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7章 束手無策

“依我看來,清軍的大軍的糧草供應肯定支撐不了多久,這就如同隋煬帝的三徵高麗一樣,從各地募集的士兵到了遙遠的戰場,而糧草物資全都不能在當地解決,這樣下去就會拖垮整個國家和軍隊,眼下清軍雖然沒有崩潰的跡象,但是卻並不能堅持多久。”趙登明的說法讓衆人更加疑惑了。

他之前說清軍是來圍堵中華軍的,也就是圍而不攻,堵而不進,但是這個時候他又說清軍的後勤供應要出大問題,軍隊難以長久的駐紮下去,這樣的一種自相矛盾的說法讓衆人都愣了神。

趙登明見到衆人的神情之後不急不躁,繼續說道:“這只是常規的情況,當然了,清軍的主將是嶽樂,此人向來以穩健著稱,所以對於我們所設想的事情他自然也會考慮到,我若是他,在大軍出征的時候勢必會攜帶至少三個月的糧草,福建一帶多山,雖然有相對平坦的官道,但是卻極易遭到我們的破壞,嶽樂不可能想不到這一點,所以他纔會在福清、莆田一帶慢慢吞吞的行軍,目的就是爲了給他的後勤隊以及援軍爭取時間。”

衆人開始小聲的議論起來,趙登明沒有在意這些,繼續說道:“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沒有,清軍說起來有十五萬人,但是事實上能戰之兵不過十萬,偏偏是這十萬人有≮v,..分別屬於兩個不同的勢力,一個是江南清軍,一個是福建耿軍,這支軍隊雖然看起來人多勢衆。但是事實上他們內部矛盾重重。因此。主將嶽樂纔不敢發動主動進攻,因爲他手中的精銳士兵只有自己的嫡系人馬,數量不過四五萬人,跟我們的人數差不多,不過戰鬥力自然是差得遠了,所以嶽樂在等待時機,這個時機就是他們的援軍,他以退爲進。用看似是攻勢的行軍,將我們定在了泉州這裡,使得我們沒有辦法繼續向其他地方發展。”

趙登明的觀點十分的新穎,不過項玉自己聽後也不得不承認,他說的確實有一定的道理,不過事實究竟是不是像他所猜測的這樣呢?誰也不知道。

不過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麼清軍等待的援軍到底有多少,什麼時候能夠抵達就成爲了目前迫切需要知道的事情了。

至於獲取情報這方面的事情自然是落到了情報部門王彪的身上了,中華軍很早就在大陸建立了自己的情報網絡,而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網絡逐漸的發展壯大,目前已經能夠覆蓋福建、浙江和廣東等大部分地區了。情報人員都是以經商的名義字各地盤下店面,然後將更多的情報人員聚集起來,逐漸的發展成爲了一個網絡。

因此,在項玉給王彪下達了任務之後,他立刻用飛鴿傳書通知了各處的情報站,讓他們注意留心附近清軍的動向,因爲誰也不知道嶽樂的援軍到底是從哪個方向過來的,所以這一次的任務難度很大。

而實際上,趙登明的猜測確實就是嶽樂的計劃,他在出兵之前就已經知道不能指望各地的府兵,這些人都打不了什麼仗,頂多充一下人數,除此之外沒什麼用處,至於耿繼茂的那五萬人馬,根本就不用考慮,耿繼茂肯定會牢牢的將軍隊的控制權攥在自己的手中,不可能讓他經手。

所以他本來是不打算出兵的,不過朝廷一連發了好幾道催促出兵的奏摺,這纔將他逼得沒辦法,於是只好做出一個出兵的樣子,率領着十五萬大軍浩浩蕩蕩的殺向泉州,不過大軍的行軍速度卻越來越慢,就算是抵達了泉州城下,他也藉口準備不足而不發動進攻,爲的就是拖延時間。

