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爭奪釋經權,新儒家

孔訥在膠州?

張異已經很久沒有聽過他的消息。

他的臉上,浮現出由衷的笑意,他們也有陣子沒見了。

“孔公子一直在踐行他的承諾,回孔家之後,就請了命,開始四處遊學!

孔家人陛下雖然沒明說,誰都知道仕途無緣!

所以孔公子將一身心力,放在學問和教育之上!

他所過之處,走訪當地大儒,這一來二去的,在北地的名聲頗爲不錯……

人們都說,孔家真正出了一個有孔聖風骨的子孫……”

和龍虎山一般,八十年的富貴,足夠讓孔家人忘記許多東西。

比起龍虎山,孔家其實受人的詬病更多。

他們可不僅僅投降過蒙古人,金人他們同樣滑跪過。

至於後世的滿清入關,孔家人跪起來更加沒有壓力。

所以衍聖公一脈,後來被罵太監,絕不冤枉。

孔訥也許做得還不夠好,但他僅僅能做的這些,就比他的祖先們好上太多了。

從周通的語氣中,張異也知道,皇帝對孔家的監視一直沒有減少。

可對於孔訥,皇帝是欣賞,讚許的。

那幾年在應天府的經歷,孔訥和大明王朝的綁定更深。

“只是,這位孔家少爺對聖人之學似乎看不上,這點許多大儒對他頗有意見!

孔少爺的理論,是回到孔聖最初的經典,不主張對經典過分解讀!”

周通並非博學之人,他對於孔訥的做法,解釋起來有些磕磕絆絆,不過張異聽着,臉色卻越發古怪。

孔訥這套理論,不就是未來歐洲流行的新教改革嗎?

這傢伙在利用自己孔家人的身份,開始對理學動手了?

將經典的解釋權,從大儒手中奪回來,他要做的事,可不比任何政治改革容易,甚至會更容易激起士子集團的反對。

從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始。

其實對於儒家的解釋,每個朝代都有不同。

大儒們將孔聖人擡上至聖先師的神壇,同樣奪走了釋經的權力。

順應時代的發展,衍生出不同的學術理論,統治一代人。

張異雖然不喜歡理學,但也要承認,理學在儒教的發展中,起到了救命的作用。

在面佛道二門的理論侵蝕,程朱將儒教神化,就是一種最好的應對。

釋經權,可是整個士大夫階層的根。

如果孔訥嘗試去動這個的話,他所要承受的壓力,不會比嘗試打壓相權的朱元璋更小。

士大夫們將孔家捧上高高在上的地位,是爲了更好的釋經,而不是讓人奪走他們的權力。

孔訥一個不好,說不定他衍聖公的地位不保不說,性命都會有危險。

“這小子是什麼時候對理學開始不滿的,應該不會受我影響吧?不會吧不會吧?”

孔訥難得爺們一會,張異額頭卻在冒汗。

這小子平時唯唯諾諾的,可真幹起事來,自己都要擦一把冷汗。

“陛下對此事怎麼看?”

“額……這個小的就不知道了……”

周通並不敢直接回答張異的問題,打了個哈哈混過去。

張異也不追問,反正不久之後,他就可以見到孔訥了。

“他是不是也知道我的任務?”

“沒錯!”

周通的回答,確定了張異的猜想。

如果想要盤活張三丰的身份,必須要有孔家世子配合。

這也是,孔訥代表孔家,給大明的投名狀。

“這小子,貧道小看他了!”

能見證自己好友的成長,張異覺得很開心。

“您的替身,最近就在膠州,所以孔公子在的話,也該是您去拜訪他了!

【您】回來之後,孔公子可是爲您解決了不少麻煩……”

周通特意交代張異,張異微微點頭,他相信回頭自然會有人給他交代。

張三丰這個身份,本是他無心插柳,但如今命運捉弄,居然成爲能左右帝國命運的棋子。

既然被捲進來,那就好好遊戲一番,也不枉這幾個月吃苦。

張異換了一身衣服,讓自己符合自己的身份。

他知道,自己很快就將以這個身份,重新回到某些人的視線中。

“真人和孔公子見面之後,我們就該退場了!

不過真人放心,我們會派人暗中保護您的安全!

陛下說了,哪怕行動失敗,真人的安危也要保證!”

周通拍着胸脯給張異保證,張異自嘲一笑:

“貧道的命有那麼重要?”

