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天下亂局

呂布得了河東,而後之前已經答應歸附的張揚舉上黨歸附朝廷,不過眼下朝廷更多是忙碌着接收河東和賑災的事情,關於上黨,呂布只是派了楊修暫代上黨太守之職,又命華雄駐守箕關。

只是呂布佔據河東和上黨,那可就開始跟袁紹接壤了,箕關以東便是河內,華雄駐守箕關,等於是隨時有了威脅河內的能力,而上黨歸了呂布,呂布隨時可以通過濁漳水直接偷襲鄴城。

太行八陘,呂布一下子就控制了四條,這讓得到消息後的袁紹如何能坐得住?

正在跟公孫瓚對峙的袁紹得到消息後,立刻便想撤回鄴城,防備呂布偷襲,卻被一衆謀士攔住,這一次,帳下一衆謀士罕見的意見統一,這個時候不能退。

“主公,呂布雖佔據兩地,但得河東乃是以詭計得之,根基不穩,而且今歲關中大旱,呂布此前也一直在爲賑災而奔波,此刻就算拿下兩郡,也無力與我軍開戰。”田豐看着袁紹,沉聲道。

“不錯!”逢紀嚴肅道:“主公,呂布要翻越太行山,無非與黑山賊聯手,走太行八陘而來,但我軍常年與黑山賊作戰,這太行八陘,若能走通,豈非說我軍所立各處哨卡、關隘都是無用之功?”

許攸也點點頭道:“不錯,而且呂布已經下詔各方諸侯皆可攻伐公孫瓚,爲劉幽州報仇,此前雖然藉機攻伐河套,藉機剪除我軍羽翼,但也需有大義傍身,如今我軍是奉詔攻伐公孫瓚,呂布此刻偷襲,失之大義!”

沮授笑道:“主公,呂布雖強,卻也依舊是凡人之軀,如今內憂外患,本就不足以再起戰端,主公若還是擔心,可傳命回鄴城,做好戒備便是,若因此而誤了覆滅公孫瓚之戰機,再想攻入幽州,便是難上加難。”

卻是袁紹在呂布橫掃河套之後,感覺呂布威脅日大,他日一戰恐在所難免,放棄了此前與公孫瓚慢慢消耗的戰略,決定儘快攻滅公孫瓚,一統河北,而後再觀天下變數。

所以這段時間關中爲了賑災忙的人或朝天,順便拿下河東,而袁紹則一直在猛攻公孫瓚,公孫瓚自殺掉劉虞之後,得了整個幽州,日益驕狂。

而不少劉虞舊部因此南下投了袁紹,也間接壯大了袁紹的勢力,加上袁紹急攻,公孫瓚開始還能跟袁紹打的有聲有色,甚至一度佔據上風,但隨着那些熟悉公孫瓚戰法的劉虞舊將加入,公孫瓚逐漸開始落入下風。

而此時卻傳來呂布攻佔河東,又兵不血刃獲得上黨的消息,雖佔據優勢,但卻無大勝之相,加上後方又可能面臨呂布威脅,袁紹自然心生退意。

但看着難得統一的一種謀士,袁紹有些猶豫,他知道這一仗若勝了,自己再無後顧之憂,然後就可以好好跟呂布過一過手了,但公孫瓚也不是什麼容易啃的骨頭,如果一直打不下,呂布那邊又回過氣來怎麼辦?

別人缺糧有可能,但呂布不可能缺糧,這點袁紹有絕對的把握,畢竟關中士族被他屠了大半,活着的也乖乖舍財保命,要說現在天下諸侯誰最富,那鐵定是呂布,哪怕關中大旱,呂布依舊有足夠的糧食打一場大仗。

但手下謀士的反應讓袁紹有些意外,也有些爲難,自己的決定與衆人的決定出現了分歧,而且衆人的說法也不是沒有道理。

“但公孫瓚急切間難以攻破……如之奈何?”袁紹其實就是久攻幽州不下,生了退意。

“主公,我軍雖久戰師疲,然公孫瓚又何嘗不是,兼且此人剛愎自用,既然強攻不得,不如以計圖之!”郭圖微笑道。

“哦?”袁紹聞言,目光一亮:“計將安出?”

“如今我大軍逼的太緊,是以公孫瓚雖有不敵,卻是全力抗敵,不如我軍撤軍三十里,並放出消息,呂布攻佔河東、上黨之後,屯兵箕關與上黨,公孫瓚聞之必然追擊,主公可佯做退兵,同時遣一員大將伏兵於半道,待那公孫瓚追擊之際,從後方殺出,我軍則掉頭猛攻,前後夾擊,何愁公孫瓚不敗?”郭圖笑道。

“倘若公孫瓚不追又如何?”一旁的逢紀反問了一句。

“若他不追……”郭圖想了想道:“我軍便只能重整旗鼓再戰了。”

打仗嗎,計策本就不一定能成功,不過按照郭圖的估計,公孫瓚此人一者睚眥必報,二來好大喜功,中計的機率極大,逢紀此言,純屬擡槓。

“就依公則之言!”袁紹想了想之後,最終還是決定用郭圖之計,呂布確實攻佔了河東,他也確實有意撤軍,這計策合情合理,至於公孫瓚是否追出來,那就不是他們能控制的了。

當下,袁紹開始休兵,着手準備退兵之事,同時暗中讓人散播謠言,另一邊,公孫瓚很快得到消息。

“呂布攻佔河東、上黨?”公孫瓚來到地圖前,仔細對照着地圖道:“若真是如此,也難怪那袁紹要逃,太行八陘,此二郡便戰四陘,若呂布此時出兵,那袁紹腹背受敵,何愁不敗?”

