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徵南戰將

北人善馬,南人善揖。

相比較而言,祖先爲牧馬出身的秦人,應當歸入北人一羣,而立國於大江之畔的楚、吳、越這三個諸侯國,被通稱爲南人。

與越過翰海北伐匈奴一樣,秦軍要想渡江掃平百越諸部,首先就是要有一支善於操楫的水師,同時,也要有一批熟悉水情、又有豐富戰鬥經驗的將領。

水戰。

對於習慣了在馬背上撕殺的秦軍諸將來說,就如同讓他們上天摘取星晨一樣困難重重,在這方面,秦軍諸將中的如韓信、蒙虎、李仲翔等人,皆不適合,就比如一向有戰就要搶的曹信,這一次聽說了大軍要南征之後,很難得就躲在隴西一帶不出聲了。

拋開這些旱鴨子的老部下不談,秦軍將領中,擁有水戰和舟楫操持經驗最爲豐富的,就是在鉅野澤中縱橫了一輩子的大盜彭越,還有他的一衆親信部下,除此之外,就以原西楚國的降將居多。

桓楚、季布皆是大盜出身,鍾離昧、周殷也是楚人,對舟楫並不陌生,本來丁公也是一個,但這傢伙顯然沒有這般的運氣。

北人學楫。

就象南人學習騎馬一樣不容易,這幾年來,也唯有馮宣一直駐紮在了荊南一帶,對水軍的戰法還有幾分熟諳。

是繼續選用信任的舊部,還是大膽徵調楚軍降將爲統帥,李原突然發現,自己陷入到了和後漢三國梟雄曹操一樣的兩難境地中。

曹孟德聽信了周瑜、蔣幹的離間之計,將荊州降將蔡瑁、張允斬殺。重新任用自己熟悉和信任的毛玠、于禁爲水軍將領,結果赤壁一把大火,把曹軍百萬大軍燒得一個精光,有血的教訓在列,李原又該怎麼選擇?

在苦思無果的情況下,李原決定從長安出發,經雒陽、荊南再到楚地的東海郡,來一回實地的考察和檢驗。

這一次南巡。主要考察的將領包括了南郡郡守馮宣、九江郡守季布、東海郡守彭越三人,另外,還有駐紮在江東一帶的蔣渝、周殷、桓楚等人,不過,由於丁公兵敗的影響,這三個人基本已被排除在了主將的考察範圍之外。

郢城。

故楚都城。

在秦軍打敗漢王劉邦之後,這裡就被劃作了南郡的郡治所在。由於南接雲夢大澤的緣故,來往於南北的商賈讓水路碼頭分外的忙碌,郢都在一片荒蕪之後,經過幾年的休養生息,又漸漸的恢復了大江之畔大城的景象。

李原的車駕,在到達雒陽之後,換乘了舟船繼續南下。從雒陽到宛城再到郢都,一路之上,沿着洛水、漢水來往的船隻絡繹不絕,顯示出這條南北水路商道目前重要的地位,南郡之南是雲夢大澤,而大澤之南則是長沙國的所在,這個碩果僅存的諸侯國,因爲它偏居一隅的地理位置,而在風雲激盪的大時代中得以延續苟存。

不過,當秦軍漸漸的將兵鋒指向大江以南時。長沙王吳芮已經無法再象以前那樣,縮起身子做一隻縮頭烏龜了。

他不得不作出選擇。

是選擇繼續與秦國對抗的道路,與無諸、梅涓、項莊等人聯合,在長沙國構築抗秦的第一道防線,而是選擇妥協,以識實力爲俊傑的姿態,敞開大門讓秦軍的觸角延伸到大江之南,從而爲接下來的統一南方奠定基礎。

在李原到達郢都的時候。吳芮遣來的使者吳臣也正在焦急的等候着秦國武王李原的召見,吳臣的身份很特殊,他不僅僅是長沙國的使者,更重要的是他還是吳芮的兒子。還是有可能在吳芮死後繼承王位的兒子。

長沙國的內部。

對於是否降秦,一時爭執不下。

自從英布的九江國覆滅,愛女吳姬意外身死之後,長沙王吳芮的身體就呈現出每況愈下的勢頭,國中權力分別被兩個兒子掌控。大兒吳臣屬於投秦派,而他的兄弟吳封則是堅決的反秦一派,兩兄弟的意見不一,更多的深層次原因就是王位的繼承權問題。

吳封爲人,粗獷有力,長期在軍中廝混的他,目前掌握着長沙國的軍權,而吳臣不喜行伍,平素更多的喜好修道神鬼這樣東西,如此一來,在長沙國中,他儘管得到了吳芮的支持,也一樣沒有辦法順利的獲得繼承權。

馮宣與吳臣,在李原到達郢都之前,就已經有過多次的接觸,其中,吳臣幾次諫言,要求秦軍渡江南下,與他裡應外合,一舉擊敗國中的反秦勢力,只不過,馮宣所部在幾次抽調了精銳之後,兵力只有六千餘,實力上並不足以讓他單獨進攻敵國。

