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5章 秋收時節

九月底,益州和荊州的秋收季節先後到來,到處是一望無際的稻田,原野裡彷彿披上了一件淡黃色的秋裝,厚實的稻穗終於成熟了,原野彷彿無風的大海,沉甸甸的穀穗將稻杆壓得彎下了腰,黃色的波浪此起彼伏,到處洋溢着人們豐收的歡笑。

秋收時節也是各地官府最忙碌的時刻,官員們都要離開官衙,前往農田和農民們一起收糧,以身作則,表示對農業的重視,替農民們解決困難,這無論是北方還是南方,無論是曹操還是劉璟,或者是江東,都是一樣的規矩。

劉璟也在蜀郡和廣漢郡視察秋收,除了防禦的必要的軍隊外,所有的士兵都投身到火熱的秋收中,尤其今年夏天益州小麥歉收,所以秋收對於益州而言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在廣漢郡雒縣寬闊的官道邊停泊着十幾輛馬車,數百名士兵列隊站在官道兩旁,警惕地注視着四周的情況,田野裡是一望無際的稻田,稻田裡到處是忙碌的農人,經過幾天的奮戰,大半稻子都已收割,豐收的喜悅洋溢在每個農人的臉上。

在緊靠路旁的一片已經收割的稻田裡,劉璟正和十幾名老農休息聊天,幾名官員則緊張地站在一旁,提心吊膽地等待這場會面的結束。

“大家秋收完,最想做什麼?”劉璟笑着問衆人道。

“睡覺!”

一名老農不好意思地撓撓頭接口道:“忙累了一年,就等着秋收結束後大睡三天呢!”

老農的話引起衆人的共鳴,大家都一起笑了起來,又一名老農道:“州牧或許不知道吧!益州是一年兩熟,荊州那邊聽說和北方一樣,都是兩年三熟。”

他剛說完,旁邊之人捅了他一下,“你這是在說什麼,州牧怎麼可能不知道!”

劉璟確實知道這個原因,主要是稻麥輪作用傳統播種方法在時間上來不及,傳統方法是播稻種,等冬小麥成熟後再播種稻種,時間上已經來不及了,所以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北方都只能做到兩年三熟,小麥和粟米輪作,而南方只能一年一熟。

但隨着農業技術發展,東漢後期出現了插秧播種方式,也就是在小麥成熟後期,便在秧田裡開始先育秧,等小麥收割後,立刻開始插秧,這樣就縮短了水稻的生長時間,就實現了一年兩熟。

在農業發達的中原地區,這種一年兩熟的耕種方式早已開始普及,而南方地區,由於巴蜀人口衆多,農業發達,也保持着和北方同步的耕作技術。

而荊州和江東地區由於人口稀少,土地遼闊,農業技術落後,一直是一年一熟,直到黃巾之亂後,大量北方農民南逃,帶來了先進的耕作技術。

再加上劉表的大力推廣,荊州的襄陽、南郡和江夏三郡也漸漸改成了一年兩熟的耕作方式,不過在荊南地區依然是一年一熟。

劉璟笑道:“襄陽和江夏那邊也是一年兩熟,但說實話,畝產量沒有巴蜀多,一畝最多收兩石半,而巴蜀這邊的畝產已達三石了,可別小看這半石糧食,這就是強國富民之源。”

“請問州牧,聽說今年冬天的徭役要改了,不知怎麼改法?”

有人問出了這個敏感的問題,衆人頓時鴉雀無聲,一起忐忑不安地望着劉璟。

以前普通農民每年有一個月的徭役,一般是在冬天農閒時,或進城當差,或去疏通河道、修建道路等等,幾十年來都是這樣。

但最近傳出一個消息,益州的徭役制度要改了,這無疑關係到所有人的切身利益,就不知怎麼改法,是天數增加了,還是花錢可以免徭役。

劉璟笑道:“徭役是朝廷制度,當然不會輕易廢除,但在一些細節上會有變更,實際上就是江夏的徭役制度在益州推廣,大家如果瞭解江夏的徭役制度,就會明白了。”

“州牧給我們說說吧!”有人懇求道。

衆人都一起懇求起來,“州牧就說一說吧!”

