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7章 風起神都

有何蔡二人出言支持,剩下兩人也沒法再加持,於是紛紛表明了支持的態度。

到了這一步,朱景洪的第一個目的達成,情況比他預想中還容易了一些。

在會見衆人之前,他已做好了行使權力,直接壓服衆人執行計劃。

“諸位……李氏父子藐視天威,我們是爲解君父之憂,興王師討伐不臣!”

看着眼前的四位高官,朱景洪鄭重說道:“我再重申一遍,這次計劃由我承擔責任,但是……”

一聽到但是,所有人的心都懸了起來,以爲朱景洪要講什麼條件。

但在下一刻,只聽朱景洪說道:“但是……立下軍功則盡歸諸位,諸位可以放手去幹!”

戰術層面的事情,朱景洪將不會過多參與,因爲他還有更重要的事情。

最後這一句,朱景洪是在說自己,更是在提醒在場幾人,別忘了爲人臣子的本分。

朝鮮有變,怎麼說也得先跟閣臣商量,當然監國太子也少不了出場。

他們的下一個反應,便是揣度朝局將有大變動,如今盯着朱景洪錯處的人太多,所有人都會把準機會出手彈劾。

很快就是兩天時間過去,朱景洪的中樞指揮團隊成立,詳細的作戰方案也已制定出來,燕遼的軍隊已開始有條不紊調度。

如果不是皇后生的兒子,他敢保證自己下的第一道聖旨,就是把這敗事有餘的廢物處死。

對朝鮮的突襲,乃屬於是絕對的機密,所以朱景洪沒有說得很詳細,怕的就是傳遞途中泄密,雖然這種可能性微乎其微。

祁延澤仔細研究過此前的西北之戰,其中朱景洪身邊的參謀團隊,讓他可以說是印象深刻。

比如四川陝西這些都司,如今就有軍隊被部署在西北前線,錢給足了這些普通衛所的軍隊,一樣能在關鍵位置硬剛敵軍。

“殿下,貿然開戰……只怕不妥!”

想起來二十多天前大朝會上,自己把褒獎這個賞賜那個的情形,朱鹹銘只覺得臉上火辣辣的疼。

“是!”

朱景洪先是安撫了此人,隨後簡單介紹了自己的意圖,然後他就順理成章收到了質疑。

朝鮮改制,已成現實……

以前有朝廷管着,這些餓狼只能服服帖帖,守着肥羊挨餓受凍。

皇帝召見,乃是一等一的要事,不到一刻人就到齊了。

其中複雜感情,朱鹹銘自己都說不清楚。

文官壓制武官在宋朝是常態,在本朝之前明也有過,如今他們只是想再實現一遍。

這話若讓李暄父子聽到,他們絕對會奮力辯駁,對於誰挨欺負他們有不同的看法。

文官從來不是一個整體,除非遇到了共同的敵人,恰恰朱景洪就是這樣的人。

尤其軍隊調動這些事,更應該知悉並預警,然而這些全部都沒有……

“距離你們出發,最多還剩十天,這十天時間裡……你們要多加訓練,尤其是要儘量克服暈船!”

“是!”

朱鹹銘的這句話,點出了問題之所在,簡單來說他提的這兩條,是基本都存在的實情。

不需要他們反叛提供假情報,只需要把這些人麻痹就好,顯然朝鮮在這一點上準備得很好。

“事後諸葛亮……你手下人全是飯桶?還是被人餵飽了?”

到這一步,無論於情於理,在場一衆高級將領們,都已經無法再拒絕這份作戰計劃。

高志文沒法反駁,他知道朱景洪能得以節制燕遼,本來就是爲了應對朝鮮之變。

九月二十三,南鎮撫司的奏報先一步到京,直接送到了皇帝的御案上,是由南司指揮同知趙盛親自呈送。

當然了,能讓皇帝這麼快轉移責任,恐怕只有朱景洪有這待遇,老四老六都沒這機會。

朱鹹銘不是昏君,此刻細細思索起來,便知真正有罪的是朝鮮李氏。

只有把軍餉和賞賜給足,滿餉的明軍才能爆發戰鬥力,這是近幾十年來的鐵律。

“還有,若其他地方再出現此事,你就自行謝罪吧!”

此刻,這位老父親臉色鐵青,直接把奏報捏成了廢紙,直接扔到了趙盛的面前。

李氏父子犯下欺君之罪,作爲臣子豈能坐視君父受辱,做點兒什麼本就是應該的。

“是!”