李原南巡。

而且從長安傳來的消息,這一次因爲江東秦軍兵敗的原因,李原有意調整秦國目前北重南輕的軍事佈局,這意味着秦軍隨時有可能向長沙國發起進攻,一想到這裡,馮宣、吳臣各自喜形於色。

這兩年來,北方對匈奴作戰如火如塗,而南方則陷入到了一片死寂之中,這種戰場上旁觀者的滋味讓馮宣很不好受,幸好他還有自知之明,知道以他的本領,就算到了北方也掙不過曹信、李仲翔。

好在,南方百越部落對於秦國的威脅始終存在,加上項莊、無諸這些堅定的反秦份子也在發展壯大中,秦軍渡江作戰的可能性越來越大,南方的舟楫作戰,是他馮宣剛剛學習到的新本領,在這一點上,曹信等人莫說比拼,就是隨便拉出來在湖泊水道上操演一番,曹信、李仲翔也沒那個勇氣。

召見吳臣的地方,是在馮宣的郡府內,李原初見這個長沙國的王子模樣,心中不由得一緊,與他想象中的不一樣,吳臣全然沒有其父番君吳芮一丁半點的英武氣概,他的臉上透着忐忑不安的神情,在李原詢問長沙國的情況時,更是支支吾吾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

這樣一個扶持對象,就是蜀漢後主阿斗的翻版,聽吳臣的話裡,長沙國中支持他的人,除了父王吳芮之外,也不剩幾個有實力的人物了,而吳封一方,卻擁有相國、郡尉、都尉等一批的支持者。

長沙國的形勢不容樂觀。

這使得秦國要想不費刀槍的攻佔大江以南,變得更加的困難,而馮宣的水軍在經過兩年的操練之後,能夠拉得出的戰船約有七十餘艘,水卒全部算起來約有四千餘人,這樣的一支部隊顯然很難單獨負擔起渡江作戰的重託。

離開郢都的時候,李原沒有明確的進行表態,他只是用言語安撫住了吳臣,這個長沙國的王子現在已經不敢回長沙境內了,據他所說是害怕被兄弟吳封給秘密殺死,這個說法讓李原對吳臣的能力更不抱以多少信心。

一個連基本的冒險也不敢嘗試的人,還有臉面去爭奪王位,真是不知所謂?而在秦國的強力打擊面前,區區一個長沙國又哪裡來的獨立生存的可能?吳臣連這點基本的常識都看不明白,其見識比起堅決反秦的吳封來,還要差了一籌。

從郢都向東,李原的車駕翻越伏牛山脈,來到昔日九江王英布的根據地九江郡,這裡是江盜們的老巢,也是挑選出秦軍水師精卒的地方。

季布受命任九江郡守的時間只是短短的二個月不到,在河西對匈奴一戰後,季布、季心兄弟也正式的融入到了秦軍體系中,如今,季心在遙遠的西域鎮守姑師城,而季布則被李原派遣到了南方,負責招募和組建秦軍水師部隊。

見到李原的時候,季布眼眸紅紅的,穿着一身縞素白衣,這是爲了祭典在江東作戰時陣亡的秦將丁公。

丁公此人,雖然性情反覆,又輕敵冒進導致全軍覆沒,但他是季布、季心的舅父,也是一手將他們兄弟拉扯大的至親之人。

“武王,末將即到九江郡之日起,即以討伐百越爲目標,如今,九江郡內,打造有蒙衝戰船二十餘艘,另有鬥艦、樓船等五十餘條,甲士五千餘衆,明日一早,我大秦九江水師將在大江之中操演,還請武王不咎指教。”季布沉聲道。

李原上前,拍了拍季布的肩膀,道:“季公,丁將軍之事,我已盡知,這一次南巡,就是爲了南征之事,江南水網密佈、百越部落諳習叢林水泊地勢,我們人生地情不熟,切切不可大意。”

“武王,末將也非勇莽之人,數日前,已經差遣了斥候進入彭澤,並深入到其南部探明情況,若能再有些日子,就能繪製出南方一帶的地圖來。到時候我軍兵進之時,正可以圖爲指引,一舉擊破躲藏之項賊。”季布咬牙切齒道。

曾經的同僚,如今的仇敵。

這句話用在季布和項莊身上,再是合適不過。丁公之死雖然是無諸的閩越部落所爲,但在其中項莊的作用不可小視,若不是他的誘惹,丁公也不可能冒險進入到閩越人的包圍圈中。

(注:感冒發燒中,這兩天只能堅持着,昏昏沉沉先睡了!)

