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以退爲進

天子召劉修進宮,把劉修的請辭疏扔給他,皺着眉頭,沒好氣的說:“你想幹什麼?才二十出頭的人就說自己百病纏身,想卸甲歸田,頤養天年,你有那麼老嗎?”

劉修把奏疏撿起來,有些尷尬的笑道:“陛下,臣現在的身份,不宜再掌如此重兵,所以……只好請辭了。雖說沒有百病纏身這麼誇張,可臣的身體也的確有病。”

“是頭疼?”天子緩和了口氣,他知道劉修在擊殺檀石槐時頭部捱過檀石槐一擊,後來一直有頭疼的毛病,一旦着了急,或者思慮過重,就會發作。“還沒好?”

“一直就沒好。”劉修摸了摸額頭“這次陛下聖明,臣僥倖不死,可是也受了不小驚嚇。不瞞陛下說,臣當時已經在自殺以證清白和殺出洛陽之間猶豫了。”

“你好大的膽子,居然想殺出洛陽。”天子雖然說得很兇狠,可是臉上卻浮起了一抹蒼白的笑容,他知道以劉修的性格和實力,如果真的最後無法洗清自己,他的確有這個可能的。劉修能在他面前把這樣大逆不道的心思都說出來,才和劉修的脾氣相符,也說明了他對自己還是忠心的,信任的,否則這樣的話他肯定不會說。

劉修嘿嘿笑了兩聲,沒有分辯。過了片刻,他又道:“臣後來細細考慮了一下,覺得這次遭此大禍,還是因爲臣得寵太深,升遷得太快。臣以一布衣,到洛陽來謀生,不過五六年前,就升到了三公之下,九卿之上的衛將軍,掌管整個京畿的禁軍。又控制着幷州、涼州,不遭人忌是不可能的。雖說不遭人忌是庸才,可是這遭人忌太深了,也不是好事。這次臣能安然無恙,誰能保證下一次還能沒事?俗話說得好,人在江湖飄,哪能不挨刀……”

“你說什麼?”天子打斷了劉修“人在江湖飄。哪能不挨刀?這話倒有點意思啊。”

劉修翻了個白眼,一不小說把這話都給漏出來了,不過,這話怎麼聽着這麼親切呢。他尷尬的笑了一聲,又接着說道:“再說了,臣浴血奮戰,不就是爲了榮華富貴嘛。現在臣多少也有些產業,這貴嘛,楚元王后裔,也算是宗室了吧。似乎……沒有必要再吃那個苦頭,冒那個險了。所以,臣想致仕,從此做個逍遙快活的富家翁,免得有人整天惦記着我。”

天子虛握了拳頭擋在嘴邊,咳嗽了兩聲。劉修的奏疏收到之後,他其實是有些竊喜的。劉修如果只是一個普通的人,那讓他手握重兵沒關係。因爲他沒有名份,就連四世三公的袁家在這個名份面前都要吃瘜,何況他一個什麼名份也沒有。完全憑着他的寵信才富貴的百姓?可是如果他有宗室血脈,而且是有謀逆前科的宗室血脈,那就要三思了,誰能保證劉修不會像他的先人一樣造反?他可不是劉歆那樣的文人,他有強悍的武力,他完全有可能直接取而代之。

天子的確想把劉修的兵權拿掉,自己來掌握幷州和涼州,但是他又不好開口,劉修這次受了這麼大的委屈,一點怨言也沒有,自己怎麼能反過來要奪他的兵權?

但是劉修現在主動請辭,倒是個非常不錯的機會。天子在放下了面子問題之後,又不得不考慮另外一個問題,他原本的計劃是要讓劉修和曹操一東一西,成合縱之勢,破袁家兄弟的連橫,如果劉修交出了兵權,還有什麼人能擔當起這個重任?沒有了劉修的支持,僅憑曹操一個人,顯然是支撐不住了。

幷州士強馬壯,不交到一個放心的人手裡,他又放心不下。除了並涼之外,黃巾的事情也是劉修在幫他做,如果劉修撒手不管,他就得另外再找一個人來代替。

可是這樣的人顯然不是那麼好找的,比掌握並涼的人還難找。

“這個……宗室的事情,朕已經安排宗正去辦,你家的傳承很清楚,這個不難辦。”天子沉吟道,他覺得暫時還是先擱置一下劉修兵權的問題,先解決劉修的身份,不管怎麼說,他有這麼大的功,不能不恢復他宗室的待遇。“不過,你也知道,楚王謀反被除國之外,彭城現在有彭城王,所以這封邑的事情……”

