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十三歲,滅外戚,掌國政

第63章 十三歲,滅外戚,掌國政

炎漢·章帝時期

南宮前殿內一片死寂。

殿中的大臣們俱都死死的低下了頭。

因爲據臣子們所知,郭舉入長樂宮任職已有兩年了……

坐在上首的劉炟氣得全身顫抖。

他自問從來沒有對不起過竇氏與郭舉,沒想到!

這對賤人不但私通,甚至還敢謀害肇兒!

劉炟雖寬仁但又不是個泥捏的人偶,直接下令道:

“竇氏無子且爲人陰私狠毒,詔,褫奪後位!貶入掖庭!”

“升樑貴人後位!”

聽到劉炟的詔令,羣臣面面相覷。

司空第五倫舉笏板而出列俯首道:

“陛下,竇氏無子無德可廢后,但梁氏不可立後。”

劉炟此時都氣得要死了,但因性格使然,看到白髮皓首的第五倫顫顫巍巍的樣子,依然是壓抑着怒氣說道:

“司空有何言,盡談無礙。”

第五倫施了一禮,年邁的聲音響徹在大殿內。

“陛下,當今天下承襲百王遺留之弊端,人人崇尚文飾巧言,大多趨於邪路,沒有人能守着正道。”

“而出入奔走於外戚門下的人,大多品行不端,曾受過法令制裁,特別缺少遵守法令,安於貧窮的氣節。”

“士大夫中沒有志向之徒更是互相吹捧引見,雲集在貴戚的門下。”

“衆煦飄山,聚蚊成雷,這就是驕橫佚產生的原因。”

“貴戚之所以貴,無非是依仗血脈之聯繫而晉升高位。廢了竇氏,梁氏是不是會成爲第二個竇氏也未嘗可知。”

劉炟聽完這話也明白了第五倫話裡的意思。

外戚坐大是不可避免的,畢竟血脈關係在那呢,不可能不坐高位,而坐了高位不可能不聚衆成勢。

而現在,竇氏勢大是已知的可控的,如果現在立了梁氏爲後,那梁氏萬一勢大,就是未知的,不可控的。

“命竇氏等閉門自守,不得任意交結官吏士人。”

“命廷尉嚴查郭璜郭舉貪贓枉法之事。”

廷尉郭躬聞言一愣,擡頭看到劉炟目光熠熠的看着他後,瞬間明白過來。

“臣領命。”

……

天幕上繼續播放着。

一身常服的劉肇看着對面的兄長劉慶,面色嚴肅道:

“如今四弟隨時有殞沒之危,還請兄長助我除賊!”

劉慶看着躬身的劉肇連忙將他扶起。

“陛下,你是不是想多了?竇皇后他們應該不至於此啊?你可是大漢天子啊!”

劉肇擡頭看向一臉難以置信的劉慶,肅穆道:

“兄長豈不見霍光廢立,王莽篡漢之事?”

“弟年歲日漲,他們已容不下我!”

劉慶一聽啞口無言。

“這…這…”

“兄長!你一定要我!”

“幫,我肯定是要幫的!”

劉慶看着劉肇,撓了撓頭。

“但陛下,就咱倆…怎麼幹掉竇氏一族啊?”

“咱倆加在一起,可能都不夠竇皇后一人打的。”

空曠的大殿內迴盪着劉慶的疑惑。

劉肇看了看劉慶,又看了看自己。

大殿內,單薄瘦弱的兩人相顧無言。

……

【公元91年,十三歲的劉肇請求十四歲的清河王劉慶相助自己。】

【雖然劉慶是廢太子,但兩人的關係十分要好,劉慶經常入宮去看望劉肇。】

【得知劉肇有危險,劉慶毫不猶豫的答應相助。】

【問題是,兩個乳臭未乾且勢單力薄的小子,怎麼對付如日中天的竇氏外戚?】

【劉肇想起漢文帝誅殺舅父薄昭、漢武帝誅殺舅父竇嬰的故事,想得《漢書·外戚傳》一閱,從中尋找靈感。】

……

大漢·文帝時期

正襟危坐的劉啓偷摸的瞥了一眼身邊的劉恆。

劉恆卻毫不在意。

危及漢家者,誅無疑。

……

大漢·武帝時期

劉徹看着天幕正在納悶着。

“漢書?誰寫的?怎麼什麼都寫啊!”

