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9章 南北大不同

當遼東還是白雪皚皚的時候,永平港卻是炎熱異常。

經過了幾年的建設,這裡已經從一片荒蕪變成了一個港口小城鎮。

由於附近有金礦,永平港的發展速度非常的快。

而永平港四周的一塊平原區域,有河流,又有肥沃的土地,很快就有人在這裡試着種植小麥,發現產量比大唐還要高。

更有人從蒲羅中試着帶着一批綿羊來到永平港,在四周放牧了起來。

短短的幾年,這裡就已經能夠滿足一萬多人的基本生活物資需求了。

除了鐵器這些東西還需要從外面運輸進來,木料、青磚和水泥都能在這裡找到。

特別是水泥和青磚,雖然規模小了點,質量差了點,但是已經解決了有沒有的問題。

“李兄,我覺得永平港這裡還是最適合養羊、養牛,大片大片的草地,基本上不需要逐水草而居,就能滿足牛羊的口糧需求。要是條件足夠,一戶人家養個幾百頭牛羊,一點問題都沒有。但是,如果種植小麥的話,雖然產量比關中要高一些,但是太耗費人手了,只要夠大家自己吃就行了。”

李義協跟李耿騎着馬,巡視着永平港附近的牧場。

按照李寬給大家制定的規則,海外發現的土地,只要你能種植的過來,全部都屬於你的。

至於用來養羊養牛,基本上也是一個規則。

直白點說,就是你能圈多少地,都是你的。

前提是你不能讓這些地荒廢,否則這些地就屬於朝廷的了。

當然,朝廷現在也沒有精力管理永平港這塊飛地。

“確實是,雖然這裡沒有發現高產的農作物,但是同個這兩年的調查,整個澳洲的面積非常的巨大。其中優良的牧場面積廣闊,超出我們的想象。如今涼州那邊的羊毛收購價格,據說已經比楚王殿下剛發明羊毛線的時候,漲了好幾倍。如果能夠讓澳洲變成我們大唐的牧場,專門用來養牛羊,單單羊毛線和牛肉乾的收益,就會吸引許多世家過來圈地。”

李耿對於大唐勳貴的德性,可謂是非常清楚。

當初李寬帶頭出海的時候,沒有幾個人看好。

但是船隊從倭國帶回來大批金銀,情況立馬就變了。

特別是在出海的船隊在南洋找到了傳說中的香料島的時候,大唐勳貴出海的熱情就別提有多麼高漲了。

李耿有理由相信,只要澳洲這邊的養殖業利潤足夠豐厚,就能吸引各個世家勳貴安排家中子弟過來開闢新天地。

“嗯,這一次我們新開發了幾個補給點,不僅可以方便大家進軍澳洲,也離楚王殿下說的美洲更近了。不過太平洋實在是太大了,我覺得我們的補給點已經離澳洲很遠了,但是根據海圖推算,離美洲至少還有半年的路程呢。”

李義協最近剛剛完成新補給點的建設,回到永平港休整。

看到這裡一切順利,他們就準備會一趟長安,換上東海漁業造船作坊爲他們量身打造的大海船,準備來一場劃時代的“發現之旅”。

到時候,將會有三艘新式大海船,載着超過三百人和各種食物,從登州出發,一路經過揚州、明州、泉州、廣州、亞洲、蒲羅中,然後在蒲羅中休整一個月,便開始橫穿太平洋。

“這幾個補給點,至少可以讓我們船上的淡水和青菜進行不斷的更新,儘可能的降低風險。雖然我們大唐已經有很多經驗豐富的船員,但是面對完全陌生的航線,做再多的準備也不過分。”

李耿爲了明年的“發現之旅”,可是謀劃了許多年。

眼看着大部分的準備工作都已經就緒,他反倒是心情變得平靜了起來。

“要讓我們的航線更成熟,最好的辦法就是吸引更多的大唐勳貴和百姓出海,吸引更多的百姓來到澳洲,來到南洋這些島嶼,讓各個補給點都變成永平港那樣的小鎮,甚至能夠變成蒲羅中那樣的大城。

這麼一來,四周的海域就會變得很熟悉,風險很小,同時也能將我們的補給點進一步的往東邊拓展。最理想的就是從蒲羅中往美洲,每隔十天半月,頂多一個月就能有一個新的補給點,那樣航行的風險就能夠降低到最小。”

