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島城鎖海

到五月上中旬,登州也漸次入夏,腥熱的海風橫刮過隍城島。

遼東半島與山東半島將渤海環抱在內海,僅在登州與金州之間敞開寬兩百里的口子。

隍城島,就於這個口子的內側,南距登州刀魚寨有一百二十餘里,距廟山主島約七十里,北距遼東金州鐵山寨約八十里。

環渤海灣的燕薊、兩遼及魯西北等地,目前是北燕控制的核心區域,數以千萬畝的糧田,主要就集中於這一區域,距離海岸線的縱深不過三四百里,北燕逾六成的錢糧皆得於此,聚集了近七成的丁口。

唯有能將淮東水師戰船封堵於渤海之外,才能使北燕核心區域不受侵襲,而沿海防務壓力纔能有效的減輕。在淮東水師縱橫東海無以匹敵的局面,位於渤海門戶之上的隍城島,對北燕來說,軍事意義就顯得額外的重要跟突出。

青州戰事之後,先是陳芝虎督青、登兵備,陳芝虎西調後,那赫雄祁接替魯山防務,更是直接將行轅遷到登州,着手將隍城島整體修建成堅固的永備軍壘。

玉妃身子嬌軟無力,吹彈欲破的臉給腥熱的海風吹拂,略有不適,陪着身體在春後才稍稍好轉的天命帝登上隍城島。

隍城島分南北兩島,兩島相距不過兩三裡,狹長的島山高二三十丈不等,將當中的海面圍在一座風平浪靜的內湖,使得隍城島古往今來都是海上南往北來之船舶避風泊錨之所……

登島山望下,玉妃實不知如此堅固的一座島城、海寨,要投入多少錢糧才能鑄成!當然,北燕以往以遼東之地,能將元越打得毫無還手之手,此時控制的丁口比以往多十倍、多二十倍,能做的事情自然是更多。

玉妃陪同葉濟爾登上南島南弩臺,弩臺建立南隍城島南端的岬山上,飛崖臨時有二十丈高,左右能登臨的坡地,都建成駐守甲卒的堅壘,拱護弩臺不受敵侵。弩臺上十數架輕重型拋石弩,最遠射程能有六百步,與北島南端的弩臺,恰好將隍城島海寨的南口子封鎖住。

而在封鎖口的內側,海水之下,還藏着鑄鐵尖頭的暗柱,用鑿石溶鐵的方式立於海底。而在北端,那赫雄祁更是將數以千計的巨石浸入海水之中爲基,砌成長兩裡有餘的海堤,將南北隍城島的北端銜接起來,使兩島之間的月牙形水域,完全變成登州水軍戰船駐泊的內島。

爲能抵禦海流的衝擊,每一塊沉入海底的巨石,都重數千斤——爲能建設立隍城島寨,那赫雄祁常年使萬餘精銳駐守隍城島、役使兩萬餘奴工。

在過去三年時間裡,在隍城島上不堪苦役而病疫或給刑斃的奴工多達數千人。

便是以如此的決心跟投入,終是叫那赫雄祁、建立隍城島這座不沉的“海上巨船”,擋在從東海進入渤海灣的口子上。

玉妃也注意到汗王一路南巡來,唯有登上隍城島,愁眉才稍稍展開。

北燕在魯東北、燕薊、兩遼以台州、萊州、滄南、津海、昌縣、榆關、塔山、金州等城爲核心,構築海疆防線,駐以十萬戍卒,不畏淮東水師小規模的滲透侵襲。

十萬戍卒看上去很多,但給近兩千裡的防線攤薄,實際任何一段都很難單獨去抵禦淮東水師集結超過萬餘兵力的強力進襲,故而隍城島與南面刀魚寨、廟山寨以及北岸鐵山寨共同組成的鎖海防線就額外的重要。

