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8章 紛紛亂亂大後方

恆州常山郡地處河北道南北兩條大驛道交匯之地,西鄰河東道,又有井陘關,乃是整個河北最爲要衝之地。安祿山叛亂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到了此地,脅迫太守顏杲卿聽命於己之後,就便命心腹大將李欽湊率領三千兵馬從恆州往西,至井陘關駐守,主力大軍則從恆州南下,經邢州鉅鹿郡等各州郡,預備從靈昌郡渡河,取河南而進逼都畿道

常山太守顏杲卿和幾個早早就名滿天下的從兄弟不同,他乃是門蔭出仕,多年都只在低品徘徊,開元末年遷范陽節度使府參軍,那時候安祿山雖還只是平盧節度使,卻對其頗爲嘉賞,等到一從裴寬手中接過范陽節度使一職,就奏其爲節度判官,不數年更是奏請顏杲卿爲常山太守。

可以說,顏杲卿自從出仕之後,最大的恩主便是安祿山。這些年來,不少文武對於安祿山這一介胡將卻深得帝心頗有微詞,顏杲卿身在河北,眼看其重用蕃將,排斥漢將,甚至對文官事務也常常插手,也不是沒有諫勸過這個頂頭大上司,若非知道天子倦政,向朝廷告狀也沒用,他早就上書了。作爲聲名赫赫的顏家子弟,安祿山對他也一直還算尊重,至於那些勸諫就全當耳邊風了。

此次安祿山過境,不明所以的顏杲卿自然前去迎接,等到發現緊跟着的千軍萬馬時才覺察到不對,可那時候什麼都已經晚了安祿山不但帶走了他的兒子顏季明,而且還派兵駐守井陘關,最最關鍵的是,他這個太守從前並無兵權,如今通衢大道全都被安祿山麾下兵馬把持,他竟是失去了和朝中的一切聯絡

“使君,有平原郡的信使”

書齋中,焦躁不安的顏杲卿聞言一愣,隨即欣喜若狂,大聲叫道:“快拿進來”

安祿山離開恆州南下準備從靈昌郡渡河,隨即親自發起奪取洛陽一役,所以如今往西往南的要道全都被把持,各式各樣的捷報層出不窮,彷彿洛陽隨時可取,朝中的舉措顏杲卿絲毫不知。可河北道境內卻還是能夠互通聲氣的,他前時派出信使往各州太守處探聽消息,其中也包括德州平原郡。因爲平原太守不是別人,正是他的從弟顏真卿

等到他接過那銅筒,小心翼翼打開三層封口取出信箋,登時眼睛一亮,臉上亦是露出了極其振奮的表情。顏真卿竟是在心中表示,已經在境內招納了不少勇士,聯絡他等候合適的時機舉事

“使君,十萬火急”

就在這時候,常山長史袁履謙也匆匆闖進了書齋。看見顏杲卿正興高采烈地擡頭衝着自己看來,他微微一愣,隨即便連忙上前呈上了手中的東西:“使君,我今日回私宅,卻有人從外頭將這樣東西綁在箭上射進了我的書齋中。我原以爲是安賊的那些軍卒又耍什麼花招,誰知道撿起來打開一看,卻發現上頭蓋着朔方節度使府郭大帥和安北大都護府杜大帥的兩方大印”

此話一出,顏杲卿登時大吃一驚。朔方節度使郭子儀這些年來屢立功勳,聲名鵲起,可相形之下,另一個名字卻在這三十多年來自始至終如雷貫耳——那就是顏真卿也要尊稱一聲師兄的杜士儀此前聽到安北牙帳城被圍,竟是因爲羅希秉胡亂調兵之故,而後又是都播西侵漠北大亂,他還曾經又痛心又惋惜,誰知道倏忽間竟會有這樣的轉折

