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六十二章 決死一戰

大雨之下,具裝鐵騎由昭德殿北側一路向東運動,身後有一支兩千餘人的叛軍緊追不捨,房俊不敢由此向南迂迴至昭德殿左側,萬一那裡也有叛軍堵截,很容易陷入進退維谷的死地,只得沿着東宮宮牆向北,抵達武德殿宮牆之後再向西,緩緩迫近武德門附近。

此時具裝鐵騎的體力幾乎耗盡,沒前行一步都極爲艱難,兵卒還能憑藉堅強的意志力咬牙堅持,戰馬卻沒有那種意志,行進途中不少戰馬紛紛腿軟跌倒……

所幸重甲步卒這個時候也退回武德門附近參與防禦,等到具裝鐵騎抵達,立即上前佈陣擋住叛軍,給具裝鐵騎休息恢復體力的時間。

房俊從戰馬上翻身而下,摘下兜鍪,任憑雨水淋在早已被汗水溼透的髮髻上,再順着脖頸向下流淌,很是涼快。

長長的吐出一口氣,回頭看看疲憊不堪的兵卒、戰馬,微微搖頭。

也難怪曾經在歷史之上橫行一時、不可一世的具裝鐵騎會逐漸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這個兵種防禦力頂級、衝擊力頂級,但由於消耗太大,對於兵卒、戰馬的體力要求極高,只能作爲衝陣或者突襲的手段來使用,想要成爲戰場之上的正規作戰單位,實在是力有未逮,一旦體力耗盡機動性下降,就會成爲活靶子……

雖然在戰場上撤不下去,但叛軍主力依舊勐攻武德門,根本沒有餘力繼續追剿具裝鐵騎,一直追在身後的那一支兩千餘人的叛軍攻不破重甲步卒的防禦,只能遠遠的在外圍遊走而束手無策,這使得房俊獲得了寶貴的喘息之機。

*****

李道宗腳步沉穩的步入昭德殿,目光在李治面上停駐片刻,發現這位殿下還算是鎮定,略微放心,繼而瞥了一眼蕭瑀、褚遂良、崔信等人,前兩人看不出異常,唯有崔信一張老臉滿是惶恐,眉頭緊蹙、神思不屬。

不過這也難怪,身爲崔氏的家主,在山東地界就好似“土皇帝”一般的存在,一貫養尊處優生殺予奪,何曾親身經歷如此殘酷的戰場?

更何況此番支持晉王起兵,整個山東世家幾乎傾其所有,所承受的損失早已超越各自的底線,若晉王成事之後給予大力支持,沒有十幾二十年也難以恢復元氣,若晉王兵敗,則山東世家極有可能就此一蹶不振,三五十年之後,昔日的豪門大閥牆倒屋頹、基業消散,錦衣玉食、高高在上的世家子弟們也將落魄窮困、泯然衆人……

這對於一個立志將門閥躍升至天下一等的家主來說,的確過於殘酷,心中之悔恨固然不足爲外人道,但也很難管理自己的情緒與表情。

見到李道宗面色蒼白,左手緊緊包裹,李治心中一顫,連忙問道:“郡王可是負傷了?要不要緊?本王這就讓太醫爲郡王診治。”

既然打定主意要發起兵變奪取皇位,李治早已預料到各種情況,所以一直將晉王府的太醫帶在身邊,以備不時之需。

李道宗搖搖頭,沉聲道:“多下殿下掛念,不過是小傷而已,已經處置過了。”

李治又道:“郡王乃國之柱石、本王之肱骨,雖然戰場之上難免損傷,但也應當多加小心,不可輕易涉險。”

現在他就指望着李道宗、尉遲恭兩人撐起大局,這兩人當中有一人折損,都意味着滅頂之災。

李道宗將方纔的危險之處述說一遍,繼而嘆息道:“雖然擋住了具裝鐵騎的衝擊,但微臣與房俊直面相對,一個回合便被其擊落馬下,實在是慚愧至極。”