“主公,那袁紹既退,我軍是否追擊?”嚴綱詢問道。

公孫瓚觀察地圖片刻後皺眉道:“若真是如此,自當追擊,就怕此事不過是那袁紹計策,誆騙我等,某聽聞今歲關中大旱,那呂布便是想動兵都未必能動,怎會突然攻入河東?而且這等事情,朝廷也該昭告天下才對,我等尚未收到消息,這袁紹軍中卻先傳開了?”

此中莫非有詐?

公孫瓚也不是隻知打仗的莽夫,他跟袁紹打到如今,打仗有手下衆將,但這謀略方面,幾乎都是靠公孫瓚自己來決斷,這個時候,想要靠一條自己編造的消息可不行。

但很快,公孫瓚這條疑慮被打消了,袁紹退兵的第二天,公孫瓚便收到朝廷來使,卻是之前朝廷派出的使者因爲戰事被擋住了,袁紹在城外,自然能見到,但公孫瓚在城中,使者一時間也進不來。

如今袁紹一撤,朝廷使者自然也就進了城中了。

竟是真的?

公孫瓚看着朝廷的詔書,上面有傳國玉璽的玉印,這個諸侯可仿不了,目光一眯,也就是說,那袁紹退兵也是真的?

也沒理會那朝廷使者,公孫瓚將詔書往地上一丟,朗聲喝道:“傳我軍令,衆將集結!”

既然袁紹後方出現問題是真的,那公孫瓚還跟袁紹客氣個什麼,趁你病,要你命,往死裡打就對了!

當下公孫瓚集結衆將出城,親自率軍尋着袁紹撤軍的方向窮追不捨,一路追出五十餘里,沿途遇到不少斷後的兵馬卻被公孫瓚率領精騎輕易擊破,眼見天色已暗,正要安營紮寨,修整一晚明日再追時,兩面突然響起一聲鑼響,緊跟着便見兩支人馬從斜刺裡殺出,時機選的恰到好處,正是公孫瓚準備安營紮寨,將士們最放鬆的時刻,而且是從後方殺出。

公孫瓚猝不及防之下,被兩支人馬殺得陣腳大亂,而另一邊,本該撤走的袁紹眼見後方信號起,連夜揮軍趕回來,跟伏兵一起,前後夾擊,致使公孫瓚大敗潰逃,袁紹趁一路背上,奪城二十餘座,一直追到易京,方纔歇止。

公孫瓚經此一戰一蹶不振,同時那些本就支持劉虞的幽州官員也是望風而降,甚至易京都差點失守。

而袁紹卻是信心大增,命大將守住後方之後,便不再理會,開始指揮大軍對公孫瓚展開全面進攻。

北方戰事如火如荼,南邊曹操也沒閒着,四月起籌措到足夠的糧草之後便開始再度進攻徐州,想要一舉拿下徐州,奈何因此前屠城之舉,使得徐州百姓對曹操頗爲抗拒,也讓曹操此番攻伐徐州比上次更加艱難。

而在這一仗中,陶謙也請來幾位厲害將領,正是當初虎牢關下與呂布有過交手並全身而退的三兄弟,此三人勇猛過人,幾次率領徐州軍在局部戰場上擊敗曹軍,給曹操製造了不少麻煩。

然而似乎曹操時運不濟,就在他要不顧一切攻破徐州之際,後方出事了,豫州刺史郭貢夥同張邈、陳宮等士人攻入兗州,兗州諸郡紛紛響應,一時間,曹操後路差點斷絕。

至此,曹操也顧不得跟陶謙算賬,急忙回師兗州,跟這些由世家組成的叛軍大戰,陳宮出謀,幾次差點把曹操坑死,但最終曹操還是在荀彧、程昱等人的幫助下,成功收回了兗州,但兗州一帶出現蝗災,不少地方顆粒無收,曹操也因此再無力攻伐徐州,只能暫時安定下來,舔舐傷口,休養生息。

總之,這興平元年一點也沒有興平的樣子,關中大旱,呂布忙着賑災,關東諸侯也是混戰不休,但也正因爲這場大亂,不少兗豫百姓逃往河洛之地,呂布以衛覬爲河南尹,負責收攏治理這些逃難而來的流民在河洛之地落戶,同時命魏續率軍進至洛陽,屯兵偃師,未曾直接佔據成皋,免得挑動關東諸侯脆弱的神經……

