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1章,旁門左道?

京城機械廠附屬小學這裡,整個校園一片安靜,一個個教室內正在進行考試,小升中的升學考試,考試合格者可以進入劉晉所舉辦的中學繼續深造。

考試不合格則是可以開始進入到劉晉麾下的產業當中從學徒開始進行學習和打磨,等到了一定的年齡和掌握了一定的技術之後纔可以逐漸的從學徒升爲師傅。

這樣的一條路線規劃,也是劉晉參考後世的教育制度來進行實行的。

搞研究類的人不需要太多,只需要真正的天才就可以,大部分的人其實最重要的還是要掌握一門技術,專門專研一個領域,反而更好。

所以小學畢業的走技術路線,進入中學的則是慢慢的要走研究路線。

或許很多人就會想笑了,小學、中學,在後世那都還是孩子,但這是大明,一個科技都還沒有啓蒙的時代,後世小學、中學的知識拿到這個時代來說都是非常、非常的先進了。

所以中學畢業之後搞搞研究並沒有什麼毛病,基礎性的東西有了,等於是有了一個樹幹,後面就看能不能開枝散葉了。

“聽說這樣的小學劉晉單單是在京津地區就建了三十多所,在整個大明更是建了將近上百所。”

校園內,幾個人正在非常悠閒的漫步着。

弘治皇帝一片饒有興趣的仔細看看這個新式學校的樣子,新式學校和傳統的私塾有很大的不同。

這裡的教室樓有幾棟,全部都是用鋼筋混凝土建造的,教室的窗戶也都很大,全部用玻璃窗戶,非常的明亮,能夠看清楚裡面正在奮筆疾書的考生們。

同時在校園內隨處可見的寫着很多標語。

像沒有大明朝就沒有華夏衣冠。

沒有太祖皇帝就沒有大明。

弘治皇帝高瞻遠矚指引大明前行。

弘治皇帝愛民如子~

華夏乃天下第一。

炎黃子孫當自強不息!

忠君、愛國、自強、自愛!

等等這類的標語,其實也就是和後世校園內所看到的一些標語差不多,無非就是宣揚愛國的精神,給孩子進行思想道德教育。

看到這些標語,弘治皇帝也是忍不住直點頭。

嗯,沒錯宣揚的很好,深得朕心。

沒有自己的祖宗老朱同志,這華夏大地豈不是還在蒙古人的暴虐統治之下?

正是因爲有了老朱同學率領華夏兒女揭竿而起,推翻了暴元的統治,恢復了華夏衣冠,所以纔有了今天的一切。

只有弘治皇帝自己被歌功頌德,他還是覺得老臉一紅的,自己似乎好像並沒有想象之中的那樣好,上面對弘治皇帝偉岸形象的刻畫,嗯,基本好像也是符合自己的。

這忠君、愛國、自強、自愛的宣傳也是很不錯的,在大明嘛,忠君自然是要擺在第一位的,其次就是熱愛大明嘛。

可以,可以,讓朕很喜歡,也是很放心。

“是的,陛下,劉晉喜歡建學校,每年都有很多他出資修建起來的學校,這些學校招收的學校都是貧寒家庭的孩子,只要願意來這裡讀書,都是免費,外加中午的時候可以吃一頓飯。”

“據說,每年這些學校的開支,劉晉就要花費上百萬兩白銀。”

跟隨弘治皇帝一起出來的劉健也是鄭重的點點頭說道。

劉晉喜歡辦學校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但劉晉所辦之學校和傳統私塾相差太大,爲此也是遭到儒門的強烈反對,有很多大儒都寫書信給劉晉,希望他能夠在所辦的學校當中加強四書五經的教育。

因爲這事,他這個內閣首輔也是沒少收到來自大明各地的書信,要求他向劉晉這邊施壓。希望劉晉能夠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

劉健特定了解過此事,也是很清楚。

“上百萬兩銀子!”

