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接旨進京

秋忙終於結束了,趙玲玲叫兩個人擡了一袋子品相略差,不能留作種子的玉米,趕上車,直奔鎮上的磨坊。準備現磨出些玉米麪來,做些玉米餅子,給大傢伙嘗一嘗。

因爲磨數和過篩數不同,所以麪粉的質地也不同。因此趙玲玲回家時候帶回的幾小袋子的玉米。

最粗的一種,是玉米糝兒。是採用略嫩和沒曬乾的玉米,粗磨一遍,不過篩。這樣的玉米糝兒煮粥,香軟有嚼勁,而且甜味足,做早飯正好。前世趙玲玲那裡像這種東西要賣三四塊錢一斤的。

然後是粗磨一遍,細磨一遍,過一次篩的粗玉米麪。莊戶人家一般吃的高粱米麪,就是這麼磨出來的。這種面略有些粗,莊戶人家習慣了吃粗糧,吃這種面最實惠、頂餓。

再然後,就是粗磨一遍,細磨兩遍,過一次粗篩,一次細篩的精磨玉米麪。這樣精磨玉米麪比較細,可以做更精細一些的食物。

裝的做多旁邊一袋子,那就是磨玉米麪篩出來的糠皮。和高粱米麪糠皮一樣,是餵養雞、鴨、豬、牛、馬等各種家禽家畜的優質飼料。

兩個大竈都燒上了火,先是將玉米糝兒粥煮上了。

至於玉米麪,趙玲玲打算多做幾種吃食。

玉米高產,能入口、能頂餓,這樣才值得推廣。外面那些人怕是都吃過煮的嫩玉米,但是這完全成熟的玉米,還沒人吃過。

光聽說不行,得大傢伙都自己試試。這個東西是不是真的能吃、頂餓得大家說了算,不是有句話說好嘛!大家好纔是真的好。

較粗的玉米麪,拿水和勻了,就在大鐵鍋的鍋邊做貼餅子。而鍋底,可以做莊戶人家最常吃的燉菜。主食和配菜一鍋就得了,方便、省事。既頂餓,營養又全面,最適合莊戶人家的生活。

趙玲玲指揮着幾個人在廚房裡忙活,一小瓢細玉米麪加糖和麪、發麪,做了一籠屜的玉米發糕。又將一瓢的玉米麪和白麪、細豆麪混合,發酵。做了一籠屜的玉米麪三和麪饅頭,其中一半是實心的饅頭、窩窩頭,另一半加了剁的細細的鹹菜絲和少許肉末做成了鹹菜肉餡的包子。

她們在裡屋說話的這工夫,外面的玉米餅子、發糕、饅頭、窩窩頭等陸續地出鍋了。焦母和趙父進到廚房看見這一道道玉米吃食,將桌上的吃食一樣一樣地都嚐了個遍。

“爹,你覺得哪樣最好吃?”趙玲玲問道。

“都好吃。”趙父答道,然後又想了想,就指着玉米發糕和鹹菜肉餡的玉米包,“我最愛吃這兩樣,……粥也好喝。”

“這真是玉米做出來的?”焦母吃着發糕問道。

“怎麼樣?”趙玲玲就像個等待老師批卷的小學生。

“好,好。還有絲絲的舔味兒。”焦母吃的細。

“哇,今天的早餐好豐盛,家有什麼喜事嗎?”陌陌進來看到一桌子的吃食驚訝的叫道。

“好吃,明天還吃這好不好。”沒想到陌陌竟然對窩窩頭情有獨鍾。

“行,明天給你做。”焦氏看小兒子愛吃就答應了下來,也決定去學學。

焦家壩地處北方,冬季的菜蔬少的可憐。現在的生活過好了,焦氏就想着法兒給孩子們改善生活。

玉米地裡的豆角都下摘下來了,根本消耗不了。可到了冬天除了酸菜就沒別的了。今年焦母聽從趙玲玲的建議把這些都曬成乾兒或醃漬起來爲冬天增加一點兒菜色。

這個年代,空氣污染幾乎沒有,莊戶人家種田種菜也沒有農藥,因此長在藤蔓上的豆角非常乾淨,稍微漂洗一下就可以了。

切好的豆角絲,要均勻地攤鋪在席子或者簸箕裡,放到太陽底下暴曬。等將豆角絲裡的水分都曬乾了,再用布袋子將豆角絲收起來,存放在陰涼乾燥的地方,這是留着冬天沒有新鮮蔬菜的時候吃的。