只要這四座臨海或直接處於海中的堅固城壘不給攻破,再輔以水軍戰船,就能將大規模的淮東水軍戰船編隊封鎖在渤海之外。

畢竟相比較兩三千里的渤海岸線,渤海口從刀魚寨到鐵山寨的直線距離僅兩百里,順風順流,只需要半日行程,無論是防守,還是相互增援,都要便捷、靈活得多。

“我等大燕戰將,以往何曾想過要在海里築此堅城?有此海上堅城,燕薊足保,雄祁將軍大功哉!”葉濟白山等北燕將臣以及葉濟多鏑率魯豫總督府將臣,隨同葉濟爾一起來登州視軍,登上弩臺看島城如此雄壯,葉濟白山也情不自禁的感慨道。

“戰事要如何進行,不是取決於傳統,也不是取決你想怎麼樣,而是取決於對手!”對長子葉濟白山語氣裡的自滿,葉濟爾非常不滿,不管諸將臣都在身邊,出言截斷他自滿的感慨。

在場除葉濟多鏑等王公外,範瀾、那赫雄祁等大臣重將,哪一個不是見識非凡?

以往軍中那赫雄祁是爲數不多堅持建設水營的將領,葉濟白石等慣以騎兵強力撕開敵防線的將臣,則多不屑一顧,還是葉濟爾頂着強大的阻力,支持那赫雄祁出鎮登州、大規模擴建水營。

唯有在荊襄會戰失利後,北燕將臣才能明白葉濟爾與那赫雄祁當年的堅持,是何等的高瞻遠矚……

戰爭的形態,傳統是有強大的慣性,但不隨着對手而改變、進步,則註定會給拖入被動挨打的窘迫境地。

雖說以隍城島、廟山島以及登州刀魚寨、金州鐵山寨構成的鎖海防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淮東水軍大規模侵入渤海的可能,但不得不承認,他們眼下只是被動的防守,遠遠不能拿在東海上縱橫馳騁的淮東水師戰艦編隊沒有辦法。

弩臺上所部署的十數架新型拋石弩,則是淮東軍早就在軍中廣泛使用配重式拋石弩,此等利器,也叫北燕在荊襄會戰之中吃夠苦頭,北燕還是在近期才試製成功。

要是限制於傳統,不主動的跟着對手進步、進行戰事升級,就永遠沒有獲勝的可能。

葉濟白石臉色訕然,他還沒有坐上太子之位,而軍中掌權的葉濟羅榮、葉濟多鏑二王,也不喜歡他,有時候不得不低下頭顱來服軟,說道:“父汗教訓所是,孩兒半年來靜心思慮,也確知以往孤陋寡聞、見識輕淺,也願意靜下心來跟雄祁將軍學習水戰之法……”

葉濟白山認下,葉濟爾臉色緩了緩,說道:“兵事險惡,未慮勝、先慮敗也。南朝丁口是吾族百倍,人才濟濟,非吾族所能比也,你們對此要有清醒的認識。之前元越腐敗,蛇鼠之輩竊居高位,使有志之才傑不得舒展,使軍政殆壞,吾族能擊之;然而元越給林縛竊居,從天命年初始,前朝屢敗、屢挫,實際也給南朝開創了革新鼎故的良機。你們不認真的反思,荊襄之敗不會是孤例……”

葉濟爾要葉濟白山臉上好看一些,最後一番話則是轉身對着身後的諸將臣訓示;以往大燕鐵騎戰無不勝,養出一羣驕兵驕將,他只希望荊襄之敗,能叫大家清醒過來。

葉濟爾說及“蛇鼠之輩竊居高位”時,張協臉上青一陣紅一陣,雖說旁人也忍着不拿眼睛看他,他又如何能心安?

