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赴京聽封

就在張天成的信使到京之後,將鄭芝龍呈交給大中朝的降書順表以及部將的名單交到了肖天健的手中,肖天健召集諸臣再一次商定了分封之後,便馬上派出使臣,持他的聖旨前往福建宣旨,從鄭家手中接管泉州府、汀州府、漳州府等地。

同時按照原來大中朝議和的條件,所有鄭軍就地接受大中軍的整編,包括鄭家的水軍以及商船船隊以及水手們,也都在泉州和漳州等地沿海港口駐泊,等候接受大中朝的整編。

而鄭芝龍在接到了肖天健的聖旨之後,得知了他被封爲靖海侯這個結果非常滿意,事先他也打聽過有關大中朝封爵之事,本以爲即便是肖天健按照原來的約定,對他封爵,最多也就是能給他封個子爵男爵之類的爵位就算是不錯了,但是沒成想肖天健居然如此大方,一下便封他了個侯爵,保持了他的爵位不低於永曆朝分封他的爵位,這讓他非常滿意,也覺得很有面子。

包括他的那些弟弟以及族親,也都各有封賞,這讓鄭家這些頭領們也都放心了下來,起碼在這方面,大中朝皇帝是說話算數的,沒有對他們過分的刻薄。

至於鄭軍接受整編,他們也沒什麼話可說的,陸師肯定是全部要被大中軍接收過去,很可能會就地遣散,這一點沒什麼可擔心的。

但是對於鄭家水師的整編,鄭家卻是有一點想法的,畢竟這個時代軍船和民船之間並沒有明顯的界線,包括西方的帆船,也一樣是既可以運貨也可以進行海上交戰之用,鄭家麾下大大小小擁有各種船隻兩千多條,其中超出四百料以上的大福船和二號福船以及海滄船、白艚船、烏艚船、廣船、快船五六百條,其餘的還有小一些的近海用的四百料一下的小型海船還有一千餘條。

而水師之中的水手也有近兩萬人,這些人平時可以操舟行商,戰時隨時都抄傢伙上陣就是水兵,這些船隻和水手具體該怎麼劃分,留給他們鄭家多少船隻和水手讓他們今後繼續行商之用,便成了關鍵的問題。

在這件事上,其實雙方之前也是有過商議的,大中朝提出可以給鄭家留下二百條四百料以上的海船,作爲他們今後行商之用,其餘船隻則交給大中朝官方進行處置,而那些鄭家水卒,則按照他們的意願決定去留,願意留在鄭家手下繼續做事的人,可以留下,願意加入大中朝海軍的,則可以接受整編。

但是現在鄭家投順有點晚,作爲懲罰,原來的大中朝提出的條件便不能繼續執行了,按照肖天健的指示,在原來的額度上大刀一揮裁去一半,原來二百條船,現在只許鄭家保留一百條,而人員方面也僅僅允許鄭家保留三千人,其餘的全部交由大中朝來進行甄選之後另行安置。

鄭家對於大中朝提出的新方案頗爲不滿,但是現如今他們也沒有繼續反抗的餘地,只能聽命於大中朝的安排。

另外肖天健招鄭芝龍以及鄭家上下受封之人赴南京面聖,說要親自冊封鄭芝龍以及鄭家上下受封之人,以示恩典。

對此鄭家上下頗爲擔心,有心想要不去,但是這個時候鄭軍上下軍心已散,而且隨着朝廷敕令下達之後,石冉和劉耀本各率一萬精兵,分頭進入到了泉州府和漳州府,並且分出一部分兵力接管了汀州府。

在大中軍的兵鋒之下,鄭芝龍有心想要不去南京,但是這個時候卻找不到一個合適的理由來拒絕,否則的話擺明了就是抗旨不尊,那麼接下來到底會發生什麼,鄭家上下無法預料。

於是無奈之下,鄭芝龍只得謝恩領旨,表示會盡快赴南京聽封,但是在他們家族內部商議之後,鄭芝龍還是讓鄭芝豹託病爲理由,留在泉州坐鎮,以防鄭家上下赴南京一旦有所變故,他們總算是留下一個後手。

就在鄭芝龍受命前往南京的時候,各方對鄭軍的接管也隨即展開,一批批鄭軍奉命放下了武器,被大中軍暫時圈管起來,然後分批進行遣散,爲此肖天健着令戶部撥發出了二十萬龍幣作爲遣散費用,並且令各地官員對於原屬本地的鄭軍遣散兵員進行編管安置,授之於田,令其回鄉耕作。

對於鄭家水師方面,大中軍採取人船分離的辦法,暫時令鄭家水師兵將全部登岸,離開他們的船隻,由大中朝海軍派人接管鄭家原有的各式戰船,除了准許鄭家自行選留下一百條船隻之外,其餘的船隻進行甄選,留下一部分堅固的船隻,作爲戰船補充入海軍之中使用,至於剩下的一些不堪作爲戰船使用的船隻,一部分直接拆除,其餘可用的船隻則准許浙江、福建、南直隸沿海商賈贖買,作爲今後通海行商之用。