他連忙一把搶過袁履謙手中的信,三兩下展開一看,就只見那一篇絕對可稱得上是好文章的信中,不但言簡意賅地說明,已經默認都播來日佔據契丹和奚族領地爲代價,說動都播之主懷義可汗拒絕安祿山南下河東與其合兵的請求,而是通過契丹和奚族領地直擊幽州,幫助大唐平叛同時,安北大都護府一路兵馬直取河東,將會設法從井陘關開進河北道,另一路兵馬將會和朔方節度使下轄的兵馬一起迎擊安祿山大軍,所以請河北諸州縣的主司暫時按捺一下,等待合適的時機。

其中,“留此有用之身,以圖精忠報國”這短短十二個字,顏杲卿看得心頭一燙,眼中竟是隱隱流露出了水光要知道,他因爲此前一時不察,而不得不暫且接受了安祿山所賜的金魚袋和紫衫,心裡不但屈辱,還始終擔心異日此舉會成爲別人指責自己甚至顏家的污點

袁履謙見顏杲卿如此動容,連忙問道:“使君覺得這封信是否可信?”

“安祿山把你我子弟全都帶走作爲人質,又留下了心腹大將防守井陘關,如今自己一心直取洛陽,你覺得他可能會爲了試探你我的心思,杜撰出這樣一封信來?”顏杲卿反問了一句後,便重重捶在自己面前的桌案上,“而且,安賊麾下的那些幕佐,如嚴莊高尚之輩,早已經泯滅羞恥之心,他們如果用計,一定會一面如此寫信,一面派人在這常山郡死死盯着我們,恨不得我們立刻露出破綻,然後把我們一網打盡,絕對不會讓我們暫時隱伏等待時機”

袁履謙想想顏杲卿的話,不得不認爲很有道理,可要說真的什麼都不做,他又覺得有些不甘心。等到顏杲卿命他篩查太守府的屬官以及小吏,以及查訪民間的反應,然後悄悄招募勇士之後,他方纔喜上眉梢。正要告辭離去的時候,顏杲卿突然又叫住了他。

“賢弟,你我共事多年,有一句話我的囑咐你。你家幼子前時曾經在太守府中詢問小吏,前時外間一本傳奇上說,陛下得位不正,以及三王受冤被廢之事是真是假。茲事體大,切不可被奸人矇蔽”

一下子從如何抗擊叛軍這樣的大問題,拐到了外間流言蜚語這樣的小問題,袁履謙卻非但沒覺得輕鬆,反而更加緊張了起來。他默默點了點頭,正要離開屋子時,卻突然頭也不回地問道:“使君,恕我問一句大不敬的話,那些流言你信還是不信?”

顏杲卿本以爲自己會嚴詞斥責袁履謙,可話到嘴邊他方纔發現根本一句都說不出來。關於這一部唐隆傳奇,很多細節都實在是太詳盡了,什麼李隆基在殺死太平公主之後,原本想連帶將自己的父親睿宗皇帝李旦一併殺了,然後顛倒黑白說成是死在亂軍手下,卻不料郭元振竟然帶領兵卒死死衛護,於是只能逼其交權了事。但郭元振卻因此被天子銜恨在心,短短三個月後就被李隆基找了個藉口發落,險些被殺,最後貶死在了路上。

他不是不信,而是根本就知道這都是真的。從前天子百般遮掩,千般矯飾,但縱觀整個李唐,從高祖登基一直到現在,如此父子相殘甚至母子相殘的事情,還少嗎?

袁履謙發現顏杲卿沒吭聲,沉默片刻後又低聲說道:“另外,使君也請留意一下,自從安賊叛亂之後,這些流言就越發沸沸揚揚,顯然兩邊已有勾結。”

顏杲卿勉強打起精神應了一聲,等到袁履謙離去,祖籍山東琅琊,一直都以聖人苗裔自居的他不禁捧着腦袋頹然坐了下來。無論兩漢魏晉,甚至是隻有兩代的短命隋朝,也從來不像大唐這樣,幾乎每一代天子的登基都伴隨着無數血腥殺戮,充斥着各種陰謀。如果現如今還是從前的開元盛世,縱使有人翻當年的舊賬,百姓也未必會放在心上,可在賢臣盡去,朝中一個李林甫接着又是一個楊國忠,然後是安祿山這樣一場叛亂之後,民心又會如何?