此前他們還擔心,朱景洪如此“獨斷專行”,會繼續主導細節上的事,眼下他們才知過慮了。

前兩天傳回的奏報,朝廷官軍設計伏擊敵軍,已斬獲羅剎國五千餘級,稱得上是少有的“大勝”。

朝鮮是三百多年的內藩,南司在朝鮮有大量密探,對朝鮮應該非常瞭解纔對,可以憑藉其朝堂情況,預測其是否真心順服。

“這也是爲人臣,爲人子的本分!”

“該殺的人不能姑息,你自己料理乾淨……”

他堂堂的親王,說自己榮辱仰賴他人,除了表達對在場幾人的信任,更是表明沒把他們當外人。

雖然有接近十天訓練時間,但朱景洪明天就要到前線去。

當然,罵一頓肯定有必要,所以必須要下旨申飭。

很明顯,朱景洪這又是在選“參謀”,對那些被選中的人來說,無疑是平步青雲的機會。

正常軍需補給不難,但要在供應起行軍打仗,其中間的難度就提升了量級。

“是!”

“剛纔我說的是大規劃,中間許多細節還需完善,這一步必須依託於實際情況來定!”

南鎮撫司除了監督北司,最重要就是刺探藩屬和外國的情報。

所以他也沒太着急,而是等着朱景洪的急遞,想看看他怎麼說再做謀劃。

“去把三位大學士,還有太子叫來!”

朝鮮雖也不怎麼富庶,但對於葉赫海西等部來說,絕對稱得上是大肥肉。

剛纔處於盛怒轉態,在罵了趙盛之後,朱鹹銘稍微冷靜了些。

“朝鮮千戶所的人,是泡菜吃多了失了心智?朝鮮要反這麼大事,他們一點兒消息都沒收到?”

議來議去,最終達成增撥兩百萬銀子,外加五十萬石糧食的方案,更具體的計劃就得由戶部謀劃。

這三個人,統領着三個都司最精銳的軍隊,剛好這次閱兵被調到了金州,接下來將負責突襲作戰任務。

此時朱景洪正在接見幾名將領,分別是北平守禦千戶夏揚,瀋陽守禦千戶曾慶瑞,以及安西行都司千戶錢和。

除了這三人,遼東水師提督趙成武也在,此番突襲作戰將由他任總指揮,而千戶夏揚作爲進攻任務的指揮。

因爲之前有過閱兵,有很多軍隊都進駐了遼東,眼下調動起來非常方便,唯一需要解決的糧草供應。

女真諸部之中,那些被羈縻統治的部盟,戰鬥力雖弱一些但也比朝鮮強,如葉赫部這些外藩條件艱苦,反倒是戰鬥要強得多。

如今朱景洪放開管束,這些人必然會跟打上雞血一樣,一次性就要賺個夠本。

也正是知道這一點,所以朱景洪纔要留下高志文,讓這位幫他去壓地方官員,而他只需用好高志文就行。

朱景洪接着說道:“還有一個,要徵兆女真諸部出兵,所得戰利品全歸他們!”

接下來,衆人又商議了一陣,但也只是討論了大的方略,具體如何調遣軍隊還得後面詳細討論。

“我來遼東時間較短,對軍隊和地形地貌的瞭解,絕對是不如在座諸位,所以具體怎麼辦……還需要諸位合力共計!”

“朝廷和聖上的顏面,已被他們扔到地上踩,我不把李暄父子弄死……也就枉爲臣子了!”

“高大人,不是我們想打,是人家都欺負到眼前了……”

“諸位,此番作戰我將抵進前線,帥帳設在定遼衛!”

“是!”

