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章 知行合一,可爲聖人

攤丁入畝這件事,對於朱元璋來說是非常新奇的制度。

畢竟大明此時,連丁銀製度都沒有,更不用說由丁銀製度到攤丁入畝的轉變。

從徭役,到丁銀,再到攤丁入畝,期間經歷了將近三百年的變化,也是封建社會對稅收制度進一步完善和改革的過程。

張異在給劉伯溫講述的時候,知道一下子提出攤丁入畝對於這個時代而言太過超前。

所以他乾脆將稅收可能會產生的利弊,都說得清清楚楚。

這一說,就是三百年歲月的變遷……

劉伯溫在記錄這一段記錄的時候,筆觸是抖的,可想而知他當時的的震撼。

人皆會受到時代的限制,像張異這種能推演出三百年變化的人,在這個時代,是異人,是妖人,也可以是神仙中人。

“攤丁入畝這件事,你怎麼看?”

朱元璋指着這份筆記,詢問劉伯溫。

劉基動了動嘴脣,努力組織語言。

攤丁入畝主要針對的就是徭役,從本質上來說,是降低朝廷的稅收成本和百姓的負擔。

從丁銀到攤丁入畝,這其中對稅收的革命,絲毫不亞於一場變法。

劉基隱約感覺到,張異的做法,又是進一步加強了朝廷的控制力。

想了一會後,劉基拜下:

“陛下,臣覺得,此法乃是制世之良策,可卻和陛下的本心違背……

此法,動的是戶籍制!”

劉伯溫終究是能臣,他只是聽張異說了一遍,就隱約明白了張異的居心。

朱元璋治理天下的最重要的一個原則,那就是對戶籍制度的管控。

可攤丁入畝的話,等於放鬆了農民和手工業者之間的控制,這是對朱元璋定價的政策的否定。

當然,張異定下這套稅法的原因,朱元璋和劉伯溫都明白。

那就是針對在浙江即將進行的工商業稅法改革的試點,提供基礎。

工商業需要工人,可是大明的戶籍制度,每種戶籍的人各司其職,不得流轉。

開工坊者,農民能不能去工廠幹活,這就是個問題了。

由此可見,那小子對於浙江這次試點改革,十分上心。

別說劉伯溫,朱元璋自己也陷入糾結之中。

“你讓那小子寫一份關於攤丁入畝的詳細介紹給朕,讓他好好幹這件事,做得好,朕不會吝嗇獎勵……

此法,暫時放在一邊!”

老朱自己也要好好想想,從某種程度而言,攤丁入畝之策,正符合張異說的“劫富濟貧”的思想。

朝廷就當劫富濟貧,這不是高高的道德宣傳,而是實實在在的利益考量。

想要朝廷穩定,如何安撫民心是最重要的。

君王,士紳,百姓這三方,總有一方需要犧牲一些利益。

君王不可能,那士紳和百姓犧牲誰,從皇帝心中的選擇來說,不言而喻。

皇帝需要士紳階級去幫助自己治理天下,那是合作,也是競爭對手。

大傢伙一起盤剝底層的百姓,看誰拿得多。

士大夫拿得多,相權就能威脅君王。

歷朝歷代的皇帝,雖然也明白民心爲重,可是在行爲模式上,大抵很難跳出過往的慣例。

唯有朱元璋這個異類,老是想着如何削弱士大夫的權柄。

從水軍之事後,老朱明白了輿論和傳播的重要性,民心可用……

爲什麼不適當收買民心,去對抗相權?

“難呀!”

攤丁入畝這個法子,是真的很符合朱元璋的心意,唯有對戶籍制度的損害,又讓他下不了決心。

“太子,你怎麼看?”

朱標一直在旁聽,老朱轉頭詢問他,他想了一下說:

“兒臣倒是覺得,可行!”

“嗯!”

老朱不再言語,繼續看劉伯溫記錄下的筆記。

關於商稅的制定,分級制度,都是很中肯的建議。

張異尤其強調了稅收的公平,還有對稽查的重視……

朱元璋又意識到一個問題,那就是算學入科舉這件事,真的非常重要。

他將其他的東西都看完後,將筆記交給朱標。

“朕再給你一個月時間,交上一稿方案給朕!

這提議朕基本同意了!”

“陛下!”

劉伯溫聞言,也是非常驚喜。

海禁政策推行,浙江的百姓,也該有個出路。

如果工商業真的如張異所言的那樣有潛力,他劉基好歹也能對得起浙東的父老。

“對了,朕將汪廣洋下放浙江,爲行中書省平章政事,你認爲如何?”