鄭家看準這個機會,又通過出錢贖買的辦法,從中買回了一批原屬於他們的船隻。

不過大中朝也履行了當初和議的條件,在大中軍接管泉州府和漳州府之後,對於原屬於鄭家的財產給予了保護,沒有讓人侵犯鄭家的財產和家族成員,這一點讓鄭家多少放心了許多。

其實大中朝內部在鄭芝龍宣佈投降之後,對於如何處置鄭芝龍其實是有很大的爭論的,以軍方爲主,許多人提出來即便是鄭芝龍投降,但是此人也不足爲信,即便是不殺,起碼也要將其編管在南京城中進行監視,一旦發現鄭家再有反心,便立殺無赦。

但是也有一些大臣以爲,大中朝朝廷要講信義,不能對鄭芝龍太過分,採取懷柔手段,逐步的分化鄭家集團,使之今後逐步安分下來。

對這樣的爭論,肖天健聽罷之後一笑置之,在他看來,鄭家上下此次投降,雖然有很大程度上是被迫的,但是通過這段時間和大中朝對抗下來,鄭家上下也都基本上看到了大中朝的厲害,繼續與國家爲敵,他們今後將會在大陸上再無立錐之地,所以完全沒有必要,用什麼陰謀的手段來逼迫鄭家就範。

而且原來的鄭軍之中,並非是人人都是鄭家的鐵桿擁躉者,國家和鄭家之間,他們是可以分辨出孰強孰弱的,其中絕大部分人是受到裹挾逼迫,抑或是爲了混口飯吃,纔在鄭軍之中做事,現如今鄭家請降,整個軍心便徹底散了,鄭家即便是還擁有一批死忠,但是數量卻也有限,已經不足以成爲大中朝的心腹大患了。

而且據福建的特情處的細作們探查,鄭家雖然生意做的非常大,而且家財也富可敵國,但是鄭家主要的基業,卻基本上還在泉州、漳州等地的陸上,海上也僅僅是以廈門島和金門島以及澎湖爲他們的基地,大中朝的海軍現如今已經不是一兩年前那麼虛弱了,經過這一年多來大力發展之下,大中軍海軍的實力迅速壯大,這一次鄭家投順,雖然鄭家可以合法的留用百條海船,但是其餘的鄭家水師戰船卻絕大多數交給了大中朝處理,使得大中朝海軍的實力更是瞬間暴增,此消彼長之下,鄭家的海上力量一下便蒸發了七八成之多,鄭家即便是想要再在海上無法無天,把持海上貿易通道,那麼在大中海軍面前,很快便可以讓他們鄭家灰飛煙滅。

所以鄭家經此一次折騰之後,便已經無法再稱爲大中朝海上的勁敵了,而且肖天健對於鄭家這個大海商也沒有想過要將他們就此徹底趕盡殺絕,中國眼下需要這樣的海上貿易的先鋒,只要保證他們鄭家的利益,那麼鄭家沒理由繼續作亂下去,肖天健也不想做一個小人,來幹這種令人齒冷的事情。

在十一月底的時候,鄭芝龍終於帶着數十名族親以及部下來到了南京,一行人懷着惴惴不安的心情,被招入到了宮中覲見。

肖天健也終於第一次見到了這個縱橫大海十幾年的海上梟雄,讓他驚訝的是鄭芝龍的年輕,這個中國歷史上名動天下的海上梟雄,這個時候居然只有三十多歲,雖然身材不高,但是卻長得是相當的英俊。

鄭芝龍一進入大殿,便立即帶着幾個弟弟和族親跪下口呼萬歲,並向肖天健稱罪,自陳投順來遲,請肖天健恕罪。

肖天健看罷了鄭芝龍之後,哈哈一笑道:“來了就好,雖然鄭愛卿來的稍微遲了一點,終歸卻並未釀成大錯,朕和你有約在先,自不會再怪罪於你等!現如今你等能毅然迷途知返,實乃福建百姓之幸,我大中朝之幸!諸位免禮平身吧!這麼跪着說話總是不太方便!來人,給鄭愛卿賜座!”

鄭芝龍也沒有想到肖天健這個大中朝新皇會如此年輕,甚至於比他還要年輕一些,偷眼看一下肖天健,舉手投足之間,無形之中散發着一種霸氣,這樣的霸氣絕非是一朝一夕養成的,從他領兵的經驗看,非經過血火戰場的廝殺,一般人絕難會養成這樣的霸氣,聽着肖天健的話,鄭芝龍的心情稍微安穩了一些。

雖然肖天健話中略微帶出了一絲對他現在纔來投順有點不滿的味道,但是總體上看得出肖天健卻還是對他能歸順這件事是比較滿意的,現在更是讓他平身還賜座於他,這就說明肖天健並沒有太多要置他們於死地的念頭,這纔多少讓鄭芝龍安心了一些。

不過說是賜座,鄭芝龍還真是不敢坐,連連告罪之後,在肖天健的強令之下,鄭芝龍纔在一個侍衛送過來的錦凳上用屁股掛了點邊,坐在了大殿上,至於他那些帶來的手下以及族親,自然是沒有他這樣的待遇,只能老老實實的低着頭,站在大殿下面。

(今日特別鳴謝w釣雪寒江朋友的打賞!)