弘治皇帝一聽,也是忍不住微微咋舌,如此鉅額的花費,劉晉竟然也是捨得。

“劉晉說自己以前家境貧寒,爲了供自己讀書,他的母親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所以他有能力了就要幫助更多家境貧寒的子弟讀書。”

“他還說了,讀書是改變一個人命運最有效的方式,他希望有一天,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去學校讀書。”

劉健微微點頭繼續說道。

對於劉晉這樣的人,他其實是相當佩服的。

年紀輕輕,有才能,有能力,但卻是並不驕奢淫逸,反而非常熱衷於教育,有銀子了喜歡建學校、喜歡免費供人讀書。

這樣的人,絕對是有着崇高精神的人,也是最讓人佩服的人。

劉健覺得自己是做不到這一點的,別說一年拿出一百萬兩銀子了,就是每年拿出一千兩銀子來辦學,劉健都覺得自己做不到。

“每一個孩子都能夠去學校讀書?”

“他真這樣說?”

弘治皇帝聽了,眼睛都微微睜大了。

“是的,他這樣說過。”

“他還說,不僅僅男孩子要讀書,其實女孩子更應該讀書,因爲讀書了才能夠明事理,懂是非,而一個女人往往能夠影響三代人,所以女孩子讀書也是非常重要的。”

劉健鄭重的點點頭說道。

劉晉有時候的言行非常的奇怪,讓人覺得匪夷所思,彷彿與這個時代格格不入,有時候劉晉所說的話非常直白,一點都不文縐縐的,不像是一個讀書人說話的方式。

但劉晉所說的話都蘊含了很深的大道理,而且更讓人能夠理解和讀懂,比起孔老夫子的之乎者也、孔曰成仁之類的更加的易懂。

“劉晉熱愛辦學是真的,但是他所建的學校所教授的都是旁門左道,孔孟之道的內容非常少,這旁門左道都是微末之道,哪裡有孔孟之道字字珠璣、蘊含大道這般。”

“陛下,臣以爲,應該向劉晉這邊施壓,讓他在這些學校當中加強孔孟之道的內容,多傳授四書五經纔是,大量的減少旁門左道的傳授。”

這時吏部尚書王鏊站了出來說道,他對這事也是很清楚,而且一直以來他都在向劉晉這邊建議,要多讓孩子們讀四書五經,少學一些旁門左道,這樣才能夠讓孩子深明大義,懂是非、尊孔孟。

“旁門左道?”

“這學校裡面都教一些什麼東西啊?”

弘治皇帝一聽,頓時就來興趣了,連忙說道:“去取一些他們的書本過來。”

“是~”

旁邊的蕭敬一聽,也是連忙對着身邊的小黃門吩咐道。

“陛下,劉晉所創辦的這些學校教學和傳統的私塾有很大不同,他們不讀四書五經,而是將所有的內容分爲國語、歷史、數學、化學、物理、生物、體育、地理八門課程。”

“其中只有在國語課當中有少數一些四書五經的內容,其它的課程當中都沒有任何關於四書五經的內容。”

“這體育課更是有辱斯文,竟然教授這些孩子武術,舞刀弄槍、彎弓射箭,這不是有辱斯文是什麼?”

“還有這化學課,上面所授之內容都是一些江湖術士之類的知識和內容,生物課竟然講一些男女大防之事,還有這地理課所傳授之內容竟然有些風水先生之學說。”

“這些不是旁門左道又是什麼?”

“讀這樣的書,不僅僅沒有任何的作用,而且還會將孩子們給帶偏、帶歪,遠離我孔孟之道,豈能知大意?懂君臣之道?”

王鏊有些痛心疾首的說道,說到這裡的時候,整個人的鬍子都氣的飄了起來。

爲了這事情,他可是沒少去和劉晉聊一聊,想要讓劉晉改變這些學校的教學內容來,教這些東西,哪裡是在幫這些孩子,簡直就是在害這些孩子。

不讀四書五經,不識孔孟之道,不尊教化,不識禮教,都是旁門左道,書本所寫之內容都沒有任何深明大義的東西,這樣的學校竟然還越辦越多,吸引越來越多的孩子去讀書,這樣下去,豈不是誤人子弟?

