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皇太極開始懷疑人生了

第118章 皇太極開始懷疑人生了

第117章

此時寧海軍總人數已經膨脹到了將近四萬八千人馬。

寧海軍總兵府,下轄監軍道署和軍務署。

其中,監軍道署負責程世傑的安全和保護工作,人員編制較多,共計一千五百餘人,軍備署則只有七百餘人,分成六局。共計兩千二百餘名非戰鬥人員。

寧海軍野戰醫院,以及醫院系統。

直屬總兵府和軍務署雙重管轄,因基層醫護人員編制野戰部隊裡,現總部野戰醫院,共計醫生一百二十六人,分屬傷、病、婦產三個分院,擁有醫護人員六百七十人。也是非戰鬥力員。

全軍非戰鬥力人員,共計三千人馬。

戰鬥部隊,分爲步兵部隊。

左都司,六千八百餘人,沈明遇擔任左都司。

右都司,六千八百餘人,張裕擔任右都司。

守備司,分設十七局,共計一萬兩千七百五十人,程世傑兼任直接指揮。

騎兵部隊,共計兩千五百人,都司趙文才。

水師部隊分設三都司,李志祥、沈世魁、李方三分分別擔任都司。全部擁有戰艦四百零二艦,八千零二十二人。

炮兵部隊,爲直屬部隊,戰時分散編制,炮兵總領袁世良,分設四司,共計九十六門火炮,全部炮兵和炮校教員,共計九百七十二人。

輜重部隊六千人馬,都指揮使由周延棟兼任,最高單位爲總,共計六總。

外加,直屬偵察局,八百人,不設把總,設爲十二司,共十二名百總,隸屬軍務署軍情局管轄。

全軍人數共計四萬七千六百四十四人。

別看程世傑擁有了四萬多人馬,可是真正打仗的時候,他只能隨時拉出來左右都司一萬三千六百餘人,加上騎兵兩千五百人,以及炮兵九百餘人,再加上偵察部隊,滿打滿算還不到一萬八千人,差不多相當於寧海軍總兵力的一半。

而且這是極限了。

考慮到寧海軍將來有可能調入關內平定叛亂,程世傑計劃給輜重部隊裝備輕重兩型四輪馬車,輕型四輪馬車,採取一匹駑馬拉車,可以裝載十五石糧食,而重型馬車則可以裝三十甚至四十石糧食。

程世傑說要造車型馬車,那馬車工廠就只能搶班加點的生產。

在寧海軍整訓備戰的時候,漫長的冬季終於結束了,遼南大地上,河流裡的堅冰已經消融,光禿禿的樹枝也吐出了一縷縷的新綠,大地重新煥發了生機。

去年整整一個冬天,工廠都在努力生產工具,像鐵杴這種工具,一造就是十幾萬把,程世傑考慮到明末小冰河時期,天氣會可能出現乾旱。在沒有開始春耕之前,先把溝渠給疏通一下。

隨着堅冰和凍土融化,一個個屯田百戶在他們各自百戶的帶領下,開始進入已經差不多快要被淤泥堵塞的溝渠內,大量的淤泥被挖出來,這都是上好的肥料,因爲雨水會把土地上的肥料帶到溝渠裡。

一條條溝渠被重新挖開……

就在這個時候,登萊巡撫孫元化和他的幕僚徐大成,大張旗鼓,攜帶着巡撫大人的儀仗,抵達遼南。

這麼做的真正目的,也是孫元化不太放心程世傑,他心中暗想,我這麼大張旗鼓來了,你要是想弄死我,得考慮後果吧?

當然,他與黃龍不一樣,他則是在旅靠岸,一路北行,一邊巡視,一邊觀察遼南的發展情況。

遼南給孫元化的第一印象就是亂,第二印象還是亂,第三印象則是更亂。

讓孫元化比較震撼的則是挖溝渠的挖溝渠,修建房子的修建房子,工作熱情那叫真高。

因爲百姓們都知道,他們挖的溝渠,將來可以澆灌他們種的田,糧食豐收了,無論是屯田軍戶還是那些擁有自家田地的寧海軍將士,他們知道一點,這些溝渠關係着他們的收成,也關係着他們自己的利益。