高志文是兵部侍郎,在燕遼之地官階最高,足可以輕鬆壓制地方官員。在朱景洪的推動下,大明燕遼之地的戰爭機器高速運轉起來。

所以問題就來了,朝廷要給遼東撥多少錢糧,這些多少是國庫出多少由內帑出。

朱景洪是第一責任人不假,但有第一肯定就有第二、第三……

比如糧草調運,比如地方上的協同,這些都得依靠文官出力。

讓他受此大辱,第一責任人便是朱景洪。

關於朝鮮事變的情況,他並未正是對外傳達,但消息已悄悄在朝臣之間傳開,於是大規模的串聯已悄悄開始。

皇帝語氣平靜,卻更顯得危機四伏,趙盛額頭上已冒出了汗珠。

南鎮撫司的人撒在外面,久而久之被人收買,實在是太正常不過的事。

而朱鹹銘也知道,對此番變故朱景洪定有應對之策,而且多半是要強力鎮壓。

九月十七的中午,陳雲泰不辱使命,帶着傳旨欽差高志文回來了。

他繼續留在金州,必然會引來大批探子,增加突襲行動泄密風險,即便他們已做周密部署進行僞裝。

只不過,這一年來雙方互有勝負,誰也奈何不了誰,所以戰線一直處於焦灼狀態。

哪怕如今在燕遼之地,也有許多人對他非常不滿,只是懼其權勢不敢表露出來。

“臣等一定勠力同心!”祁延澤領銜開口。

太子監國這段時間,朱鹹銘確實輕鬆了許多,普通事務太子處置得還算不錯,顯然這幾十年沒白活。

接見了這幾人後,朱景洪才見了高志文,一見面這人就把朝鮮破口大罵。

怪不得人家能總打勝仗呢……這是衆人不約而同的想法。

目光掃向祁延澤,朱景洪接着說道:“祈將軍,你們安東行都司有五千騎兵,要儘快部署到一線去,要給朝鮮人壓力!”

而在他候旨的時間裡,顯然也要給朱景洪白打工,比如監督巡視軍糧軍械轉運的事。

“諸位……今天已是九月十五,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於情於理,朱景洪選擇開戰都說得過去。

“你們各自推薦三名副千戶,年齡要在三十以下,隨我左右聽候差遣!”

“邊境各部已在開進,女真各部已陸續行動,待各方面佯攻開始……纔到你們出擊之時!”

顯然在朱鹹銘心裡,由朱景洪來平定這次變亂,已經是不需要考慮的事情。

在他們明君賢臣的規劃中,沒有武夫的位置,朱景洪頻繁露臉引的武人崛起,這種狀況本就讓官員們受不了。

要知道,就在去年朱鹹銘才下令,讓整飭遼東和朝鮮的千戶所,如今呈現的結果顯然很無能。

“我只有一個目的,拿下李氏父子,問罪於御前!”

一聽朝鮮有變,所有人都大感驚訝,因爲這是朱景洪第一次失手。

就是在這些點滴行爲中,人身依附關係建了起來,併成爲所謂的“自己人”或是“鐵桿”。

雖然只是輕飄飄的兩張紙,卻砸得趙盛身體一顫,整個人都驚慌恐懼起來。

槍炮一響銀子嘩啦啦往外流,這些賬就必須要提前算好。

除了這件事,朱景洪還得寫一道奏疏,一方面向皇帝稟告朝鮮局勢變動,同時簡單介紹自己的應對計劃。

朝鮮生亂雖讓朱鹹銘不爽,但這些不過是跳樑小醜,所以他也沒覺得太擔心,如今西北之戰纔是重中之重。

這是實事求是的說法,在場幾人當然不會反駁。

站起身來,朱景洪拱手道:“成敗在此一舉,我之榮辱……皆賴諸君了!”

而現在西北已經入冬,可以預見戰事要停近半年,近期至少不會再有壞消息了。

高志文勉強被說服,而他本人也無顏回京,所以選擇上奏說明情況,並等待皇帝的下一步指示。

“是!”

細細想來,這件事朱景洪是有責任,但真的就該全怪他?

收到奏報的第一天,朱鹹銘心情不爽的度過了。

“是!”