李義協在觀獅山書院裡頭,是典型的航海派。

甚至他進入觀獅山書院,都是爲了出海,爲了傳說中的高產糧食,最終青史留名。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像是李義協和李耿這樣的勳貴子弟,才更能夠堅持一種獨特的目標。

換作普通百姓,不說他不敢立下這麼宏偉的目標,哪怕是立下了目標,往往也因爲這樣那樣的問題堅持不下去。

“這也不是不可能。你這一次出來不是寫了很多航海日誌嗎?到時候你整理整理,在《大唐日報》等報紙上發表幾篇相關的文章,告訴大家去澳洲一點也不困難,再告訴大家澳洲這裡有無數的土地等着大家去養羊、養牛。

甚至我們可以跟楚王殿下建議,讓他再安排一批突厥人、薛延陀人,甚至是吐谷渾人和倭國人來澳洲,讓我們的大唐百姓不至於拿下廣大的農場之後,沒有僕人可用。”

有人才有一切。

李耿自然知道要讓自己的美洲航線變得繁華、安全,一定要有足夠的人來到南洋,來到澳洲,將土地開發起來。

但是南洋乃至澳洲,實在是太大了。

各種各樣的島嶼,沒有一萬個,也有八千個。

雖然大部分都不適合人類居住,但是像是後世菲律賓、印尼、馬來西亞、巴布新幾內亞等地區,有大把的島嶼是適合人類居住的。

並且,這些地方其實也是有豐富的資源的,只是還沒有被人發現。

李耿不指望大唐現在就能把這些島嶼開發出來,畢竟他也登錄過不少島嶼,大部分島嶼上面都是原始森林,非常的危險。

所以只要能把一些重點的補給點附近的區域開發出來,然後再重點開發澳洲的養殖業,他就心滿意足了。

李耿點了點頭,說:“這是肯定的。不僅如此,到時候我還要去長安城各個書院去做演講,鼓勵更多的學員參與到出海之中,鼓勵更多的商人將生意做到海外去。很多人從來沒有離開過長安,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不知道外面的商機有多少,只要宣傳到位了,總是有些人願意冒險的。”

“說的也是,大不了我們就吹噓說澳洲還有很多金礦等着大家去開發,讓那些冒險家們去尋找。”李義協覺得,只要有利於澳洲開發,哪怕是說謊,他也願意。

“楚王殿下說過澳洲有很大的金礦和銅礦,我相信他說的肯定是真的。並且永平港那邊都有大金礦,其他地方也有的可能性其實是非常高的。我們回到長安城之後,稍微誇張一點也不算過分。”

李耿和李義協兩人一邊巡視着牧場,一邊商量着回到長安之後的安排。

夕陽照耀在他們身上,將人影拉的長長的,倒是別有一番風景。

……

蒲羅中。

如今南洋最繁華的城市,沒有之一。

在這裡,不僅生活了超過十萬的唐人,還有其他十幾萬的各國人,妥妥的一個國際性大城市。

作爲蒲羅中市舶水師提督,楊七娃也算是一方諸侯,在南洋這片海域的影響力驚人。

在這裡的海商,都以認識楊七娃爲榮。

“楊提督,那大食的軍隊,在尼哈旺德戰役中徹底擊敗了薩珊波斯軍隊,波斯,就剩下法爾斯地區還沒有淪陷。並且,他們今年還順利的攻下了埃及,大食人的哈里發成爲了亞歷山大的新主人,整個埃及納入大食帝國的版圖,風頭強盛,無出其右。”

哈梅迪今天難得的在蒲羅中最豪華的酒肆裡,請到了楊七娃過來赴宴,自然要先把自己的價值體現出來,要不然以後就請不到了。

作爲波斯的大海商,哈梅迪定居長安之後,日子一下就安穩了起來。

但是,習慣了海上奔波的他,過了一年安穩日子之後,反而覺得渾身不舒服。

再加上他一個波斯人,沒有什麼特別的海貿來源的情況下,在長安城做生意也很難做的比其他唐人好,所以思考再三,他還是重新走上了出海的道路。

只不過,這一次出海,他的背後有着大唐給他撐腰。

他這個波斯人,戶籍已經入到了萬年縣下面,他的安全,受到大唐軍隊的保護。

要出海做生意,最簡單的方法肯定就是把大唐的物資運輸到波斯售賣,路子他也熟悉。

可是,時過境遷,波斯已經不是當初的波斯。

哈梅迪的這一次波斯之行,差點就沒能活着回來。

“按你這麼說來,這大食的軍隊也算是能征善戰?並且統治的區域,也算是非常廣闊了。”

