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搪塞

望着崔泉誠懇的目光,李嘉認真地看着,不得不承認,他說的的確有道理。

歷史上,無論哪個改革變法,都需要大量的能吏進行執行,空有好政策,但一到地方,卻全部歪了。

比如王安石變法,就是如此,文人的節操是能信的嗎?

張居正變法,首先就是在吏治上,行考成法,對官吏賦稅,水利等方面有要求,罷黜不少的庸官污吏。

再這之後,纔有了一條鞭法。

所以,肅清吏治,纔是改革的第一步。

“承天府可以,爲何其他幾府不行?”

“陛下,江南國分爲二府,外加新近依附的閩南府,吏治敗壞,需得細細肅清,才能爲之。”

“待那時,方是編戶的最佳時機。”

幾位相公看着皇帝陷入深思中,心中不明,想來是被說服了,齊齊鬆了口氣。

吏治這個東西,廣闊而極深,涉及到方方面面,沒幾年功夫是完成不了的。

到時候,不就不了了之?

人都是自私的,他們作爲宰相,衣食無憂,但,權力是有保質期到,一旦沒了權力,一家人又能如何?

經商是需要精明能幹,做官需要會鑽營,知大勢,只有廣蓄家產,擴大土地,纔是一等一的,畢竟,收租子還要啥腦力,代代傳承即可。

如果,一旦編戶齊民,家中蓄養的隱戶就會出去,投效的土地自然也要出去,如此一來,家產自然會縮水數成。

這是他們不願意的。

最主要的原因,則在於,皇帝昨日廢除職田,今日又言編戶,動作繁多,作爲士大夫階級,他們本能的感覺到不對勁,福利越來越少,身上的繩子卻越來越緊,這可不是個好現象。

編戶齊民可以,但皇帝要把官員福利恢復到前唐時,尤其是,要與他們免稅。

堂堂一國宰相,麾下總共才幾萬畝地,竟然還要納稅,甚至還變本加厲,讓他們家產縮水,簡直是太苛待了。

至於徭役,那是賤民們的特權。

要知道,他們可是代天子牧民啊!

這種不正當的趨勢越來越明顯,他們作爲宰相,都是人精,哪裡能感受不到?

明面上反對不了,那就暗地裡遏制。

所以,對他們而言,並不是反對編戶,而且反對這種越來越嚴苛的束縛,那條無形中的繩子。

李嘉不明白這羣宰相的心思,他認爲,士大夫們並非捨不得編戶,而是捨不得損失家產。

將承天府的編戶齊民擴大到全國,這需要巨大的力量。

那,戶口隱匿怎麼來的?

亂世中,百姓們將土地掛靠給大戶人家,從而避免官府的剝削,只需要每年進行交租即可,更不要提服徭役了。

日子雖然過的舒坦,但不消十來年,整個土地就真正歸屬於大戶了,然後變成沒了戶籍的隱戶,遭受世代的剝削,不能參與科舉,經商,只能爲奴爲婢。

如官宦人家,自然可因權力免受賦稅徭役,然後因此而掛靠土地,幾年間家產暴增,慢慢經營,就會家財萬貫。

在農耕社會,一個朝廷最大的敵人,就是宦官士大夫勳貴階級,他們倚仗着免稅特權,肆無忌憚地吞噬着自耕農的土地,而且還不用繳納賦稅,國家財政崩潰,只能加稅,然後就逼迫百姓造反了。

所以,光是編戶是沒用的,雖然它能增加賦稅(兩稅法中,還有一戶稅,按財產多少繳納,王公以下皆納),畢竟戶口多了,就有更多人納稅,但這只是加重百姓負擔。

編戶齊民後只是基本,其實最關鍵的,還是要行經界法。

李嘉越想越深,後世以來的廣闊閱讀量,散發的思維,讓他可以借鑑,從而知曉到底該怎麼改革,怎麼樣進行。

“相公所言極是。”皇帝臉上浮現一絲笑容,他明白,這等事,不能操之過急,所以,他頗爲鄭重地說道:“爲政先治吏,吏清而民諧,此乃老成之言。”

“今天,就到這裡吧!”