現在的遼南百姓,幾乎是不分晝夜的幹活,白天干的是集體活,疏通溝渠,或者是修路,晚上則是幹自己的活。

特別是房屋問題,他們住了幾個月的地窩子,在分配到自己的宅基地時,有些百姓就迫不急大待的開始修建房子,幾戶相鄰的鄰居,相互幫忙,輪到誰家修房子,管飯就行。

有錢的買磚瓦,修建磚瓦房。雖然很多人都是一窮二白,並不是所有人一窮二白,比如說寧海軍的軍屬,只要他們家中在寧海軍中當兵,他們就能拿到軍餉,拿到賞賜,他們這些人都有銀子。

發了存摺,可以提取銀子,買上磚瓦、買上建材,開始修建磚瓦房。從南到北,八成的磚瓦房都是寧海軍將士的家眷,另外兩成,有部分是商賈,有部分是遷徙而來的有錢人。

流民雖然大都沒有錢,不過也有人外表穿得破破爛爛,在破衣爛衫裡還藏着銀子,金子……

當然,沒錢的窮人更多。不過只有來到遼南的時候更早,其實多少也攢在家底了,一天一斗糧,糧食也是錢。實在沒錢,那就修建土坯房,土坯房不用大花錢,修建兩三間也可以擋風避雨。

哪怕倒了晚上,遼南也是到處燈火通明,都是施工的場景。

由於遼南的規劃,就是各鎮沿着道路修建,方便出行,將來糧食豐收也容易運輸,在孫元化一路走來,看到的都是繁忙的景象。

特別是沿途擁有太多的工廠了,窯廠,有的燒製磚,有的燒製瓦,有的則是燒製石灰,還有則是燒製瓷器。有各種木器廠,紡織廠、皮毛處理的工廠,鞋襪廠,等一些以附加值的工廠。

沿途的道路,一部分已經修得平平整整,這是張懷澤根據實際情況,他原本想修建石塊鋪設的道路,可問題是,由於交通運輸的壓力太大,只好退而求次,修建三合土夯實的路面。

這種三合土,石灰、粘土和沙子,按照比例配置,經過夯實以後,路面堅硬,而且不會被水溼透路面。

這條路是一邊修,一邊讓人們通行,讓孫元化非常好奇的是,在施工的現場,不遠處就是一個大木桶,一頭驢像拉磨一樣,拉着這個大木桶轉圈。

看了好大一會兒,孫元化這個技術官僚明白了這種大木桶的用處,這其實就是一個攪拌機,一根轉軸,一個齒輪組,加上大木桶,就搞定了。

別看這個畜力攪拌機非常原始,效率還不錯,一頭驢可以代替十個勞力。在修路的時候,需要攪拌混合大量的三合土,有了這種畜力攪拌機,施工效率提高了很多。

隨着天氣轉暖,前來遼南討生活的百姓越來越多。很多流民拖家帶口的來到這裡,試圖尋找打短工的機會,掙碗飯吃,他們的願望是不會落空的。

寧海軍正在全力開墾軍田,還要飼養大量牲畜,修繕各鎮堡裡的建築,到處都需要人手,只要肯賣力幹活,就不愁沒飯吃。

孫元化第一站抵達的是烽火驛站,但是這裡被人們習慣性的稱爲天堂驛站,因爲來到流民百姓會被妥善安置,也是第一次分流。

一羣剛剛洗過澡,換上衣服的流民,排着隊吃上一頓熱飯,他們就被集中在驛站外面的空地上。

一羣拿着鐵皮大喇叭的管事們,在扯着嗓子大喊:“有會木匠活的嗎?木器廠招工,大師父每天三鬥糧食,師父兩鬥糧,學徒工一斗五升!”

“有編筐的嗎?到這邊來!”

“有識字的嗎?”

“有石匠嗎?”

“有鐵匠嗎?”

