才率兩萬人北上新野,和龐德合兵一處,他又命龐德爲先鋒,率五千軍先行,他自己則率兩萬大軍隨後北上。

龐德不負文聘期望,在淯陽縣擊敗了曹洪部將晏明的五千軍,佔領了淯陽,漢軍又以淯陽爲根基,文聘和龐德合兵北上,在宛城以南再度擊敗曹洪的一萬五千主力軍,曹洪敗回宛城,手中只剩下不到八千軍隊,他唯恐宛城不保,急向曹‘操’求援。

宛城,漢軍的兩萬五千軍隊已經和城上曹軍對峙了三天,漢軍駐紮在淯水東岸,在耐心地等待攻城武器的送至,這天下午,漢軍船隊終於將五百架攻城梯和其他攻城器械送到了漢軍大營。

文聘站在岸邊,注視着士兵們將一架架雲梯從船上搬了下來,這場戰役他已經等了很多年,或者說他忍了多年。

從建安初年,他便在等待這一天,南陽本來就是荊州的勢力範圍,是他文聘的管轄之地,自從劉表將它劃給張繡,南陽便從此和荊州分離,直到今天,荊州的軍隊纔再次踏上這片土地,這令文聘無限感慨。

這時,龐統慢慢走到他身旁,對文聘笑道:“將軍覺得曹‘操’會派援軍來救南陽嗎?”

文聘點點頭,“南陽是北上中原和進入關中的‘門’戶,戰略地位極爲重要,曹‘操’一定會派援軍,而且是速度最快的援軍,才能保證宛城不會落到我們手中。”

“都督是說騎兵?”

“如果我是曹‘操’,我一定會派騎兵,正好曹‘操’不是率了兩萬虎豹騎去關中嗎?應該就是這支騎兵從武關道直接殺來。”

龐德贊同文聘的判斷,“都督說得對,只有騎兵走武關道纔是最快的救援方式,如果晝夜不停,那麼最遲明天上午會殺到南陽郡。”

“我們的時間很緊張,最遲明天天亮前必須奪下宛城,否則曹軍騎兵殺至,我們將功敗垂成。”

文聘注視着不遠處的宛城,拳頭慢慢捏緊了。

這時,龐德拱手笑道:“孫子云,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我倒有一計,可奪取宛城。”

宛城是南陽第一大城,也是荊州的‘門’戶之城,城池寬闊,極爲高大堅固,而且護城河和淯水相通,寬達十餘丈,就算用木板也難以鋪過去,一般是用泥土填平護城河,比如當年曹‘操’攻宛城,十幾萬大軍一夜之間便填平了護城河。

但漢軍卻不可能採取種填平護城河的辦法,一是兵力不足,其次時間也來不及,對於荊州的軍隊而言,他們有另一種辦法渡過護城河,當天晚上,一艘艘船隻無聲無息地駛入了護城河,這些船隻數艘並列,便搭建成了一座座臨時浮橋。

這時,城頭上的曹軍也發現了漢軍船隻駛入護城河,警報聲急促地敲響了,‘當!當!當!’急促的鐘聲傳遍城頭,在城頭上守衛的數千士兵紛紛奔至城垛,張弓搭箭,對準了城下的船隻。

早有士兵跑去稟報主將曹洪,此時曹洪卻在拜訪荀彧,潁川荀氏和南陽鄧氏有姻親關係,‘交’情頗好,荀彧便是住在南陽鄧氏的府宅中。

因爲鄴都發生伏完事件,荀彧被曹‘操’強行留在南陽,出任軍師將軍,輔佐曹洪守城,但荀彧卻以身體有病爲由,從不參與軍事,曹洪和荀彧是親家,知道荀彧的難處,他也不勉強荀彧。

但這一次曹洪心中緊張,他擔心城池守不住,便趕來找荀彧商量,以親家的身份請荀彧幫忙,希望他能給自己指了一條明路。

書房裡,荀彧礙不過親家的面子,他慢慢喝了一杯酒,淡淡道:“子廉應該做兩手準備。一是等待丞相的援軍,其次是準備撤軍,不過我估計文聘也會明白長安援軍將至,他會加大攻城的力度,子廉能否守住宛城,其實我並不抱太大希望。”

“如果宛城丟了,我怎麼向丞相‘交’代?”曹洪嘆了口氣道。

荀彧微微一笑,“子廉放心,丞相不會處罰你,其實他對丟失南陽有心理準備。”

曹洪愕然,“這是爲何?”