要曬出一斤的豆角絲,大約需要十斤的鮮扁豆角。

趙玲玲在家裡和瑤瑤忙着儲存冬天的菜蔬,吃過中飯,正想着去午休一下的,卻看見隨和一臉慌張着急的跑了進來,臉色都緊張得有些發白了,看見玲玲後,上氣不接下氣的說道:“小姐,快,快去前廳,快去前廳接旨,皇上聖旨又來了。”他這樣說是知道這個家已經結果一次皇上的聖旨了,封賞的還是家裡這位最小的女兒。

玲玲微微吃了一驚,沒想到聖旨來得這麼快,這個軒轅的浩辦事效率還蠻快的嘛,想了想,馬上吩咐道:“隨和,不要害怕,稍等片刻,你現在馬上去通知爹、娘還有爺爺他們,我換一件隆重一些的衣服再去接旨。”

黃公公和軒轅浩被領到在前廳裡喝茶。黃公公從剛進這個小山村,就覺得這地方和別的小村子有天壤之別,只見家家戶戶都是青磚瓦房窗明几淨,院子糧食滿倉,路上的村民也形色匆匆。如果鄉村都像這樣陛下還發什麼愁啊!作爲忠心皇帝的得力公公黃公公立馬想到的是這個。

得到消息的趙家人急急慌慌的回到家中忙着換上了準備好的新衣,進了大廳,看見軒轅浩和一位太監模樣的人坐在大廳主位上,急忙上前襝衽躬身施禮:“草民、臣女民婦見過見過欽差大人。”

看着坐在上首的軒轅浩,趙玲玲百思不得其解這次是怎麼回事,這次怎麼還帶了一個胖胖的公公,心裡萬般心思,面上卻不動聲色。

看着得體大方的趙玲玲,黃公公滿意的點點頭,公拿出聖旨,高聲說道:“晉西府百花鎮焦家壩村民趙用亭、惠敏縣主接旨”。

“跪”

於是趙老爺子帶領着大廳中所有的家人僕人丫頭老老實實的雙膝跪地,伏地接旨:“草民趙用亭接旨(臣女趙玲玲接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百花鎮村民趙用亭培育新作物有功,功在社稷,利國利民,造福民生,朕心甚慰,特賜貢緞一百匹,白銀一萬兩,並御賜匾牌一副,其母趙焦氏教女有功,特封爲儒人。欽此謝恩。”

“瑤瑤,那聖旨啥說啥?”焦氏就在玲玲的旁邊卻不能問,但她心急,只好低低的聲音問大女兒趙瑤瑤。

“娘,你被封爲孺人了。”趙瑤瑤悄聲說道。

“啥?”焦母不懂。

“娘,就是你成了朝廷的誥命夫人了。”趙瑤瑤解釋。

趙父雙手高舉接過聖旨,朗聲應答:“草民趙用亭接旨,謝皇上隆恩。”一家人也在一旁伏地謝恩。

黃公公一招手,旁邊的兩位皇家侍衛擡過來一個蒙着黃綢的牌匾,黃公公笑着示意落依揭開黃綢,落依款款上前,擡手揭開綢子,只見這是一個三尺見方的紅木牌匾,上書四個金光大字:“耕讀傳家”右下角則是當今皇上的御印赫然在目。

趙用亭再次對着黃公公躬身致謝:“草民謝皇上恩典,公公辛苦了,請坐。”

說罷不動聲色的悄悄塞給黃公公幾張銀票,黃公公一張笑臉頓時更顯開心,向銀票上掃了一眼,眯縫的眼睛已經樂的成了一條小縫兒,對趙父笑道:“不必多禮,咱家只不過奉皇命辦事而已。”說完看看軒轅浩沒什麼不悅的表情,立即麻利的將銀票收進了袖子裡。

趙父請黃公公和軒轅浩上座,轉頭吩咐:“隨和,請這幾位侍衛大哥去旁廳喝茶休息,務必要好好招待。”

