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奸黨風波

楊凌急急步入府邸,韓幼娘幾女緊隨其後。雖說幼娘有了身孕,可是身手仍利索的很,這一疾步而行,倒是成綺韻一雙金蓮小腳,走得釵斜發亂,桃腮暈紅,反要韓幼娘和高文心扶上一把。

楊凌轉過福字鯉魚躍龍門的照壁,瞧見中堂燈火通明,知道吳傑必是已經到了,便轉身對幼娘道:“幼娘,你和成姑娘、文心先去後堂歇息吧,我去見見吳大檔頭”。

韓幼娘也知事情緊急,從這時節來看,估計又是韃靼寇邊,不知多少百姓遭殃了。她柳眉微蹙,輕輕道:“相公去吧,公事要緊,幼娘自和兩位姐姐去後堂等你”。

楊凌點點頭,看了成綺韻一眼,轉身走向中堂,韓幼娘和成綺韻、高文心略站了片刻,從側廊繞向後堂。

吳傑青袍皮襖,正揹負雙手在堂上打轉,一見楊凌進來,立即抱拳施禮道:“卑職見過大人”。

楊凌也不急客套,拉着他匆匆走進書房,還未坐定便問道:“發生了什麼事?韃子又來邊境劫掠了不成?”

吳傑點了點頭,肅然道:“是,去年小王子伯延可汗集兵五萬分襲九邊,結果雖滿載而歸,卻也損失慘重,連他的兒子也喪命疆場。今年韃子復來,小王子和火篩聯手,集大軍七萬,重兵入寇大同,來勢洶洶。

宣府總兵張俊兵敗退守,禆將張雄、穆榮皆戰死沙場。我們的線報飛馬趕回前,韃子已攻佔鎮夷所。指揮使劉經戰死,花馬池也被攻佔,隆德、靜寧、會寧諸處皆被侵入,朔州、馬邑岌岌可危。”

楊凌聽了倒吸一口冷氣,他揹着手在書房中徘徊,一燭幽明,映得他的臉龐陰暗不定,過了半晌他才徐徐站定身子。問道:“大同守軍現有多少人?”

吳傑立即答道:“駐軍四萬,客軍一萬,分別駐守各城邑,此次韃靼攻勢迅猛,且一改往日分兵奇襲各路地方法,集重兵於一地,只分兵一萬攻向懷安,這一路鐵騎來去如風,使得各處守軍有所忌憚。不敢主動出兵支援,是以敵勢甚勝”。

楊凌走回桌旁,從案下掏出幾卷地圖,撿出宣府地圖攤開道:“我們派去了解關外情形的探馬已經回來了,上次只聽你簡略提過,現在你把詳細情形告訴我,另外把敵軍兵力的構成和攻向也對我好好說說……”

燭光下兩人聊至深夜,直至天色將明。楊凌才舒展了一下睏乏的身子。輕輕嘆息一聲道:“天色未明,宮門未開,不過韃子雖迅速截斷了幾處要塞,此刻烽火消息想必也已傳進宮去了。”

吳傑目光閃動,半晌才徐徐道:“大人可是準備向皇上進諫?”

楊凌扭頭問道:“吳老可有建議?”

吳傑目光微微垂下,低喟一聲道:“我們瞭解的情形想必比錦衣秘探還要詳盡一些,大人可以向皇上和兵部說明。不過舉薦出兵之舉不宜涉入過深,敵勢太強,若再有敗,難免牽累大人”。

楊凌定定地看了他片刻,吳傑清瞿的面龐已有些侷促和惶恐。楊凌看到他鬢邊花白的頭髮,想起他也是一番好意,責斥之語便收了回去,只是緩緩搖了搖頭。又點了點頭,輕輕道:“我知道,內廠只是皇上的耳目,兵事不宜過多幹涉。唉!朝中何人可以率兵出征呢……?”

天色放光,卻仍是一片灰濛濛地,此時大雪紛飛,地上積雪厚濘難行。

楊凌率着二十騎侍衛趕到城門下時,已是滿頭大汗,馬兒鼻息如煙。楊凌見城門仍緊閉不啓,不禁心中大奇。手下侍衛已向城頭上攏手大喊:“城上守軍速速開城。”

喊了幾聲城頭難聞,一個侍衛擎出弓來,圈馬跑出二十餘丈,反手一箭,一枝響箭尖叫着射進城去,“篤”地一聲正中城頭兵衛大門。

稍候片刻,兩個士兵從城頭上探頭探腦地喊道:“今日城禁,何人叫門?”