嶽樂的援軍只要有兩支,一支是從湖廣一帶走水路前來支援的軍隊,這支軍隊在湖北湖南一帶和大順軍的餘部進行過多次戰鬥,擁有比較豐富的作戰經驗,士兵們的戰鬥力都比較強。

另外的一支軍隊是從雲貴方向走陸路過來的,這支軍隊同樣屬於江南綠營,他們在這之前曾經跟隨吳三桂在廣西雲南一帶作戰,士兵們的戰鬥力也不弱。

這兩支軍隊的人數加起來差不多有九萬人,其中湖廣軍隊有六萬,雲貴軍隊只有三萬,只要這些軍隊全部抵達,清軍的規模將達到二十四萬,就算是中華軍的戰鬥力在強,裝備再精良,嶽樂也有信心能夠擊潰他們。

不過他的這個賭注是非常昂貴的,因爲一旦他在泉州城下戰敗,整個南方的清軍就徹底的空心化了,如此一來所產生的權力真空難保不會引起幾個野心勃勃的異姓王的覬覦。

一連三天的時間,清軍都只是待在營地裡面操練,根本就沒有前來進攻的意思,嶽樂一點也不着急,他的手中有一支五千人的騎兵,儘管人數不多,但是卻是他手中最爲致命的利器,而中華軍這邊顯然也知道這支騎兵的存在,所以根本就沒有想要主動前來進攻的打算,雙方一致就這麼僵持下去。

“將軍!”項玉走上了泉州城的城牆,幾名士兵連忙向他行禮,他擺了擺手,將目光投向遠方的清軍大營。對面清軍的動向讓他這邊感到有些不安,大家這個時候已經完全相信了趙登明之前的推測,而對於眼下的這種情況,衆人卻沒有很好的方法應對。

“將軍,趙將軍有事找您!”不等項玉在城牆上久待,一名士兵便氣喘吁吁的跑了上來,看他的樣子肯定是之前跑了很多地方都跑了個空。

“他在什麼地方?”項玉問道。

“啓稟將軍,趙將軍此時就在州府衙門內。”士兵回答道。

項玉知道趙登明這個時候來找自己,肯定是有什麼想法,或者有什麼好的建議,在大家都沒有想到好的應對策略的時候,項玉對趙登明的此行充滿了期待。

一行人下了城樓,向城中的知府衙門走去,這裡之前是清軍的知府辦公的地方,在被中華軍佔領之後就改爲了軍隊議事和處理政務的地方。(。)

