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血戰

(兄弟們很給力啊,帖子都建成摩天大樓了!)

陳漬率部登岸,近九千精銳進入花亭嶺東麓的低丘,除了留兩千兵力掩護右翼外,其餘主力都不作絲毫保留的連夜對花亭隘口發起猛烈的攻勢。

天亦相助淮東軍,明月如鐮,星輝如水,照着山林疏影橫斜,放目能望到三五里外遠處,極利於夜戰。

驛道從隘口穿過,加上兩側的護坡,寬約六丈,是進攻花亭隘的正面通道。鄧禹也集結重兵在隘道前結陣,挖掘淺壕,倉促又伐木打造些簡陋拒馬、柵牆橫在陣前以爲障礙,欲將淮東軍攔在隘口之外。

只是浙閩軍比淮東軍早不了多少,倉促所造的陣前柵牆實在簡陋得很。

從正面強攻的淮東軍,擁盾車、牀弩逼近,在陣中的十數架蠍子弩,將三五枚重數斤到十數斤不等的泥丸泥彈置入皮兜裡,不斷的向浙閩軍陣中拋射,“嗖嗖嗖”的異響,與山風以及牀弩發射的銳響混雜在一起,彷彿鬼神隱在夜空之中尖嘯。

除了從隘道正面的攻勢之外,一切能逼近隘口的緩坡、山林、雨溪道,都成爲淮東戰卒的攻擊方向。這些方向地形崎嶇、樹木叢生,似有路實無路,牀弩、蠍子弩等戰械不能進入,軍卒只能披甲持盾,執刀槍弓弩,穿林爬坡,繞到敵軍的側翼發動攻擊。

兩軍在夜色之下廝殺,血飈如雨,彙集成溪。刀槍之下,殘肢斷臂的將卒在呻吟慟嚎,但更多的是廝殺得性起的吼叫。

鄧禹站在燕嘴磯上,握緊刀柄,居高臨下看着隘口外圍的防陣在淮東軍的凌厲進攻下節節後退,忍不住親率精銳到前陣衝殺的衝動。

前陣已兩度叫淮東軍打散、打潰,不想隘口的整個防陣崩潰,鄧禹只能派出親信子侄率宗族子弟兵衝到前陣打殺,努力守住陣腳,將淮東軍壓制在隘口之外。

此戰若敗,西逃隘口被封,浙閩軍東線主力都將給淮東軍甕中捉鱉,數以千計的宗族子弟都將葬身此地。

這些道理,普通兵卒或許不懂,但經鄧禹身傳言教的子侄、出身鄧氏的將領,都能明白此戰實際關乎宗族存亡,比東閩戰事戰到後期的情勢還要危急,打得再艱難,也要咬緊牙關頂住。

八閩戰卒之中的真正精銳老卒,都隨八姓宗族經歷諸多波折,故而有越挫越勇、渾忘生死的鬥志。

在戰陣將要崩潰之時,也恰是鄧氏子弟及八閩戰卒不畏死傷的衝殺在前,以刀盾槍矛及性命,將陣腳死死的守住;也反覆衝擊淮東軍的進攻陣列,以數百死士的傷亡,終算是將淮東軍陣中的近二十架蠍子弩、梢弩摧毀。

雖說在彼此前陣、在狹窄接觸面的廝殺,使淮東軍也承受極重的傷亡,但鄧禹所部、鄧氏子弟及八閩精銳老卒的傷亡更重。更爲重要的,淮東軍鬥志昂揚,絲毫不爲前陣的慘烈傷亡而受挫。

陳漬早就不是在流民軍時只會身先士卒、率部埋頭猛攻的勇將,雖說他的指揮風格還是以硬朗見長,但在衝陣中如何分配兵力、如何調整、銜接進攻的節奏等戰術細節,早就如妙在心。

