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6章 曹劉和談

蒯越豎起了大拇指,“賢侄果然厲害,猜到了曹丞相的心思。”

他隨即取出曹‘操’的親筆信,遞給劉璟,“這是曹丞相的親筆信,他要說的話都在上面,如果賢侄還有什麼補充條件,可以直接告訴我,我帶有鴿信,三天之內,樊城會有消息,一定給賢侄答覆。”

劉璟拆開信看了一遍,確實是曹‘操’的親筆信,在信中曹‘操’明確提出了曹軍從樊城和新野撤軍,換取夏侯淵和曹仁,另外,希望能和他達成和解,雙方簽署合約,恢復建安十二年之前的州界,三年內曹軍保證不進攻荊州,同時也要求他的軍隊三年內不得進攻南陽和汝南。

劉璟點了點頭,他從字裡行間看出了曹‘操’的自信,這說明曹‘操’知道他要西擴,所以用互不入侵對方來約束他,劉璟沉‘吟’一下對蒯越道:“世叔請稍坐,我要商量一下。”

蒯越笑着點點頭,“要不我先回避一下。”

“不用,世叔請安坐!”

劉璟向賈詡使了個眼‘色’,賈詡對蒯越笑笑,起身跟着劉璟來到了隔壁房間,“曹丞相怎麼說?”賈詡笑問道。

劉璟將信給了他,“軍師自己看吧!”

賈詡接過信看了一遍,他很瞭解曹‘操’,從曹‘操’行文語氣他便能判斷出一點點端倪,他不由笑了起來,“曹丞相是想在州牧西擴的同時,滅馬超和張魯,所以他纔會提出三年互不侵犯,今年修養一年,明年和後年,實際上是兩年。”

“軍師覺得可信嗎?”

“曹丞相是否守信其實是因人而異,他對呂布不守信,但他會袁紹守信,但對袁譚高幹卻又不守信用,關鍵在於對方實力,他若對州牧失信,將來不就怕州牧對他也失信嗎?所以可以相信他的三年之期,而且他只限於荊州,州牧沒有看出來嗎?”

劉璟當然看出來了,也就是說將來他若佔領漢中,曹‘操’攻打漢中就不算失信了,想到這,劉璟又道:“可這樣一來,我們攻打南陽的計劃就要取消了。”

賈詡想了想道:“其實我也覺得南陽可以不取,因爲我們一旦奪取南陽郡,就直接威脅到了許昌的安全,許昌可是曹丞相的根基之地,他必然不會甘心,一定會派兵****南陽,這樣來回拉鋸,恐怕會影響到州牧的西擴計劃。”

劉璟也是極爲理智之人,他感覺賈詡說得有理,便欣然笑道:“既然如此,我可以答應他,但條件我得增加,他休想佔我的便宜。”

劉璟走回房間,坐下來對蒯越笑道:“請世叔轉告曹‘操’,我原則上同意和解,但用樊城、新野撤軍來換取夏侯淵、曹仁及‘毛’玠,我不能接受這個條件,我還須再附加三個條件。”

蒯越心中苦笑一聲,曹‘操’也知道劉璟不會這麼容易答應,江夏軍此時要擊敗樊城曹軍簡直易如反掌,他便道:“賢侄還需要什麼條件,請說吧!”

“我再增加兩個附加條件,第一,樊城的軍械物資我可以不要,但糧食必須留下來;第二,曹軍讓出上庸城,第三條,則是留在江夏的三萬戰俘已經成爲我的新軍,我希望丞相把他們家人遷到安陸郡,事後我會把名單給你們。”

蒯越微微一怔,樊城可是有三十萬石糧食,丞相肯答應嗎?不過心念一轉,若劉璟大舉進攻樊城,這些糧食物資一樣守不住,實際上,劉璟真正提出條件只有讓出上庸和戰俘家眷兩條。

想到這,蒯越當即寫了一份鴿信,出‘門’讓隨從放鴿信回鄴城,望着鴿子消失在夜間,蒯越回頭拱手道:“我先返回樊城,只要得到丞相回信,我會立刻再回來。”

劉璟也拱手行一禮,“世叔請保重!”

