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天淵池

十一月初的時候,河內已經相當平靜了。

中山王劉曜率部離開,不知何往。

河內王劉粲繼續留守,但兵力已經大爲減少。這段時間內,他唯一的功績就是擊潰了意圖南歸晉國的塢堡帥郭默——怎麼說呢,也算交代得過去了吧。

邵勳讓郭默率部曲在北城附近紮營,百姓則撤回南岸安置。

十一月初五,新募的銀槍軍士卒三千多人及學生兵抵達北城。

其中部分人手補充缺額,完善各幢編制,剩下的編爲四幢新兵(21-24幢),整編完成之後,開往中潬城訓練,作爲預備隊。

吸納各家部曲私兵數百騎後,義從軍人數有所恢復,現在超過了三千二百。

經過一番調整後,留守北岸的兵力約爲一萬五千人左右,其中銀槍軍六千、義從軍一千二百,剩下的則是由許昌世兵及屯田軍組成的輔兵。

中潬城有兩千四百銀槍新兵。

南城則有黑矟軍一千五百餘人,外加大量可供徵發的河陽丁壯。

十一月初六,邵勳率銀槍、義從兩軍及親兵近六千人南歸,走下游浮橋過河。

臨行之前,他與王雀兒一起在長堤上漫步。

“這個月洧倉會調撥十萬斛粟過來,朝廷也會給修城役徒運糧,盡數存於北岸。”邵勳說道:“如此,存糧可支撐到二月底。”

“南橋大概能在封凍前完工,勿憂也。完工後,下游的那座浮橋就拆了吧。”

“賊人若來,只要不襲擾工匠役徒,耽誤築城,就不要管他們,繼續固守即可。我估摸着,這個大冬天他們也動不了多少人,真正的廝殺要明年開春後了。”

“持重爲主,不要浪戰,切記,切記。”

邵勳一口氣說了很多,王雀兒恭聲應是。

很快他想到了一個問題,於是問道:“若匈奴自冰面來攻,要不要派人鑿冰面?”

“你是河陽三城兩萬大軍的統帥,不要事事問別人,要敢於自己做決定。”邵勳拍了拍他的肩膀,認真地說道:“這是爲將者必須要過的一關。第一次做重要決定時,或許會惶恐,會擔心,會懷疑,但總要做出決定的。”

“那就徵發百姓敲鑿靠近河渚、浮橋的冰面。”王雀兒說道。

說這話時,還是下意識看向邵勳,期望得到他的肯定。

“自己想。”邵勳哈哈一笑,然後又道:“先前攻營之戰,我看你指揮若定,也沒瞻前顧後啊,爲何現在這般優柔寡斷?”

“當時戰況激烈,心無旁騖,一着急,各道命令就發出去了。”王雀兒說道:“事後想想,數萬人的生死都在我指掌間,驚出一身冷汗。”

“你不假思索間發出的命令都是對的,可見你功底很紮實。”邵勳鼓勵道:“我沒有把河陽防務交給別人,而是交給你,就是因爲你有這份本事。好好做,別多想。”

“好。”王雀兒應道。

“我走了,銀槍軍兒郎是我等根基,萬勿輕擲。”邵勳又叮囑了一句,隨後便離開了。

王雀兒從軍差不多十年了,功底其實都有,對軍旅事務非常熟悉。

遮馬堤之戰,正面強攻全是他一個人指揮的,邵勳沒插手,事後證明還可以。至少,他的戰場嗅覺不錯,排兵佈陣中規中矩,沒有明顯的破綻。

人總是要慢慢成長的。

繼續培養他的這份信心,再指揮一兩次成功的戰役,王雀兒就能慢慢消除最後一點不自信,破除心靈上的迷障,變得成熟起來。

這個時候就可以單獨放出去總領一個方向的戰事了,而不是像這次有他這個老師在身後兜底。

事事親力親爲,他忙不過來的。

******

十一月初八,洛陽城北廣莫門外,氣氛十分詭異。

清晨的小雪之中,一支長龍般的隊伍自芒山而下,很快接近了洛陽。

太尉王衍、新任北軍中候劉默、左衛將軍裴廓、右衛將軍李惲、驍騎將軍王瑚等人出城之後,遠遠下馬,神色焦急。

擔任前導的數百騎像是沒看到他們一樣,徑直衝向城門。

守門將士糾結無比,感覺應該攔一下,但軍官都沉默以對,沒有下達任何命令。於是他們就像木偶一樣站在道旁,目送義從騎兵入城。

義從軍之後,則是大隊銀槍軍甲士。

他們是來自右營的六幢兵。

其中,十一、十二兩幢去年就參加過戰爭了,先護送漕糧至洛陽,再戲耍鮮卑陸逐延,走大伾山歸滎陽。

十三到十六幢則是今年第一次參加戰鬥,一上來就是遮馬堤之戰這種高強度的戰爭。有左營老兵帶着,表現不算拉胯,算是積累了一點戰爭經驗。

這些人身上穿着從匈奴人那裡繳獲的筩袖鎧,手持長槍,第一時間控制了廣莫門,然後毫不猶豫地向內推進。

走了約二里後,帶隊的金正下令停步,擡頭望了望路(廣莫門內御道)右邊低矮的圍牆,一揮手,道:“把門打開。”

