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7章 前無古人的記錄

第657章 前無古人的記錄

人藝的興衰,見證了中國八十年代的文化浪潮,讓人不禁唏噓。

於是之退休之後身上只剩下演員這層身份,對他來說也是一件好事,可以專心演戲了。

歡送宴結束,有不少人喝多了,穆森混跡在同事羣當中,身形晃晃悠悠,但神智始終清醒。

院裡的幾位領導在送林老師,林老師喝了酒,他們特地讓院長司機小何幫着開車。

人藝副院長是副局級,但於是之享受的是正局級待遇,有配車和司機。

穆森看着汽車遠去,心緒複雜。

剛纔吃飯的時候他去給林老師敬了一杯酒,得到了林老師的勉勵,但這並不能消除他心中的鬱郁不得志和生活帶給他的苦悶。

當年,他憑藉改編《大明王朝1566》的話劇《嘉靖與海瑞》獲得於是之院長和林老師的賞識,還沒畢業就預定了人藝的編制,不僅成了同學之中人人羨慕的對象,也是人藝的重點培養對象。

可惜這麼多年過去了,他寫了四部話劇劇本,每一部的反響都挺不錯,但始終達不到《嘉靖與海瑞》的高度。

這其中有自身能力的問題,也有大環境的問題。

當年他寫《嘉靖與海瑞》,是站在林老師的肩膀上,算是取巧。

再加上這幾年國內話劇市場的不斷衰落,導致話劇在文藝市場的受關注度不斷下降,尤其是電視劇的崛起,大量搶佔了原本屬於電影和話劇的觀衆,很多話劇觀衆已經很久沒有走進過劇院了。

眼看着當年那些不如自己的同學、同事,如今投身電影、電視圈,一個個混的風生水起,募森心中不免有些不平衡。

這幾年,他結婚生子,經濟壓力也很大,但他心中又有幾分屬於自己的藝術堅持,不屑於去寫一些粗製濫造的電視劇劇本。

充滿矛盾的心態,讓穆森左右爲難,苦悶異常。

我要是有林老師的那種才華就好了!

進入十二月份,天氣越來越冷,大雪一過,燕京城真就下了一場大雪,連車都不好開了。

自從陶父進京之後,陶父和陶母就住進了林爲民給他們準備的房子,故宮旁的那處二進院。

家裡有孫姐和秦姐二人幫忙,其實用不太上兩人,但兩位老人還是忍不住,白天一大早就去識住小院,到了晚上再回來,陶慧敏怎麼勸他們也不聽。

趕上今天下大雪林爲民開着車送二老回家。

送完了陶父陶母,林爲民正打算開車回家。

一輛黑色的虎頭奔駛過院門口,擦着林爲民的車過去,林爲民正打算上車,沒想到剛過去的那輛車靠在路邊停了下來。

黑色的尖頭皮鞋踏在雪地上,一個身着西裝、披着大衣的款爺從車上下來,看了看林爲民,連忙說道:“哎呦!林老師,真是您!”

林爲民聽着聲音耳熟,等來人走近,他才發現竟然是李成儒。

這有了錢就是不一樣,一身打扮富貴逼人。

“成儒啊,差點沒認出來你,變化可真夠大的!發財了!”林爲民調侃道。

李成儒跟別人能裝一裝,但在林爲民這可裝不起來,林老師是八十年代就能豪捐一千萬的主兒,而他折騰了這麼多年,也就是這兩年炒外匯,賬戶裡的浮盈纔將將過千萬。

“您說笑了。真是老長時間沒見着您了,您今天這是……”

“這套房子給我岳父岳母住了。這不今天下雪嘛,送他們回家。”林爲民解釋道。

李成儒說道:“怪不得總碰不着您呢,連壯壯都碰不着了。”

“你呢,還在這住呢?”