侍衛大呼道:“內廠楊總督要進城,誰在城上當值?速速快門”。

連呼了幾聲,那城上守軍總算聽清了,不由驚叫一聲縮回了頭去。楊凌等了片刻,那城門轟隆隆地推了開來,一位守城禆將頂盔掛甲,急匆匆迎了下來,走到楊凌面前施以軍禮道:“卑職城守千戶喬介安參見楊大人”。

楊凌按住馬頭,冷冷地喝道:“誰準你封鎖九城的?出了甚麼大事?”

喬介安是京營首領張永的部下,知道張永對這位楊大人也是敬畏有加,見他臉色嚴峻,不禁有些膽怯地道:“回稟大人,昨日散朝後,司禮監劉公公頒了一道聖旨,列舉劉健、謝遷等五十六人爲奸黨,朝中百官連夜聚於午門冒風雪抗議,劉公公恐有人趁機作亂驚了聖駕,是以命張公公封了九城,谷公公調東廠番子督於宮門之外。”

楊凌大吃一驚,怪不得昨兒一天沒有人上門,連自己的人也未從京中傳出消息,原來劉瑾封了九城,除了自己,尋常人自然叫不開宮門。

這兩日得到的消息,劉瑾變法果然遭致百官反對,連近來一向保持緘默,儘量同他配合的李東陽、楊廷和都上書諫止,謂變法事項或不切實際、或操之過急。請求皇上下詔緩行。

楊凌覺得有劉瑾吸引百官的注意力,對自己準備執行地政策大有益處,況且這兩日正忙着育種和研製新槍的事宜,也沒太往心裡去,哪知事情急轉直下,劉瑾怎麼突然又對已經罷官還鄉地官員搞起打擊報復來了?是殺雞儆猴還是遷怒他人?

五十六人?楊凌心中一動,已經明白了大概,因劉健、謝遷一案牽連的官員並沒有這麼多。劉瑾宣佈五十六人爲奸黨,必是借打擊劉、謝爲名,將對他變法予以反對的一些官員也列入其中,想以此立威,打擊恐嚇百官。

醉翁之意,朝中文武會看不出來麼?此例一開,從政壇紛爭可伸可縮、株連之累可大可小,今後再有反對劉瑾者,這個株連圈了稍有放大。就可以把他們划進“奸黨”之中,他們深知其中厲害,自然要竭力反彈。

楊凌又氣又急,擺手道:“知道了,閃開些,本官進城!”

喬千戶唯唯喏喏,肅然閃在一旁,楊凌在馬股上狠狠一鞭。領着侍衛直奔午門。

雪落無聲。寬闊的御道上杳無人跡,早起上街的行人因爲大雪和封城,又統統趕回了家去,誰也不敢在街上胡亂行走,恐被廠衛捕走。

豪門家的殿宇亭臺、街巷裡地酒酒肆樓閣都在風雪中覆上了一層蒼涼的白雪,只有寺廟中時而響起地鐘聲,雄渾悠揚。讓人知道這座大城仍然是活着地。

楊凌還沒有趕到奉天門,路邊就有持刀拿槍的東廠番子趕過來攔截,待看清了是內廠的人,領頭的還是內廠總督楊凌,這羣上次在內廠屠夫般殺戮中嚇破了膽的番子連忙又屁滾尿流地爬了一邊,眼睜睜看着他們縱馬疾馳而過。

馬到午門,楊凌勒住馬繮,健馬“唏聿聿”一聲長嘶。打破了清晨的寂靜。

雪花迷迷濛濛地在眼前飄落,楊凌愕然望着午門前寬大地廣場,心兒不由怦怦地急跳起來。急追而來地二十匹快馬也在他身遭停下,侍衛們屏息看着。

廣場上一片雪白,四下裡卻有數百名東廠番子在默默地走動,由於他們的到來才攸然停住了腳步,紛紛望向這邊。

廣場中央,在午門前面,數百具‘雕塑’靜靜地沐浴在雪中。那是一個個跪在地上的人形雪塑,偶爾由於搖搖欲墜的身形晃落了身上的積雪,露出裡邊紅色、藍色的官袍,纔看得出那是一個個長跪不起的官員。

楊凌勒住馬繮,在原地兜了半個圈子,忽地縱身下馬,疾步奔了過去,二十名侍衛連忙緊隨在他身後。走近了才發現雪中已經倒臥着許多人,由於厚厚地積雪,一樣地白色,方纔在遠處竟沒有看清。

