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心無靈犀

諸葛亮被妻子揭穿了心事,一句話也說不出來,半晌,黃月英幽幽道:“我就不明白,隆中才俊大多去江夏,山民、元直、馬良都在那裡,甚至連你師尊也去了,爲什麼你就不去,而且璟公子對你也重視,三番五次派人來請,還寫了親筆信,甚至還許你軍師之職,你爲什麼不肯接受,難道還記恨當年之事嗎?”

諸葛亮摟住妻子的腰笑道:“當年他也是一番好意,才使我們有了姻緣,我感激他還來不及,怎麼會記恨!”

“那你爲何還要去和龐士元爭位?難道你不明白他今天來的真正目的。”

“我當然明白,只是我想了很久,也觀察了好幾年,我覺得劉皇叔更適合我。”

黃月英翻過身來,注視着丈夫的眼睛道:“你的意思是說,璟公子不能成事?”

黃月英倒不是擔心劉璟,劉璟死活與她無關,她是擔心陶湛,陶湛可別被劉璟牽累了,諸葛亮搖了搖頭,“劉璟也是做大事之人,將來必有所成。”

“那你爲何....”黃月英見丈夫話沒有說完,便停住了話頭。

諸葛亮微微嘆息道:“劉璟雖然不錯,卻不適合我,他太過於強勢,他其實和曹操很像,我若跟了他,本質還是和徐庶一樣,只能是他的其中一個屬僚,或許比較重要一點,但手中不會有大權獨握,我觀察了他幾年,劉璟不會容許任何人獨掌相權,這不是我想要的。”

“那劉備就會讓你獨掌大權嗎?”

諸葛亮淡淡一笑,“他和劉璟不一樣,他會視我爲師,因爲只有我才能幫他擺脫困境,更重要是,劉備年紀已大,又要忙於生育子嗣,沒有那麼多體力和精力處理政務,只能依靠於我,跟着他,我更能施展胸中抱負。”

黃月英嘆了口氣,“可是劉璟促成你我婚事,又如此看重你,你卻要投靠劉皇叔,是不是有點對不起人家。”

諸葛亮沉默片刻道:“就當我欠他一個人情。”

.........

夜晚,劉備在大營內也心神難寧,他奔波半生,飽閱人情世故,對人性已經看得很透徹了,今天與諸葛亮一會,他看得出諸葛亮胸有良策,能幫他走出眼前的困局。

況且司馬徽兩次向他推薦諸葛亮,說此人有經天緯地之才,就算稍有誇張,那必然也有真才實學。

更重要是,劉備幾次和黃承彥談到諸葛亮,才知道諸葛亮雖和劉表、蔡瑁有親戚關係,但平時並無往來,也就是說,他無須忌諱諸葛亮和蔡瑁的關係。

劉備心裡明白,諸葛亮之所以不肯說出胸中之計,根本原因是自己誠意不夠,偶然在黃府相遇,他怎麼可能輕易說出肺腑之言,自己必須要親自上門拜訪,才能顯示出誠意。

這時,書佐馬謖快步進帳,將厚厚一疊文書奉上,“回稟皇叔,已經整理抄錄完畢!”

馬謖是馬良之弟,從小便號稱神童,今年只有十八歲,不僅學富五車,而且騎射高明,可謂文武雙全,才華過人。

馬謖師從司馬徽,一個月前司馬徽將他推薦給劉備,雖然年紀不大,但劉備在一番考校後,對他頗爲滿意,破格任命他爲書佐,替自己整理文書。

劉備接過公文,笑問道:“幼常覺得孔明如何?”、

馬謖恭恭敬敬答道:“孔明兄長號稱臥龍,是荊州四俊才之首,才思高絕,是我最爲敬佩之人。”

劉備點點頭,又好奇地問道:“哪四大俊才?”

“一是臥龍諸葛孔明,二是鳳雛龐士元,三是仁俠徐元直,四便是我兄長白眉馬季常。”

劉備笑了起來,“還有這種說法,我竟然不知。”

馬謖忍不住又道:“皇叔可能不知,其實荊州還有三神童之說。”

劉備知道馬謖號稱神童,他其實就是在說自己,不由心中暗笑,便問道:“你說說看,是哪三個神童?”

馬謖最大一個弱點便自負,荊州人都說,馬氏五常,白眉最良,他一直不服氣,因爲說這句話時他還年少,所以他一直認爲自己文武全才,絕不遜於兄長。

既然劉備問起,他也毫不謙虛地說道:“一個是劉別駕的外甥周不疑,另一個也是零陵人,蔣琬蔣公琰,再一人便是屬下,馬謖馬幼常。”

劉備見他頗有點初生牛犢不怕虎之意,忍不住微微笑了起來,這時,龐統的身影出現在帳門口,他正好聽到三神童之說,便也笑道:“其實應該還有一人,名叫鄧艾,鹿門書院也公認他爲神童。”

馬謖連忙向龐統行一禮,退了下去,劉備請龐統坐下,笑問道:“周不疑我知道他在江夏,那蔣琬和鄧艾在何處?”

