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章 曹操要幹一票大的

南方的突然變化,不止是皇甫堅長等人驚愕,措手不及。

南方各州的各種勢力,在愕然之後,迅速開始爭搶地盤,鞏固勢力。

荊州的劉表,在劉焉撤兵後,幾乎佔據了整個荊州,更是將手伸向豫州,揚州,交趾。

吳郡的孫堅佔了廣陵後,與呂布多番大戰,居然將呂布趕回了下邳,佔穩了廣陵。

袁紹招降了袁家舊部的張郃後,兵力大增,佔據了九江,江夏兩郡,與袁術呈現相持的狀態。

而在交趾的士家,因爲朝廷放出風聲,將任命士燮爲交州刺史,威望大增,不止將袁術擋在了南海郡,甚至於有了滅掉袁術的實力!

而袁術,韓馥等人的地盤不斷萎縮,侷限於會稽,丹陽,東冶四個郡,已然離滅亡不遠。

而就在這種情況下,各方勢力,好像商量好了一樣,以‘寒冬不宜進兵’、‘厄需休整’、‘錢糧不濟’等藉口,不約而同的收兵,開始各自鞏固勢力與地盤。

這種突然的變化,自然第一時間也被洛陽所察覺。

永漢三年,正月十三。

崇德殿,後殿。

劉愈每到冬天便咳嗽不斷,令皇宮上下揪心不已。

小傢伙躺在軟榻上,小臉蒼白,滿臉痛楚,望着邊上的劉辯,聲音虛弱的道:“父皇,疼……”

這一句話,好像一把刀捅入劉辯心裡,偏偏他沒有一點辦法,只能摸着他的小臉,安撫着道:“不怕不怕,父皇在這,吃了藥就會好。”

小傢伙嗯了一聲,緊蹙着眉頭,小臉都是痛快。

劉紹端着一碗水,有些顫巍巍的走過來,到劉愈邊上,低聲道:“喝。”

劉愈卻好似沒聽到一樣,不時發出哼哼唧唧的聲音。

劉辯心裡輕嘆一聲,接過劉紹的茶杯,伸手摸了摸他的頭,道:“弟弟沒事,你去玩吧。”

劉紹明顯不信,趴在軟榻邊上,抿着嘴,靜靜看着劉愈。

潘隱悄悄出現在門口,探頭看着劉辯。

劉辯伸手摸了摸劉愈皺起的眉頭,悄步出了門。

潘隱緊跟在他身後,道:“陛下,大司馬府那邊的消息,說是那呂布與董卓勾連越多,呂布與孫堅大戰的兵馬中,據說有西涼騎兵。”

劉辯嗯了一聲,道:“去尚書檯,大司馬,曹操也過來。”

潘隱應着,命人去傳話,又道:“陛下,黑山軍那邊又上書請降,被曹長史拒絕了,曹長史說,黑山軍‘聚衆反叛,居心叵測,當力盡剿’。”

劉辯點點頭,道:“二荀,鍾繇也來。”

潘隱又命人去傳話,接着道:“陛下,荊州刺史劉表上書,請求朝廷撥給錢糧,並且有一份兩百多人的嘉獎名單。”

劉辯眉頭一挑,哼笑道:“他是覺得荊州世家支持他還不夠嗎?兩百多人,他敢上來,說明底氣不小……”

潘隱稍稍低頭,等了一會兒才道:“陛下,關於劉備調任徐州刺史,尚書檯,大司馬府以及六曹都有不同意見,任命被擱置了。”

這件事劉辯知道,稍稍想了想,道:“漢中那邊有什麼動靜?”

潘隱頓時知道劉辯在問什麼,回憶片刻,道:“沒有動靜。不過,益州牧自去年十二月以來,上了第四封,請求朝廷將劉璋放回。”

劉焉的身體越來越不好,明顯在佈局接班。但他現在,只有一個兒子還活着,就是劉璋。

但劉璋自兩年前就一直以‘質子’的身份留在洛陽,在刑曹擔任‘郎中’。

劉辯沉吟一陣,道:“暫且不管他。三羌有什麼動靜?”

潘隱緊跟在劉辯身側,道:“沒有。倒是韓遂似有意歸附,但總是前後反覆,鍾廷尉認爲當‘且晾觀之’,尚書檯同意了。”

劉辯見尚書檯在望了,忽然停住腳步,道:“曹操最近在忙什麼?”