楊凌急急拂掉一個人身上的積雪,那人歲數不大,看起來只有十七八歲年紀,此時臉色鐵青,身體僵硬,眉梢髮際都結了冰霜。

這不是官員,看他的服飾應該是國子監的太學生,楊凌匆匆扯下身上的大氅,裹在他的身上,將他費力地抱了起來,兩個番子急忙搶過來從他手中將那人接了過去。

四下有一些官員因爲他的舉動默默地轉過身來,厚厚大雪下地身子只露出了一張凍得慘白的面孔,毫無表情地看着他。

楊凌又拂去一個凍暈的人身上的浮雪,這是一個五品的文官,頜下三縷短鬚,雙目緊閉,也已人事不省。楊凌握着他凍冷的雙手,擡眼四下望去,遠處在幾十人簇擁下,一個番子檔頭按着腰刀氣勢洶洶地走了過來,隔着幾丈遠便高聲喝道:“本官奉廠督大人命在此督察,什麼人擅自干預政事?”

楊凌心頭火起,擡起頭來怒道:“屁的政事!文武百官,國器也,江山社稷之根本,誰給的你命令,敢虐待朝廷大員?”

楊凌這句話出口,四下已經神志半昏迷地官員們不禁紛紛轉過頭來,激動、詫異地看着他。那人走近了瞧清楊凌模樣,不禁駭了一跳,雙膝一軟。已翻身拜了下去,惶然道:“卑職不知大人駕到,失禮失禮,請大人恕罪。”

楊凌這時也看清了這人是原東廠六檔頭周起鳳,谷大用接手東廠前,範亭和二檔頭、三檔頭等幾個核心人物已被彭繼祖等人藉口拒捕暗中幹掉,周起鳳嚇跑了膽,將自己所知的秘密悉數稟知了內廠。得以芶全了性命,後來又投靠了谷大用,仍然官復原職。

他見來人是內廠廠督楊凌,連忙磕頭施禮,身後一衆跟過來準備拿人的番子一見也連忙跪了下去,楊凌鐵青着臉站起來喝道:“趕快招呼人將各位大人救起,送進就近地民宅施救,叫人燒些熱湯……等等,把人弄醒之前用積雪擦拭身子。不要擡上熱炕頭兒。”

他見周起鳳還有些猶豫,瞪了他一眼,喝道:“立刻去做,谷公公那裡有本官替你說話!”

周起鳳連忙點頭哈腰地道:“是是是,卑職馬上照辦,馬上照辦,來人,馬上來人。把各位大人扶起來。”

一個虛弱、蒼老的聲音道:“楊大人。我等死不足惜,然劉瑾亂政、施以酷法,如今又亂入人罪,將致仕還鄉的劉大學士、謝大學士和朝中不同政見者打爲奸黨,此禍亂之源哪,皇榜不封還、五十六名同僚罪名不赦,我等寧可凍死在此。效雪之潔!”

楊凌看見那人鬚髮皆白、顫顫巍巍,雖已凍得面無人色,倒還看得出是那位曾與自己作對、如今已升任吏部侍郎的王鏊。

楊凌‘重傷’回京、以及王瓊是東廠範亭‘嫁禍’的消息傳出後,這位老夫子對楊凌的觀感倒沒有那麼厭惡了,今日聽其言、觀其行又有了幾分好感,是以纔出言向他表達了跪諫百官的意願。

四下跪伏的官員、太學生們同聲大叫道:“對,皇榜不封還、忠臣不赦罪,我等寧願凍死在此。效雪之潔。”

楊凌吁了口氣,將手中昏迷地那名文官交給手下,緩步向前走去。厚厚的積雪在腳下“咯吱咯吱”直響,楊凌走到最前邊貼近宮門的地方,六部九卿有大半跪在這裡,最前邊兩名文官,一個蒼老些的是李東陽,另一個四十多歲半跪在他旁邊攙扶着他的是楊廷和。

李東陽的身上披了好幾件官袍,也不知是哪些官員解了自己衣衫硬披在他身上的,他的手裡捧着一卷黃紙,那自是劉瑾張帖於宮門宣告五十六名奸黨成員的皇榜。

楊凌急步上前,將李東陽扶起,輕聲道:“大學士,您……您怎麼帶頭在宮門跪諫啊,兩位大學士有何意見,自可進宮向皇上稟明,這樣……這樣是凍壞了身子……”。

李東陽搖搖晃晃地站起來,瞧清是他,目中不由一喜,聽清他微帶責怪地語氣,李東陽苦笑一聲道:“楊大人,今日皇上借病停了早朝,我這個大學士一時也見不到皇上啊。皇榜若是頒行天下,那便追不回來了,迫不得已我纔出此下策,誰料……百官跪諫,劉瑾居然還這般沉得住氣。”

楊凌頓了頓腳,百官和劉瑾相持,那纔可以從中取利,若是讓劉瑾把文武全鬥垮了,整個朝廷癱瘓,那可如何得了?