看到新來的流民在這裡被分流,孫元化感嘆程世傑不僅打仗是一把好手,治理地方也是一把好手。

可惜……

……

天津港,隨着寧海軍水師的大船靠岸,上百名兵部的官員,還有幾百名從各地抽調過來仵作,立即圍了上去。

明朝檢驗軍功,特別是檢驗首級的方式是用非常有經驗的仵作,是不是殺良冒功,是不是用百姓充當建奴的首級,這裡面的門道大着呢。

哪怕關寧軍後臺硬,勢力強,在這方面也玩不了手腳,因爲負責檢驗首級的仵作,都是臨時抽調的,這就避免了被人收買。

就像這一次,負責檢驗首級真僞的仵作,有的來自順天府,有的來自廣平府,有的來自大名府,有的來自河間府,也有的來自歸德府……

這一次兵部帶隊的官員叫傅宗龍,他原是太僕少卿,因平定貴州土司安邦彥之亂有功,升爲太僕寺少卿。不過這哥們運氣不好,他剛剛升官,爹就死了。無奈之下,按制回家丁憂。

直到崇禎三年,孫承宗推薦,提拔傅宗龍爲右僉都御史,接替劉宗周,巡撫順天。不久,轉任兵部右侍郎兼僉都御史,總督薊門、遼東、保定軍務,替頂了原劉策的職位。

傅宗龍看着一輛一輛大車從碼頭運過來,上面裝滿了用石灰醃製的人頭,就大手一揮:“去看看!”

“是!”

這些經驗豐富的仵作和兵部勘驗官員剛剛圍上去,一眼就發現了不對勁。

“這……這居然是真奴!”

建奴的長相與大明人有着明顯的不同,當然後世不一樣,後世混血已經沒有區別了,有些人,其實根本就沒有女真人的血統,而是漢籍擡上去的,也有的是冒認祖宗。

因爲當初戶籍管理不嚴,採取手寫式,再加上少民都擁有可以多生孩子,高考減分等特權,就改成了少民,摒棄了漢族的身份。

這樣的例子很多,所以長相在後世幾乎分不出來。

但是在明朝,區別是非常大的。

首先是臉形,無論男人女人,頭型、臉型以“圓形”和“長板形”居多。其次是眼睛,無論男女,眼睛呈現褐色瞳色或者是藍瞳色。作者君專門去看了那營的照片,她不具備這些特點,但是鼻子卻有一部分相似,可以判斷,那營肯定是混血,不是純種滿人,身上的血統最多有八分之一,或者更少。

其次是,他們的頭型,分長頭型和圓頭型兩種吉林以南多爲長頭型,黑龍江以及遠東地區(俄羅斯的通古斯族羣)多爲圓頭型,即寬面,顳葉(眼睛兩側)部位發達。

還有鬍子,女真男人人中地方的鬍子生長及其緩慢,接近於不長,多數爲“山羊鬍”或“八字鬍”。影視劇裡鰲拜是大鬍子臉,這是不對的,鰲拜真長得那樣,那他就不是女真人,而是蒙古人了。

最後,最明顯的部位,就是鼻子,女真人無論男人女人,鼻樑很高,鼻子多呈現鉤子形狀,學名稱“鷹鉤鼻”或“駱峰鼻”。另外,女真人的鼻子比較小,學名稱“海鷗鼻”,鼻頭多垂直向下(鷹鉤鼻),很少會會出現“朝天鼻”和“塌鼻樑”的形狀。基本上每個女真人,絕大多數都是高鼻樑。

就算假冒建奴首級,自然要先毀容,就是把鼻子、嘴眼睛這些有建奴女真人明顯特徵的全部毀掉。

可問題是,寧海軍這次大捷,都是撿來的人頭,幾乎全部都是凍死的,真正的追擊的時候,找到了幾百名還活着的建奴,不過他們雖然活着,也是最後一口氣而已,只能成爲寧海軍的戰功。

在明朝想要殺良冒功被認可,首先要兵部的勘驗所有成員集體眼瞎,否則是不可能的,另外一點就是髮型,哪怕死後再剃頭,剃成建奴的鼠尾式,經常剃頭的位置髮質要硬,髮根率更粗,頭皮青黑,有着明顯的區別。

傅宗龍也知道不斷來自上面大佬的暗示,一定要檢查清楚,因爲程世傑的勝利,就意味着徐光啓要聲勢大振,西法黨要崛起了。

“稟告兵憲大人,已經勘驗清楚了,共計四千六百七十九顆,假奴五千七百零四顆。”

傅宗龍看着兵部主事楊思僉有些吞吞吐吐,就呵斥道:“什麼話不方便說的,說!”

楊思僉道:“這些假奴,都是積年老假奴!”