“好吧!我就給大家說說江夏郡的徭役制度。”

劉璟笑了笑對衆人道:“江夏的徭役天數是和益州現在一樣,男丁每年二十五天,女丁十五天,十六歲以上,六十歲以下,每個人都必須服徭役,包括我和妻子在內都要服徭役,一視同仁。

當然,我和妻子不會去築路修橋,那就必須交免役錢,或者交糧食充抵,各位如果不想去服徭役,也可以,交點糧食給官府就可以了,也不會太多,一升米抵一天,也就是兩鬥五升米就免去一年的徭役了。”

劉璟說到這裡,衆人頓時竊竊私語,心中都在算一筆帳,兩鬥五升米還能拿得出。

如果是夫妻二人,就是四鬥米,稍微有點重了,那麼一般是留妻子在家,男子出徭役,或者交三鬥米,只出十天徭役,這樣就輕鬆了很多。

這時,劉璟擺擺手,衆人又安靜下來,他繼續說道:“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從軍,江夏從軍有很好的待遇,不僅每月有糧米,而且打仗時糧米加倍,還有額外的俸錢,最重要是,從軍就可以免家人的徭役,包括妻子和父母。”

事實上,江夏實行錢糧充抵徭役後,每年服徭役人數銳減了七成,但充抵錢糧也有很可觀的收入。

如果確實需要民夫時,就出錢去招募,一樣能招到人,關鍵是實行抵免制度後可以收入大量糧食,這對於處於擴張期間的漢軍而言,就顯得十分寶貴了。

就在衆人竊竊議論之時,兩名騎兵從西面官道疾奔而至,劉璟知道這是有事情了,他起身走到路邊,問報信士兵道:“有什麼事?”

報信士兵單膝跪下稟報:“啓稟州牧!曹操派使者來成都,賈軍師請州牧立刻回去。”

劉璟點了點頭,“我知道了。”

他隨即吩咐左右,“大家收拾一下,立刻返回成都!”

........

出乎劉璟意料的是,這次曹操派來的使者還是他的次子曹植,不過曹植是爲副使,正使卻是陳羣。

陳羣現在是曹操繼荀攸後的第二號謀士,極得曹操信賴,在魏國建立後,他被任命爲御史中丞,雖然職位不高,但權力極大,監察百官,同時也能有時間爲曹操策劃軍事。

曹植雖然在前次犯錯,但他畢竟是曹操的兒子,曹操便給了他一個改錯的機會,讓他跟隨陳羣出使益州,繼續培養他的處政才能。

在成都貴賓館內,曹植正在堂上和陳羣談話,經過一次教訓後,他明顯比從前變得謙虛了,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甚至可以說,他有點開竅了。

“侄兒有點不太明白,爲何父親不害怕劉璟將我扣爲人質?上次出使時我竟然沒有意識到,世叔能給侄兒解釋一下嗎?”

陳羣捋須笑道:“假如是出使馬超,你父親絕對不會派你前去,甚至連我也不會派去,但劉璟這裡無妨,公子還記得劉備之子劉禪嗎?丞相最後還是把他放了,表面上是和劉璟談妥了條件,其實不然,畢竟絕人子嗣之事影響名望,劉備也是大漢皇叔,在北方士族中頗有名望,所以丞相最後還是給了劉璟一個面子,放了劉禪。”

“世叔的意思是說,劉璟也是一樣,因爲注重名聲纔不扣押我?”

“確切說是沒有必要!”

陳羣笑道:“以劉璟的身份,他是萬萬不會做這種低智無能之事,扣押公子爲人質,對他而言又有什麼意義?丞相會讓什麼利益給他?丞相心裡很明白,所以才放心讓公子出使,其實這也是丞相給劉璟的一種姿態,表現出了誠意,公子明白嗎?”

“世叔這樣一說,我就明白了,以前都是懵懵懂懂,上次被父親狠狠責罵,我才感覺自己有點明白事理了。”曹植嘆了口氣道。

“那是因爲丞相對公子寄託了很高的期望,公子可別讓丞相失望啊!”

曹植點了點頭,“世叔說得對!”

這時,館丞飛奔而來,在堂外急聲道:“陳先生,曹公子,我家州牧來了!”

曹植騰地一下站了起來,神情顯得頗爲緊張,後面陳羣慢悠悠站起身,笑道:“公子不必緊張,他只是來探望我們,不會談正事。”

曹植頓時醒悟,哪有在貴賓館談正事的道理,他見陳羣神情淡然,從容不迫,心中不由有些慚愧,也儘量平靜下來,這時,劉璟快步走進了院子,老遠笑道:“出門巡視秋收了,怠慢了陳中丞和植公子,莫怪!莫怪!”

陳羣眼睛笑眯了起來,劉璟心中果然有數,知道自己是主使,曹植纔是副使,要知道官方的文牒上是曹植的名字在前面,和這樣的聰明人打交道,確實很省力。

陳羣走上前,躬身施禮道:“州牧視察秋收是大事,是我們來的時機不巧,應該是我們致歉。”