潘隱看了眼大司馬府方向,道:“好像沒有什麼其他的,就是在府邸以及大司馬府,對了,聽說近來要生孩子了。”

劉辯揹着手,心裡思索不斷。

南方的局勢突變,確實出乎他的意料。原本以爲,袁術起碼能支撐個三五年,沒想到,這才兩年就支撐不住了。

說起來,他一直在放水,奈何這袁術確實無能,一點都不堪用。

隨着袁術敗落,在袁術叛亂一事掩蓋下的各種矛盾,將浮出水面,朝廷還想繼續置身事外,專心於‘新政’,是求而不得了。

劉辯不得不考慮,怎麼壓制各種矛盾,繼續集中精力推行‘新政’,爲大漢恢復、積攢元氣。

潘隱見劉辯在沉思,不敢打擾。

遠遠的見到尚書檯有小吏過來,不動聲色的擺了下手。

劉辯看着天色,想了好一陣子,在錯綜複雜的局勢中,難以理出頭緒,不禁有些煩惱的皺眉。

又是半晌,劉辯輕吐一口氣,道:“是不是要下雪了?”

潘隱轉頭看了眼天色,道:“陛下,應該還有一場雪。”

這還沒出正月,按理說,還會下雪。

劉辯點了下頭,道:“走吧。”

潘隱無聲應着,跟着劉辯來到了尚書檯。

小會議廳內,丞相楊彪、大司馬皇甫嵩以及荀彧,荀攸,鍾繇,曹操等人已經在候着了。

“臣等參見陛下!”一衆人齊齊見禮。

“免了。”

劉辯大步走進去,坐下後,看着一羣人,道:“事情諸位卿家都知道了,說說看法。”

楊彪比以前更胖了,挺着大肚子,一臉嚴肅相,道:“陛下,袁術等人,大逆不道,謀逆叛亂,人人得而誅之!而今敗亡,乃是天意!臣請陛下降旨,諸將用命,年中之前,平定袁逆!”

其他人沒說話,暗中觀察着劉辯。

對於袁術,在座的早就明顯感覺到,眼前的陛下有意無意的在縱容,拿捏不清楚他的想法,衆人也不敢隨意開口。

劉辯神情如常,道:“丞相所言有理。誰人爲帥,誰人爲先鋒?”

一羣人沒想到劉辯這麼痛快,不禁一怔。

旋即幾乎都明白了,袁術現在只有四郡之地,大敗之下,人心渙散,敗亡就在眼前。

可誰最終滅掉袁術,誰便有大功,封侯就在眼前!

曹操呼吸有些急促,餘光掃過衆人,忍不住了,擡手沉聲道:“陛下,臣願意領兵,爲陛下平亂!”

荀攸對曹操有所警惕,不動聲色的道:“陛下,臣之意,以荊州刺史劉表爲帥,吳郡太守孫堅爲先鋒。”

鍾繇稍作思索,道:“陛下,臣認爲當分兵兩路,公孫瓚亦可爲先鋒。”

皇甫嵩,楊彪沒有插話,任由他們相爭。

兩人居高臨下,又沒有什麼利益在裡面,是以冷眼旁觀,看的十分清楚。

曹操是爲了他自己,荀攸則是爲了將曹操留在洛陽,而鍾繇,考慮的是防止劉表、孫堅坐大,有意分化。

曹操同樣察覺到了,面色如常,沉聲道:“陛下,此番滅袁,必須是朝廷,決不能是地方牧守,請陛下明鑑!”

劉辯眉頭一挑,明白了曹操話裡的意思。

如果是劉表,孫堅等人平定袁術,只會令地方坐大,朝廷進一步式微。而由朝廷滅袁,正好相反——朝廷強勢,地方那些人是龍是虎都得盤着!

楊彪同樣醒悟,連忙道:“陛下,臣贊同曹長史之意。”

荀攸心思如玲瓏,對於曹操這個說法自是贊同,心底已經在考慮着曹操以外的人選了。

左思右想,他發現,除卻曹操之外,好像沒有更爲合適的人選了。

在突然的安靜中,一直沉默着的荀彧插話,道:“陛下,若是漢中太守劉備爲徐州刺史,倒是位合適人選。”

“不準!”

劉辯果斷的將荀彧的建議打了回去,道:“漢中太守不得動。大司馬,你怎麼考慮的?”