“沒有。早搬了,現在住亞運村那邊,今天過來陪我媽吃頓飯。”

“有孝心。”

寒暄了幾句,李成儒邀請林爲民去家裡吃點飯,林爲民以吃過了晚飯爲由拒絕了他的邀請。

李成儒便又從自己那輛虎頭奔的後備箱裡拿出一盒雪茄,“好幾年沒見面您不吃飯,那這東西總得收吧。古巴的雪茄,味道特醇,我身邊的人抽了都說好,您嚐嚐。”

“不用不用,我也不抽雪茄。”

“這是我的一點心意。您是壯壯的長輩,就是我的長輩,這東西您得收着。”

李成儒好說歹說讓林爲民收下了東西,他才露出了滿意的笑容,又說道:“之前不知道您家老人住在這,這回知道了,回頭我讓我爸媽過來串串門,陪二老解解悶。”

這個主意倒是不錯。

對李成儒道了聲謝,二人各自上車離去。

回到家中林爲民將那盒雪茄拿進屋,陶慧敏問道:“你也不抽,從哪弄的這東西?”

林爲民便將剛纔碰見李成儒的事說了一遍,陶慧敏問:“就是那個‘三李’?”

“是他,西單特別特就是他開的。”

西單特別特服裝商城就是李成儒的產業,剛開業時因爲招聘的導購員個頂個兒的漂亮賽空姐,在燕京城名聲大噪。

最高峰時一天營業額超過50萬人民幣,成就了李成儒“燕京三李”的名聲。

“我記得他跟壯壯還是同學吧?”

“嗯,都是業餘表演班的。”

“這人,還挺講禮數的。”

李成儒的做法雖然有點暴發戶的嫌疑,但禮多人不怪,總不是件壞事,以後找個機會肯定要還一下。

又過了幾天,林爲民主動跟社裡簽了一份出版合同,是《千與千尋》的。

《千與千尋》從六月份連載至今已經七期,等到下個月就是連載的最後一期。

經過半年多時間的連載,這部小說在國內兒童文學領域的名氣已經徹底打開,被衆多評論家譽爲“近三十年來國內兒童文學領域最傑出的作品”,同時也在全國無數少年兒童當中引發了強烈的反響。

《兒童時代》因爲這部小說的連載,銷量由早前的40萬份每期一躍達到了270萬份。

93年一月號是《千與千尋》的最後一期,預計打破300萬份的銷量並非難事。

這個數字,不僅打破了《兒童時代》的銷量記錄,同樣也打破了國內兒童文學刊物的銷量記錄,創造了一個前無古人,也很有可能後無來者的記錄。

在1992年的下半年,無數中國孩子做了一個瑰麗無比的夢,《千與千尋》註定成爲他們美好童年回憶中不可磨滅的組成部分。

眼下已經過了十二月中旬,距離最後一期連載《千與千尋》的《兒童時代》發行上市還有半個多月時間,這個時候籌備《千與千尋》單行本的編審工作,時間剛剛好。

到時候單行本趕在年前上市,必定會成爲收割小學僧壓歲錢的大殺器。

“彩印、必須是彩印。”

“插畫必須要精美,各個角色的形象伱讓人先畫出來,我再提意見。”

“成本高了沒關係,定價高一點不就完了?”

“貴點怕什麼,小孩子買書看價錢嗎?”