第五十章 爭利第一百五十三章 名傳天下第二章 蔡邕第三十五章第八十八章 二入咸陽第三十三章 結束第一百九十四章 謀關第三百三十四章 忠義?第一百五十七章 絕處逢生第五十六章 反擊第一百六十二章 賭運之戰第二百七十九章 華雄出戰第四百零三章 末路第二百五十章 曹操之怒第一百一十七章 絕糧第三章 半日閒第四百一十一章 未來第二百零七章 找幫手第二百五十七章 交代第一百五十九章 獄中龍第一百六十一章 意圖第二百零一章 兵臨城下第四百二十三章 勸降第一百零二章 人心散了第七十九章 趙雲的挑戰第一百一十章 接收第二百一十四章 底線第一百一十八章 誰是獵物第六章 認親第三十九章 治理之法第三十七章第三百四十章 規劃第一百二十四章 書生氣第十六章 世界的毒打第六十七章 法正的要求第一百六十章 備戰南陽第一百一十三章 將死軍亂第三百八十五章 天下太平第七十四章 徐州來使第三章 生疑第七章 危險預知第六十六章 人選第二十二章 迎駕第一百一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二百九十章 險惡第一百六十四章 夜話第四百零二章 見面第六十九章 衆生相第三章 異域繁華第一百八十一章 亂局第八十六章 入咸陽第三章 異域繁華第十五章 人情世故第六十九章 功成第二十七章 顏面問題第一百一十二章 勝負第一百九十四章 破關收心第二十九章 生機第四百二十五章 囂張的勸降第六章 安定第二百九十六章 來客第三百七十一章 人心會變第四百二十章 泉州港第二十八章 多災之年第八十一章 立後第一百二十三章 烈焰焚城第三百八十二章 準備第三十三章 結束第三百八十章 目的第二十六章 狹路相逢第九十章 叛變第一百四十二章 尾聲第三百九十二章 籌謀第一百七十六章 應對第二百五十三章 戰損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勸第八章 財論第七十二章 豪傑末路第三百八十六章 選擇第四十一章 三兄弟第三十五章 殿外第三百四十五章 戒第一百零七章 重三第一百八十七章 分兵第一百九十章 黑暗時代(續)第十九章 成事第九十二章 矛盾第八十五章 神蹟第二十六章 參見主公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心第四百零二章 見面第一百五十四章 百騎踏營第九十五章 崩潰第三十八章 開戰第三十八章 試探第二百九十二章 火藥第二百五十三章 戰損第三十三章 立威第三百一十二章 裴家父子第一百五十七章 豪族政治
第五十章 爭利第一百五十三章 名傳天下第二章 蔡邕第三十五章第八十八章 二入咸陽第三十三章 結束第一百九十四章 謀關第三百三十四章 忠義?第一百五十七章 絕處逢生第五十六章 反擊第一百六十二章 賭運之戰第二百七十九章 華雄出戰第四百零三章 末路第二百五十章 曹操之怒第一百一十七章 絕糧第三章 半日閒第四百一十一章 未來第二百零七章 找幫手第二百五十七章 交代第一百五十九章 獄中龍第一百六十一章 意圖第二百零一章 兵臨城下第四百二十三章 勸降第一百零二章 人心散了第七十九章 趙雲的挑戰第一百一十章 接收第二百一十四章 底線第一百一十八章 誰是獵物第六章 認親第三十九章 治理之法第三十七章第三百四十章 規劃第一百二十四章 書生氣第十六章 世界的毒打第六十七章 法正的要求第一百六十章 備戰南陽第一百一十三章 將死軍亂第三百八十五章 天下太平第七十四章 徐州來使第三章 生疑第七章 危險預知第六十六章 人選第二十二章 迎駕第一百一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二百九十章 險惡第一百六十四章 夜話第四百零二章 見面第六十九章 衆生相第三章 異域繁華第一百八十一章 亂局第八十六章 入咸陽第三章 異域繁華第十五章 人情世故第六十九章 功成第二十七章 顏面問題第一百一十二章 勝負第一百九十四章 破關收心第二十九章 生機第四百二十五章 囂張的勸降第六章 安定第二百九十六章 來客第三百七十一章 人心會變第四百二十章 泉州港第二十八章 多災之年第八十一章 立後第一百二十三章 烈焰焚城第三百八十二章 準備第三十三章 結束第三百八十章 目的第二十六章 狹路相逢第九十章 叛變第一百四十二章 尾聲第三百九十二章 籌謀第一百七十六章 應對第二百五十三章 戰損第一百九十九章 再勸第八章 財論第七十二章 豪傑末路第三百八十六章 選擇第四十一章 三兄弟第三十五章 殿外第三百四十五章 戒第一百零七章 重三第一百八十七章 分兵第一百九十章 黑暗時代(續)第十九章 成事第九十二章 矛盾第八十五章 神蹟第二十六章 參見主公第一百四十七章 二心第四百零二章 見面第一百五十四章 百騎踏營第九十五章 崩潰第三十八章 開戰第三十八章 試探第二百九十二章 火藥第二百五十三章 戰損第三十三章 立威第三百一十二章 裴家父子第一百五十七章 豪族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