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六章 “反賊”巢穴

勝利的消息同樣傳到了許昌。

庾文君正帶着一幫幕府將佐妻女在秋遊,聞知消息後,立刻置宴歡慶。

正所謂人的悲喜並不相通,洛陽天子愁眉不展,許昌這邊可就言笑晏晏了。

庾亮之妻荀氏坐在庾文君身旁,帶着些許討好的意味。

“此餅極爲香美,卻又未用豬膏,何也?”荀氏拈起一塊蒸餅,輕聲問道。

“數月前,太尉發遣了一批洛陽匠人來許昌,其中有擅制油的,在莊上開了間油坊,用荏子壓取油,研爲羹,美於麻子油遠矣。”見到嫂嫂詢問,庾文君歡快地說道。

“此必爲宮中匠人秘法。”荀氏嘆道。

作爲庾家長媳,她可不是什麼都不知道的蠢婦人。

自漢以來,公卿官員多食脂、膏,百姓食油(植物油)。

但其實百姓連油都沒得吃,因爲能壓取油的就那幾種。

比如柰,其油主要拿來塗布,而不是食用。

此時主要是三種油料作物:胡麻(芝麻)、麻子(亞麻)、荏子(白蘇)。

但這三種壓取出來的不是油,而是膏狀物,味道很怪,難聞難吃,比起拿來吃,更多的用途是塗帛潤色、製作蠟燭燈油以及滋潤頭髮。

胡麻油倒是純粹的油,但多購自西域,不知道他們怎麼壓取的。

荀氏正思慮間,庾文君已讓人取來一碗綠色的荏油——雜質少了很多,不再是膏狀物,有點油的樣子了。

“荏油色綠可愛,其氣香美,可以煮餅。”庾文君說道:“對了,荏油性淳,還可塗布,勝於麻子油。還可以制燭!就是不能潤髮……”

荀氏看着庾文君孩子氣般地喋喋不休,噗嗤一笑,道:“宮中秘法到你手裡,可得好好保管。將來家業能不能擴大,就靠這些。”

庾文君遺憾地搖了搖頭,道:“夫君說這是將士們拼命廝殺得來的好處,他不能獨享,必須推而廣之,讓河南百姓都能吃上油。”

荏油來源於荏子(平均含油率接近40%),在這會是一種種植非常廣泛的作物,幾乎家家戶戶門前院後都栽種了一批。

亞麻的種植當然也不少,但其籽實壓取出的膏狀物有一種極爲濃重的腥氣,即便平民百姓亦不愛吃,一般用來塗帛、照明。

相比較而言,荏油確實是一種非常理想的植物油來源——原料都是現成的,種植非常廣泛。

“陳公名氣已經夠大了,還需要這樣嗎?”荀氏有些不解。

“他說藏着掖着,搞不好就失傳了,還不如推而廣之,讓百姓也能分潤些好處。”庾文君說道。

荀氏還是有些遺憾。

這種獨門技藝,固然沒法爲你賺來金山銀山,但也是一筆進項,居然就不要了,她沒法理解。

“太尉還送了許多匠人來吧?”荀氏又問道。

“太多了。”庾文君拿起一塊荏油煮過的餅,慢慢吃着,隨口說道:“有織布的,有做首飾的,有制漆的,有鞣皮的,太多了。”

“打勝仗果然有好處。”荀氏感慨道:“遮馬堤之戰大破匈奴,洛陽還不予取予求?後面還會有許多工匠過來吧?”

