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7章 歸京

轉眼又是幾天過去,時間來到了十月十四。

相比於以往,今日城南的人明顯要多,這是因爲百姓都收到了消息,知道大明戰神朱景洪要到京,所有人都想一睹其風采。

消息並非是某人刻意散出來,而是京城上下都關心議論此事,所以朱景洪行蹤很難藏住。

這一情況,給五城兵馬司和錦衣衛帶來了極大壓力,以至於千戶指揮一級的武官,都到了街頭現場指揮以防不測。

“常聽說書先生講隋唐演義,裡面的秦王殿下也不過如此了……”

“當年有秦王安定天下,神州百姓免遭兵禍,那纔是真正的在世聖人……”

“如今我大明也有襄王殿下,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不到半年便將準噶爾打得丟盔棄甲,比起唐太宗也差不了多少……”

“襄王殿下是夠勇武睿智,可比起人家唐太宗天可汗,那還是差得遠……”

“哪裡差了?襄王如今不過十七歲,便已統率國戰領兵十數萬,秦王十七時還只是隋朝之臣,在其父手下任個小將!”

“可人家是天可汗,開創大唐盛世,萬國來朝的天可汗!”

即使遠隔千年,唐太宗也有大批的粉絲,此刻與旁人分辨維護偶像。

這樣的場景幾乎到處都有,無論朱景洪和李世民相比結果如何,於他而言都已經是勝利。

畢竟人家是堂堂天可汗,世人讚頌的聖君賢主,而他不過是小小的朝廷藩王。

朱景洪是大明的功臣,功臣就該有功臣的待遇,所以皇帝派了太子出城迎接。

此刻病體稍愈的朱景源,就坐在城外搭建的黃棚內,左右是禮部和東宮等官員,以及一些宗室和武勳。

因如今朱景洪聲勢過隆,皇帝給他的迎接儀式降了檔,所以內閣大臣和六部九卿們,還有五軍都督府的高官都沒來。

“太子殿下,襄王殿下的儀仗來了!”

聽到這話,衆人便往遠處望去,果然看到了招展的旌旗。

這一路上,朱景洪都是快馬加鞭趕路,當然不可能整什麼儀仗,這是皇帝專門派過來的人。

而本來騎馬的朱景洪,此時也只能坐回馬車內,在他左右分別是秦可卿和諾敏琪琪格。

可卿雖然先走了一步,但還是被朱景洪給追上,然後他們又走到了一起。

性格迥然不同的三個女人,此時竟有說有笑起來,吵得朱景洪感到腦袋疼。

京城裡最新的流言,他也從寶釵的信裡知道,這就讓他感到十分忐忑。

他與皇帝雖是父子但也是君臣,伴君如伴虎的道理一樣適用,朱景洪又豈會完全不在乎。

“應該不會有事!”朱景洪如此安慰自己。

在他思索之時,外面鄧安提醒道:“王爺,前面就到了,太子殿下也到了!”

沒錯就是鄧安,這廝提前趕到了西安,在那裡便接到了朱景洪,把餘海的活兒給搶了。

“嗯!”

應了一聲,朱景洪方看向車裡幾個丫頭,說道:“我一會兒要入宮,你們就先回王府去!”

“是!”可卿應道。

聽到要去王府,琪琪格二人便也忐忑起來,有一股醜媳婦見公婆的感覺。

目光掃向可卿,朱景洪微笑道:“你是府里老人,等會兒妥善安頓她們!”

“王爺……此事臣妾怕是做不得主!”可卿應道。

她在王府只是小小侍妾,上面有選侍側妃還有王妃,無論如何這種事都不該由她做主。

在王府位卑言輕,可卿非常小心謹慎。

朱景洪愣了一下,隨即笑道:“那就照我的吩咐,先跟你住一個院兒吧!”

可卿現在單住一個院,裡面房間還多得很,安頓琪琪格二人是綽綽有餘。

“是!”

如果是奉朱景洪的王命,可卿就沒那麼多顧慮了。

也就這此時,馬車已經停下,意味着朱景洪該下車了。

當他正要起身,可卿連忙提醒:“王爺,戴冠!”

