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六章 天不從人願

大水漫城,城東、城南低窪地方的百姓最先遭殃,他們不得不搬出原來居住的街道,撤到城北的臥龍山。

至於汀江以及流經城內支流的兩岸,在幾天後徹底成爲澤國。

城西這邊,毗鄰西山,地勢相對高一些,但基本上也都浸泡在水中,大多數人都出城退往西山之上。

陸家和沈家兩家人則留在藥鋪二樓,後來謝韻兒一家婦孺,也不得不搬了過來,一下子藥鋪二樓變得十分擁擠,老老小小加在一起有二十人,吃喝拉撒都成了問題。

藥鋪這邊全都是婦孺,沈明鈞不方便回來,索性留在印刷作坊那邊照看。印刷作坊這一片住宅剛好處於一個凸起的坡地上,比起周圍有幾米的落差,恰好避免淹水,但這片街區聚集了大量城中無家可歸的百姓。

要出行,必須要用到舟楫,惠娘每天堅持去沒有淹水的商會總館那邊處理事情。這樣一來,船行新添置不久的烏篷船,穿梭於商會總館和藥鋪之間。

在大水漫城這幾天,惠娘比起平日還要繁忙,她現在處理的不再是與經商有關的事,而是幫助官府賑災。

之前的抗洪,高明城一直在府衙待着,從未到河堤上去看過,大水漫城之後,他終於慌了,之前剋扣下來的銀子再也不敢私藏……大災之後,朝廷必會有官員前來視察和尋訪,若事情敗露,按照大明律他會被剝皮抽筋,家人也會被打入賤籍。

沈溪每天無所事事,不用去學塾,只能在房間寫寫畫畫,小樓人多嘈雜,尤其是他的弟弟妹妹只有幾個月,哭起來聲音很大。

沈溪的這對雙胞胎弟弟妹妹,由老太太李氏起的名字,姐姐叫沈亦兒,弟弟十郎叫沈運。

周氏剛生完孩子,脾氣不怎麼好,加上樓上嘈雜,心煩意亂之下總忍不住破口大罵,這下可憐了幾個丫鬟,成天被她喝斥。

整個二樓就那麼幾個房間,大多數藥材雖然及時轉移到了印刷作坊和商會總館那邊,但還是存放了部分藥材以備不時之需,三家人擠在一塊兒連打地鋪都很擁擠。

沈溪教兩個小蘿莉讀書認字時,身邊多了幾個學生,全是謝韻兒的弟弟妹妹。

謝韻兒的父親,有妻妾四人,謝韻兒就算對幾個姨娘所生的弟弟妹妹不太喜歡,但到底是一家人,之前她把兩個弟弟都送去學塾,但妹妹卻沒法教,現在有機會跟着沈溪學點兒東西,她舉雙手贊成。

林黛和陸曦兒畢竟已經跟沈溪學了很長時間,大多數字她們都已經認識了,但謝韻兒的兩個妹妹隻字不識,沈溪只能從頭教起,這讓陸曦兒稍微有些不滿。

平日裡陸曦兒跟林黛關係好,是因爲林黛從來都是沈溪的“未婚妻”,她小小年歲也知道不能得罪林黛,偏偏現在多了兩個跟她搶“沈溪哥哥”的小姑娘,小妮子成天盯着,有時候會故意搗亂。

大水漫城兩天後,城裡開始不斷爆出有人死亡的消息。

基本都是那些處於地勢低窪地帶的百姓,隨着死者出現,城中爆發瘟疫的風險成倍增加。

大災之後有大瘟,其實真正可怕的不是天災,而是天災之後的“人禍”,這年頭沒有抗生素藥物,又缺乏必要的防疫措施,洪水退去後,水源遭到污染,百姓很容易染病,加上百姓大批聚集,疫情很容易擴散。

商會如今承擔着幫官府治理水患的重任,惠娘手下有人,也有號召力,沈溪只能以他的經驗和見識,通過惠娘來進行防疫。

在藥物緊缺的情況下,其實最重要的是做到飲水衛生,再者將難民按照居住區域劃片,再使用口罩等物,儘量避免百姓間過多接觸,生病之人應及時隔離,找大夫前去診治。

幾年前的天花瘟疫中,惠娘已獲得一些基本的防疫知識,再有沈溪在背後幫忙,她很快把建議上交官府。

高明城正因前途可能毀於這場洪災而手足無措,突然有人進獻平患之策,看過之後當即同意。

沈溪所提的平水患之策中,第一條就是先成立抗災委員會。

以汀州知府以及長汀知縣爲主導,由商會、城中士紳、坊甲及民間團體代表爲骨幹,以商會和官府的人力,加上從商會和士紳手中所納錢財物資的物力,對城中百姓進行疏導和歸置。城中大小事項皆要由抗災委員會來負責。

