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東西虛實

林縛騎馬走陸路破曉時分就到山陽縣,但是津海號等船差不多昨日同時間從沭口營寨出發,一直到朝陽升上樹梢時,才趕到山陽城北的渡口來接林縛登船。

林縛登船,去北岸觀望泗口地形,數百輕甲騎則走官道先行去沭口南岸渡口坐船渡淮。

船隊離北岸還有三四里遠,就有七八艘漿船從河汊子口的蘆葦蕩裡駛出來攔截。

泗水入淮的河汊子寬十七八里,除了當中三四里水道外,其餘差不多都給蘆葦蕩覆蓋,林縛站在船頭,一時看不到蘆葦蕩的盡頭。雖比清江浦的蘆葦蕩規模小些,但也形成掩護流民軍戰船的天然圍障。

那七八艘船狹窄細長,每艘船都是六人操槳,快如機梭,除操槳手外,還有二十多個流民軍兵卒赤膊袒胸的持刀盾站在船上。船未殺到近前,倒能從他們的眼裡看到砭骨的殺氣。

劉安兒所部有好些人是水匪、漁民出身,操船水戰的工夫不弱。轉戰漢中後,流民軍一度將手裡的戰船都放棄掉,現在所擁的一些戰船絕大多數是徵用民船加以改造。

津海號是林縛的座船,輕易不會接敵,護航的船隊裡,兩艘集雲級戰船、兩艘海鰍船、四艘艨艟戰船破浪而出,上前拒敵。

集雲級戰船遠行時依賴帆桅,但船上設有十六副大櫓以用於接戰,四人合力操作一副大櫓,短時間裡逆行比順風順水還速。

船體相差甚巨,流民軍的戰船又沒有數量上的優勢,集雲級戰船還沒有發力,兩艘海鰍船操槳迎上,衝入那八艘流民軍梭形戰船之中橫衝直撞,如狼入羊羣。

仗着船形的優勢,不一會就撞翻兩艘敵船。

餘下六艘梭形戰船見機不對,也不及趕去撈起落水之人,掉頭便往蘆葦蕩裡逃去。

“倒是想誘我們追進蘆葦蕩!”葛存雄站在林縛的身邊,盯着這起小規模的接觸戰看,見流民軍戰船稍有失利就往蘆葦蕩裡鑽,便下令約束戰船不得進蘆葦蕩追擊,指着一邊就有五六裡縱深的蘆葦蕩,跟林縛說道,“當年在淮上,船小打不過官府的大船,便誘他們鑽蘆葦蕩,引他們在淺水、窄水裡擱淺,那樣宰割隨意了,倒沒有想到今日會給別人拿這招對付……”

說起來,最早隨劉安兒舉旗造反的那一批人都是抗捐抗稅的漁民船伕,葛氏兄弟早年也是率領抗捐抗稅漁民跟官府作對,走投無路才離鄉出海。

蘆葦蕩難以對付,不過這河汊子口的蘆葦蕩規模還不能跟清江浦比,使船到上游,順着水流傾倒足量的燈油,能借到風勢最好,這十數裡方圓的蘆葦蕩雖然還是嫩青,也能很快燒個一光二淨。

當世燈油不便宜,堪比肉價,要將這一片蘆葦蕩燒盡,怕要數百大桶油。

江東左軍雖說有了些底子,但也經不住前哨戰就如此揮霍。

流民軍有船出來騷擾就派船拒之,但也不會去追擊藏入蘆葦蕩裡的流民軍,林縛將泗口附近的地形看了個遍,也沒有心思打擊藏在蘆葦蕩的小股流民軍,便逐流而下,趕往沭口。

黃昏時,看到新募的萬餘渡淮援軍正在前往山陽的官道上結營紮寨,林縛心裡疑惑,派人登岸召肖魁安、馬如龍上船。

靖寇制置使雖是臨時的差遣,但林縛對地方軍事有節制之權。

林縛雖然漠不關心劉庭州在淮安城募義勇組新軍的事情,但是劉庭州卻必須將整個過程具文知會林縛。林縛知道渡淮援軍以肖魁安爲主將,以馬如龍爲副將。

林縛相喚,肖魁安、馬如龍躲不開,不得不上船接受詢問。

“看今日的天氣,會有星月照路。你們又是沿官道而行,北岸又沒有需戒備之敵,離山陽就三十多裡的路途,你們爲什麼會中途停下結營?”林縛蹙眉看着肖魁安、馬如龍二人,“連夜趕去山陽,不是更好嗎?”

