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4章印刷

這樣一想,李嘉頗有些自愧。

果然,改革什麼的,並不是上嘴皮碰下嘴皮出來的,還需要一番實踐,才能得出真知。

以管窺豹。

縣學如此了,那麼地方上的秀才舉人,那定然基本上是豪族的囊中之物。

按照道理來說,那,寒門豈不是難得上升?

面對疑惑,少年則直言道:“秀才舉人甚少,我們縣每次也才一兩個,舉人更少的很,河南府兩年也才攤上十幾人。”

“寒門子弟,也能佔幾個名額。”

李嘉恍然。

秀才舉人真的是大浪淘沙。

因爲這東西是永久性的,第一輪是豪族,二輪三輪,最後總會輪到寒門子弟。

一旦有了缺口,自然就會源源不斷。

況且,那些豪族子弟進入功名系統,對於朝廷來說也是好事,這相當於融入了。

有好有壞,李嘉心中頗有些沉寂。

他當然不會奢望普通的平民百姓,能夠佔據秀才舉人的大多數,但寒門佔據多數,就顯得極爲適合。

寒門,家有幾十畝地,能夠養活一個讀書人,比上不足,比下有餘。

說白了,就是沒落的貴族,世家的支系,他們知曉讀書的重要性,所以竭盡全力地養個讀書人。

寒門只是相較於世家來言的。

非要做個類比,就是明清的自耕農,美國的中產階級,屬於社會統治的中心。

眼前的少年,也算是勉強是寒門了。

寒門?大唐還有世家嗎?

李嘉搖了搖頭,他隨即道:“大唐,已經沒了世家,也不能有世家。”

“好好讀書!”

說着,李嘉揮了揮手,吳青很識相地拿出一個包裹出來,然後在少年的驚詫中,直接打開:

只見,十三本黑皮線裝書,疊成一塊,攤散在桌面上,彷彿金子般閃爍,光亮。

這些是足以傳家的書籍。

“這——”少年頗有些哆嗦。

一整套十三金,在市面上價值百貫。

而一畝中田,也不過三四貫罷了。

“你我有緣!”李嘉淡淡的說道:“這些都是官修版,有句讀斷句,秀才舉人試也是根據與此,比抄錄好上許多。”

“多謝郎君!”少年滿臉感激涕零。

他自然知曉其中的珍貴,不提金錢,光是這一套書,買都買不到。

李嘉不以爲意,勉勵道:“好好讀書,爲國效力。”

心中也有所得,李嘉迫不及待地離去,甚至有些落荒而逃。

無他,實在是受不了這般的環境。

雖然說村長所在,比較不錯,但也是比較而已。

圍欄中,數只公雞母雞,慢走細跑,不時地叫喚幾聲,拉出糞便出來。

不遠處,則是高欄的茅房,半破的門遮掩着,一邊則是豬圈,哼哧哼哧地啃食着,有野菜野草。

甚至,小孩鬧不住,就直接對着食槽,直接蹲拉起來,也不怕豬啃了屁股。

院落中的污穢,似乎明目張膽,即使是在冬日中,也隱隱散發的臭味。

自穿越而來,就是富家子弟,習慣了潔淨,怎麼能忍受這般的污穢,他已經強忍多時了。

狼狽而出,李嘉迫不及待地回到了馬車,狠狠地吸了幾口氣,忍不住地感嘆道:“民生多艱,百姓多苦啊!”

一旁的吳青當然知曉眼前皇帝的心思,他強忍着心中的笑意,這才配合道:“陛下所言甚是,豈止是書籍,就連吃住,都是極爲簡易,污穢的。”

“你說的也有些道理。”

李嘉點點頭,接過話題,說道:“病從口入,吃住的地方那麼,那麼,污穢,怎能不多病多災?”

直到這時,這位皇帝也意識到,一場衛生運動,也迫切地需要展開了。

只是,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着實難弄啊!

心中過了一遍,他終究是放棄了。

“去縣學看看!”

皇帝輕聲道,聲音頗有些疲倦。

隨即,馬車又繼續行進,來到了縣城。

入城稅,人頭一個銅錢,牛羊等,五志十錢不等。

李嘉看了一眼,其胸前寫着兩個大大的轉運二字,他就立馬知曉是轉運使司衙門的人。

偃師縣作爲京畿縣,頗有些繁榮,但一縱一橫兩條街,滿是商鋪,能解決了一切。

自然,坊市之分,就不存在了。

就如同後世一般,有錢的部門建築最爲顯著,李嘉一擡頭,就是轉運使司衙門,比一旁的縣衙還要氣派。

隔壁矮小一截的,則是通判衙門,巨大的登聞鼓,極爲顯眼。

再旁邊,就是巡檢衙門,

至於縣學,則是一個三進的小院,牌匾上偃師縣學四個大字。

李嘉眯着眼睛一看,字不錯。

至於大門,早就已經關閉。

“怎麼不開門?放寒假了?”

說着,皇帝就突兀地笑了起來。

吳青弄不懂笑點在哪,但也賠笑着:“冬臘月,縣學應該是沒開。”

隨即,派遣手下去打聽了一番,書店老闆言語,說縣學一年只在三,四,五,六,七,八,這六個月辦學,其餘的時間都大門緊閉。

而且,每月也只上十天課。

問道爲何這般少,直言,沒那麼多先生。

李嘉聞言,沉默了。

這話在理啊!

“回去吧!”