幾位閣臣討論了一陣,太子朱景源也發表了看法,其意見基本都比較統一,認爲應該對李氏施以懲戒。

人有情緒很正常,關鍵在於要及時冷靜,不能因爲憤怒而影響判斷。

什麼時候該獨斷,什麼時候該聽勸,極少數人能分得清。

而那些彈劾的人,可不僅僅侷限於太子和睿王兩黨,這朝廷內外多的是看不慣朱景洪的人。

當今最大的武夫是皇帝,這些人當然不敢對皇帝出手,那就只能撿軟的捏收拾朱景洪。

當然,對於太子和睿王一黨來說,他們沒有太複雜的想法,只是爲給主君清除障礙。

第81章 觀“滄海”第511章 朝鮮王子328.第328章 侍衛來請302.第302章 到底是誰的侍讀第4章 知府是誰?273.第273章 跟寶姑娘一個味道第556章 雙修第566章 去遼東243.第243章 可卿陷囹圄第169章 闖宮第495章 端倪現第142章 鬧騰的賈家第173章 兄弟相爭418.第418章 入宮328.第328章 侍衛來請323.第323章 臘月涼水澡第59章 當堂拿人第109章 榮國府事第493章 流言起第491章 第零:此戰我將親自領兵第496章 乾清門外134.第134章 釵黛會於榮國府第578章 中秋之宴第5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434.第434章 王妃之怒216.第216章 李文釗來訪215.第215章 到此爲止469.第469章 內閣震動第612章 皇后有三子第178章 上林苑內第45章 三尺白綾和毒酒第64章 憋不住436.第436章 女真願爲陛下忠犬216.第216章 李文釗來訪第146章 賈赦:十三爺是好人吶!481.第481章 圍殺第26章 十三爺到401.第401章 遲來的聖旨第563章 王妃之怒134.第134章 釵黛會於榮國府第123章 給你找個老師第91章 事情真相第58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172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174章 初審已過第585章 他們竟如此欺我324.第324章 來自親王的威壓420.第420章 歸府第573章 到漢城的使者第118章 保送186.第186章 皇后的考教360.第360章 黛玉受召199.第199章 校場之事444.第444章 妙玉第174章 初審已過237.第237章 化勁兒第612章 皇后有三子第41章 我們的對手403.第403章 爲兄弟兩肋插刀第557章 戲妙玉225.第225章 女漢子第166章 天上掉下個楊妹妹第75章 杖責336.第336章 除夕第109章 榮國府事312.第312章 晉身之階250.第250章 太上皇的交易451.第451章 大膽的甄琴第145章 被改變第131章 近水樓臺第548章 燕藩舊邸第88章 寶釵的決斷217.第217章 準噶爾使團437.第437章 上下整肅第111章 優勢在我426.第426章 側妃220.第220章 妯娌們1第123章 給你找個老師第71章 震懾第525章 探黛玉317.第317章 北靜王的煩惱338.第338章 厚賜林家女421.第421章 宦官的勾當第500章 炮擊第12章 殺雞儆猴468.第468章 交易392.第392章 送我上青雲第566章 去遼東350.第350章 弟弟們的投名狀第534章 借刀殺人第555章 爲了神教大業425.第425章 林如海歸京第26章 十三爺到319.第319章 裡外不是78.第78章 閣臣379.第379章 老六兩口子第523章 公主的知己第584章 我們都是陛下的臣子第550章 內鬥第562章 黛玉將離京
第81章 觀“滄海”第511章 朝鮮王子328.第328章 侍衛來請302.第302章 到底是誰的侍讀第4章 知府是誰?273.第273章 跟寶姑娘一個味道第556章 雙修第566章 去遼東243.第243章 可卿陷囹圄第169章 闖宮第495章 端倪現第142章 鬧騰的賈家第173章 兄弟相爭418.第418章 入宮328.第328章 侍衛來請323.第323章 臘月涼水澡第59章 當堂拿人第109章 榮國府事第493章 流言起第491章 第零:此戰我將親自領兵第496章 乾清門外134.第134章 釵黛會於榮國府第578章 中秋之宴第598章 東風夜放花千樹434.第434章 王妃之怒216.第216章 李文釗來訪215.第215章 到此爲止469.第469章 內閣震動第612章 皇后有三子第178章 上林苑內第45章 三尺白綾和毒酒第64章 憋不住436.第436章 女真願爲陛下忠犬216.第216章 李文釗來訪第146章 賈赦:十三爺是好人吶!481.第481章 圍殺第26章 十三爺到401.第401章 遲來的聖旨第563章 王妃之怒134.第134章 釵黛會於榮國府第123章 給你找個老師第91章 事情真相第586章 誰贊成?誰反對?第172章 御前軍事會議第174章 初審已過第585章 他們竟如此欺我324.第324章 來自親王的威壓420.第420章 歸府第573章 到漢城的使者第118章 保送186.第186章 皇后的考教360.第360章 黛玉受召199.第199章 校場之事444.第444章 妙玉第174章 初審已過237.第237章 化勁兒第612章 皇后有三子第41章 我們的對手403.第403章 爲兄弟兩肋插刀第557章 戲妙玉225.第225章 女漢子第166章 天上掉下個楊妹妹第75章 杖責336.第336章 除夕第109章 榮國府事312.第312章 晉身之階250.第250章 太上皇的交易451.第451章 大膽的甄琴第145章 被改變第131章 近水樓臺第548章 燕藩舊邸第88章 寶釵的決斷217.第217章 準噶爾使團437.第437章 上下整肅第111章 優勢在我426.第426章 側妃220.第220章 妯娌們1第123章 給你找個老師第71章 震懾第525章 探黛玉317.第317章 北靜王的煩惱338.第338章 厚賜林家女421.第421章 宦官的勾當第500章 炮擊第12章 殺雞儆猴468.第468章 交易392.第392章 送我上青雲第566章 去遼東350.第350章 弟弟們的投名狀第534章 借刀殺人第555章 爲了神教大業425.第425章 林如海歸京第26章 十三爺到319.第319章 裡外不是78.第78章 閣臣379.第379章 老六兩口子第523章 公主的知己第584章 我們都是陛下的臣子第550章 內鬥第562章 黛玉將離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