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大忌

第224章 大忌

永漢元年,十二月中。

劉辯回到了洛陽城,卻並沒有第一時間入宮。

皇城外,不起眼的一家茶館。

包房內,溫暖如春,不冷不熱。

劉辯穿着單衣,手裡拿着一封信,面露古怪之色。

他對面坐着前司空,劉弘。

劉弘也是老劉家的人,與丁宮,劉虞曾是劉辯即位之初的‘三公’。

後來在袁家一事上,丁宮犯糊塗,劉弘跟着一起‘致仕’了。

劉辯神情之所以古怪,是因爲手裡的這封信,這封信的署名是:楊彪。

但仔細分辨就會發現,這是模仿的字跡。

相比於兩年前,劉弘老了太多,白髮蒼蒼,面容倦怠,躬身與劉辯道:“臣知道是有人假借丞相之後,誘使臣入京,但臣也不得不來。”

“猜得出是誰做的?”劉辯對他的話充耳不聞,擡起眼皮看向他。

劉弘道:“臣猜測不到。”

劉辯也猜不到。

劉弘的進京,是一種突然行爲,表面上看,好像是王允招來‘助威’的,可實際上又牽扯到了楊彪。

‘這背後的人,會是誰呢……’

劉辯一時間想到了很多人,卻沒有辦法斷定,忽的目光一動,道:“近來朝廷不少人舉薦劉虞回朝,擔任左僕射,你怎麼看?”

現在尚書檯只剩下一個丞相,左右僕射空缺,楊彪崇尚‘無爲’,補缺就成了當務之急。

劉弘面色不改,躬着身道:“臣不在朝,不敢妄言。”

劉辯靜靜看着他,道:“卿家有沒有復起之意?”

劉弘擡起手,道:“臣年老體衰,精力不復從前,恐不能爲陛下分憂。”

劉辯將桌上的信遞給潘隱,看着劉弘道:“卿家既然這麼說,朕也就不強人所難了。”

劉弘見劉辯要走,神情陡變,伏地道:“陛下,王允所爲,雖是陰詭手段,居心叵測,但立太子,乃是國本,自古皆然,請陛下三思!”

劉辯腳步一頓,轉頭看向他,淡淡道:“誅王允三族,還阻止不了你們私言廢立嗎?”

劉弘神情未變,沒敢再說。

劉辯冷哼一聲,轉身離開。

出了茶館,劉辯上馬車,來到城外。

只見蔡文姬帶着幾個宮女,遙遙的目送着他父親的馬車遠去。

蔡邕被褫奪官職、貶爲庶人,可以說是空前的打擊,一病好多天。

在衆多人的勸慰之下,長嘆良久,決定出京遊學。

劉辯來到蔡文姬邊上,攬着她的腰,道:“國丈性情闊達,徒好虛名,朕這麼做,也是爲了保護他,不然哪天被人當槍使都不知道。”

劉辯也是有感而發,他那個大將軍舅舅,被人玩弄在股掌之上還渾然不知。

而蔡邕,比何進還差的遠。

蔡文姬抿了抿嘴,轉頭看向劉辯,輕聲道:“陛下,羊兒……”

劉辯微微一笑,道:“朕爲他取名‘紹’,自然是寄予厚望的。只不過,這朝野有心人太多,朕擔心一些舊事重演。”

蔡文姬與劉辯也是老夫老妻了,很多事情,尤其關於‘劉紹’,說的很開了。

蔡文姬遭遇了王允這一事後,心裡也感到後怕,再聯繫着漢武帝時的‘巫蠱之禍’,就更是嬌軀冰冷,縱然捨不得,還是咬着嘴脣,低聲道:“陛下,要不要,將羊兒放到宮外?”

劉辯一怔,想了想,還是搖頭,道:“再看看。”

劉辯其實是在宮外史姓道人家裡長大的,人稱‘史侯’,主要就是擔心宮裡養不活。

蔡文姬輕輕嗯了一聲,望着已經消失在視線裡他父親的馬車,心裡擔憂着他的孩子。

而這會兒,唐瑁從永樂宮出來,神情多少有些不好。

在王允舉薦劉紹爲太子落敗後,唐瑁覺得他的外孫有希望了,居然悄然聯絡起來。

可想而知的處處碰壁,何太后也沒給他好臉色。

出了永樂宮,唐瑁還是不甘心,轉身想要去永安宮見他女兒唐姬。

徐衍卻不知道從哪個角落突然冒出來,笑呵呵的道:“唐公,深宮禁地,可不能亂走。”

唐瑁從來是看不起閹人的,加上一肚子火,沒有一點好臉色的道:“我有陛下御賜金牌,爲什麼不能進?”