楊七娃其實對大食也有一定的瞭解,但是還是希望能夠從哈梅迪口中聽到一些最新的消息。

畢竟,他是前幾天才從波斯回來,以他在波斯曾經的地位,能夠打聽到許多最新的消息。

“怎麼說呢,要論排兵佈陣,他們肯定是不如大唐的,但是大食的軍隊,有一種東西是其他所有國家都不具有的。哪怕是一個剛剛加入大食軍中的士兵,作戰都非常的勇猛,根本就把個人生死放在一邊,不把對手滅了,就不後退。波斯就是在大食軍隊的這種進攻之下,一步步敗退的。”

哈梅迪在這個時代也算是見多識廣的人物,畢竟海商的消息來源本來就畢竟豐富。

“嗯,楚王殿下當初也是這麼形容大食人的軍隊,讓我們不要掉以輕心。大食,是一個可以媲美大唐的強大國度,只有一步步的壓縮他們的發展空間,不斷的蠶食大食人的勢力範圍,才能在這場對抗之中獲得最終勝利。”

楊七娃作爲蒲羅中市舶水師提督,自然是要考慮怎麼對付大食人。

在他上任之前,就有幸專門得到了李寬的接見。

李寬也把自己對大食帝國的瞭解,跟楊七娃作了分享。

在這個時代,要搞殖民全球,還是很困難的。

畢竟通信實在是太不發達了,再加上沒有飛機,沒有火車,沒有輪船,要想穩定的統治世界各地,根本就不靠譜。

說的不好聽點,哪個地方發生了暴亂,當消息傳到長安城的時候,黃花菜都涼了。

所以李寬慢慢的轉變了一個思路,通過遏制強國,扶持弱國,讓其他的所有國家都圍繞着大唐轉,讓大唐能夠從各地都獲得好處,並且也能讓當地百姓的日子也能變好。

這種雙贏的局面,能夠將大唐的殖民屬性變得不那麼明顯,甚至完全看不出大唐在掠奪各國。

畢竟,像是南洋的一些小國,在沒有跟大唐打交道的時候,連件像樣的衣服都沒有。

但是大唐的船隊過來之後,當地的香料等各種特產都有了銷路,百姓們吃得起大唐出產的精美食鹽,買得起漂亮的布匹,用得起粗糙的瓷器,日子明顯變好。

“楊提督,如今大食人四處作戰,到處樹敵,我建議大唐趁着這個機會,佔據古獅子國所在的島嶼,作爲屏蔽大食進入南洋的一個支點。同時,這裡也是大唐經營天竺的一個跳板,意義非同尋常。”

哈梅迪現在已經是大唐人,自然要替大唐靠攏。

於公於私,他都希望大唐能夠在古獅子國所在的島嶼裡頭建立港口,進駐水師,保護商隊的利益。

“我也是沒有記錯的話,那個獅子國所在地,現在已經分裂成兩個國家了吧?”

楊七娃顯然也是下了一些功夫,對於南洋四周的情況都做了一番瞭解。

“沒錯,那裡現在是有兩個國家,分別是僧伽羅王國和泰米爾王國,這兩個王國之間征戰不斷,已經打了上百年了,也不見勝負。”

“那你還叫我去這裡修建碼頭?這麼一個戰亂之地,商隊停靠在那裡也不安全吧?”

“楊提督,僧伽羅王國和泰米爾王國的實力相當,所以誰也不服誰。但是,不管是哪一個王國,在大唐面前,都是渣。只要我們大唐支持哪個王國,哪個王國就能贏得勝利。如果我們不希望哪方獲勝,那麼這一場戰爭可以一直持續下去,直到大唐覺得可以結束爲止。”

哈梅迪今天會勸說楊七娃將水師派駐到古獅子國,顯然是提前醞釀好了的。

“聽說天竺盛產黃金?”