只見可卿打開身旁的匣子,取出了朱景洪的烏紗翼善冠。

“我倒忘了……”

接過冠帽,朱景洪將其戴到頭上,此時外面拉開了簾子,於是他便走出了馬車。

站在車轅上提了提革帶,朱景洪沒理會一旁攙扶的鄧安,直接跳下了馬車去。

看着對面站着的太子,朱景洪毫無儀態的擼了擼大袖,而後便飛奔着朝太子跑了去。

“四哥,我的好四哥,咱們兄弟總算又見面了!”

這等粗魯行徑,在場官員早已見怪不怪,一個個都沒有做任何評價,皆細心觀察着這位傳奇人物。

無論此前朱景洪多麼粗魯頑劣,如今所有人都得承認他的軍事天賦,自然不能再以從前眼光看他。

“十三弟,千里迢迢趕回,一路上辛苦伱了!”看着眼前黑瘦許多的兄弟,太子出於真切道出了這句。

朱景洪哈哈一笑,隨即問道:“四哥,我皮糙肉厚無所謂,這半年多你可還好?”

“我就那個樣子,比不得吾弟縱橫西北,大展神威……”

太子與朱景洪相談甚歡,在他身後站着的徐新安,此時目光冷淡看着後者。

眼前之人爲太子勁敵,確實要設法打壓纔對……徐新安如是想到。

睿王府的人已找過他,表達了聯合對付朱景洪的意思,徐新安當時就默認了這一條。

看着這兩兄弟言談親密,他便覺得不能將情況告訴太子,免得讓這位爺難做。

相比於高書言,徐新安要更果斷一些,同時行事也更獨斷專行,他很少跟太子有深度交流。

當然,他對太子的忠心無可置疑。

且說這兄弟二人一番攀談後,才正式開始了這次歡迎儀式。

禮部將此過程安排得很複雜,一番折騰下來太子已累得不行,讓一旁的徐新安看得憂心無比。

反觀朱景洪,此刻仍是神采奕奕,那股直衝霄漢的銳氣,直把太子甩進了泥地裡。

“十三弟,你我同乘馬車,一道入宮面聖吧!”

“四哥請!”

拉住朱景洪的手,太子笑着說道:“你此去西北,定有不少新奇見聞,如此正好聽你講講!”

“四哥,新奇是有……但都是些打打殺殺的事,講起來也沒多少意思!”朱景洪笑着說道。

朱景源則道:“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十三弟如此神威無敵,怎會沒有意思!”

如果是老六說這句話,朱景洪一定會懷疑他別有用心,但對太子他卻沒有多心。

“說來也是慚愧,此番赴西北作戰,未能全滅準噶爾……”

於是這兄弟二人說着話,一道往前方馬車走了去。

沿途所遇官員,紛紛向他二人見禮。

待他二人上了馬車,大隊人馬便往城內趕去,這次熱鬧的歡迎儀式就算結束了。

城內外的百姓,雖想一睹朱景洪的風采,最後卻只遠遠看到了馬車,而且是很多輛相同的馬車,讓人不知道這兩兄弟在那一輛。

這次朱景洪是正式迴歸,所以馬車是從大明門入,然後一路過承天門端門,最終馬車停在了午門前。

到這裡,即使以他兄弟二人之身份,也得要下車步行入宮覲見。

攙扶着朱景源下車,朱景洪扮演着好弟弟的角色。

而此刻在午門外,睿王朱景源肅然站着,身後是威嚴的宮牆和闕樓。

昂首挺立的他,彷彿是這皇宮的主人。

攙着太子走了幾步,遠遠看着朱景淵在,朱景洪遂低聲說道:“四哥……六哥看起來不太高興啊!”

“莫非是不歡迎我回來?”

“老六他……”本來朱景源想說老六那些髒事,卻又想着如此有挑撥之嫌,而且生出事端還會惹皇帝不快,就把嘴邊的話嚥了回去。

“老六他喜怒無常,誰知道他什麼意思!”太子平靜說道。

看着朱景洪二人竊竊私語,朱景淵大步往前迎去,笑着說道:“十三弟,你可算是回來了,爲兄一直都盼着你呢!”

走上前去,拍了拍朱景淵的肩膀,朱景洪打趣道:“六哥平日那麼忙,還有工夫想着小弟?”