皇帝心情有些差了。

縣學延請名師,但哪裡比得上那些豪族的高價先生,寒門渴學,但教學資源卻十分費勁。

縣學的作用,並沒有想象中的那麼大。

回到洛陽,李嘉一個人待在書房之中,苦思冥想,終於寫出一個字——印刷術。

明清時期,爲何讀書人極多,就在於科舉只考四書五經,考試的格式都固定了,一切去繁就簡,造就了大量的寒門子弟。

當然,四書五經還得包含朱子註釋。

即使如此,印刷術的普及,讓每本書的價格,降到了數百文,甚至數十文。

宋時的鉛活字,如同磁懸浮列車一樣,太過於昂貴。

到了明朝,印刷術大爲進步,木活字應運而生。

木活字,與鉛活字,以及錫活字、泥活字相比,更加的廉價。

甚至有套刷,也就是多色彩書本,比如正文爲黑字,朱字註釋則爲紅字,然後色彩的多樣化,造就了春宮圖的活躍……

如此,書籍真的開始普及了。

“改進印刷術——”

第六百零五章憤怒第九百九十九章洛陽第1275章木軌第三百四十八章遮掩第三百六十五章小雨第一百三十九章菜市口行刑第兩百七十八章皇帝大婚第九百五十一章勉強第九百五十六章第四十章前路漫漫第兩百五十四章意有所指第1195章第1149章第八十章以糧爲綱第五十九章歸來安排第兩百七十八章皇帝大婚第1105章安頓第八百七十一章村上天皇第七十五章你來我往第五章意外之人第一千零八十章第一章我有嘉賓第十三章江南國主第六百一十五章計策(求票求訂閱)第六百五十六章郭氏第一千零八十六章內應第一百五十章久別重逢第六百八十五章種豬第四百六十二章輿論導向番外3——震雷第一百二十四章歷史篇章(中)第五百七十四安江南第八百七十四章入倭第五百一十六章各有想法(求訂閱)第五百八十七章保守第六百七十五章朝貢第兩百零四章梅山之亂(中)第1374章大喜第六百九十四章議論第一百六十六章一石二鳥第九百八十一章會面第五十三章閒棋子第七十七章媚川都第1206章覬覦第四百二十章學政第五百六十章及時第1206章覬覦第一千零四十六章抽籤第1279章城下之盟第1409章崩第七十四章霍然而起第六百五十八章錢糧第五百六十九章夔州第八百八十二章仁政第一千零五十一章無題第五百三十二章心灰第四百八十一章漳泉(1)第九百一十四章對轟第三十一章觀中細談第三百三十七章板蕩第七百四十六章第1211章第1269章漠北第六百六十一章驚詫第一千零八十四章第八十四章大事不好第1128章中秋宴第五百一十四章舟山島第四百四十三章餘波第兩百二十五章戰爭動員第1342章驚喜第七章赫赫李府第八百三十三章後續第1316章第九百三十四章第一千零一十八章第1384章呂端第六百六十二章金山城第1110章信念第一百一十二章嶺南不安(下)第四十五章繪製信仰第四百零四章如意第八百零二章賤戶第六百四十三章新戶(下)第六百八十六章第三百六十五章小雨第四百六十九傳播第一百四十三章政治佈局(續)第1179章忽悠第九百三十六章第三百五十四章誘惑第一千零七十九章軍府第八百八十五章第1363章契丹潛力第十五章春風爽人第四百四十四章無題第1253章教訓第一百零三章掄才大典第一百九十五章新渤海國第七百八十五章商稅
第六百零五章憤怒第九百九十九章洛陽第1275章木軌第三百四十八章遮掩第三百六十五章小雨第一百三十九章菜市口行刑第兩百七十八章皇帝大婚第九百五十一章勉強第九百五十六章第四十章前路漫漫第兩百五十四章意有所指第1195章第1149章第八十章以糧爲綱第五十九章歸來安排第兩百七十八章皇帝大婚第1105章安頓第八百七十一章村上天皇第七十五章你來我往第五章意外之人第一千零八十章第一章我有嘉賓第十三章江南國主第六百一十五章計策(求票求訂閱)第六百五十六章郭氏第一千零八十六章內應第一百五十章久別重逢第六百八十五章種豬第四百六十二章輿論導向番外3——震雷第一百二十四章歷史篇章(中)第五百七十四安江南第八百七十四章入倭第五百一十六章各有想法(求訂閱)第五百八十七章保守第六百七十五章朝貢第兩百零四章梅山之亂(中)第1374章大喜第六百九十四章議論第一百六十六章一石二鳥第九百八十一章會面第五十三章閒棋子第七十七章媚川都第1206章覬覦第四百二十章學政第五百六十章及時第1206章覬覦第一千零四十六章抽籤第1279章城下之盟第1409章崩第七十四章霍然而起第六百五十八章錢糧第五百六十九章夔州第八百八十二章仁政第一千零五十一章無題第五百三十二章心灰第四百八十一章漳泉(1)第九百一十四章對轟第三十一章觀中細談第三百三十七章板蕩第七百四十六章第1211章第1269章漠北第六百六十一章驚詫第一千零八十四章第八十四章大事不好第1128章中秋宴第五百一十四章舟山島第四百四十三章餘波第兩百二十五章戰爭動員第1342章驚喜第七章赫赫李府第八百三十三章後續第1316章第九百三十四章第一千零一十八章第1384章呂端第六百六十二章金山城第1110章信念第一百一十二章嶺南不安(下)第四十五章繪製信仰第四百零四章如意第八百零二章賤戶第六百四十三章新戶(下)第六百八十六章第三百六十五章小雨第四百六十九傳播第一百四十三章政治佈局(續)第1179章忽悠第九百三十六章第三百五十四章誘惑第一千零七十九章軍府第八百八十五章第1363章契丹潛力第十五章春風爽人第四百四十四章無題第1253章教訓第一百零三章掄才大典第一百九十五章新渤海國第七百八十五章商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