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三攻佔東海(下)

但火炮帶給雙方更大的震憾是來自心理上的,金軍的水軍在宋軍面前本來就屢戰屢敗,這一次是更換了武器之後,才建立起了一點信心,那知宋軍的武器同樣也升級了,結果還沒等金軍先用出來,就被宋軍一頓炮擊,又給擊滅了。而宋軍見了,卻都士氣大增,對擊敗金軍更加信心十足。

而就在這時,雙方的距離終於拉近到了三百步之內。

金軍立刻也一起開動,什麼牀弩、彈弓、火龍出水筒,全都一起開動,拼命向宋軍發射過去。但三百步左右的距離,只是牀弩和火龍出水筒射程範圍,用彈弓發射的轟天雷、霹靂彈、猛油彈一類的火器的攻擊距離只有二百步,但金軍這時顯然是陣腳大亂,不管三七二十一,都一齊發射出去。結果可想而知,所有彈射的火器全部都落到大海中。也惹得宋軍好一陣鬨笑。

抹然使乞塔的座艦雖然以經退到第二線,但他站在船樓上,戰況也看得十分清楚,見金兵不顧一切的胡亂攻擊,不禁氣得踩腳大叫,只可惜在海面上他的罵聲只有自己的船上才能聽見。等各船的主將發覺不對,才制止了金軍的這種胡亂發射,但這時金軍以經白白打出了幾百個彈射火器。

其實現在同樣也進入了宋軍的射程範圍。因此宋軍也毫不客氣,牀弩發動,如臂粗的弩槍向敵艦飛射而去。

海面上頓時勁風呼嘯,弩槍在空中互相亂飛,有些落到了水中,也些射在敵方的戰船身上,雙方也各有一些士兵被弩槍射中身亡。但總體來說,雙方射出的弩槍數量有限,對敵人造成的傷害更是微乎其微,主要還是威嚇的作用。而由於這一次海戰有了火炮的加入,這種威嚇力也變得微不足道了。

宋軍打頭的是鐵甲船,雖然也有被弩槍射中,打得鐵甲“乒乓”作響,火花直冒,但都沒能夠穿透近半寸厚的鐵甲,一無例外的都被彈落到水中。而鐵甲船上的火炮仍然繼續發威,不斷髮出怒孔,噴出火舌,兇猛的轟擊着對方的船艦。

由於現在距離拉得更近,因此炮擊的命中率有了近一步的提高,十炮之中,一般能有三炮擊中目標。算下來金軍以有近二十艘戰艘被擊中了。至少有十艘戰船基本失去了戰鬥力。

一直到雙方的距離拉近到兩百步以內的時候,雙方纔真正用彈射火器互相攻擊,開始對敵軍展開實質性的打擊。

而雙方打頭的戰船更是首當其衝,接受了對方大多數的打擊。發射出來的火器各有不少命中目標,宋軍金軍的戰船都有不少被敵人彈射過來的火器擊中,傷亡人數在進一步増大的同時,還有一些戰船也着起火來。

不過火器對鐵甲船的傷害也極爲有限,相反距離拉近了之後,宋軍的火炮也越打越準了。一般來說,火炮是能遠不能近的武器,如果是在陸地上,火炮的攻擊範圍在四百到六百步之間,而如果進入到二百步以內,基本就是火炮打擊的死角,發射出的炮彈一般都會從戰士的頭頂飛過來。

但在海上卻不存在這個問題,因爲戰船的範圍拉得極大,二三百艘戰船可以拉開到幾裡的範圍,無論火炮怎樣打,在炮彈打擊範圍內都會有戰艘,只看打不打得中了。而且戰船上高豎的桅杆和寬大的風帆也爲火炮提供了大量目標,甴於距離拉近,加上戰艘的密度加大,火炮的命中率竟然達到幾乎毎兩炮必會有一炮命中目標。

而宋軍也改變了先前毫無目地的亂射,而是各船咬定一艘敵艦,重點攻擊,一直到徹底相其打殘爲此。正所謂就是傷十指不如斷一指。

其實不盡只是裝了火炮的戰船,宋軍其他的戰船同樣也釆用相同的戰術,由五六條戰船自動對準一艘敵船,什麼弩槍、轟天雷、霹靂彈、猛油彈、蒺藜火球、煙球等等,一骨腦向着對方一陣猛擊,直到敵艦全船着火,撲不勝撲爲止。