楊思僉的意思,傅宗龍聽明白了,哪怕是這些漢軍,也都是早年投降建奴的明軍,他們已經鐵了心的背叛大明,這樣的漢軍戰鬥力其實比大部分建奴還要猛,只是他們的裝備差,無法發揮出真正的實力。

如果在同等裝備下,建奴的漢軍可以一對三,不落下風。

此時圍在碼頭上的百姓已經人山人海了,傅宗龍聽到了人羣中的驚呼聲:“真是幾千顆建奴,哎呦,老天,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指望明軍大勝建奴,其實比指望國足出線的難度差不多。說難其實也難,說不難也不真難,因爲明軍的問題,跟國足的問題一個樣子,都是整體的腐敗。

會踢球的絕對進不了國家隊,明朝也是一樣,真正能打的將領,沒有機會領兵,閻應元現在還是一個典史,相當於後世的縣級公安局長,正科級。

孫承宗更趕回老家了,

李定國還跟着張獻忠造反呢。

傅宗龍鬆了口氣,謝天謝地,這仗總算是真打贏了。

過後,傅宗龍狂喜,不光是他,所有兵部官員都一樣。

斬首四千六百七十九級,漢軍五千七百零四級,這可是自遼事以來的第一功啊!

他們當然不會不長眼去搶程世傑的風頭,但是,他們是兵部啊,管理全國兵馬,任何打了勝仗,他們都有功勞,再說了,他們呆在後方籌集軍資糧草,沒有功勞也有苦勞,在這份大功裡分上一份是少不了的!

升官了,發財了!

有了這份大功,他們想不升官發財都難了!

不僅僅是官員高興,周圍的大明百姓也非常興奮,畢竟這是一場大勝仗……

與大明百姓欣喜若狂的情況截然相反,此時的皇太極連吃了多鐸的心都有,一萬兩千人馬南下,連明軍的面都沒有見着,狼狽逃回了不到三百人。

還有將近一千七百多具屍體,遺散在逃亡瀋陽的路上,寧海軍追擊至廣寧停止,要不然,還可以撿更多人頭。

皇太極是想削弱一下多鐸的實力,讓他吃點苦頭,損失個幾百人馬,他好利用汗王的身份,敲打一下多鐸。

然而問題是,這一仗實在是難以啓齒。

作爲生活在東北的女真人,居然會被白毛風奪走這麼多人的生命,事實上,建奴這一次損失絕對不止多鐸這一部人馬,而是其他各旗各部都有損失。

白毛風又不是隻刮到了遼南,相反遼東的損失更大。

多鐸被嚴重凍傷昏迷不醒,薩滿大神跳是了三天,他還是沒醒。

就算想處罰多鐸出口氣,都無法辦到。

相反,他不得捏着鼻子安撫老十二,老十四,老十五,別看多鐸這個樣子了,可他的六千名護軍精銳,還有四千五,這些精銳可不能讓多爾袞和阿濟格得了去。

鑲黃旗,正黃旗,正藍旗,鑲紅旗……

看着一組組損失的數字,皇太極的手在顫抖,越看手抖得越厲害。

雖然說渾河之戰是大金的噩夢,在此戰,由於川軍和戚家軍的瘋狂反撲,建奴各旗都被打慘了,也是慘勝。

僅僅女真將士死了近五千,蒙古軍的傷亡實在沒有勇氣統計進去。

可一次,倒春寒的五天白毛風,威力堪比三次渾河之戰,不幸中的萬幸是,建奴的民族習慣,讓他們的傷亡,主要集中在老弱病殘上面。

不算正白旗的多鐸部,其他七旗加在一起,損失的女真人口小兩萬人,這已經不算是元氣大傷,而是被打斷的骨頭,這一次讓皇太極感覺到一句話:“天威難測”。

他甚至在懷疑一件事。

“大金真有天命嗎?”

如果有天命,那麼爲什麼給他來了這麼一下子?

老天爺這一棍子,打得皇太極已經懷疑人生了。

他搖搖欲墜。

就在這時,范文程上前,一把扶住胖老八皇太極的身子:“汗王,你可要穩住!”

“穩住!”

皇太極苦笑:“針不扎誰的肉,誰不疼啊!”