“很簡單,他撕毀停戰協議,攻打樊城和襄陽,就已經種下了今天的苦果,他若想保住南陽,至少要在南陽屯兵五萬,就像當年一樣,但他只屯兵兩萬,而且還不是最‘精’銳之軍,大多是去年俘獲的河北戰俘,戰鬥力極差,怎麼可能保得住南陽?子廉,他心裡有數,你若守不住南陽,是在他的意料之中。”

荀彧的分析使曹洪略略心寬,他嘆息一聲道:“現在我就希望長安的騎兵明天就能趕到,這樣宛城就保住了。”

荀彧搖了搖頭,“你想得雖然好,但文聘未必會給你機會,如果我沒有料錯,漢軍今天晚上就會大舉攻城。”

荀彧話音剛落,外面傳來了急促的腳步聲,有士兵緊張稟報道:“啓稟將軍,城頭有警報聲傳來,可能漢軍開始攻城了。”

曹洪騰地站起身,臉‘色’大變,他緊張得聲音都變了,“荀公.....我該怎麼辦?”

荀彧擺擺手笑道:“子廉不必緊張,盡力而爲吧!而且要做好撤退的準備,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曹洪心中‘亂’成一團,竟沒有問荀彧的打算,他行一禮,便匆匆而去,荀彧慢慢又喝了一杯酒,自言自語道:“子廉,丞相已經不會再容我了,你自己保重吧!”

這時,‘門’口出現一個年輕人,是鄧義之侄,名叫鄧大‘挺’,他拱手道:“荀世叔,我叔父說城破恐怕不安全,請叔父隨我去暫避。”

“呵呵!多謝賢侄,漢軍不會傷害我。”

鄧大‘挺’很認真道:“世叔,恐怕不是漢軍,是擔心曹‘操’不會放過世叔。”

荀彧沉思片刻,終於點了點頭,起身道:“那就多謝賢侄了。”

夜晚,黑沉沉的暮‘色’籠罩着南陽大地,但宛城城頭的守軍卻異常緊張,每個人的眼中都充滿了緊張不安。

城外一望無垠的原野上佈滿了火光,形成了一個無比巨大的橢圓形,鋪攤在城外的大地上,儼如匯聚成了一片火把的海洋,一直延伸到十幾裡外,而且在橢圓上的後邊,一股赤亮的火流繼續源源不斷的注入到這片火的海洋之中。

這至少是十幾萬人的軍隊,幾乎所有的曹軍都意識到,一定是襄陽援軍大舉到來。

這時,曹洪匆匆趕到城頭,他也被城下的壯觀景象嚇得倒吸了口冷氣,旁邊長史賈逵道:“子廉將軍,這不是真實的軍隊,一定是敵軍的虛兵之計,只是火把而已。”

曹洪頓時醒悟,大喊道:“沒有什麼援軍,是假的軍隊,他們只有兩萬人。”

雖然曹洪再三辟謠,但士兵還是心中很緊張,因爲這些火把都在動,就算一人拿兩支火把,也至少有六七萬人,絕不止兩萬。

曹洪見所有的火把都在移動,他心中也沒有底了,很顯然,漢軍是要從南城進攻。

這時,曹洪看見漢軍的三百艘平底拖船已駛進了護城河,五艘船並列在一起,鋪上木板後便形成了浮橋,長約數裡。

曹洪大喝道:“投火油下去,燒這些船隻!”

曹軍士兵立刻將數百桶火油拋了下去,又用火箭點燃了火油護城河上的船隻頓時熊熊燃燒起來,火勢越燒越猛,漸漸連成一片,城上曹軍頓時歡呼起來。

城下的戰鼓聲陡然敲響,喊殺聲震天,無數的漢軍向南城洶涌殺來,曹洪見南城的兵力只有四千人,根本不足以抵抗漢軍,便回頭厲聲令道:“所有軍隊調到南城,熬過今晚,明天援軍就到了。”

