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以緩待急

在甄封、佐賀賴源、近江津野辭行離開海州的前夕,北燕任命大皇子葉濟白石爲統領率兵援高麗的消息也通過情報網,傳到海州。

“葉濟白石乃葉濟爾之嫡長子,葉濟爾臥病多年,卻拖延不立葉濟白石爲儲,據傳是葉濟羅榮、葉濟多鏑二人從中作梗,使葉濟白石對羅榮、多鏑二虜心生怨恨,”高宗庭得信便到林縛跟前相告,此時軍議,先將基礎情與參加軍議的諸人粗略解說一遍,道,“其未經挫敗,銳氣還盛,不留在葉濟爾身邊,而去高麗領兵,應是想用戰功壓過羅榮、多鏑二王,鋪開他登上燕虜儲君的道路……”

林縛撫着額頭,不吭聲。

他已經養成軍議開始時不發言的習慣,就怕他先說話,別人懾於他的權威,接下來就順着他的話往下說,反而叫他聽不到其他方面的意見。

隨林縛在海州,軍事參謀部及樞密院也就高宗庭、孫尚望、王成服、周普等人。

周普對戰略方面的事情不敏感,也知道慎言的道理,悶頭坐在那裡看椅下鋪地磚上的淺雕。

劉妙貞、寧則臣、馬蘭頭、李良、葛存信、楊釋、羅藝成、李衛、陳漬等徐泗戰區的主要將領跟官員外,還有陳恩澤、周廣東以及新組建的陸七零三鎮師主要將領列席軍議;林縛也特意邀甄封、佐賀賴源、近江津野等人一起討論如何應對燕虜將派兵援高麗的新局面。

“葉濟白石入高麗,必會輕敵冒進,請國公密遣精銳,挫其鋒芒……”事關切身利害,甄封也顧不得避嫌,當即請林縛調整之前的部署,直接調派精銳兵力,進入高麗蔘戰。

“在海州悶出鳥來,”陳漬手撐在長案上,請戰道,“二胡子組建新鎮師,需要時間,不到秋後無法投入實戰;我部多是直接從舊部抽調的精銳老卒,拉上戰場就能直接開打,主公,讓俺率部去高麗吧!”

陳漬也看準了,燕胡在山東的防禦完備,徐泗這邊不經過充分的準備,不會大規模的北擊。真要留在海州,輪到登海鎮師出戰,說不定就是在兩三年之後,哪裡及得上此時調入高麗蔘加痛快?

諸多將領也都認爲葉濟白石去高麗之後會急於求勝,這也是淮東與甄氏在高麗國內能捕捉到的一個良機。

佐賀賴源也緊跟着表態,說道:“崇國公若有差使,佐賀氏當責無旁貸……”言下之意,只要林縛此時決意在高麗展開會戰,他不惜暫停對北條氏的挑釁,首先將精銳兵力調到高麗,參與會戰。

“宗庭,”林縛看向高宗庭,“你以爲呢?”

“葉濟白石急於求勝是肯定的,但他也是燕虜之宿將,少年時便隨父兄從徵軍中,有十六年之久,治軍經驗也是老道,”高宗庭說道,“特別是眼下,高麗形勢並不有利於我們,即使有戰機,我們也未必就能捕捉,我以來,眼下當以柔克剛、以緩待急……”

眼下在高麗漢陽郡以南一線,高麗國相左靖所部掌握着戰場的主動權,葉濟白石率燕胡援軍進入高麗,就算是急於求勝,也有急於求勝的基礎;相比較之下,海陽甄氏手裡只掌握有六萬兵馬,在兵力上所處的劣勢很大,即使將陳漬所部登海鎮師調往海東,也沒有辦法立即改變雙方的兵力對比——真要立時改變之前擬定的軍事部署,將陳漬所部調往海東,倒顯得這邊急躁、冒進。

高宗庭的意思是即使有戰機能夠捕捉,也應緩一緩,不能跟敵人犯同樣的錯誤。

“那我們這邊既定的計劃就不作改變了,”林縛沒有給更多人發言的機會,就將這事敲定下來,說道,“葉濟白石進高麗,應會銳意南進,海陽軍方面則要多加防範,防務上有做什麼調整,或需要添加更多的物資,可與馬一功及恩澤、廣東商議,可否?”