隨和心領神會,急忙命林智幾個恭敬的接過牌匾和其他的賞賜,自己躬身相請幾位侍衛去了旁廳喝茶休息,盡心招待。

黃公公在主位上坐下,玲玲親自斟了一杯茶端給他,黃公公笑眯眯的接過:“咱家哪敢勞動縣主斟茶?”慌忙接下茶杯偷偷瞄了瞄軒轅浩才鬆了口氣。

趙玲玲斂眉微笑:“公公說笑了,玲玲不過是一個鄉野女子,寒門鴉雀怎敢和宮裡的鸞鳳相比。”

“嗯,縣主不必過謙,咱家自信眼光不錯,縣主將來必是大富大貴人上之人。”黃公公可不敢得罪趙玲玲。

“趙老爺、惠敏縣主,還請這幾天收拾收拾,和世子一同進京吧等到了京城。”黃公公客氣的對趙用亭說道。

趙父忙躬身應是:“公公請放心,用亭這就吩咐下去。”

“嗯,那咱家的任務已經完成了,咱們京城再見吧。”黃公說公完準備走了,方成和趙父急忙躬身相送。

送走了黃公公,焦母一把拉住自家女兒,激動地眼淚橫流。

“他爹是真的嗎?你和女兒要見皇上了,這可是咱家的榮幸啊,咱們趙家多少輩子都沒有過如此的榮耀呢,你可給咱家爭光了。”

“娘,你也是儒人流喲。”趙玲玲俏皮的對這焦氏說道。

趙父則拍着焦母的肩膀往院子裡走:“孩兒娘,雖然是沾了玲玲的光,雖然我老早就說過,我會讓您過上幸福的生活的。最終還是靠女兒。”

“就是呀,娘我們會你過上好日子的。你開不開心啊!不過現在不是激動的時候還是趕緊給我們收拾收拾吧,過幾天我們就得和軒轅浩一起去京城了。”

“是啊,他娘這次我也帶上瑤瑤吧,以後嫁了人出門就更不容了。”趙父安排道。

趙玲玲姐妹看着父母有話要說的樣子,捂着嘴悄悄的走開了。

“哦,去京城?雖說這是好事,是我們趙家的榮耀,但是你們去了京城,那裡無親無靠的,會不會吃苦?會不會受委屈?會不會有什麼危險?”待女兒離開說出了自己的擔憂,女人和男人不同,首要關注的不是功名利祿而是家人的健康和安全。

“他娘啊,你就放心吧和這不是有世子了嘛,他可是王府的世子爺,別人不知道你還不知道他和玲玲的關係,我們跟着他一起,還會受什麼委屈?娘就把心放回肚子裡吧。”

“那就好,好。”焦母滿臉的擔憂還是揮之不去。

“唉,有他們,爺爺放心,但是,老二,你要記住,皇宮裡到處都是爾虞我詐的權力之爭,你這次去可要千萬小心,覲見皇上時一定要謹小慎微萬般小心,絕不敢行差踏錯,否則就會招來滅門殺身之禍你知道了嗎?”到了客廳老爺子也不放心的叮囑道。

“是,我知道了,爹我們一定會爲家族爭光的,爹放心吧!”

等到了傍晚,整個焦家壩的人都知道了趙用亭受到了當今皇上褒獎並班下聖旨的事,整個村子幾乎沸騰了起來,就像是自家得了什麼喜事一樣,家家戶戶居然都燃放起了鞭炮,整個村子裡人人喜氣洋洋,就像過年一般的熱鬧喜慶。

族長和村長、里正也笑呵呵的登門來訪,族長更是興奮難耐道:“你可給咱們村子爭光了,咱們村裡出個見過皇帝的人了。你們家可是頭一份啊這是咱們全村人的榮耀啊不行,今晚咱爺兩必須好好的喝酒慶賀一番,咱們一定要不醉不歸。”

回到院子,軒轅浩已經等在屋裡。“捨得回來了,怎麼樣這次的賞賜可還滿意。那牌匾是我對皇上建議的,希望它能給你必要的庇佑。”