“難說。”庾文君搖了搖頭:“這些工匠並非洛陽人,多爲諸郡上京值役的,未必能留下來。不過走之前,卻可以讓他們帶帶徒弟。”

洛陽城的工匠,當然不全是洛陽本地人。

事實上,絕大多數工匠是來服徭役的,期滿即走。

這也是朝廷的好處之一。

沒這個招牌,天下諸州根本不可能派工匠入京,這純粹是“資敵”行爲。

“陳公打了勝仗,會不會入京……”荀氏先用眼角餘光瞟了瞟左右,然後低聲問道。

“我亦不知。”庾文君低聲回道。

其實她是知道的,夫君說過他班師時要入一次洛陽,但她當了許昌主母大半年了,不再像當初那麼懵懵懂懂,知道有些事不能亂說,會讓夫君失望的。

方纔絳霞悄悄和她說過,連續打贏高平、遮馬堤兩場大戰後,夫君名望已臻至頂峰,接下來每一步都引人注目,爲免麻煩,這時候最好什麼都不要說,即便是幕府將佐的家眷,也是能不說就不說。

“陳公走到今天這步,着實不容易。”見庾文君不想說,荀氏立刻不問了,轉而指着場中諸人,笑道:“方纔金家娘子還說陳公可錄尚書檯事呢,大家都笑了。”

“金家娘子”就是銀槍右營督金正的妻子,姓李,來自襄城。

因破落寒門出身,李氏有點自卑,在荀氏等人面前很放不開,但又想打入這個圈子,爲夫君的將來鋪路,真的很不容易。

庾文君見過李氏。

她還記得第一次見面時,比她年紀還大的李氏鄭重行了一禮,口稱“師母”,讓她鬧了個大紅臉。

不過,她或許沒注意到,旁人在聽到“師母”這個稱呼時那複雜的表情。

她們門第再高,出身再好,卻沒資格喊庾文君“師母”,親疏不一樣。

“錄不錄臺閣事,夫君自有主張,我等婦道人家就不要多嚼舌頭了。”庾文君看了眼荀氏,說道。

荀氏點了點頭,微微有些驚訝。

文君嫁人後,確實不太一樣了,不再是那個天真爛漫的閨閣少女。她的一舉一動,似乎都在刻意模仿着某些公卿貴婦——不知道爲什麼,她想起了東海太妃裴氏。

小女孩長大了。

隨即又有些暗笑,文君言必稱夫君怎樣怎樣,看得出來十分依賴。陳公真是娶了個聽話的小嬌妻回家,事事順着夫君,盡心盡力。

同時更是感慨,文君命真好,將來說不定要當皇后了。

得多走動走動。

陳公定鼎之後,功臣們可是要排座次的,關係的遠近親疏可就非常重要了。

******

十月了,天氣愈發寒冷。

報捷的使者離開許昌後,分成多批,分頭前往豫、兗諸郡國。

郡國接到報捷文書後,又下發至各縣,着其派人在城門附近、要道路口張貼,曉示全境。

一時間,勝利的消息在整個河南大地瘋傳,不光士人豪強,就連普通百姓都聽聞了——當然,他們無法閱讀第一手消息,聽到的是走樣的版本。

作爲邵勳的根基重地,陳郡頓時陷入了歡樂的海洋。

張黑皮之子張衝又喜又憂。

他緊握着腰間寶貝似的佩刀,遙望北方。

父親跟着出征了,不知道幾時能回來。

“擔心個什麼勁?”營正馮同拍了拍張衝的肩膀,笑道:“高平之戰,匈奴被打得稀里嘩啦。這才過了多久?匈奴人即便練兵簡卒,也不至於多能打,黑皮定然能回來,應該還有賞賜。”

聽到“賞賜”二字,周圍人羨慕不已,暗道早知道我也上戰場了,得一兩匹布回來不好嗎?

去歲高平之戰結束後,匈奴潰退,諸塢堡紛紛出兵,圍殺潰兵,有斬獲的至少能得一匹絹。如果殺的是官,那就要看級別了,反正多得很。

河陽之戰那麼大的場面,怎麼着也能撈幾個人頭吧?艹,我上我也行!虧了,虧了啊!

