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八章 昭勳閣評價歷代功過

官家高興的時候,很容易聽進去勸諫,李綱小心的組織了自己的語言,儘量不觸碰到老趙家的底線。

當初趙匡胤在陳橋驛黃袍加身,一直是烙印在老趙家身上的鐵一樣的事實。

欺負孤兒寡母這種事,說出去是真的不好聽。

但當時是五代十國的黑道政治,誰的拳頭大誰就是爹,誰就是皇帝,這是不爭的事實。

況且第一個幹出黃袍加身這種把戲的,也不是趙大。

五代十國天福十二年,後漢高祖劉知遠病逝,在其臨終之際,劉知遠命郭威輔佐他的幼子劉承祐。

當時的郭威是後漢的樞密使。

郭威和朝中大臣楊邠、史弘肇、王章把持朝政。

劉承祐想要親政,四個大臣,誰都不讓。劉承祐只好和親信密謀,埋伏了刀斧手在了宮門。

趁着上朝的時間,殺死了楊邠、史弘肇、王章,並且將他們所有的族人,殺的乾乾淨淨。

郭威在鄴城,僥倖躲過一劫。

他以清君側之名起兵,大敗了後漢的禁軍,漢隱帝劉承祐逃亡途中被殺。

郭威進入汴京,請太后臨朝稱制,並且立了新的皇帝劉贇(yun)作爲皇帝。

在劉贇還未走到京城的時候,郭威指使人假報契丹入寇。

他自己本人率大軍出京迎敵,行至中途,兵士譁變,將黃袍加於郭威之身,擁立爲帝,然後他轉回汴梁。

劉贇行至宋州時,被人殺害。

郭威正式登基,成爲了後周的開國皇帝。

而後,郭威傳位給了自己的義子柴榮,柴榮和趙匡胤聯手,打下了大片的江山,可惜柴榮英年早逝,傳位給了幼帝。

趙匡胤幾乎和郭威一樣,帶領軍卒北上抗遼,走到陳橋驛,被黃袍加身,登基稱帝。

本身後周就是黃袍加身來的皇位,被趙匡胤用同樣的黃袍加身滅國。形成了一種歷史非常常見的循環。

趙匡胤當年的黃袍加身,不管他到底願不願意意,陳橋驛,徹底成了他身上永遠洗不掉的污點,陳橋驛也成了武夫亂國的象徵。

而現在的趙家人可是太宗一系,趙光義的血脈,自然對這件事防範更深。

李綱認爲陳橋驛不能碰,趙桓卻偏偏一直對陳橋驛有想法。

“太宰啊,一百六十年過去了。應該轉變下大宋國民對大宋武人的看法了。陳橋驛是個不錯的選擇。”趙桓反過來勸說李綱。

在陳橋驛接王稟回朝,在趙桓看來是對王稟最高的認可。

“官家,你這不是在迎王稟,是在殺了他啊。屆時朝政必然議論紛紛,時日一久,王稟如何自處?狄青之事,一如昨日。”

李綱反手將了趙桓一軍,官家你可以永遠信任王稟,但是朝臣絕對不會,那王稟他自己呢?

朝政議論抹黑,逼迫武將,狄青的例子可就在這文德殿發生的!

趙桓一驚,他光想着改變大宋人對武人的看法,但是忘記了王稟本人。

自己這是在消費王稟的忠誠啊!

有一種殺人不見血的手段,叫做捧殺,把人捧得高高,捧到天上去,然後摔死他。

自己這是把王稟放在火架上烤,王稟殺人打仗那是一等一的強,但這朝中的明槍暗箭,王稟能應付?

改變大宋百姓對武人的看法很多很多,潛移默化最爲合適。

趙桓點了點頭,李綱這個宰執當的很好。

“行了,行了,你們文臣一張嘴,能把死的說成活的。那就換個地方,換個地方行了吧,怕了你了。”

“即使不在陳橋驛辦了,也要辦的盛大,辦得體面。”