“王公,言之過甚了~”

聽到王鏊的話,李東陽實在是忍不住站出來說道。

這把劉晉所辦學校給說的一無是處,儘管李東陽也是覺得這四書五經的內容太少了,不利於孔孟之道的傳授,但是劉晉所辦的這些學校還是有其可取之處的。

王鏊如此全盤否定,這就不對了,他這個腐儒只知道孔孟之道,除此之外其實什麼都不懂,就如同大明的讀書人,很多人除了會之乎者也之外,似乎好像真的什麼用都沒有。

四書五經是很重要,是要多讀一讀,學一學,這樣才能夠深明大義,但是光讀四書五經的話,恐怕也沒有什麼任何用。

大家都是過來人,能夠走到今天這一邊,四書五經不過是他們科考的工具,真正治國之道,還是從其它的一些書籍來學到的。

“是啊,王公言之過甚了~”

“劉晉創辦這些學校的目的並不是爲了科舉考試,而是爲了讓貧寒家庭的孩子也能夠讀書識字,同時也是從中獲取一些對生活有幫助的知識,出發點就不一樣,自然不能強硬的要求。”

劉健也是跟着點點頭說道,他其實還是很支持劉晉的,至於王鏊,腐儒一個罷了。

第553章,劉姥姥進大觀園第1460章,新舊之爭第1102章,南洋的甘蔗第2161章,爆賺的軍火武器買賣第1882章,科技纔是第一生產力第1232章,也只有他想得出來第972章,一個個官員的背後第1550章,業績還真比以前更好很多了第1462章,歷史教科書的問題第903章,買女人第1048章,奴隸有多少我們要多少第1145章,大明鏢師第1532章,涼涼了第1650章,大明資本的衝擊第1115章,利益之爭第1158章,耍無賴的張懋第581章,前往遼東第838章,鄙視鏈第2234章,這就是科技的力量第1687章,建築工程學院的畢業生第1661章,長江大橋開工第1698章,石油冶煉第438章,終於回來了第1027章,愛琴海海戰第1298章,新一輪出海潮(2)第441章,皇帝都吃驚了第1851章 ,黃金洲的趣聞第324章,年終清算第161章,觀星第201章,一箱箱白銀第805章,先懲戒叛徒第2104章,正德朝第1046章,克里米亞韃靼人第1267章,施政得失第1458章,聽雨軒詩會第262章,劉晉的抗議第629章,熱議第965章,整治江南官場第588章,瀋陽之戰(下)第2106章,就叫圓明園第1198章,敲打西方世界的長鞭第257章,幾百人拖上岸第945章,釀酒和養殖業第797章,進城的草原人第130章,矮人國的故事第2002章,李大回來了第2194章,大明的皇子們2第1715章,煤油第1731章,大明長途汽車商行第1466章,竟然是他!第178章,先用內帑購糧第2100章,想要武器就拿羊毛來換第897章,全民皆武第1972章,見過世面了就是不一樣(2)第1865章,你祖上十八代都是農民第1499章,瘟疫大陸第2077章,飢寒肆虐的歐洲1第2128章,超級火爆第1976章,打工的生活(1)第1942章,繁榮的錫蘭島第1192章,國之重器第808章,這是不可戰勝的第9章,激活金手指第1608章,中亞大牧業第541章,草原人和我們其實是一樣的第105章,成了全村人的焦點第470章,堅決不能去當兵第1090章,坑人我可是專業的第1735章,黃土高原第1468章,簡直就是胡鬧第66章,真是好用第1429章,坑你,你還要說謝謝第54章,蜂窩煤第1694章,有規劃了就是不一樣第1320章,弘治皇帝的警告第85章,規矩真多第1849章 ,寶貴的文明第1172章,後悔的寧王第240章,吃香的海事學院學員第253章,城裡的生活第1982章,京城炒房團第1211章,大明的新年3第1489章,朝鮮國艦隊第1257章,大西安第335章,才子雲集第2088章,大明人的命更珍貴第199章,漁船回港第1431章,卡塔爾半島第287章,撒錢第698章,勢如破竹第899章,斬斷大明的手第143章,日進萬金第101章,萌芽第1744章,要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第1823章,弘治皇帝要學乾隆?第1244章,纔不到兩億?第312章,撤兵第1986章,大山裡的震驚第2144章,暢行歐洲大陸的鏢局2第1925章,京城的繁華與富庶
