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二章半年

編戶齊民雖然重要,但對於朝廷而言,能夠繳納更多的賦稅,得以讓財政更寬裕一些,對於諸位宰相而言,卻是沒多少實質性的好處。

但州縣合併就不一樣了,昔日的五十州,合併成三十州,有的廢除,有的擴大,自然而然,肯定是官吏喪失權力。

所以爲了掌權,也是爲了政績,突出自己,這次州縣合併,許多官吏顧不得撈錢了,只想着表現自己,以期分得一杯羹。

如今,戶口都編造的差不多了,所以大家開始討論商議一下州縣合併的事宜,前面的只是小菜。

“具體章程,政事堂準備的如何了?”李嘉淡淡地說道。

“回稟陛下,臣等殫精竭慮,終於有所成,嶺南將分爲嶺西、嶺東兩府,嶺西十州,嶺東二十二州,皆因地制宜而設之!”

說着,崔泉就呈上一了奏摺,密密麻麻,滿是人名地名,看的有些頭疼,只是粗略地看了看,察覺大致合理,皇帝才點頭說道:

“朕對於諸位相公的能力,是相信的,但這裁撤下來的官吏,又該如何處置?罷黜?右遷?若是處置不當,怕引發民怨吶!”

民怨,算個甚,又沒兵權,哀嚎兩聲,只能怨憤施加在宰相們頭上,誰讓這次是幾位宰相主持的呢?

崔泉臉色不變,說起了腹稿:“這次,官場上下,也被御史臺審查了一遍,地方上許多貪官也被罷黜,而嶺西及嶺東二府的設立,也有許多的官位可以安置,畢竟掌管十數州的衙門,裡裡外外空缺了許多,足以安置了!”

“爲今之計,嶺西嶺東二府,還缺有知府及判官等官職,還是需要陛下您御口金開的!”

“諸位相公可有人選?”李嘉作爲皇帝,也不能所有事都乾坤獨斷,必須依靠羣臣治理天下,而宰相,就是百官的代表。

按照慣例,爲國家舉薦賢才,是宰相的職責。

“臣舉薦,禮部侍郎田千秋任嶺西府知府,其人一向秉性厚重,寬柔並濟,定能撫慰蠻寮!”

首相比較矜持,最先發言的,則是孫釗,而且,他知曉自己對於嶺東府沒有發言權,也爭奪不了,所以就將目標放在嶺西,有好過於無。

“恩?侍郎是正四品,知府也是正四品,如此,倒也合配!”

皇帝當然知曉從中央到地方,品階雖然一般,但明顯算是貶斥了。

“你們有意見了嗎?”

“臣等均以爲田侍郎正爲合適!”兩位宰相拱手說道。

李嘉撇了一眼,就知曉是利益交換了,但心中不以爲意,黨派之爭,只要不過分就成了,能好好治理地方,就是能吏。

這個亂世,城頭常換大王旗,就跟選舉似的,君主不斷的變更,但治理天下的文人依舊還是原人,如,服侍四朝、十位皇帝的宰相——馮道。

哪怕是趙匡胤如今的手下,後漢、後周時期的卻不少,呵,文人的節操,着實搞笑,反正無論怎麼說,他們都有理。

“那就讓他去任知府吧!”皇帝對於此人倒是瞭解一點,是個翰林出身,性格寬厚,不急不緩,是個老好人,對於那些蠻寮,急功利切是不行,平和的脾氣倒是適合。

“嶺東呢?”皇帝拖着長音問道。

“臣舉薦吏部左侍郎邱懷……”

“臣舉薦……”

兩位宰相立馬聞風而動,爭先恐後一般。

嶺東與承天府相鄰,又是嶺南的精華之地,自然需要爭奪一番,若是讓別人拿了去,就聲勢大漲了。

其實,自打準備遷都長沙府,嶺東的地位就是直線下跌,沒了環繞京師的地利,又缺了承天府,嶺東與嶺西並無二樣。

見此,李嘉也只能和稀泥,一人爲知府,一人爲判官,相互制衡,方爲王道。

於是,這一場御前會議,就這樣散去,只有幾個中書舍人激動又顫抖地離去,幾個宰相心思難猜。

三個宰相,一個又是財相,還是太少了。

李嘉隨即又將從幕府中就任勞任怨的王寧拉扯出來,讓他進入政事堂,加了參知政事銜,成爲了第四任宰相。

由於他又身處軍機處,掌管着軍事後勤一類,參考中原的樞密使,被稱作樞相。

有了四位宰相,朝堂一時間有了亂,但隨即又平穩下來,夏糧的平安入庫,讓整個朝廷上下放下了心腸,國庫有糧,心中不慌。

來自於湖南南平等地方的夏稅,也慢慢地運到了嶺南,千里迢迢之下,耗費令人咋舌,李嘉遷都的心,越發的堅定起來。

神武二年的上半年,天下一片太平,只是中原與嶺南一般,都對於貪官污吏,進行嚴懲。

趙匡胤是個嫉惡如仇的脾氣,尤其是剛即位不久,武人的脾氣還未改善,所以,對於文官中的貪腐之徒,倒是看不過眼。

館陶縣有個叫郭贄的人,由於家中富裕,得罪了館陶令,於是就被嚴格檢地,家產大爲縮水,心中分外的不平。

於是,一不做二不休,直接來到東京,託人告御狀,說檢田不均。

趙匡胤大怒,但並未聽風就是雨,而是派人去重新調查檢地情況,待得知果然不均後,立馬將其流放至海島。

商河縣令李瑤受贓,也被棄斬於市,隨即貪官污吏者,皆被砍頭,後世那種對文人的寬容,在杯酒釋兵權之前,是不存在的。

果然,趙匡胤又因武人貪弊,不善治民爲由,開始大肆任免文人爲官,進行集權。

南唐,到了六月,正是梅雨季節,小雨連綿,洪都的李璟,已然重病纏身,果然,不久,李璟去世,終年四十六歲。

太子李煜繼位,受不了洪都的狹窄與潮溼,就藉着喪事回到了金陵,而且還派使入東京,朝見趙匡胤,希望恢復李璟的皇帝名號,死後有些臉面。

死者爲大,也是爲了爭取人心,更是好好剝削了一把錢糧回血,這般,趙匡胤終於同意,於是諡爲李璟“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廟號元宗,陵於順陵(位於今江蘇省江寧區)。