最開始,高明城還能親力親爲,他感覺到個人前途的壓力,親自到城中各處視察。但隨着城中水位下降,更多浮屍出現,城裡已有小規模瘟疫爆發,高明城怕自己年老體弱染上疫病,索性躲在府衙閉門不出,加上同知、通判和推官也不理事,於是一咬牙將府衙的官差調撥長汀知縣統領。

知縣何應生膽小怕事,他在府城當百里候,一直被知府壓着一頭,這時候知府想把責任推給他,他更乾脆,直接把人調撥給發起成立抗災委員會的惠娘。

到了後來,那些平日裡耀武揚威的官差,只能跟在惠娘和一衆士紳身後跑腿,這些平日爲百姓所厭惡的皁隸,第一次爲百姓所倚重。當然爲了飯碗,這些差役也不得不賣力。

終於在大水漫城十多天之後,城裡洪水逐漸退卻。

百姓從各處歸家,開始重建家園,但滿目瘡痍卻讓他們無所適從。繁華的汀州府,在大水退去之後,城南、城東的城牆垮塌近半,城內到處是殘垣斷壁,很多房子年久失修,在這次洪水中浸泡垮塌。

失去親人的家庭,也忙着籌辦喪事,城裡處處都是哀鴻遍野的悽慘景象。

城內尚且如此,城外更是不堪。

到這個時候,高明城和何應生終於走了出來,用布蒙着口鼻,到城裡城外“體察”災情,慰問百姓。

大水之後井水悉數被污染,不能飲用,城中百姓要喝水都只能去城北的臥龍山和城西的西山挑山泉水,就算惠娘是商會會長,也沒有特權,每天秀兒和寧兒老早就得去排隊,到下午時才能盛滿兩桶水回來,這基本是三家人一天所需。

至於那些冒險喝井水的人,沒過多久就陸續生病,謝韻兒作爲商會特聘的大夫,忙個不停。

洪水退去後,藥鋪開始整理藥材。

好在之前連降暴雨已有所防備,陸氏藥鋪的藥材提前轉移,保管還算妥帖,沒有蒙受什麼損失。

惠娘在災害後,第一件事就是要求城中藥鋪不得對任何藥材進行加價,而商會中其他商家經營的貨物,也不得加價超過兩成,否則將會把商家驅逐出商會,並交由官府法辦。

商會的這條措施,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對於災後百姓平穩過渡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這十多天時間裡,惠娘所發揮的作用,比起知府高明城重要多了。

但凡在災害來臨時絕望的百姓,見到的不是高高在上的官員,而是惠孃親自帶領救援的舟楫。

以前府城百姓對於商會都帶着一些牴觸情緒,到此時,他們才真切感受到汀州商會帶來的巨大好處。

大災之後,百姓開始重建家園,但依然秩序井然。

水路和陸路運輸恢復後,惠娘第一件事就是馬上從江西和湖廣徵調糧食物資,發揮商會貨物直接採購的優勢,不跟那些趁機投機倒把的遊商做買賣,貨物都以平價在城內銷售,甚至連運費和人工成本都是由商會承擔。