第33章 不相爲謀第59章 獻計第56章 倒黴的多爾袞第57章 亡命一擊第88章 遷都之議第177章 五五制整編第206章 奇兵2第140章 從天工開物說起第145章 名將之死第10章 清點第72章 第一個春節第157章 撞破情愫第135章 英烈祠第203章 處處受阻第142章 窮酸秀才第158章 小施懲戒第182章 風波平息第8章 流浪洋人第213章 臨危受命第79章 奴酋授首第65章 求戰第112章 振撫民心第78章 如何差遣第189章 建奴的困境第41章 激戰山海關第150章 家人佳人第4章 打劫目標第188章 石冉第169章 且戰且退第133章 朝議2第58章 決勝3第131章 天不作美第106章 兵臨城下第94章 伊河之屠第8章 僥倖成功第191章 虛實不定第127章 攻澠池徵汝州第146章 都是被逼的第111章 暗算第137章 司法第76章 僱傭關係第43章 殺牛第187章 向南第113章 鄉兵隊第125章 名臣第163章 陽谷縣第24章 逼上梁山2第130章 雄兵攻城第189章 建奴的困境第94章 望風而逃第64章 城門3第114章 婦孺肉盾第75章 直逼襄陽第93章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第146章 真有不信邪的第65章 兩害相遇第46章 檢驗第135章 英烈祠第11章 夜襲第73章 複雜心情第194章 作戰沙盤第87章 新作物第148章 突襲垣曲第88章 揮師汝陽第127章 勸降不成第86章 磨刀霍霍第62章 整頓礦點第101章 山海關之役7第198章 扶植第140章 火箭彈第32章 脫離第156章 新年攻勢第193章 四面開花第218章 大戰帷幕第236章 大閱兵3第13章 成功脫逃第31章 舌頭第153章 北返晉南第20章 調兵遣將第50章 兩強之戰6第132章 屋檐之下唯有低頭第14章 落腳之地第70章 親人相見第56章 再次失利第140章 殺雞儆猴2第104章 疑兵之計第196章 闖王求援第142章 瘸腿士子第49章 互通有無第206章 劍指臺灣第26章 勝利會師第8章 出迎第68章 風水炮手第193章 右勾拳第102章 王家禎的抉擇第189章 建奴的困境第67章 怒而還師第204章 首戰第135章 剿兵安民弔民伐罪第56章 倒黴的多爾袞
第33章 不相爲謀第59章 獻計第56章 倒黴的多爾袞第57章 亡命一擊第88章 遷都之議第177章 五五制整編第206章 奇兵2第140章 從天工開物說起第145章 名將之死第10章 清點第72章 第一個春節第157章 撞破情愫第135章 英烈祠第203章 處處受阻第142章 窮酸秀才第158章 小施懲戒第182章 風波平息第8章 流浪洋人第213章 臨危受命第79章 奴酋授首第65章 求戰第112章 振撫民心第78章 如何差遣第189章 建奴的困境第41章 激戰山海關第150章 家人佳人第4章 打劫目標第188章 石冉第169章 且戰且退第133章 朝議2第58章 決勝3第131章 天不作美第106章 兵臨城下第94章 伊河之屠第8章 僥倖成功第191章 虛實不定第127章 攻澠池徵汝州第146章 都是被逼的第111章 暗算第137章 司法第76章 僱傭關係第43章 殺牛第187章 向南第113章 鄉兵隊第125章 名臣第163章 陽谷縣第24章 逼上梁山2第130章 雄兵攻城第189章 建奴的困境第94章 望風而逃第64章 城門3第114章 婦孺肉盾第75章 直逼襄陽第93章 仇人相見分外眼紅第146章 真有不信邪的第65章 兩害相遇第46章 檢驗第135章 英烈祠第11章 夜襲第73章 複雜心情第194章 作戰沙盤第87章 新作物第148章 突襲垣曲第88章 揮師汝陽第127章 勸降不成第86章 磨刀霍霍第62章 整頓礦點第101章 山海關之役7第198章 扶植第140章 火箭彈第32章 脫離第156章 新年攻勢第193章 四面開花第218章 大戰帷幕第236章 大閱兵3第13章 成功脫逃第31章 舌頭第153章 北返晉南第20章 調兵遣將第50章 兩強之戰6第132章 屋檐之下唯有低頭第14章 落腳之地第70章 親人相見第56章 再次失利第140章 殺雞儆猴2第104章 疑兵之計第196章 闖王求援第142章 瘸腿士子第49章 互通有無第206章 劍指臺灣第26章 勝利會師第8章 出迎第68章 風水炮手第193章 右勾拳第102章 王家禎的抉擇第189章 建奴的困境第67章 怒而還師第204章 首戰第135章 剿兵安民弔民伐罪第56章 倒黴的多爾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