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第171章 天監之治

天幕上,

天矇矇亮。

建康宮,

已經燒盡的燭臺上浮起屢屢青煙。

而正在批覆奏章的身影卻完全不知外面晞光已現。

勤奮的身影每天都是五更時分秉燭起身。

然後坐在宮殿內批覆公文。

酷暑嚴冬,四季流轉。

不變的是那身影。

哪怕手上凍得裂出一道道血口也毫不在乎,依然批覆着公文奏章。

……

【梁武帝稱帝之後,政績非常顯著。】

【公元502年,先是下令“減損浮費”,“御府中署,量宜罷省”,又命公開焚燬東昏侯的“淫奢異服六十二種”】

【又吸取南齊滅亡的教訓,勤於政務,且不分春夏秋冬,總是五更天起牀,批改奏疏,在冬天因爲不捨得燒炭把手凍裂了也不耽誤他勤政。】

【而生活節儉的程度,在古代帝王中也極爲少見,“一冠三載,一被二年”】

【衣服也不是華美的絲綢,而是百姓穿的普通麻布。】

【皇宮內一切用具全部從簡,沒有豪華宮室,嬪妃也個個穿着樸素,爲了節省布料,都不穿曳地長裙。】

【每天只吃一頓飯,所吃的食物簡單清淡,都是蔬菜,沒有魚肉。】

……

漢光武帝

看着天幕裡勤奮節儉的身影,一句話突然浮現於劉秀腦海中。

“儉過漢文,勤如王莽。”

……

炎漢·順帝時期

劉肇略有有幾分羞愧之意。

本還自豪於自己夜半勤政,但不成想這梁武帝居然還如此節儉。

一頂帽子戴三年,一牀被子蓋兩年,穿的衣服也是寒酸破舊。

劉肇不由看了看自己的衣服,都是頂級的綾羅綢緞裁製而成,而且穿兩次就會脫下來丟掉。

“不行,從今日起,宮中上下要以節儉爲主!”

“至於每天一頓飯就算了吧。”

“奇怪,每天一頓飯未免也太傷身體了。”

“他還如此勤政,怎麼天幕還說他活得許久?”

劉肇有些想不明白。

自己可是早亡了!

……

東魏,

玉璧城下,

騎在戰馬上的高歡看了眼天幕,感嘆一句:

“江東吳翁,專事衣冠禮樂。”

“不愧是中原士大夫望之以爲正朔所在。”

此時一道令兵跑來,單膝跪地,拱手稟告:

“丞相!已到玉璧城二十里外!”

高歡回過神,詢問道:

“守城者爲何人?”

“旗號王,乃侍中王思政。”

沉思片刻,隨即高聲道:

“取筆墨來!”

……

【公元503年,以尚書令王亮、侍中王瑩、尚書僕射沈約、吏部尚書範雲等,參議斷定,修成《樑律》】

【分遣使者,巡視各郡,監視地方官吏,對於清廉的官員,予以提拔。】

【公元504年,下令“廣闢良疇,公私畎畝,務盡地利,若欲附農而良種有乏,亦加貸恤”。】

【對於流亡他鄉的農民,允許他們回鄉,恢復原有的田宅。】

【在賦稅方面,也多次減免租調或“三調”。】

【公元505年,爲了選拔人才和保證公平加,梁武帝拋棄了魏晉以來存在的中正制,在全國各地設置州望、郡宗、鄉豪,專門負責發掘蒐羅賢能人才,並及時推薦給朝廷。】

【同時設置五經博士,設立招收寒門弟子的五經館,“修飾國學,增廣生員”。】

【並且下詔:“其有能通一經始末無倦者,策實之後,選官可量加敘錄,雖復牛監羊肆,寒品後門,並隨才試吏,勿有遺隔。”】

【重新制定文武百官等級,將官員等級定爲九品,後又改爲十八班,增設官職,用來吸納安排士族和寒門中的各類人才。】

……大漢·武帝時期

劉徹摸着鬍子若有所思。

這裡的關鍵不在於五經博士,而在於他已經徹底拋棄了門第。

看着那道詔書,劉徹瞬間抓重內容核心。

不問出身,只要通曉一種儒家經典並學而不倦者,經策實後就可錄用爲官。

即使是牛倌羊販、寒門賤民,都可以根據才幹大小試用爲吏。

只要有才,不分貴賤!

