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四一章:李儒

自從當年長安之事後,李儒深知漢帝死於皇宮之內,會造成什麼樣的動盪,李傕、郭汜名義上是爲董卓報仇,實際上是爲了自己的利益。

長安的位置很重要,雖然城池年久失修,但依舊可以稱的上是城高池深,涼州比之幷州更加的貧瘠,而佔據三輔之地就大不同了,只需固守關卡,就能令進犯的諸侯不能寸進,當年董卓挾持天子到長安之後,不是諸侯不想追擊,而是長安周邊的關卡十分險要,再加上此時董卓的身後有涼州之地的支持,與在雒陽之時截然不同,即便諸侯大軍追趕而至,也不會討到好處。

漢帝身死之後,李儒知道這件事肯定會有人出來頂罪,而頂罪之人極有可能是他和牛輔,於是在一把火燒了皇宮之後,李儒就勸說牛輔連夜離開了長安,返回了涼州,暗中控制世家掌控了北地郡。

當初董卓在北地郡的影響力很小,以致於李儒和牛輔這些年過的很不好,董卓麾下最爲精銳的飛熊軍在李傕和郭汜的手中,剛到北地郡時,李儒與牛輔只有三千兵馬,時刻還要擔憂來自涼州各地的兵馬來襲。

也不是李儒不想回隴西,而是董卓死後,隴西的董家迅速的沒落下去了,回到隴西,只會成爲地方豪強的目標。

佔據北地郡之後,李儒就命令北地郡的官員向長安的李傕郭汜請降,隨後就這樣在北地郡生活了下來。

隱姓埋名的日子很不好過,李儒知道,一旦他的事情泄露之後,定然會引其他郡縣兵馬的進攻,就算是在荊州的劉表也不會輕易的放過他,他們的罪狀可是誅殺天子,這罪名是要誅殺九族的。

然而此時的涼州並不安穩,有馬騰和韓遂,還有羌族人,形勢極爲混亂,尤其是這段時間裡,馬騰暗中聯合韓遂準備攻打長安,更是讓李儒感受到了危機的靠近,他的身份似乎也隱隱的被李傕和郭汜等人察覺,只不過礙於馬騰和韓遂,並沒有拆穿罷了。

畢竟當年的李儒是董卓身邊的大紅人,在涼州,有不少人認得他,這時,李儒就想着投靠一個諸侯,以求繼續活下去,亂世中人命如草芥,但只要是人,都會想着活下去,牛輔也不例外,他雖然是董卓的女婿,但董家早在華雄擊殺董卓之後,便被誅殺殆盡。

這個時候,李儒將目光投向了幷州的呂布,呂布貴爲晉侯、驃騎將軍,最爲主要的是他從呂布的身上感受到了野心,短短數年,佔據幷州、幽州、河內河東之地,這樣的人物,一旦強勢崛起之後,是十分可怕的,尤其是幷州軍那強悍的戰力,比之當年董卓麾下絲毫不弱,勸說牛輔之後,他打算到幷州碰碰運氣,當然,在情況不明之時,他是不會泄露自己的身份的,呂布雖然也見過董卓,但與他素未謀面。

他也看出了呂布攻佔長安之心,且在呂布的治下,貌似不需要擔憂逆賊的身份,賈詡、李肅這些幷州的官員都是昔日董卓的麾下,在幷州仍舊受到了重用,就連人人喊打的黃巾軍,呂布都敢收留,相比於其他諸侯,他對投靠呂布更爲看好,在這樣的亂世中,想要活下去,手中就要有足夠的實力,李儒對自己的能力很有信心,只要能夠取信於呂布,也就會有他大展拳腳的機會,像涼州的馬騰、韓遂之流,治地不過數縣,兵馬不過萬人,難有大的作爲。

身份纔是他想要選擇幷州的最大原因,而呂布的行爲也佔了很大的比重,對於屬下,呂布給人的感覺是禮賢下士。

明面上呂布是跟隨大軍返回了幷州,李儒卻是從河內的動靜判斷出呂布仍舊在河內,而他只需要在壺關等候便可,壺關守將的款待也出乎了李儒的預料。

“文先生,晉侯有請。”侯成敲門道。

李儒神色一震,雖然早就預料到了,但此時被呂布接見,他還是有一種惶惶不安的感覺,他的身份太過特殊了,比之黃巾軍還要讓大漢臣子憎恨,而呂布的表現往往是出乎常人預料的。