那些遊商本來想趁着水患大賺一筆,一看商會來這套,馬上慫了。

你們牛,不跟你們玩,我運去別的地方賺錢,反正此番福建地區普降暴雨,遭災的地方又不止你汀州府一處,你商會管得了汀州府,可管不了別的地方。

這一年隆夏之後連場大雨,使得黃河、淮河、長江、錢江、閩江、汀江和西江等河流沿岸基本都處在抗洪的基調中。

高明城怕自己救災不力而仕途盡毀,其實各地的父母官情況都差不多。省城派要員巡查地方,朝廷也派出欽差到各地考察民情。

汀州府在沿汀江諸多府縣中,算是遭災非常嚴重的,但卻在惠娘爲首的商會帶領救災之下,使得汀州府周邊沒有一起大的瘟疫發生,連百姓的死傷也是最少的。

在水災之後,汀州府又最快復市,令百姓生活迴歸正軌。

但惠娘畢竟是民間代表,而且是女流之輩,上不得檯面。到最後,在對朝廷上書的功勞簿上,記的都是汀州知府高明城的功勞。

因爲考察民風的官員並不會與地方官府有所接洽,就在他們上書爲朝廷樹立典型歌頌高明城政績時,高明城已經把家當都收拾好了。

因爲這場水災結束後,正好是他三年知府任滿之時,從南京傳來的消息,他已經仕途無望,他之前所走關係的那批人,眼下都跟他劃清了關係,明顯是怕水災之事牽累到自己頭上。

高明城在朝中並沒有太多勢力,所能仰仗的只有參加科舉時的座師以及幾位仕途順利的同窗,這些人目前大多在南京六部任職。聽到噩耗後,高明城只能自認倒黴,準備收拾鋪蓋捲回鄉,以之前爲官二十餘年所得贓款,好好過完餘生。

但或者是因爲水災之後,信息傳遞得不太通暢,汀州新任知府的任免狀遲遲未到,連新任汀州知府是誰尚且不知,更別說新官到任了。

大災之後,只要朝廷沒有新的知府到任,高明城就得在自己任上,當好他的父母官。

本來高明城還想通過補庫撈一筆,現在正好水災幫忙,庫房全淹了,災後還需賑濟,地方沒跟朝廷要錢糧都是好的。

高明城心也累了,對他最後的任期已經不太上心,就等着災後致仕回鄉過安穩日子。

八月初九,水災結束不到一個月,突然從京師天降一道“聖旨”。高明城爲弘治皇帝親自任命,從汀州知府任上,遷爲河南巡撫,從正四品擢升爲從二品。

朕所治下,政治清明人人歌頌,唯獨黃河不給朕面子,年年發大水,年年讓朕頭疼。

你不是會治水嗎?你就用你的才能,去給朕治理黃河去!

***********

ps:第二更!

今天身體不舒服,去醫院診治結果發燒38.2度,掛了半天的鹽水,現在終於感覺好受了些。

這一章寫得暈暈乎乎的,大家湊合着看吧!明天身體康復後天子會繼續爆發!請大家多多支持!