“可帶來了?”徐衍問道。

唐瑁冷哼一聲,從懷裡掏出來,道:“你查驗吧。”

徐衍接過來,認認真真的查看一番,點頭道:“確實是真的。”

唐瑁伸着手,正等着徐衍還給他,卻看見徐衍慢慢悠悠的揣入懷裡。

唐瑁神情立變,喝道:“這是陛下的御賜金牌,你一小小黃門,也敢藏匿?”

徐衍只是微笑,不說話。

唐瑁盯着徐衍,猛的臉色一變,雙眼大睜,寫滿了驚愕與懷疑。

徐衍見他明白了,笑容沒了,上前一步,低聲道:“私言廢立,擾亂朝綱。唐公,王允夷三族、蔡公庶人出京,你選哪一個?”

唐瑁不驚愕了,改驚恐了。

他已經完全明白徐衍話裡的意思了。

唐瑁雙手不自禁的哆嗦,道:“貴貴人人,這,是,陛下的意思?”

徐衍退後,面色恭謹的道:“小人可什麼都沒說。”

唐瑁嘴角抽了抽,一個字說不出來。

徐衍等了一會兒,道:“小人爲唐公準備了馬車,唐公請?”

唐瑁有些艱難的挪動腳步,臉上僵硬的似笑非笑。

走了一陣子,徐衍又道:“唐公,以後再想入京,還請先與小人打聲招呼,以做接待。”

唐瑁面若死灰,涌動沒有多久的豪情,就在這悄無聲息中,被剿滅的一乾二淨。

徐衍送着唐瑁出洛陽的同時,王允被從天牢轉移到了廷尉府。

並沒有囚車,而是四周封閉嚴實的馬車,四周是刑曹,廷尉府的差役。

“王允,你該死!”

突然間,不知道從哪裡涌出來二十多人,追着馬車破口大罵。

“你憑什麼裁我!?”

“我犯了什麼罪,你要罷我的官!”

“王允,你擅權亂國,罪大惡極!”

這些人,明顯是做過官的,一桌話裡,斯文得體,罵人都很講究,更不會像普通老百姓扔石頭,臭雞蛋。

刑曹,廷尉府的差役很緊張,暗自防備着。

馬車裡的王允,漠然着臉,雙眸憤恨難當。

等到了廷尉府,鍾繇親自押送,將他安排到了一間最爲乾淨的牢房。

王允對這些毫無在意,坐下後,盯着鍾繇道:“老夫問你,陛下可有立下太子的詔書?”

鍾繇皺眉,完全想不到,王允到了這種時候,還是不肯放棄。

稍稍沉吟,鍾繇道:“王公,自古以來,東宮便是禁忌,朝臣不可妄言廢立,事到如今,又是何必。”

王允冷哼一聲,道:“東宮乃是國本,此時不立,更待何時?”

鍾繇暗自搖頭,道:“陛下沒有旨意,不過口頭示下,不得再言太子一事。”

王允有些出神,旋即噗通一聲跪地,疾呼道:“陛下,糊塗啊……”

鍾繇見狀,沒有再管他,離開牢房。

剛走沒幾步,便有小吏迎過來,低聲道:“廷尉,宮裡的旨意下了。”

鍾繇不意外,道:“你盯緊王公,不能出任何事情。”

小吏連忙應下。

鍾繇出了牢房,接了旨意,便又派人通知刑曹,御史臺。

計劃明天審結此案。

御史臺,刑曹的反應同樣快,在朝野矚目之下,三法司沒有絲毫耽擱,迅速商議。

第二天,廷尉府便開審,實則上,罪名早就定好了,王允也認了,只不過是走個形式。

原本鍾繇等人還擔心王允會翻供,但一切順利的有些超乎意外。

等鍾繇等人定案上呈到崇德殿的時候,劉辯正在與皇甫嵩說話。

劉辯笑容滿面,舒了口氣,道:“醫師已經確定,盧卿家應當沒事了,可以熬過這個冬天。”

皇甫嵩躬身,心裡卻是凝重不減,以盧植的身體來說,也就是這一年半年的事情了。

劉辯喝了口茶,道:“卿家先前說,那李儒投靠了董卓?而董卓正在極力拉攏呂布,呂布與丁原日生嫌隙?”

