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烈陽樓前議招安

林縛原計劃是留顧嗣元留睢寧,他率江東左軍水步營雙管齊下,解渡淮軍泗陽之圍。

劉妙貞率流民軍精銳騎兵火速南下,打亂林縛原定的作戰計劃,被迫將水營留下來協守睢寧,他率長山營、鳳離營、騎營走陸路南下,與渡淮軍在泗陽西北匯合。

由於將水營留在睢寧協守,林縛與劉庭州會師後,就不再急於北上,在泗陽西北這座稱爲高家寨的殘壘裡,休整了兩天。

不僅讓渡淮軍殘部得到較爲充分的休整,加強兵甲裝備,恢復突進以及在運動中作戰的能力,也要使傷卒得到更充分的救治,使他們的傷勢更穩定一些,能夠支撐住隨軍轉移。

除渡淮軍千餘傷卒外,江東左軍從睢寧強行突進到泗陽,也有三百多傷卒。

雖說流民軍在泗陽的兵力一度超過三萬,倒沒有敢撒開來對高家寨進行合圍,只在東北、西北及正東方向紮下三座大營,將西面去汴水、南面南淮水的道路都讓出來。

七月過了月中,烈陽當空雖然還是十分的酷熱,倒是前些天好捱一些。

晌午時蟬蟲大鳴,林縛在周普等人陪同下,登上寨北角的崗樓眺望敵情。

“看這情形,流寇是打算撤出泗陽?”周普叉腰遠望,在他們的視野裡,已有流民軍在成股的往北撤離,微蹙着眉頭,說道,“換作我,從宿豫、泗陽撤出去,在睢寧北面重新構築一道防線,也許還有一搏的機會……”

“嶽冷秋在徐州僅有兩萬兵馬,流民軍五倍圍之,強攻了兩個多月,都沒有打下來;劉妙貞、馬蘭頭、孫杆子在泗陽僅有三萬兵馬,能有膽子吞下我萬餘精銳?”敖滄海說道。

林縛從睢寧南下,率長山營、鳳離營、騎營,就有七千餘精銳,整編渡淮軍後,能戰精銳超過萬數。

林縛眉頭微蹙,說道:“寇將心裡也清楚,散兵雜勇即使用來合圍我軍,也是易給我軍所趁的薄弱之處。還不如索性撤出,早日脅裹糧草、牲畜北上,改變泗陽兵馬雖衆,卻臃腫、轉進不便的毛病。流寇會不會悉數撤走,還真是難說,你們看他們沒有強攻高家寨的決心,但是我們離開高家寨,走曠原往南撤去淮水、往西撤去汴水,他們未必不會出擊……”

肖魁安心裡疑惑。

流匪在泗陽精兵較多,但將戰鬥力較差的雜兵撤走,留下精兵也頂多一萬四五千人。這一萬四五千流匪再是精銳,也不可能跟江東左軍與渡淮軍會師後的一萬精銳相比。

林縛與麾下諸將非但不提主動去攻擊流匪在高家寨北面、東面的三座大營,反而擔心他們南撤時,流匪精銳會來掩殺後路,未免太保守了一些?

肖魁安這時候從林縛身上完全看不出孤軍獨入燕南時的鋒芒,便是與前段時間率兵從沭口西進,連破流匪沂水大營、泗水河東大營、奪下睢寧城的犀利也截然不同。

劉庭州心裡默然,林縛的心思,他能猜到七八。

泗陽之流匪,爲保徐州之大局,留下來的一萬四五千人,必是能拼命、敢打硬仗的精銳,江東左軍既然能將這塊硬骨頭啃下去,付出代價必然慘重。

林縛若是忠於朝廷,就應該不計傷亡的將流匪在泗陽這部精銳殲滅掉。

流匪雖有三五萬精銳,其在泗陽有精兵一萬四五千人,陳韓三部及孫壯部還有萬餘精銳給封鎖在泗水東岸過不來,劉安兒圍徐州雖有十萬兵馬,但精兵給不斷的調離,在徐州還能湊出兩萬精兵就算頂天了。

林縛只要能不計傷亡的,將泗陽的流匪殲滅,然而率師北上,與嶽冷秋裡外合擊,大破劉安兒的可能性極高。

林縛非是不能也,其所不願也。

大破劉部,淮泗平復,中原安定,江東左軍傷亡慘重,林縛還如何做他的梟雄去?

劉庭州這時候才意識到,不管將不將嶽冷秋的三封密摺拿出來,都不可能逆改林縛的心志,暗道:回頭還是將三封密摺燒掉的好,不然真成了禍事。

林縛望着遠處的疏林,神思遠馳,梁氏在濟南、曹氏在潼關,都按兵不動,都等着淮泗能先破局。他便是費盡心思破了劉安兒圍徐州的主力,又有什麼用?

