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二章憂慮

九月到十月底,是湖南乃至於全國秋收的時刻,無論是戰亂還是平靜,農夫們只能佝僂且卑微地在這個亂世存活着,而對於朝廷而言,他們活下來的目的,就是納稅,爲整個國家提供燃料,從而在這個亂世中,享受榮華富貴,以及勉強存活。

對於南唐而言,這一年過的是驚喜交加。

郭榮死了,上臺的是一個稚子,滿朝的文人們終於鬆了口氣,終於能放開手腳的呼朋喚友,尋歡作樂了,只有些許人準備收復失地,但卻一直未曾佔據主流。

糜爛的味道還未瀰漫朝廷,趙匡胤就篡位了,於是就有了一波再次收復江山的話語,而且,還佔據了主流,只是李璟身體虛弱,精力不濟,一直猶豫不決,從而在揚州城被攻破後,還未下達決心,坐山觀虎鬥的策略失敗了。

而對於趙匡胤而言,坐穩皇位不消幾個月,就一直在平叛的路上,先是上黨,再是揚州,到了九月,他才舒了口氣,嘗試了一下皇位的滋味。

在這個秋收的季節,東京都府庫爲之一空,去年的北伐幽燕,今年的討平叛逆,後周十年的積累,已然一空,中原再次恢復到了困窘的情況。

“回稟陛下,府庫空虛,如今之計,連百官的俸祿都難以爲繼,還望陛下納諫!”蕭國公、侍中,宰相範質看着趙匡胤的臉,直接說道,很生硬,讓趙匡胤很不舒服。

對於這種在黃袍兵變後還敢質問自己,而且朝野素有清名的宰相,趙匡胤實在有些羞愧,黑臉微微泛紅。

他明白,這是範質在拐彎抹角的教訓自己不要大手大腳的亂爲。

若是節儉,趙匡胤並不貪圖享受,後宮增添的宮人並無多少,但卻對於自己的兄弟卻是大手大腳,賞賜無數。

上黨是李筠經營多年的地方,錢財無數,之前送與趙國公李谷,就有五十萬錢。趙匡胤快刀斬亂麻,將其斬滅,又一把火燒了澤州城,毀屍滅跡,其中的收穫錢糧無數,但大半又散去,朝廷入不敷出,就連範質,都被賞賜了黃金器二百兩、銀器一千兩、絹二千匹、錢二百萬。

其他的將領由可知之,賞賜更是豐厚,但對於朝廷而言,卻是血虧的。

“朕知矣!”趙匡胤爲人很寬厚,對於範質的拐彎抹角的責問,他不放在心上,這是他得以受到擁戴的緣故,在這個亂世,有一個仁厚的將領,自然被士卒們喜愛。

李筠造反,對於他的兒子,李守節,卻是封賞有加,再次安穩了人心。

“大宋新立,亂了一陣子,如今纔算安穩下來,朝廷還需相公操持纔是!”趙匡胤和善地笑道。

“臣自當效勞!”範質再次看了趙匡胤一眼,低頭應下,心頭卻是感嘆,此人倒是明君之相,可惜,卻不是自己的恩主世宗皇帝。

想着前不久自己的樞密使的職位被撤下,而加了侍中,他心中不由一稟,自己這個前朝宰相,退下之日不遠了。

“湖南可有消息?僞唐仍未交出李重進嗎?”趙匡胤心中的不滿,直接從言語中表露出來,對於年僅二十餘歲的李嘉,他感覺此人是個棘手的人物,是自己統一天下的絆腳石。

“信使送信過來,言僞唐並不理會朝廷的命令,反而大言不慚,其包庇李重進之禍心,可以知之!”範質思量一會兒,就直接說道,他感覺自己屁股下的椅子,有些梆硬。

“陛下,如今乃是秋收之際,朝廷難以用兵,還望陛下息怒,來日方長,對於朝廷而言,休養生息之日越久,國力日益強上一分——”

範質見到趙匡胤臉色變化,連忙勸誡道。

“朕自有分寸!”趙匡胤點點頭,說道:“如今秋收乃是重事,相公去忙吧!”

“臣告退!”範質緩緩而去。

“來人,詔令山南東道節度使慕容延釗密切注意湖南方向,若有動向,立即快馬傳書!”趙匡胤踱量幾步,心中還是不安,眯着眼睛,他沉聲吩咐道。

“諾——”一旁的宦官連忙應下。

“如今北有契丹、東漢,南有李璟、李嘉兩僞唐,下一步棋,又從何入手?”

趙匡胤望着窗外,心思百轉千回,炎熱的天氣下,殿中有悶熱,他心中也是煩躁。

契丹騎兵無敵,東漢地利難進,而江南之國,憑藉水利之便,水師橫行,一時間倒也奈何不了。

西蜀數十年,兵甲數十萬,且道路崎嶇,入蜀之路難矣,先南後北之策,突破在於江陵、湖南,誰料嶺南大膽,趁中原無暇,湖南疲弱,一舉吞併了湖南十二州。

他原先就準備奪取江陵、湖南,再下嶺南,然後加上吳越,一起包圍南唐,借洞庭湖訓練水師,步步緊逼,從而吞之,如今,此策不行了。

“江陵,江陵,此地絕對不容有失!”趙匡胤眉頭緊鎖,喃喃自語,一旁的宦官們自然不敢打擾。

“絕對不能失去江陵!”

“去喚趙樞密過來!”