“好在災難已經過去,天氣轉暖。”

代善也難道皇太極不好受,勸道:“冰雪已經融化,牛羊可以產崽兒,咱們到了秋天,戰馬長膘,再去……”

代善甚至不敢再提遼南這個名字,恐怕勾起所有人的傷心事,特別是紅着眼睛的多爾袞,兩白旗前後在遼南折了六七千人,還有大量的戰馬、甲冑和兵器。

嶽託卻沒有這麼多的顧忌,直接道:“聽說寧海軍在遼南屯了不少田,讓他們屯吧,到了秋天,都是咱們的!”

皇太極到底是梟雄,短暫的慌亂,又重新振作了起來,他望着滿堂的大臣道:“鮑大學士!”

鮑承先趕緊跪下道:“奴才在!”

“本汗王給你銀子,伱帶着銀子入關,向漢人買糧,他們現在也知道了咱們這邊遭了災,肯定會獅子大開口,想要狠狠宰本汗一刀,本汗認了,無論他們要多少銀子,本汗給他們,本汗要糧食,要鹽,要棉花,還要布,讓他們準備物資,本汗有的是銀子……”

這句話,皇太極倒是沒有吹牛。

孔有德僅僅搶了登州府的數個縣城,就搞到了三百多萬兩銀子,崇禎二年,建奴破關,可是直接洗劫了遵化府、永平府、順天府三個府的十幾個州縣,良鄉、固安、三河、香河四城被屠。

建奴僅這一次,就洗劫了八百多萬兩銀子,還有十數萬百姓。

形勢嚴峻,皇太極沒有給鮑承先太多的時間,五天之後,鮑承先便帶着三十萬兩白銀入關,後面那七十萬兩將會通過各種途徑送到他手裡。

皇太極也是大手筆,一次性就豪擲百萬兩銀子。

……

紫禁城內,崇禎皇帝也發愁。

寧海軍的海州大捷,是真的,這一點毋庸置疑,幾千雙眼睛檢驗過了,比黃金還要真。

可問題是,何以酬功。

程世傑的功勞如果不賞,將來誰給他賣命?

因爲萬曆皇帝沒錢,節省了入朝作戰將士的賞賜,還有陣亡將士的撫卹,明軍的戰鬥力直線下降。

這一點,程世傑看出來了。

崇禎皇帝同樣看出來了,滿朝文武大臣都看出來了。

可問題是巧婦難爲無米之炊,朝廷沒錢。

在朝廷有錢的時候,可以重賞銀而輕官爵,現在朝廷沒錢,只能退而求次,重官爵輕銀錢。

道理他明白,可問題是該如何重賞?

凡事不決,大朝會衆臣商議。

崇禎皇帝也不墨跡,直接開門見山的道:“如今,兵部已經勘驗清楚了,海州大捷程卿並沒有虛報戰功,也沒有殺良冒功,有功當賞,諸位議議,這個功,該怎麼賞?”

內閣首輔鄭以偉眼觀鼻,鼻觀心,如同老僧入定。

內閣次輔徐光啓,倒是馬上開口:“陛下,程世傑乃臣舉薦,臣當避嫌……”

好理由,非常強大。

徐光啓把自己摘出來了。

內閣大臣武英殿大學士何如寵,擡天望天……

內閣大臣建極殿大學士周延儒:(* ̄rǒ ̄)

溫體仁:Σ(°△°|||)︴

衆大臣:━┳━━┳━

崇禎皇帝算是看明白了,這些大臣,幹啥啥不行,吃啥啥沒夠。

無奈之下,他的目光落在能幹事,也願意幹事的徐光啓身上:“徐卿,舉賢不避親,此事無須避諱!”

徐光啓臉上大汗淋漓:“臣,臣以爲,國庫空虛,無以酬功,唯有賜官……可現如今程世傑已經是左都督,徵虜大將軍,位極人臣,唯有……將其殺了,一了百了!”

徐光啓的話音剛剛落,一名六科給事,馬上道:“呸,奸臣,徐閣老就是當朝害死岳飛的奸臣秦檜……臣彈劾徐光啓……”

“臣彈劾徐光啓……”

“臣彈劾徐光啓……”

“臣附議……”

原本沉默的朝堂瞬間沸騰了起來。

徐光啓也是無奈,眼下只能以退爲進,他就算是想提拔程世傑,只要開口,肯定被噴。

大明最不缺的就是噴子。

他反其道而行之,借用噴子的力量。

有人說程世傑是岳飛,這個調調一定下來,誰再彈劾程世傑,那就是秦檜,大奸臣……

不過,這些噴子都是聰明人,都隔靴撓癢,沒有一個人說出真正的辦法。

戶部尚書畢自嚴道:“陛下,臣以爲,該給程世傑之父,當年爲國捐軀的鳳凰山守禦千戶程永興追諡……”

畢自嚴這個大管家管着國庫太難了,萬事都要錢,可偏偏國庫什麼都有,就是沒錢。

“臣以爲可以上諡號“武忠””

畢自嚴給了一個華而不實的辦法,這也是不是辦法的辦法。

崇禎皇帝搖搖頭:“少了!”