劉伯溫對汪廣洋的處置也有耳聞,低頭道:

“只看他能不能把握住機會了……”

行中書省平章政事,掌管浙江一地軍政大權,由此可知皇帝對汪廣洋還是有期待的。

他也明白皇帝爲什麼要提汪廣洋。

因爲李善長和自己分別拉扯出淮西,浙東兩大集團。

汪廣洋這種兩邊都不靠,又是朱元璋身邊人出身的他更得皇帝信任。

身爲高郵人的汪廣洋,在海盜案中,楊憲揮舞屠刀,他卻能毫髮無傷。

由此可知楊憲也明白,汪廣洋在皇帝心中的地位。

“浙江試點,壓力和機遇都有,臣覺得以汪大人的能力,一定能勝任!”

“呵呵,朕本來打算讓你劉基去的,不過想到你的出身恐怕當不得這惡人,去吧,記得你只有一個月時間。”

“微臣告退!

臣想跟陛下說一下,臣這段時日,可否多前往清心觀,請教小真人?”

“腿長在你身上,你愛去哪去哪……”

等劉伯溫告辭離去,皇帝咀嚼他離去那句話,有些疑惑。

這老小子,不會是看出什麼來了吧?

……

沙!沙!沙!

房間裡只有太子朱標在翻閱劉伯溫筆記的聲音,朱元璋回頭問:

“你對攤丁入畝怎麼看?”

在所有關於稅法的改革中,商稅對朱元璋而言不過是一個不成熟,也看不到未來的方向。

反而是攤丁入畝這件事,事關一個王朝的根本稅收,這纔是真正的大事。

攤丁入畝之策,乃是封建王朝變遷,修補,最後完成變革的涉及國本的政策……

加上張異身份的加持,容不得皇帝不重視。

“兒臣覺得,此策可行。

將徭役納入田畝,朝廷需要徭役的時候,再從別處徵召民夫……

這是給百姓鬆綁之事,利國利民之事!

百姓田地最少,卻承擔着大部分的徭役工作,這本身就是不公平之事!

長此以往,民心恐變!

如果攤丁入畝,那土地的多寡決定了稅收的多寡,這正符合張家弟弟的劫富濟貧之策!”

追保似乎想起什麼,自顧笑起來。

知道皇帝不解,他說道:

“兒臣想起上次拍賣會,明明可以逃過一筆稅收,但張家弟弟卻堅交稅!

關於商品的分級稅收,還有劫富濟貧這件事上,至少他不是一個表裡不一之人。

其實從僧道納稅也好,商稅改革也罷……

動的就是他實實在在的利益,能爲了理想,而不怕從自己身上開刀的人,至少是值得尊重的……”

老朱若有所思,他回憶起跟張異的過往。

這孩子似乎就是很努力的,推行一些事……

一個有理想的瘋子,這是朱元璋對張異的評價。

“朕記得,他曾經給許存仁編撰過一本書,叫做《傳習錄》,此書有句話,朕印象深刻!

知行合一!

想要做到知行合一談何容易?

當年朱子提出存天理,滅人慾之說,可他卻陷入了扒灰的醜聞之中。

雖然這些傳聞,並無定論,但也可知實踐之難……

若真能做到知行合一,距離那聖人境界,怕也是不遠了!”

一個能不管這麼繞,都能堅定實踐自己目標的人,值得任何人尊重。

老朱感慨,不是因爲張異能窺見未來。

窺見未來,最多算是張異的仙緣,可推動這世間的變革,卻是他的修行。

朱標接過老朱的話,笑問:

“若真爲聖人,那可否爲天師?”

老朱怒視自己這個敗家兒子,他這是哪壺不開提哪壺對吧?

張異,或者說龍虎山上下對“天師”執念,老朱如何不知。

可是,想要從朱元璋這裡拿回天師位,那是難上加難。

很簡單,雖然同樣是天師,過去的天師只不過是一個名詞。

被朱元璋重新定義過的天師,乃是天子之師。

想要獲得這個名號,說難不難,如果攤上一個迷信妖道或者佛門的昏庸皇帝,多少個國師之位都能給你……

可放在朱元璋這位皇帝之上,那是難上加難。

或者說,壓根不可能。

大概也只有公認的聖人,纔有資格被皇帝執師禮。

所以,父子二人才有今日對話。

朱標只是開玩笑,老朱卻心虛起來。

這孩子才幾歲,就玩得這麼大?