李綱聽到官家不在陳橋驛,搞天子親自出城相迎,他鬆了一口氣,這世界上有一種死法,叫君恩難受。

“叫李邦彥過來一趟,好不容易出了個人物,一定要好好宣傳一下。”趙桓笑着對趙英說道。

趙桓當然不打算捧殺王稟,但是必要的宣傳還是要有的。

他準備讓王稟在汴京過個年,過幾天的舒心日子,再去雲中路。

王稟這樣的鋒利的劍,窩在朝中實在是太浪費了,王稟歸京授勳之後,過個舒心的年,安排他回到雲中路去。

待在朝堂這個陰謀場裡,整天跟文臣們搞什麼脣槍舌戰,氣都要氣死。

軍人的歸宿,就是戰場。

李邦彥來到了文德殿,獻上了他最新寫的大宋英豪傳。

官家讓他宣傳王稟,當然不能只寫王稟的豐功偉績,那樣百姓們只能抱有崇敬,卻沒有親切。

李邦彥從宋江起義開始寫起,貼合實際的把王稟平叛和被人誤會渲染的極其到位,把河東路的關鍵之戰,太原守城的二百天,從地理位置到王稟的種種應對,寫的一清二楚。

“士美寫的這個大宋英豪傳,一經刊印,大家又要罵童貫了。”趙桓無奈的說道。

童貫當年到底是趙佶授意令其千里赴闕,還是他自己決定,這個問題,土裡的童貫回答不出來了。

“就這樣刊印吧。”趙桓想了想,還是決定就這樣刊印,求仁得仁,童貫到最後用自己的自殺,爲趙佶換取生機,趙桓也不想再計較了。

“還有這個官家,臣隨冊刊印了一組王稟的畫像,還有烘焙好的王稟的陶塑。”

“大宋書局刊印的三國演義賣的很好,典藏版一出,就是哄搶一空,和三國殺那副牌,有很大的關係,臣就想到了這個。”

李邦彥將另外一組物件遞了上去,是來自大宋書局刊印的畫像和陶塑。陶塑的個頭不高,但是非常的精緻,看來是下了不少的功夫。

趙桓拿着王稟的陶塑看了半天,這李邦彥還真是有點商業頭腦啊。

寫的書引人入勝也就罷了,這做買賣,都直接學自己搞起了周邊?

“臣也找到好多茶社的說書人,還有不少的民藝社,讓他們出了不少說書人用的話本,專門用來說王稟的事。”李邦彥又掏出了一沓札子,遞了上去。

從官方媒體,到民間口舌,沒有一處放過的全方位宣傳攻勢。

趙桓看着李邦彥的袖子,尋思着,裡面是不是還有東西可以掏出來。

“沒了,官家。”李邦彥無奈的攤了攤手。

“李太宰,朕決議仿照前漢的麒麟閣十一功臣,東漢的雲臺閣二十八將,前唐的凌煙閣二十四功臣,做一個咱們大宋的昭勳閣。”

趙桓直接拋出去扔出去一個蒺藜炮的藥包,炸的李綱和李邦彥目瞪口呆。

李綱猶豫的說道:“官家,大宋中興在即,不適合建閣。”

“不管是麒麟閣、雲臺閣和凌煙閣多數都是紀念死去的元勳。朕知道,朕這個昭勳閣是給天下人看的,不是給朕一個人看的。不是建在宮內,而是建在城外。”趙桓解釋道。

麒麟閣、雲臺閣、凌煙閣都是皇帝擬好名單,畫好畫像,放在宮裡,而趙桓卻打算建在城外,雕上雕塑,告訴大宋所有人。

青史留名,就在此時。

“建在城外?”李綱一臉茫然,官家又準備搞什麼幺蛾子?

趙桓解釋道:“就是專門興建一個從太祖時候起的名臣名將閣,左爲功高宰輔,右爲功高侯王。雕陶塑題功過。隔外面次第功臣,掛畫像書事蹟。此舉旨在激勵民心。”

李綱這才明白官家的意思,主意倒是不錯,看起來是個虛名,但是人這一生,不就是爭名奪利嗎?

不過他很快的想到了一個問題,輕聲問道:“那太宗朝怎麼辦?”

趙桓這纔想起來,趙光義的名臣都是趙大留給他的。

爲了湊數,太宗朝配享太廟還有個懿德皇后符氏。這是從配享太廟這個待遇,唯一的一例。

太宗朝配享太廟的其他人,都是趙大的人。

比如薛居正,就跟着他趙光義混了五年。比如潘美,那是從趙匡胤還未稱帝就鞍前馬後。

趙桓當初給种師道配享太廟的時候,專門研究過這件事。

有點難辦啊!