“臣與父親商量過了,可以暫時不要封邑。”

天子有些詫異,劉修父子看起來要這王爵很急迫啊,這倒不免讓他有些擔心起來。

“臣的先祖迫於天威,在大漢流浪了近一百五六十年,如今蒙陛下天威開赦,那重歸宗室,恢復祖宗血食,就成了唯一期望的事了。”劉修拜倒在地“陛下,臣願以臣的微功,滿足父祖幾代人的渴望,請陛下成全。”

天子目光一閃,擺了擺手:“此事容我思量思量,現在你先幫朕出出主意,這驃騎將軍和車騎將軍誰當大將軍比較好?”

劉修不假思索:“當然是驃騎將軍。”

“爲何?”天子有些詫異,他原本以爲劉修會傾向於車騎將軍宋豐的,畢竟他和宋皇后一家走得更近,對於皇太后一系,他並沒有下太大的功夫。

“從孝道上看,有皇太后在,理當由驃騎將軍出任大將軍。從宮中勢力權衡上來看,如果沒有一個權衡宋家的,也未必是件好事。如今何家已勢微,如果任由宋家獨大,焉知是件幸事?”

天子連連點頭,非常高興。他是個孝子,本來就傾向於驃騎將軍董重,可是他也知道董重在朝中沒什麼實力,而宋家現在有劉修和曹操兩個得力干將,實力並不均衡,正因爲如此,他才遲遲不肯讓宋豐做大將軍,以免外戚之禍重現。現在得到了劉修的支持,他心裡有底了。

“既然你身體不好,就回去養病吧。”天子笑了“只是不要忘了時常進宮來和朕說說話。”

“唯!”劉修恭敬的拜了拜,起身退出了大殿。在他身後,傳來天子急促的咳嗽聲。緊接着,太醫們一窩蜂似的涌進了大殿。

劉修歸府養病,天子下詔慰問,一時間,來探望的人絡繹不絕,先是董卓代表董重來,得到劉修支持董重出任大將軍的口風后,董重親自上門慰問。兩人談了很久,董重滿意的走了,然後上書推薦司空唐珍爲司徒,推薦楊奇出任司空。

宋豐得到消息,很不高興,他覺得劉修這次應該幫他纔對,偏偏去幫董重,是對他的背叛。爲了大將軍之位,宋家其實已經討論過多次,他們也知道天子傾向於董重。但是董重是董太后的從子,年齡比宋豐還要小得多。如果讓董重出任大將軍,那宋豐做大將軍的可能就沒有了,最多等董太后過世之後,由宋奇接任大將軍。

但宋豐非常想過把大將軍的癮,宋奇也非常渴望宋家能就此一步登天,爲此,曹鸞苦勸多次也沒見效。現在聽說董重推薦弘家楊家的楊奇出任三公之一的司徒。他們知道,董重已經得到了劉修的支持,他們再爭就有些不識相了。

無奈之下。宋奇夫婦到衛將軍府探望,探望是假,問問劉修的打算是真。

劉修只問了宋奇夫婦一個問題:你們是希望做一個有名無實的大將軍,還是希望皇嫡子立刻做太子,以後即位登基?你們別忘了,天子身體不好,也許幾十年,也許只有幾個月,而他除了皇嫡子之外,還有一個皇長子,你們要是希望何家藉助董太后的力量鹹魚翻身,你們就爭。

宋奇啞口無言,徹底死了心,回家之後,立刻上疏天子,推薦董重出任大將軍。天子大喜,董太后和董重也非常高興,在任董重爲大將軍之後,又將宋豐提拔爲驃騎將軍,並即刻下詔立皇嫡子劉協爲皇太子。

緊接着,天子又下詔恢復劉修家的宗室身份,封劉元起爲楚王,不過因爲通常被稱爲楚地的彭城一帶現在有彭城王,彭城王沒什麼過失,不好隨意遷封,而且彭城王出於孝明帝一脈,比劉修家更近,沒有讓他們遷出去讓給劉修的道理,所以只能委屈劉修父子,封邑安排在江陵了,食江陵一縣,現衛將軍府改爲楚王邸,主人也由劉修變成了楚王劉元起。