鬼知道他未來成長之後,還能搞出什麼驚天動地的事?

“如果真有那麼一天……”

老朱自言自語,旋即轉移話題。

父子二人又對這些提案商討了一番,關於攤丁入畝,老朱還是沒有下定決心。

任何政策的執行,都要有適應它的土壤。

雖然朱元璋覺得這政策有千般好,但還是想再看看。

時間流逝……

朝廷依然有條不紊的運轉着,汪廣洋這位宰相被貶的消息早就無人問津,

應天府小小的清心觀,也沒有多少人關注。

清心觀內,李氏頂着微微凸起的肚子,在幫小孟瑤除草。

而她身邊,卻有徐夫人幫忙找來的人勸她別動。,

張異在遠處坐着,擦了一把汗。

老陌過來通報,劉基那老頭子又來了。

他無可奈何地站起來,自從忽悠劉伯溫之後,這老小子幾乎天天來。

比起商稅改革,劉基對於攤丁入畝的事情似乎更感興趣。

他還帶來了皇帝的口諭,讓他配合劉基改好稅改的方案。

對於那位神秘的皇帝,張異此時並沒有一開始的抗拒之心,但在他做好了面見皇帝的準備之後,卻遲遲沒有等到朱元璋的召見。

這不正常,他有時候也會產生一絲疑慮。

不過身在市井的他,卻沒有多少渠道瞭解皇宮的事,問劉伯溫這老傢伙,他也不肯說。

張異見到劉基,不等他開口,直接甩給他一些手稿。

“劉大人,我能說的,想說的,都在這裡邊了,您自己看吧!”

劉伯溫接過這份手稿,卻沒有查看,他說道:

“汪廣洋去了浙江當平章政事的事情,你知道吧?”

“不知道!”

張異是真不知道,如果他不特意打聽的話,朝中的事情老百姓也知道不多。

他對於汪廣洋會被貶是明白的,可是去浙江,只能說蝴蝶效應越來越大了。

“陛下同意浙江試點商稅,汪廣洋主政浙江,我想問問你對此人是否有信心?”

“嗯,應該沒有問題……此人的能力很強,但心性不足。

他其實不適合當主官,更適合成爲某個人的副手……

沒有擔當,就是他最大的問題。”

對於汪廣洋這個人,是標準的性格決定命運的人,如果攤上別的皇帝,大概他還是能混的不錯的。

他性格不爭,或者明哲保身,也是因爲他共事過的同事,無論是李善長也好,楊憲也罷,還有後世的胡惟庸,都不是什麼省油的燈。

換在別的皇帝手下,熬死競爭對手說不定就上位了。

可在朱元璋眼裡,不爭其實就是一種罪過,只可惜那位大人不懂。

“時間真快,不知不覺,已近七月……

如果要推動試點,必須儘早說服陛下,你的東西我拿走了,老夫儘快將東西趕出來!”

劉基跟張異閒聊一會,帶着張異給的資料,又匆匆離去。

“七月……”

不知不覺,一年時間又過去一半,聽到七月二字,張異不免感慨。,

不過,他很快臉色變幻。

七月,七月,七月的大明不是要發生一件大事嗎?

洪武二年,七月七,常遇春破元上都之後,大勝南歸,於柳河川暴病身亡。

“那位常將軍,大限已至了!

就是不知道黃家哥哥還記不記得要拯救那位的計劃?

還有,常家姐姐能不能提醒常將軍,逃過死劫!”

關於常遇春命運的預測,張異已經提醒過他的親人,能不能活下來,就看那位將軍的造化了。

“說起來,父親好像也被分到常遇春那邊,他也許可以見證歷史……”

遠在千里之外,張正常似乎感應到兒子的唸叨,也在朝着南方遠眺。

大明的軍營中,他這位隨軍的天師,至少還是受到優待的,

他名爲被流放,其實就是被皇帝安排過來,跟在常遇春身邊。

遠處,有人慘叫的聲音傳來。

張正常回頭傾聽,卻搖頭道:

“這常茂,又被常將軍教訓了……”