不管如何,至少李隆基已經失盡人心

突如其來的這場亂事對長安城中上下人等來說,也同樣是猝不及防。安祿山每次到長安,大多就是憨態可掬扮小丑,裝老實,所以在大多數人的心目中,那就是個憨厚的胡兒,老實的胖子。即便有楊國忠一再舉發安祿山的反意,可大多數人都認爲,那隻不過是楊國忠和安祿山的私人恩怨。所以,在接到安祿山叛亂的消息後,即便楊國忠身爲宰相一再呼籲立刻動員兵馬反應,身在華清池的李隆基還是猶豫了整整五天,方纔真正相信了這個消息。

而加上信使在路上耽誤的功夫,這恰恰使得叛軍氣勢如虹,頃刻之間席捲了整個河北,眼看就要渡過黃河河

徹底相信了這個事實後,李隆基又驚又怒,第一反應便是留着太子李亨在長安監國,自己率軍親征。然而,楊國忠和李亨的關係雖然不如和李林甫和李亨的關係那樣勢不兩立,可楊玉瑤還沒有兒子,如若李隆基有個三長兩短,楊家滿門富貴也就付諸流水,顏國忠又怎敢放李隆基去親征?於是,他不但說動了右相韋見素和自己一起去勸諫,一把鼻涕一把眼淚用足了功夫,又讓楊玉瑤出面哭訴,總算是把李隆基親征的心思給打消了。

既然不再一心想着親征,李隆基便一面下令招募京兆勇士,一面打算從在長安的十六衛大將軍中擇選從前在邊鎮呆過,頗有戰功的派去河東河南主持戰局。在先行派出衛尉卿張介然爲河南節度使,招募健兒,主持河南全線防務,保障東都不失後,楊國忠又舉薦哥舒翰招募長安健兒,出潼關阻擊叛軍,李隆基本就心儀哥舒翰勇武,當即下了詔命,同時應楊國忠從前之請,竟是慨然封其爲西平郡王。

即便知道這次出征風險絕大,可面對天子的厚賞和知遇之恩,哥舒翰也只能硬着頭皮接下了這個燙手山芋。

除此之外,李隆基本想重新啓用裴休貞爲河東節度使,可這時候,從前還舉薦過裴休貞的楊國忠卻委婉勸諫了一句,道是河東乃裴氏根基。果然,一聽這話,一直對世族頗有提防的李隆基立刻打消了這個念頭,卻是派王承業爲太原尹,兼河東節度使,調動河東兵馬。