“滿意滿意,你是怎麼做到的。?”趙玲玲一臉的諂媚。

軒轅浩傲嬌的沒回答。

“準備的怎麼樣,你同我一同進京。生意的事考慮的怎麼樣,需要我幫忙嗎?”軒轅浩轉而問道。我們的大世子爲了趙玲玲進京可謂無所不用其急了。

“放心吧,一切準備就緒。”趙玲玲說。

“那好,我走了。”話音兒剛落就不見了人影兒。

接下來兩天,趙父和玲玲就一直在安排這次進京事宜,家的莊子、鋪子現在已經走上正軌不用他們操心了,趙玲玲答應的到京城的開鋪子的人選就需要落實一下了。

首先,瑤瑤肯定要去,那麼她的丫鬟肯定也得跟着。

其次,趙玲玲在京城的開一個“依閣”分店和冷飲店的分店,另外還要再開一個繡坊把雙面繡在異世發揚光大,因此那幫培訓好的繡娘也要帶着。

分派好跟隨去的人員,玲玲讓所有人都下去收拾行李,準備四天後跟隨軒轅浩一起去京城。

行李是焦母親自替他們收拾,可越收拾越想哭以前窮的時候一家人樂樂呵呵在一起,爲什麼有錢了卻越來越由不的自己了呢!不知不覺就收拾了兩個箱的衣服:“娘啊,已經帶了這麼多衣服呢,夠穿了,您就別忙活了。”姐妹倆看着這麼多的行李叫到。“那怎麼行?要知道你們這次是去京城那裡全都是權貴富豪雲集之地,你要是穿的寒酸了,會讓人看不起的,娘一定要讓我的女兒成爲這世上最漂亮,最優雅的姑娘,看那些富貴人家哪個敢瞧不起你?”

姐妹倆無奈,只好隨着焦母折騰,到最後,焦母竟然誇張的收拾出總共八大箱子衣物和首飾。

父女三人一早去向玲玲的爺爺、奶奶辭行的時候,沒想到竟然一家人都在。

“你們是來道別的吧?注意安全、路上小心照顧好自己知道嗎?記得添衣服,記得……”孫氏對着他們嘮嘮叨叨的說着。

老爺子,倒是沒有孫氏的話多:“路上小心,照顧好自己,到了京城給父親來個信。”

“是,父親。”趙玲玲每每看着三四十歲的趙父在老爺子面前的畢恭畢敬的樣子就想笑。

趙玲玲姐妹的馬車是軒轅浩親自準備的,車廂很大,寬得就像一個榻。上面已經鋪了一層厚厚的粉色軟褥,右邊上放着一牀粉色錦被和一個枕頭,靠着車壁還擺放着兩個靠墊。車廂的左右兩邊各有一扇窗,掛着粉色的窗簾。窗下是正常寬度的長椅,也各放了兩個靠墊。長椅下面不是空的,而是放置物品的帶門木櫃。車廂正中是一張兩層的高腳桌,第一層上放着安然專用的瓷杯和一個裝滿點心水果的圓盤。第二層放着一些零碎小物和兩本書。桌下還有一個小火爐,裡面擺了銀霜碳,火爐上架着一個小小的燒水壺,一爐兩用,既可取暖,又可燒水。反正一切以趙玲玲的喜好爲重。

前世的她就最喜歡旅行,這裡去京城路途很遠約要大半個月,還真算是一次長途旅行了。趙玲玲把窗簾掀開一條縫,讓自己能透過窗菱格看到外面的風景。

因爲時間充裕,一行人走的很慢。他們也不是非要趕着住店有時也會在野外過夜,除了趙父都是有功夫的人,全當做事歷練了。

第三日,一行人到了以驢肉聞名的平遙古城,“俗話說天上龍肉,地下驢肉。”既然是路過了,豈有放過之理。爲此軒轅浩還神通廣大的找了個當地人帶路。

七拐八拐的到了一條比較偏僻的小巷子。如果沒有人帶着還真找不到。遠遠看到在巷子裡的一個不大的門面,外面排了有很多人,看來生意很是很火爆的,難道這就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嗎。

這當地人給衆人推薦去吃當地非常有名的驢肉火燒,用他的話來講來彭城吃了這驢肉火燒纔不虛此行。

看到這麼多人排隊,就知道沒來錯地方,不是有句話叫做‘羣衆的眼睛是雪亮的’這句話用到這同樣適用!