“蔣琬好遊歷,現在正值暮春,他不會在家,主公可以關注此人,若以他爲輔,將得一大才,不過鄧艾估計不會效忠主公。”

“這是爲何?”

“鄧艾的父親和劉璟有生死之交,他視劉璟爲叔父,另外,他母親和兩個姊妹都得到陶家資助度日,甚至大姊出嫁也得了陶家一份豐厚的嫁妝。”

劉備不解,“陶家爲何要資助她們?”

龐統笑了起來,“確切說,是劉璟之妻資助她們,主公忘了嗎?”

劉備這才恍然,沉默片刻,劉備又問道:“士元覺得諸葛孔明才學如何?”

龐統心中一跳,這是劉備三天內第二次提到諸葛亮,莫非.....

龐統臉上有些不自然起來,勉強笑道:“孔明號稱臥龍,又被譽爲荊州四俊才之首,從常理說,他也應該極有才華。”

劉備聽出龐統話中有話,便奇怪地問道:“爲什麼叫從常理說?”

“很簡單,因爲評定四俊才之人正是蔡瑁,不過是前年劉荊州壽辰時的一句玩笑之言,結果廣爲流傳。”

劉備是何等老辣,他聽出了龐統語氣中的嫉妒之意,他心中微微有些不悅,不露聲色道:“這樣說起來,孔明此人是徒有虛名?”

“徒有虛名倒不至於,不過我叔父稱孔明爲鬼才,尤其擅長於陰陽五行之術,而且我聽說叔父幾次向劉璟推薦孔明,但劉璟最終還是不用,也不知是什麼緣故?或許和蔡家有關,呵呵!”

人心是最爲微妙,在激憤或者嫉妒之時,往往會失去平時的理智,說出一些不靠邊的幼稚之言,龐統就是這樣,他號稱鳳雛,自然是才華橫溢。

但心中的嫉妒卻衝昏了他的頭腦,他唯恐諸葛亮來搶了他的位子,所以拼命抹黑諸葛亮,卻不知道他自己已落了下乘,在劉備心中的印象大大打了折扣。

劉備默然無語,心中暗忖,‘他和孔明勢同水火,諸葛亮倒也不能操之過急。’

等龐統離去,劉備命人把張飛找來,對他吩咐道:“你送十壇酒和兩口豬送去諸葛府,態度一定要恭敬,就算是管家也要躬身行禮。”

張飛聽說連管家也要躬身行禮,心中略略有些不高興,但兄長的話不敢不聽,只得答應了,轉身剛要走,忽然想起一事,連忙道:“兄長,諸葛亮不是在黃府嗎?”

“我知道他現在在黃府,但你要把東西送去諸葛府,明白嗎?”

張飛撓撓頭,“俺明白了!”

.......

天還未亮,一隊由二十艘戰船組成的船隊正沿着漢水西岸緩緩北行,離襄陽城已不到百里了。

劉璟負手站在船窗前,河面風很大,船窗沒有全開,從船窗窄窄的縫隙中,他望見了一片灰濛濛的原野。

天快亮了,天邊顯出了魚肚白,在那景物不斷變化的廣闊原野中,卻有幾顆星星不變地在天邊閃爍,遠方還有一抹羣山朦朧地矗立在灰色天邊。

和賈詡分手已經五天,但劉璟還在考慮賈詡的建議,取關中爲基業,逐鹿中原,當年魏延也提出過類似的方案,這和諸葛亮提出的天下三分方案有異曲同工之妙。

不過諸葛亮的方案是蜀中,而賈詡的方案卻是關中,這兩個方案各有所長,但也各有所短。

蜀中奪取便利,但地域狹窄,戰略縱深較小,而關中確爲龍興之地,歷史長河中最鼎盛的兩個王朝,漢和唐都在這裡興起,不過關中遙遠,奪取困難,就算奪取了,也很難和荊州保持聯繫。

當然,最好的辦法是先奪巴蜀,再取漢中,最後再佔領關中,這便是步步爲營,十分穩健,這其實和諸葛亮的方案大同小異了。

只是蜀漢爲什麼最後會失敗?難道是應了賈詡的結論,蜀中是困龍之地嗎?

劉璟心中很紛亂,幾天來,他一直爲此事煩惱,就在這時,一陣急促的馬蹄聲將劉璟從沉思中驚醒,他向岸上望去,只見朦朧的晨曦中幾名騎手正疾速向南奔跑。

劉璟心中一動,再往南去就是江夏了,難道是找自己?他連忙吩咐親兵,“叫住岸上的騎馬人!”

親兵們紛紛高聲大喊,岸上騎馬人似乎聽見,勒住了戰馬,一名騎士縱馬上前高喊:“江中船隊可是劉太守坐船?”