蒯越走了,劉璟和賈詡回到船艙,劉璟笑道:“我總覺還是有點吃虧了,應該把物資軍械也留下來。”

賈詡微微一笑:“其實這些物資軍械也不能太充足了,太充足就會不思進取,不利於提高軍械鍛造技術,讓工匠們有事可做,更符合荊州的利益。”

劉璟點點頭,“軍師說得很對。”

停一下劉璟又笑道:“那我們下一步我們做什麼?”

賈詡沉思片刻道:“下一步應該是將州治遷回襄陽了。”

次日下午,浩浩‘蕩’‘蕩’的江夏船隊抵達了襄陽城外的漢水江面上,此時襄陽城由大將文聘率軍一萬鎮守,而對岸樊城也駐紮一萬曹軍,則由大將徐晃統帥,兩軍對峙已有數月,但江夏軍牢牢控制江面,使曹軍疲於防守,處於一種被動的劣勢。

當劉璟從大船下來時,文聘率領數十名將領已等待多時,衆人一起上前行禮,“參見州牧!”

劉璟望着這幫忠心耿耿的武將,分明看見他們每個人的眼睛裡包含着期待,他知道這些大將們渴望一戰,渴望在戰爭中獲得自己的價值,不過戰爭永遠只是政治的延續,當政治談判大‘門’敞開時,戰爭就顯得無足輕重了。

但必要的安撫還是須做,劉璟笑着對衆人道:“感謝各位將軍守住了北大‘門’,才使得柴桑之戰能夠全力以赴,沒有後顧之憂,可以說,柴桑之戰的勝利,是所有荊州將士的勝利,在此,我對各位將軍表達最誠摯的敬意!”

說完,劉璟深深向衆人行一禮,衆人響起一片掌聲,此時士兵們開始陸續下船,列隊向城東的軍營而去,劉璟翻身上馬,在文聘和衆將的簇擁下,向襄陽城內而去。

襄陽城內明顯熱鬧了很多,大量民衆迴歸,大街上人來人往,熱鬧異常,襄陽城漸漸恢復了往日繁華,城北‘門’兩邊的數十家酒館、店鋪都已重新開業,又聽見了久聞的叫賣聲,空氣中飄‘蕩’着酒的氣息。

這種生機勃勃的景象令劉璟格外欣慰,接下來只要樊城迴歸,商業就會重新振興,這是荊州恢復生機的關鍵,好在襄陽郡人口損失不大,只需要兩三年時間就能恢復如初,倒是南郡損失人口太大,沒有十年的時間,是很難恢復從前的繁榮。

這時文聘才低聲問道:“不知州牧和蒯公談得如何?”

“我該提的條件都提出來了,蒯越要向曹‘操’請示,很快就會有結果,我估計不會有什麼意外,曹軍撤退就在眼前,然後我會和曹‘操’達成和解協議,雙方停戰三年。”

文聘有些感慨道:“這兩年襄陽郡都荒廢了,一旦曹軍撤走,恐怕很多利益就要重新分配,尤其是土地,僅蒯、蔡兩家‘交’出的土地就有上萬頃之多,還有很多新野之民都不願回去,要留在漢水以南,這些事情若不處理好,恐怕會和十幾年前一樣,爲爭奪土地而發生內‘亂’。”

劉璟微微笑道:“我打算把樊城以北的土地作爲軍屯,用置換土地的辦法,將新野、鄧縣、樊城三地的種地農民都轉到漢水以南來,這樣,只要守住漢水防線,就能確保荊州安定,至於利益調和,其實問題倒不大,只要有足夠的土地,限制豪強,那就能做到耕者有其田。”