“對了!還有那個讓病已那小子頒行的《史記》”

“這又是誰寫的?”

衛子夫聽到這話輕笑出聲。

劉徹聽到那輕笑聲疑惑的轉過頭,隨即一把將衛子夫拉進懷裡,擡着她的下巴。

“笑什麼呢?讓朕也樂樂。”

衛子夫眼波流轉的瞟了一眼劉徹,輕聲說道:

“陛下忘了太史令了?”

劉徹恍然大悟!

“是了!還有太史令!”

“嘿!這司馬一家天天弄那些天文占卜與曆法,朕都忘了他們家從周朝開始就世代爲太史。遠在上古虞夏之世便顯揚功名,掌天文記事之事了。”

劉徹若有所思。

“太史……史記……司馬談還有這本事?”

……

【尋《外戚傳》一事因爲怕左右隨從告密,劉肇不敢讓他們去找,便讓劉慶私下向兄長千乘王劉伉借閱。】

【到了夜裡,劉肇與劉慶就在內室密謀。劉肇還讓劉慶向宦官鄭衆傳話,讓他幫忙在書中尋找皇帝誅殺舅父的故事。】

【鄭衆忠於漢室,不依附外戚,也不與豪強朋黨爲伍,一聽劉肇要尋《外戚傳》當時就明白了劉肇的意思。】

【隨即勸劉肇即刻誅殺竇憲心腹郭舉、郭璜等人,但劉肇認爲竇憲領兵在外,恐生兵變,並未採納鄭衆的建議。】

【此時,扳倒竇氏的勢力又增加一人。】

【但兩人少年加一宦官又怎麼能扳倒竇氏?】

【這時,就不得不提劉肇下令尋蕭、曹後人之事了。】

【那道詔書裡的含義有一人看懂了,那就是少府丁鴻。】

【公元92年三月,劉肇與衆臣所依仗的司徒袁安病逝,丁鴻接任司徒要職。】

【四月,竇憲回到京師洛陽娶妻。】

……

天幕上繼續播放着,

巍峨壯麗的洛陽城上一片昏暗,

天空上,一抹黑影正在緩緩吞噬着烈日。

剎那間,黑影占據了燃燒光亮的太陽。

整個世界猶如被暫停了時間,唯有黑暗中的光環在不斷流轉。

如一隻眼睛凝視着京師洛陽。

鏡頭下移,

南宮前殿,

一身朝服的劉肇面色肅穆的端坐上首,身邊則是雍容華貴的竇太后。

竇太后之下,則是一臉驕縱之色的竇憲佇立羣臣之首。

大殿中央,一位皓首老人正在上書道:

“昔諸呂擅權,天子統嗣幾乎轉移。”

開頭一句,滿朝色變!

上首的竇太后惡狠狠的看着老人,身前的竇憲也微微側目。

老人卻猶如未知般繼續朗聲念道:

“哀、平之末,王莽篡位,廟不血食。故雖有周公之親屬,而無周公美德之人。不可使其執政掌權!”

身前的竇憲臉色難看至極,不遠處的竇景也握住長戟,只等一聲令下就捅死上書之人。

“今,大將軍雖欲修身自約,不敢僭差,然而天下遠近臣子,皆惶恐尊承大將軍旨意。”

聽到這話,羣臣鬆了口氣。

竇氏幾人也緩緩平復面色,

“時,初任刺史、二千石者,皆先謁見大將軍,請求通名,等候回報,看能不能謁見,許不許辭行。”

“雖已有符節璽印在手,已受尚書檯之敕命,卻依然不敢就此離去。時久者,幾十日許,直到謁見到大將軍纔敢上任。”

“此等人不重皇室,投私人家門,實毀大將軍之德。使君上威信受損,導臣下權勢之盛!