“那就萌一子爲世襲錦衣千戶!”

崇禎皇帝心中那個氣啊。

甭提了。

他最想的是,給程世傑封個爵。

就把冠軍侯封給他。

然而問題是,衆臣不提這一茬。

這就是崇禎皇帝的性格問題了,好面子,面皮薄。

當初想處死袁崇煥,他就讓衆臣商議,前後歷時八個多月,專項會議開了五十多場,最後纔將袁崇煥凌遲。

隨着衆臣扯東拉西,朝會不歡而散。

“徐閣老稍等!”

鄭以偉望着徐光啓壓低聲音道:“陛下這是什麼意思?”

徐光啓苦笑:“賞官賜爵!”

PS:寫了一個上午,晚上那一章,估計有點懸了,一萬六千字,大家先看着,如果喜歡,可以投票,也可以打個賞。

(本章完)

第232章 海戰慘勝局勢豁然開朗第308章 兵分九路各自突擊第380章 幸虧奴才機靈第172章 多爾袞你要振作起來第160章 這個活我最拿手了第130章 東廠新財路層層加碼第327章 有心殺敵無力迴天第88章 騎兵衝陣就是笑話第78章 百總他們好像投降了第50章 總結經驗自我批評第480章 大明氣度大國氣象第306章 用艦炮轟斬首算誰的第388章 廣平攝政王監國第403章 腰帶斷了砒霜苦第371章 絕地反擊反方向突圍第32章 殺人不過頭點地第83章 自己心裡沒點數嗎第433章 塵埃落定終於結束了第273章 野心勃勃的孫可望第223章 言不由衷的女人第130章 東廠新財路層層加碼第160章 這個活我最拿手了第462章 海盜搶軍艦咋想的第364章 慢慢的就變味了第210章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第368章 封程世傑爲遼王第154章 尚公主封駙馬都尉第28章 釣魚執法願者上鉤第126章 塵埃落定全軍封賞第317章 大金幸虧沒有南下第205章 科技帶來的強大自信第126章 塵埃落定全軍封賞第38章 人比人還真是氣死人第246章 鄭芝龍獅子大開口第408章 凌遲范文程第276章 第275沒點手段可不行第194章 卿不負朕朕不負卿第249章 八千萬兩銀子賠款第324章 納投名狀是自己人第425章 有什麼資格沾沾自喜第336章 三百年前的歌聲再次響起第293章第474章 用大炮給他們回覆第168章 鰲拜出馬急轉而下第85章 崇禎皇帝上墳哭錯人第394章 皇上我們沒法回頭了第452章 大明人力資源問題第127章 遼南發展的良性循環第158章 臣在建奴就不足爲慮新年寫給書友的一封信第1章 歡迎收藏第365章 原始的生化武器進攻第29章 一旦破城雞犬不留第171章 再殺德格類建奴崩潰第474章 用大炮給他們回覆第454章 提前到來的金融危機第118章 皇太極開始懷疑人生了第259章 讓人無法拒絕的交易第313章 我不怕苦不怕累第186章 簡在帝心馬車奏對第30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207章 擺明不給他面子第26章 贏得軍心其實不難第71章 握草進錯門了咋辦第355章 給崇禎皇帝提個醒第181章 關鍵時刻掉鏈子第311章 遍地狼煙如瘋如狂第367章 天雄軍抽生死籤第66章 魔改版迅雷銃第217章 本帥面前態度要端正第123章第257章 誓死保護大小姐第344章 不裝了攤牌了不玩了第26章 贏得軍心其實不難第122章 有了對比才有傷害第336章 三百年前的歌聲再次響起第303章 揍小日子就不需要理由第10章 做人要講究誠信第319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455章 被文明遺忘的土地第70章 守備大人到底在哪第455章 被文明遺忘的土地第109章 保險櫃裡的毛瑟二十響第437章 與百姓共天下第437章 與百姓共天下第132章 瘋狂擴張的大時代第231章 鄭芝龍無比的憋屈第123章第448章 太會纏人招架不住第73章 有人揣着明白裝糊塗第396章 最後決戰王見王第261章 大帥就是你爸爸第431章 鬧劇是時候結束了第462章 海盜搶軍艦咋想的第194章 卿不負朕朕不負卿第73章 有人揣着明白裝糊塗第316章 程世傑是有前科的第352章 一定還有其他辦法第215章 火炮居然可以打這麼遠第298章 士氣如虹豐收的喜悅
