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章 龍步兵

崇禎七年一月下旬,後金兵分三路入寇宣大,從張家口兩翼的膳房堡和龍門衛入邊牆。其中龍門衛未能攻克,該路後金軍繞過城池,往保安和懷來方向搶掠。

後金此戰倉促,不過攻擊依然十分順利。對皇太極來說,這是不得已的一戰,他能選擇的時間點十分有限,準備上非常急迫,但現在的戰況卻讓他很滿意。後金兵雖然倉促,但宣大更加手忙腳亂,張宗衡的駐地纔剛剛改回陽和,追剿流寇之戰並未結束,山西南部還有不少殘留的匪寇,宣大邊軍一部分追到了河南,還有部分就在山西東南部清剿。

因爲後金入寇時間的改變,此時的宣大比歷史上後金入寇還要虛弱,因爲邊軍精銳都去了追趕流寇,還不及返回,所以後金雖然實力有所減弱,但戰況卻依然是一面倒。

各地駐軍沒有絲毫戰意,這些邊關剩餘力量以軍戶爲主,能上牆頭就算是不錯的了,要他們出城也戰是萬萬不用指望的。原本歷史上,還有曹文詔在大同,好歹與後金幹了一仗,現在連一支敢戰的都沒有。

後金入寇依然是爲了搶掠而來,他們的行軍路線經過策劃,儘量掃蕩更廣闊的地域。他們的作戰計劃本身,沒有針對任何軍事目標,都是衝着銀子和人口去的。後金軍再次體現了馬賊的本色,即便皇太極上臺八年,也沒能將這支搶掠爲生的人馬改造爲真正的軍隊,依然保持着其原始和野蠻的特徵。

從大同府入關的西路堵截住南逃的官道,與中路軍一南一北,中路經膳房堡到達宣府,嚇住了城內的明軍之後,便張開正面往大同一路掠奪,南北兩面如同兩道刷子一般,要將大同附近清掃一空。儘量獲得更多的人口和財富。

東路軍原本的計劃是入寇後與皇太極會與宣府,皇太極兵力比歷史上薄弱,他原打算放棄去年曾經搶掠過的懷來、保安等地,所以減掉了從獨石口入寇的分兵。但皇太極一入關就收到多個渠道細緻的情報,宣大兵力空虛,加上他感覺明軍抵抗的確十分軟弱,馬上變更了計劃。

東路軍攻打龍門衛城不克之後,皇太極讓東路軍先行搶掠懷來,然後走廣靈、渾源州到應州,與其他兩路在應州匯合,這樣三路下來,基本就把大同府搶光了。

到了二月初,東路後金兵已經掃空了懷來附近,按照皇太極與八家的協商,這次搶奪的人口主要補充各旗自己的損失,只往公中給兩成,靠近邊關抓到的,就先送回邊口,由八家在邊口接人,先行押回遼東。

山西鎮的宣大回援的各軍零散返回,在內長城各處猶豫不前,這些兵力十分分散,連張宗衡都找不到他們在那裡,而這些人馬心中對後金兵頗爲懼怕,正好後金兵截斷了通往大同和陽和的道路,他們便理所當然的呆在內長城內,等待那不可能到來的命令。

而樑廷棟此時已經確定後金主力就在宣大,他當了多年兵部尚書,被逼迫着在實踐中學習了不少東西,眼光比起一般大臣強得多,力排衆議馬上調集北直隸各處兵馬固守內長城關口,重點在居庸關至倒馬關之間,解決了防禦之後就是救援,樑廷棟調遼鎮精銳赴宣大,領兵的是遼鎮團練總兵吳襄和山海關總兵尤世威,另外急調登州鎮六千兵馬赴京畿,作爲京師的預備力量,同時命令遼鎮和登州鎮在遼西、遼南分別發動牽制攻勢,東江鎮因爲冰封影響,無法登岸大規模進攻,樑廷棟並未調動,整個大明北方的兵力都圍繞宣大調動起來。

雖然樑廷棟的紙面力量很強大,但不是隔着上千裡,就是兵無戰心,很多兵馬上路的時候就打定主意不會與建奴交戰,他們的調動更像應付朝廷。

官軍抵抗不力,宣大境內狼煙處處,後金軍如入無人之境,曾經號稱九邊精銳的宣大不堪一擊,三路大軍拉開大網,騎兵呼嘯馳騁,成千上萬的百姓被後金兵擄獲,在寒風中被驅趕向關外,一路橫屍無數號哭遍野。