竇太后微微偏頭看向劉肇,就見劉肇一臉的神遊天外。 還時不時的搖動兩下雙腿,似久坐麻木,且毫不關心之象,隨即按下疑慮。

竇憲則是臉色變換不停,是誇是罵,一時竟分不清楚。

老人不管上下顏色如何變換,自顧自的念着:

“人道在下有所悖逆,其效驗便顯現於天上!”

“雖有隱私之謀,卻有神明明察實情,既以此顯現天象,警誡人君。”

“禁微則易,救末則難。人皆以忽微細之事以致其大。”

“天不剛,則三光不明,王不強,則宰牧橫行!”

“陛下,此時應該趁日蝕天象大變之警誡,改革政治、匡救缺失,以此堵塞上天不滿之意!”

聽到老人奏完上書,

坐在上首的劉肇愣了一會兒,然後期期艾艾的回覆道:

“呃,好的,朕知道了。”

竇太后和竇憲俱是滿意之色。

……

【公元92年六月初一,丁鴻借發生日食之機上書,暗示劉肇時機已到,可以發動政變。】

【二十三日,劉肇以“到白虎觀講經”爲理由,帶着劉慶移駕北宮章德殿。】

【命丁鴻任三公之首的太尉,同時兼任衛尉,統領宮中禁軍,控制南宮、北宮,令執金吾和北軍五校尉領兵備戰。】

【下詔將竇憲等人騙進洛陽城,隨後關閉城門,收捕郭璜、郭舉、鄧迭、鄧磊,將他們關在獄中處死。】

……

天幕上,

坐在上首的劉肇雖年幼,卻盡顯帝王之色。

殿下的羣臣皆拱手恭敬而立。

……

【然後派謁者僕射收竇憲大將軍印信綬帶,將竇憲封爲冠軍侯,同竇篤、竇景、竇瑰一併前往各自的封地。】

【同時,派嚴苛幹練的國相監督他們,在確認竇憲、竇篤、竇景到達封國後,勒令他們自殺。】

【朝堂上,凡是依仗竇家關係做官的,統統被劉肇罷免回家。】

【竇氏外戚被誅殺後,竇太后也被幽禁在南宮。】

【至此,劉肇開始親啓政事。】

……

{和帝最出名的除了“永元之隆”的政績,就當屬13歲誅滅外戚成功奪權的經典案例了。這個很值得好好說道。}

{十三歲左右親政,幹掉所有外戚勢力,且幹掉的不是什麼臭魚爛蝦,而是以擁有武將最高榮譽之一勒石燕然的竇憲爲首的勢力!}

{很多人都把宦官專政的由頭扔到漢和帝頭上,就因爲鄭衆,但整個政變裡丁鴻纔是最重要的一環,前面交代了禁軍由竇氏把控,那麼後面和帝又怎麼能使喚執金吾?查一下丁鴻是誰,然後順着時間線一捋,就能確定關鍵一環是在於丁鴻。}

{人家的13歲:扳倒權臣外戚,雄才大略,治理國家,造福百姓!}

{我的13歲:老師,是的,我肚子疼今天去不了學校了。}

{漢和帝是東漢史上一位長期被人忽視的明君。}

……

大秦,

嬴政看着天幕,悠悠長嘆。

“寡人當年也是如此如履薄冰。”

“這要是寡人的兒孫該多好啊。”

“扶蘇啊,大秦的希望全靠你了!”

典客府,

扶蘇打了個冷顫。

“太子有恙否?”