第二四八二章 駐軍江南第一九五七章 定局第二三四章 讖言(第四更)第二二一〇章 希望在你身上第六四〇章 官升品不升(第三更)第三八八章 有不怕死的第二四四四章 說書第二三三一章 管不着第八二八章 地震第二〇六七章 宮災第一一〇八章 潑婦對毒舌(第二更,求月票)第一二三四章 信使到第一〇三九章 送福利(第六更)第二〇四三章 請封國主第一四一八章 競爭第三章 我要讀書第二〇一六章 冥頑不靈第二三八章 你奈我何第一六七六章 大雪封天第四六一章 今時不同往日(上)第一六八章 唐兄,對不起了先第二二五〇章 又見刺客第二五〇五章 投效第一八五八章 誰之過?第二〇五一章 明眼人第一四四四章 六省總督?第一九四章 爲榮譽的第四場縣試第一二二八章 京師之亂第五〇二章 熊孩子(第二更)第一八二二章 視察第二六六二章 非常時期第一七二四章 謠言第一〇九〇章 青春(冬至節快樂)第六十九章 扮豬不吃虎第一四一三章 各自表演第一八四二章 參議權第一三五六章 高舉輕放第二〇三四章 俗人非聖人第一二四〇章 千鈞一髮第二四七五章 不給面子第五一五章 年少壯志未酬(第三更)第二二八二章 堵門第四十六章 小買賣第二二五九章 白眼狼第一六八三章 迎來送往第二一七五章 戰情難測第九九五章 過泉州第一九九九章 判若兩人第五六四章 不一定要從案子本身入手第一四五七章 沈家軍第一四九八章 精兵簡政第九五五章 遠行計劃第一四一三章 各自表演第二一五一章 有故事的女人第六七七章 買人第四五一章 大婚無喜(第四更,獻書友)第二二〇七章 勝負之機第二〇七四章 套路第一一一三章 歪打正着(第一更)第一七五章 來投奔的大伯第一三三九章 不省心的太子第一五四三章 信任危機第二十四章 絕色佳人第二七六章 荒唐之言第一一五〇章 兵臨第七〇〇章 你計劃,我拆臺第一〇四〇章 半夜不速客(求保底月票)第二〇三二章 同是淪落人第九八一章 效果最大化(第一更)第二二三四章 封侯?第一七六七章 擔憂第二一八六章 被封鎖的消息第七八〇章 共商票擬第三七〇章 渾水趟不得第二五〇三章 國舅第二八九章 受傷的女賊(第八更)第二六三九章 困局第六十二章 新鋪子的選擇第二三〇四章 站邊第一五二三章 裝神弄鬼第一一六九章 回兵第二〇〇章 苗女第三五六章 柳下惠?(第三更)第七二二章 世界地理第二〇六九章 野心第六九二章 大明國史第二四一五章 國富民強第一四八七章 其人之道第二三九三章 家事國事第二五六五章 考校第七一八章 隱晦(第七更)第十九章 底蘊第一六九七章 正德元年第五五六章 不收賄賂(第一更)第一八一〇章 態度問題第七一五章 沈家終有散夥時(上)第七二九章 私慾和大義第一四七六章 突起大火第一五四章 投桃報李(求訂閱和月票)第二一六四章 盲目
第二四八二章 駐軍江南第一九五七章 定局第二三四章 讖言(第四更)第二二一〇章 希望在你身上第六四〇章 官升品不升(第三更)第三八八章 有不怕死的第二四四四章 說書第二三三一章 管不着第八二八章 地震第二〇六七章 宮災第一一〇八章 潑婦對毒舌(第二更,求月票)第一二三四章 信使到第一〇三九章 送福利(第六更)第二〇四三章 請封國主第一四一八章 競爭第三章 我要讀書第二〇一六章 冥頑不靈第二三八章 你奈我何第一六七六章 大雪封天第四六一章 今時不同往日(上)第一六八章 唐兄,對不起了先第二二五〇章 又見刺客第二五〇五章 投效第一八五八章 誰之過?第二〇五一章 明眼人第一四四四章 六省總督?第一九四章 爲榮譽的第四場縣試第一二二八章 京師之亂第五〇二章 熊孩子(第二更)第一八二二章 視察第二六六二章 非常時期第一七二四章 謠言第一〇九〇章 青春(冬至節快樂)第六十九章 扮豬不吃虎第一四一三章 各自表演第一八四二章 參議權第一三五六章 高舉輕放第二〇三四章 俗人非聖人第一二四〇章 千鈞一髮第二四七五章 不給面子第五一五章 年少壯志未酬(第三更)第二二八二章 堵門第四十六章 小買賣第二二五九章 白眼狼第一六八三章 迎來送往第二一七五章 戰情難測第九九五章 過泉州第一九九九章 判若兩人第五六四章 不一定要從案子本身入手第一四五七章 沈家軍第一四九八章 精兵簡政第九五五章 遠行計劃第一四一三章 各自表演第二一五一章 有故事的女人第六七七章 買人第四五一章 大婚無喜(第四更,獻書友)第二二〇七章 勝負之機第二〇七四章 套路第一一一三章 歪打正着(第一更)第一七五章 來投奔的大伯第一三三九章 不省心的太子第一五四三章 信任危機第二十四章 絕色佳人第二七六章 荒唐之言第一一五〇章 兵臨第七〇〇章 你計劃,我拆臺第一〇四〇章 半夜不速客(求保底月票)第二〇三二章 同是淪落人第九八一章 效果最大化(第一更)第二二三四章 封侯?第一七六七章 擔憂第二一八六章 被封鎖的消息第七八〇章 共商票擬第三七〇章 渾水趟不得第二五〇三章 國舅第二八九章 受傷的女賊(第八更)第二六三九章 困局第六十二章 新鋪子的選擇第二三〇四章 站邊第一五二三章 裝神弄鬼第一一六九章 回兵第二〇〇章 苗女第三五六章 柳下惠?(第三更)第七二二章 世界地理第二〇六九章 野心第六九二章 大明國史第二四一五章 國富民強第一四八七章 其人之道第二三九三章 家事國事第二五六五章 考校第七一八章 隱晦(第七更)第十九章 底蘊第一六九七章 正德元年第五五六章 不收賄賂(第一更)第一八一〇章 態度問題第七一五章 沈家終有散夥時(上)第七二九章 私慾和大義第一四七六章 突起大火第一五四章 投桃報李(求訂閱和月票)第二一六四章 盲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