後金的東路軍遣送了大部分人口後,開始向南趕往大同府,準備與皇太極會師於應州。

。。。。。

二月初六日,武安北界,一個簡陋的營地幾乎被呼嘯的風雪掩蓋,這片營地有上千人,馬匹卻非常少,營地中間沒有任何旗幟,看不出來是哪裡來的營伍。

其中一個帳篷布簾打開,鍾老四吐着白氣從裡面出來,頭上很快飄滿雪花,接着周少兒也鑽了出來。

兩人在雪地裡站着,往南張望了一陣都有些失望,周少兒縮着頭攏着雙手,轉眼看看鐘老四道:“第五營一追過黃河,那就天天的居無定所,咱們的商社在河南點也不多,或許塘馬根本就沒找到祝代春,要是拿不到手令,你說咱們是不是看來都是些蠢蛋,這大冷的天,不知道在林縣烤火,卻在這裡喝雪吹風。”

“你媽的,跨一腳就是真定府,就因爲祝代春那一張破紙,咱們只能等在這裡。。”鍾老四在風雪中昂首挺胸,往北邊看了一會道:“山西可是老子老家,雖然老子不是大同府的人,不過那韃子說不準打到哪裡,那些人要是被韃子抓了,那就是入了十八層地獄了,也不知道朝廷派了足夠的援兵沒有。”

龍騎兵一千一百餘戰兵以拉練的名義已經到達此處兩天,與真定府只有一步之遙,預備千總部甚至已經越過邊界,一路往北運送糧草。

剛開始的時候,真定府的官兵驚慌不已,派出多人來查看,他們還以爲是林縣那些招安的流民又造反了,好在情報局找到當地商社,通過私下的渠道跟官府作了說明,只說是受命返回的登州兵馬,準備通過真定府增援宣大。此時韃子入寇的消息已經傳開,真定府聽說是登州鎮,還巴不得登州鎮能留下來。連地方的阻力都沒有了,但鍾老四還是受限於調兵的權限,戰兵被框在武安北界動彈不得。

周少兒聽完嬉笑道:“朝廷的兵馬不就是通州、昌平那些麼,最多再加上遼鎮的,這些頂什麼用,還得是咱們登州鎮去才行,可咱們就在這裡,兵部爲啥不直接來調咱們呢?”

“都把咱們忘了唄。”鍾老四不滿的道:“祝代春把咱們丟在林縣,或許登州還以爲咱們去了河南,在兵部那裡咱們就更可憐了,咱們可能連兵冊都沒有。”

周少兒嘿嘿一陣笑,“眼下到處都亂哄哄的,忘了也可能的,要不咱們就別去山西了,就躲在林縣過冬不好麼,你非要巴巴的走上千裡去跟韃子拼命。”

“當然要去,陳大人說過,跟流寇有時還可以談談,跟韃子沒得談的,打到他們投降爲止,先把遼東幾百萬血債清算了再說其他的。”鍾老四捏捏鼻子,噴出一把鼻涕,用手甩在地上,“老子就愛聽陳大人的,陳大人最喜歡打韃子,老子也是一樣,流寇太弱了點,打着不帶勁,上次旅順就沒打成,他媽的。”

周少兒又張望了一番,終於忍不住對鍾老四道:“算了,別在外邊等,你回你的帳篷,我回連隊去了。”

“你走你的。。。”鍾老四突然舉起手,盯着周少兒道:“有馬蹄聲。”

周少兒細心聽了片刻,果然有馬蹄疾馳的聲音,兩人連忙跑到營門,只見幾名塘馬已經在營門下馬,正在跟守門的排長遞交軍牌。

鍾老四大步走出去,對着幾人道:“幾位兄弟是從哪裡來的?我是第五營副營官鍾財生,有命令就馬上給我。”

當先一個塘馬拉開臉上的圍巾,拿出一件火漆密封的軍令,吐着白氣道:“軍令司急令,,交第五營副營官以上軍官親啓,我們是從林縣追過來的。”

鍾老四連忙接過來,打開一看,上面寫着,“登州鎮軍令司七年作戰一號令,命第五營留守林縣兵馬立即救援宣大,以龍騎兵機動打擊建奴分兵,對後金小股分兵形成威懾,望龍騎兵充分發揮機動優勢,抓住機會重創其一股,逼迫其集結軍隊,進而減少搶掠範圍,救山西百姓於水火。此令,登州鎮總兵官陳新。”

鍾老四怪叫一聲,一拍大腿大笑道:“居然是陳大人親自簽發的,老子就說陳大人必定會去打韃子的,陳大人遠在登州,命令都到了,他祝代春就在河南反而拖在後面,這水準就是不同,你孃的軍法官、訓導官,老子這次看你們還敢說什麼。”

周少兒在一旁趕緊提醒道:“請幾位塘馬兄弟進去休息,或是找人安排他們去林縣。”

“他們自己去林縣。”鍾老四一揮手,轉身就往自己的軍帳跑,“周少兒回連隊,咱們馬上就要拔營。”

周少兒無奈的搖搖頭,那領頭的塘馬看着鍾老四背影呆了一下才對周少兒道:“煩請大人跟那位副營官說一下,他要把下半截的回執簽了給我們,我還要派人回去交令。”