對面的劉邦關切的看着扶蘇。

扶蘇看着未來的“老丈人”,略有些尷尬的搖搖頭:

“無恙,無恙。”

……

大漢,

“十三歲就能除掉外戚!有勇有謀!”

“不愧是乃公的後代!”

躺在臨華殿裝病的劉邦拍手叫好。

而一旁的太醫令則是愁眉苦臉,揣測不安的問道:

“陛下,這樣真的可以嗎?”

劉邦翹着二郎腿,瞥了一眼太醫令。

“你就照朕說的那樣做,皇后又不會殺了你,你怕什麼!”

太醫令一臉赴死的表情。

“可,那也是欺君之罪啊?”

劉邦瞪了他一眼。

“朕赦你無罪!”

……

大漢·文帝時期

劉恆看着天幕略有興趣的說道:

“啓兒,看懂這劉肇的操作了嗎?”

劉啓一臉的迷茫。

看着自己兒子那一臉懵懂之色,劉恆意識到自己是白問了,隨後沒好氣的說道:

“回去把《孫子兵法》抄十遍!”

“啊?”

看到面有不虞之色的劉恆,劉啓瞬間改口。

“啊!”

……

大漢·武帝時期

劉徹拍案叫好!

“好小子!深得兵法精髓!”

“上下一心謂之道,有道則君臣同心!”

“臣與上同心,可以與之生,可以與之死,而不畏危也!”

“查找舊例,尋找方法,可謂知之者勝,不知者不生!此廟算之勝也!”

“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朕斷然,此子必是一代天驕帝王!”

衛子夫看着劉徹很是疑惑,很少能聽到這人真心實意且如此極致的誇獎一人。

上一個還是子胥呢。

……

炎漢·獻帝時期

許昌,

劉協看着天幕,暗自垂淚。

“朕有心殺賊,卻無力迴天。”

“陛下!陛下!”

一陣嬌呼從遠處而來。

劉協緊忙擦了擦眼角,隨後面色如常。

伏壽的身影出現在劉協眼前。

“皇后,怎麼了?”

伏壽喘着粗氣,欣喜道:

“劉豫州來許都了!”

劉協聞言一愣。

“劉玄德?”

伏壽緊忙說道:

“是劉皇叔!”

劉協看着伏壽,伏壽點點頭。

“皇叔嗎……倒也不是不行。”

……

北宋·哲宗時期

趙煦看着天幕一臉神往之色。

“和帝幼衝威斷,魄力實過於章帝。”

“此事可與漢昭帝誅除上官桀相提並論,可謂遠繼孝昭之烈。”

清·康熙時期

一身藍色的常袍康熙捻着玉珠,看着天幕長嘆一聲。

“可惜,永元之隆何其短也?”

“觀泱泱大國之史記,能以幼齡而除外臣者,唯漢和帝與朕也。”

“而論兇險,漢和帝還遠在朕之上。”

“畢竟…鰲拜的確沒有謀逆之心。”

“但他有這個能力啊,朕不得不殺。”

一旁的魏珠聽得恨不得把頭插褲襠裡。

這事是咱能聽的嗎?

他乃乃滴!

爲啥不是咱出去挨巴掌!

那老狗運道真好!

兩漢真是賢君能君仁君輩出啊!

真是奇了怪了,劉邦的基因是不是真的有點東西?

(本章完)