荀彧還想再說,皇甫嵩已經擡手了,道:“陛下,幽州牧劉虞可用。”

在去年,王允被處死,朝野一度瘋傳,劉虞將要入京,接替王允的位置,但隨着時間流逝,這種謠言也是不攻自破。

皇甫嵩再提劉虞,目的也簡單,尚書檯就剩下丞相楊彪一個人,應當補充。

畢竟,大司馬府有後繼者曹操,尚書檯卻沒有。

劉辯還是搖頭,道:“烏桓,鮮卑等時不時叛亂,劉卿家於塞外有威德,不宜輕動。”

荀攸,鍾繇等人悄悄對視,這說來說去,最後還只剩下一個曹操了。

曹操狹長雙眼閃過一絲激動,越發沉色道:“陛下,袁術已是必死之局,朝廷應當將注意力轉向董卓等人!”

劉辯看了眼曹操,心裡推敲再三,還是下定決心,道:“以曹操爲揚威將軍,督徐、揚二州軍事,吳郡太守孫堅,奮武將軍公孫瓚歸於節制,於四月出京,剿滅袁術等叛逆!”

曹操強持鎮定,朗聲道:“臣,曹操領旨!”

荀攸對曹操還是有所警惕,稍一沉吟,便道:“陛下,臣請郭嘉、戲志才爲軍事,總錢糧、軍情等事務。”

劉辯對於荀攸的心思看的一清二楚,道:“可。”

曹操對此倒無所謂,本來就想要郭嘉,順水推舟的道:“陛下,臣還想調遣一些人聽用。”

“你與大司馬商議。”

劉辯對於派遣曹操,心裡多少也有些警惕,看向皇甫嵩,道:“大司馬府有什麼計劃嗎?”

皇甫嵩神情冷色,頓了片刻,道:“回陛下,事發突然,大司馬府還未有周全的策略。”

劉辯點點頭,別說皇甫嵩等人了,他也還沒想清楚。

“不過,”

劉辯坐直身體,神情嚴峻,道:“袁術敗亡在眼前,但一些人坐大也是事實。朕想知道的是,朕的旨意,還能過長江嗎?”

衆人臉色微變,躬身不敢言。

長江以南,現在主要的大勢力,有孫堅,劉表以及士燮。

孫堅這個人,對於一方太守,說殺就殺,眼裡簡直沒有朝廷。

而劉表,在得到荊州世家的支持後,手裡握有兵權,非但對朝廷的軍令‘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還對朝廷有了諸多要求。

士燮倒是相對特別,世家一面對袁術堅決抵抗,還在鎮壓一些蠻族,在不知不覺間,交趾一大半郡縣都落到了士家手裡。去年以來,上表士燮爲交州刺史的奏本是越來越多。

這三人,有了尾大不掉之勢。

同時,還有益州的劉焉,豫州的董卓、公孫瓚,徐州的呂布,這些人,似都沒將朝廷放在眼裡。

“陛下,”

門外的徐衍拿着兩道奏本,悄步進來,道:“董卓與呂布的奏本。”

劉辯目光異色,伸手接過來,在一衆人注視下打開,看完後,微微沉默,而後忍不住笑起來,道:“呂布舉薦董卓爲左僕射,董卓舉薦呂布爲徐州牧。”

楊彪登時冷哼一聲,道:“此二人狼子野心,待平滅袁術,當順手剿滅!”

劉辯神色沉吟,忽的道:“朕改變主意了,曹操,開春之後,你先入冀州,平定黑山軍!”

曹操一怔,旋即明悟,果斷擡手道:“臣領旨!”

荀攸,荀彧,鍾繇等人對視一眼,體悟了劉辯的用意,鍾繇接話道:“陛下,自前年一戰,黑山軍有分崩離析之勢,臣請旨走一趟,或許有些人,無需動兵。”

劉辯點頭,微笑着道:“嗯,加卿家爲參知政事、欽使,予便宜行事之權。”

鍾繇躬身,道:“臣領旨。”

劉辯又看向曹操,道:“朕給你撥付兵馬三萬,錢糧給足,不得再行其他事,要儘速剿滅黑山軍,不得有誤!”

曹操神色一沉,道:“臣領旨!”

他聽出了劉辯話裡的意思,給兵給錢糧,那就是不允許他自行招募兵馬,更不允許他‘自籌錢糧’了。

劉辯注視他片刻,轉向荀彧,道:“卿家,去年的夏糧,秋糧都有所漲幅,今年可有所預測?”