第93章 鳳鳴岐山第421章 血流成河第164章 霸王項羽第70章 一網打盡第39章 老夫輕狂第278章 俘卒生死第242章 大決戰(二)第188章 婦人心第172章 神兵天將第376章 齋桑泊大戰(二)第159章 十五小娘第424章 呂臺作亂第11章 莫須有第111章 豐收季第459章 馬其頓的末日第482章 淮南八駿第158章 復興之路第12章 投資與回扣第411章 項莊復楚第515章 達羅大火第80章 樓煩將第173章 請君入谷第233章 背叛第118章 背水一戰(二)第99章 陳倉之戰(三)第315章 逼退匈奴第363章 韓信伐齊第129章 鬼方作亂第314章 包抄後路第458章 羅馬共和國第234章 天誅地滅第293章 左車獻計第238章 狹路相逢第344章 酒後亂性第112章 雍王章邯第178章 虎牢關大戰(三)第83章 人質脅迫第62章 木蘭從軍辭第463章 斯巴達克斯第415章 唯我彭大將軍第325章 凝聚人心第253章 困守一隅第123章 背水一戰(七)第430章 衝鋒號角第75章 公主與騎士第133章 威武之師第89章 閻樂之苦第436章 神武大帝第170章 種瓜侯爺第4章 死不休戰第76章 青年近衛軍第204章 強攻城垣第379章 東歸英雄傳第75章 公主與騎士第322章 幸福的滋味第55章 女人心思第503章 大秦VS羅馬大海戰(二)第304章 不分勝負第161章 辛追第504章 東方的戰神第160章 大無賴第278章 俘卒生死第260章 亡命北逃第188章 婦人心第132章 艱難決擇第22章 花木蘭第249章 末路狂奔第524章 海上爭雄第375章 齋桑泊大戰(一)第516章 坑道戰第505章 孔雀王朝第319章 呂雉現長安第344章 酒後亂性第508章 四千勇士第238章 狹路相逢第141章 嚴峻考驗第325章 凝聚人心第452章 佔領中東第312章 楚軍突圍第426章 絕處逢生第158章 復興之路第300章 小推恩令第176章 虎牢關大戰(一)第9章 名聲初起第435章 不嫁小人第475章 地中海爭霸戰第486章 耐心大考驗第312章 楚軍突圍第45章 滎陽保衛戰(二)第44章 滎陽保衛戰(一)第340章 呂雉殞命第440章 再見張良第108章 諸侯內訌第461章 乾女兒第82章 烏里氏三雄第501章 熱血從未止熄第155章 獅子大開口第385章 書童劉盈第194章 李仲翔第93章 鳳鳴岐山
第93章 鳳鳴岐山第421章 血流成河第164章 霸王項羽第70章 一網打盡第39章 老夫輕狂第278章 俘卒生死第242章 大決戰(二)第188章 婦人心第172章 神兵天將第376章 齋桑泊大戰(二)第159章 十五小娘第424章 呂臺作亂第11章 莫須有第111章 豐收季第459章 馬其頓的末日第482章 淮南八駿第158章 復興之路第12章 投資與回扣第411章 項莊復楚第515章 達羅大火第80章 樓煩將第173章 請君入谷第233章 背叛第118章 背水一戰(二)第99章 陳倉之戰(三)第315章 逼退匈奴第363章 韓信伐齊第129章 鬼方作亂第314章 包抄後路第458章 羅馬共和國第234章 天誅地滅第293章 左車獻計第238章 狹路相逢第344章 酒後亂性第112章 雍王章邯第178章 虎牢關大戰(三)第83章 人質脅迫第62章 木蘭從軍辭第463章 斯巴達克斯第415章 唯我彭大將軍第325章 凝聚人心第253章 困守一隅第123章 背水一戰(七)第430章 衝鋒號角第75章 公主與騎士第133章 威武之師第89章 閻樂之苦第436章 神武大帝第170章 種瓜侯爺第4章 死不休戰第76章 青年近衛軍第204章 強攻城垣第379章 東歸英雄傳第75章 公主與騎士第322章 幸福的滋味第55章 女人心思第503章 大秦VS羅馬大海戰(二)第304章 不分勝負第161章 辛追第504章 東方的戰神第160章 大無賴第278章 俘卒生死第260章 亡命北逃第188章 婦人心第132章 艱難決擇第22章 花木蘭第249章 末路狂奔第524章 海上爭雄第375章 齋桑泊大戰(一)第516章 坑道戰第505章 孔雀王朝第319章 呂雉現長安第344章 酒後亂性第508章 四千勇士第238章 狹路相逢第141章 嚴峻考驗第325章 凝聚人心第452章 佔領中東第312章 楚軍突圍第426章 絕處逢生第158章 復興之路第300章 小推恩令第176章 虎牢關大戰(一)第9章 名聲初起第435章 不嫁小人第475章 地中海爭霸戰第486章 耐心大考驗第312章 楚軍突圍第45章 滎陽保衛戰(二)第44章 滎陽保衛戰(一)第340章 呂雉殞命第440章 再見張良第108章 諸侯內訌第461章 乾女兒第82章 烏里氏三雄第501章 熱血從未止熄第155章 獅子大開口第385章 書童劉盈第194章 李仲翔第93章 鳳鳴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