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五〇章 貢院出題(第一更)

馬車車廂裡,唐映笑着說道:“沈大人清廉自守,爲吾輩之楷模,下官好生佩服,這裡有些小禮物,請笑納。”

說着,唐映從懷裡拿出幾張摺疊起來的紙,遞給沈溪。

沈溪接過來一看,卻是幾份賣身契和地契,其中地契是京城周邊的熟田,早有人耕種,拿到手等着每年收租便可。

至於賣身契,也不是普通的僕婢,而是歌女和舞女,上面特別註明是從教坊司贖買出來的清倌人,琴棋書畫樣樣精通,可以爲主人爭面子。

“田地自不必說。”唐映道,“二十幾畝田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了。至於這幾個丫頭,都是十三四的年歲,最重要的是乾淨,沈大人無論是養爲外宅,還是用作它途,府衙和縣衙都會提供幫助……沈大人,可還滿意?”

拉攏腐蝕真是無處不在啊!

沈溪心想,這算是官場基本的套路,先送錢財,錢財不行就送房屋或者田契,到最後乾脆就是美色和古玩。

千百年來,花樣都沒怎麼變過。

沈溪搖搖頭,把東西推還回去,道:“在下初入官場,暫時用不上這些東西,所以……不能收下,還望見諒。”

唐映一看就很有經驗,並未惱羞成怒,微笑着說道:“無妨無妨,事成之後再送也是一樣,若沈大人覺得麻煩,下官會幫忙安排,把這些東西轉到沈大人的祖籍……”

在沈溪這裡送禮行不通,轉而送去福建,你沈溪不收但你家裡人收也是一樣。因爲福建距離京城山長水遠,一來一回需要幾個月,想要制止根本就來不及,所以唐映先在沈溪這裡打預防針,告訴沈溪他們準備採用這種方式逼迫其就範。

“在下家鄉並不缺這些。”

沈溪臉上帶着很和煦的笑容,意思是告訴對方,你儘管自便,看我會不會在鬻題上做出讓步。不過,既然唐映沒有跟他扯破臉皮,他也不會惡語相向,只需要表現出一個“想從我這裡拿到題目行不通”的態度就行了。

若不問青紅皁白直接翻臉,那是對家裡眷屬的不負責任,唐映可是代表了順天府,沈溪就算是可以面聖的翰林官,到底手裡沒有實權,不能跟順天府尹這樣後世的“北AA京市AA委AA書AA記兼市AA長”的高官相提並論。

唐映並未勉強,馬車到了貢院門口,此時內外簾官差不多已經到齊了。

沈溪在想一個問題,唐映過來迎接他而沒有去招呼靳貴,難道說靳貴已經被他們收買了?

等沈溪下了馬車,跟衆內外簾官打過招呼,對面駛來一輛有大隊官兵保護的馬車,車駕停穩後,靳貴與一名身着官府的中年人同時下來,從靳貴那無奈的神色,沈溪便能覺察出,靳貴同樣在路上被人用厚禮收買。

“沈諭德,別來無恙?”靳貴苦笑着行禮。

沈溪點頭還過禮,然後與衆內外簾官一起進到貢院公堂,等點過人數,內簾官便會進入牆垣高聳、環境陰森的會經堂,隨後院門上鎖,裡面只有少數雜役服侍,而印刷卷子也會在會經堂後面的別院中完成,除了送供給、分發考卷時會有專人過來,其餘時候外簾官均不得入內。

通常來講,八月初六下午就要完成出題,到初九正式開考前考卷必須印刷好,分送到考生所在考棚。

“沈諭德上一科時尚且爲應舉生員,這屆便已是內簾主考,實在令人欽佩。”

待衆人進到會經堂,外面大門上鎖,先前一直沒跟沈溪打過招呼的內簾官們開始過來恭維。

這些內簾官,大多跟外面的人有所勾連,畢竟他們中許多是順天府推選出來的,沒資格跟順天府叫板,所以他們很識相,順天府送多少文幣,他們就收多少,順天府要在大明寶鈔的兌價上行賄,他們就裝作懵然不知。

沈溪不用動腦子就知道,這些人過來打招呼的目的,是探問他這次鄉試考題的思路,以便提前把風聲泄露出去。

在名目衆多的鄉試作弊手段中,最行之有效的莫過於提前獲悉考題。衆內簾官中,唯有沈溪和靳貴有出題的權利,也就是說,題目是什麼,沈溪和靳貴二人說了算,而沈溪又因爲官職高所以在出題這件事上佔據主導地位。

只待沈溪出完題目,從頭到尾旁觀的內簾同考官便會悄悄把題目放出去。

外簾官獲悉後,那些行賄少的生員只是得到題目,需要自行找人做好背熟,等考試時照抄就行,而那些給錢多的得到的服務也更優質,順天府會幫人幫到底,由於手裡掌握有大量儒學名宿資源,可以方便地找到人做題,再交給“金主”背熟後進場應試.