荀彧躬身,道:“回陛下,去年賦稅的增加,是基於朝廷大力反腐,非是賦稅增加。今年,依戶曹推斷,不會增加多少,總數在十萬萬左右。”

劉辯皺眉,繼而暗自輕吐一口氣。

荀彧的話,將劉辯的一些期待給磨滅了。

‘要推行再分土地嗎?’劉辯心裡斟酌着,有些猶豫。

賦稅之所以不再增加,本質上是因爲,朝廷能收取的田稅有限,絕大部分土地,仍舊在各大小世家手裡。

雖然經過多年戰亂,一些世家湮滅,但這部分土地,也回不到朝廷手裡。

需要朝廷徹底清丈,理清其中的關係,尤其是加強對地方的控制,這才能將‘無主’的田畝收歸朝廷,再次分給庶民。

但‘新政’到現在爲止,不過三年時間,加上各種戰亂,至今還沒有完全清丈,又怎麼能再分?

而且,一旦開啓再分土地,各大小世家估計得炸鍋!

平添禍亂!

在劉辯沉吟的時候,荀彧再次說話,道:“陛下,隨着各州的相繼安定,鹽稅在不斷增加,今年預計有鹽稅三萬萬以上。”

這個劉辯倒是知道,心裡反覆再三,還是難以下定決心,道:“嗯。對於清丈田畝,登記戶丁,尚書檯要戮力同心,不遺餘力,今年年底之前,幷州、司隸要有個結果了。”

“臣領旨。”荀彧擡起手,些許老成的臉上,一片肅容。

這兩件事,已經推行三年了,其中困難層層,阻礙重重,荀彧已感受到巨大壓力。

劉辯伸手接過盧毓遞過來的茶杯,喝了一口,清爽了幾分,這才道:“朕有三件事要交代。”

“臣等恭聽聖訓。”一衆人擡手道。

劉辯組織了一下措辭,道:“第一,傳旨天下,任何官員不得私自任命從屬,朝廷管、州管、郡管、縣管的大小官吏,皆須上報批准,任何人不得亂命!”

衆人擡着手,心裡清楚,這種情況,在大漢各地十分普遍,早已經見怪不怪。

“第二,”

劉辯抱着茶杯,語氣平淡,道:“‘軍、政’分離是國策,這一點,必須持之以恆,堅定不移的推行,任何人不得阻攔!”

“第三,”

劉辯注視着他們,道:“對於南方諸事,徐州刺史暫不設。吳郡太守孫堅必須謹遵朝廷旨意,不得亂來。董卓、呂布的奏本不予理會,對他們要嚴加監視。劉表的奏本,留中不發。給袁術降旨,命他認罪伏法。關於改交趾爲交州,朕暫時沒有這個想法。”

這‘第三’,是對南方突變的一系列事情的一個應對總綱。

“臣等領旨。”

衆人想了片刻,沒有覺得什麼不妥,紛紛擡手應道。

劉辯起身,道:“具體的事情,尚書檯、大司馬府合議上奏,今天就到這裡。”

“臣等恭送陛下。”在座的人擡手道。

劉辯出了小會議廳,留下一衆人,陷入沉默之中。

這場會議,定下了很多事情,但最大得利,是不怎麼起眼的曹操!

揚威將軍加督徐、揚軍事,這分量比一般的州牧還要重!

曹操端坐着,面無表情,心裡卻躊躇滿志,決心要幹一票大的!