以他的身份、地位、閱歷,早已不在乎個人之勝負得失,被房俊擊落馬下雖然有點丟人,但與整個戰局的勝負相比微不足道,能夠坦然視之。

李治則有些愕然。

以往很多人讚譽房俊什麼“詩詞雙絕”什麼“勇冠三軍”,前者他倒是見識過,也頗爲認可,但是對於後者卻不以爲然,房俊帶兵打仗的確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然而朝野上下一致認爲之所以成爲“常勝將軍”是因爲其麾下軍隊裝備天下第一,再加上火器的威力,每每交戰都是憑藉對敵人的裝備碾壓而平趟過去,真正的戰略、戰術未必多麼優秀。

個人之勇武更是扯澹,不過是倚仗有幾分力氣從而橫行霸道、欺凌弱小而已,旁人忌憚他的家世、權勢只能忍讓,真正到了戰場之上刀對刀、槍對槍的搏生死,誰管你是誰?

而李道宗何等養人?當年追隨在太宗皇帝身後立下無數功勳,不知多少次衝鋒陷陣,面對的皆是當時天下有數的英雄豪傑,其武力值在整個李唐皇室之內也就僅次於齊王李元吉,整個關隴門閥之內能夠穩勝李道宗的也不過宇文成都、裴元慶等寥寥數人,結果現在卻被房俊一個回合便打落馬下……

縱然李道宗年事漸長不復當年巔峰之狀態,可雙方武力相差如此之懸殊,也大大出呼籲李治之預料。

越是如此,李治就越是悔不當初,早知房俊如此驚才絕豔,當初就應該不惜一切代價將其網羅在麾下才是,如果今日有房俊以供驅策,何至於走到這般絕境?

甚至若無房俊之支持,父皇早已廢黜太子,登基爲帝的就是他李治了,又何須鋌而走險將自己置於死地而後生……

“郡王不必自責,房俊將具裝鐵騎留在最後顯然蓄謀已久,有心算無心之下郡王尚能擋住其鐵騎衝鋒,不僅力保陣地不失,更使得本王不至於陷身兵亂之中,本王心中唯有感激。”

現在的局勢之下,李道宗、尉遲恭就是他的兩條大腿,缺一不可,除了盡力安撫之外,半句有可能引起歧義導致李道宗不滿的話語都不能說……

李道宗也是豁達之人,便揭過此事不提,轉而面色凝重道:“李懷勤、劉可滿兩人已經潰敗,安元壽尚不知情形如何,想來也是來不及攻打玄武門的……等到太子左衛率將俘虜安置妥當,必然自玄武門入宮支援武德殿,屆時右屯衛再無後顧之憂,且兵力倍增,對咱們極爲不利。”

李治頷首,“極爲不利”的言辭已經足夠委婉,事實上若不能在太子左衛率入宮之前攻陷武德殿,這場兵變就可以宣告失敗了,區區一個右屯衛都打不下來,更何況再加上一個號稱“東宮第一率”的太子左衛率?

李道宗見李治明白當下局勢之艱難,略作沉吟,勸諫道:“此地乃是死地,一旦未能攻陷武德殿,退無可退。殿下千乘之軀、金枝玉葉,不可蹈履險地,以微臣之見,不如退回承天門坐鎮。”

身在太極宮內,一旦兵敗,上天無路、入地無門,要麼戰死、要麼被俘,絕無倖免之理。若是退回承天門,發現事不可爲之時尚可趁亂遁入長安城內,相信李治事先必然有所安排,皇城也好、各處裡坊也罷,只要潛藏起來,一時半會兒很難被發現。

而後趁亂逃出長安城,無論回到山東重整旗鼓也罷,亦或遠遁江南捲土重來,甚至從此隱姓埋名或者漂洋過海……總歸能夠留得一條命在。

之所以起兵襄助李治,是因爲李道宗認爲李二陛下的心願就是讓李治承襲皇位、登基爲帝,作爲忠於李二陛下的臣子,不惜一切代價也要幫助李二陛下完成遺願。

若是因此導致李治兵敗身亡,是李道宗絕對不能接受的……

蕭瑀也勸諫道:“殿下,江夏郡王之言有理,所謂君子不立危牆之下,還是坐鎮承天門相對安全一些。”

晉王不走,他們這些人就不能走,雖然早已做了兩手準備,即便晉王兵敗也有辦法在陛下那邊分說清楚、消弭影響,並不會承擔太多後果,可這兵荒馬亂的,萬一亂軍叢中發生一點什麼意外,去哪兒說理?