他拍這兩下,力道掌握得非常合適,既不傷筋動骨又能讓朱景淵吃痛。

察覺到老六的異樣,太子遂問道:“老六,你不舒服?”

“我……很好……很好!”朱景淵咬着牙,若無其事的說道。

“十三弟,爹和朝臣們都在崇政殿,已經等了你許久了!”

西北發生的大戰非常重要,朱景洪作爲統兵大將,他回京來皇帝當然要正式召見。

“這麼久沒收拾我,如今見我得意了,他還不想方設法拿我的短?可不能讓他等久了……”

雖說要逐漸轉變人設,但也不能一下子轉太快,故而此時他還是說了這犯忌的話。

“十三弟,你就少說兩句吧!”朱景源面帶擔憂。

於是這兄弟三人,便攜手一起往宮門內走去,至少表面上看非常融洽和諧。

越過好幾道宮門後,他兄弟三人來到了崇政殿外。

崇政殿位於奉天殿正後方,乃常朝議事之處,平日裡極少使用,所以朱景洪很少來此處。

他兄弟三人沒等多久,便有宦官出來傳召。

“宣襄王覲見!”

“十三弟,請吧!”朱景源讓到了一邊。

“四哥您先請!”朱景洪謙讓道。

這時朱景淵插話道:“父皇召見的是你,當然是你該走前面!”

“老六說得沒錯,該你走前面!”朱景源跟着附和。

“這……”朱景洪有些遲疑。

朱景淵推了朱景洪一把,同時說道:“別磨磨蹭蹭了,拿出你縱橫塞外的氣度!”

“這……那小弟就不客氣了!”

於是朱景洪就去在了前面,朱景源二人則跟在他身後。

皇帝是召見的朱景洪,所以他走前面很合理,但是走在太子前面,貌似又挺合適……

所以這個事情,也沒個絕對的對錯。

且說朱景洪進入殿內,此刻裡面等候的官員,級別一下就上去了。

內閣大臣,六部九卿,五軍都督府的將領,這些人是文武官員的頂端。

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視着朱景洪,能親眼見到這位傳奇人物,對這些人來說也很不容易。

“臣……總督西北平叛事,襄王朱景洪,叩見陛下,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御座之上,看着眼前神采奕奕的少年,朱鹹銘的思緒飄到了很遠。

此時的他想起了自己少年時,也是這般的意氣風發,縱橫捭闔傲視天下。

此子類我……這四個字,不自覺從朱鹹銘心中蹦出。

“平身!”

“謝陛下!”

再然後,朱景洪方纔站起身來,擡頭看向了御座上的皇帝。

正常來說,目光直視皇帝乃是不敬之罪,但他們父子間卻沒這些忌諱,至少朱景洪沒有當回事。

“老十三,此番你在西北立了功,想要些什麼賞賜?”

“爹……不,陛下……”

能這樣在議事時改稱呼,也只有朱景洪幹得出來。

“臣那有什麼功勞,都是您如天之德,外加將士用命,方纔有此大勝,臣豈敢居功!”

聽了這話,朱鹹銘淡定道:“話雖如此,可你終究有些功勞,不賞賜如何能讓天下人心服!”

“爹,做兒子的替父親做事是本分,那還敢討什麼賞賜!”

朱鹹銘笑了笑,而後目光掃向程英,徐徐說道:“宣詔吧!”

“遵旨!”

對朱景洪的賞賜,顯然早就準備好了。

只見程英拿出聖旨,展開之後宣讀道:“襄王接旨……”

才站起來的朱景洪,於是再度跪到了地上,而後老老實實向皇帝叩頭。

“臣接旨……”

“制曰……西北準噶爾不服朝廷管束,恣意妄爲禍亂西疆,黎庶蒙難……”

“皇十三子洪,奉旨總督西北平叛,連戰連捷屢敗叛軍,朕心甚慰……”

詔書內容冗長,朱景洪聽着很難受,其實他只想知道結果,皇帝到底賞他些什麼。

幾分鐘後,方聽程英朗聲念道:“加俸兩萬兩,賜皇莊五處,賜綾一百匹、羅一百匹……”