第232章 海戰慘勝局勢豁然開朗第308章 兵分九路各自突擊第380章 幸虧奴才機靈第172章 多爾袞你要振作起來第160章 這個活我最拿手了第130章 東廠新財路層層加碼第327章 有心殺敵無力迴天第88章 騎兵衝陣就是笑話第78章 百總他們好像投降了第50章 總結經驗自我批評第480章 大明氣度大國氣象第306章 用艦炮轟斬首算誰的第388章 廣平攝政王監國第403章 腰帶斷了砒霜苦第371章 絕地反擊反方向突圍第32章 殺人不過頭點地第83章 自己心裡沒點數嗎第433章 塵埃落定終於結束了第273章 野心勃勃的孫可望第223章 言不由衷的女人第130章 東廠新財路層層加碼第160章 這個活我最拿手了第462章 海盜搶軍艦咋想的第364章 慢慢的就變味了第210章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第368章 封程世傑爲遼王第154章 尚公主封駙馬都尉第28章 釣魚執法願者上鉤第126章 塵埃落定全軍封賞第317章 大金幸虧沒有南下第205章 科技帶來的強大自信第126章 塵埃落定全軍封賞第38章 人比人還真是氣死人第246章 鄭芝龍獅子大開口第408章 凌遲范文程第276章 第275沒點手段可不行第194章 卿不負朕朕不負卿第249章 八千萬兩銀子賠款第324章 納投名狀是自己人第425章 有什麼資格沾沾自喜第336章 三百年前的歌聲再次響起第293章第474章 用大炮給他們回覆第168章 鰲拜出馬急轉而下第85章 崇禎皇帝上墳哭錯人第394章 皇上我們沒法回頭了第452章 大明人力資源問題第127章 遼南發展的良性循環第158章 臣在建奴就不足爲慮新年寫給書友的一封信第1章 歡迎收藏第365章 原始的生化武器進攻第29章 一旦破城雞犬不留第171章 再殺德格類建奴崩潰第474章 用大炮給他們回覆第454章 提前到來的金融危機第118章 皇太極開始懷疑人生了第259章 讓人無法拒絕的交易第313章 我不怕苦不怕累第186章 簡在帝心馬車奏對第30章 來而不往非禮也第207章 擺明不給他面子第26章 贏得軍心其實不難第71章 握草進錯門了咋辦第355章 給崇禎皇帝提個醒第181章 關鍵時刻掉鏈子第311章 遍地狼煙如瘋如狂第367章 天雄軍抽生死籤第66章 魔改版迅雷銃第217章 本帥面前態度要端正第123章第257章 誓死保護大小姐第344章 不裝了攤牌了不玩了第26章 贏得軍心其實不難第122章 有了對比才有傷害第336章 三百年前的歌聲再次響起第303章 揍小日子就不需要理由第10章 做人要講究誠信第319章 死道友不死貧道第455章 被文明遺忘的土地第70章 守備大人到底在哪第455章 被文明遺忘的土地第109章 保險櫃裡的毛瑟二十響第437章 與百姓共天下第437章 與百姓共天下第132章 瘋狂擴張的大時代第231章 鄭芝龍無比的憋屈第123章第448章 太會纏人招架不住第73章 有人揣着明白裝糊塗第396章 最後決戰王見王第261章 大帥就是你爸爸第431章 鬧劇是時候結束了第462章 海盜搶軍艦咋想的第194章 卿不負朕朕不負卿第73章 有人揣着明白裝糊塗第316章 程世傑是有前科的第352章 一定還有其他辦法第215章 火炮居然可以打這麼遠第298章 士氣如虹豐收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