爲了收割小學僧們的零花錢,林老師喪心病狂,手段極其殘忍。

他不相信,這幫小學僧能夠拒絕彩色版、帶有插畫的《千與千尋》單行本。

年末衝業績,林老師也不容易。

一部十幾萬字的童話小說,編審難度並不大,國文社隨便找個編輯就能搞定。

但在插畫設計上,林爲民的要求卻很高,溝通了半個月時間,畫了好幾版人物和場景圖,才達到他滿意的水平,完全是照着原版來的。

一月初刊載着最後一期《千與千尋》的《兒童時代》如期上市,這期首印便是280萬份。

因爲有着上一期的預告,所有讀者都知道《千與千尋》的故事將在這一期迎來大結局,翹首以盼的等待着這一天。

是以,1993年一月號的《兒童時代》一上市,便受到了讀者們的瘋狂搶購,大家都想先睹爲快,看看小千尋到底有沒有救回父母親,還有故事中衆多人物的結局。

伴隨着《千與千尋》大結局的連載完畢,國文社的單行本《千與千尋》也如約而至。

國文社有些人認爲在《兒童時代》正暢銷的時候出版發行《千與千尋》的單行本是個不智之舉,畢竟《兒童時代》還在銷售,肯定要分流一部分讀者。

但他們還是低估了《千與千尋》的魔力。

首印50萬冊的《千與千尋》,在全國各地書店、郵局擺上書架後,面對的是比一月號《兒童時代》更大的搶購風潮。

《千與千尋》連載八期,時間跨度超過半年,讀者潛力已經充分挖掘,可以說橫掃國內十六歲以下年齡段的讀者,同時在十六歲以上的讀者羣體裡也有一定的市場。

在單行本上市僅一週時間後,50萬冊《千與千尋》宣告售罄。

這個速度創下了林爲民作品,不對,應該是中國當代文學作品有史以來的最快銷售記錄,國文社見此情況緊急加印100萬冊發往全國各地。

這個消息一出,國內文學界再次震撼於林爲民的讀者號召力。

一週50萬冊,這是個什麼概念?

這麼說吧,林爲民的《霸王別姬》如今在國內的銷量已經突破了600萬冊,放在當代文壇,能有這個銷量的作品可以說是鳳毛麟角,只有一些出版數十年的古典文學名著可以與之比肩。

但以《霸王別姬》的受歡迎程度,銷量突破50萬冊也花了近三個月時間。

而《千與千尋》,竟然將這個數字提前到了一週,這樣的受歡迎程度,已經超出了文學界很多人的認知,他們甚至無法用常理去理解。

沒經歷過粉絲時代的人們是很難理解這種狂潮的。

當然了,《千與千尋》的受歡迎是建立在作品本身上,所以比之後世那些粉絲經濟的產物,吸引力要更持久、受衆也要更龐大。

也因爲《千與千尋》的受歡迎,林爲民這個名字已經徹底烙印在了這一代少年兒童的心目中。

以往林爲民寫的東西都是給成人看的,即便他的名聲很大,但在國內的少年兒童羣體當中也只是聽說過他的名字而已。

這次《千與千尋》的橫空出世,讓林爲民贏得了無數少年兒童的喜愛。

不是以享譽海內外的大作家林爲民的身份,而是以《千與千尋》的作者這個身份。

這種童年濾鏡,哪怕是再過幾十年,也無法從這些孩子們的心中抹去,成爲他們人生當中最美麗的風景。

三更萬字求月票

(本章完)