自從大唐皇家錢莊推出金幣和銀幣以來,製作精美的錢幣,已經成爲海貿的硬通貨。

哪怕是南洋諸國,甚至是大食商人,也都接受和認可金幣、銀幣的價值。

甚至一些海商還喜歡囤積大唐的金幣、銀幣,這就導致了大唐對金銀銅的需求,一直都很旺盛。

楊七娃對這個情況,自然也知道一些。

如果天竺真的像是傳說中那樣盛產黃金,那麼把南邊這座島嶼佔據了,倒也是個不錯的主意。

當然,楊七娃口中的佔據,只是修建幾個港口,其他的地方還是可以留給島民管理。

至於管理這座島嶼的是僧伽羅人,還是泰米爾人,就看誰比較聽話了。

畢竟,大唐是要帶大家共同發展的,這“帶”字,顯然非常的重要。

我給你的,纔是你的。

我沒有給你的,你不能拿。

“是的,天竺盛產黃金,並且那裡的僧人、國王、百姓都喜歡金器,再加上天竺也算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上千年積累下來,國內到底有多少黃金,誰也搞不清楚。反正是一個誰也想不到的嚇人數字。”

哈梅迪沒有想着要跟大唐搶奪天竺的黃金,但是如果大唐的勢力能夠順利的進入天竺,對他們這些海商來說,推銷貨物將會變得容易許多,這也就意味着掙錢變得容易了許多。

“那你就準備準備,過幾天我親自帶幾艘海船,護送一批商船前往僧伽羅王國,你們看上哪個港口,就直接租借下來;然後我們再去泰米爾王國租借一個港口,哪個更聽話,我們就先賣一批刀劍弓弩給他們。”

中原王朝對於各種刀劍的管控,一直都比較嚴格。

特別是對於這些刀劍流入到草原,更是比較敏感。

但是李寬的觀點跟一般人不大一樣,在他看來,只要價格足夠高,一些普通貨色的刀劍賣給南洋土人,根本就沒有什麼好顧慮的。

反正這些土人買到了大唐的刀劍,戰鬥力也不見得能夠提升多少。

在唐軍的連弩面前,只要一個射擊,就能把一大波土人部隊給打敗。

“多謝楊提督成全,我敬您一杯!”

哈梅迪聽了楊七娃的話,心中大喜。

……

廣州府,番禺縣。

又到了一年一度收割甘蔗的時候。

在楚王府的帶動下,長安城許多勳貴都在嶺南道有自己的甘蔗園,其中以番禺縣最爲密集。

放眼望去,一個小山坡靠着一個小山坡,一片連一片,東看不到頭,西望不到尾,到處都是甘蔗。

這種大面積的甘蔗種植,給人一種無邊無際,深陷翠綠海洋的感覺。

“程兄,你們府上的甘蔗地,今年長勢非常不錯啊。”

房鎮騎着馬,帶着一批下人,準備前往甘蔗地,開啓今年的收割模式。

“這都託了觀獅山書院,託了楚王殿下的福。那個叫做姚遠的學員提出了化肥的概念,並且還進行了好幾輪的試驗,證明了化肥的添加能夠促進農作物的生長。我們東家專門安排人從襄陽運來了一船的化肥,全部都用到了這十來萬畝甘蔗地裡了,效果看來還不錯。”

程剛是程家負責來廣州種植甘蔗的掌櫃。

經過幾年的發展,程家已經是大唐最大的甘蔗種植主。

當然,房家也不弱,牢牢的坐在了第二名的位置。

反倒是楚王府一直不爭不搶,每年種個五萬畝左右的甘蔗地,便不再擴張。

畢竟,對於李寬來說,通過工業來掙錢,速度比農業要快多了,沒有必要跟程家、房家去搶錢。

再說了,他們種再多的甘蔗,最終大部分的糖霜都賣給了楚王府。

否則,這些糖霜就沒有辦法變成雪白的砂糖。

“那個化肥真的那麼管用嗎?”