兩人邊說邊行,不多時便來到了州衙,遠遠便看見了兩座高大的闕臺,州衙廣場依舊如從前一般寬闊宏大,乾淨而整潔,有士兵把守,不準任何閒人入內。

數百名工匠正在重新修繕被曹軍毀壞的州衙主堂——朱雀堂,這座主堂因爲超過了許昌宮正殿而被曹‘操’下令拆毀,不過曹‘操’不知出於什麼想法,竟沒有下令燒燬這座氣勢恢宏的建築羣。

和狹小的江夏州衙完全不同,武昌州衙佔地不過五十畝,而襄陽的州衙卻佔地兩千畝,就儼如一片廣袤的宮殿羣。

很多年前,劉璟並不知道一些看似尋常的事物其實並不尋常,事實上,劉表一直在行僭越之事,他的衣食出行都堪比帝王,包括這座佔地兩千畝的州衙,就是仿造長安的未央宮建造,佔據整個襄陽城的三分之一。

從未啓用過的州衙主堂朱雀堂,便是未央宮宣室殿的翻版,州衙後面的建造的引鳳台,佔地五百畝,仿造未央宮鳳凰閣而建,這裡原是劉表居住地,因爲太‘露’骨而被彈劾,劉表也不得不重新建一座低調州牧府,也就是劉璟後來住的州牧府。

直到劉璟真正進入了權力高層,他才終於意識到人內心權力****的外‘露’,往往就會表現在建築上,比如曹‘操’修建銅雀臺,比如孫權修建吳王宮和鐵甕城,那麼他劉璟呢?會不會完全啓用這座酷似未央宮的荊州州衙,這是劉璟一直糾結了很久的問題。

直到這次擊敗江東軍,他才最後下定決心,如果他不擺出這個姿態,又怎麼讓一直跟隨他的文官武將們心懷希望,既然曹‘操’可以建銅雀臺,孫權可以修鐵甕城,他劉璟爲何不能啓用州牧舊衙?

想到這,他回頭對一直跟隨他的記室參軍董允道:“董參軍,這幾日就煩勞你辛苦一下,將州衙重新查看調整,做一個方案出來,最快下個月,襄陽縣就先進駐。”

“州牧的意思,縣衙也要搬進來嗎?”董允問道。

劉璟點了點頭,“縣衙、郡衙、州衙和軍衙都一併搬入,以後這裡就叫荊州軍政署,不再稱爲州衙了。”

旁邊文聘也聽明白了,很長時間以來,荊州一直處於一種半分裂狀態,軍隊也各自爲政,這是劉表時代的特點,整個荊州被幾家豪‘門’士族把握,使荊州的軍政大權分散而薄弱,這也是荊州一直對外擴張不力的主要原因。

而到了劉璟這裡,豪‘門’士族掌控荊州的時代結束了,以後的荊州將是高度的軍政統一,更容易形成力量聚合,也就更具有對外擴張‘性’,這讓文聘暗暗欣慰,他心中深知,荊州的嶄新時代即將來臨。