第22章 常森夭折,預言成真第189章 天師位,拿回來會死的第399章 自古以來,秦王和日本很搭第538章 造反的想法,大婚之日第35章 真相不重要,態度纔是關鍵第84章 故人西辭黃鶴樓,十萬水軍下揚州第346章 爲百官出氣,驚人暴利第559章 朕要看看,朕死後的天下第384章 不患寡患不均,拿小日子出氣第419章 跟朱樉攤牌,摸着張異過河第82章 謠言的作用,我就是小人呀第479章 不該出現的軍隊,復活的徐達第436章 你哥哥命不久矣,紅杏出牆第331章 朕肚子裡的蛔蟲,有法可依第413章 誤會大了,送沈老爺上路第88章 三位皇子,知情識趣的徐妙雲第86章 小小的插手,蝴蝶效應第57章 道爺我叫張三丰第356章 攪局,開門放朱棣第39章 幫他出氣,再見張異第488章 相認,您果然是朱元璋第420章 流言背後,秦王謀士?第502章 皇帝喜歡用強,道衍哭了第140章 催眠術,改造衍聖公第282章 玄武軍,玄武大炮首秀第394章 戰敗的影響,預言戰局第517章 爭奪話語權,神性和人性第289章 倒打一耙,最後的利用價值第129章 現學現賣鎮壓百官第417章 胡惟庸時代,軍校雛形第56章 吃燒鵝的丫頭和逛青樓的道士第21章 玩不起就滾蛋,朱標的未婚妻第292章 主意打到皇帝頭上,羊入虎口第485章 瘋批常茂,下殺手了第215章 黃和,皇覺寺的和尚第63章 五百年後的技術,第一桶金?第367章 達者爲師,見證奇蹟第59章 一家人,欺君之罪第514章 沉默的大多數,報紙的誕生第486章 夜半槍聲,追殺與反殺第449章 投名狀,大元綠茶指南第83章 手把手教老朱造謠第48章 張家的乖和孔家的壞第30章 跟閻王搶人,誰說張異是煞星?第25章 終於肯泄露天機了,誰敢幽禁我兒子?第193章 一句話省卻百年努力第96章 君權和相權,皇帝的無奈第458章 徹查錦衣衛,再次入獄第134章 兒臣的死期,父皇知道吧第128章 科舉改革,軒然大波第491章 先把儒家打散第557章 道門天兵,真正的掌心雷第391章 北伐折戟,肥得流油的美洲第157章 洛陽紙貴,再見徐丫頭第135章 南北榜,劉基你讓朕很失望(5K)第46章 有些錢咱們不能賺呀,通過考驗第347章 立規矩,敢抓錦衣衛的人?第12章 皇帝是不是鞋拔子臉?第29章 常家欺人,幫師兄報仇第108章 被一張世界地圖點燃的野心第369章 藥王送稻,天佑大明第56章 吃燒鵝的丫頭和逛青樓的道士第188章 玄武大炮,皇子的表現第24章 救常遇春,你讓我改變歷史進程?第55章 徐家有女,暗中較勁第291章 一魚兩吃,楊憲的罪證第234章 藥王太上,再起道爭第177章 滾滾人頭,皇帝的刀第12章 皇帝是不是鞋拔子臉?第135章 南北榜,劉基你讓朕很失望(5K)第191章 最好的地主老爺,天下糧食翻倍第236章 龍虎山的功,你佛門想摘桃子第393章 嶺北之戰,輕敵的徐達第531章 大明國祭,國師之名第3章 面見皇帝,天子朱元璋第461章 不會有以後了,老張入京第102章 你造僞經,你是漢奸第256章 浙東的機緣,抗倭纔是出路第230章 皇后插手,老朱的驚喜第475章 是你將我爹寫死的?第413章 誤會大了,送沈老爺上路第356章 攪局,開門放朱棣第267章 史書中的情報,殺倭寇第132章 遷都,往哪遷?第21章 玩不起就滾蛋,朱標的未婚妻第283章 勝利陰影下,是血淋淋的罪第163章 破譯拳譜,還原太極拳第32章 小暖男,水裡有蟲第556章 混進宮的方法,動亂之夜第556章 混進宮的方法,動亂之夜第543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第422章 放下心結,軍校制度第513章 何爲民心?百姓還是鄉紳第311章 兒子祭天,升官發財第72章 張三丰,他就是那個高人?第301章 財帛動人心,我就仗勢欺人第455章 完美的計劃,張異的苦頭第208章 皇子的上升通道,無解的死結第209章 審計部門,朱家家宴第387章 帶血的爵位,架空君王