雖說陳漬將近四分之三的兵力都壓在花亭隘口之前,但正面的兵力也是分三層部署。

淮東軍即使在夜間,也能通過傳令兵,將作戰單位細化到哨隊一級,也就使在前陣廝殺不間斷的情況,陳漬還有輕鬆自如輪調前陣的戰力。

這種特點,加上陳漬的指揮風格,使得淮東軍的攻勢有如濤浪一般,從黃昏時展開起,一直到月至中天,一波接一波的不斷涌起,攻勢就沒有中止過。

浙閩軍的防陣,便是堅如堤岸,在如此高強度、又持續不斷的衝擊之下,也漸有堅持不住之勢。特別是隨着鄧氏宗族子弟及八閩精銳老卒在前陣的傷亡不斷擴大,就彷彿堤岸給濤浪不斷衝淘而空一般,沒能捱到凌晨,隘口外圍的防陣終究拖到岌岌可危的一刻。

“叔公,這仗沒有辦法再打了!”一員髯須虎將把滴血的兜鍪夾在腰側,疾步跨上山岩,在鄧禹面前雙膝跑下,忍住心裡的悲痛,吶喊哭嚎,“非是嗣宗不盡心,非是嗣宗貪生怕死,要是還硬着頭皮再打下去,不用等到天明,鄧氏也將不復存世啊!要是鄧氏盡滅此戰,四叔、七叔、老三、小五、小七、十一、十四,他們會死不瞑目啊!”

“你四叔、七叔、小三、小五、小七、十一、十四,都戰死沙場、馬革裹屍,你有臉回來、亂我軍心?”鄧禹狠心將手裡的馬鞭抽出去,看着長孫嗣宗臉上的血痕,心揪痛,喝道,“來人,將這無膽的逆孫拖出去砍了!誰敢亂我軍心者,誰敢擅自撤退,定斬不饒!”

鄧禹要斬長孫以安軍心,都從血戰中輪撤下來休整、衣甲染血未乾的諸將都上前勸阻,說道:“嗣宗絕非怯戰之人,實是看將卒傷亡如此之慘烈,而心有不忍。”

“當年與李卓相抗,傷亡何等慘烈也,我鄧氏將星如林,何曾出過這等沒骨氣之人?”鄧禹呵斥道。

“外圍壓力太多,田麻子在左翼打得又太軟,不能替我們分擔壓力,是不是往隘口退一退,緩一口氣再說?”諸將又問。

這時候誰頂去,都要有戰死沙場的覺悟,淮東軍的攻勢如此兇猛,任誰看了都有些心寒。

在奔守花亭之時,除鄧禹所部在隘口結陣外,約有六千兵馬來不及收縮過來,都往左翼的坡崗收縮結陣,實際形成威脅淮東登岸兵馬右翼之勢。

但奈何淮東軍一登岸來,就將攻勢直接放在隘口之前,僅在右翼部置少量防兵結陣。奈何浙閩軍左翼沒有衝擊淮東軍右翼防陣的決心,入夜之後就打得極爲軟弱,叫鄧禹所部血戰到現在的將領又是氣憤又是無奈。

“怎麼退?”鄧禹苦澀問道。

鄧禹不是不知道前陣的傷亡,就要將鄧氏子弟的血都放光掉,但是現在前陣就靠着一口氣吊着,而淮東軍還有餘力,他們稍退、淮東軍只會打得更凌厲,彼漲此消之下,稍退就很可能一泄千里。

再者,外圍的將卒往隘口後撤,只會叫隘口的防陣變得更擁擠、更密集。外圍沒有城牆的遮擋跟庇護,一旦叫淮東軍有機會大規模的投擲火油罐,他們密集而擁擠的陣列,將是一場滅頂的災難。

面對淮東軍的作戰特點,不管多大的傷亡,鄧禹都只能將己部的防陣往外撐開,而不是給淮東軍往內線擠壓!