林縛也是正式將海東的具體事務託交給海東行營軍、濟州都督府及黑水洋船社分別處置。

林縛的話一錘定音,雖說諸將都覺得有些可惜,但多少也覺得立即調精銳戰力進行高麗有些倉促,未必大佳。陳漬只是撇撇嘴,怕林縛又一下子捋掉他的將職,使他徹底沒戰可打。

軍議過後,林縛就爲甄封、佐賀賴源、近江津野等人設宴餞行,宴後又將原東州都督遲胄單獨召來行轅商議。

這次與甄氏、佐賀氏、近江氏簽署密約,甄氏、佐賀氏、近江氏都將在返回海東後正式承認松浦、平戶、五島列島以及濟州島整個的併入濟州都督府,但林縛想要濟州都督府永遠的成爲新帝國在海東的海外領土,還是需要遲氏進一步在濟州紮根下去。

雖說林縛在中原努力消弱宗族的勢力,消除底層民戶對宗族的依附,但濟州屬於海外飛地,又立強藩之側,要是一味的壓制宗族,反而會削弱濟州的凝聚力,不利濟州從扶桑、高麗徹底的脫離出來。

故而林縛有必要在濟州扶持三五家漢族世家,以凝聚在濟州的漢人,待時機進一步成熟,纔會再封藩於濟州。

在海州數日,林縛還沒有單獨召見過遲胄,遲胄也是心思惶恐,不知道他早年下海爲寇的事情,會不會影響他遲氏在新帝國的前程。

遲胄早年家窮,學人下海爲寇,多年拉出一票人馬縱橫南洋,後與廣南大族王家以及安南國結仇,無法在南洋獨存,而中年之後又想着找一塊落腳之地,才遠來五島落足。

遲胄到五島列島之後,就放棄劫掠的營生,收容流民事漁商等業以固勢力,十數年來成爲九州島諸藩平衡海寇勢力的一枚棋子,但從來都沒有叫扶桑諸藩國認同過,不過是海盜與扶桑諸藩勢力的夾縫裡求存。

林縛海外殖商之舉,在江淮等社會風氣相對開化之前,猶叫世人難以接受,但也許遲胄大半生都在海上飄蕩的緣故,對淮東行海外殖商之戰略則尤其的認同。這些年來也看着淮東一步步的壯大,一步步的形成新帝國的雛形,遲胄從早初的被迫合作,到認可淮東操縱東州事務,一直到極力想融入淮東,也是經歷了一個過程,

遲胄叫侍衛領進明堂,看到在座還有南洋船社掌事、參知政事孫尚望。

“微臣遲胄,叩見主公……”遲胄端端正正的在堂前屈膝行禮。

林縛在遲胄跪下後,才說道:“我早就有心叫樞密院將跪禮廢掉,遲公以後不必再拘俗禮,”請他起來,與孫尚望對坐,說道,“遲公早年縱橫南洋,對南洋風土人情熟悉,南洋船社初立,以後專轄南洋商事,找遲公過來,還是想遲公對南洋商事有所指點,推薦幾名人手過去,好解尚望的燃眉之急啊……”

“遲胄當年還是愣頭青,瞎闖南洋,倒是有十七八年未再踏入南洋的水面,實不敢在孫大人面前胡亂說話。”遲胄謹慎的怕說錯話。

“呵呵,”林縛微微一笑,與孫尚望說道,“遲公與江淮走動少,在我面前還侷促得很,卻不曉得我這人是頂好相處的,看來以後還是要遲公多來走動,”又與遲胄說道,“也是尚望想你瞭解南洋之事,希望你能推薦些熟悉南洋事務的族中子弟進入南洋船社任職。公府治政以來,新制、新政頻出,纔是初步,此外各個方面都需要大量能做事的人手。科考也許要過個十年八年纔會再開,眼下只能依賴各家推薦些優秀的子弟出去任事……”