如此一來,那就算沈溪和靳貴清廉自守,但由於不清楚已經出現鬻題的情況,僅僅依據文章質量,沈溪便會選擇那些作弊的考生。

沈溪受人恭維,似乎很受用,臉上帶着和熙的笑容,應酬一番後纔跟靳貴進到會經堂內的總裁室。

見左右無人,沈溪笑容變淡,問道:“靳中允可有想過出題方向?”

“這個……還是聽沈諭德的意思比較好。”靳貴推諉地說道,明知道這次鄉試可能有貓膩,那最後題目是誰出的,可就要擔責。

題目你出的,最後題目外泄,不是你的責任難道是另一個主考官?

這也是當初程敏政倒臺的原因,“四子造詣”的考題不是李東陽想出來的,而是程敏政非要在會試出題上賣弄文采。

“兩位上官,不知何時出題?我等也好先提前揣摩一下題目,以便閱卷時有所針對。”

這會兒都知道沈溪和靳貴準備出題,內簾官們絲毫不給沈溪和靳貴私人空間,逐漸彙集到總裁室,就等着兩位主考官把題目出好,再通過一些隱秘渠道把題目送出去。

靳貴不想出題,沈溪也不想逞能,這下就顯得爲難了。

兩位主考官誰都不想在出題上出風頭。

沈溪想了想,道:“陛下崇尚禮樂之治,並於己未年殿試以禮樂之治策問衆貢士,此番鄉試,不妨就以禮樂之治爲題。”

在場的內簾官都點頭,覺得這大題目挺好,可馬上有人提出:“沈大人,這禮樂之治涉及衆多,況且有四書文三道,五經文各四道,這尚且只是第一場便有二十三篇考題,如何以禮樂之治,概括全部?”

鄉試分爲三場,第一場是四書文和五經文,第二場是詔、判、表、誥,第三場是時務策,僅僅只是出題量就非常龐大。

鄉試說起來似乎是三場考試並重,但因考生衆多,題目也多,而閱卷的內簾官卻連同兩位主考在內,總共才九人,批閱三四千名考生且每人有近萬字的考卷,要在十五天左右閱卷完成,決定是否錄取以及錄取後排定名次,根本是強人所難。

所以順天府跟十三布政使司的鄉試一樣,同樣是以第一場三道四書文的優劣來進行初選。

四書文寫得好,纔會被拔擢上來,只要五經文和後兩場的卷子答得相對合度,那就可以被錄取爲舉人。

也就是說,這次鄉試出的考題的重點和難點,主要取決於三道四書文。

沈溪笑道:“不妨如此如何,將四書排列,《論語》、《孟子》各一道,《大學》、《中庸》取其一而命題,先定頁數,再定字數,此字在哪一句,便以哪句爲題,如何?”

在場的內簾官一聽,都傻眼了。

抓鬮出題?

本屆鄉試豈不成了兒戲?

“沈大人,您可不能言笑,這鄉試貢院乃聖人教化之所,可非兒戲。”

旁邊一個鬚髮皆白的老者聽了,立即便想跟沈溪好好理論一下,但他本身只是舉人出身,連進士都不是,不過是因爲有名望纔會被推舉來做內簾官,根本就沒意識到他沒資格抨擊東宮講官、日講官的沈溪。

沈溪笑道:“胡先生是覺得……《四書》乃是兒戲?”