五月中旬,因爲宵禁違令,馬如龍給林縛硬生生的摘掉左營校尉的武官銜。這一次劉庭州募義勇北上援徐州,馬家出錢出人,馬如龍倒是藉機在渡淮援軍裡謀得一席之地。

“倒不是我們有意拖延,而是這些新卒稍不注意,拿了安家銀扭頭就逃。夜裡趕路,防不甚防,劉大人不得已才吩咐我們頂着大太陽心趕路……”肖魁安回答道。

這還沒有出淮安境,新卒就冒出逃亡的問題來,何況時間這麼倉促,也無法甄別出流民軍混進來的細作,也真是讓人憂心的。

林縛送肖魁安、馬如龍上岸,繼續東行。船隊逐流而下,行速甚疾,天還沒有徹底黑下,便趕到沭口營寨。

相比較渡淮援軍的拖拖拉拉、一團亂麻,趙虎率六千新卒已經在黃昏之前就全部渡過淮河,進駐北岸的沭口營寨。

沭口營寨也是山陽灣的東頭上,沭水河從這裡併入淮水。

林縛早在兩個多月之前,就牢牢掌握了這裡,北岸修築的沭口營寨固若金湯,除有常規旱營外,還建有水寨,還在南岸修了渡口,方便運送兵馬與軍資。

林縛登岸後,也不耽擱,帶着到渡口迎接的秦承祖、寧則臣等人,直接往指揮棚裡鑽,邊走邊說道:“有什麼吃食,涼麪稀粥什麼的,有就端些上來,我們邊吃邊議事。從明天開始,親衛營的新卒都要輪流拉出去打,全面加強與敵接觸作戰,要在兩到三天時間裡,將陳韓三所部的斥侯都壓縮回窄橋……”

“這個難度可不小,”秦承祖說道,走近指揮棚,將地圖拉出來鋪在木案上,指向沭口營寨北面二十餘里外的一個點,“陳韓三在窄橋的封河大營駐有一萬五千精兵,其中兩千人是跟陳韓三很久的騎兵,騎兵數量要遠遠高過我們。今日親衛營渡河,動靜頗大,陳韓三派來斥侯警覺的遊騎數量大增,差不多有三四百騎,”又連續指出沭口營寨周邊的幾個點,“我們要派步卒先在這裡、這裡,還有這裡結營立寨,才能限制陳韓三部遊騎的活動……”

“要是我們對陳韓三在窄橋的封河大營發動強攻,陳韓三會有什麼反應?”林縛問道。

寧則臣說道:“渡淮援徐,我們的主攻方向若是陳韓三的窄橋大營,一般說來,破之我們便能將沭陽守軍接出來。接下來還要合力攻下剡城,才能越過沂水。同時也要有船從泗口進入泗水接應,不然我們就算能走陸路趕到泗水河畔,也會給攔在徐州境外……”

葛存雄說道:“流民軍在泗陽沒有能力封鎖那麼寬的河汊子口,但在宿豫、睢寧兩地都有攔河封船的措施。水營要從泗口進入泗水,一路要連破流匪在宿豫、睢寧所建兩座攔河大營。考慮到一旦戰事興起,流匪會隨時加強這一路的防禦兵力,多久能突過去,還真說不好……”

“關鍵看劉庭州率渡淮援軍能不能成功渡河了,渡河後能不能成功對泗陽守軍造成壓力,要讓劉庭州將宿豫、睢寧的流民軍往泗陽吸引,”秦承祖說道,“我們在劉庭州之前,對陳韓三的窄橋大營越是虛張聲勢,陳韓三就越會懷疑我們北上援徐的決心……”

“實則虛之,虛則實之,”林縛點點頭,說道,“想來陳韓三應該能確認我與劉庭州的不和。”

秦承祖說道:“換作他是你,多半會坐觀劉庭州渡淮送死,更沒有可能孤軍深入、涉險去救嶽冷秋這個大敵。劉庭州率援軍渡淮打泗陽,就能坐實他們的猜測,打消他們的疑慮……”

秦承祖等人與陳韓三打了十幾年的交道,更在他手裡吃過大虧,對陳韓三的熟悉,怕是流民軍的其他將領都遠不及。

林縛考慮了一會兒,對葛存雄說道:“你率第三水營西進,全力助劉庭州渡淮。我再籤一封令函你帶去給劉庭州,將山陽縣守軍併入渡淮援軍之列,給他一起帶過淮河作戰……”