第801章 無法迴避第534章 漢中風雲(四)第871章 兩路出擊第201章 許都的棋子第89章 同進共退第749章 三方角力(上)第470章 甘露寺相見(上)第978章 爭糧事件第74章 意外來信第87章 真相漸近第566章 張任首戰第828章 左丹的野望第458章 達成共識(上)第657章 關中消息第218章 危機突發第487章 步步緊逼第567章 漾水偷襲第504章 威逼利誘第1112章 苛刻條件第155章 致命的枕邊風第981章 迴歸長安第171章 夜訪劉備第596章 討價還價第35章 馬作的盧飛快第151章 以公對公第137章 血戰柴桑第46章 練武的抉擇第1099章 反間之計第620章 全殲氐胡第936章 海外軍城第1108章 中原大戰(七)第693章 關中收官(下)第159章 孫權的兩難第1114章 青州之變(上)第1007章 嫁妝風波第969章 簽發手令第837章 騎射募兵第255章 二戰于禁第551章 公開取士(下)第860章 李令之策第925章 宛城之困第550章 公開取士(中)第604章 木牛運糧第1059章 小試威懾第418章 下雉危機第812章 小人物的謀劃第992章 最後通牒第455章 內外交困第158章 最簡單有效的辦法第837章 騎射募兵第710章 族人南歸第352章 賈詡會司馬第866章 偷襲午亭第497章 京城米內侍第772章 江東風雲(十六)第595章 秋收時節第1096章 臨危救人第122章 意外收穫第963章 失蹤之謎第934章 濡須破局(下)第499章 一念之差第496章 小別似新婚第812章 小人物的謀劃第169章 斬馬刀第152章 主堂爭執第789章 事非簡單第981章 迴歸長安第713章 羌人使者第377章 深謀遠慮第809章 連鎖反應第378章 蔣幹再次出使第690章 收之桑榆第1036章 江東末路(下)第776章 江東風雲(二十)第482章 司馬懿獻計第874章 東援高奴第1022章 以誠動人第999章 收復武威第1089章 出征前夕第221章 夏口談判第473章 意外發生第468章 一同西去第810章 斥候風波第439章 水上爭霸第66章 華麗一筆第822章 直搗老巢第273章 兵不厭詐第544章 反間之計第546章 蜀道行軍第910章 河西隱患第494章 諸葛來使第756章 諸葛求和第553章 籠絡世家(下)第641章 江北血戰(下)第1101章 太后伏氏第1013章 再次東行第931章 六安敵蹤第527章 激戰成都(四)第829章 黑熊原狩獵第881章 幷州危急
第801章 無法迴避第534章 漢中風雲(四)第871章 兩路出擊第201章 許都的棋子第89章 同進共退第749章 三方角力(上)第470章 甘露寺相見(上)第978章 爭糧事件第74章 意外來信第87章 真相漸近第566章 張任首戰第828章 左丹的野望第458章 達成共識(上)第657章 關中消息第218章 危機突發第487章 步步緊逼第567章 漾水偷襲第504章 威逼利誘第1112章 苛刻條件第155章 致命的枕邊風第981章 迴歸長安第171章 夜訪劉備第596章 討價還價第35章 馬作的盧飛快第151章 以公對公第137章 血戰柴桑第46章 練武的抉擇第1099章 反間之計第620章 全殲氐胡第936章 海外軍城第1108章 中原大戰(七)第693章 關中收官(下)第159章 孫權的兩難第1114章 青州之變(上)第1007章 嫁妝風波第969章 簽發手令第837章 騎射募兵第255章 二戰于禁第551章 公開取士(下)第860章 李令之策第925章 宛城之困第550章 公開取士(中)第604章 木牛運糧第1059章 小試威懾第418章 下雉危機第812章 小人物的謀劃第992章 最後通牒第455章 內外交困第158章 最簡單有效的辦法第837章 騎射募兵第710章 族人南歸第352章 賈詡會司馬第866章 偷襲午亭第497章 京城米內侍第772章 江東風雲(十六)第595章 秋收時節第1096章 臨危救人第122章 意外收穫第963章 失蹤之謎第934章 濡須破局(下)第499章 一念之差第496章 小別似新婚第812章 小人物的謀劃第169章 斬馬刀第152章 主堂爭執第789章 事非簡單第981章 迴歸長安第713章 羌人使者第377章 深謀遠慮第809章 連鎖反應第378章 蔣幹再次出使第690章 收之桑榆第1036章 江東末路(下)第776章 江東風雲(二十)第482章 司馬懿獻計第874章 東援高奴第1022章 以誠動人第999章 收復武威第1089章 出征前夕第221章 夏口談判第473章 意外發生第468章 一同西去第810章 斥候風波第439章 水上爭霸第66章 華麗一筆第822章 直搗老巢第273章 兵不厭詐第544章 反間之計第546章 蜀道行軍第910章 河西隱患第494章 諸葛來使第756章 諸葛求和第553章 籠絡世家(下)第641章 江北血戰(下)第1101章 太后伏氏第1013章 再次東行第931章 六安敵蹤第527章 激戰成都(四)第829章 黑熊原狩獵第881章 幷州危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