“這……”

沈溪抓語病抓的很好。

抓鬮是兒戲不假,但最後出的題目還是從四書中找出來的,這大明朝各級考試,每年都會考,四書文和五經文的考題必須是四書五經中的原句,讓考生用這句話來衍生出自己的八股文章。

可四書五經一共就那麼多句,其實每句話基本都被用爛了。

鄉試雖然不禁止截搭題,但讓翰林官來出截搭題明顯有辱斯文,所以這次鄉試,還是要用原句來出題。

沈溪說的這種抓鬮之法,暗地裡操作算是比較好的選擇,只是現在把話提到明面上來說,難免招惹非議。

“沈諭德,要不……還是仔細商議一番再出題爲好,索性時間不急。”靳貴有些尷尬,因爲沈溪說的這種出題方法,就連開明的他也不能接受。

沈溪笑着點頭:“那就先出第二場、第三場的題目,至於第一場的題目,放到後面便是。”

第二場和第三場考試,屬於應用文的類型,在題目上沒多大花樣,但時務策的出題還是能分辨考生的水平高低。

當下朝中發生了什麼大事,需要讓考生來好好議論一下,題目出得好不好,全看主考官對朝局大事的把控能力。

對此,沈溪已經有一定考慮。

朝廷如今最大的問題,來自於皇嗣單薄,但這題目是不能出的,因爲這屬於妄議朝政,出題時要考慮一下統治者的想法,皇帝可不想讓人隨便議論我有幾個老婆幾個兒子,你還讓三四千考生來議論這問題,誠心讓我難堪啊。

除了皇嗣單薄的問題,還有便是朝中近幾年發生的事情,其中收復哈密和韃靼犯邊都可以議,但不能同時出兩道涉及軍務的考題。除此之外,諸如黃河決堤、瘟疫肆虐、東南風災和蟲災等災荒不能提,即便要出題也得圍繞天下承平百姓安居樂業云云。

朝廷大員功過是非不能議論,皇帝已經做出決斷的大政方針不能議……

其實有時候想想,出題的範圍其實還是挺窄的。

**********

ps:第一更到!

今天天子爭取四更,請大家多多訂閱、、和支持!