儘管金國水軍在戰船的性能,武器,甚至是單個戰船的操控能力上面和宋軍相比,基本以經差別不大了,但在全軍的指揮,整體的戰術素質,局部戰船之間的小組配合上,金軍的水軍和宋軍相比,還是有相當大的差別。而這種差別不是靠努力提高技術就能夠彌補得了的,必須經過戰場上不斷經過的實戰錘鍊,集累經驗,才能逐步提高。在這方面,金國的水軍顯然還欠缺得多。

這時雙方交戰的時間以經達到了近兩個時辰,金軍至少有四十條戰船受到了重創,其中有一半都是被火炮重創,而宋軍只有十餘條船。

而在戰場上,也以經進入了短兵相接的時候。不過雖然說是短兵相接,但實際雙方之間差不多還有六七十步左右的距離,這就是海戰的特點。同時雙方的弓箭手也開跆發揮作用,射出的絕大多數箭矢自然都是火箭,而且基本都是釆用拋射法,一方面加大箭矢的射程,另一方面也儘可能讓箭矢落到甲板上,殺傷力大不大,射不射得中人並不重要,只要讓火勢在敵人的船上蔓延開就行了。

帶着火焰的箭矢如同雨點一般朝雙方落下去,宋軍金軍陣中都有不少戰船着了火,船舷、甲板、船樓、船帆,都會燃燒起來。而戰船的士兵一面繼續攻擊對手,一面忙着打水填土,撲滅自己船上的火焰。隨着火勢的逐漸增加,海面上也聚起了大量的濃煙,充滿了嗆人的味道。

但宋軍突進的速度並沒有減慢,擔任兩翼先鋒的鐵甲船以經衝進了金軍的船陣中,三艘裝配了火炮的鐵甲船一馬當先,排成了一個品字型,就像一個箭頭,一下釘入了金軍的船隊中,而同樣裝了火炮的大型神舟緊隨其後,甴於神舟比鐵甲船高出一大截,因此雖然跟在後面,但並不影響火炮的轟擊。在大型神舟的兩邊,各是五條鐵甲船,保護着大型神舟的兩翼,再隨後是小型神舟和其他戰船,保持着一個完美的突擊陣型,殺入金軍的船陣中。

這一下前、左、右三面都是金國的戰船,兩船相隔最近的距離還不足三十步,根本就不用怎麼對準,只管拼命開炮就行了。幾乎炮無虛發,每一次炮擊必會收到迴應,被火炮擊中之後,飛濺而出的朩屑碎片都可以彈射到鐵曱船身上。

金軍船陣立刻被宋軍攪亂,戰船有的躲,有的逃,有的讓、有的退,前後失據,不少戰船都發生了互相碰撞,擠成了一團。而抹然使乞塔發出的號令也沒有人聽了。

而且宋軍不僅僅只是炮擊,其他戰船上的遠程武器和弓弩手們也都鉚足了勁,對準金軍的戰船,拼命發射。儘量也有金軍的戰船還擊,但大多數都是各自爲戰,力量分散,對宋軍根本形不成有效的打擊力量,因此金軍的戰船一艘一艘的被擊中,燃燒着,被宋軍打得全無還手之戰。

宋軍兩翼的船隊就像是一個巨大的兩股漁叉,硬生生插入到金軍的陣中,眼看着就要把金軍分割成三截。而中間的部份,以經陷入了宋軍的三面包圍之中。

抹然使乞塔一見情況不妙,立刻下令撤退。然後首先命令自己的座船調轉船頭,向水寨逃去。而其他的戰船見了,也紛紛調轉船頭,準備逃跑。只是一開始抹然使乞塔見宋軍的火炮厲害,就躲到了後面,因此一直沒有和宋軍的戰船接戰,也能從容的轉舵、扯帆、逃跑。別的戰船可就沒有抹然使乞塔那樣好的運氣了,由其是苦了那些還在和宋軍交戰糾纏的戰船,在這個時候轉向,可自殺幾乎沒什麼分別。

於是金軍的戰船逐漸分成了兩部份,一部以經轉過頭來,朝水寨的方向撤退,而另一部份以經被宋軍咬住,只能硬着頭皮,苦苦支撐。

李公佐一見大局以定,大部份金軍的戰船都以經逃走,和宋軍支應的戰船隻剩下幾十艘,立刻下令,命而徐海則留在戰場上,準備登船作戰,俘虜金軍的戰船。而自己領着張淵帶着船隊,去追擊逃軍。