賞賜的東西很多,程英唸了兩分多鐘,才把各式東西說盡,然後才道了一聲“欽此”。

“兒臣接旨,叩謝父皇天恩,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待其謝恩後,迎接朝會也就結束了,朱鹹銘宣佈退朝之後,便第一個離開了崇政殿。

一衆大臣紛紛上前打招呼,個個都顯得非常友好,但朱景洪知道在這些人裡,應該有很多人對他有敵意。

在他一一招呼之時,有小宦官飛快來到他身邊,告訴他皇帝召其幹清宮覲見。

既是皇帝召見,朱景洪便與衆人告辭,急匆匆往幹清宮趕了去。

至於剩下的一衆高官,自有朱景源二人招呼,簡單聊了幾句衆人便各自散去。

臨近年關,外加又要到聖壽節,所以各部院都忙得很,在場官員們都有自己的事忙。

且說朱景洪這邊,在他進了幹清宮後,就自顧將冠帽取了下來,而後扔給了一旁的宦官。

“爹……您找兒子何事?”

暖閣內皇帝也正在更衣,要換下剛纔坐朝穿的十二章袞服。

張開雙臂,任由管管們忙碌,朱鹹銘慢悠悠說道:“老十三,此番前去西北,你玩夠了吧!”

“玩夠了,自然是玩夠了!”

朱鹹銘本是玩笑之言,那沒有料到朱景洪會承認玩夠了,這倒讓他不知怎麼說下去。

“玩夠了的意思是說,打仗已經不好玩了?”朱鹹銘反問道。

朱景洪答道:“以前覺得好玩兒,現在不這麼覺得了!”

“爲何?”朱鹹銘回過頭。

“爹,打仗要死人,要死很多人……”

“那些戰死疆場的人,對主帥來說只是個數字,對其親人來說是兒子是丈夫是父親,是他們家裡的頂樑柱……”

朱景洪此時的語氣,頗有些大徹大悟的意味,和其以往的風格差別很大。

這是他有意在轉變人設,答道逐漸魯莽的標籤,自然而然的變得成熟穩重。

而這期間的變化,朱鹹銘也是感受到了。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看來這小子去西北走一遭,也有些醒悟了……朱鹹銘暗暗道。