趙桓撓頭。

第六百二十七章 官家心裡,什麼最重要?第六百九十五章 曾經的榮耀第七百九十一章 需要一支解決問題的隊伍第八百一十九章 趕星追月的郭京第二百二十七章 官家喜歡政務第二百七十五章 童貫自縊第二十一章 金華火腿的改良者第三十章 場面一度失控第四百七十四章 末將楊再興!第四百六十三章 要習慣如此強勢的大宋第五百七十八章 他怎麼什麼都知道!第二百九十三章 趙構爲何把皇位傳給太祖一系?第五百九十九章 代代永旌!第四百一十九章 來自系統友善的提醒第六百六十一章 高麗提督乾的太好!第四百四十三章 朕!大糾結!第六百三十八章 官家到底在整什麼幺蛾子?第五百三十五章 人生只若初相見第六百一十九章 大宋皇帝的軟肋第七百六十五章 恐有蝗災!第一百一十一章 出征前,怎麼能不立遺囑?第二十四章 沒有火藥的戰爭是安靜的第二百零二章 勇義冢的忠魂銘(均訂滿200,加更!)第四百六十八章 西夏人要遷都?第七百五十一章 八人擡的軟轎第一百六十七章 會獵朔州,敢不敢?第九十三章 系統發的老婆,是將門之後!第六百三十八章 官家到底在整什麼幺蛾子?第四百六十章 乾了這碗毒雞湯!第五百九十二章 這系統,還是那味兒第五百八十一章 沒有絲綢的羅馬貴族還是羅馬貴族嗎!第四百一十二章 安魂山上的官家第七百零七章 有人想讓自己挪挪地方?第七百五十八章 喊老師來了的班長第八十一章 不好,完顏宗望要跑第一百三十三章 有些人活着就能撐起一片天穹第三百九十四章 上當認臣已死第四百四十八章 完顏婁室的選擇第九百零六章 牆式衝鋒第一百七十一章 會獵朔州?那就來吧!(求訂閱!!)第四百二十八章 匠爵第二百六十二章 趙構有天時地利人和第二百五十四章 大宋的繁華第一百七十九章 陰險的、狡詐的、惡毒的宋人皇帝(5/5)第四百七十九章 這步棋走的很妙第一百七十九章 陰險的、狡詐的、惡毒的宋人皇帝(5/5)第八百二十章 無恥之尤!第十九章 汴京的耶耶們準備了猛火油!第九十五章 小太子臉上寫滿了慘字第九十二章 忠奸無所謂,重要的是能幹第二百八十章 留宿延福宮之滁州西澗第一百七十八章 今夜在大同府吃夜宵!(4/5)第二百四十三章 糧船和糧食第八百五十六章 這都是大宋皇帝的陰謀第四百六十三章 要習慣如此強勢的大宋第八百三十二章 大宋皇帝失去了一些朋友第五百六十八章 給官家帶點特產第六百七十五章 朕要把行在建遼河北岸第一百二十八章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第六百二十四章 留辮不留頭第四百八十三章 陰影裡的毒蛇第六百四十六章 朕要做吉祥物,誰都攔不住!第四十八章 一個普通人的解決方案第四百一十二章 安魂山上的官家第八百一十三章 大宋官家哄人的手段,十分枯燥第二百三十三章 太宗皇帝啊,你挖的坑太大了!第七百七十六章 揍一頓,再揍一頓第三百九十五章 趙英的分析第三百六十章 二十五萬萬貫第一百九十章 新成就!攻克乃還!(均訂過千且超兩百,加更!)第一百二十三章 新人舊人一朝終散第三百三十七章 欲使其滅亡,比使其瘋狂第三十九章 大家都很弱第三百二十三章 當了*子還要立牌坊第二百四十三章 糧船和糧食第八百四十七章 胡元的怒吼第十二章 反情報體系系統建設第一人第二百五十九章 平州來了一道奇怪的聖旨第八百二十一章 他們是納稅的合法商賈!第八章 第一次早朝,怎麼表現能表現的很熟練?第二百七十九章 商稅改制的閉環,讓李綱很爲難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宋究竟病在哪裡?第八百二十八章 偷梗第六百二十三章 古有溫酒斬華雄第七百二十二章 官家睜開了自己的眼睛第七百四十九章 猛虎落淚第三百一十七章 有的人想進去,有的人想出去第一百八十三章 李太宰兵發皇宮劍指皇后!(1/5)第十章 庶人一怒,秦王繞柱第六百三十二章 趙樞是誰?朕跟他不熟第七百三十六章 殺雞用牛刀第二百七十九章 商稅改制的閉環,讓李綱很爲難第四百二十五章 齊安郡王第六百零四章 妾身願意做一輩子的鄆王妃第八百零二章 我爲蠻夷第五百一十一章 這花香澡餅香不香!第三百零二章 三萬飛軍總教頭第六百二十六章 躺贏才最舒坦第一百一十七章 臣有上等瘦馬一匹第九十四章 將門有將,相門無相,真正的大宋格局!
