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禮有嫡子而無嫡孫

第173章 禮有嫡子而無嫡孫

第二天早晨,朱雄英早早起身整理好衣袍,前往幹清宮給朱元璋問安。

朝霞映紅了半邊天,宮中的琉璃瓦在初升的朝陽下有些刺眼,經過大善殿的時候,宮牆角落攀爬的薔薇也悄然綻放,帶着點點晨露,顯得生機勃勃。

然而,當朱雄英到達幹清宮時,卻被告知皇帝已在坤寧宮,他於是轉道向北前往坤寧宮,心中不禁有些好奇,不知皇爺爺一大早在坤寧宮作甚。

明朝跟唐朝不一樣,玄武門不在南方,不是用來給羣臣入朝用的,而是在後宮的最北面而幹清宮跟坤寧宮其實是一個大的建築羣,中間有分隔,但也有通路,過了坤寧宮,就是玄武門了。

踏進坤寧宮,朱雄英遠遠就看到朱元璋正陪着馬皇后在悠然散步,這裡雖然比不得西面的內花園,但坤寧宮裡也養了很多花花草草,都是馬皇后親手養的。

看到這幅溫馨的畫面,朱雄英心中一暖,放輕了腳步,生怕打擾到他們。

不過朱雄英還是被馬皇后發現了,馬皇后一身素雅衣裙,臉上帶着溫和的笑容招呼着他。

“皇爺爺、皇奶奶,孫兒來給您們問安了。”朱雄英恭敬地行禮道。

“快過來。”

說着馬皇后便親切地拉過朱雄英的手,上下打量着他,眼中滿是喜愛。

朱雄英也看着馬皇后的衣裙,這個慈祥的老太太雖然貴爲皇后,但卻依舊秉持着樸素的生活習慣,衣裙上面甚至還有很多補丁,只不過這些補丁都是用近似布料打上去的,所以看起來倒也沒有什麼不和諧的破爛感。

馬皇后突然問道:“英兒啊,你年紀也不小了,有沒有心儀的姑娘啊?要不要奶奶從勳貴家的女兒裡給你物色一個?”

朱雄英沒想到馬皇后會突然問及此事,只打趣道:“確有心儀的姑娘,但是人家不見得下凡呢。”

朱元璋咳嗽了一聲:“英兒現在還年輕,這事不急。”

“怎麼不急?別人家孩子這麼大的時候都抱孫子了。”

馬皇后輕輕拍了拍朱雄英的手背,語重心長地說道:“好姑娘可是要趁早下手啊。”

朱元璋不禁笑出聲來,指着道:“還是你奶奶疼你吧。”

“別往外岔,再往後就晚了。”馬皇后輕輕嗔了朱元璋一眼,假裝生氣地低下了頭。

朱元璋連忙像模像樣的作了個揖哄她開心,看到這一幕,朱雄英心中暗笑,連忙轉移話題。

“皇爺爺,皇奶奶,孫兒今日來,是有正事相商.”

隨後,朱雄英把自己如何改造莫愁湖的計劃和盤托出。

朱元璋聽完後,讚歎道:“這法子有些‘丁謂挖溝’的意思啊,前後呼應一舉數得,不錯,咱大孫果然是有想法的。” 所謂“丁謂挖溝”指的是北宋時期開封皇宮失火,將皇宮燒成廢墟,宋真宗命宰相丁渭主持修復皇宮的工程。

而丁渭首先把皇宮前的御街開挖成一條大溝,取土燒磚、燒瓦,再把京城附近的沛水引進大溝內,使運送建築材料的船隻直抵宮前,竣工後又把廢棄的磚瓦和廢土填人溝內,然後修復原來的御街,這一統籌施工安排可謂舉一舉而三得,所以算是華夏工程建設史上的典範。

朱雄英這套“拆遷安置房-改造環境-建立沿湖別墅-發展商業區”的設想,可以說跟丁謂挖溝的原理是基本一樣的。

而這件事情,滿朝文武都吵過好幾輪了,因爲各種齟齬和利益牽扯,也沒人拿出個靠譜的方案來,這個任務被朱元璋交給了朱雄英,沒幾日朱雄英就實地考察後交出了這套邏輯自洽而且不用朝廷出錢的整治方案,如何不讓朱元璋欣喜呢?

朱元璋愈發覺得,大孫不僅有種種神異,能力也是不俗,只要多經過事情的鍛鍊,日後一定能成爲一代明君,引領大明走向盛世。

馬皇后亦是用欣賞的眼光看向朱雄英,自己家的大孫子怎麼看怎麼喜歡,而且要是沒有大孫,恐怕洪武十五年的那場大病,她根本就挺不過去,因此每每想到此事,馬皇后都覺得虧欠了朱雄英,這時候她自然想要幫朱雄英爭取一些利益。

故此,馬皇后主動開口說道:“大孫定是能做成這件事,讓朝野上下好好開開眼界的,不過大孫這麼好的才能,明年若是去就藩,怕是可惜了。”

——哎?