397.第397章 再至金陵第89章 廝殺287.第287章 滿嘴順口溜246.第246章 吃醋了204.第204章 賈珍欺我太甚第94章 提攜408.第408章 消失的懷疑341.第341章 秦家事180.第80章 奇書第152章 甄琴進宮第29章 一紙訴狀386.第386章 複選第560章 案情突破428.第428章 除夕夜起悲音第68章 金陵才俊7.第7章 太子的憂愁189.第189章 甄琴的委屈285.第285章 要不你說要不我說484.第484章 首功212.第212章 年輕的軍官們第497章 朱家兒媳第517章 襄王要出京347.第347章 寶釵訓兄第556章 雙修第102章 得找人制他308.第308章 賈芸的機會388.第388章 篝火宴第515章 父子對噴222.第222章 可比得過十三爺第487章 起伏的心情第499章 戰前第88章 寶釵的決斷第587章 風起神都第166章 天上掉下個楊妹妹390.第390章 崔秀青325.第325章 女兒家的心思第532章 賈家姐妹第590章 到漢城去過年第38章 皇后之怒315.第315章 賈芸:定不負十三爺重託250.第250章 太上皇的交易476.第476章 薛家丫頭靠不住35.第35章 錦衣衛報288.第288章 攀比哥哥第168章 我十三哥配不上你?第585章 他們竟如此欺我1.第1章 人在應天,剛下馬車!第495章 端倪現第105章 硬仗第13章 你們在推諉誰?342.第342章 秦家事2第62章 睿王府282.第282章 豈敢怪十三爺304.第304章 只要我們武德充沛80.第80章 奇書449.第449章 黛玉不對勁210.第210章 與那琴丫頭何異第576章 李暄的惶恐第539章 連襟365.第365章 艱難的廠衛第495章 端倪現187.第187章 寶釵拿什麼跟我鬥331.第331章 是寶姑娘說的408.第408章 消失的懷疑第48章 幫忙220.第220章 妯娌們1136.第136章 摔下御階201.第201章 倒黴的秦家1.第1章 人在應天,剛下馬車!315.第315章 賈芸:定不負十三爺重託第577章 一無所有朱景洪第170章 老十三,你藏得挺深啊!405.第405章 田野裡的軍事會議第569章 踢到鐵板的甄琴434.第434章 王妃之怒308.第308章 賈芸的機會47.第47章 前倨而後恭404.第404章 難兄難弟361.第361章 爹,您未免太小氣!第513章 家宴之上411.第411章 採菊東籬下251.第251章 寧榮街262.第262章 十三哥靠不住1.第1章 人在應天,剛下馬車!第28章 給你主持公道第71章 震懾第40章 審不動第151章 大丈夫當如是也364.第364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216.第216章 李文釗來訪第546章 離別第526章 歸來仍是父子356.第356章 可卿姐弟252.第252章 寧國府內第608章 夫妻感情的“裂痕”478.第478章 寶釵:要麼不做要麼做絕453.第453章 風波將起410.第410章 西北風雲起204.第204章 賈珍欺我太甚第549章 聖女妙玉
397.第397章 再至金陵第89章 廝殺287.第287章 滿嘴順口溜246.第246章 吃醋了204.第204章 賈珍欺我太甚第94章 提攜408.第408章 消失的懷疑341.第341章 秦家事180.第80章 奇書第152章 甄琴進宮第29章 一紙訴狀386.第386章 複選第560章 案情突破428.第428章 除夕夜起悲音第68章 金陵才俊7.第7章 太子的憂愁189.第189章 甄琴的委屈285.第285章 要不你說要不我說484.第484章 首功212.第212章 年輕的軍官們第497章 朱家兒媳第517章 襄王要出京347.第347章 寶釵訓兄第556章 雙修第102章 得找人制他308.第308章 賈芸的機會388.第388章 篝火宴第515章 父子對噴222.第222章 可比得過十三爺第487章 起伏的心情第499章 戰前第88章 寶釵的決斷第587章 風起神都第166章 天上掉下個楊妹妹390.第390章 崔秀青325.第325章 女兒家的心思第532章 賈家姐妹第590章 到漢城去過年第38章 皇后之怒315.第315章 賈芸:定不負十三爺重託250.第250章 太上皇的交易476.第476章 薛家丫頭靠不住35.第35章 錦衣衛報288.第288章 攀比哥哥第168章 我十三哥配不上你?第585章 他們竟如此欺我1.第1章 人在應天,剛下馬車!第495章 端倪現第105章 硬仗第13章 你們在推諉誰?342.第342章 秦家事2第62章 睿王府282.第282章 豈敢怪十三爺304.第304章 只要我們武德充沛80.第80章 奇書449.第449章 黛玉不對勁210.第210章 與那琴丫頭何異第576章 李暄的惶恐第539章 連襟365.第365章 艱難的廠衛第495章 端倪現187.第187章 寶釵拿什麼跟我鬥331.第331章 是寶姑娘說的408.第408章 消失的懷疑第48章 幫忙220.第220章 妯娌們1136.第136章 摔下御階201.第201章 倒黴的秦家1.第1章 人在應天,剛下馬車!315.第315章 賈芸:定不負十三爺重託第577章 一無所有朱景洪第170章 老十三,你藏得挺深啊!405.第405章 田野裡的軍事會議第569章 踢到鐵板的甄琴434.第434章 王妃之怒308.第308章 賈芸的機會47.第47章 前倨而後恭404.第404章 難兄難弟361.第361章 爹,您未免太小氣!第513章 家宴之上411.第411章 採菊東籬下251.第251章 寧榮街262.第262章 十三哥靠不住1.第1章 人在應天,剛下馬車!第28章 給你主持公道第71章 震懾第40章 審不動第151章 大丈夫當如是也364.第364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216.第216章 李文釗來訪第546章 離別第526章 歸來仍是父子356.第356章 可卿姐弟252.第252章 寧國府內第608章 夫妻感情的“裂痕”478.第478章 寶釵:要麼不做要麼做絕453.第453章 風波將起410.第410章 西北風雲起204.第204章 賈珍欺我太甚第549章 聖女妙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