幾位相公互相看了一眼,不知皇帝葫蘆裡賣的什麼藥,只能心中不安地退下。

這場君臣問對,某種意義上來說,是不歡而散了。

宰相們不安也是正常的,皇帝與他們漸行漸遠,不思如何安撫厚待官吏,反而準備進行苛待,這完全不符合君臣治國理政的規矩。

這幾年來,皇帝一向強勢,政事堂多有妥協附和,宰相們認爲,就是一貫順從,才讓皇帝脫離了賢君道路。

所以,崔泉幾人卻明知編戶可行,卻不得不拖延,反對,就是爲了維護宰相的尊嚴,士大夫的尊嚴。

他們反對的不是編戶,而且皇帝愈演愈烈的隔絕君臣的政策。

發出宰相們的聲音,讓皇帝知難而退,迴歸到原來的賢君良臣模式。

“陛下今日編戶不成,怕是另有謀算!”趙誠兼領吏部,這次肅清吏治,就由他開始,心中着實有些慌亂。

“編戶齊民,早晚得實施的,只是緩些時日再實行罷了!”崔泉老成持重,他沉聲道:“如今江南新附,朝廷不宜動盪,而陛下年輕氣盛,易出現紕漏,而且人心浮躁,還是等時局安穩一些再說吧!”

望了幾人一眼,神秘一笑,緩步離去。

一切那麼的從容淡定。

人心浮躁,時局安穩,話裡有話啊!

趙誠聞言,嘆了口氣,甩了甩袖子,緩步而去。

孫釗沉默以待,對着幾人拱拱手,轉身離去,顯然,他也在等待時局變換。

王寧則立在原地,思慮萬千。

“哎!”嘆了口氣,凝望了一眼皇宮的方向,扭頭離去。

顯然,宰相的立場,與對皇帝的君臣大義,產生了衝突,讓他心神難定,最後,只能選擇放棄。

希望陛下,能明白我等的良苦用心。

預想中的改革吃癟了,被吏治不清給擋了回來。

對此,李嘉並沒有強求,他不是獨夫,深切地明白,一個人,是治理不好天下的。

強制要求允許,當然也是可以的,但弊病太多,不如暫且退去。

畢竟,唐朝時期的宰相,一直位高權重,皇帝只能用羣相來分隔相權,比如,皇帝詔令不經宰相即爲非法。

還有,沒有經過宰相們的簽名,皇帝不能隨意任命官吏,否則就是非法的。

當然,這是理論上的權力,只要皇帝強勢,罷相卻是很容易的。

宰相一向是百官的代表,沒有理由的罷相,只會造成皇權的損失。

所以,這羣宰相們的搪塞之言,某種層度來說,是百官們的意思。

“但,相公們爲何會反對編戶呢?中央集權後,他們權勢某種層度而言,不是膨脹了嗎?”