荊襄會戰的影響是極爲深遠而深刻的。

首先,也是最根本的,荊襄會戰徹底改變南北對峙的勢態,使北燕被迫放棄進攻勢態,全面的進行戰略收縮。雖說在淮東控制下的元越沒有立即展開獠牙利齒,但只要有些見識的將領,心裡都清楚,戰略的主動權已經掌握在江寧那邊。

其次就是荊襄一役,包括降附軍在內,總計損失兵力近三十萬,其中諸燕部族子弟損失逾四萬人。對於十六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男丁總數也就四五十萬的諸燕來說,四萬本族丁壯的損失,是痛徹入骨的。

葉濟部從烏倫山起事,糾集燕東、燕西十餘部佔據遼東,先後數次擊潰元越邊軍及高麗邊軍,直至奪得燕薊、晉中、關中、山東等地,前後數十年,在戰事裡直接損失的本族男丁人數也不過五六萬人而已,而荊襄一戰就損失了近四萬五千人最精銳的本族戰力,是怎麼都難以承受的!

要不是葉濟爾力排衆議,堅持要葉濟羅榮在晉南領兵,葉濟羅榮怎麼都難逃其責。即使如此,葉濟羅榮的王爵也給削去,以罰其過。

再一個,荊襄失利的消息,傳到燕薊、晉中、山東等地,對地方民衆的心理影響也是極深刻的。

以往北燕鐵騎戰無不勝,所過之處寸草不生,以強大的武力及血腥,令陷地軍民屈服,不敢反抗。荊襄會戰之後,在晉中、燕薊等地,形勢就開始發生微妙的變化——

首先是各地抵抗軍勢力如春筍初發,而在太行山中盤距多年的魏中龍等頑寇,更是在荊襄會戰之後頻出太行山掠奪周邊府縣,聲勢越發壯大。

魏中龍等頑寇,在太行山裡活躍有些年頭了,數百人、千餘人一股,盤踞在地形險惡的太行山中,有如惡龍遊走,難以清巢。

以往,這些頑寇雖然難纏,但燕南、薊西及晉東的府縣以及地方鄉紳勢力,還是能頗爲堅決的配合清剿之。魏中龍等頑寇雖說常年盤踞太行深山裡,但爲害也不算大。

但在荊襄會戰之後,除了普通民衆的心理髮生變化外,之前地方士紳及降附官員的心理也發生微妙的轉變。從以往積極配合清剿抵抗軍,變得消極拖延,更有甚者,甚至有暗中勾結、支持抵抗軍的跡象。

只要不是給徹底綁死在燕胡戰車上的,誰願意將自己的退路完全堵死?

便是燕京城裡,稱病不朝、甚至有意直接告老退居的漢臣也日益增多,不得不說,淮東頒佈的一二三等戰犯及將功贖過之標準,對北燕的降附漢臣影響是極深刻的。

張協站在弩臺之上,望着腳下的隍城島寨以及周遭的碧藍海水,心裡暗想:這鎖海防線真的就能守住北燕半壁江山嗎?當年那個豬倌兒,會如何看待北燕的鎖海防線?