“有勞將軍了。”李儒出門拱手道。

在侯成的帶領下,李儒見到了呂布,此時房內只有呂布一人,當年雖然是遙遙的看上一眼,呂布那遠超常人的身高,總是會給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

“在下文續,見過晉侯!”李儒拱手道。

從李儒進入房間之後,呂布就一直在打量着他,見其神色自若,步伐泰然,暗中點頭,知道自己的身份還能有如此表現,眼前之人定然不凡,只是文續他卻是從來沒有聽說過,不同於賈詡和郭嘉給呂布的感覺,他從對方的身上感受到的是陰暗的氣息。

“聽侯將軍言,你在壺關等候本侯,先生爲何知曉本侯沒有返回晉陽?”呂布笑問道。

李儒拱手道:“此時易耳,戰事結束,河內兵馬調動卻是變的頻繁,定然是暗中有大人物在指使,在下聽聞河內有一名巡察,所過之處,百姓交口稱讚,料想是晉侯無疑。”

“先生好細膩的心思,不知你見本侯所爲何事?”呂布道。

李儒緩緩道:“晉侯在幷州、幽州、司隸之地的作爲,在下甚是仰慕,曾聞晉侯用人不問出處,不知可否屬實?”

“只要是有才能之士,德行沒有問題,本侯自會重用,想必這一點先生是知曉的。”呂布道。

“若是投靠晉侯的是人人得而誅之的逆賊呢?”李儒繼續問道,畢竟這件事關乎重大,他必須要問清楚之後纔敢下決定。

“人人得而誅之的逆賊?”呂布心中泛起疑問,莫非對方的身份是黃巾餘孽中比較重要的頭領?

“先生既然想要投靠本侯,自然清楚本侯是什麼樣的人,本侯麾下有逆賊董卓昔日的部下,亦有有外人眼中的黃巾餘孽,似董卓麾下李肅,如今更是在幷州居於高位,賈詡亦是貴爲幷州軍軍師,難道先生還有什麼顧慮嗎?”呂布道。