257.第249章 千古一帝李世民(下)第58章 劉莊:阿父,阿母83.第81章 奉天子以討不臣!247.第240章 貞觀之路。135.第131章 蜀漢倒計時266.第258章 李治是個什麼樣的皇帝?第36章 什麼東西“嗖”一下過去了?!125.第121章 雖九死其猶未悔。236.第230章 快去請天策上將!第18章 悲慘一生的皇帝?201.第196章 科舉制的本意。126.第122章 曹叡:諸葛亮都死了!朕享受享83.第81章 奉天子以討不臣!237.第231章 洺水之戰(上)249.第242章 以民爲本。259.第251章 唐高宗李治253.第245章 天可汗!155.第151章 李治限時返場。195.晚上這章沒磕出來,明天更吧。189.第185章 禽獸皇帝120.第116章 從街亭之失,看北伐失敗的原因168.第164章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169.第165章 李世民:唐宋?什麼宋!151.第147章 劉裕登場!109.卡文了,等零點更新吧。第35章 就這沒了?(四千一百字)148.第144章 司馬家最後的榮光司馬紹第22章 猜猜這裡誰沒有諡號“文”?160.第156章 堪比文景之治的元嘉之治115.第111章 一百一十一章:漢昭烈帝的功績164.第160章 齊武帝蕭賾255.第247章 文治武功,冠絕古今第三十二章:劉徹的功績不止打匈奴251.第243章 突厥的強大和虛弱。216.第210章 隋煬帝楊廣195.晚上這章沒磕出來,明天更吧。177.第173章 蕭衍:我,梁武帝,打錢!229.第223章 差點把自己浪死的李世民第58章 劉莊:阿父,阿母260.第252章 白蓮花的“無爲而治”175.第171章 天監之治221.第215章 平陽昭公主278.第270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245.第238章 李淵的功績,大唐開國之君他爹第11章 打賞獎勵。89.第87章 關羽斬顏良!第29章 親親百年,各延長兮。第31章 “戶口減半!”(四千五百字)165.第161章 皇帝皇后各玩各的。91.第89章 朱棣:想得天下還想惜命,美得你254.第246章 一窩“世民”出場。253.第245章 天可汗!第66章 東漢之最!永元之隆!260.第252章 白蓮花的“無爲而治”第34章 劉弗陵:朕只是年紀小,不是傻子!(第54章 漢高祖與漢光武,孰優孰劣?209.第204章 運河與南巡的本質76.第74章 十三歲,發起黨錮。148.第144章 司馬家最後的榮光司馬紹272.第264章 武周結束第53章 劉秀:聽說有人模仿我?第52章 劉秀:什麼叫傲天啊!88.第86章 劉徹:朕有點喜歡曹操了。269.第261章 奠基科舉制度格局126.第122章 曹叡:諸葛亮都死了!朕享受享233.第227章 虎牢關之戰(下)第49章 隕石:我特麼來辣!141.第137章 三英戰天幕!143.第139章 李世民:賢比長重要!198.第193章 齊亡隋立第51章 韜光養晦的劉秀132.第128章 孫權的功績和一點小小的胡人震101.第99章 劉備入川,劉徹扔棋盤207.第202章 楊廣不是傻子144.第140章 五胡也不是突然亂華的283.晚八沒更。170.第166章 開啓通往隋唐的路172.第168章 孝文帝中興249.第242章 以民爲本。223.第217章 淺水原之戰(上)81.第79章 暴躁老哥,劉備登場!146.第142章 祖逖!270.第262章 打死宋朝都不會提的功績209.第204章 運河與南巡的本質242.今晚八點無更第48章 昆陽之戰!劉秀首秀!第28章 封狼居胥第18章 悲慘一生的皇帝?76.第74章 十三歲,發起黨錮。276.第268章 多好的皇帝啊!第26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39章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92.第90章 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229.第223章 差點把自己浪死的李世民194.第190章 北周雄主宇文邕86.第84章 傳國玉璽:別叫我傳國了,叫我丟280.第272章 晚年昏庸風雨欲來253.第245章 天可汗!134.第130章 司馬昭弒君第13章 劉邦:能打有個屁用!出來混