第4章 備戰糧荒第146章 奔喪議事(二)第6章 賞匠第51章 五月第148章 裂土分封第16章 滄南大捷第83章 兵臨城下第107章 太后是棋第二十一章 跋扈的風情(一)第141章 北風第72章 防線四不像第77章 前哨第8章 宴前脣戰第57章 北進側擊第81章 暗子第93章 深山殘兵第三十七章 夫人之誤(二)第50章 戰訓識字班第48章 雨中歡情第37章 叛第35章 落花流水第50章 北伐疑雲第30章 重遊清江浦第19章 兵亂抵定第五十五章 夾藏私帶第128章 白河灘潰敵第144章 刺客第56章 態度第23章 南洋擴張第3章 月下心迷第42章 山頂對策第27章 西線告急第10章 虎將有謀第四十四章 新官上任第二十三章 冬日遲遲驚春夢第141章 血濺末途第八章 官兵如匪第十四章 海島生存(二)第81章 渡河第77章 孤臣忠烈第93章 深山殘兵第116章 亂兵第69章 信陽第55章 浙北軍司第47章 偷營第四十九章 治獄(四)第45章 典錢鋪第33章 危局第9章 修堤之謀第169章 誰家貂蟬女第58章 銀契嫁妝第31章 江島佈局第71章 袁州條件第146章 奪城第140章 淮西用間第102章 西行第19章 聲東擊西第97章 晉安攻守第106章 驚疑第二章 江寧途中(二)第41章 冰裂第三章 柳月兒第27章 鐵山船場第六十九章 江中取銀(一)第三十二章 夜色潛情第7章 驚瀾第16章 棋盤落子第53章 襲東陽第92章 出戰第二十四章 秀手殺人刀第130章 池州謀第78章 大勢已去第117章 天下危局第57章 好快第162章 漢水登高(二)第61章 烈陽樓前議招安第一百四十章 民生誰來計(二)第94章 不容拒絕第48章 暗夜秘情第47章 攻城第二十二章 跋扈的風情(二)第55章 黃河決堤第10章 迎娶第129章 還都第54章 殘敗第72章 遠交近伐第31章 風向變了第87章 勸誘第21章 子嗣第52章 嵊州第37章 遷族第44章 哀兵第58章 欲拒還迎第48章 雪天圍獵第二十七章 立竿見影第135章 恩仇第163章 擊潰第72章 遠交近伐第15章 做賊心虛第111章 陳園心機
第4章 備戰糧荒第146章 奔喪議事(二)第6章 賞匠第51章 五月第148章 裂土分封第16章 滄南大捷第83章 兵臨城下第107章 太后是棋第二十一章 跋扈的風情(一)第141章 北風第72章 防線四不像第77章 前哨第8章 宴前脣戰第57章 北進側擊第81章 暗子第93章 深山殘兵第三十七章 夫人之誤(二)第50章 戰訓識字班第48章 雨中歡情第37章 叛第35章 落花流水第50章 北伐疑雲第30章 重遊清江浦第19章 兵亂抵定第五十五章 夾藏私帶第128章 白河灘潰敵第144章 刺客第56章 態度第23章 南洋擴張第3章 月下心迷第42章 山頂對策第27章 西線告急第10章 虎將有謀第四十四章 新官上任第二十三章 冬日遲遲驚春夢第141章 血濺末途第八章 官兵如匪第十四章 海島生存(二)第81章 渡河第77章 孤臣忠烈第93章 深山殘兵第116章 亂兵第69章 信陽第55章 浙北軍司第47章 偷營第四十九章 治獄(四)第45章 典錢鋪第33章 危局第9章 修堤之謀第169章 誰家貂蟬女第58章 銀契嫁妝第31章 江島佈局第71章 袁州條件第146章 奪城第140章 淮西用間第102章 西行第19章 聲東擊西第97章 晉安攻守第106章 驚疑第二章 江寧途中(二)第41章 冰裂第三章 柳月兒第27章 鐵山船場第六十九章 江中取銀(一)第三十二章 夜色潛情第7章 驚瀾第16章 棋盤落子第53章 襲東陽第92章 出戰第二十四章 秀手殺人刀第130章 池州謀第78章 大勢已去第117章 天下危局第57章 好快第162章 漢水登高(二)第61章 烈陽樓前議招安第一百四十章 民生誰來計(二)第94章 不容拒絕第48章 暗夜秘情第47章 攻城第二十二章 跋扈的風情(二)第55章 黃河決堤第10章 迎娶第129章 還都第54章 殘敗第72章 遠交近伐第31章 風向變了第87章 勸誘第21章 子嗣第52章 嵊州第37章 遷族第44章 哀兵第58章 欲拒還迎第48章 雪天圍獵第二十七章 立竿見影第135章 恩仇第163章 擊潰第72章 遠交近伐第15章 做賊心虛第111章 陳園心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