皇甫嵩肅容擡手,道:“是。陛下,丁原的情勢不容樂觀,孫堅也不聽他號令,臣擔心徐州會落入董卓之手。”

劉辯卻沒說話,看向門外,心裡嘀咕道:‘這一幕,是越來越像了。’

不知不覺間,彷彿一切又回到了原點。

皇甫嵩見劉辯久久不言,等了一陣子,道:“陛下,是否做些準備?”

劉辯立馬回過神,下意識的嗯了一聲,道:“怎麼說?”

皇甫嵩看着劉辯,道:“大司馬府的建議是,派曹操入琅琊郡,給公孫瓚增兵一萬入汝南郡,命徐榮繼續向南推進,對董卓形報夾之勢。”

劉辯這才徹底回過神,仔細推敲一番,搖頭道:“青州甫定,曹操不能離開,決不能給青州亂匪降而復叛的機會!”

“至於公孫瓚,哼,他玩的把戲,還騙不過朕!他手裡現在至少有兩萬人馬。”

“徐榮不能繼續南下了,朕準備,命他與張遼調防。張遼督兗州軍事,徐榮調入冀州。”

劉辯看着皇甫嵩,斟酌着說道。

皇甫嵩當即擡手道:“陛下,這不豈是坐看董卓吞下徐州?”

劉辯淡淡一笑,道:“卿家不用擔心,區區董卓,能治他的人太多,朕從來沒有將他放在眼裡。對了,那袁紹不是手下無人嗎?大司馬府給漢中去信,將劉備手下的關羽,暫調給袁紹。”

“陛下,真的不做安排嗎?”皇甫嵩還是不安心的追問道。

董卓一旦吞下徐州,實力大增。

徐州又是兵家必爭之地,讓董卓得了這個地方,後果不可想象!

劉辯從容一笑,道:“卿家放心好了,董卓的結局是早就註定的,朕都安排好了。”

皇甫嵩一怔,什麼叫做都已經安排好了?

這時,潘隱進來,遞給劉辯一道奏本,道:“陛下,廷尉府已經審結,定於明日行刑。”

劉辯翻看看了眼便放到一旁,與皇甫嵩道:“朕向來不認爲殺人能解決問題,但有時候,確實可以通過殺人解決其他一些問題。比如說,近來朝政比以往順暢了一倍不止,扯皮的事情好像突然少了一大半,效率書翻倍的提升。”

皇甫嵩躬身,沒有說話。

王允的處置,對紛亂不堪的朝局,有了極大的震懾作用。

劉辯也沒指望皇甫嵩能說出什麼,看向潘隱道:“傳話給尚書檯,要丞相統領六曹,總好年終總結,並對明年的規劃做出安排,儘快上呈。”

“是。”潘隱道。

劉辯又喝了口茶,道:“卿家,大司馬府的改革也要加快,尤其是‘軍政分離’,要井然有序的推進,不能耽擱,對於一些尚且不具備條件的,暫且不動,有條件的,不得拖延。”

“臣領旨!”皇甫嵩躬身道。

劉辯頓了一會兒,看着皇甫嵩,道:“近來,對於曹操彈劾之聲又起了?”

皇甫嵩神情如常,道:“皆是因爲夏侯淵而起。”

劉辯嗯了一聲,思索着道:“夏侯淵……曹操,大司馬府是怎麼看的?”

對於營救夏侯淵,曹操採取一種十分‘蠻橫’的姿態,給大司馬府的信,都是在強調夏侯淵以及他的功績,絲毫沒有認罪的意思。

“臣以爲,須恩威並重。”皇甫嵩直視着劉辯說道。

對於做出京觀之事的皇甫嵩來說,爲了平亂,事態緊急之下,劫掠一些世家的錢糧,並不算什麼大事情。關鍵在於,曹操的態度,顯得‘驕縱’了。

皇甫嵩的意思很簡單,劉辯之前,對曹操太過‘恩重’,爲他擋下了那麼多事情,現在立有大功,難免恃寵而驕。

劉辯若有所思的點頭,道:“青州剛定,還須至少兩到三年才能穩定,朱卿家不夠狠厲,很多事情做不來,曹操……”

皇甫嵩自然看得明白,道:“陛下,曹操在北海國,東萊郡屯田,加上黃巾亂匪降卒,加起來總兵力,可能超過二十萬。北海國與東萊郡又佔青州一半,三面環冀州,兗州,徐州,乃是一個偏據之地,他生出異心,朝廷恐難制約。”