軍士一擁而上,押着守門之人,將大門打開。

口令聲很快響起,銀槍兒郎們條件反射般列隊。很快,在一名幢主的率領下,數百人進入大門,沿着湖畔草地疾走,一一搜檢旁邊的涼亭、房屋。

甚至於,他們還上了繫泊在岸邊的船隻,上得湖心島上,仔細搜查殿室。

湖泊名“天淵池”,乃魏文帝黃初五年(224)所鑿。湖心有小島,島上建了九華臺,亦名九華殿,其實不大,也就二十餘間房屋罷了。

廣莫門內御道左側、正對着天淵池的地方是洛陽武庫,金正亦派人搜檢一番,並佔領了武庫內的制高點,防止有人使用強弩刺殺。

做完這一切後,他又派了兩隊人,向前走了百餘步,沿御道安放拒馬,設置街壘。

好傢伙,只能說好傢伙!

這番排場,堪比天子出行,路人看了目瞪口呆,紛紛打聽是不是天子要自華林園出城巡視。

是的,天淵池在華林園東北,理論上來說也是該皇家禁苑的一部分,但一般來說,因爲有九華臺的存在,以及天淵池偶爾會停泊外地進京的船隻,很多人將其看作另一個皇家園囿。

銀槍軍涌入此處,目的無他,因爲邵勳要在此覲見天子——天子出宮城東側之雲龍門,即可進入天淵池地界。

大隊步騎繼續自廣莫門入內,將天淵池、洛陽武庫佔了個滿滿當當。

洛陽士民得到消息後,紛紛涌向這邊看熱鬧,片刻之間,廣莫門內御道上便人頭攢動,擠擠挨挨。

“陳公在哪?”

“太白何在?”

“別擋我,邵太白乃洛陽百姓救星,我要看看他長什麼樣。”

“彪形大漢一個,有什麼好看的?”

“不比伱這不男不女的好看?太白那樣的壯漢能把你弄哭。”

“粗俗!”

衆人吵吵嚷嚷,踮着腳、夠着頭,瞪大眼睛看着北邊。

很快,大隊騎軍簇擁着一紅袍武將入內。

武將身邊還跟着數人,離他最近的是太尉王衍。

有眼尖的發現,王太尉臉色不太好,一直說個不停,好像是在勸陳公?

陳公也不怎麼回他,偶爾說一兩句,大部分時候就只當耳旁風。

威震中原的“口中雌黃”絕技,在陳公面前竟然無用?

一行人很快下了馬。

陳公當先而走。

一名臉上有刀疤的兇人快步走到前面開路。

一名長得像狗熊般的壯漢扛着大旗,緊隨其後。

親兵散於左右,簇擁着他進了天淵池。

“天家禁苑,想進就進,唉。”有士人扼腕嘆息。

有人覺得他說得對,道:“再怎麼樣也是晉臣,總該給天子幾分體面。”

有人對他倆所說的話不屑一顧,嗤笑道:“我問二位,比起五年前,洛陽少了多少人?”

“一年走掉一萬,少說也走了五萬人。”有人幫腔道。

“五萬人可能多了,但三四萬人總是有的。”先前那人繼續嗤笑道:“爲什麼走?洛京三天兩頭被圍,不走何待?我家祖上也算薄有功勳,只可惜傳到我這代,家業都在城外的別院莊園以及城內的宅第上了,想走卻又捨不得。邵太白數破匈奴,保全洛陽,如此大功,該是天子給他體面。”

“對,古來大將出徵,立下不世之功。天家出城郊迎也不是沒有過,何薄待邵公耶?若無他,我等皆爲匈奴階下囚矣。”

兩人一唱一和,說得衆人啞口無言。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邵勳在洛陽城內的“粉絲”是越來越多,且層級在慢慢變高。

要知道,邵太白可是自長沙、河間、成都三王混戰時代,就開始爲洛陽廝殺了。

十年下來,立了多少功勳?以至於很多洛陽人在談到他時,都下意識忽略了他的東海鄉籍,話裡話外把他看作洛陽人。

到了今年,洛陽局勢愈發危急,天子發動的新安之戰又以慘敗告終,與之相對的是遮馬堤之戰俘斬一萬五千匈奴的輝煌大勝。到了這個地步,邵太白已經有與天子平起平坐的資格了——或許稍差一些,但洛陽大救星怎麼禮遇都不爲過。