第3552章:都督多慮了第5958章:白馬義從,殺!第3531章:魯肅的決定第6082章:晉軍在戰場上的追求第4460章:你們是第一次來到昌邑吧?第4009章:慘重的代價第3424章:忌憚第6197章:不少官員心向於朕第1706章:西域長史府第5585章:大軍出動,牽扯多少人心第4803章:怨言與安心第6745章:羅馬使者,分散離開第4715章:防備晉軍騎兵突襲第6148章:添補策略第四五五章:趙雲襲關第6149章:陷陣營出陣第八八三章:發兵長安第5934章:猛將典韋第3134章:韓嵩第1248章:墨門矩子(求訂閱)第1494章:鮑隆突襲第2266章:莫非被發現了第1540章:賜婚(求訂閱)第八五八章:典韋戰楊風(求訂閱)第5425章:特有的發展方式第4598章:晉軍出動(下)第4541章:黃忠的請求第1162章:到長安第1681章:選擇第5232章:請求聖上懲處第2690章:做好出戰準備第2672章:進攻(求訂閱)第6540章:三州兵馬,蠢蠢欲動第6475章:勾結流寇,那可是死罪第八六一章:激動的黃忠第6698章:戰爭,爲晉國壯大的方式之一第5122章:丹陽產精兵第3923章:願意聽從太守之令第七四六章:遼東使者第3494章:考覈第2412章:稱帝之事第1534章:晉王第6600章:晉軍可有多餘的?第4386章:江東之亂第4165章:黃忠之心第3794章:內心焦灼第3740章:火光閃爍第5000章:右賢王的念頭第八三二章:呂布返幷州第3662章:蔣幹出使江東軍第四六二章:箕關破,河東震動(求訂閱)第一零七五章:高覽撤兵,鄴城震盪(求訂閱)第3250章:果然名不虛傳第4794章:足以擊敗康居大軍了第二四五章:呂布搦戰第一零零零章:怒火(求訂閱)第1762章:發現第6770章:司馬懿到達羅馬第4783章:派遣使者第1224章:張鬆的思量第八七八章:事成第4679章:貴山城之防守第5544章:檢查,放行第4003章:繼續進攻第2880章:甘寧行動第1853章:投靠第3444章:陳登之決定第4998章:右賢王突圍第4201章:佔據馬合城第1597章:閻行出城第2775章:突破口,許攸第六零四章:王越第4666章:讓晉國嘗試失敗的滋味第4057章:請求第1619章:白馬義從之威第2676章:極爲滿意(求訂閱)第2589章:末將願往第5814章:涼州軍撤退,幷州軍上前第4459章:防人之心不可無第3175章:掌控許都第6138章:敵軍損失如何?第5648章 忙碌的晉軍將士第七五一章:膽怯的公孫康第2417章:信心第一零五五章:決戰聯軍(四)第3148章:俯首稱臣,歲歲進貢第2250章:賊將休得猖狂第4987章:清洗、憤怒第1271章:任命蔡琰第2697章:發現敵軍斥候(求訂閱)第1733章:副將挑釁第2519章:傳國玉璽之事第4923章:頑強的康居將士第3315章:爭論第3206章:傳令將士撤出昌邑第4964章:三眼神銃的響聲第3531章:魯肅的決定第3657章:江東震動第五七三章:原委第1106章:轉機(求訂閱)
第3552章:都督多慮了第5958章:白馬義從,殺!第3531章:魯肅的決定第6082章:晉軍在戰場上的追求第4460章:你們是第一次來到昌邑吧?第4009章:慘重的代價第3424章:忌憚第6197章:不少官員心向於朕第1706章:西域長史府第5585章:大軍出動,牽扯多少人心第4803章:怨言與安心第6745章:羅馬使者,分散離開第4715章:防備晉軍騎兵突襲第6148章:添補策略第四五五章:趙雲襲關第6149章:陷陣營出陣第八八三章:發兵長安第5934章:猛將典韋第3134章:韓嵩第1248章:墨門矩子(求訂閱)第1494章:鮑隆突襲第2266章:莫非被發現了第1540章:賜婚(求訂閱)第八五八章:典韋戰楊風(求訂閱)第5425章:特有的發展方式第4598章:晉軍出動(下)第4541章:黃忠的請求第1162章:到長安第1681章:選擇第5232章:請求聖上懲處第2690章:做好出戰準備第2672章:進攻(求訂閱)第6540章:三州兵馬,蠢蠢欲動第6475章:勾結流寇,那可是死罪第八六一章:激動的黃忠第6698章:戰爭,爲晉國壯大的方式之一第5122章:丹陽產精兵第3923章:願意聽從太守之令第七四六章:遼東使者第3494章:考覈第2412章:稱帝之事第1534章:晉王第6600章:晉軍可有多餘的?第4386章:江東之亂第4165章:黃忠之心第3794章:內心焦灼第3740章:火光閃爍第5000章:右賢王的念頭第八三二章:呂布返幷州第3662章:蔣幹出使江東軍第四六二章:箕關破,河東震動(求訂閱)第一零七五章:高覽撤兵,鄴城震盪(求訂閱)第3250章:果然名不虛傳第4794章:足以擊敗康居大軍了第二四五章:呂布搦戰第一零零零章:怒火(求訂閱)第1762章:發現第6770章:司馬懿到達羅馬第4783章:派遣使者第1224章:張鬆的思量第八七八章:事成第4679章:貴山城之防守第5544章:檢查,放行第4003章:繼續進攻第2880章:甘寧行動第1853章:投靠第3444章:陳登之決定第4998章:右賢王突圍第4201章:佔據馬合城第1597章:閻行出城第2775章:突破口,許攸第六零四章:王越第4666章:讓晉國嘗試失敗的滋味第4057章:請求第1619章:白馬義從之威第2676章:極爲滿意(求訂閱)第2589章:末將願往第5814章:涼州軍撤退,幷州軍上前第4459章:防人之心不可無第3175章:掌控許都第6138章:敵軍損失如何?第5648章 忙碌的晉軍將士第七五一章:膽怯的公孫康第2417章:信心第一零五五章:決戰聯軍(四)第3148章:俯首稱臣,歲歲進貢第2250章:賊將休得猖狂第4987章:清洗、憤怒第1271章:任命蔡琰第2697章:發現敵軍斥候(求訂閱)第1733章:副將挑釁第2519章:傳國玉璽之事第4923章:頑強的康居將士第3315章:爭論第3206章:傳令將士撤出昌邑第4964章:三眼神銃的響聲第3531章:魯肅的決定第3657章:江東震動第五七三章:原委第1106章:轉機(求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