總得保得住性命,再論其他。

一旁的褚遂良、崔信也深以爲然,出言勸諫。

李治默然半晌,他豈能不知眼下之兇險?對於對陣沙場、衝鋒陷陣,他也的確深有忌憚,然而若是此刻撤出昭德殿,豈不就是代表着自己已經承認失敗?

連他都承認失敗,又怎麼寄希望於兵卒將士們視死如歸攻陷武德殿?

深吸一口氣,李治搖頭道:“本王不走!”

未等諸人再勸,他擺擺手,沉聲道:“本王非但不走,還要親自上陣與將士們並肩作戰,這一戰,要麼生、要麼死,絕對沒有任何僥倖!”

就算兵敗之後能夠順利逃出長安又能如何?關隴門閥已經徹底敗落、自身難保,山東世家爲了支持自己幾乎傾盡全力,再無餘力東山再起,而江南士族深受皇家水師之影響,根本不敢繼續跟着自己捲土重來……

已經是絕路了。

難道如同老鼠一般倉惶逃命,從此天涯海角孤苦飄零?

如若那般,還不如當下拼上一把,縱然是死也落得一個酣暢痛快。

第三千三十一章 伏手第九百六十四章 撤州立府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甘爲鷹犬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長安混戰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關心則亂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兵部第九百八十八章 皇室醜聞?第五百零三章 與君同行第兩千五十二章 明升暗降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安枕無憂第一千兩百七十三章 拆遷補償辦法第八百一十九章 求人說項第六百一十章 爲了正義第四百八十四章 太子提親第九百七十八章 何謂帥才?第三百四十五章 灞橋折柳第一百五十八章 詩與酒(中)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社論第九十七章 曠世功勳第一百七十二章 上元(下)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權力鬥爭第九百六十二章 太子背鍋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胡攪蠻纏第九百五十六章 怒氣難消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態度堅決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寬以待人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定論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寒衣祭奠第七百二十六章 放炮接神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侯莫陳氏第4318章 死戰不退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敲山震虎第兩千五十八章 頗感棘手第一百九十一章 牀前明月光(上)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 戰局變幻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不解第一千兩百二十八章 反殺第三百八十二章 敵蹤第三百四十二章 歷史的車輪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王族末日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匹夫之志第三千一百三十二章 預感不妙第4567章 千鈞一髮第九百七十章 我胡漢三又回來了!【求票】第4515章 時代落幕第七百零八章 沒有困難,創造困難也要上!第一百二十六章 收服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 盡在掌握第三百八十七章 請君入甕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唐旗,暢想第三百二十五章 崩潰之像第二百二十四章 不識好人心第二百三十六章 李義府必須踩死!第六十九章 《誡子書》第一千九百八十九章 雨露均沾第七百九十七章 釜底抽薪(上)【萬字求月票】第三千八十二章 劉洎投誠第五百八十一章 士族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等唐軍入甕?第三百三十五章 溫言撫慰第兩千七十七章 君臣反目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齊王李祐第二十九章 武氏女(上)第五百八十章 姐妹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嫉恨第三百三十四章 真相第九百二十二章 王師!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酒宴之後第九百九十章 剖白心跡第一千兩百五十一章 錢從哪兒來?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大破敵騎第四百三十一章 婕妤徐氏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晉王破案(中)第4547章 殺雞儆猴第兩千六十五章 君臣交鋒第十三章 我喜歡的類型第六百九十四章 名將匯聚第四百二十五章 隔閡第一百八十一章 下馬威(中)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 何用出兵?