走進一看不大的門面上寫着“閆家驢肉火燒”幾個大字,旁邊隔開個小間,裡面正有兩個年輕小夥子在麻利的做着火燒。

那人也善談的,每句話說的恰到好處。據說這家是他們保城最正宗的火燒店了,閆家的祖先從推着小車走街闖巷開始,直到現在在這保城置了這麼一個二層的門面,已經經歷了三代了。

進了店裡發現這點門面雖然不大,但是店裡的空間卻不小,裡面已經坐了不少的食客了。

此時一個小二上來招呼“客官裡面請,您幾位啊?”

“小三別廢話了,趕緊招呼幾位貴客上二樓的雅座吧!”此時那當地人出聲道。

“哎,叔,您看看您剛纔在邊上我都沒看見您,幾位請跟我上樓吧,樓上有雅座!”這小二看到那人更熱情了,招呼這衆人上了二樓。

把他們一行人領上雅座,那人就向軒轅浩躬身離開了。

看了菜單,他們商量了下,就要了二十個火燒,四大盤涼菜,涼拌花生米,涼拌蘿蔔皮,小蔥拌豆腐,再有就是他們家特有的驢肉燜子切一大盤。另外還有幾個熱菜,紅燜驢肉一大盆,辣椒炒驢肉。還有要了一個清炒菜心。最後是一人一碗驢雜湯。

小二滿口答應的出去安排了。不得不說廚房的速度還是很快的,不一會兒菜就都上齊了,而且每盤的量都特別的大,特別的實惠。

不愧是堪比龍肉的美食,非常的好吃。上爽口配的小涼菜真是讓人吃的欲罷不能。

十分明顯的就是軒轅浩,他把嘴巴發揮到了極致,雖然快還是保持着貴族的優雅。

菜吃了過半,火燒也上來了。整整齊齊的碼在盤子裡,烤的焦脆的麪餅。裡面夾着剁碎的驢肉還有少許的燜子,又加了一勺的高湯,吃在嘴裡脆嫩多汁,本來已經吃飽了的趙玲玲都忍不住把整整一個火燒都吃完了。

喝了驢雜湯灌了灌被撐起來的肚子縫,衆人都心滿意足的拍了拍肚子,吃的可真飽啊。

這一趟就好像是旅遊,有軒轅浩這座大山壓着,也沒人敢催。因此每個一個城市,他們都會進去逛逛。要是有好的風景也不放過。

吃飽喝足的一行了又上路了,兜兜轉轉他們一行人到了,大夏絲織業的中心柳州。

“待會兒進了城一定要去逛逛,買點小玩意。”玲玲笑咪咪地說道。

“小姐,你那榻下一大半空地都裝了你買的那些玩意兒了,人家出門,車上的東西是越走越少,我們是越走越滿。”夏雨嘟嚷着。她家小姐可真是精力充沛且購買慾旺盛,一路趕來那麼辛苦,停下來住店時只要天還不是太晚,她都要去逛店鋪,一大早出發前還要逛集市。連茶葉、瓷器這些平縣都能買到的東西也弄了不少,而且經常買一些沒人要的奇奇怪怪的玩意,有一次還從兩個番人手裡買了一大堆好幾種怪怪味道的東西,說是什麼調料。

“呵呵,你家小姐我買的可都是物美價廉的好東西呢,以後你就知道了。”趙玲玲拿手上的書輕敲了一下夏雨的腦袋。

幾人正說笑着,馬車停下來了,軒轅浩走過來說道:“到杭城還有一個半時辰,我們在這裡弄點東西吃了再走,你不下來走走?”