這個制度可以啊。

眼中精光一閃!

好制度,拿來吧!

……

東晉·明帝時期

正在記錄種種制度的司馬紹突然一愣。

中正制這就被廢了?

就這麼容易?

那些門閥會同意?

司馬紹看着天幕,發現盲點。

“通經入仕?”

……

大明·永樂時期

“官員升遷提拔以及人才的選拔問題歷來關乎朝政穩定。”

大馬金刀的坐在石墩上,朱棣端着金邊玉盞吹了吹茶杯中的熱氣,抿了一口對朱瞻基淡淡道:

“知道九品中正製爲什麼會出現嗎?”

一旁站立的朱瞻基恭敬道:

“爺爺,孫兒知道。”

“九品中正製得以實行的最大原因,在於漢末察舉制的失靈。”

“魏武帝擁有稱霸天下的雄心,更是求賢若渴,但已經腐敗的察舉制無法滿足他的需求。”

“在這種條件下,魏武帝頒佈“求賢令”,尋找能替他安定天下的人才。”

“但當時士族的影響力極大,唯纔是舉的求賢令無疑損害了士族的利益,於是兼顧門第與才能的九品中正制應運而生。”

朱棣放下玉盞,看了一眼朱瞻基。

“行,文史學的不錯。”

“曹魏以及西晉前期,九品中正制的定品都以行狀爲主,家世爲輔,更注重士人的才華。”

“且通過中正官的設置,可以將一直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的選官權收歸朝廷,加強皇權。”

“可以說在當時是一種很符合實際,也很不錯的制度。”

“但九品中正制的核心在於中正,而中正的選擇權逐漸被世家大族所把控。”

“到了東晉,就形成一種不問才能,只看門第的定品取向。”

朱棣看着天幕,神色莫名地悠悠道:

“官吏的後代永遠當官吏,農民的子孫永遠做農民,工匠的兒子繼續世代當工匠。”

“你再有才,頂多也就是個有才的種田能手,有才的雕刻匠人,有才的織布能手。”

“即使你苦苦奮鬥十年,也沒機會跟膏腴門第的孩子坐在一起喝酒品茶。”

朱瞻基靜靜聽着。

朱棣抽離了自己的情緒,轉而讚歎道:

“但這種現象在梁武帝朝發生了急劇變化。”

“隨着梁武帝重才華輕門第的制度普及推廣,再加上後期侯景之亂的發生,南方士族受到了重大摧殘。”

“而到隋朝再度大一統時,寒門、高族,兩種勢力彼消此長,逐漸融合,漸趨平等,再沒有天塹之別。”

“當然了,不少高門大姓直到唐初時仍然堅持自己的高傲,但此時的形勢已是連強弩之末都算不上了。”

“而唐朝以後,什麼士族啊、寒門呀、大姓,門閥,這些詞彙統統成爲過眼雲煙。”

“梁武帝在這方面是有貢獻的,他的思維和眼光早已超越同時代的大多數人。”

“雖然依然鬥不過那些世家,但也可稱是一代明主。”

朱棣捋了捋白鬚:

“就是跟唐玄宗一個毛病。”

“活得太久。”

……

【因梁武帝即位之初在天監年間,勵精圖治,國勢蒸蒸日上,所以史稱‘天監之治’。】

一天一頓飯又不注重食物的均衡營養,卻健健康康活到了耄耋之年。

蕭衍也是創造了一個奇蹟。

 