第181章 攪亂隊形第63章 臺中對第33章 遭遇風暴第314章 白塔第395章 插翅難逃帶一百零二章臺中攻城戰第28章 新式火槍第313章 秦文的分析第295章 天羅地網第309章 前往馬尼拉第33章 遭遇風暴第152章 十萬聯軍第169章 部落的戰爭(上)第226章 臺中告急第163章 馬尼拉的情報第317章 論戰第115章 大演武第342章 海城攻防戰(五)第68章 意外來兵第131章 傷亡慘重第112章 李雲聰的心思第50章 金門危局第252章 糧食戰略(二)第191章 馬尼拉的土着人第428章 決戰沙俄(四)第177章 海商第228章 攻城戰(下)第363章 莫臥兒使者第38章 爆破城牆第275章 束手無策?第178章 尚可喜的“商人”第362章 印度來客第4章 兵臨城下第427章 決戰沙俄(三)第163章 馬尼拉的情報第208章 滔天火海第158 章 中了埋伏?第308章 遠渡重洋的英國人第135章 戰鬥的尾聲第404章 平定準葛爾(三)第300章 舟山羣島的建設第367章 項玉登基第211章 清廷的警覺第65章 糧食危機第100章 新式火炮第157章 炎黃村暴露了第308章 遠渡重洋的英國人第259章 西班牙人的爭議第23章 山谷伏擊第181章 攪亂隊形第320章 互相妥協第75章 日本公主第226章 臺中告急第297章 南京城下第213章 戰爭威脅第4章 兵臨城下第64章 抵達基隆第387章 統一南方第410章 戰局不順第67章 第一個藩屬第257章 農業的發展和建設(二)第380章 鏖戰鎮南關(一)第123章 陸上交戰第7章 成功北上第393章 去而復還第194章 西班牙人的方案(一)第58章 風雲突變第300章 舟山羣島的建設第389章 九門提督第135章 戰鬥的尾聲第280章 如何破局?第389章 九門提督第39章 激戰臺灣城第238章 鐵模鑄炮第393章 去而復還第312章 抵達臺南第107章 慘烈廝殺第334章 同意出資第353章 嶽樂掛帥第280章 如何破局?第302章 尚可喜的怒火第412章 一戰定蒙第330章 通商口岸第277章 攻破巴達維亞第169章 部落的戰爭(上)第233章 董義的建議第428章 決戰沙俄(四)第238章 鐵模鑄炮第242章 臺南海戰(一)第369章 難以應對第141章 擴建軍工廠第234章 破城第62章 路遇陳永華第212章 施琅上任第126章 雲聰獻計第330章 通商口岸第204章 海上遭遇第15章 送上門來的葡萄牙人第263章 夜襲鎮海(三)第146章 五十兩白銀一個花姑娘
第181章 攪亂隊形第63章 臺中對第33章 遭遇風暴第314章 白塔第395章 插翅難逃帶一百零二章臺中攻城戰第28章 新式火槍第313章 秦文的分析第295章 天羅地網第309章 前往馬尼拉第33章 遭遇風暴第152章 十萬聯軍第169章 部落的戰爭(上)第226章 臺中告急第163章 馬尼拉的情報第317章 論戰第115章 大演武第342章 海城攻防戰(五)第68章 意外來兵第131章 傷亡慘重第112章 李雲聰的心思第50章 金門危局第252章 糧食戰略(二)第191章 馬尼拉的土着人第428章 決戰沙俄(四)第177章 海商第228章 攻城戰(下)第363章 莫臥兒使者第38章 爆破城牆第275章 束手無策?第178章 尚可喜的“商人”第362章 印度來客第4章 兵臨城下第427章 決戰沙俄(三)第163章 馬尼拉的情報第208章 滔天火海第158 章 中了埋伏?第308章 遠渡重洋的英國人第135章 戰鬥的尾聲第404章 平定準葛爾(三)第300章 舟山羣島的建設第367章 項玉登基第211章 清廷的警覺第65章 糧食危機第100章 新式火炮第157章 炎黃村暴露了第308章 遠渡重洋的英國人第259章 西班牙人的爭議第23章 山谷伏擊第181章 攪亂隊形第320章 互相妥協第75章 日本公主第226章 臺中告急第297章 南京城下第213章 戰爭威脅第4章 兵臨城下第64章 抵達基隆第387章 統一南方第410章 戰局不順第67章 第一個藩屬第257章 農業的發展和建設(二)第380章 鏖戰鎮南關(一)第123章 陸上交戰第7章 成功北上第393章 去而復還第194章 西班牙人的方案(一)第58章 風雲突變第300章 舟山羣島的建設第389章 九門提督第135章 戰鬥的尾聲第280章 如何破局?第389章 九門提督第39章 激戰臺灣城第238章 鐵模鑄炮第393章 去而復還第312章 抵達臺南第107章 慘烈廝殺第334章 同意出資第353章 嶽樂掛帥第280章 如何破局?第302章 尚可喜的怒火第412章 一戰定蒙第330章 通商口岸第277章 攻破巴達維亞第169章 部落的戰爭(上)第233章 董義的建議第428章 決戰沙俄(四)第238章 鐵模鑄炮第242章 臺南海戰(一)第369章 難以應對第141章 擴建軍工廠第234章 破城第62章 路遇陳永華第212章 施琅上任第126章 雲聰獻計第330章 通商口岸第204章 海上遭遇第15章 送上門來的葡萄牙人第263章 夜襲鎮海(三)第146章 五十兩白銀一個花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