封王是件大事,禮節很隆重,遠在長安的長公主和風雪也趕了回來,衛將軍府長史荀彧、司馬傅燮、從事中郎閻忠等人也趕來了,晉陽學堂的文先生蔡邕本來就在洛陽,自然不用話說,武先生段熲也趕了回來,北中郎將趙雲軍務纏身,無法親臨,就派長史賈詡來了,呂布、韓遂、夏侯淵等人紛紛派人來慶賀,就連正在西域的張郃聽到這個喜訊後,也派人千里迢迢的送來了西域的特產。幽州的盧敏和公孫瓚也派來了使者,上谷烏桓大人難樓、遼西烏桓大人丘力居,都分別派人送來了賀禮。

楚王邸熱鬧了了近一個月,才慢慢的消停下來。這段時間,對衛將軍劉修的安排天子一直沒有旨意,也不說免去他的衛將軍職務,收了他的兵權,也不說繼續讓他帶兵,只是將他的良鄉侯封邑合併到了楚王封邑中。慢慢的,有人看出了天子在這件事上的詭異,不過他們誰也不敢說話,生怕兩面不討好。

劉修也不着急,難道一家人團聚,就好好的享受一下天倫之樂。這其中最滿意的當然是阿母唐氏,一下子從一個農婦變成了王妃,司徒大人唐珍還趕着上門認親,就因爲都姓唐,唐珍拐了無數道彎,愣是把八杆子也打不着的兩家說成了一系,於是劉修和還在四處飄蕩的唐英子就成了表兄妹。

當然了,劉修也因此和荀彧成了表兄弟。

唐氏對這些突如其來的變化有些不習慣,但是她很開心,因爲膝下突然多了一個孫子,一個孫女,王楚的肚子裡還懷了一個,眼看着沒多久就要生,喜上加喜的是,一直沒見動靜的長公主也害起了喜。一看到長公主嘔吐,唐氏就高興得眉開眼笑,再也想不起自己王妃的身份,跑前跑後的親自照顧長公主媳婦,渾然沒有注意到自己搶了那些保姆的飯碗。

就在楚王邸迎來送往、歡聲笑語中,因爲袁家失勢幾乎被掃蕩了一半人的朝堂也在司徒唐珍和司空楊奇的努力下,漸漸的恢復了些元氣。就在這時,太尉橋玄因病去世,天子下詔,拜段熲爲太尉,即刻上任。

接到這個消息,劉元起有些擔心起來,天子這麼做,是不是真是想剝奪劉修的兵權,這纔給他這麼多補償?如果真是這樣,那可就因小丟大了,這些都是空的,只有兵權纔是最重要的。

劉修一點也不着急,阿翁你放心,我用的不是陰謀,是陽謀,目前有些事,只有我能解決,換一個人,只能乾瞪眼。再說了,我在幷州、涼州經營了這麼久,豈是別人想奪就奪得去的?

經過皇嫡子這件事,劉元起已經相信自己的兒子脫胎換骨,徹底由一個莽小子變成了一個有城府——而且是相當有城府的人才,雖然還有些疑慮,倒也不是非常擔心。既然劉修能把楚王后裔這個見不得光的身份順利的展現出來,還狠狠的收拾了袁家一把,那他就有對付天子的能力。

果不其然,在京城過了幾個月悠閒的日子之後,八月末,突然發生了兩件大事:一件是晉陽學堂的學子畢業之後因分配工作的問題和幷州刺史府起了衝突,學子們趕到洛陽來向劉修申訴。另一件更嚴重,黑山的黃巾軍首領張鳴強攻癭陶時被流矢所中,袁紹抓住機會隨後掩殺,殺得屍橫遍野,血流成河,剛剛恢復了一點元氣的黃巾軍大敗,冀州形勢急轉直下。

身體時好時壞的天子得到消息,氣得暴跳如雷,病情再一次惡化,又吐了血,昏迷不醒,太醫們搶救了半天,總算把他救回來了。天子隨即召集大將軍董重、驃騎將軍宋豐和三公商議,不料不議還好,一議更亂了。雖說天子利用黃巾軍牽制袁紹的事天下人都知道,但知道不代表就贊成,董重和宋豐都是擺設,說不出個道道來,三公之中,段熲和唐珍都是劉修一系,雖然不贊成,但是也不明說,司空楊奇卻不管不顧,趁機要求天子下詔袁紹徹底清剿黑山的黃巾軍。