房鎮將信將疑的看着程剛。

程家從襄陽運輸了一船所謂的化肥,這個事情房鎮是知道的。

但是他了解了一番之後,發現這所謂的化肥,其實就是粉碎了的石頭,立馬就沒了興趣。

現在聽程剛這麼一說,心中不由得多了幾分困惑。

“房兄,你要相信科學!這化肥有利於農作物生長,可是在《科學》雜誌上面說過的,楚王殿下也親自做了點評。甚至那個姚遠還因此獲得了大唐皇家科技獎呢。你要是實在還有疑問,到時候我們對一對兩家糖霜的產量,你就知道這化肥到底有沒有用了。”

雖然程家和房家都在廣州種植甘蔗,看起來似乎有點競爭關係。

實際上,根本就不是這麼回事。

因爲楚王府現在對於糖霜,還是屬於你有多少我就收多少的地步,這些種植甘蔗的勳貴,彼此之間根本就不存在什麼矛盾。

反而因爲時不時的要共同對付不聽話的僚人幫工,大家的關係還不錯。

要不然像是杜家、韋家等勳貴,李寬要想給他們使絆子,他們的甘蔗園在廣州根本就開不起來。

哪怕是種出了甘蔗,只要楚王府不收購他們的糖霜,這些勳貴掙的錢也會少很多。

“好,那我就拭目以待!如果真的有效果的話,明年我也去買一船化肥回來,反正那個東西好像也不算很貴。”

房玄齡不怎麼管家中商業上的事情,只要事情不是很大,房鎮這個掌櫃完全可以做主。

“東西是不貴,不過運費貴。來來回回的折騰,花費的錢財都能買到兩船的花費了。”