第6章 千古一帝嬴政!第43章 穿越者?復古者?第16章 宋徽宗:你什麼檔次,跟我乘一樣的龍133.第129章 劉盈:七進七出!文鴦勇猛!劉103.第100章 荀彧之死,曹操晉爵244.第237章 玄武門之變第45章 大漢補丁降臨!273.第265章 一代女皇的功績!223.第217章 淺水原之戰(上)285.第276章 玄宗退位千古一帝169.第165章 李世民:唐宋?什麼宋!222.第216章 把李淵改名成楊淵如何?141.第137章 三英戰天幕!273.第265章 一代女皇的功績!190.第186章 北齊倒計時。103.第100章 荀彧之死,曹操晉爵89.第87章 關羽斬顏良!93.第91章 諸葛亮登場!第36章 什麼東西“嗖”一下過去了?!282.第274章 祭侄文稿滿門忠烈251.第243章 突厥的強大和虛弱。82.第80章 李世民Diss曹操195.晚上這章沒磕出來,明天更吧。139.第135章 晉武帝司馬炎288.第279章 李世民:李隆基!朕來了!180.第176章 東西兩魏162.第158章 內容可能會引起不適,請謹慎觀第50章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132.第128章 孫權的功績和一點小小的胡人震第25章 主打一個過渡作用?第58章 劉莊:阿父,阿母180.第176章 東西兩魏190.第186章 北齊倒計時。252.第244章 降維打擊的唐朝軍制89.第87章 關羽斬顏良!288.第279章 李世民:李隆基!朕來了!第18章 悲慘一生的皇帝?126.第122章 曹叡:諸葛亮都死了!朕享受享121.第117章 爲什麼一定要斬馬謖?251.第243章 突厥的強大和虛弱。108.第105章 白衣渡江,關羽之死第62章 勒石燕然與聰慧的劉肇1.第1章 盤點歷朝皇帝六維圖198.第193章 齊亡隋立151.第147章 劉裕登場!第4章 光說不想學英語,倒是給個具體方向啊85.第83章 問:一炮害三賢,是哪三賢?第27章 帝國雙璧!第70章 劉徹:朕想升級一下賽季版本!82.第80章 李世民Diss曹操第18章 悲慘一生的皇帝?第70章 劉徹:朕想升級一下賽季版本!第18章 悲慘一生的皇帝?185.第181章 叔及侄死制92.第90章 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97.第95章 孫權:投降?我還能往哪跑啊?!240.第234章 偏日常的一集第58章 劉莊:阿父,阿母第56章 天幕:嚇我一跳!240.第234章 偏日常的一集89.第87章 關羽斬顏良!237.第231章 洺水之戰(上)204.第199章 隋文帝楊堅210.第205章 隋氏之盛,極於此矣。117.第113章 曹丕的功績163.第159章 齊高帝蕭道成107.第104章 羽,威震華夏!126.第122章 曹叡:諸葛亮都死了!朕享受享112.第108章 給西漢皇帝們一點漢昭烈帝的震125.第121章 雖九死其猶未悔。87.第85章 煮酒論英雄與衣帶詔第4章 光說不想學英語,倒是給個具體方向啊74.第72章 宦官坐大,清議士人,黨錮之禍。234.第228章 天策上將!第26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202.第197章 開皇之治。240.第234章 偏日常的一集270.第262章 打死宋朝都不會提的功績137.第133章 劉徹:這把必不可能輸!蜀漢:280.第272章 晚年昏庸風雨欲來89.第87章 關羽斬顏良!145.第141章 晉元帝司馬睿141.第137章 三英戰天幕!149.第145章 略過六位皇帝。167.第163章 速通北魏的前半生124.第120章 秋風五丈原82.第80章 李世民Diss曹操116.第112章 曹丕:朕這就死了?125.第121章 雖九死其猶未悔。181.第177章 事後諸葛亮,開!216.第210章 隋煬帝楊廣94.第92章 攜民渡江?是衆望所歸!86.第84章 傳國玉璽:別叫我傳國了,叫我丟第三十二章:劉徹的功績不止打匈奴第18章 悲慘一生的皇帝?82.第80章 李世民Diss曹操278.第270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157.第153章 宋武帝劉裕181.第177章 事後諸葛亮,開!第39章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