257.第249章 千古一帝李世民(下)第58章 劉莊:阿父,阿母83.第81章 奉天子以討不臣!247.第240章 貞觀之路。135.第131章 蜀漢倒計時266.第258章 李治是個什麼樣的皇帝?第36章 什麼東西“嗖”一下過去了?!125.第121章 雖九死其猶未悔。236.第230章 快去請天策上將!第18章 悲慘一生的皇帝?201.第196章 科舉制的本意。126.第122章 曹叡:諸葛亮都死了!朕享受享83.第81章 奉天子以討不臣!237.第231章 洺水之戰(上)249.第242章 以民爲本。259.第251章 唐高宗李治253.第245章 天可汗!155.第151章 李治限時返場。195.晚上這章沒磕出來,明天更吧。189.第185章 禽獸皇帝120.第116章 從街亭之失,看北伐失敗的原因168.第164章 北魏孝文帝拓跋宏169.第165章 李世民:唐宋?什麼宋!151.第147章 劉裕登場!109.卡文了,等零點更新吧。第35章 就這沒了?(四千一百字)148.第144章 司馬家最後的榮光司馬紹第22章 猜猜這裡誰沒有諡號“文”?160.第156章 堪比文景之治的元嘉之治115.第111章 一百一十一章:漢昭烈帝的功績164.第160章 齊武帝蕭賾255.第247章 文治武功,冠絕古今第三十二章:劉徹的功績不止打匈奴251.第243章 突厥的強大和虛弱。216.第210章 隋煬帝楊廣195.晚上這章沒磕出來,明天更吧。177.第173章 蕭衍:我,梁武帝,打錢!229.第223章 差點把自己浪死的李世民第58章 劉莊:阿父,阿母260.第252章 白蓮花的“無爲而治”175.第171章 天監之治221.第215章 平陽昭公主278.第270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245.第238章 李淵的功績,大唐開國之君他爹第11章 打賞獎勵。89.第87章 關羽斬顏良!第29章 親親百年,各延長兮。第31章 “戶口減半!”(四千五百字)165.第161章 皇帝皇后各玩各的。91.第89章 朱棣:想得天下還想惜命,美得你254.第246章 一窩“世民”出場。253.第245章 天可汗!第66章 東漢之最!永元之隆!260.第252章 白蓮花的“無爲而治”第34章 劉弗陵:朕只是年紀小,不是傻子!(第54章 漢高祖與漢光武,孰優孰劣?209.第204章 運河與南巡的本質76.第74章 十三歲,發起黨錮。148.第144章 司馬家最後的榮光司馬紹272.第264章 武周結束第53章 劉秀:聽說有人模仿我?第52章 劉秀:什麼叫傲天啊!88.第86章 劉徹:朕有點喜歡曹操了。269.第261章 奠基科舉制度格局126.第122章 曹叡:諸葛亮都死了!朕享受享233.第227章 虎牢關之戰(下)第49章 隕石:我特麼來辣!141.第137章 三英戰天幕!143.第139章 李世民:賢比長重要!198.第193章 齊亡隋立第51章 韜光養晦的劉秀132.第128章 孫權的功績和一點小小的胡人震101.第99章 劉備入川,劉徹扔棋盤207.第202章 楊廣不是傻子144.第140章 五胡也不是突然亂華的283.晚八沒更。170.第166章 開啓通往隋唐的路172.第168章 孝文帝中興249.第242章 以民爲本。223.第217章 淺水原之戰(上)81.第79章 暴躁老哥,劉備登場!146.第142章 祖逖!270.第262章 打死宋朝都不會提的功績209.第204章 運河與南巡的本質242.今晚八點無更第48章 昆陽之戰!劉秀首秀!第28章 封狼居胥第18章 悲慘一生的皇帝?76.第74章 十三歲,發起黨錮。276.第268章 多好的皇帝啊!第26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第39章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92.第90章 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229.第223章 差點把自己浪死的李世民194.第190章 北周雄主宇文邕86.第84章 傳國玉璽:別叫我傳國了,叫我丟280.第272章 晚年昏庸風雨欲來253.第245章 天可汗!134.第130章 司馬昭弒君第13章 劉邦:能打有個屁用!出來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