第810章 斥候風波第112章 正是良辰美景第710章 族人南歸第996章 迎頭痛擊第3章 天大的賭注第163章 一網打盡第810章 斥候風波第275章 鑽入圈套第410章 銜尾追擊第158章 最簡單有效的辦法第591章 煩心消息第513章 老將爭刀第339章 局勢不明第837章 騎射募兵第140章 大軍壓境第738章 深藏之棋第199章 去還是不去?第997章 貴霜騎兵第947章 聲東擊西第368章 疫病初現第903章 合肥條件第256章 拙劣的反間計第1085章 陳羣的心思第224章 議婚第370章 叛逃之兵第439章 水上爭霸第689章 棄守南陽第330章 益州使者第595章 秋收時節第525章 激戰成都(二)第763章 江東風雲(七)第57章 餞別送友第81章 意外第18章 又見蔡夫人第764章 江東風雲(八)第498章 漢中有變第750章 三方角力(中)第689章 棄守南陽第221章 夏口談判第299章 急返江夏第875章 困獸猶鬥第564章 初戰歷城第832章 魏國來使第436章 振奮軍心第832章 魏國來使第416章 視察西陵第715章 草原屠胡第8章 驚心動魄的一夜第204章 初談第579章 收兵南撤第123章 風雲聚柴桑第826章 砧板之魚第733章 荊南危機第377章 深謀遠慮第956章 突襲葉城第857章 重重包圍第515章 後院失火第654章 張遼逞威第928章 衆叛親離第145章 離別如江水第1125章 別樣心懷第1038章 歸途論戰第469章 再到江東第425章 西線佈局(下)第1087章 陳羣歸漢第125章 柴桑陶氏第811章 漢騎初至第735章 出使漢軍第284章 南方噩耗第440章 無奈抉擇第415章 北路使者第655章 太史歸兮第1102章 中原大戰(一)第514章 初見龐羲第908章 歲末搬新宅第400章 荀攸四策第1067章 葉城事件第732章 是去是留第59章 二見甘寧第135章 出人出錢第794章 北方來使第151章 以公對公第55章 元日到來第413章 徐晃的抉擇第917章 賈詡獻策第97章 夜來風波緊第72章 無理取鬧第680章 土產深意第613章 南陽有變第373章 張機赴曹營第545章 馬超兵敗第659章 出兵在即第406章 勢取江陵第273章 兵不厭詐第177章 下雉縣的土產第509章 漢中失利第424章 西線佈局(上)第162章 將計就計第515章 後院失火第197章 暗流激盪
第810章 斥候風波第112章 正是良辰美景第710章 族人南歸第996章 迎頭痛擊第3章 天大的賭注第163章 一網打盡第810章 斥候風波第275章 鑽入圈套第410章 銜尾追擊第158章 最簡單有效的辦法第591章 煩心消息第513章 老將爭刀第339章 局勢不明第837章 騎射募兵第140章 大軍壓境第738章 深藏之棋第199章 去還是不去?第997章 貴霜騎兵第947章 聲東擊西第368章 疫病初現第903章 合肥條件第256章 拙劣的反間計第1085章 陳羣的心思第224章 議婚第370章 叛逃之兵第439章 水上爭霸第689章 棄守南陽第330章 益州使者第595章 秋收時節第525章 激戰成都(二)第763章 江東風雲(七)第57章 餞別送友第81章 意外第18章 又見蔡夫人第764章 江東風雲(八)第498章 漢中有變第750章 三方角力(中)第689章 棄守南陽第221章 夏口談判第299章 急返江夏第875章 困獸猶鬥第564章 初戰歷城第832章 魏國來使第436章 振奮軍心第832章 魏國來使第416章 視察西陵第715章 草原屠胡第8章 驚心動魄的一夜第204章 初談第579章 收兵南撤第123章 風雲聚柴桑第826章 砧板之魚第733章 荊南危機第377章 深謀遠慮第956章 突襲葉城第857章 重重包圍第515章 後院失火第654章 張遼逞威第928章 衆叛親離第145章 離別如江水第1125章 別樣心懷第1038章 歸途論戰第469章 再到江東第425章 西線佈局(下)第1087章 陳羣歸漢第125章 柴桑陶氏第811章 漢騎初至第735章 出使漢軍第284章 南方噩耗第440章 無奈抉擇第415章 北路使者第655章 太史歸兮第1102章 中原大戰(一)第514章 初見龐羲第908章 歲末搬新宅第400章 荀攸四策第1067章 葉城事件第732章 是去是留第59章 二見甘寧第135章 出人出錢第794章 北方來使第151章 以公對公第55章 元日到來第413章 徐晃的抉擇第917章 賈詡獻策第97章 夜來風波緊第72章 無理取鬧第680章 土產深意第613章 南陽有變第373章 張機赴曹營第545章 馬超兵敗第659章 出兵在即第406章 勢取江陵第273章 兵不厭詐第177章 下雉縣的土產第509章 漢中失利第424章 西線佈局(上)第162章 將計就計第515章 後院失火第197章 暗流激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