第553章,劉姥姥進大觀園第1460章,新舊之爭第1102章,南洋的甘蔗第2161章,爆賺的軍火武器買賣第1882章,科技纔是第一生產力第1232章,也只有他想得出來第972章,一個個官員的背後第1550章,業績還真比以前更好很多了第1462章,歷史教科書的問題第903章,買女人第1048章,奴隸有多少我們要多少第1145章,大明鏢師第1532章,涼涼了第1650章,大明資本的衝擊第1115章,利益之爭第1158章,耍無賴的張懋第581章,前往遼東第838章,鄙視鏈第2234章,這就是科技的力量第1687章,建築工程學院的畢業生第1661章,長江大橋開工第1698章,石油冶煉第438章,終於回來了第1027章,愛琴海海戰第1298章,新一輪出海潮(2)第441章,皇帝都吃驚了第1851章 ,黃金洲的趣聞第324章,年終清算第161章,觀星第201章,一箱箱白銀第805章,先懲戒叛徒第2104章,正德朝第1046章,克里米亞韃靼人第1267章,施政得失第1458章,聽雨軒詩會第262章,劉晉的抗議第629章,熱議第965章,整治江南官場第588章,瀋陽之戰(下)第2106章,就叫圓明園第1198章,敲打西方世界的長鞭第257章,幾百人拖上岸第945章,釀酒和養殖業第797章,進城的草原人第130章,矮人國的故事第2002章,李大回來了第2194章,大明的皇子們2第1715章,煤油第1731章,大明長途汽車商行第1466章,竟然是他!第178章,先用內帑購糧第2100章,想要武器就拿羊毛來換第897章,全民皆武第1972章,見過世面了就是不一樣(2)第1865章,你祖上十八代都是農民第1499章,瘟疫大陸第2077章,飢寒肆虐的歐洲1第2128章,超級火爆第1976章,打工的生活(1)第1942章,繁榮的錫蘭島第1192章,國之重器第808章,這是不可戰勝的第9章,激活金手指第1608章,中亞大牧業第541章,草原人和我們其實是一樣的第105章,成了全村人的焦點第470章,堅決不能去當兵第1090章,坑人我可是專業的第1735章,黃土高原第1468章,簡直就是胡鬧第66章,真是好用第1429章,坑你,你還要說謝謝第54章,蜂窩煤第1694章,有規劃了就是不一樣第1320章,弘治皇帝的警告第85章,規矩真多第1849章 ,寶貴的文明第1172章,後悔的寧王第240章,吃香的海事學院學員第253章,城裡的生活第1982章,京城炒房團第1211章,大明的新年3第1489章,朝鮮國艦隊第1257章,大西安第335章,才子雲集第2088章,大明人的命更珍貴第199章,漁船回港第1431章,卡塔爾半島第287章,撒錢第698章,勢如破竹第899章,斬斷大明的手第143章,日進萬金第101章,萌芽第1744章,要知道自己有幾斤幾兩第1823章,弘治皇帝要學乾隆?第1244章,纔不到兩億?第312章,撤兵第1986章,大山裡的震驚第2144章,暢行歐洲大陸的鏢局2第1925章,京城的繁華與富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