劉安兒部精銳盡失,被迫撤往山東的流民軍殘部將成爲梁氏的腹中餐,被迫撤往中州的流民軍殘部將成爲東出潼關的曹氏的眼中美食。劉安兒在濠泗地區的部衆也許會歸附已經進入淮上壽州的羅獻成,那時羅獻成將替代劉安兒重新成爲兩淮地區的大患。

在梁氏、曹氏以及羅獻成三家勢力裡,最得益的,還是梁氏。

在徐州北軍,葛平所率天襖軍戰力雖差,但人數最衆,擁有丁壯近二十萬人。林縛要是使出吃奶的勁,將劉安兒圍徐州的主力破掉,最終涌入山東西部、中州東部地區的流民軍殘部很可能多達三十萬人。

三十萬人數雖衆,但精銳盡喪,餘者缺衣少糧、兵甲不全、隊伍不整,如喪家之犬。

同時佔據濟南、平原、大名、河中四府的梁氏兵馬已擴編五六萬之衆,編訓也有三四個月,正磨刀霍霍、擦拳待動。

一旦流民軍殘部大量的給梁氏擊破收編,梁氏的勢力將再度膨脹。

到那時,林縛使出吃奶的勁來,也無法保證他們在青州、在膠萊河兩岸的勢力,不給梁氏驅逐出來。

林縛是要將流民軍趕去山東,但也要讓撤去山東的流民軍是一塊梁氏啃不動的硬骨頭。更長遠的看,即使這時候將徐州讓出來,給流民軍佔去,也比費盡全力將劉安兒部打殘,要好得多。

林縛負手下崗樓,站到浮着一層黃土的泥地上,跟劉庭州說道:“朝廷是不是該許我們招安流民軍?這流賊跟春後的韮菜似的,一茬接一茬的,殺不光啊,大多數人從賊,也是混一口飯吃,誰又忍心對他們舉起屠刀來?”

“……”劉庭州微微一怔,整個局勢正慢慢的向朝廷有利的方向轉變,林縛怎麼就突然提出招安之事來?說道,“姑息養賊,未長久之策;即使要招安,也要將流匪打殘了、打痛了才成。再說,寇首劉安兒又豈是雌伏之輩?”

“我軍佔據睢寧、封鎖汴水、泗水,抵其腰眼,斷其咽喉,雌不雌伏,已容不得他了!”林縛哂然一笑,說道,“招安一事,也許要派人進徐州,問一問嶽督的意見!”

肖魁安暗道:此時派人進徐州,又豈是容易的事情?

劉庭州暗道:若是真能派人進徐州,嶽冷秋雖有總督之名義,戰局大勢卻給林縛掌握在手裡,是和是戰,嶽冷秋又怎麼做得主?嶽冷秋爲求脫身,難道會硬着頭皮打下去不成?

相對坐看徐州城破、嶽冷秋與長淮軍給滅,招安議和倒是更容易接受了。

想到這裡,劉庭州毅然說道:“若議招安事,老夫願爲信使進徐州!想來流寇也不會留難我一白首老頭。”

“那就辛苦劉大人了。”林縛說道。

招安議和,還是會讓嶽冷秋受益,但就眼下的形勢,卻是上策。

相比較鯨吞浙東的奢家,圍大同而觀望中原的東胡人,嶽冷秋根本就算不上什麼大患,即使嶽冷秋還霸着江淮總督的位子不放,對江東左軍的限制也相當有限了。便是魯北招兵買馬的梁氏,以及在潼關頓兵觀望的曹氏,也要比嶽冷秋更來得頭疼。

這時候留着嶽冷秋還是有好處的。

**************

孫壯坐在大帳簾子口,抱着斬馬刀悶聲不吭,他想戰,劉妙貞、馬蘭頭都是不許。

孫壯率部援泗陽,才千餘人,這時只剩不到半數,其他兵馬都給阻斷在泗水以西,過不來。他想擅自行動,拉人馬去攻高家寨都不成。

江東左軍避入高家寨休整,劉妙貞與馬蘭頭也安排休整,同時安排戰力差的部隊先從泗陽往徐州方向撤退。

這些戰鬥差的兵馬,留下來也幫不了大忙,在作戰時,常常給最先擊潰,形成攪亂整個戰陣的亂兵潮涌。特別是對江東左軍作戰,沂水大營、泗水河東大營被奪,就是先例。

劉妙貞率部來援,能擊潰江東左軍、奪回睢寧,當然是好。

一旦這個目標達不成,就要考慮主力攻徐州不利的情況了。

泗水河東岸以陳韓三部爲主,陳韓三自投附來,就素來不大受轄制,此時也管不了他了。但是泗陽、宿豫這個淮泗角上的兩萬多馬兵向來是流民軍的核心戰力,必須要接援北上,不能給江東左軍佔據睢寧後,這麼多的兵馬給封死在淮泗角上出不去。

孫壯心裡不服,明明還有一戰之力,十數萬兵馬,堆也將江東左軍堆死掉。

這時候有快馬馳來,孫壯探頭看去,卻是從前壘馳回的哨騎。

沒聽見號角聲響,前壘能有什麼事情要快馬奔來?