程剛一點都不忌諱房鎮知道自己的秘密。

畢竟,給甘蔗使用化肥,他也是跟着楚王府學習的。

只不過楚王府似乎沒有把自家的甘蔗地太當回事,反而一門心思的擴大壓榨作坊的規模。

第1539章 放權第716章 冷清的開業第1552章 展會雲集(今天的一萬四送上了,求月票)第359章 莫非這些稻穀有什麼不一般?第1335章 過熱的資本第430章 三言兩語,內遷突厥人的命運就註定了第256章 負荊請罪第161章 人手不足第50章 中秋詩會(上)第144章 動了孔家的奶酪第531章 穩如狗的銅球第927章 金山銀山不是夢第437章 這算是當頭一棒嗎?第1444章 佈局第19章 主動入甕第42章 踢到了鐵板第1167章 這是價值投資?第1243章 掙錢,沒有那麼難第809章 南北大不同第212章 不一樣的名人第363章 舔狗和渣女,該幫誰?第125章 一文錢一斤第73章 八百里加急第1285章 錢財人力都好辦第543章 座鐘的產量暴增第1583章 這是蹭熱點嗎?第1622章 波斯港條約第1535章 技術突破第634章 運用場景越來越多第1225章 軍工行業第1061章 登州海事學院第770章 誰能生擒李世民?第1487章 就是一個笑話啊第188章 接了個大活(九更,你懂得)第1143章 鬱悶的想吐血第1277章 都是烏合之衆第197章 殺雞儆猴(中)第714章 先搬走再說第1313章 遛娃第298章 敵襲,有倭國人來襲第1239章 當成飲料喝第1612章 今晚的晚餐,我們一定要在波斯港內吃第1314章 橡膠熱第470章 澳洲最危險的動物居然是它?第878章 懷英哥哥,我過來幫你了第153章 用等重的銀子換第344章 最後的瘋狂第994章 準備救市?第1306章 不是你想仿製就能仿製的第957章 坑我來挖,你來跳!第411章 不把大唐的親王當回事,後果很嚴重(加更!你懂的)第1284章 李寬的大計劃第1287章 玉米熟了第231章 行軍難第493章 不一樣的品鑑會第1567章 友商的反應第694章 大權在握第1243章 掙錢,沒有那麼難第1117章 最有爭議的獎項(大章,求月票)第23章 是個高手第468章 一個新的產業誕生了第808章 土炕第1520章 蓋棺定論第803章 都往作坊城趕第132章 出海捕鯨第745章 學院派的首戰第1133章 簡單粗暴的解決第678章 產業鏈的帶動作用第826章 權萬紀的結局第202章 怎麼還沒人來買第150章 備貨第1146章 土豆帶來的機會第37章 珍寶閣第1482章 火車怎麼還沒來?第215章 曲轅犁第1089章 我應該站在誰那邊呢?第47章 這一波穩了第1515章 劉大娘滷肉鋪子第1335章 過熱的資本第455章 腰不酸,腿也不疼了第238章 牛心堆三將顯英姿第1553章 大唐郵局(習慣性萬字大章了)第1207章 罐頭的春天來了第542章 六味地王丸第1324章 全面唐化第1034章被打臉的孔穎達第828章 不要小看七品芝麻官第106章 心都涼了第473章 再一次被擼羊毛的天竺商家第914章 皇帝不急太監急(以加更迎接新年)第1304章 不一樣的治病方法第1092章 刺殺第170章 暖房第856章 林然的瘋狂想法第987章 掃地大媽都來炒股(繼續求月票)第354章 這個姓氏很少見,莫非是他?第1058章 對付吐蕃國的新招數第1092章 刺殺第559章 被雷劈了第526章 妖言惑衆的楊本滿彈劾李寬妖言惑衆
第1539章 放權第716章 冷清的開業第1552章 展會雲集(今天的一萬四送上了,求月票)第359章 莫非這些稻穀有什麼不一般?第1335章 過熱的資本第430章 三言兩語,內遷突厥人的命運就註定了第256章 負荊請罪第161章 人手不足第50章 中秋詩會(上)第144章 動了孔家的奶酪第531章 穩如狗的銅球第927章 金山銀山不是夢第437章 這算是當頭一棒嗎?第1444章 佈局第19章 主動入甕第42章 踢到了鐵板第1167章 這是價值投資?第1243章 掙錢,沒有那麼難第809章 南北大不同第212章 不一樣的名人第363章 舔狗和渣女,該幫誰?第125章 一文錢一斤第73章 八百里加急第1285章 錢財人力都好辦第543章 座鐘的產量暴增第1583章 這是蹭熱點嗎?第1622章 波斯港條約第1535章 技術突破第634章 運用場景越來越多第1225章 軍工行業第1061章 登州海事學院第770章 誰能生擒李世民?第1487章 就是一個笑話啊第188章 接了個大活(九更,你懂得)第1143章 鬱悶的想吐血第1277章 都是烏合之衆第197章 殺雞儆猴(中)第714章 先搬走再說第1313章 遛娃第298章 敵襲,有倭國人來襲第1239章 當成飲料喝第1612章 今晚的晚餐,我們一定要在波斯港內吃第1314章 橡膠熱第470章 澳洲最危險的動物居然是它?第878章 懷英哥哥,我過來幫你了第153章 用等重的銀子換第344章 最後的瘋狂第994章 準備救市?第1306章 不是你想仿製就能仿製的第957章 坑我來挖,你來跳!第411章 不把大唐的親王當回事,後果很嚴重(加更!你懂的)第1284章 李寬的大計劃第1287章 玉米熟了第231章 行軍難第493章 不一樣的品鑑會第1567章 友商的反應第694章 大權在握第1243章 掙錢,沒有那麼難第1117章 最有爭議的獎項(大章,求月票)第23章 是個高手第468章 一個新的產業誕生了第808章 土炕第1520章 蓋棺定論第803章 都往作坊城趕第132章 出海捕鯨第745章 學院派的首戰第1133章 簡單粗暴的解決第678章 產業鏈的帶動作用第826章 權萬紀的結局第202章 怎麼還沒人來買第150章 備貨第1146章 土豆帶來的機會第37章 珍寶閣第1482章 火車怎麼還沒來?第215章 曲轅犁第1089章 我應該站在誰那邊呢?第47章 這一波穩了第1515章 劉大娘滷肉鋪子第1335章 過熱的資本第455章 腰不酸,腿也不疼了第238章 牛心堆三將顯英姿第1553章 大唐郵局(習慣性萬字大章了)第1207章 罐頭的春天來了第542章 六味地王丸第1324章 全面唐化第1034章被打臉的孔穎達第828章 不要小看七品芝麻官第106章 心都涼了第473章 再一次被擼羊毛的天竺商家第914章 皇帝不急太監急(以加更迎接新年)第1304章 不一樣的治病方法第1092章 刺殺第170章 暖房第856章 林然的瘋狂想法第987章 掃地大媽都來炒股(繼續求月票)第354章 這個姓氏很少見,莫非是他?第1058章 對付吐蕃國的新招數第1092章 刺殺第559章 被雷劈了第526章 妖言惑衆的楊本滿彈劾李寬妖言惑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