“諾——”

所謂的趙樞密,其實就是趙普,這個極爲重要的心腹幕僚,在罷免範質樞密使之後,任免趙普爲樞相,控制軍隊。

很快,趙普的額頭上滿是細汗地跑來了,氣喘吁吁,趙匡胤這才平緩了些,讓身旁的宦官連忙端來椅子賜坐,賜茶,待其歇息了片刻,這次說道:

“先南後北,乃是統一之策,但如今,南唐倚仗長江之利,難以並之;吳越素來忠誠,不可輕動;蜀地崎嶇難行,不可妄動;如今,只有走江陵、楚地,方可南下之路,但僞唐卻據湖南,不知先生何解?”

第一千零零章東進第1353章民艱第四十三章登聞鼓上第1348章第八百三十七章第六章邕州衙內第七十七章媚川都第四百六十四章遷都第八百七十一章村上天皇第1321章皇事第1165章第五十八章欽州血案第四百九十九章天使第九百四十八章合圍第1160章幽州營第六百三十二章第一百八十四章獎賞之制(下)第兩百七十九章立政殿第兩百四十四章任重道遠第七百七十二章都司第八百五十章進士科第六百八十一章爭奪第四百零五章科舉第1170章對戰第五百五十九章反殺第七百九十八章洛語第四百一十三章靈渠第一百二十七章坐鎮番禺(中)第三百八十六章生計(下)第1112章老君山第四十三章登聞鼓上第四十二章不過如此第八百四十五章文會(上)第七百一十八章農田第六百五十九章避諱陋習第1217章不一樣的涼州第1393章高原上的戰爭第七百八十章後續第一千零三十一章公侯貴戚第1325章黑水都護第1258章偷樑換柱第一百七十七章御史與鹽第1196章第八百四十章軍制(下)第五百零三章宣戰第七百五十四章複雜第1292章事件第八百九十三章五萬貫第三百七十五章南下第九百二十六章命門第八百二十五章第1156章民心第四百二十章學政第六百五十九章避諱陋習第六十九新的展望第1241章裁撤邊鎮第五百一十九章腳氣第1389章彩雲之南第三百一十二章八旗顯威第九百六十七章安排第兩百四十五章以糧爲本第一千零二十三章藩鎮入京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解池第八百九十七章三趙第五百一十三章準備第八十四章建言第六百五十三章第六百二十六章兩千萬貫第三十六章欽州張府第1265章死戰第1181章天可汗第四百六十八章書信第三十五章道路重重第二十八章後備計劃第四百五十八章太僕寺第1328章第1401章入祀第1112章老君山第三百零八章水師之謀第兩百五十四章意有所指第九百一十九章剿宋助周第1171章第1238章護法第一千零三十六章東海馬第九章第十章在作品相關裡第一百四十八章話裡有話第一千零三十章無題第一千零七十二章第六百八十三章張天師府第四百七十三章留從效(求票,求訂閱)第九百八十一章會面第九百六十一章騎對騎第八十三章熙熙攘攘第九百六十九章鑾駕第一百章自由貿易第六百二十五章最好不過第兩百零一章以功封王重發的那章,晚上我會重新填充的第九十二章阿卜杜勒第一千零八十九章拋石
第一千零零章東進第1353章民艱第四十三章登聞鼓上第1348章第八百三十七章第六章邕州衙內第七十七章媚川都第四百六十四章遷都第八百七十一章村上天皇第1321章皇事第1165章第五十八章欽州血案第四百九十九章天使第九百四十八章合圍第1160章幽州營第六百三十二章第一百八十四章獎賞之制(下)第兩百七十九章立政殿第兩百四十四章任重道遠第七百七十二章都司第八百五十章進士科第六百八十一章爭奪第四百零五章科舉第1170章對戰第五百五十九章反殺第七百九十八章洛語第四百一十三章靈渠第一百二十七章坐鎮番禺(中)第三百八十六章生計(下)第1112章老君山第四十三章登聞鼓上第四十二章不過如此第八百四十五章文會(上)第七百一十八章農田第六百五十九章避諱陋習第1217章不一樣的涼州第1393章高原上的戰爭第七百八十章後續第一千零三十一章公侯貴戚第1325章黑水都護第1258章偷樑換柱第一百七十七章御史與鹽第1196章第八百四十章軍制(下)第五百零三章宣戰第七百五十四章複雜第1292章事件第八百九十三章五萬貫第三百七十五章南下第九百二十六章命門第八百二十五章第1156章民心第四百二十章學政第六百五十九章避諱陋習第六十九新的展望第1241章裁撤邊鎮第五百一十九章腳氣第1389章彩雲之南第三百一十二章八旗顯威第九百六十七章安排第兩百四十五章以糧爲本第一千零二十三章藩鎮入京第一千零四十七章解池第八百九十七章三趙第五百一十三章準備第八十四章建言第六百五十三章第六百二十六章兩千萬貫第三十六章欽州張府第1265章死戰第1181章天可汗第四百六十八章書信第三十五章道路重重第二十八章後備計劃第四百五十八章太僕寺第1328章第1401章入祀第1112章老君山第三百零八章水師之謀第兩百五十四章意有所指第九百一十九章剿宋助周第1171章第1238章護法第一千零三十六章東海馬第九章第十章在作品相關裡第一百四十八章話裡有話第一千零三十章無題第一千零七十二章第六百八十三章張天師府第四百七十三章留從效(求票,求訂閱)第九百八十一章會面第九百六十一章騎對騎第八十三章熙熙攘攘第九百六十九章鑾駕第一百章自由貿易第六百二十五章最好不過第兩百零一章以功封王重發的那章,晚上我會重新填充的第九十二章阿卜杜勒第一千零八十九章拋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