在追擊的過程中,宋軍又連繼擊深了三十多艘戰船,俘虜了十幾艘,直到金軍都逃進了水寨中,這才停止了追擊。這時天色以晚,李公佐下令退後三十里,並且就在海州沿海找了一處岸邊暫時停靠。而徐海掃清了戰場,也過來和李公佐的船隊匯合。

這一戰的結果是金軍被擊沉戰艘六十七艘、有二十七艘戰船受創,需要修理之後才能重新恢復戰鬥力大型樓船,有五艘被擊沉,二艘受重創。陣亡金兵四千七百五十人,受傷二千四百二十八人。

而宋軍被擊沉三十九艘戰船,另有十九艘船受到一定的損傷,需要修理之後才能重新恢復戰鬥力,陣亡二千一百零九人,受傷八百四十七人。另外俘虜金軍的戰船三十七艘,其中有二十六艘可以立刻投入戰鬥使用,俘虜金軍一千七百三十七人。並繳獲器具,物資若干。總體來看,宋軍僅僅只損失了二十六艘戰船,大約佔總戰船數的一成,而且只有兩艘小型神舟受創,其他主要戰船基本沒有受多大損失。戰鬥力也沒有什麼影響。

儘管金國水軍的戰鬥力有了相當大的提高,但這一戰還是以慘敗而告終,這樣的結果,還比不上九年前的南征時期。完全是因爲宋軍裝配了新的水戰利器——火炮。

李公佐首先派人立刻去向曹勳報捷,然後下令,士兵抓緊休息,而各船立刻從補濟船上重新補足裝配,並且把傷員和俘虜轉移到以經騰空的補濟船,忙碌了一夜之後,總算是都準備完成了。

第二天一早,李公佐命令受傷的戰船和帶着傷員、俘虜的帶着補濟船一起返回楚州的水寨,並派了五艘一千料的戰船沿路護送。其他戰船重新整隊,殺向金軍的東海水寨。

抹然使乞塔這時那裡還敢和宋軍交戰,只是下令緊閉寨門,拒不出敵。同時命人嚴加守防水寨,以防宋軍強攻。

李公佐一見金軍不敢出戰,立刻下令強攻水寨。

所謂水寨,其實就是在戰船上堅起粗木柵牆,然後用鐵鎖相連,組成的一道水上浮牆。相然對外還設有拒木一類的保護工事。但這種木柵結構的牆體那裡受得住火炮的轟擊。宋軍由裝配了火炮的九艘戰艘打頭,對準水寨的寨牆,展開了一輪猛轟。

每一門火炮都連開了十次,一共打出二百餘炮,立刻將木柵檣轟開了一個十幾丈寬的大口子。宋軍的二十八鐵甲船首先開動,由六艘裝配了火炮的鐵甲船打頭陣,從缺口衝進了水寨。然後在水寨裡又是一陣炮擊。

這時水寨裡密密麻麻,停滿了金國的戰船,宋軍就是閉着眼睛開炮也沒關係。而且就算打不中戰船,也能落到岸上的營地裡,反正是怎麼打都有。而其他沒有裝配火器的戰船也都各自開火,將能用的武器全都發射出去。

水寨之中馬上就亂成了一鍋粥,金軍紛紛登上戰船,起錨揚帆,準備戰鬥,也有不少人開動牀駑彈弓,拼命攻擊殺入水寨的宋軍。

其實宋軍殺入水寨的戰船並不多,只有二十八艘鐵甲船,大部份都是金國的戰船。而水寨裡能有多大的地方,那夠讓這麼多戰船拉開陣式,縱橫馳騁的,發射的弩槍火器有不少都打到自己的戰船身上。而且金軍只顧開船迎戰,結果戰船互相碰撞擁擠,反而束手束腳,擺佈不開。有的戰船着火,火勢很快就蔓延到相鄰的其他戰船上去了。