大家發財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節外生枝第一千兩百零四章 欲退無路第三百六十六章 敕建道觀第七十二章 抓捕第一百三十二章 消弭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冤哉枉也第七百六十四章 現在知道害怕了?(求票)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龍首原上第八百四十七章 新時代來臨之前的迷茫【求月票】第五百九十四章 各方膽寒第七十一章 有敵來投第一千兩百四十五章 回府第一千兩百八十一章 故佈疑陣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談判技巧第八百一十一章 各爲其主第四百五十八章 探查隱秘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倭國使節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太子濺血,事兒大了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圍點打援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會師
第三千三十一章 伏手第九百六十四章 撤州立府第一千零六十六章 甘爲鷹犬第一千三百零四章 長安混戰第一千四百四十九章 關心則亂第一千四百零五章 兵部第九百八十八章 皇室醜聞?第五百零三章 與君同行第兩千五十二章 明升暗降第一千二百三十一章 安枕無憂第一千兩百七十三章 拆遷補償辦法第八百一十九章 求人說項第六百一十章 爲了正義第四百八十四章 太子提親第九百七十八章 何謂帥才?第三百四十五章 灞橋折柳第一百五十八章 詩與酒(中)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社論第九十七章 曠世功勳第一百七十二章 上元(下)第一千三百九十三章 權力鬥爭第九百六十二章 太子背鍋第一千一百六十七章 胡攪蠻纏第九百五十六章 怒氣難消第一千五百三十六章 態度堅決第一千三百九十七章 寬以待人第一千六百九十一章 定論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寒衣祭奠第七百二十六章 放炮接神第一千二百四十八章 侯莫陳氏第4318章 死戰不退第一千四百五十八章 敲山震虎第兩千五十八章 頗感棘手第一百九十一章 牀前明月光(上)第一千九百一十一章 戰局變幻第一千四百二十九章 不解第一千兩百二十八章 反殺第三百八十二章 敵蹤第三百四十二章 歷史的車輪第一千二百四十六章 王族末日第一千二百三十七章 匹夫之志第三千一百三十二章 預感不妙第4567章 千鈞一髮第九百七十章 我胡漢三又回來了!【求票】第4515章 時代落幕第七百零八章 沒有困難,創造困難也要上!第一百二十六章 收服第一千六百五十四章 盡在掌握第三百八十七章 請君入甕第一千六百三十章 唐旗,暢想第三百二十五章 崩潰之像第二百二十四章 不識好人心第二百三十六章 李義府必須踩死!第六十九章 《誡子書》第一千九百八十九章 雨露均沾第七百九十七章 釜底抽薪(上)【萬字求月票】第三千八十二章 劉洎投誠第五百八十一章 士族第一千六百六十二章 等唐軍入甕?第三百三十五章 溫言撫慰第兩千七十七章 君臣反目第一千三百二十章 齊王李祐第二十九章 武氏女(上)第五百八十章 姐妹第一千四百一十九章 嫉恨第三百三十四章 真相第九百二十二章 王師!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酒宴之後第九百九十章 剖白心跡第一千兩百五十一章 錢從哪兒來?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大破敵騎第四百三十一章 婕妤徐氏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晉王破案(中)第4547章 殺雞儆猴第兩千六十五章 君臣交鋒第十三章 我喜歡的類型第六百九十四章 名將匯聚第四百二十五章 隔閡第一百八十一章 下馬威(中)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 何用出兵?大家發財第一千二百三十四章 節外生枝第一千兩百零四章 欲退無路第三百六十六章 敕建道觀第七十二章 抓捕第一百三十二章 消弭第一千零七十五章 冤哉枉也第七百六十四章 現在知道害怕了?(求票)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龍首原上第八百四十七章 新時代來臨之前的迷茫【求月票】第五百九十四章 各方膽寒第七十一章 有敵來投第一千兩百四十五章 回府第一千兩百八十一章 故佈疑陣第一千零九十八章 談判技巧第八百一十一章 各爲其主第四百五十八章 探查隱秘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倭國使節第一千五百七十章 太子濺血,事兒大了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圍點打援第一千四百三十七章 會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