他從李東陽手中奪過皇榜,輕聲說道:“兩位大學士若信得過下官,此事便交予我處理,二位大學士勸服百官速速回去調養,萬萬不要誤了國事。難道……兩位大學士還不知道火篩、小王子領大軍七萬攻城掠地,邊關已戰火紛飛了麼?”

李東陽大吃一驚,說道:“竟有此事?韃靼年年這個時節都要率兵襲邊,烽火傳訊已經收到了,只是目前還沒有收到詳細軍報,今年事態竟如此嚴重?”

楊凌心道:“邊關的快驛傳書也未必有我的信報迅速,況且你們都跑這兒跪諫了,外邊又被東廠和京營封鎖,縱有信使只怕也進不來了。”

楊凌急道:“正是,國事爲重呀,請兩位大學士率衆官員先回去吧,現如今凍傷的官員急需治療。能回衙辦公的也不可再意氣用事,下官馬上進宮,這件‘奸黨’案,包在下官身上”。

李東陽也知道這個時候絕對不是內外廷再爭執不休地時刻,邊關告急、外虜入侵,一切得以大局爲重,他立刻頷首道:“好,將政見不同者打擊奸黨。如果大明開此先河,勢必從此黨爭不斷、愈演愈烈,此事就拜託大人了,文武百官就交給我和介夫規勸吧。”

楊凌點了點頭,手舉皇榜,縱聲高呼道:“諸位大人,封還皇榜、解‘奸黨’之謗的事,楊某願一邊承擔。朝廷不可一日無百官,百官不可一日不理政。

如今邊陲告危。韃靼大軍七萬,重兵壓境,攻城掠地、城池陷落,百姓遭殃,請各位大人暫離午門,保重身體,江山社稷爲重、黎民百姓爲重啊!”

劉大夏身體硬朗,莫看是個七旬老人。這一宿苦熬。仍是精神瞿爍,聞言已霍地立了起來,吃驚道:“甚麼?邊境竟已危急若斯了麼?兵部的公文尚未收到,你……你地消息可靠麼?”

楊凌重重點了點頭,說道:“絕無虛假,請大人速回兵部,恐怕皇上得了消息馬上就要如見你了。”

李東陽在楊廷和地攙扶下轉過身來。提氣高呼道:“諸位同僚,楊大人馬上進京見駕,已答允代我等將百官之竟稟明聖上,如今邊關危急,國事爲重,大家……暫且回府,儘早趕回衙門辦差。”

有了李東陽這句話,百官騷動起來。一個個搖搖晃晃地站了起來,再去扶助昏迷的同僚,雪後寒冷,下雪時天氣相對要暖和一些,加上這是初冬第一場大雪,又餓又累再加上寒冷,一些體質虛弱的官員才昏倒的,好在尚無人凍死。

東廠番子有心想去攙扶,那些官員站都站不穩,卻執意不肯讓他們攙扶幫助,不過楊凌既然下了令,東廠設在各個路口地番子紛紛撤了回來,被阻在街口外的各位大人的家僕車馬紛紛涌了進來,將各自地大人接上轎子、車中,然後急急拉着去了。

楊凌將李東陽、楊廷和的轎子送走,這纔回到宮門外,敲開角門訊口,遞進了牙牌,裡邊驗過之後,看清是楊凌,宮門這才悠悠打開。

楊凌見宮站內大內禁衛也是甲戈森然,不禁眉頭更皺,心頭暗暗警醒。

他這陣兒有意把京城交給劉瑾去胡鬧,而且東廠、西廠名義上均受劉瑾節制,劉瑾身爲司禮監首領,下令封城鎖宮,谷大用、張永、苗逵等人勢必不敢公然違抗,想不到這一來事出突然時連自己也矇在鼓裡,得不到消息。

正德皇帝對自己的信賴雖然仍在劉瑾之上,但是他卻佔着一個長處,就是天天陪在皇上身邊,看來自己在京裡除了正常的通訊渠道,也要暗暗佈置地下消息傳遞,否則有時難免要被矇在鼓裡,如果劉瑾對自己存有惡意的話……

楊凌心中一邊想着,一邊徑奔向乾清宮西暖閣,正德皇帝最喜歡住在弘治帝昔年長住的這幢殿宇內,自從和後宮冷淡以來,更是再不肯去別處稍住了。

楊凌踱進西暖閣,外殿中空蕩蕩地,兩個小黃門瞧見他來了,正要躬身施禮,楊凌忙擺擺手制止了,往左一拐就是中殿,正德是常處理政務的地方,楊凌正要伸手掀開黃龍緞面地棉簾子,只聽裡邊傳出說話聲,手指剛剛掀開一隙,便停在了那兒。

只聽苗逵的聲音道:“劉公公,這事兒會不會鬧得太大了?咱家已着人去看過,百官在宮門外跪了一宿了,若是凍死幾個,激起衆怒,我等更要受人攻籲。”

隨即張永的聲音道:“是呀,依咱家看,是不是着人知會楊大人一聲,請他來一起商議一下?”