天子氣得再次吐血,只得接受蹇碩的建議,派人請賦閒近半年的衛將軍劉修入宮議事。

第111章 辦法總比困難多第213章 皇子落水事件第493章 守株待兔第360章 天子要西巡第11章 盧植第78章 來者不善第618章 我來了第567章 打虎記(五)第282章 風乍起第595章 抗詔又如何第275章 人外有人第632章 馬踹連營第218章 論道第69章 又相逢第345章 趁虛而入第756章 中計第60章 名將是怎麼練成的第8章 劉備的憤怒第563章 打虎記(一)第602章 生與死的教育第413章 阿媽第684章 難成大器第68章 天外飛仙第253章 聲東擊西第347章 涼州對第276章 又見鄉音第166章 反客爲主第602章 生與死的教育第690章 一家人第682章 恐懼第357章 半渡而擊第47章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第686章 黑鍋第357章 半渡而擊第575章 危機第501章 榜樣的力量第416章 夜戰文丑第649章 黃忠與魏延第402章 緊俏物資第568章 打虎記(六)第433章 趁勝追擊第88章 以拙破巧第538章 皇家無情第236章 裝神弄鬼第667章 喪家之犬第361章 袁術的勝利第2章 讀書有用第759章 根基第109章 步騎合擊第652章 一戰成名第676章 太后的寂寞第287章 相由心生第611章 明爭暗鬥第731章 最後的真相(一)第263章 翻盤第252章 伏擊第177章 炸鼎第577章 退無可退第231章 以德服人第599章 進步喜人第91章 豐滿與骨感第413章 阿媽第677章 薑是老的辣第340章 飛將軍第229章 席不暇暖第359章 出軌第312章 天賜良機第228章 鬼才第57章 扯虎皮,拉大旗第206章 你不要誣衊我第163章 造型第473章 錦雉第254章 勢如破竹第279章 公主第564章 打虎記(二)第540章 欲速則不達第253章 聲東擊西第85章 兄弟們,動手!第656章 窮途末路第491章 亂戰第171章 有擔當,方是好男兒第670章 心願第711章 風險與機遇共存第441章 大漢朝的就業難第335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405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272章 最強步卒第347章 涼州對第517章 突襲第73章 眼見爲實?第475章 錦帆賊甘寧(上)第519章 一線生機第115章 雅歌將軍第381章 遇仙第38章 往事並不如煙第486章 郭嘉的養成第641章 毫釐之失第580章 臺階第660章 文武之道第99章 喜憂參半
第111章 辦法總比困難多第213章 皇子落水事件第493章 守株待兔第360章 天子要西巡第11章 盧植第78章 來者不善第618章 我來了第567章 打虎記(五)第282章 風乍起第595章 抗詔又如何第275章 人外有人第632章 馬踹連營第218章 論道第69章 又相逢第345章 趁虛而入第756章 中計第60章 名將是怎麼練成的第8章 劉備的憤怒第563章 打虎記(一)第602章 生與死的教育第413章 阿媽第684章 難成大器第68章 天外飛仙第253章 聲東擊西第347章 涼州對第276章 又見鄉音第166章 反客爲主第602章 生與死的教育第690章 一家人第682章 恐懼第357章 半渡而擊第47章 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第686章 黑鍋第357章 半渡而擊第575章 危機第501章 榜樣的力量第416章 夜戰文丑第649章 黃忠與魏延第402章 緊俏物資第568章 打虎記(六)第433章 趁勝追擊第88章 以拙破巧第538章 皇家無情第236章 裝神弄鬼第667章 喪家之犬第361章 袁術的勝利第2章 讀書有用第759章 根基第109章 步騎合擊第652章 一戰成名第676章 太后的寂寞第287章 相由心生第611章 明爭暗鬥第731章 最後的真相(一)第263章 翻盤第252章 伏擊第177章 炸鼎第577章 退無可退第231章 以德服人第599章 進步喜人第91章 豐滿與骨感第413章 阿媽第677章 薑是老的辣第340章 飛將軍第229章 席不暇暖第359章 出軌第312章 天賜良機第228章 鬼才第57章 扯虎皮,拉大旗第206章 你不要誣衊我第163章 造型第473章 錦雉第254章 勢如破竹第279章 公主第564章 打虎記(二)第540章 欲速則不達第253章 聲東擊西第85章 兄弟們,動手!第656章 窮途末路第491章 亂戰第171章 有擔當,方是好男兒第670章 心願第711章 風險與機遇共存第441章 大漢朝的就業難第335章 巧婦難爲無米之炊第405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272章 最強步卒第347章 涼州對第517章 突襲第73章 眼見爲實?第475章 錦帆賊甘寧(上)第519章 一線生機第115章 雅歌將軍第381章 遇仙第38章 往事並不如煙第486章 郭嘉的養成第641章 毫釐之失第580章 臺階第660章 文武之道第99章 喜憂參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