“賞賜不賞賜的……”張衝苦笑了下,道:“阿爺能回來就好。他年紀大了,實不宜再上陣。我是家中長子,以後若有戰事,我代阿爺出征,省得在家裡擔驚受怕。”

衆人一聽,紛紛感嘆。

國朝孝爲先,張衝如此孝順,讓他們十分羨慕。媽的,回去好好收拾下自家孩兒,看看別人家的孩子多孝順。

營正馮同也對張衝刮目相看,遂對衆人說道:“今後不管誰上陣,能不能回來,大夥都要互相照應。陳公給咱們分了地,這是天大的恩情。若無陳公,我等皆死於飢疫,絕無幸理,更不可能得到可傳諸子孫後代的宅園、田地。”

“對,我的地也是何家的呢。沒有陳公,我如何能從何家手裡拿到地?”有本營隊主幫腔道。

“上了陣得奮勇拼殺。陳公若不在了,誰知道這地會不會被人收走?”

“陳公不出,奈——奈什麼?”

“奈蒼生何!”

“陳公不出,奈蒼生何!今後我等擁着陳公進洛陽,也當一把開國元勳。”

這話一說,衆皆大笑。

笑着笑着,渾身就起了雞皮疙瘩。

好大事啊!這算不算改朝換代?真的可以做嗎?

不過想起以前差點當餓殍的日子,再看看眼下雖不富裕,但一家團圓的好日子,似乎也沒什麼做不得的。

教諭們怎麼說的來着?天命將移,神器有適!對,就是這句話。

衆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切盡在不言中。

沒有人是天生愚昧的。

在涉及到自身利益時,表面看起來再愚鈍、再不善言辭的農人,也會變得非常精明,更別說他們這批成色複雜的流民了。

遮馬堤之戰的結果極大鼓舞了所有人。

他們或許不懂什麼大戰略,但他們會觀察。

今年匈奴就沒來毀壞他們的莊稼、房屋,這還不能說明問題嗎?