這時馬永成的聲音重重地“哼”了一聲道:“來得及麼?如今是騎虎難下呀。昨兒剛剛請的旨,對皇上說地好好地,說是朝中百官欺主年幼,咱們對劉健等人只以名罰,不以刑罰,以儆百官使其敬畏,這可倒5好,現在怎麼對皇上交待?楊大人……鬧到這份兒上了。人家肯給咱收拾這亂攤子?”

楊凌貼着簾縫兒向內一看,只見一排地紅木官帽椅兒,劉瑾身着蟒袍,捧着個紫砂的鴿嘴壺兒,就嘴兒喝了口茶,恨恨地道:“就算他們不怕死,咱家就不信那些嬌生慣養的書生饢子受得了凍、捱得了餓,你們慌什麼?捱到中午看看,哼。到時叫人把番子撤了,准許他們的家僕進來,他們保準兒就坡下驢,跑回家裝死去。”

這時一角蟒袍又閃進視線內,轉臉兒坐在了劉瑾旁邊,那是東廠廠公谷大用,只見他苦笑道:“說的是,如今也只有走一步看一步了。如今和外廷較着勁呢。誰先退這仗就敗了,莫要找了楊大人來叫他看笑話,咱再侯着吧。”

他想了一想,說道:“劉公公,你看是不是先把九城的封鎖撤了?雖說天寒大雪進出地人少了,可是南來北往地人還是不少,把城鎖了民間不免又要胡亂猜議。再說這事兒原本也不可能遮得住人耳目”。

劉瑾想了想道:“嗯,張公公,麻煩你通知九城開關吧,不過……谷公公,東廠在午門的幾條要道上還得注意點兒,莫叫閒雜人等全跑來瞧熱鬧,那亂子就大了。”

兩人應了一聲,只見谷大用立起身來要往外走。楊凌忙一掀門簾兒,清咳一聲踱了進去。

張永剛剛轉過身來,一眼瞧見楊凌不禁訝然道:“楊大人?今兒怎麼進京了?”

楊凌掃了一眼衆人,見驚訝之餘又面露喜色,原本有些侷促不安的神情消解了不少,似乎覺得來了強有力?都市小說的幫手,便是劉瑾雖然不動聲色,可是眸子裡的喜意也是遮不住的。

楊凌心道:“看來他們這次瞞着我,倒不是有心想將我撇在一邊,而是自以爲能擺佈得了滿朝文武,卻沒想到攤子越搞越亂。”

他揚了揚手中的皇榜,故作慌張地道:“這是誰地主意?忒也胡鬧了,劉公公施行新政,正需百官鼎力支持,劉、謝不過是致仕之人,過不了多久就會被人遺忘,官場上的影響和德望就會漸漸消失,如今說是指斥他們爲奸黨,不啻於把他們擡出來,又成了百官領袖,這不是自樹強敵麼?”

谷大用等人聽的面面相覷,不約而同把目光悄悄瞄向劉瑾,劉瑾老臉一紅,他聽說百官跪了一夜,心中也有些惴惴不安,覺得自己聘的那位秀才軍師出的主意太過火了點兒,可是又沒有向百官低頭的道理,正在那兒硬撐呢,聽楊凌一說,也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麼大錯,不禁訕然道:“呃……,楊大人覺得這主意不好麼?”

他站起身來道:“聽說北宋徽宗年間,朝中打擊結盟的奸黨,就立了奸黨碑,結果將奸黨一網打盡,再也無人敢予胡亂指斥朝政,怎麼……怎麼……?”

徽宗年間?大宋這一朝奸黨最是衆多,楊凌通過戲說倒真記的那一朝地許多事,也知道立奸黨碑地事,他嘆道:“劉公公,這是你那位秀才公出的主意吧?陷主於不義吶,劉公公你想想,那一朝當權的都是什麼人?是蔡京、童貫誤國六賊啊!”