乾脆讓他當北軍中候算了,免得大家老是擔驚受怕。

第七十二章 歡喜與哀愁第十章 亂兵第十四章 成長第一百零三章 後媽養的小團體第一百零一章 潘滔第六十六章 賞宅第二十章 密詔第三十三章 猜測第一百零三章 歌舞昇平第一百三十三章 挖蛤蟆第七十四章 太傅有福氣啊第一百十二章 捐資助糧第五十六章 大婦第五十二章 敲定第一百三十三章 挖蛤蟆第七十七章 交代第五章 弒君第五十五章 辭別第八十三章 很快就出意外了第一百零六章 洛陽保衛戰第一百十六章 入城(爲盟主吾命維新加更)第八十二章 遲到的驚喜第六十五章 吩咐第二十二章 三人行必有我師第六十二章 消失第二十章 密詔第一百十八章 分工第一百二十章 決定第六十八章 統一思想第九章 火併第四十二章 懸在頭頂的劍第七十二章 迷糊第一百零九章 前出第四十章 人設(月票加更6)第一百十四章 無能爲力第八十二章 遲到的驚喜第六十三章 最實在的東西第一百六十七章 打法第四十七章 根本第一十八章 自省第一十五章 操控第四十二章 懸在頭頂的劍第九十九章 結交第十七章 先鋒第五十七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五十五章 寶藏第七十章 左膀右臂第八十六章 “反賊”巢穴第一百十九章 威脅第一百五十二章 談判第一十三章 爲什麼那麼熟練第八十章 最後時刻(上)第六十二章 出征前的陳郡第四十五章 狂喜簡單介紹下南北朝騎兵第一十四章 不快第三十八章 手段第二十四章 比爛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張方第十六章 利速戰第六十三章 三月三第一百十四章 大虎第一百零九章 前出第一百二十九章 回塢第五章 學生第九十五章 政績第一百二十七章 屯田第一百四十三章 入潼關第一百三十七章 三人行第六章 得罪我的人都要死第四十二章 我有多少兵?第六十一章 蠶桑與河陽第九十八章 囂張(下)第一百四十章 全線出擊?第一百四十七章 加大力度,不要停!第八十一章 最後時刻(下)第六十章 談妥第一百十九章 端門第六十章 談妥第一百三十二章 交易第四十七章 堅定守住(月票加更7)第一百五十二章 談判第二十九章 規劃諸州都督、刺史(一)第九十一章 會議(爲盟主柿子很香加更)第七十九章 白櫻桃下紫綸巾第三十七章 平昌樓第七十章 應用題第七十一章 推演第二十五章 奉帝“出巡”第六十三章 三月三第七十二章 迷糊第八十七章 過河第一百四十六章 逃之何急也!第六十九章 王家第五十七章 故地重遊第九十二章 吉兆第七十七章 交代第七章 新人舊人
第七十二章 歡喜與哀愁第十章 亂兵第十四章 成長第一百零三章 後媽養的小團體第一百零一章 潘滔第六十六章 賞宅第二十章 密詔第三十三章 猜測第一百零三章 歌舞昇平第一百三十三章 挖蛤蟆第七十四章 太傅有福氣啊第一百十二章 捐資助糧第五十六章 大婦第五十二章 敲定第一百三十三章 挖蛤蟆第七十七章 交代第五章 弒君第五十五章 辭別第八十三章 很快就出意外了第一百零六章 洛陽保衛戰第一百十六章 入城(爲盟主吾命維新加更)第八十二章 遲到的驚喜第六十五章 吩咐第二十二章 三人行必有我師第六十二章 消失第二十章 密詔第一百十八章 分工第一百二十章 決定第六十八章 統一思想第九章 火併第四十二章 懸在頭頂的劍第七十二章 迷糊第一百零九章 前出第四十章 人設(月票加更6)第一百十四章 無能爲力第八十二章 遲到的驚喜第六十三章 最實在的東西第一百六十七章 打法第四十七章 根本第一十八章 自省第一十五章 操控第四十二章 懸在頭頂的劍第九十九章 結交第十七章 先鋒第五十七章 故地重遊第一百五十五章 寶藏第七十章 左膀右臂第八十六章 “反賊”巢穴第一百十九章 威脅第一百五十二章 談判第一十三章 爲什麼那麼熟練第八十章 最後時刻(上)第六十二章 出征前的陳郡第四十五章 狂喜簡單介紹下南北朝騎兵第一十四章 不快第三十八章 手段第二十四章 比爛第一百二十六章 新張方第十六章 利速戰第六十三章 三月三第一百十四章 大虎第一百零九章 前出第一百二十九章 回塢第五章 學生第九十五章 政績第一百二十七章 屯田第一百四十三章 入潼關第一百三十七章 三人行第六章 得罪我的人都要死第四十二章 我有多少兵?第六十一章 蠶桑與河陽第九十八章 囂張(下)第一百四十章 全線出擊?第一百四十七章 加大力度,不要停!第八十一章 最後時刻(下)第六十章 談妥第一百十九章 端門第六十章 談妥第一百三十二章 交易第四十七章 堅定守住(月票加更7)第一百五十二章 談判第二十九章 規劃諸州都督、刺史(一)第九十一章 會議(爲盟主柿子很香加更)第七十九章 白櫻桃下紫綸巾第三十七章 平昌樓第七十章 應用題第七十一章 推演第二十五章 奉帝“出巡”第六十三章 三月三第七十二章 迷糊第八十七章 過河第一百四十六章 逃之何急也!第六十九章 王家第五十七章 故地重遊第九十二章 吉兆第七十七章 交代第七章 新人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