第七百四十一章索然無味第四百五十九章倖進第九百八十五章第兩百六十一章湘江洶涌(下)重發的那章,晚上我會重新填充的第六百三十二章第四百七十二章快活第七百三十八章氣急第四百一十二章半年第七百三十六章錢糧第五百六十七章發家致富第九百五十四章震動第八百七十八章吳越第六百九十八章第九百五十八章第八百八十四章法師第一百九十章開拓進取第1123章胡姬第1307章愛憐第1371章三路第五百零二章不正常第七百六十五章第四百六十五章面見第六十一章各色宴席第一百章自由貿易第六百九十四章議論第三百一十一章梅山攻略第三百五十八章收穫第七百二十四章晉陵縣第一百七十一章行動起來第四百二十四章無題第四百七十七章政事堂第一百二十七章坐鎮番禺(中)第五百二十三章謀劃第七百四十二章人心第1282章羈糜?第十九章另尋他處第五百二十五章施九龍(龍套角色出場)第1364章第兩百九十三章湖南之名第1308章諸王第九百九十六章崩潰第七百八十七章府庫充盈第一千零二十章第七十五章你來我往第六百九十二章第八百八十三章第1207章獻土第1233章第一百五十五章信仰整合(中)第十六章人心奔涌(上)第三百五十章贈予第三百九十四章故事第九百四十七章兵來第1110章信念第兩百九十八章戰事不休第六百六十六章渤海國第八百四十三章生產第三百一十四章野有遺賢第一千零六十四章都督府第一千零六十九章科舉第一百零四章極其荒唐第七百八十章後續第六百八十五章種豬第九百二十八章阻糧第三百三十四章軍心第六十七章人力缺乏第八百二十八章潰敗第三百八十八章元正第兩百三十一章陰謀詭計第五百六十七章發家致富第三百九十九章名單第四百一十四章價值第四百八十二章第七百三十九章條件第四百一十七章戰略第一百四十六章修養生息第六十五章儋州府衙(上)第五百三十一章兵臨城下第1303章清明第七百四十六章第三章雄心壯志第三百二十一章緊急救援第二十六章墟市之行第1189章拿人第六百九十一章符太后第九百八十五章第八百八十九章圖謀第九百一十四章對轟第1225章隱情第兩百七十八章皇帝大婚第九百四十七章兵來第三百一十七章拆分湖南第十二章雜事繁多(下)第十六章人心奔涌(上)第六百四十四章保甲制第三百七十九章詢問第一百八十二章金錢與軍隊第1292章事件第1293章自己
第七百四十一章索然無味第四百五十九章倖進第九百八十五章第兩百六十一章湘江洶涌(下)重發的那章,晚上我會重新填充的第六百三十二章第四百七十二章快活第七百三十八章氣急第四百一十二章半年第七百三十六章錢糧第五百六十七章發家致富第九百五十四章震動第八百七十八章吳越第六百九十八章第九百五十八章第八百八十四章法師第一百九十章開拓進取第1123章胡姬第1307章愛憐第1371章三路第五百零二章不正常第七百六十五章第四百六十五章面見第六十一章各色宴席第一百章自由貿易第六百九十四章議論第三百一十一章梅山攻略第三百五十八章收穫第七百二十四章晉陵縣第一百七十一章行動起來第四百二十四章無題第四百七十七章政事堂第一百二十七章坐鎮番禺(中)第五百二十三章謀劃第七百四十二章人心第1282章羈糜?第十九章另尋他處第五百二十五章施九龍(龍套角色出場)第1364章第兩百九十三章湖南之名第1308章諸王第九百九十六章崩潰第七百八十七章府庫充盈第一千零二十章第七十五章你來我往第六百九十二章第八百八十三章第1207章獻土第1233章第一百五十五章信仰整合(中)第十六章人心奔涌(上)第三百五十章贈予第三百九十四章故事第九百四十七章兵來第1110章信念第兩百九十八章戰事不休第六百六十六章渤海國第八百四十三章生產第三百一十四章野有遺賢第一千零六十四章都督府第一千零六十九章科舉第一百零四章極其荒唐第七百八十章後續第六百八十五章種豬第九百二十八章阻糧第三百三十四章軍心第六十七章人力缺乏第八百二十八章潰敗第三百八十八章元正第兩百三十一章陰謀詭計第五百六十七章發家致富第三百九十九章名單第四百一十四章價值第四百八十二章第七百三十九章條件第四百一十七章戰略第一百四十六章修養生息第六十五章儋州府衙(上)第五百三十一章兵臨城下第1303章清明第七百四十六章第三章雄心壯志第三百二十一章緊急救援第二十六章墟市之行第1189章拿人第六百九十一章符太后第九百八十五章第八百八十九章圖謀第九百一十四章對轟第1225章隱情第兩百七十八章皇帝大婚第九百四十七章兵來第三百一十七章拆分湖南第十二章雜事繁多(下)第十六章人心奔涌(上)第六百四十四章保甲制第三百七十九章詢問第一百八十二章金錢與軍隊第1292章事件第1293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