他環顧四周,冷笑一聲道:“妙呀,妙極了,劉、馬、張、谷、苗,五位公公加上我楊凌,這奸黨榜一貼,大明朝誤國六賊馬上新鮮出籠了。”

劉瑾等人聽的想笑又忍住,一時也顧不上探問何以這奸黨榜一貼會有這許多害處了,心裡只是覺得楊凌的學問那是遠超過他們的,他這麼說必有他地道理。至於誤國奸賊,誰想做呀,他們還覺的自己是大忠臣呢。

劉瑾訥訥地道:“咱家施以新政,百官一概予以反對,這幫書蟲根本就是看不起咱們內廷。只要是咱們提的、說的,他們就是閉着眼一通反對,連個理由都懶得和你講,那副不屑地面孔,真要把人活活氣死。

咱家本想打打百官的氣焰,倒也沒想到他們如此堅決,竟在雪中跪了一宿,幸好皇上今早取消了早朝。要不咱家真要着了忙了,可是楊大人將皇榜取了回來,這要是收回來,咱們幾個的顏面何存?皇上那兒怎麼交待?”

谷大用幾人剛剛上位,最關心的就是這個,聞言不禁連連點頭。楊凌道:“就算沒有此事,難道外臣們就看得起咱們了?再說……韃靼重兵壓境,如今邊關告急,需要內外臣齊心合力以抗外侮。這個理由夠不夠?

諸位就用這個理由進諫給皇上,請皇上收回聖旨,皇上必然讚許幾位公公識大體,重朝廷,忠君愛民呀”。

這個理由倒能接受,又能討好皇上,劉瑾等人自然點頭,同時也有些吃驚。苗逵已忍不住問道:“楊大人。韃子又來襲邊了?”

楊凌臉色有些凝重地點頭道:“嗯,今次韃靼地伯延汗和火篩率七萬鐵騎襲我大同宣府一線,現在已有多座城池失陷,必須要馬上稟明皇上,立即召集朝中大員商議起兵禦敵之策。皇上呢?怎麼只見你們在這裡?”

馬永成小聲乾笑道:“寧王進貢了皇上一個馬戲班子,裡邊有兩位姑娘俏麗異常,又懂得雜耍和戲法。皇上甚是喜歡,昨兒召她們侍寢,想是身子乏了,一早傳出口諭來,今兒休了早朝,咱家也不敢進去打擾……”。

皇上在後宮召嬪妃侍寢必須要皇后用金印敬事房纔可以進御,而且有時間限制,到了時辰得把妃子送回宮去。不能和皇上同牀共枕,夜話長眠。

正德的性子哪受得了這約束,後宮賭氣不去了,想不到卻自己找起了女人,只是……寧王?寧王!

楊凌心裡一驚,拔腿就要衝進皇帝的寢宮,身形略動了動,他纔回過神兒來,寧王會造反,如今只有他知道,說出來也不會有人相信。不過這兩個女人既是寧王公然送來的,禁內已記錄造冊,就決不會是用來刺殺皇帝地。

如果她們只是尋常的戲子,那就是寧王用來取悅或者迷惑正德的工具,如果她們是寧王的心腹,那就是派在皇帝身邊的耳目,自己這般性急做什麼?

他自嘲地一笑,看看有些詫異的幾位公公,說道:“如今事兒不宜鬧大,邊境正生着禍亂,如果內廷再張榜公佈處罰朝臣,勢必引得天下攻籲。

這樣吧,張公公,谷公公速去解了城禁,撤回番子,馬公公,請着人速速促請皇上起身,咱們先請旨撤回奸黨令以安撫百官,然後請皇上調兵遣將北伐韃靼纔是”。

苗逵雖是個太監,卻一直想領兵打仗,建立功勳,一聽這話摩拳擦掌道:“好,咱家與大人一起去見皇上,韃子太猖狂了,一定要派出重兵,狠狠地打他一傢伙!”

那兩個戲班的少女姿容俏麗、身輕體軟,又知情識趣,懂得風月之事。加上自幼練習雜技的緣故,周身肌肉靈活有力,較之平常富貴人家小姐,那番妖嬈、火辣的風騷味道,大膽挑情地閨中媚態,可讓喜歡狂放,不願拘束的正德皇帝大喜若狂。

這一夜風流,兩個民間女子可把後宮三位幼讀詩書,在繡榻上也斯斯文文的嬪妃比了下去,喜得正德愛不釋手,終宵繾綣,欲仙欲死,直到天色放曙方始入夢,竟至清晨睏倦不起。

馬永成派了小黃門硬着頭皮進內呼喚時,正德和兩個少女剛剛起身,正德正笑吟吟地看着兩個美人兒對鏡梳妝,攬着她們的纖腰,偷一口香。掏一把酥胸,嘻嘻哈哈正得趣兒。

聽說是楊凌和劉瑾等幾位身邊兒上的人等着候見,正德喜孜孜地牽着兩個少女地小手走了出來,楊凌等人一見皇上着了便服出來,忙一齊拜倒,說道:“參見皇上。”

那兩個戲班少女一見有人拜倒,不願擔了妄受拜禮之罪,忙向左右閃了一閃。楊凌瞧見兩雙雪白的弓鞋左右一閃。步履輕盈之極,雖看不出她們懂不懂的武藝,卻覺得一個民間戲班地女子,竟懂得避受禮儀,不禁心生疑竇。

正德笑嘻嘻地道:“起來吧,起來吧,又不是外人,楊侍讀,朕得了兩個可心地女子,你來瞧瞧,漂不漂亮?”