第778章 江東風雲(二十二)第884章 士卒譁變第849章 匈奴南下第683章 智取街亭(上)第732章 是去是留第506章 風吹草動第313章 內部紛爭第347章 賈詡之謀第274章 聲東擊西第1022章 以誠動人第878章 幷州匈奴第518章 三巴歸心第439章 水上爭霸第254章 初戰樊城第224章 議婚第497章 京城米內侍第724章 騎兵出險谷第492章 再使巴蜀第577章 危局反擊(中)第266章 心無靈犀第602章 視察漢中第924章 兵壓南陽第629章 渡江突圍第429章 亂中尋機第526章 激戰成都(三)第15章 劉琮的忠告第712章 王妃與家事第850章 圍攻高奴第584章 問責郡衙第32章 興師問罪第50章 新官上任第225章 特殊嫁妝第191章 浴火重生第1081章 諸葛首戰第43章 可疑之人第366章 戰爭悄然而至第315章 危機深伏第189章 生死存亡第369章 揣測上意第1043章 小心掩飾第805章 視察長安第3章 天大的賭注第690章 收之桑榆第1047章 雙重困惑第321章 許昌戰備第470章 甘露寺相見(上)第185章 戰火再燃第930章 逃離吳縣第1043章 小心掩飾第1047章 雙重困惑第134章 夜襲第273章 兵不厭詐第906章 逼要名單第215章 人心難測(下)第179章 反攻柴桑第889章 凱旋而歸第109章 隆中偶遇第25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1105章 中原大戰(四)第136章 奪權第337章 江陵之危第115章 出人意料第530章 成都投降(下)第1024章 雷霆出擊第1092章 攻城血戰第562章 兵臨武都第434章 下雉危機第1036章 江東末路(下)第542章 封官進爵第395章 旁敲側擊第869章 再施困計第132章 第132 事態嚴峻第852章 激戰區水(下)第364章 雲夢之路第490章 龐統之策第944章 江東破局第858章 援軍到來第161章 誘兵第840章 會稽有變第1101章 太后伏氏第112章 正是良辰美景第841章 禍及建業第104章 當面對質第565章 火燒歷城第590章 君將哀而生之乎第1053章 欲速不達第650章 孫夫人的拒絕第630章 兩軍對峙第980章 兩個條件第367章 緊急應對第756章 諸葛求和第264章 賈詡建言第1001章 趙馬大戰第892章 心有靈犀第120章 徐庶溫酒話首謀第230章 商船出事第80章 初獲良才第220章 不平靜的一夜第756章 諸葛求和第67章 竹林試刀
第778章 江東風雲(二十二)第884章 士卒譁變第849章 匈奴南下第683章 智取街亭(上)第732章 是去是留第506章 風吹草動第313章 內部紛爭第347章 賈詡之謀第274章 聲東擊西第1022章 以誠動人第878章 幷州匈奴第518章 三巴歸心第439章 水上爭霸第254章 初戰樊城第224章 議婚第497章 京城米內侍第724章 騎兵出險谷第492章 再使巴蜀第577章 危局反擊(中)第266章 心無靈犀第602章 視察漢中第924章 兵壓南陽第629章 渡江突圍第429章 亂中尋機第526章 激戰成都(三)第15章 劉琮的忠告第712章 王妃與家事第850章 圍攻高奴第584章 問責郡衙第32章 興師問罪第50章 新官上任第225章 特殊嫁妝第191章 浴火重生第1081章 諸葛首戰第43章 可疑之人第366章 戰爭悄然而至第315章 危機深伏第189章 生死存亡第369章 揣測上意第1043章 小心掩飾第805章 視察長安第3章 天大的賭注第690章 收之桑榆第1047章 雙重困惑第321章 許昌戰備第470章 甘露寺相見(上)第185章 戰火再燃第930章 逃離吳縣第1043章 小心掩飾第1047章 雙重困惑第134章 夜襲第273章 兵不厭詐第906章 逼要名單第215章 人心難測(下)第179章 反攻柴桑第889章 凱旋而歸第109章 隆中偶遇第25章 有人歡喜有人憂第1105章 中原大戰(四)第136章 奪權第337章 江陵之危第115章 出人意料第530章 成都投降(下)第1024章 雷霆出擊第1092章 攻城血戰第562章 兵臨武都第434章 下雉危機第1036章 江東末路(下)第542章 封官進爵第395章 旁敲側擊第869章 再施困計第132章 第132 事態嚴峻第852章 激戰區水(下)第364章 雲夢之路第490章 龐統之策第944章 江東破局第858章 援軍到來第161章 誘兵第840章 會稽有變第1101章 太后伏氏第112章 正是良辰美景第841章 禍及建業第104章 當面對質第565章 火燒歷城第590章 君將哀而生之乎第1053章 欲速不達第650章 孫夫人的拒絕第630章 兩軍對峙第980章 兩個條件第367章 緊急應對第756章 諸葛求和第264章 賈詡建言第1001章 趙馬大戰第892章 心有靈犀第120章 徐庶溫酒話首謀第230章 商船出事第80章 初獲良才第220章 不平靜的一夜第756章 諸葛求和第67章 竹林試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