鄧禹捨不得將長孫嗣宗問斬以定軍心,只是一鞭子抽過去,差點將鄧嗣宗的戰甲抽散,喝斥道:“你個逆孫,給我去前陣。要麼將敵軍打退,要麼叫別人將你的屍體擡回來,鄧氏沒有你這種孬種貨!”將長孫嗣宗及諸將都趕下山岩,叫他們去前陣廝殺,守住陣腳。

諸人退去,唯有一名鬚髮夾白的中年人留在鄧禹身邊,望着燕嘴磯西麓的河汊口,壓低聲音對鄧禹說道:“淮東水軍的戰船已經佔據溪口,鄧氏子弟十之三四亡於戰場,鄧公亦對得住文莊公了,實在無需要斷了鄧氏的血脈啊!東海狐雖說是一代梟雄,做事也不拖泥帶水,但也非亡人家、滅人族之輩,便是王學善也得全族啊,鄧公何必固執?”

“我……”鄧禹吐出一字,哽咽了許久沒能再吐出一個字。中年人望去,只見鄧禹枯浚的老臉在月色下淚水縱橫。

鎮子也陷入戰火之中,粟品孝率三千水軍直接穿過燕嘴峽,繞到花亭溪的西麓,進入花亭溪,已經牢牢控制渡口。

鄧禹臉迎風吹,待臉上淚痕吹乾,下定決心一般,與中年人說道:“杜公跋山涉水而來,一片好意,鄧禹心領了。但鄧氏終是陷得太深了,只希望鄧氏子弟在九泉之下,莫要怨老夫固執。杜公還是先離開吧,你非受淮東所命而來,出現在此地,要叫東海狐曉得,總是不好。”

杜榮苦澀一笑,說道:“我漂泊一人,在明州相別後,與杜氏也無干系,只是還念着幾個故友。想着再不出來走走,怕是都見不到面了。”

“杜公你還是莫要去江州勸文莊公了,”鄧禹說道,“即使是條絕路,文莊公也只能硬着頭皮走下去,只是可惜誰都不如宋浮生了一個好女兒啊!”說到這裡,悲嘆連連,只是催促與雙方都無干系、只是潛來上饒見故友一面的杜榮離開,待杜榮從西麓下去,才命令左右,“拿斬鐵刀來!”

杜榮雲遊道士打扮,見勸不動鄧禹,只能事先離開是非之地。他也不想跟淮東軍碰上面,轉頭看到鄧禹披甲持刀下山岩,心裡彷彿給一股寒風吹過——鄧禹不逃不降,披甲上陣,已經萌生死志。要麼將淮東軍打退,要麼他就戰死在沙場之上,給鄧氏子弟一個逃命或投降的機會……

杜榮已經能看到結局如何,便不能耽擱,往山林裡鑽去,將到山腳之上,就聽着吶喊聲涌上隘口,轉頭看去,正是無數淮東戰卒正執火衝上隘口,浙閩軍潰散如犬,再無抵抗之力。

算着時間,在淮東軍的衝擊之下,佔着地勢,鄧禹這部精銳竟連一夜都沒能守住,奢家該要墜落、該是不能再支撐下去了!