周少兒連忙跟守門的旗隊長打了招呼,把登記都省了,趕緊跟着到了鍾老四營房,剛到門口,鍾老四已經批好紅披風走出來,腰上的鞓帶也紮好了,將簽好的回執交給那塘馬。

“吹集結號!”鍾老四看看周少兒咧咧嘴,“集合晚的連長打二十軍棍。”

周少兒低聲罵了一句,趕緊撒丫子就跑,才跑了幾步,身後的集結號就響起來,整個營地立即沸騰起來,軍官的喝令聲響成一片。

鍾老四騎上自己的馬,放眼望去,營地中跑來跑去都是步兵,他們的坐騎都已經在前面運送補給,龍騎兵已經成了步兵。

這個營地是個簡易營地,帳篷也不是行軍專用,只是預備兵幫着搭的窩棚,所以他們收拾的東西很少,糧草也在前面,上千人的軍隊很快準備完畢。

鍾老四看着風雪中肅立的整齊隊列,心中一種自豪油然而生,他猛一揮手,“龍騎兵,出發!”(未完待續。)

第91章 暗器第7章 窩棚二第49章 希望第42章 關大弟第62章 另一戰線第15章 街坊第39章 不可小視第37章 兵額第41章 奪食第34章 四城之戰(一)第38章 脫險π第201章 勇武第18章 下一站第58章 擒獲第4章 蔽海而來第158章 當局不迷第51章 長矛森林第65章 價值第7章 窩棚二第59章 掃蕩第16章 擊潰第40章 改個號娶個小第37章 兵額第90章 調整第6章 一家第113章 全局第11章 看房(一)第89章 彰德第45章 心願第167章 百萬長槍第160章 整肅第74章 女人心第4章 狠一點第34章 比苦分贓第72章 萬馬第27章 發小第44章 各方第195章 鄖陽第175章 調兵第42章 回家第6章 訓導官第49章 需求第29章 憋悶的行軍第117章 堅城第14章 肉搏第8章 土地第5章 薊州第56章 散彈第62章 另一戰線第86章 掙扎第15章 新的開始第103章 破營第54章 已巳年第17章 威海衛第42章 回家第47章 爭取第194章 經濟戰第133章 調整第11章 爲何當兵第18章 待機第41章 四城之戰(七)第81章 光復第41章 不送了第43章 暗流第197章 搶購第12章 佯動第83章 新督師第64章 勳章第113章 全局第149章 釣餌第33章 九年第215章 境遇第5章 門市第201章 勇武第107章 旅順副將第87章 流寇第8章 賄賂第206章 可信第44章 各方第82章 選擇第7章 擴軍第48章 倭寇第57章 包衣兵第106章 濃眉大眼第33章 戰局第49章 渡口第11章 看房(二)第33章 小財第111章 腹心之患第52章 半渡第168章 泰安州客棧第7章 擴軍第13章 組織結構第34章 爭地第10章 金州第5章 薊州第70章 畿南第150章 躡蹤第78章 正途
第91章 暗器第7章 窩棚二第49章 希望第42章 關大弟第62章 另一戰線第15章 街坊第39章 不可小視第37章 兵額第41章 奪食第34章 四城之戰(一)第38章 脫險π第201章 勇武第18章 下一站第58章 擒獲第4章 蔽海而來第158章 當局不迷第51章 長矛森林第65章 價值第7章 窩棚二第59章 掃蕩第16章 擊潰第40章 改個號娶個小第37章 兵額第90章 調整第6章 一家第113章 全局第11章 看房(一)第89章 彰德第45章 心願第167章 百萬長槍第160章 整肅第74章 女人心第4章 狠一點第34章 比苦分贓第72章 萬馬第27章 發小第44章 各方第195章 鄖陽第175章 調兵第42章 回家第6章 訓導官第49章 需求第29章 憋悶的行軍第117章 堅城第14章 肉搏第8章 土地第5章 薊州第56章 散彈第62章 另一戰線第86章 掙扎第15章 新的開始第103章 破營第54章 已巳年第17章 威海衛第42章 回家第47章 爭取第194章 經濟戰第133章 調整第11章 爲何當兵第18章 待機第41章 四城之戰(七)第81章 光復第41章 不送了第43章 暗流第197章 搶購第12章 佯動第83章 新督師第64章 勳章第113章 全局第149章 釣餌第33章 九年第215章 境遇第5章 門市第201章 勇武第107章 旅順副將第87章 流寇第8章 賄賂第206章 可信第44章 各方第82章 選擇第7章 擴軍第48章 倭寇第57章 包衣兵第106章 濃眉大眼第33章 戰局第49章 渡口第11章 看房(二)第33章 小財第111章 腹心之患第52章 半渡第168章 泰安州客棧第7章 擴軍第13章 組織結構第34章 爭地第10章 金州第5章 薊州第70章 畿南第150章 躡蹤第78章 正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