第六百二十七章 官家心裡,什麼最重要?第六百九十五章 曾經的榮耀第七百九十一章 需要一支解決問題的隊伍第八百一十九章 趕星追月的郭京第二百二十七章 官家喜歡政務第二百七十五章 童貫自縊第二十一章 金華火腿的改良者第三十章 場面一度失控第四百七十四章 末將楊再興!第四百六十三章 要習慣如此強勢的大宋第五百七十八章 他怎麼什麼都知道!第二百九十三章 趙構爲何把皇位傳給太祖一系?第五百九十九章 代代永旌!第四百一十九章 來自系統友善的提醒第六百六十一章 高麗提督乾的太好!第四百四十三章 朕!大糾結!第六百三十八章 官家到底在整什麼幺蛾子?第五百三十五章 人生只若初相見第六百一十九章 大宋皇帝的軟肋第七百六十五章 恐有蝗災!第一百一十一章 出征前,怎麼能不立遺囑?第二十四章 沒有火藥的戰爭是安靜的第二百零二章 勇義冢的忠魂銘(均訂滿200,加更!)第四百六十八章 西夏人要遷都?第七百五十一章 八人擡的軟轎第一百六十七章 會獵朔州,敢不敢?第九十三章 系統發的老婆,是將門之後!第六百三十八章 官家到底在整什麼幺蛾子?第四百六十章 乾了這碗毒雞湯!第五百九十二章 這系統,還是那味兒第五百八十一章 沒有絲綢的羅馬貴族還是羅馬貴族嗎!第四百一十二章 安魂山上的官家第七百零七章 有人想讓自己挪挪地方?第七百五十八章 喊老師來了的班長第八十一章 不好,完顏宗望要跑第一百三十三章 有些人活着就能撐起一片天穹第三百九十四章 上當認臣已死第四百四十八章 完顏婁室的選擇第九百零六章 牆式衝鋒第一百七十一章 會獵朔州?那就來吧!(求訂閱!!)第四百二十八章 匠爵第二百六十二章 趙構有天時地利人和第二百五十四章 大宋的繁華第一百七十九章 陰險的、狡詐的、惡毒的宋人皇帝(5/5)第四百七十九章 這步棋走的很妙第一百七十九章 陰險的、狡詐的、惡毒的宋人皇帝(5/5)第八百二十章 無恥之尤!第十九章 汴京的耶耶們準備了猛火油!第九十五章 小太子臉上寫滿了慘字第九十二章 忠奸無所謂,重要的是能幹第二百八十章 留宿延福宮之滁州西澗第一百七十八章 今夜在大同府吃夜宵!(4/5)第二百四十三章 糧船和糧食第八百五十六章 這都是大宋皇帝的陰謀第四百六十三章 要習慣如此強勢的大宋第八百三十二章 大宋皇帝失去了一些朋友第五百六十八章 給官家帶點特產第六百七十五章 朕要把行在建遼河北岸第一百二十八章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第六百二十四章 留辮不留頭第四百八十三章 陰影裡的毒蛇第六百四十六章 朕要做吉祥物,誰都攔不住!第四十八章 一個普通人的解決方案第四百一十二章 安魂山上的官家第八百一十三章 大宋官家哄人的手段,十分枯燥第二百三十三章 太宗皇帝啊,你挖的坑太大了!第七百七十六章 揍一頓,再揍一頓第三百九十五章 趙英的分析第三百六十章 二十五萬萬貫第一百九十章 新成就!攻克乃還!(均訂過千且超兩百,加更!)第一百二十三章 新人舊人一朝終散第三百三十七章 欲使其滅亡,比使其瘋狂第三十九章 大家都很弱第三百二十三章 當了*子還要立牌坊第二百四十三章 糧船和糧食第八百四十七章 胡元的怒吼第十二章 反情報體系系統建設第一人第二百五十九章 平州來了一道奇怪的聖旨第八百二十一章 他們是納稅的合法商賈!第八章 第一次早朝,怎麼表現能表現的很熟練?第二百七十九章 商稅改制的閉環,讓李綱很爲難第二百二十九章 大宋究竟病在哪裡?第八百二十八章 偷梗第六百二十三章 古有溫酒斬華雄第七百二十二章 官家睜開了自己的眼睛第七百四十九章 猛虎落淚第三百一十七章 有的人想進去,有的人想出去第一百八十三章 李太宰兵發皇宮劍指皇后!(1/5)第十章 庶人一怒,秦王繞柱第六百三十二章 趙樞是誰?朕跟他不熟第七百三十六章 殺雞用牛刀第二百七十九章 商稅改制的閉環,讓李綱很爲難第四百二十五章 齊安郡王第六百零四章 妾身願意做一輩子的鄆王妃第八百零二章 我爲蠻夷第五百一十一章 這花香澡餅香不香!第三百零二章 三萬飛軍總教頭第六百二十六章 躺贏才最舒坦第一百一十七章 臣有上等瘦馬一匹第九十四章 將門有將,相門無相,真正的大宋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