李嘉不解其意。

第1258章偷樑換柱第一千一百章第1259章改任第1213章第六百零七章搪塞第一百四十一章政治佈局(上)第六百二十五章最好不過第一百一十三章風波不平(上)第1218章涼州詞第六百零七章搪塞第五百二十五章施九龍(龍套角色出場)第兩百三十一章陰謀詭計第七十二章海上意外第兩百六十八章楚王身卒第1311章威逼第四百二十四章無題第1258章偷樑換柱第1381章紕漏第1150章安北第二十六章墟市之行第1242章手段第1288章父子第九百四十二章第三百一十九章揚州危矣第三百九十九章名單第二十六章墟市之行第三百七十七章後宮第兩百二十九章露布報捷第兩百三十九章放榜第九百八十三章第六百一十八章一語中的第十二章雜事繁多(下)第三百一十一章梅山攻略第1259章改任第七百八十六章第1285章中秋第1331章威逼第四百四十三章餘波第兩百七十六章心有不忍第五十七章好自爲之第一千零四十六章抽籤第六百六十六章渤海國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第三百九十七章苦修內功第八百二十二章太原第七百七十七章第五百五十九章遷徙第九百七十六章口號第一千零四十一章賤戶第四百五十一章長沙府第五百一十一章殺價第七百一十五章熱鬧第1190章第五百一十八章戰略第八百章度田第四十六章改與活第兩百五十一章黑水都督府第1107章人口(加更,求票、求訂閱)第兩百八十七章鎮壓豪強第兩百五十九章湘江洶涌(上)求票,求訂閱第九百八十七章驚慌第四百九十七章焦慮第三百八十九章黑水都護第七百三十章弊端第兩百二十章穩定朝政第九百七十一章棺材(上)第1212章于闐王第一百八十章相守相思第六百八十六章第八十七章大收人心第八百一十章大朝會第1155章改變第兩百七十三章諸國震動第1336章鼓動第一百九十五章新渤海國第八百二十二章太原第四百五十四章受爵第一百二十七章坐鎮番禺(中)第九百零六章大散關第五百二十七章驚雷第六百八十五章種豬第1295章門檻第五百六十九章夔州第兩百七十一章相助平叛第1151章野望第三百九十章懷孕第九百零三章《大唐討僞宋北伐檄文》第六百七十章敘職第七百三十四章多錢第八百六十四章第九十七章北上,北上第三百七十三章思念第八十二章膽大包天第八十一章白沙都事第七百一十六章第九十九章卑沙城內第八百九十八章緊張第九百五十二章大敗第兩百一十三章利慾難安(下)第四百五十三章八大院
第1258章偷樑換柱第一千一百章第1259章改任第1213章第六百零七章搪塞第一百四十一章政治佈局(上)第六百二十五章最好不過第一百一十三章風波不平(上)第1218章涼州詞第六百零七章搪塞第五百二十五章施九龍(龍套角色出場)第兩百三十一章陰謀詭計第七十二章海上意外第兩百六十八章楚王身卒第1311章威逼第四百二十四章無題第1258章偷樑換柱第1381章紕漏第1150章安北第二十六章墟市之行第1242章手段第1288章父子第九百四十二章第三百一十九章揚州危矣第三百九十九章名單第二十六章墟市之行第三百七十七章後宮第兩百二十九章露布報捷第兩百三十九章放榜第九百八十三章第六百一十八章一語中的第十二章雜事繁多(下)第三百一十一章梅山攻略第1259章改任第七百八十六章第1285章中秋第1331章威逼第四百四十三章餘波第兩百七十六章心有不忍第五十七章好自爲之第一千零四十六章抽籤第六百六十六章渤海國第一千零八十八章第三百九十七章苦修內功第八百二十二章太原第七百七十七章第五百五十九章遷徙第九百七十六章口號第一千零四十一章賤戶第四百五十一章長沙府第五百一十一章殺價第七百一十五章熱鬧第1190章第五百一十八章戰略第八百章度田第四十六章改與活第兩百五十一章黑水都督府第1107章人口(加更,求票、求訂閱)第兩百八十七章鎮壓豪強第兩百五十九章湘江洶涌(上)求票,求訂閱第九百八十七章驚慌第四百九十七章焦慮第三百八十九章黑水都護第七百三十章弊端第兩百二十章穩定朝政第九百七十一章棺材(上)第1212章于闐王第一百八十章相守相思第六百八十六章第八十七章大收人心第八百一十章大朝會第1155章改變第兩百七十三章諸國震動第1336章鼓動第一百九十五章新渤海國第八百二十二章太原第四百五十四章受爵第一百二十七章坐鎮番禺(中)第九百零六章大散關第五百二十七章驚雷第六百八十五章種豬第1295章門檻第五百六十九章夔州第兩百七十一章相助平叛第1151章野望第三百九十章懷孕第九百零三章《大唐討僞宋北伐檄文》第六百七十章敘職第七百三十四章多錢第八百六十四章第九十七章北上,北上第三百七十三章思念第八十二章膽大包天第八十一章白沙都事第七百一十六章第九十九章卑沙城內第八百九十八章緊張第九百五十二章大敗第兩百一十三章利慾難安(下)第四百五十三章八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