楊凌暗暗苦笑一聲,心道:“這兩個女子雖說出身卑賤,可是既然侍寢於皇帝,那身份也比不得尋常人了,我怎好大膽打量評價?這位皇上還真是……”。

楊凌等人立起身來,楊凌輕輕掃了一眼,只見那兩個少女都是一張雪白的瓜子臉兒。杏眼桃腮。韻致風流。

兩人一個穿紅,一個穿綠,都是對襟袖子紮腳褲,腰繫一條白綢汗巾,弓鞋纖小,輕盈如燕,仍是一副登臺表演的短打扮,愈發顯得嬌俏可愛。

她們雖只八分的姿色,卻有十二分地風情,舉止步態柔媚款款,雖然所見的只是素色布衣,卻似目迷五色,沒有一寸不是女人。

楊凌暗道:“好俊俏的姿色,好特殊地風情,那寧王倒捨得下本錢”,楊凌淡淡一笑道:“皇上身爲天子。那眼界自然是一等一的好,兩位姑娘堪稱人間絕色。”

兩位姑娘聽了這才細細地打理了他一眼,楊凌擡眼望去,見這兩位姑娘一個神情冷豔,另一個卻笑的甜美。

那豔色有些淡淡的美女本來並不曾笑,瞧見楊凌望來,卻是個風流俊俏的公子,忽然向他啓齒一笑,露出兩排編貝似的細白牙齒,那淡紅地嘴脣,微微翹起形似菱角。她的笑容本就嫵媚,加以略顯冷豔地風儀,這一笑予人的感受格外強烈,

正德聽了楊凌讚美,喜道:“正是,朕也覺得比起後宮的嬪妃要解語識趣的多了,她們的名兒就叫解語、羞花呢。解語、羞花,這位是朕的愛卿楊凌。”

兩個女孩兒略帶詫色地望了楊凌一眼,然後雙輕盈地一福,嬌聲道:“民女見過楊大人,久仰大人英名。”

正德奇道:“你們聽說過楊愛卿?”

那個喜歡甜笑地小姑娘穿着緊身地紅綢子短衫,高聳的酥胸賁起一道誘人的峽谷,中間卻綴着一塊看來並不值幾個錢的白玉佛像,她把玩着玉佛像,輕輕點了點頭,抿嘴兒一笑道:“楊大人九城尋醫、帝陵含冤、江南抗倭的傳奇事兒多着呢,民女一個跑江湖的,聽的耳朵都起繭子”。

正德攬住好纖腰,在鬢下一嗅,說道:“解語,那是朕沒機會呢,以後有空兒,朕也陪你跑江湖去,傳奇事兒一定更多。”

叫解語地女孩兒被皇帝當衆攬住纖腰,臉上有些紅了,頰上朱霞,眼中秋波,更添一番誘人心魄的春色,她輕咬着嘴脣,長長的睫毛不住眨動,那種似羞似怯的表情連劉瑾等人都忍不住多看了兩眼。

楊凌的目光卻集中在了她高聳的雙峰間,那是一尊笑容可掬的彌勒佛像。世間信佛的人無論男女很少有懸掛彌勒佛像地,而女子信徒,更是以佩掛觀音菩薩的居多。

楊凌因爲自己對幼娘撇下的謊,身上一直佩着十字架,所以見了她佩的佛像奇怪,不禁多瞧了兩眼,心中其實並沒有想到什麼。

那個叫羞花的女子一旁瞥見,俏臉上卻不禁露出一絲緊張神色,她假意幫姐妹拉扯衣襟,繞到她正面遮住了楊凌目光,趁正德不備,凌厲地瞪了她一眼,解語這才醒悟過來,俏臉兒也不禁一白,急急將那佛像塞進了懷裡。