新政廢除傳統士紳階層大量的特權,而此時重開科考,只會叫大量的舊儒補爲官吏,那是自找不快;林縛故而將戰事未靖、無暇慮及其他的理由,強行將科考關閉。

科考終究還是要開,科考的形式並不壞,但科考的內容要革故鼎新。

傳統的事事皆奉聖人言、諸事萬物都四書五經裡找依據、找根源的那一套,要廢除掉,林縛需要的是有專業技能的官僚,而不是專門宣傳聖人言的假道德官僚。

即使以官吏爲誘,迫使那些想做官的士子去接觸、接受雜學,想要雜學科成爲科考之顯學,至少需要十年八年時間的鋪墊纔夠。林縛就打算壓後到雜學至少能叫讀書士子們能普遍接受之後,再開科考。

遲胄心有忐忑,林縛則推心置腹的跟他說及在科考改制、邸報改郵報等事上的一些設想,想希望將遲胄拉新帝國的羣體中來。

話敘許久,遲胄也漸漸放開,將要告辭之時,忍不住問道:“葉濟白石率兵援高麗,甄督言其急於求勝之心能用,遲胄看主公似乎意動,但佐賀賴源稱將出兵助戰,主公反而打消了念頭,遲胄百思不得其解……”

“哈哈,”林縛心想遲胄看人真是厲害,他的確開始是頗爲意動,有意利用葉濟白石的冒進輕敵在高麗組織會戰,只是後來打消了這個念頭,沒想叫遲胄看了現來,笑道,說道,“佐賀賴源也是一雄主啊,他不稱出兵相助,我確實有心調陳漬部去高麗抓住戰機,但佐賀賴源聲稱出兵助戰……”說到這裡,林縛停頓了一下,再接着說道,“佐賀賴源沒安好心啊。你想想看,此戰,我們要是勝了,佐賀賴源跟着有戰功、得戰利;要是失利了呢,佐賀氏會跟着損兵減卒嗎?我看只怕佐賀氏能從戰敗裡得到的利益也不會小………佐賀賴源如此熱情,我偏偏要潑他一盆涼水。”

“主公英明。”遲胄心悅誠服的說道。

調其他精銳進入高麗作戰,勝則罷,不勝將極大消弱對海外的控制力——細想想,遲胄也是懷疑這是佐賀賴源站起來表示要助戰、來以此促進淮東軍精銳直接進入高麗的主要原因。

真正叫遲胄歎服的,是林縛此時身居高位,就差半步之遙廢元自立,卻還是如此謹小慎微,別人擺下哪怕多麼小的陷坑,都不伸足踏入,這恰恰是其他開國帝王所不具備的特質。心想,也許這麼一來,佐賀賴源更不敢奢望脫離新帝國的控制了吧?