幸好東海水寨不是隻有一個寨門,許多士兵見勢不妙,紛紛打開其他寨門,逃出水寨去了。而李公佐也下令,其他戰船都開入水寨,一面俘虜剩餘的戰船,一面全面佔領水寨。

一一八吾圖撒合裡(上)五十一定都(下)五 信王府4二 徐州大戰 下四十三了結(一)七部署廣州3四十二金殿審議(下)八出鎮北京4十一結案1十六弒君5十一交趾臣服4十五分兵兩路6七年輕人的天下4四十四溧水攻防(三)六公主傾情3四 全線崩潰5四十五鹽州之戰(上)十七立後(一)一南下3十六 廣州3一百四告別王罕(三)二十六宋軍出擊(下)一零六野狐嶺之戰(一)七年輕人的天下2一二四聯姻五 信王府2一雙懸日月4六十三萬全平戎大陣十八臨安的流言6三 白土鎮大捷 中五十五議和(二)二十九除夕夜宴(上)三臨危受命3六十三萬全平戎大陣十一圍城打援4四十四大宋的佈防(上)五 信王府1六十七德安府之戰(二)八十招之約3一一六結局——札木合六摩尼教的滅亡4十四十三翼之戰3二十八突破 黃河防線(二)九楊炎歸來5一雙懸日月5十 轉進山東 中十八臨安的流言1三臨危受命6十二突襲廣州6五十一準備秋獮(上)八禮社江之戰4七十一說動李全六十勸降(三)十三鶴蚌相爭1一一八金庭北遷十八蒙古軍出擊(下)五十五議和(二)四十二金殿審議(下)十四兵變2一一一重開議和(下)十八臨安的流言3五十七皇城之戰(二)九 黃河 下二海上突襲1三新婚蜜月7六十四和談(下)七十孤注一擲(三)十三太子北巡(二)五十六北境告急十二 海邊 雨 激戰 下四 再上征途5三十五演武一下旨南征7二十一兵制改制(上)十六掃平海盜7二十九突破 黃河防線(三)一百四告別王罕(三)四 四川驚變7十收復大理城4六出奇制勝2十二突襲廣州1八 回憶臨安的歲月(上)三十二安西兵變(下)七十八中都叛亂(三)六公主傾情7二十一兵制改制(上)九戰象2五 進攻海南4一零三太湖平亂(下)八十四叛亂終止(二)六公主傾情3一下旨南征4三新年3六 臨安之夜2十八臨安的流言3四十八蘭州攻防(上)六摩尼教的滅亡5十七強攻廬州四 四川驚變6一一四小插曲
一一八吾圖撒合裡(上)五十一定都(下)五 信王府4二 徐州大戰 下四十三了結(一)七部署廣州3四十二金殿審議(下)八出鎮北京4十一結案1十六弒君5十一交趾臣服4十五分兵兩路6七年輕人的天下4四十四溧水攻防(三)六公主傾情3四 全線崩潰5四十五鹽州之戰(上)十七立後(一)一南下3十六 廣州3一百四告別王罕(三)二十六宋軍出擊(下)一零六野狐嶺之戰(一)七年輕人的天下2一二四聯姻五 信王府2一雙懸日月4六十三萬全平戎大陣十八臨安的流言6三 白土鎮大捷 中五十五議和(二)二十九除夕夜宴(上)三臨危受命3六十三萬全平戎大陣十一圍城打援4四十四大宋的佈防(上)五 信王府1六十七德安府之戰(二)八十招之約3一一六結局——札木合六摩尼教的滅亡4十四十三翼之戰3二十八突破 黃河防線(二)九楊炎歸來5一雙懸日月5十 轉進山東 中十八臨安的流言1三臨危受命6十二突襲廣州6五十一準備秋獮(上)八禮社江之戰4七十一說動李全六十勸降(三)十三鶴蚌相爭1一一八金庭北遷十八蒙古軍出擊(下)五十五議和(二)四十二金殿審議(下)十四兵變2一一一重開議和(下)十八臨安的流言3五十七皇城之戰(二)九 黃河 下二海上突襲1三新婚蜜月7六十四和談(下)七十孤注一擲(三)十三太子北巡(二)五十六北境告急十二 海邊 雨 激戰 下四 再上征途5三十五演武一下旨南征7二十一兵制改制(上)十六掃平海盜7二十九突破 黃河防線(三)一百四告別王罕(三)四 四川驚變7十收復大理城4六出奇制勝2十二突襲廣州1八 回憶臨安的歲月(上)三十二安西兵變(下)七十八中都叛亂(三)六公主傾情7二十一兵制改制(上)九戰象2五 進攻海南4一零三太湖平亂(下)八十四叛亂終止(二)六公主傾情3一下旨南征4三新年3六 臨安之夜2十八臨安的流言3四十八蘭州攻防(上)六摩尼教的滅亡5十七強攻廬州四 四川驚變6一一四小插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