跟着陳公走,絕對沒錯。

在這件事上,他們甚至比世家大族們更有信心,或者說更盲從。

不知不覺間,陳郡已經成了大晉朝又一個“反賊”大本營,其成色似乎一點不比平陽差,甚至猶有過

第一百三十一章 守望互助第二十二章 決勝第四章 行宮第一百十二章 農事第四十九章 檢驗第十二章 又要賣命第五十二章 南陽與秦州第七十一章 三人第七十章 左膀右臂第一百四十二章 滑稽的開始第九十九章 把他留下!第五十三章 籠絡第七十三章 撤軍第六十章 有事真上第八十六章 嘴炮第一百零八章 兩園第一百三十一章 守望互助第一百二十八章 廣成澤第一百三十章 特權階級第一百零九章 借錢第一百五十五章 集結第五十章 走(爲盟主大筒木月加更)第二十一章 用什麼腦子打仗,拼了!第九十四章 和平?休戰罷了!第一百四十七章 我仍然忠於司空第三十三章 猜測第二十五章 老登行(下)第四章 行宮第八十八章 會見第二十四章 許昌與洛陽第四十章 那個男人第九十五章 搶種與養望第一百十五章 老父親第五十三章 集市第二十一章 政治表態第一百二十八章 廣成澤第五十六章 祭、撫卹第一百四十八章 送禮(爲盟主道哉反也加更)第一百二十六章 湯池第三十三章 鼓起餘勇第三十章 勤王第一百十九章 威脅第一百八十章 不要讓我失望第一百七十六章 憶苦思甜第十四章 統戰價值急劇提升第一百七十一章 二百四十里第一十四章 不快第一百七十三章 不能走第一百三十二章 交易第八十一章 慵懶的年節第五十四章 拜訪第九十六章 指點第四十四章 入見第二十六章 幕府人選第二十五章 老登行(下)第四十一章 太白!第八十九章 天淵池第十三章 離別與戰術第一百零八章 瞬息萬變第一百七十四章 豬隊友們第一十四章 不快第三十章 勤王第一百二十六章 湯池第一百五十章 遣還第二十四章 老登行(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責任第四十一章 太白!第三十章 塑造第五十一章 我還會回來的第一百三十九章 滎陽第十八章 孤魂野鬼第三章 潘園第五十三章 籠絡第七十章 左膀右臂第五十四章 身份第一百十八章 運氣第七十章 韓陵山第一十四章 不快第二十九章 趕場第一百十章 本土勢力第一十二章 爭第一十六章 遊藝第六十八章 造橋第一百三十五章 招攬第一百章 中邪第一百四十六章 逃之何急也!第一百五十五章 集結第七十二章 歡喜與哀愁第一百六十七章 打法第一十九章 火中取栗第十七章 鬼話第二十二章 三人行必有我師第二十九章 趕場第七十章 韓陵山第一百十九章 又菜又愛玩第一百二十四章 人人有份第三十二章 有那麼傻嗎?第一百零八章 兩園第九十一章 插手第十五章 汲桑小賊,何足憂也
第一百三十一章 守望互助第二十二章 決勝第四章 行宮第一百十二章 農事第四十九章 檢驗第十二章 又要賣命第五十二章 南陽與秦州第七十一章 三人第七十章 左膀右臂第一百四十二章 滑稽的開始第九十九章 把他留下!第五十三章 籠絡第七十三章 撤軍第六十章 有事真上第八十六章 嘴炮第一百零八章 兩園第一百三十一章 守望互助第一百二十八章 廣成澤第一百三十章 特權階級第一百零九章 借錢第一百五十五章 集結第五十章 走(爲盟主大筒木月加更)第二十一章 用什麼腦子打仗,拼了!第九十四章 和平?休戰罷了!第一百四十七章 我仍然忠於司空第三十三章 猜測第二十五章 老登行(下)第四章 行宮第八十八章 會見第二十四章 許昌與洛陽第四十章 那個男人第九十五章 搶種與養望第一百十五章 老父親第五十三章 集市第二十一章 政治表態第一百二十八章 廣成澤第五十六章 祭、撫卹第一百四十八章 送禮(爲盟主道哉反也加更)第一百二十六章 湯池第三十三章 鼓起餘勇第三十章 勤王第一百十九章 威脅第一百八十章 不要讓我失望第一百七十六章 憶苦思甜第十四章 統戰價值急劇提升第一百七十一章 二百四十里第一十四章 不快第一百七十三章 不能走第一百三十二章 交易第八十一章 慵懶的年節第五十四章 拜訪第九十六章 指點第四十四章 入見第二十六章 幕府人選第二十五章 老登行(下)第四十一章 太白!第八十九章 天淵池第十三章 離別與戰術第一百零八章 瞬息萬變第一百七十四章 豬隊友們第一十四章 不快第三十章 勤王第一百二十六章 湯池第一百五十章 遣還第二十四章 老登行(上)第一百四十四章 責任第四十一章 太白!第三十章 塑造第五十一章 我還會回來的第一百三十九章 滎陽第十八章 孤魂野鬼第三章 潘園第五十三章 籠絡第七十章 左膀右臂第五十四章 身份第一百十八章 運氣第七十章 韓陵山第一十四章 不快第二十九章 趕場第一百十章 本土勢力第一十二章 爭第一十六章 遊藝第六十八章 造橋第一百三十五章 招攬第一百章 中邪第一百四十六章 逃之何急也!第一百五十五章 集結第七十二章 歡喜與哀愁第一百六十七章 打法第一十九章 火中取栗第十七章 鬼話第二十二章 三人行必有我師第二十九章 趕場第七十章 韓陵山第一百十九章 又菜又愛玩第一百二十四章 人人有份第三十二章 有那麼傻嗎?第一百零八章 兩園第九十一章 插手第十五章 汲桑小賊,何足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