第9章 拔營第135章 恩仇第29章 白石領兵第27章 變化第130章 夕陽白塔河第46章 搶灘第91章 伏誅第1章 江寧風月冷無邊第121章 聞信驚雷第60章 梟心難測第106章 頑固不化第九章 隨扈第14章 鶴灘第33章 有無野心第41章 冰裂第140章 北還崇州第32章 水煮田雞第68章 誰爲石誰爲鳥第68章 鄉兵自雄第十一章 不是教你們殘忍第7章 左右爲難第58章 銀契嫁妝第63章 淮西第一百零三章 抵臨(一)第48章 暗夜秘情第50章 奪壘第156章 絕望第4章 備戰糧荒第一百零四章 抵臨(二)第71章 野心第62章 遷島第42章 五虎凋零第八十一章 簡短交易第44章 哀兵第97章 聯兵拒寇第50章 血戰第55章 伏兵多時第44章 窮寇第57章 收復江西第10章 初戰第59章 婚事與政治第22章 跑馬燈第十五章 威風凜凜第22章 刺客第73章 花燭夜第109章 兵敗長山島第一百一十二章 迷離姻親(二)第12章 議兵第43章 左軍五營第3章 沒落王族第28章 雙面第64章 豫章第21章 憂降第74章 雁過拔毛第23章 歸塵第46章 不過空城第9章 拔營第57章 竹堂家事國事第一百一十四章 相位迷蹤(二)第40章 敗仗跟蠢仗第50章 收六夫人第69章 羣龍無首第91章 伏誅第35章 計定九里山第27章 失城第九十四章 草堂微風第144章 刺客第30章 津海會戰第79章 算計第146章 奪城第80章 鐵橋營第31章 江島佈局第28章 廢除匠戶第121章 聞信驚雷第19章 鹽銀保糧第五十四章 隻手遮天第七十四章 東市無賴第82章 大敗第73章 青州軍第10章 西河驚變第133章 主公第147章 暗流第4章 備戰糧荒第15章 做賊心虛第24章 魂歸何處第64章 豫章第42章 回崇州第一百三十七章 時局糜爛(一)第47章 父子談險謀第90章 易幟第一百一十五章 借刀殺人第38章 臣子忠心第108章 守淮攻閩第25章 海陵知府第39章 虛實相機第47章 攻城第56章 飛熊之死第一百二十三章 下堂書第25章 割土權謀
第9章 拔營第135章 恩仇第29章 白石領兵第27章 變化第130章 夕陽白塔河第46章 搶灘第91章 伏誅第1章 江寧風月冷無邊第121章 聞信驚雷第60章 梟心難測第106章 頑固不化第九章 隨扈第14章 鶴灘第33章 有無野心第41章 冰裂第140章 北還崇州第32章 水煮田雞第68章 誰爲石誰爲鳥第68章 鄉兵自雄第十一章 不是教你們殘忍第7章 左右爲難第58章 銀契嫁妝第63章 淮西第一百零三章 抵臨(一)第48章 暗夜秘情第50章 奪壘第156章 絕望第4章 備戰糧荒第一百零四章 抵臨(二)第71章 野心第62章 遷島第42章 五虎凋零第八十一章 簡短交易第44章 哀兵第97章 聯兵拒寇第50章 血戰第55章 伏兵多時第44章 窮寇第57章 收復江西第10章 初戰第59章 婚事與政治第22章 跑馬燈第十五章 威風凜凜第22章 刺客第73章 花燭夜第109章 兵敗長山島第一百一十二章 迷離姻親(二)第12章 議兵第43章 左軍五營第3章 沒落王族第28章 雙面第64章 豫章第21章 憂降第74章 雁過拔毛第23章 歸塵第46章 不過空城第9章 拔營第57章 竹堂家事國事第一百一十四章 相位迷蹤(二)第40章 敗仗跟蠢仗第50章 收六夫人第69章 羣龍無首第91章 伏誅第35章 計定九里山第27章 失城第九十四章 草堂微風第144章 刺客第30章 津海會戰第79章 算計第146章 奪城第80章 鐵橋營第31章 江島佈局第28章 廢除匠戶第121章 聞信驚雷第19章 鹽銀保糧第五十四章 隻手遮天第七十四章 東市無賴第82章 大敗第73章 青州軍第10章 西河驚變第133章 主公第147章 暗流第4章 備戰糧荒第15章 做賊心虛第24章 魂歸何處第64章 豫章第42章 回崇州第一百三十七章 時局糜爛(一)第47章 父子談險謀第90章 易幟第一百一十五章 借刀殺人第38章 臣子忠心第108章 守淮攻閩第25章 海陵知府第39章 虛實相機第47章 攻城第56章 飛熊之死第一百二十三章 下堂書第25章 割土權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