“淮東靖寇制置使遣使在陣前,欲見三位渠帥,說是爲招安事來,欲借道往徐州去!”哨探到帳前跪報。

劉妙貞、馬蘭頭、孫壯三人皆驚,一起走到帳前,問道:“遣使何人?”

“淮安知府劉庭州!”

第28章 雙面第139章 借刀第126章 逃第138章 鐵松溪阻敵第72章 說降第二十章 誘殺第104章 轉機第70章 豔若桃花第63章 子嗣第8章 投效第二十九章 拔刀救人(一)第33章 觀星臺第九十八章 夜談形勢第23章 雪夜話淮王第138章 東施效顰第29章 啄木鳥之迷第六十一章 襲營第八十七章 兵退如潰第85章 鶴城之失第53章 君子不器第54章 四人洞房第143章 樂極生悲第51章 江西形勢第41章 遼海崩潰第33章 白鳥砦反擊第19章 鹽銀保糧第26章 歸心第107章 戰起第51章 驅虎吞狼第126章 逃第89章 勸進(一)第七十三章 角樓燈火第86章 河淮之危第155章 風起第63章 有肥先管自家田第20章 豬鼠之輩第74章 淮東軍制第145章 壽州第18章 巡政(一)第14章 鶴灘第51章 泗陽陷圍第70章 攻守第1章 王侯家事第22章 月色交心第52章 兵臨營前第46章 控田第五十六章 募工(一)第十章 荒島殺戮(二)第33章 白鳥砦反擊第4章 少女情懷第32章 天子氣象第35章 百般相思第28章 庵堂經聲第124章 北線第115章 新都暗流第6章 搏兔第84章 廷爭第9章 修堤之謀第五十二章 江涯爭地第79章 火中慄第110章 疑蹤說叛第162章 梟勇而戰第37章 遷族第25章 官溪嶺第7章 調虎離山第55章 閨房秘語第90章 殘敵第42章 東西虛實第30章 津海會戰第35章 月下登山石第一百一十章 冰釋(二)第72章 山河倒旋第25章 陸七零三鎮師第47章 新帝之謀第73章 籌劃第21章 投附第62章 窺一斑第22章 月色交心第六章 船行江上第27章 鐵山船場第63章 分合之道第77章 東海攻略第65章 山海漏防第34章 殺或不殺第80章 風往南吹第33章 迷離第47章 錢莊之議第126章 後手第10章 血書第28章 廢除匠戶第二十章 定策下海(一)第十二章 江寧商號第114章 樊城城下第40章 變局第4章 宋家子弟第7章 先手佈局第113章 又見太監第10章 血書第48章 雪天圍獵第88章 對峙
第28章 雙面第139章 借刀第126章 逃第138章 鐵松溪阻敵第72章 說降第二十章 誘殺第104章 轉機第70章 豔若桃花第63章 子嗣第8章 投效第二十九章 拔刀救人(一)第33章 觀星臺第九十八章 夜談形勢第23章 雪夜話淮王第138章 東施效顰第29章 啄木鳥之迷第六十一章 襲營第八十七章 兵退如潰第85章 鶴城之失第53章 君子不器第54章 四人洞房第143章 樂極生悲第51章 江西形勢第41章 遼海崩潰第33章 白鳥砦反擊第19章 鹽銀保糧第26章 歸心第107章 戰起第51章 驅虎吞狼第126章 逃第89章 勸進(一)第七十三章 角樓燈火第86章 河淮之危第155章 風起第63章 有肥先管自家田第20章 豬鼠之輩第74章 淮東軍制第145章 壽州第18章 巡政(一)第14章 鶴灘第51章 泗陽陷圍第70章 攻守第1章 王侯家事第22章 月色交心第52章 兵臨營前第46章 控田第五十六章 募工(一)第十章 荒島殺戮(二)第33章 白鳥砦反擊第4章 少女情懷第32章 天子氣象第35章 百般相思第28章 庵堂經聲第124章 北線第115章 新都暗流第6章 搏兔第84章 廷爭第9章 修堤之謀第五十二章 江涯爭地第79章 火中慄第110章 疑蹤說叛第162章 梟勇而戰第37章 遷族第25章 官溪嶺第7章 調虎離山第55章 閨房秘語第90章 殘敵第42章 東西虛實第30章 津海會戰第35章 月下登山石第一百一十章 冰釋(二)第72章 山河倒旋第25章 陸七零三鎮師第47章 新帝之謀第73章 籌劃第21章 投附第62章 窺一斑第22章 月色交心第六章 船行江上第27章 鐵山船場第63章 分合之道第77章 東海攻略第65章 山海漏防第34章 殺或不殺第80章 風往南吹第33章 迷離第47章 錢莊之議第126章 後手第10章 血書第28章 廢除匠戶第二十章 定策下海(一)第十二章 江寧商號第114章 樊城城下第40章 變局第4章 宋家子弟第7章 先手佈局第113章 又見太監第10章 血書第48章 雪天圍獵第88章 對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