朱雄英微微一怔,明年他確實滿十八歲了,而且按照大明的規矩,哪怕他是太子的兒子,他作爲親王也是得去就藩的,直到朱元璋禪位或者駕崩,朱雄英被冊立爲皇太子,他才能回到京城。

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爲根據宗法制度的繼承原則,也就是【禮有嫡子而無嫡孫】,所謂“周之道,有適子無適孫,適孫猶同庶孫之例,要適子死後乃立適孫”,意思就是有嫡子在就不立嫡孫,嫡孫和庶孫無異;如果嫡子亡故,嫡長孫纔會被確立爲嫡孫,成爲祖父的繼承者。

換言之,皇太子和皇太孫是不能同時存在的,皇太子在就不能立皇太孫,皇位必須有且只有一個第一順位繼承人。

從古至今在皇位繼承邏輯的上,都沒有皇太子和皇太孫同時出現的事情,這是一個悖論,普通百姓或許以爲二者不是平級的,認爲皇太子的繼承權大於皇太孫,但在現行制度下,二者其實是平級且互不相容的,也就是說如果真的出現二者同時存在,那麼一旦皇帝駕崩,二者的繼承權是相等的.當然,這種情況從來沒有出現過。

那麼打破規矩的個例情況有沒有?有。

朱雄英瞭解到的,華夏古代歷史上只有兩例,也就是唐高宗李治立太孫李重潤(李重照),明成祖朱棣立太孫朱瞻基,而後者在目前的洪武朝尚未發生,恐怕也不會發生了。

這兩個例能不能當常態?不能。

李治、朱棣在有皇太子的情況下立皇太孫的行爲,明顯是違背宗法制繼承原則的,而之所以二者這麼做,都是因爲在極其複雜的政治環境條件下,皇帝必須確保皇位傳承到自己的血脈手裡,屬於是不得已之舉而一旦有皇太子和皇太孫並立,那就說明,皇帝認爲王朝存在着極大可能會被傾覆,兩個備份這是再明顯不過的政治信號。

而在目前洪武朝的和平時期,皇位完全能夠做到有序交接,如果釋放出這種信號,所帶來的政治影響是極爲消極且負面效果極大的,除了給朱標和朱雄英之間人爲劃開一道不可彌合的裂痕以外,沒有任何好處。