第97章 利害關係第66章 樑成翼南逃第84章 牽鼻子第144章 後手謀淮西第22章 立城擴軍第91章 難易有別第161章 漢水登高(一)第81章 藩樓依舊第二十章 定策下海(一)第80章 溪爲山徑第二十五章 家族謀勢第23章 歸塵第55章 殘勝第87章 接戰第82章 大敗第一百三十一章 奇襲上林裡(二)第18章 兵亂難止第75章 摧枯拉朽第41章 軍需第九十二章 分贓(三)第11章 潛伏第50章 暗門之謀第52章 下聘禮第141章 北風第79章 戰前第20章 調虎離山第42章 東西虛實第156章 觀火夜謀第161章 誰是獵物楔子第47章 錢莊之議第13章 蒸汽機(二)、(三)第66章 請戰第20章 猛虎搏兔第64章 殘城廢土第六章 林氏家主(三)第25章 海陵知府第四十一章 市井八卦第73章 西逃路斷第156章 觀火夜謀第118章 待援第8章 郊迎(一)第25章 陸七零三鎮師第七章 江心牢城第96章 軍食第五十二章 江涯爭地第127章 俘兵第138章 鐵松溪阻敵第70章 覆滅第121章 隔岸觀火之謀第6章 救災之利弊第75章 摧枯拉朽第54章 殘敗第59章 收心第69章 不臣第22章 突圍第31章 說服第84章 廷爭第30章 堵口第13章 殘破楔子第54章 四人洞房第118章 嵊泗初定第四十九章 治獄(四)第14章 東行出海第一百一十三章 相位迷蹤(一)第13章 七寸吐信第29章 補充第116章 亂兵第63章 炮擊第45章 叛將降兵第五十五章 夾藏私帶第73章 舟行海上第32章 水煮田雞第41章 軍需第95章 危機未解第74章 密約(一)第一百二十四章 婚宴第九十三章 月夜田頭第13章 將田種好第四十九章 治獄(四)第144章 後手謀淮西第165章 滴水不漏第22章 暨陽堅壁第37章 分功酬勞第146章 賊船第九十七章 又見刺客第二十一章 定策下海(二)第92章 雜魚第49章 追敵第十一章 獠牙猙獰第二十章 誘殺第96章 合議第二十三章 冬日遲遲驚春夢第73章 青州軍第109章 兵敗長山島第五十一章 行舟議事第39章 綠柳園佳人第82章 血戰韓村渡第51章 泗陽陷圍
第97章 利害關係第66章 樑成翼南逃第84章 牽鼻子第144章 後手謀淮西第22章 立城擴軍第91章 難易有別第161章 漢水登高(一)第81章 藩樓依舊第二十章 定策下海(一)第80章 溪爲山徑第二十五章 家族謀勢第23章 歸塵第55章 殘勝第87章 接戰第82章 大敗第一百三十一章 奇襲上林裡(二)第18章 兵亂難止第75章 摧枯拉朽第41章 軍需第九十二章 分贓(三)第11章 潛伏第50章 暗門之謀第52章 下聘禮第141章 北風第79章 戰前第20章 調虎離山第42章 東西虛實第156章 觀火夜謀第161章 誰是獵物楔子第47章 錢莊之議第13章 蒸汽機(二)、(三)第66章 請戰第20章 猛虎搏兔第64章 殘城廢土第六章 林氏家主(三)第25章 海陵知府第四十一章 市井八卦第73章 西逃路斷第156章 觀火夜謀第118章 待援第8章 郊迎(一)第25章 陸七零三鎮師第七章 江心牢城第96章 軍食第五十二章 江涯爭地第127章 俘兵第138章 鐵松溪阻敵第70章 覆滅第121章 隔岸觀火之謀第6章 救災之利弊第75章 摧枯拉朽第54章 殘敗第59章 收心第69章 不臣第22章 突圍第31章 說服第84章 廷爭第30章 堵口第13章 殘破楔子第54章 四人洞房第118章 嵊泗初定第四十九章 治獄(四)第14章 東行出海第一百一十三章 相位迷蹤(一)第13章 七寸吐信第29章 補充第116章 亂兵第63章 炮擊第45章 叛將降兵第五十五章 夾藏私帶第73章 舟行海上第32章 水煮田雞第41章 軍需第95章 危機未解第74章 密約(一)第一百二十四章 婚宴第九十三章 月夜田頭第13章 將田種好第四十九章 治獄(四)第144章 後手謀淮西第165章 滴水不漏第22章 暨陽堅壁第37章 分功酬勞第146章 賊船第九十七章 又見刺客第二十一章 定策下海(二)第92章 雜魚第49章 追敵第十一章 獠牙猙獰第二十章 誘殺第96章 合議第二十三章 冬日遲遲驚春夢第73章 青州軍第109章 兵敗長山島第五十一章 行舟議事第39章 綠柳園佳人第82章 血戰韓村渡第51章 泗陽陷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