第6章 千古一帝嬴政!第43章 穿越者?復古者?第16章 宋徽宗:你什麼檔次,跟我乘一樣的龍133.第129章 劉盈:七進七出!文鴦勇猛!劉103.第100章 荀彧之死,曹操晉爵244.第237章 玄武門之變第45章 大漢補丁降臨!273.第265章 一代女皇的功績!223.第217章 淺水原之戰(上)285.第276章 玄宗退位千古一帝169.第165章 李世民:唐宋?什麼宋!222.第216章 把李淵改名成楊淵如何?141.第137章 三英戰天幕!273.第265章 一代女皇的功績!190.第186章 北齊倒計時。103.第100章 荀彧之死,曹操晉爵89.第87章 關羽斬顏良!93.第91章 諸葛亮登場!第36章 什麼東西“嗖”一下過去了?!282.第274章 祭侄文稿滿門忠烈251.第243章 突厥的強大和虛弱。82.第80章 李世民Diss曹操195.晚上這章沒磕出來,明天更吧。139.第135章 晉武帝司馬炎288.第279章 李世民:李隆基!朕來了!180.第176章 東西兩魏162.第158章 內容可能會引起不適,請謹慎觀第50章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132.第128章 孫權的功績和一點小小的胡人震第25章 主打一個過渡作用?第58章 劉莊:阿父,阿母180.第176章 東西兩魏190.第186章 北齊倒計時。252.第244章 降維打擊的唐朝軍制89.第87章 關羽斬顏良!288.第279章 李世民:李隆基!朕來了!第18章 悲慘一生的皇帝?126.第122章 曹叡:諸葛亮都死了!朕享受享121.第117章 爲什麼一定要斬馬謖?251.第243章 突厥的強大和虛弱。108.第105章 白衣渡江,關羽之死第62章 勒石燕然與聰慧的劉肇1.第1章 盤點歷朝皇帝六維圖198.第193章 齊亡隋立151.第147章 劉裕登場!第4章 光說不想學英語,倒是給個具體方向啊85.第83章 問:一炮害三賢,是哪三賢?第27章 帝國雙璧!第70章 劉徹:朕想升級一下賽季版本!82.第80章 李世民Diss曹操第18章 悲慘一生的皇帝?第70章 劉徹:朕想升級一下賽季版本!第18章 悲慘一生的皇帝?185.第181章 叔及侄死制92.第90章 燕趙多慷慨悲歌之士97.第95章 孫權:投降?我還能往哪跑啊?!240.第234章 偏日常的一集第58章 劉莊:阿父,阿母第56章 天幕:嚇我一跳!240.第234章 偏日常的一集89.第87章 關羽斬顏良!237.第231章 洺水之戰(上)204.第199章 隋文帝楊堅210.第205章 隋氏之盛,極於此矣。117.第113章 曹丕的功績163.第159章 齊高帝蕭道成107.第104章 羽,威震華夏!126.第122章 曹叡:諸葛亮都死了!朕享受享112.第108章 給西漢皇帝們一點漢昭烈帝的震125.第121章 雖九死其猶未悔。87.第85章 煮酒論英雄與衣帶詔第4章 光說不想學英語,倒是給個具體方向啊74.第72章 宦官坐大,清議士人,黨錮之禍。234.第228章 天策上將!第26章 寇可往,我亦可往!202.第197章 開皇之治。240.第234章 偏日常的一集270.第262章 打死宋朝都不會提的功績137.第133章 劉徹:這把必不可能輸!蜀漢:280.第272章 晚年昏庸風雨欲來89.第87章 關羽斬顏良!145.第141章 晉元帝司馬睿141.第137章 三英戰天幕!149.第145章 略過六位皇帝。167.第163章 速通北魏的前半生124.第120章 秋風五丈原82.第80章 李世民Diss曹操116.第112章 曹丕:朕這就死了?125.第121章 雖九死其猶未悔。181.第177章 事後諸葛亮,開!216.第210章 隋煬帝楊廣94.第92章 攜民渡江?是衆望所歸!86.第84章 傳國玉璽:別叫我傳國了,叫我丟第三十二章:劉徹的功績不止打匈奴第18章 悲慘一生的皇帝?82.第80章 李世民Diss曹操278.第270章 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157.第153章 宋武帝劉裕181.第177章 事後諸葛亮,開!第39章 五星出東方,利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