“大司馬府是什麼想法?”劉辯看着皇甫嵩道。

對於末代王朝來說,不止是皇帝,京城裡的官員,對於手握重兵的封疆大吏、將帥,一直深以爲警惕的。

而曹操,劉辯現在也有些棘手了,因爲他成勢了。

皇甫嵩神情嚴肅起來,擡着手,道:“陛下,臣打算將曹操調到濟南,命他督青州軍事,以此分散他的兵力,削弱他在北海、東萊的根基。”

劉辯搖頭,道:“對其他人可以,對曹操行不通。”

皇甫嵩頓了下,道:“那,分散他的部衆?”

劉辯沉吟不語。

曹操之所以能成勢,是因爲這個人不止自身有強大外,還有足夠的人格魅力!

這種人在亂世中,簡直是天生的王者。

如曹操,如劉備,也如江東孫家。

在歷史上的十八路諸侯中,這三人只不過是小嘍囉,反而是這三人最後各自成勢,而當時如袁紹,袁術,公孫瓚等聲勢浩大之人則相繼敗亡,相比之下,簡直不堪一擊。

皇甫嵩明顯感覺到了劉辯的左右爲難,道:“陛下,那,大司馬府派人接管他的屯田?”

皇甫嵩的目的,還是分割曹操的兵力,削弱他的勢力。

劉辯想了再三,道:“潘隱,傳曹操入京。”

“是。”潘隱應着道。

皇甫嵩沒有再說話,知道劉辯自有安排了。

劉辯坐起身,雙眼閃過光芒,道:“朝廷這邊差不多了,明年起,朕考慮在司隸清丈田畝,卿家以爲如何?”

皇甫嵩神情立變,擡手躬身,沉聲道:“陛下,臣認爲太過着急了,不如等平定天下,再推行不遲!”

劉辯看着他,伸手拿起茶杯喝茶。

這種話,盧植勸過他,楊彪,荀彧,荀攸,鍾繇等人都勸過,認爲太過操切,將適得其反。

皇甫嵩注視着劉辯,道:“陛下,明年推行,將比袁術等謀逆,嚴重十倍不止!”

劉辯眉頭一挑,到嘴邊的茶杯一頓,沒有掩飾懷疑的臉色,道:“不止於吧?北方七州,盡在朝廷的控制之下,還有誰能謀逆不成?”

皇甫嵩面不改色,語氣似有嚴厲,道:“臣第一次面見陛下,所言非虛,但所行須慎之又慎!臣斗膽,王莽之敗,不在篡逆亦不在光武聖明,而在於所行操切,激起衆怒。”

劉辯眉頭皺了又皺,心裡還是不肯放棄。

皇甫嵩看出來了,忽然伏地,道:“陛下,年不過二十,有的是時間,何須這般急切?陛下不是常言,時間纔是一切的敵人嗎?請陛下三思!”

劉辯還是第一次見皇甫嵩這般‘失態’,猛的心中警醒,深吸一口氣,伸手拉他起來,道:“是朕有些得意忘形了。”

劉辯從皇甫嵩的反應中,驚恐的發現了一件事,做皇帝久了,越發聽不進其他人的話,有些獨斷專行了。

這是大忌!

皇甫嵩見劉辯聽進去了,心裡稍鬆,坐定整理着衣服,又道:“陛下,此事也不可傳出!”

劉辯點點頭,道:“朕囑咐過了,應當無礙。”

皇甫嵩這才放心,道:“臣舉薦士燮爲交州刺史。”