“好咧,”玲玲扶着隨安的手跳了下來,“正好活動活動筋骨,呼吸一下新鮮空氣”。這裡是一片小山林,可以好好補補氧。

------題外話------

今天回孃家,下午趕不回來,所以提前放上去了。

第7章 大哥歸家第98章 知府夫人第40章 玲玲的苦逼學習生涯第10章 三年第26章 省城之行小錢大用第123章 初現第10章 三年第10章 三年第83章 釀造葡萄酒第52章 端午(一)第49章 準備開店第28章 淘寶(二)第91章 接旨進京第44章 醬油初成第122章 風雲起第130章 救人第54章 收穫土豆第91章 接旨進京第13章 甜甜圈第79章 撿了個大便宜第一百四十一章第41章 建房忙第46章 大姐說親第82章 回家第140章 兒童樂園第35章 醬油醬油第31章 秀才第一百四十二章第100章 再反京城第100章 再反京城第91章 接旨進京第84章 嫩玉米第1章 初入異世第47章 定親第15章 田掌櫃的到來第104章 梯田第4章 向山行第65章 下山第26章 省城之行小錢大用第73章 軒轅浩的小心思第131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105章 家人的到來第55章 和軒轅浩做生意第51章 開張第55章 和軒轅浩做生意第58章 大旱(一)第87章 辦學堂第18章 牛牛牛第8章 收麥子第56章 硝石製冰第94章 使臣到來第124章 醫谷事落第144章 隱族傳承第25章 準備出發省城第22章 豬下水第112章 大禹皇宮的生第144章 隱族傳承第7章 大哥歸家第30章 家規第77章 迎客樓第112章 大禹皇宮的生第100章 再反京城第43章 陌陌拜師搬新家第105章 家人的到來第118章 醫谷現狀第12章 蘇繡第118章 醫谷現狀第73章 軒轅浩的小心思第111章 無辜被虜第11章 回孃家第133章 調查第133章 調查第4章 向山行第100章 再反京城第30章 家規第137章 下聘第69章 受封第12章 蘇繡第133章 調查第46章 大姐說親第134章 尋寶第66章 買人第16章 生意談成第133章 調查第6章 趕集之市場調查第81章 依閣開張第20章 試做料酒第42章 逛街做新衣第59章 乾旱(二)第59章 乾旱(二)第20章 試做料酒第84章 嫩玉米第26章 省城之行小錢大用第51章 開張第121章 再次驚豔第85章 賣第93章 覲見
第7章 大哥歸家第98章 知府夫人第40章 玲玲的苦逼學習生涯第10章 三年第26章 省城之行小錢大用第123章 初現第10章 三年第10章 三年第83章 釀造葡萄酒第52章 端午(一)第49章 準備開店第28章 淘寶(二)第91章 接旨進京第44章 醬油初成第122章 風雲起第130章 救人第54章 收穫土豆第91章 接旨進京第13章 甜甜圈第79章 撿了個大便宜第一百四十一章第41章 建房忙第46章 大姐說親第82章 回家第140章 兒童樂園第35章 醬油醬油第31章 秀才第一百四十二章第100章 再反京城第100章 再反京城第91章 接旨進京第84章 嫩玉米第1章 初入異世第47章 定親第15章 田掌櫃的到來第104章 梯田第4章 向山行第65章 下山第26章 省城之行小錢大用第73章 軒轅浩的小心思第131章 拔出蘿蔔帶出泥第105章 家人的到來第55章 和軒轅浩做生意第51章 開張第55章 和軒轅浩做生意第58章 大旱(一)第87章 辦學堂第18章 牛牛牛第8章 收麥子第56章 硝石製冰第94章 使臣到來第124章 醫谷事落第144章 隱族傳承第25章 準備出發省城第22章 豬下水第112章 大禹皇宮的生第144章 隱族傳承第7章 大哥歸家第30章 家規第77章 迎客樓第112章 大禹皇宮的生第100章 再反京城第43章 陌陌拜師搬新家第105章 家人的到來第118章 醫谷現狀第12章 蘇繡第118章 醫谷現狀第73章 軒轅浩的小心思第111章 無辜被虜第11章 回孃家第133章 調查第133章 調查第4章 向山行第100章 再反京城第30章 家規第137章 下聘第69章 受封第12章 蘇繡第133章 調查第46章 大姐說親第134章 尋寶第66章 買人第16章 生意談成第133章 調查第6章 趕集之市場調查第81章 依閣開張第20章 試做料酒第42章 逛街做新衣第59章 乾旱(二)第59章 乾旱(二)第20章 試做料酒第84章 嫩玉米第26章 省城之行小錢大用第51章 開張第121章 再次驚豔第85章 賣第93章 覲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