“我們不必再彼此道歉了,請吧!”劉璟一擺手笑道。

第202章 夫人路線第1105章 中原大戰(四)第271章 身世威脅第57章 餞別送友第1110章 兵伐青州第874章 東援高奴第525章 激戰成都(二)第853章 雍縣軍議第182章 興師問罪第289章 路遇賢才第618章 來歷不明的敵蹤第788章 假金案(下)第82章 小牛刀初試第206章 神秘客人第1062章 交州投降第306章 賈詡到來第686章 程昱出山第718章 姜氏父子第989章 最後談判第934章 濡須破局(下)第47章 殘酷的訓練第426章 蜂弩問世第345章 初爲人父第926章 因果循環第116章 挖坑自埋第480章 關羽失陷第74章 意外來信第218章 危機突發第978章 爭糧事件第211章 緊急對策第444章 應對西擴第351章 大獲全勝第816章 初戰匈奴第600章 夜奪歷城第595章 秋收時節第1091章 進軍函谷第987章 激戰谷口第1035章 江東末路(上)第496章 小別似新婚第770章 江東風雲(十四)第1094章 攻克函谷第1036章 江東末路(下)第328章 危機一刻第921章 滿城搜捕第749章 三方角力(上)第1078章 遠到之客第6章 一路追殺第118章 第一次箭試第978章 爭糧事件第358章 蘄春風雲(五)第874章 東援高奴第1047章 雙重困惑第352章 賈詡會司馬第238章 書房秘謀第371章 君願爲帝否第890章 又見大喬第365章 綠銅礦山第219章 東撤第748章 兵敗豫章第858章 援軍到來第726章 南北夾擊(上)第975章 城下之盟第135章 出人出錢第326章 安陸危機第1086章 大朝受賀第1122章 新主即位第742章 餘縣伏擊第219章 東撤第234章 攻心爲上第221章 夏口談判第157章 撿軟的捏第334章 劉備之憂第748章 兵敗豫章第682章 明取陳倉第439章 水上爭霸第148章 三個流言第48章 離別又重逢第888章 喬蓮心思第56章 再回劉府第571章 攻城不利第1081章 諸葛首戰第161章 誘兵第747章 君臣異心第1021章 擺個姿態第568章 大軍壓境第187章 江東急報第695章 合縱連橫(上)第26章 荊襄第二世家第92章 脣槍舌箭第189章 生死存亡第345章 初爲人父第822章 直搗老巢第783章 攜美遊柴桑第38章 錦帆賊第63章 深夜急令第640章 江北血戰(上)第634章 夜攻合肥第1093章 腹地插樁第447章 陶湛探營第848章 途中意外
第202章 夫人路線第1105章 中原大戰(四)第271章 身世威脅第57章 餞別送友第1110章 兵伐青州第874章 東援高奴第525章 激戰成都(二)第853章 雍縣軍議第182章 興師問罪第289章 路遇賢才第618章 來歷不明的敵蹤第788章 假金案(下)第82章 小牛刀初試第206章 神秘客人第1062章 交州投降第306章 賈詡到來第686章 程昱出山第718章 姜氏父子第989章 最後談判第934章 濡須破局(下)第47章 殘酷的訓練第426章 蜂弩問世第345章 初爲人父第926章 因果循環第116章 挖坑自埋第480章 關羽失陷第74章 意外來信第218章 危機突發第978章 爭糧事件第211章 緊急對策第444章 應對西擴第351章 大獲全勝第816章 初戰匈奴第600章 夜奪歷城第595章 秋收時節第1091章 進軍函谷第987章 激戰谷口第1035章 江東末路(上)第496章 小別似新婚第770章 江東風雲(十四)第1094章 攻克函谷第1036章 江東末路(下)第328章 危機一刻第921章 滿城搜捕第749章 三方角力(上)第1078章 遠到之客第6章 一路追殺第118章 第一次箭試第978章 爭糧事件第358章 蘄春風雲(五)第874章 東援高奴第1047章 雙重困惑第352章 賈詡會司馬第238章 書房秘謀第371章 君願爲帝否第890章 又見大喬第365章 綠銅礦山第219章 東撤第748章 兵敗豫章第858章 援軍到來第726章 南北夾擊(上)第975章 城下之盟第135章 出人出錢第326章 安陸危機第1086章 大朝受賀第1122章 新主即位第742章 餘縣伏擊第219章 東撤第234章 攻心爲上第221章 夏口談判第157章 撿軟的捏第334章 劉備之憂第748章 兵敗豫章第682章 明取陳倉第439章 水上爭霸第148章 三個流言第48章 離別又重逢第888章 喬蓮心思第56章 再回劉府第571章 攻城不利第1081章 諸葛首戰第161章 誘兵第747章 君臣異心第1021章 擺個姿態第568章 大軍壓境第187章 江東急報第695章 合縱連橫(上)第26章 荊襄第二世家第92章 脣槍舌箭第189章 生死存亡第345章 初爲人父第822章 直搗老巢第783章 攜美遊柴桑第38章 錦帆賊第63章 深夜急令第640章 江北血戰(上)第634章 夜攻合肥第1093章 腹地插樁第447章 陶湛探營第848章 途中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