第659章 百萬稿酬徵文第730章 都是他林爲民乾的第516章 FSG出版社第629章 陝軍東征第734章 對上了,全對上了第234章 畫風逐漸走樣第414章 再出版第265章 再見,老米第436章 國家書評人協會獎第254章 我,你是瞭解的第881章 進擊的滬美廠第550章 帶頭大哥第100章 跟着林老師混第220章 人民羣衆喜聞樂見纔是硬道理第626章 改革文學的變種第884章 迴旋鏢第533章 不要動,我來第145章 外賓參觀第533章 不要動,我來第271章 比房子還貴第432章 怎麼哪兒哪兒都有他?第474章 副總編輯第233章 佈道者第646章 停刊整頓第49章 抱上大腿了第724章 放棄並不是失敗第667章 多少有點不理智了第320章 又一個來路不正的作者第928章 諾貝爾文學獎第245章 咋沒看明白呢?第372章 《嘉靖與海瑞》第386章 這他麼是二十六歲?第639章 捲毛小禿子第486章 沒職稱第284章 讓子彈再飛一會第713章 還得是跟着總編混啊第23章 排隊排出來的生意第476章 純真年代第420章 我他麼功德無量第525章 一書成名第249章 文學是人學第588章 從哪弄來的稿子第464章 見證神聖的時刻第642章 拿米刀砸人是吧?第578章 臉都不要了第796章 院線電影第629章 陝軍東征第303章 全心全意爲作家服務第257章 吵吵鬧鬧的《紅樓夢》座談會第366章 怎麼又這麼短啊第324章 香江來電第832章 小胖子,壞滴很第366章 怎麼又這麼短啊第400章 這兩天,我就先請假了第493章 《觸不可及》的導演第228章 心都黑了第24章 天生是吃這碗飯的第15章 黃安儀的心思第823章 爲燕京添磚加瓦第727章 有個好爹了不起啊?第504章 難產的雁冰文學獎第681章 寧欺白頭翁,莫欺少年窮第435章 瞞不住了第561章 體檢查出啥毛病了?第774章 暢銷書排行榜第695章 我們中國人不是人?第472章 大作家的含金量第19章 新作第662章 有點內味兒了第275章 老舅,你可真狗啊第156章 《人生》火了第443章 以誠相待,以心交心第102章 意外之喜第213章 首屆雁冰文學獎得主第323章 歷史題材的改革文學更新預告第267章 豪放派收藏家第506章 要上教材了第87章 兔子不吃窩邊草第351章 《女醫傳》第530章 米國來客第417章 院長,我開玩笑的啊!第30章 外國留學生交流對話會第289章 令人仰望的林老師第899章 最閃耀的明星第231章 就你要演程蝶衣啊?第559章 死得瞑目一點第667章 多少有點不理智了第663章 《花季雨季》第574章 送瘟神的效率第195章 央視開年大戲第117章 護犢子的萬先生第116章 《霸王別姬》的影響力第838章 名導的誕生第2章 文學研究所第522章 推薦到香江去第844章 老人家,你玩不起啊第16章 請叫我雷,嗯第352章 《芙蓉鎮》座談會第415章 葛朗臺
第659章 百萬稿酬徵文第730章 都是他林爲民乾的第516章 FSG出版社第629章 陝軍東征第734章 對上了,全對上了第234章 畫風逐漸走樣第414章 再出版第265章 再見,老米第436章 國家書評人協會獎第254章 我,你是瞭解的第881章 進擊的滬美廠第550章 帶頭大哥第100章 跟着林老師混第220章 人民羣衆喜聞樂見纔是硬道理第626章 改革文學的變種第884章 迴旋鏢第533章 不要動,我來第145章 外賓參觀第533章 不要動,我來第271章 比房子還貴第432章 怎麼哪兒哪兒都有他?第474章 副總編輯第233章 佈道者第646章 停刊整頓第49章 抱上大腿了第724章 放棄並不是失敗第667章 多少有點不理智了第320章 又一個來路不正的作者第928章 諾貝爾文學獎第245章 咋沒看明白呢?第372章 《嘉靖與海瑞》第386章 這他麼是二十六歲?第639章 捲毛小禿子第486章 沒職稱第284章 讓子彈再飛一會第713章 還得是跟着總編混啊第23章 排隊排出來的生意第476章 純真年代第420章 我他麼功德無量第525章 一書成名第249章 文學是人學第588章 從哪弄來的稿子第464章 見證神聖的時刻第642章 拿米刀砸人是吧?第578章 臉都不要了第796章 院線電影第629章 陝軍東征第303章 全心全意爲作家服務第257章 吵吵鬧鬧的《紅樓夢》座談會第366章 怎麼又這麼短啊第324章 香江來電第832章 小胖子,壞滴很第366章 怎麼又這麼短啊第400章 這兩天,我就先請假了第493章 《觸不可及》的導演第228章 心都黑了第24章 天生是吃這碗飯的第15章 黃安儀的心思第823章 爲燕京添磚加瓦第727章 有個好爹了不起啊?第504章 難產的雁冰文學獎第681章 寧欺白頭翁,莫欺少年窮第435章 瞞不住了第561章 體檢查出啥毛病了?第774章 暢銷書排行榜第695章 我們中國人不是人?第472章 大作家的含金量第19章 新作第662章 有點內味兒了第275章 老舅,你可真狗啊第156章 《人生》火了第443章 以誠相待,以心交心第102章 意外之喜第213章 首屆雁冰文學獎得主第323章 歷史題材的改革文學更新預告第267章 豪放派收藏家第506章 要上教材了第87章 兔子不吃窩邊草第351章 《女醫傳》第530章 米國來客第417章 院長,我開玩笑的啊!第30章 外國留學生交流對話會第289章 令人仰望的林老師第899章 最閃耀的明星第231章 就你要演程蝶衣啊?第559章 死得瞑目一點第667章 多少有點不理智了第663章 《花季雨季》第574章 送瘟神的效率第195章 央視開年大戲第117章 護犢子的萬先生第116章 《霸王別姬》的影響力第838章 名導的誕生第2章 文學研究所第522章 推薦到香江去第844章 老人家,你玩不起啊第16章 請叫我雷,嗯第352章 《芙蓉鎮》座談會第415章 葛朗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