第一二六九章 撤兵回京第四七一章 拉壽寧侯下水(第五更)第二一〇四章 貿易談判第二〇〇六章 同流合污第二三七〇章 憨娃兒和孫姨第二一六八章 孰輕孰重第一四八四章 外戚出手第二七五章 壞胚子第一八〇〇章 佔盡先機第二五六一章 宿將之哀第一六八八章 蛀蟲第一一一四章 謝恆奴省親(第二更)第二一三九章 宣府勢力第一〇七三章 尊敬(求月票)第一二八六章 獻俘第二十三章 滿城硝煙楊家將第二六三九章 困局第二三六章 天不從人願第四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六〇五章 意外收穫(第四更)第二二三九章 不忘第二一九九章 絕情絕義第二三二章 賊人難防第七一六章 沈家總有散夥時(下)第一八九一章 矛盾爆發第六一八章 再來五炮(第五更)第一四七七章 疑雲重重第一二二章 順利解決第六十一章 家裡的新成員第一六一五章 皇帝的喜好第六〇三章 追思會(第二更)第八十四章 紙終抱不住火第一一六八章 枕戈待旦第七一二章 深得朕意(第一更)第八四八章 早有防備第二二八四章 反響第一七四五章 要做權臣第六十四章 恨不相逢未嫁時第一二四七章 先勝一場第四一三章 藏頭露尾的會元(第三更)第二二四八章 國師之位第一三八章先進技術你學不來第三〇二章 一點愚見第八十三章 一層窗戶紙第二六九章 異想天開第二一九五章 論“功”第一五四四章 引敵來戰第一〇五三章 就是不給面子(第一更)第二一六七章 無題第一五二一章 高人第一三四九章 撕破臉第二四三〇章 妻管嚴第二一七九章 變被動爲主動第一二五六章 凶多吉少第一二五五章 騎兵繞道第二四〇一章 都爲難第九十四章 刊印說本第一九三章 一門雙傑第一五四章 投桃報李(求訂閱和月票)第六九〇章 爲之歡喜爲之憂(第三更)第一九六七章 秘密第九五二章 不跟傻子計較第一二〇八章 你們覺得我怎樣?第二五四四章 政策和對策第二一四二章 拉攏第二〇五三章 一夜光景第三六〇章 娶妻不礙納妾(求推薦票)第一八八五章 改變第四七八章 清明上河圖第一四九六章 太子立規矩第三九五章 鬥畫(第五更,賀盟主磊洋)第一一三章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第二一五六章 我行我素第八一九章 臨時公堂(第四更)第一六三一章 安定生活第二〇七九章 同好之人第二六〇九章 無心風景第一二二七章 決心第五四一章 出嫁的女兒潑出的水第二〇九九章 出城第二五〇九章 不出所料第一九四章 爲榮譽的第四場縣試第八九二章 義兄和義妹第一五〇八章 無法掌控第七二五章 蠟槍頭第一八五〇章 開條件第五一〇章 撞破“姦情”(第四更)第五二九章 王鏊告狀(第四更)第一八六三章 對峙之局第十一章 哥哥還是弟弟第六九八章 不能說(第三更)第八九〇章 兵不血刃第五六四章 不一定要從案子本身入手第八〇三章 小玩意,大智慧(第一更)第九二〇章 酒色財氣不可少(第一更)第九三六章 花錢買平安第一八一章 期末考試第一三六二章 捐贈所得第二四六三章 守株待兔第一二二章 順利解決
第一二六九章 撤兵回京第四七一章 拉壽寧侯下水(第五更)第二一〇四章 貿易談判第二〇〇六章 同流合污第二三七〇章 憨娃兒和孫姨第二一六八章 孰輕孰重第一四八四章 外戚出手第二七五章 壞胚子第一八〇〇章 佔盡先機第二五六一章 宿將之哀第一六八八章 蛀蟲第一一一四章 謝恆奴省親(第二更)第二一三九章 宣府勢力第一〇七三章 尊敬(求月票)第一二八六章 獻俘第二十三章 滿城硝煙楊家將第二六三九章 困局第二三六章 天不從人願第四十九章 微服私訪第六〇五章 意外收穫(第四更)第二二三九章 不忘第二一九九章 絕情絕義第二三二章 賊人難防第七一六章 沈家總有散夥時(下)第一八九一章 矛盾爆發第六一八章 再來五炮(第五更)第一四七七章 疑雲重重第一二二章 順利解決第六十一章 家裡的新成員第一六一五章 皇帝的喜好第六〇三章 追思會(第二更)第八十四章 紙終抱不住火第一一六八章 枕戈待旦第七一二章 深得朕意(第一更)第八四八章 早有防備第二二八四章 反響第一七四五章 要做權臣第六十四章 恨不相逢未嫁時第一二四七章 先勝一場第四一三章 藏頭露尾的會元(第三更)第二二四八章 國師之位第一三八章先進技術你學不來第三〇二章 一點愚見第八十三章 一層窗戶紙第二六九章 異想天開第二一九五章 論“功”第一五四四章 引敵來戰第一〇五三章 就是不給面子(第一更)第二一六七章 無題第一五二一章 高人第一三四九章 撕破臉第二四三〇章 妻管嚴第二一七九章 變被動爲主動第一二五六章 凶多吉少第一二五五章 騎兵繞道第二四〇一章 都爲難第九十四章 刊印說本第一九三章 一門雙傑第一五四章 投桃報李(求訂閱和月票)第六九〇章 爲之歡喜爲之憂(第三更)第一九六七章 秘密第九五二章 不跟傻子計較第一二〇八章 你們覺得我怎樣?第二五四四章 政策和對策第二一四二章 拉攏第二〇五三章 一夜光景第三六〇章 娶妻不礙納妾(求推薦票)第一八八五章 改變第四七八章 清明上河圖第一四九六章 太子立規矩第三九五章 鬥畫(第五更,賀盟主磊洋)第一一三章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第二一五六章 我行我素第八一九章 臨時公堂(第四更)第一六三一章 安定生活第二〇七九章 同好之人第二六〇九章 無心風景第一二二七章 決心第五四一章 出嫁的女兒潑出的水第二〇九九章 出城第二五〇九章 不出所料第一九四章 爲榮譽的第四場縣試第八九二章 義兄和義妹第一五〇八章 無法掌控第七二五章 蠟槍頭第一八五〇章 開條件第五一〇章 撞破“姦情”(第四更)第五二九章 王鏊告狀(第四更)第一八六三章 對峙之局第十一章 哥哥還是弟弟第六九八章 不能說(第三更)第八九〇章 兵不血刃第五六四章 不一定要從案子本身入手第八〇三章 小玩意,大智慧(第一更)第九二〇章 酒色財氣不可少(第一更)第九三六章 花錢買平安第一八一章 期末考試第一三六二章 捐贈所得第二四六三章 守株待兔第一二二章 順利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