第133章 男人好辛苦第164章 初見成果第247章 洞房傳道第339章 以神之名第261章 二當家第311章 三探獄0109章 帝王家事第130章 錢塘大戰第376章 霹靂震雲開第434章 齊人難做第165章 奸黨風波第11章 折騰不起第308章 以腳還腳第356章 風滿京城第277章 兄弟反目第376章 霹靂震雲開第331章 天知地知第156章 會議圓滿結束第294章 草動蛇驚第72章 廷杖十奸第349章 另尋良策第326章 如願以償第123章 聽濤剝蟹第180章 橫生枝節第52章 懵懂進京第280章 今夜起網第288章 三戰定君臣(中)第279章 磨刀霍霍第94章 如此容易第55章 西洋教士第120章 西方財神第53章 錦衣提督第290章 遙相出招第444章 春夢無痕第446章 春心.殺心第297章 淨土不靜第326章 如願以償第345章 小人正當道第433章 王見王第274章 偷得浮生半日第360章 運籌軟禁之中第151章 局外閒人第377章 運籌第106章 紅袖侍酒第41章 未雨綢繆第222章 信口雌黃第453章 月華如水第226章 取捨之間第28章 代理驛丞0194 花當來了第20章 咆哮縣丞第48章 糊塗升官第86章 弘治大行第427章 夫綱何在第448章 姻緣天註定0101章 上諭勘陵第96章 帝陵金井第306章 勒石載功第319章 進城第54章 緣在佛門第447章 夫唱婦隨第302章 戰場無父子,兵不論雄雌第434章 齊人難做第420章 智鬥第70章 後宮起火第301章 君也高才0102章 陽明瞞天第455章 離間第351章 都是太極第440章 秘密第225章 妒後第95章 舉人的信第174章 猛虎突圍第413章 志願軍第113章 不做君子第251章 閨中定計第449章 重新洗牌第339章 以神之名第85章 率軍入宮第89章 劉瑾議政第1章 九世善人第63章 八虎遊街第413章 志願軍第51章 五箭連珠第25章 危城時刻第351章 都是太極第176章 飲宴第141章 壚邊人似月第281章 咽喉之地第87章 正德頒詔第86章 弘治大行第270章 目標:阿德妮第41章 未雨綢繆第275章 聖喬治旗第393章 鴻毛第382章 硝煙再起第278章 佈網驅魚第31章 兩隻老虎第228章 波瀾不驚第381章 重返朝堂
第133章 男人好辛苦第164章 初見成果第247章 洞房傳道第339章 以神之名第261章 二當家第311章 三探獄0109章 帝王家事第130章 錢塘大戰第376章 霹靂震雲開第434章 齊人難做第165章 奸黨風波第11章 折騰不起第308章 以腳還腳第356章 風滿京城第277章 兄弟反目第376章 霹靂震雲開第331章 天知地知第156章 會議圓滿結束第294章 草動蛇驚第72章 廷杖十奸第349章 另尋良策第326章 如願以償第123章 聽濤剝蟹第180章 橫生枝節第52章 懵懂進京第280章 今夜起網第288章 三戰定君臣(中)第279章 磨刀霍霍第94章 如此容易第55章 西洋教士第120章 西方財神第53章 錦衣提督第290章 遙相出招第444章 春夢無痕第446章 春心.殺心第297章 淨土不靜第326章 如願以償第345章 小人正當道第433章 王見王第274章 偷得浮生半日第360章 運籌軟禁之中第151章 局外閒人第377章 運籌第106章 紅袖侍酒第41章 未雨綢繆第222章 信口雌黃第453章 月華如水第226章 取捨之間第28章 代理驛丞0194 花當來了第20章 咆哮縣丞第48章 糊塗升官第86章 弘治大行第427章 夫綱何在第448章 姻緣天註定0101章 上諭勘陵第96章 帝陵金井第306章 勒石載功第319章 進城第54章 緣在佛門第447章 夫唱婦隨第302章 戰場無父子,兵不論雄雌第434章 齊人難做第420章 智鬥第70章 後宮起火第301章 君也高才0102章 陽明瞞天第455章 離間第351章 都是太極第440章 秘密第225章 妒後第95章 舉人的信第174章 猛虎突圍第413章 志願軍第113章 不做君子第251章 閨中定計第449章 重新洗牌第339章 以神之名第85章 率軍入宮第89章 劉瑾議政第1章 九世善人第63章 八虎遊街第413章 志願軍第51章 五箭連珠第25章 危城時刻第351章 都是太極第176章 飲宴第141章 壚邊人似月第281章 咽喉之地第87章 正德頒詔第86章 弘治大行第270章 目標:阿德妮第41章 未雨綢繆第275章 聖喬治旗第393章 鴻毛第382章 硝煙再起第278章 佈網驅魚第31章 兩隻老虎第228章 波瀾不驚第381章 重返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