第22章 常森夭折,預言成真第189章 天師位,拿回來會死的第399章 自古以來,秦王和日本很搭第538章 造反的想法,大婚之日第35章 真相不重要,態度纔是關鍵第84章 故人西辭黃鶴樓,十萬水軍下揚州第346章 爲百官出氣,驚人暴利第559章 朕要看看,朕死後的天下第384章 不患寡患不均,拿小日子出氣第419章 跟朱樉攤牌,摸着張異過河第82章 謠言的作用,我就是小人呀第479章 不該出現的軍隊,復活的徐達第436章 你哥哥命不久矣,紅杏出牆第331章 朕肚子裡的蛔蟲,有法可依第413章 誤會大了,送沈老爺上路第88章 三位皇子,知情識趣的徐妙雲第86章 小小的插手,蝴蝶效應第57章 道爺我叫張三丰第356章 攪局,開門放朱棣第39章 幫他出氣,再見張異第488章 相認,您果然是朱元璋第420章 流言背後,秦王謀士?第502章 皇帝喜歡用強,道衍哭了第140章 催眠術,改造衍聖公第282章 玄武軍,玄武大炮首秀第394章 戰敗的影響,預言戰局第517章 爭奪話語權,神性和人性第289章 倒打一耙,最後的利用價值第129章 現學現賣鎮壓百官第417章 胡惟庸時代,軍校雛形第56章 吃燒鵝的丫頭和逛青樓的道士第21章 玩不起就滾蛋,朱標的未婚妻第292章 主意打到皇帝頭上,羊入虎口第485章 瘋批常茂,下殺手了第215章 黃和,皇覺寺的和尚第63章 五百年後的技術,第一桶金?第367章 達者爲師,見證奇蹟第59章 一家人,欺君之罪第514章 沉默的大多數,報紙的誕生第486章 夜半槍聲,追殺與反殺第449章 投名狀,大元綠茶指南第83章 手把手教老朱造謠第48章 張家的乖和孔家的壞第30章 跟閻王搶人,誰說張異是煞星?第25章 終於肯泄露天機了,誰敢幽禁我兒子?第193章 一句話省卻百年努力第96章 君權和相權,皇帝的無奈第458章 徹查錦衣衛,再次入獄第134章 兒臣的死期,父皇知道吧第128章 科舉改革,軒然大波第491章 先把儒家打散第557章 道門天兵,真正的掌心雷第391章 北伐折戟,肥得流油的美洲第157章 洛陽紙貴,再見徐丫頭第135章 南北榜,劉基你讓朕很失望(5K)第46章 有些錢咱們不能賺呀,通過考驗第347章 立規矩,敢抓錦衣衛的人?第12章 皇帝是不是鞋拔子臉?第29章 常家欺人,幫師兄報仇第108章 被一張世界地圖點燃的野心第369章 藥王送稻,天佑大明第56章 吃燒鵝的丫頭和逛青樓的道士第188章 玄武大炮,皇子的表現第24章 救常遇春,你讓我改變歷史進程?第55章 徐家有女,暗中較勁第291章 一魚兩吃,楊憲的罪證第234章 藥王太上,再起道爭第177章 滾滾人頭,皇帝的刀第12章 皇帝是不是鞋拔子臉?第135章 南北榜,劉基你讓朕很失望(5K)第191章 最好的地主老爺,天下糧食翻倍第236章 龍虎山的功,你佛門想摘桃子第393章 嶺北之戰,輕敵的徐達第531章 大明國祭,國師之名第3章 面見皇帝,天子朱元璋第461章 不會有以後了,老張入京第102章 你造僞經,你是漢奸第256章 浙東的機緣,抗倭纔是出路第230章 皇后插手,老朱的驚喜第475章 是你將我爹寫死的?第413章 誤會大了,送沈老爺上路第356章 攪局,開門放朱棣第267章 史書中的情報,殺倭寇第132章 遷都,往哪遷?第21章 玩不起就滾蛋,朱標的未婚妻第283章 勝利陰影下,是血淋淋的罪第163章 破譯拳譜,還原太極拳第32章 小暖男,水裡有蟲第556章 混進宮的方法,動亂之夜第556章 混進宮的方法,動亂之夜第543章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第422章 放下心結,軍校制度第513章 何爲民心?百姓還是鄉紳第311章 兒子祭天,升官發財第72章 張三丰,他就是那個高人?第301章 財帛動人心,我就仗勢欺人第455章 完美的計劃,張異的苦頭第208章 皇子的上升通道,無解的死結第209章 審計部門,朱家家宴第387章 帶血的爵位,架空君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