因此不到萬不得已,朱元璋絕對不會選擇同時冊立皇太子和皇太孫,也正是基於這一點,馬皇后纔會幫朱雄英討要明年就藩後的好處。

第111章 殿試上怒噴海禁政策的解縉第87章 朱元璋:老四發動了靖難之役?!第39章 冰封四百年?第91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112章 大明世界的改變第23章 如何解決空印案?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連鎖反應第38章 人麻了,你管這叫尋常字畫?第17章 如何守住漩渦的秘密?第13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96章 關於張居正改革的筆記第224章 來自鄭夢周的求救信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第117章 抗倭援朝!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第167章 帝王之術第137章 解縉的介紹信第184章 袁珙的投名狀第91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103章 考成法!文官噩夢降臨!第16章 敕封聖孫?呂氏的警覺第81章 沐勝的揭秘第96章 關於張居正改革的筆記第95章 你剛纔說話的語氣,四叔不喜歡第92章 郭桓案後續,嚴刑之下爲何無法除貪?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90章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這麼個皇太孫第108章 北元朝廷的困境第59章 上架感言第233章 風帆戰列艦下水第230章 大受震撼的日本南朝使團第206章 壓縮餅乾帶來的震撼第105章 捫心自問,回到大明的理由第177章 安置房項目交付第118章 倭寇作亂之根源第5章 洪武寶鈔的價值第161章 朱允熥第69章 時空蟲洞的秘密第17章 如何守住漩渦的秘密?第120章 白銀貨幣化與一條鞭法第55章 世界局勢與蒙古人的威脅第141章 四海商會第4章 我原來是穿越者?第89章 朱元璋:老四,你真行啊!第68章 朱棣獻策,道衍密謀第77章 朱棣:永樂帝壞了海禁?我第一個不答第29章 古董無線電臺到手!第89章 朱元璋:老四,你真行啊!第138章 觀音奴:此人不是太子殿下嗎?第184章 袁珙的投名狀第216章 藍玉的抉擇第149章 五爪龍牀,僭越之罪!第119章 隆慶開關的巨大利益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準備第125章 大明版“杯酒釋兵權”第96章 關於張居正改革的筆記第68章 朱棣獻策,道衍密謀第107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啊!第61章 黑麥與木薯,神種降臨!第136章 初遇解縉第117章 抗倭援朝!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第237章 廢除海禁的初步構想第179章 蓄水池之論,朱元璋的讚歎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108章 北元朝廷的困境第104章 大明戰神還有第二代?第113章 航海展與古董航海儀器第166章 朱元璋的期許第220章 東察合臺汗國的決定第16章 敕封聖孫?呂氏的警覺第106章 藍玉的感激第141章 四海商會第150章 你招惹了不該惹的人第60章 憤怒的朱元璋【求首訂!】第69章 時空蟲洞的秘密第118章 倭寇作亂之根源第2章 咱的大孫,還活着?!第169章 來根華子第71章 徐達病重,千鈞一髮!第15章 道衍覲見,陰陽炁海之謎!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114章 “勝利號”風帆戰列艦圖紙第223章 令人驚訝的鋼筋水泥城牆第119章 隆慶開關的巨大利益第213章 工業化的基礎第86章 您說我應該回到大明嗎?第41章 北失南補第24章 蟲洞傳輸實驗第171章 將信將疑的兩位藩王第166章 朱元璋的期許第147章 等等,我啥時候去地府了!第162章 第一個任務:整頓莫愁湖第76章 跨海徵日,可行否?第172章 朱雄英的謀劃第165章 來自道衍的信息第151章 來自朱樉的怨恨第60章 憤怒的朱元璋【求首訂!】第32章 爺爺你真是魂穿啊?!第9章 馬皇后病危!第46章 朱允炆:這啥啊?揪一株!
第111章 殿試上怒噴海禁政策的解縉第87章 朱元璋:老四發動了靖難之役?!第39章 冰封四百年?第91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112章 大明世界的改變第23章 如何解決空印案?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連鎖反應第38章 人麻了,你管這叫尋常字畫?第17章 如何守住漩渦的秘密?第13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96章 關於張居正改革的筆記第224章 來自鄭夢周的求救信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第117章 抗倭援朝!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第167章 帝王之術第137章 解縉的介紹信第184章 袁珙的投名狀第91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103章 考成法!文官噩夢降臨!第16章 敕封聖孫?呂氏的警覺第81章 沐勝的揭秘第96章 關於張居正改革的筆記第95章 你剛纔說話的語氣,四叔不喜歡第92章 郭桓案後續,嚴刑之下爲何無法除貪?第155章 被皇帝認證的先知第90章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這麼個皇太孫第108章 北元朝廷的困境第59章 上架感言第233章 風帆戰列艦下水第230章 大受震撼的日本南朝使團第206章 壓縮餅乾帶來的震撼第105章 捫心自問,回到大明的理由第177章 安置房項目交付第118章 倭寇作亂之根源第5章 洪武寶鈔的價值第161章 朱允熥第69章 時空蟲洞的秘密第17章 如何守住漩渦的秘密?第120章 白銀貨幣化與一條鞭法第55章 世界局勢與蒙古人的威脅第141章 四海商會第4章 我原來是穿越者?第89章 朱元璋:老四,你真行啊!第68章 朱棣獻策,道衍密謀第77章 朱棣:永樂帝壞了海禁?我第一個不答第29章 古董無線電臺到手!第89章 朱元璋:老四,你真行啊!第138章 觀音奴:此人不是太子殿下嗎?第184章 袁珙的投名狀第216章 藍玉的抉擇第149章 五爪龍牀,僭越之罪!第119章 隆慶開關的巨大利益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準備第125章 大明版“杯酒釋兵權”第96章 關於張居正改革的筆記第68章 朱棣獻策,道衍密謀第107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啊!第61章 黑麥與木薯,神種降臨!第136章 初遇解縉第117章 抗倭援朝!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第237章 廢除海禁的初步構想第179章 蓄水池之論,朱元璋的讚歎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108章 北元朝廷的困境第104章 大明戰神還有第二代?第113章 航海展與古董航海儀器第166章 朱元璋的期許第220章 東察合臺汗國的決定第16章 敕封聖孫?呂氏的警覺第106章 藍玉的感激第141章 四海商會第150章 你招惹了不該惹的人第60章 憤怒的朱元璋【求首訂!】第69章 時空蟲洞的秘密第118章 倭寇作亂之根源第2章 咱的大孫,還活着?!第169章 來根華子第71章 徐達病重,千鈞一髮!第15章 道衍覲見,陰陽炁海之謎!第185章 塌坊建立,第一個任務圓滿完成第114章 “勝利號”風帆戰列艦圖紙第223章 令人驚訝的鋼筋水泥城牆第119章 隆慶開關的巨大利益第213章 工業化的基礎第86章 您說我應該回到大明嗎?第41章 北失南補第24章 蟲洞傳輸實驗第171章 將信將疑的兩位藩王第166章 朱元璋的期許第147章 等等,我啥時候去地府了!第162章 第一個任務:整頓莫愁湖第76章 跨海徵日,可行否?第172章 朱雄英的謀劃第165章 來自道衍的信息第151章 來自朱樉的怨恨第60章 憤怒的朱元璋【求首訂!】第32章 爺爺你真是魂穿啊?!第9章 馬皇后病危!第46章 朱允炆:這啥啊?揪一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