475.第475章 誅心467.第467章 生分第372章 佛與道第305章 郭嘉不易與第338章 殺機暗藏第175章 曹賊不死第37章 終於來了第387章 千奇百怪472.第472章 防備第242章 曹操到哪了第350章 賈詡第47章 閹黨的報復(改書名啦)第83章 殺氣(跪求首訂)432.第432章 驚喜與意外第336章 關羽戰呂布第96章 四方雲動(求訂閱)第177章 郭嘉的想法第222章 貶爲庶人458.第458章 殺紅眼第166章 仿效漢武 設置內朝第401章 龍潭虎穴第236章 突然變化第177章 郭嘉的想法426.第426章 登門拜訪第294章 人心465.第465章 敏銳第347章 量小 惜身第197章 兵鋒所向468.第468章 少年第92章 蔡文姬(求訂閱)第251章435.第435章 暗潮第111章 古之惡來第196章 陛下說的果然沒錯第84章 代君行事第49章 廷議第350章 賈詡第209章 雷霆雨露,俱是天恩第85章 圍起來第339章 毒計第239章 圍魏救趙第353章 前狼後虎第293章 御駕親征第264章 劉協第371章 納女入宮第148章 皇家第328章 前狼後虎412.第412章 城外府內第237章 曹操要幹一票大的第42章 宮內宮外437.第437章 多面下注第385章 爭鬥第159章 陰謀陰謀 大戰連天469.第469章 風起雲涌第229章 接連的第177章 郭嘉的想法第383章 不足事第399章 未雨綢繆第96章 四方雲動(求訂閱)第27章 懸於城門之上第266章 換相第247章 屍體第52章 年號光熹第378章 提前了第124章 大事件小手段第108章 大統已定第51章 潛伏第101章 匈奴入塞466.第466章 舊事第127章 寶劍鋒利否?第179章 鐵面無情的黃忠第76章 雨中人第312章 十年賦稅第164章 郭嘉的猜測 洛陽的沸騰第175章 曹賊不死第188章 劉協的演講第34章 沖淡第44章 不變應萬變第270章 不是鍾繇第209章 雷霆雨露,俱是天恩第333章 主角與配角第114章 吾皇萬歲411.第411章 隨手第26章 禍國之人第150章 魚水之歡第4章 陛下不可第70章 手段(求追讀)第107章 瞬息萬變448.第448章 樓外樓第327章 分裂的聯軍第329章 大卸八塊第211章 趙雲威名第250章 鏖戰第337章 三英戰呂布第298章 時間就是勝利第239章 圍魏救趙第376章 王莽未篡時第262章 召見第144章 科舉第239章 圍魏救趙
475.第475章 誅心467.第467章 生分第372章 佛與道第305章 郭嘉不易與第338章 殺機暗藏第175章 曹賊不死第37章 終於來了第387章 千奇百怪472.第472章 防備第242章 曹操到哪了第350章 賈詡第47章 閹黨的報復(改書名啦)第83章 殺氣(跪求首訂)432.第432章 驚喜與意外第336章 關羽戰呂布第96章 四方雲動(求訂閱)第177章 郭嘉的想法第222章 貶爲庶人458.第458章 殺紅眼第166章 仿效漢武 設置內朝第401章 龍潭虎穴第236章 突然變化第177章 郭嘉的想法426.第426章 登門拜訪第294章 人心465.第465章 敏銳第347章 量小 惜身第197章 兵鋒所向468.第468章 少年第92章 蔡文姬(求訂閱)第251章435.第435章 暗潮第111章 古之惡來第196章 陛下說的果然沒錯第84章 代君行事第49章 廷議第350章 賈詡第209章 雷霆雨露,俱是天恩第85章 圍起來第339章 毒計第239章 圍魏救趙第353章 前狼後虎第293章 御駕親征第264章 劉協第371章 納女入宮第148章 皇家第328章 前狼後虎412.第412章 城外府內第237章 曹操要幹一票大的第42章 宮內宮外437.第437章 多面下注第385章 爭鬥第159章 陰謀陰謀 大戰連天469.第469章 風起雲涌第229章 接連的第177章 郭嘉的想法第383章 不足事第399章 未雨綢繆第96章 四方雲動(求訂閱)第27章 懸於城門之上第266章 換相第247章 屍體第52章 年號光熹第378章 提前了第124章 大事件小手段第108章 大統已定第51章 潛伏第101章 匈奴入塞466.第466章 舊事第127章 寶劍鋒利否?第179章 鐵面無情的黃忠第76章 雨中人第312章 十年賦稅第164章 郭嘉的猜測 洛陽的沸騰第175章 曹賊不死第188章 劉協的演講第34章 沖淡第44章 不變應萬變第270章 不是鍾繇第209章 雷霆雨露,俱是天恩第333章 主角與配角第114章 吾皇萬歲411.第411章 隨手第26章 禍國之人第150章 魚水之歡第4章 陛下不可第70章 手段(求追讀)第107章 瞬息萬變448.第448章 樓外樓第327章 分裂的聯軍第329章 大卸八塊第211章 趙雲威名第250章 鏖戰第337章 三英戰呂布第298章 時間就是勝利第239章 圍魏救趙第376章 王莽未篡時第262章 召見第144章 科舉第239章 圍魏救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