山陽縣守軍屬於新整編的淮安府軍之列,守鄉土爲其根本責任。

劉庭州雖爲知府,但沒有林縛的同意,不能調府軍渡淮作戰,只能另行召募民勇組建渡淮援軍。

比起渡淮援徐之事來,確保守淮防線無憂更爲重要。

劉庭州所建的渡淮援軍,根本就是一羣烏合之衆,藉着自願的藉口,從府軍裡召募的能戰之兵,不足兩成。劉庭州即便能成功渡淮,也不能在泗陽形成牽制性的力量。

洪澤浦亂起之後,山陽縣長期頂在第一線,守軍戰力不錯,林縛在這時刻調山陽縣守軍隨劉庭州渡淮作戰,主要是不希望劉庭州渡淮後打得太難看。

更主要的原因,山陽縣守軍調走後,守淮防線在最關鍵的位置會出現空擋,在劉安兒、陳韓三等流民軍將領看來,江東左軍更沒有可能會在這時候北上。

第55章 黃河決堤第62章 七月流火息兵事第74章 顧慮第122章 勸降第十七章 救人性命不敢忘第3章 聯曹第119章 禮山第38章 縱虎歸山第一百四十章 民生誰來計(二)第五章 林氏家主(二)第20章 調虎離山第49章 奢家變數第62章 林族利益第五章 船下有耳第十一章 獠牙猙獰第31章 說服第139章 鐵松溪大捷第34章 耐心第8章 決勝東線第36章 月涌江流第1章 王侯家事第四十一章 市井八卦第106章 頑固不化第1章 江寧風潮(一)第十三章 楚黨新貴第52章 兵臨營前第107章 疑兵之計第21章 殺雞駭猴第46章 緩兵之計第93章 老妖婆第103章 淮陽防線第110章 疑蹤說叛第58章 還鄉第30章 定策西沙島第38章 顧宅家事第151章 新格局第16章 聯兵助伐第29章 補充第138章 殺雞駭猴第32章 父子相認第66章 大動作第163章 襄陽之戰第63章 炮擊第9章 計當緩行第65章 賑災第101章 深宮怨怒第103章 誰做黃雀第37章 困獸第149章 荊湖軍政第59章 負荊請罪第九十章 分贓(一)第九十章 分贓(一)第二十三章 宋五嫂羊瞼子肉第40章 壯懷激烈第46章 不過空城第141章 北風第34章 步步驚心第5章 困獸無計第一百二十九章 駱陽湖水戰(三)第144章 刺客第139章 鐵松溪大捷第44章 兵家秘術第16章 如此奪城第18章 狹路相逢第119章 禮山第142章 血濺五尺第133章 驚弓第43章 欺君第35章 月下登山石第17章 開城門第41章 守陽信第十四章 海島生存(二)第105章 陷阱第31章 濟州新世界第61章 北伐序幕第14章 公府冶政(一)第17章 公府治政(四)第28章 援助第二章 七夫人顧盈袖(一)第68章 攻守之謀第153章 前奏第30章 沒有良機第七十一章 江中取銀(三)第一章 碎濤如雪第102章 犄角長山島第4章 備戰糧荒第30章 星星之火第113章 疑點第101章 深宮怨怒第139章 借刀第93章 深谷殘敵第二十章 誘殺第50章 戰訓識字班第9章 修堤之謀第4章 投效第81章 了無牽掛第150章 打回原形第125章 政事無非話家常第13章 蒸汽機(二)、(三)第45章 功高震主
第55章 黃河決堤第62章 七月流火息兵事第74章 顧慮第122章 勸降第十七章 救人性命不敢忘第3章 聯曹第119章 禮山第38章 縱虎歸山第一百四十章 民生誰來計(二)第五章 林氏家主(二)第20章 調虎離山第49章 奢家變數第62章 林族利益第五章 船下有耳第十一章 獠牙猙獰第31章 說服第139章 鐵松溪大捷第34章 耐心第8章 決勝東線第36章 月涌江流第1章 王侯家事第四十一章 市井八卦第106章 頑固不化第1章 江寧風潮(一)第十三章 楚黨新貴第52章 兵臨營前第107章 疑兵之計第21章 殺雞駭猴第46章 緩兵之計第93章 老妖婆第103章 淮陽防線第110章 疑蹤說叛第58章 還鄉第30章 定策西沙島第38章 顧宅家事第151章 新格局第16章 聯兵助伐第29章 補充第138章 殺雞駭猴第32章 父子相認第66章 大動作第163章 襄陽之戰第63章 炮擊第9章 計當緩行第65章 賑災第101章 深宮怨怒第103章 誰做黃雀第37章 困獸第149章 荊湖軍政第59章 負荊請罪第九十章 分贓(一)第九十章 分贓(一)第二十三章 宋五嫂羊瞼子肉第40章 壯懷激烈第46章 不過空城第141章 北風第34章 步步驚心第5章 困獸無計第一百二十九章 駱陽湖水戰(三)第144章 刺客第139章 鐵松溪大捷第44章 兵家秘術第16章 如此奪城第18章 狹路相逢第119章 禮山第142章 血濺五尺第133章 驚弓第43章 欺君第35章 月下登山石第17章 開城門第41章 守陽信第十四章 海島生存(二)第105章 陷阱第31章 濟州新世界第61章 北伐序幕第14章 公府冶政(一)第17章 公府治政(四)第28章 援助第二章 七夫人顧盈袖(一)第68章 攻守之謀第153章 前奏第30章 沒有良機第七十一章 江中取銀(三)第一章 碎濤如雪第102章 犄角長山島第4章 備戰糧荒第30章 星星之火第113章 疑點第101章 深宮怨怒第139章 借刀第93章 深谷殘敵第二十章 誘殺第50章 戰訓識字班第9章 修堤之謀第4章 投效第81章 了無牽掛第150章 打回原形第125章 政事無非話家常第13章 蒸汽機(二)、(三)第45章 功高震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