就在哥舒翰即將離開長安的節骨眼上,一個消息從前線驟然送到了宮中。

第846章 毒瘤第737章 節度幕府第1103章 互相抄老巢第80章 墨窯制墨第594章 突厥求互市第581章 大局已定第773章 趁火打劫第680章 走馬上任第779章 郎舅之志第951章 大軍調停第273章 覆雨翻雲第572章 戰雲密佈第1001章 利誘韋堅第1221章 范陽請降第1198章 丟臉的禁軍第868章 公報私仇第965章 老驥伏櫪,夫妻依依第257章 妙筆如刀,妓家商未來第101章 珠聯璧合訪張旭第202章 靈犀第1169章 巨敗之後鞭文武第378章 舅舅第933章 一方支柱第625章 爲副節度賀!第1121章 心灰意冷的死遁第218章 飛龍閣上與君約第81章 進士科試賦第856章 請君鎮胡戶第170章 藏鋒之劍第855章 升官發財本一體第344章 破家縣令,滅門令尹第1255章 不是兵諫的兵諫第434章 製茶之道第983章 跑官第897章 劍術教習第479章 江陵遇故跡第970章 子當明父志第478章 天倫之樂第239章 寒光雄曲,一箭穿心第1173章 巧計攻雍丘第235章 戮力同心!第1258章 替人君施恩第613章 冥頑不靈第719章 圖謀後事第1073章 忠臣遭屈第1038章 調兵遣將第1232章 死中求活第283章 袖手觀狗吠第523章 風雲際會第1038章 調兵遣將第577章 守城之戰第436章 深謀遠慮話江南第434章 製茶之道第979章 無垢之玉環第308章 陛下此言差矣第585章 雲州宣撫使第264章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第278章 君子不奪人之功第574章 不速之客第787章 好男兒當如是第100章 紅袖添香更添亂第488章 吳郡之盛,顯宦不絕第561章 釜底抽薪第826章 老驥伏櫪,寶刀未老第609章 許君給事中第847章 杖殺示衆第1006章 夫人政治,赤膽忠心第1198章 丟臉的禁軍第881章 最寒帝王心第721章 捷足先登第653章 大丈夫第1219章 納降第388章 風雲變幻第1019章 磨刀霍霍第346章 抗爭第498章 原是故人伎倆第464章 高升第89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第1003章 左右逢源最難事第869章 死到臨頭,反咬一口第140章 突變第792章 王帳喋血第861章 一鏡激起千層浪第158章 髒水和黑鍋第773章 趁火打劫第225章 薊北樓上夕陽會第172章 借刀殺人第566章 雲州招商第128章 第二波的造勢第70章 賜官放歸第539章 出鎮一方第1035章 亂第1220章 非戰之罪第711章 銓試第801章 節度之威第844章 鬧劇第1111章 昔日雲州三傑第1107章 狗咬狗第736章 隴右節度第302章 婚約嫁妝
第846章 毒瘤第737章 節度幕府第1103章 互相抄老巢第80章 墨窯制墨第594章 突厥求互市第581章 大局已定第773章 趁火打劫第680章 走馬上任第779章 郎舅之志第951章 大軍調停第273章 覆雨翻雲第572章 戰雲密佈第1001章 利誘韋堅第1221章 范陽請降第1198章 丟臉的禁軍第868章 公報私仇第965章 老驥伏櫪,夫妻依依第257章 妙筆如刀,妓家商未來第101章 珠聯璧合訪張旭第202章 靈犀第1169章 巨敗之後鞭文武第378章 舅舅第933章 一方支柱第625章 爲副節度賀!第1121章 心灰意冷的死遁第218章 飛龍閣上與君約第81章 進士科試賦第856章 請君鎮胡戶第170章 藏鋒之劍第855章 升官發財本一體第344章 破家縣令,滅門令尹第1255章 不是兵諫的兵諫第434章 製茶之道第983章 跑官第897章 劍術教習第479章 江陵遇故跡第970章 子當明父志第478章 天倫之樂第239章 寒光雄曲,一箭穿心第1173章 巧計攻雍丘第235章 戮力同心!第1258章 替人君施恩第613章 冥頑不靈第719章 圖謀後事第1073章 忠臣遭屈第1038章 調兵遣將第1232章 死中求活第283章 袖手觀狗吠第523章 風雲際會第1038章 調兵遣將第577章 守城之戰第436章 深謀遠慮話江南第434章 製茶之道第979章 無垢之玉環第308章 陛下此言差矣第585章 雲州宣撫使第264章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第278章 君子不奪人之功第574章 不速之客第787章 好男兒當如是第100章 紅袖添香更添亂第488章 吳郡之盛,顯宦不絕第561章 釜底抽薪第826章 老驥伏櫪,寶刀未老第609章 許君給事中第847章 杖殺示衆第1006章 夫人政治,赤膽忠心第1198章 丟臉的禁軍第881章 最寒帝王心第721章 捷足先登第653章 大丈夫第1219章 納降第388章 風雲變幻第1019章 磨刀霍霍第346章 抗爭第498章 原是故人伎倆第464章 高升第89章 最難消受美人恩第1003章 左右逢源最難事第869章 死到臨頭,反咬一口第140章 突變第792章 王帳喋血第861章 一鏡激起千層浪第158章 髒水和黑鍋第773章 趁火打劫第225章 薊北樓上夕陽會第172章 借刀殺人第566章 雲州招商第128章 第二波的造勢第70章 賜官放歸第539章 出鎮一方第1035章 亂第1220章 非戰之罪第711章 銓試第801章 節度之威第844章 鬧劇第1111章 昔日雲州三傑第1107章 狗咬狗第736章 隴右節度第302章 婚約嫁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