而劉辯出了尚書檯,踱着步走出宮,身後跟着盧毓。

十歲左右的盧毓,在盧植死後,便一直被劉辯帶在身邊。

“你覺得,朕出京巡視,是否不妥?”劉辯微笑着問向盧毓。

第18章 知識的快樂第52章 年號光熹第269章 科舉制第232章 圍城第205章 司馬之家第360章 煮酒論英雄第86章 抗拒第80章 錯綜複雜第122章 九品中正制第93章 朕開始生氣了第199章 卿家之能,令朕心服第21章 給何進機會447.第447章 天災人禍第267章 小霸王與周郎第59章 世家風骨第307章 怒氣419.第419章 新婚之夜第176章 不可做曹賊第319章 會盟第270章 不是鍾繇418.第418章 手段第26章 禍國之人第103章 雁門失守第162章 衣冠楚楚 禽獸居中第117章 宣戰第153章 袁術野心,皇位我也坐得第105章 匈奴單于第290章 戰前拉扯第44章 不變應萬變第255章 遊說第15章 陣線452.第452章 貴客第192章 豢養第279章 曹操的驚恐第57章 驚變(大章求追讀)第356章 天雷滾滾第192章 豢養第239章 圍魏救趙第290章 戰前拉扯第10章 董重的能耐第221章 夷三族第209章 雷霆雨露,俱是天恩第5章 還是不可第395章 隱秘之事第317章 末世人心第124章 大事件小手段464.第464章 克紹箕裘470.第470章 尚書檯風雲第211章 趙雲威名第313章 危機四伏的洛陽城408.第408章 老烏龜第80章 錯綜複雜第20章 揮劍第298章 時間就是勝利第16章 四世三公第169章 豔名遠播第371章 納女入宮第268章 盟約第173章 天降橫財第295章 二分天下第23章 沆瀣一氣第219章 其心可誅第182章 黃巾招降曹操第332章 張良計與過牆梯第227章 爭風吃醋466.第466章 舊事480.第480章 國本第42章 宮內宮外第36章 制衡第156章 大丈夫生居天地間豈能鬱郁久居人下第140章 貪色之人第117章 宣戰第216章 從上到下八百個心眼第378章 提前了第273章 嚴峻466.第466章 舊事第28章 開始殺人了第355章 恍然大悟第320章 十八路諸侯第360章 煮酒論英雄第102章 御駕親征(求訂閱)425.第425章 碎嘴子第287章 ‘潁川黨’的內耗第399章 未雨綢繆第37章 終於來了第221章 夷三族第170章 風雲變 袁術敗第383章 不足事434.第434章 京內京外第125章 曹操的路412.第412章 城外府內第6章 旨意第34章 沖淡453.第453章 繼往開來436.第436章 野心第195章 皇甫二公子第203章 讓子彈飛第8章 衆臣的疑惑第26章 禍國之人第26章 禍國之人
第18章 知識的快樂第52章 年號光熹第269章 科舉制第232章 圍城第205章 司馬之家第360章 煮酒論英雄第86章 抗拒第80章 錯綜複雜第122章 九品中正制第93章 朕開始生氣了第199章 卿家之能,令朕心服第21章 給何進機會447.第447章 天災人禍第267章 小霸王與周郎第59章 世家風骨第307章 怒氣419.第419章 新婚之夜第176章 不可做曹賊第319章 會盟第270章 不是鍾繇418.第418章 手段第26章 禍國之人第103章 雁門失守第162章 衣冠楚楚 禽獸居中第117章 宣戰第153章 袁術野心,皇位我也坐得第105章 匈奴單于第290章 戰前拉扯第44章 不變應萬變第255章 遊說第15章 陣線452.第452章 貴客第192章 豢養第279章 曹操的驚恐第57章 驚變(大章求追讀)第356章 天雷滾滾第192章 豢養第239章 圍魏救趙第290章 戰前拉扯第10章 董重的能耐第221章 夷三族第209章 雷霆雨露,俱是天恩第5章 還是不可第395章 隱秘之事第317章 末世人心第124章 大事件小手段464.第464章 克紹箕裘470.第470章 尚書檯風雲第211章 趙雲威名第313章 危機四伏的洛陽城408.第408章 老烏龜第80章 錯綜複雜第20章 揮劍第298章 時間就是勝利第16章 四世三公第169章 豔名遠播第371章 納女入宮第268章 盟約第173章 天降橫財第295章 二分天下第23章 沆瀣一氣第219章 其心可誅第182章 黃巾招降曹操第332章 張良計與過牆梯第227章 爭風吃醋466.第466章 舊事480.第480章 國本第42章 宮內宮外第36章 制衡第156章 大丈夫生居天地間豈能鬱郁久居人下第140章 貪色之人第117章 宣戰第216章 從上到下八百個心眼第378章 提前了第273章 嚴峻466.第466章 舊事第28章 開始殺人了第355章 恍然大悟第320章 十八路諸侯第360章 煮酒論英雄第102章 御駕親征(求訂閱)425.第425章 碎嘴子第287章 ‘潁川黨’的內耗第399章 未雨綢繆第37章 終於來了第221章 夷三族第170章 風雲變 袁術敗第383章 不足事434.第434章 京內京外第125章 曹操的路412.第412章 城外府內第6章 旨意第34章 沖淡453.第453章 繼往開來436.第436章 野心第195章 皇甫二公子第203章 讓子彈飛第8章 衆臣的疑惑第26章 禍國之人第26章 禍國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