周通訕笑,他也不敢確定。

張異自己也不敢確定,如果是拍賣會之前,他相信自己在那個人心中的分量會如此,可是隨着佈局的深入,這件事已經和大明未來的國運牽扯在一起。

能不能將蒙古人從漠北誘出來,此事都非常重要。

重要到,哪怕皇帝可能是那位,也有機率會犧牲自己。

別太把自己當回事,張異無論是前世還是今生,都如此告誡自己。

他沒有爲難周通,配合收拾一番之後,就去拜訪孔訥。

山東畢竟是聖人故鄉。

雖然膠州距離曲阜很遠,可這裡的文風相對於北方其他地方來說,也算不錯。

孔訥此時就在膠州的一座酒樓中,以文會友。

張異換好衣服,一個人前去拜訪自己家少爺。

剛上樓,就聽見孔訥和別人脣槍舌戰。

爭論的聲音此起彼伏。

張異就站在樓梯處,靜靜傾聽。

他並不太熟悉理學方面的內容,但能聽出來,孔訥的戰鬥力還是挺高的。

這貨在自己面前唯唯諾諾,可是真離開應天,卻能展現出另外一副景象。

“豎子不可說也……”

孔訥將對面的老先生氣得不輕,就差點個孔訥翻臉。

“先生莫怪,學生錯了!”

孔訥把人氣得半死之後,卻沒有半分得意,只是低下頭來賠禮道歉。

他孔家人的身份,哪怕那位儒者怒不可遏,也要老實接受孔訥的道歉,就在雙方的氣氛緩和之後,張異上樓,走到孔訥身邊:

“拜見孔少爺!”

“你來了!”

孔訥回頭,眼中滿是欣喜之色!

“孔少爺,這位是?”

其他儒生看着張異,有些疑惑。

孔訥十分熱情的介紹:

“朋友,張三丰!”

張異趕緊陪笑道:

“少爺您擡舉小的了,我不過是孔家以前的僕役,少爺垂簾,給了我自由,如今做點小買賣罷了!”

一聽說張異是僕從出身,其他人的態度多少有些微妙。

本來還想跟張異套近乎的幾位,頓時拿起架子來。

孔訥卻絲毫沒有覺察,只是讓張異坐下:

“你這小子,回了山東,卻不去尋我,反而是跑到膠州來做生意了?”

張異苦笑道:

“少爺,我可沒您的家世,只能努力討個生活……”

兩人多年的默契並沒有消失,只是三言兩語,二人就已經將張異的身份交代清楚。張異甚至說出了和孔訥一樣的方言,在場諸人沒有一個懷疑他的身份。

孔訥道:

“不是我說你,當初伱離開的時候,我就跟你說,多讀點書!

你這些年跟着我也學了不少東西,京城中也有不少貴人欣賞你,

願意舉薦你!

你若好好處事……”

張異低着頭,認真聽着孔訥的教誨。

那些本來看不上張異的文士,聽說他居然龍門有路,又變得羨慕起來。

“孔家不愧是聖人世家,連僕人都有如此文才嗎?”

剛纔還對張異不屑一顧的儒生們,馬上又和善起來。

張異對這些人的嘴臉,自然銘記於心。

他心中暗笑,孔訥在京城還不覺得,出了京城之後,他的情商和智商,確實比這些人好太多了。

大明的讀書人,大抵分成兩類。

一類是心向前朝,不願意爲朝廷效力的,這些人連科舉都不願意參加,朱元璋爲前兩次科舉的找不到好人才發怒,就是因爲如此。

但與此同時,還有另外一種人。

他們爲了科舉高中,不惜背井離鄉。

張異眼前的這幾位儒生,大抵是如此,他能清楚聽到對方語氣中的一些南方口音。

科舉移民,就如後世的高考移民一樣。

是趨利行爲。

皇帝雖然可以對百姓大移民,卻不會主動去動那些地主。

這些人能夠不惜背井離鄉,求的就是功名。

wWW. т tκa n. ¢ ○

如今聽說張異功名有望,他們變臉也不奇怪。

剛纔還和孔訥爲大義爭奪的士子,馬上變得熱情。

張異也不是什麼清高之人,很快就坡下驢,不多時,這些人就差跟他稱兄道弟了。

“以後張兄若是富貴了,可別忘了咱們這些人!”

“陳兄言重了,我就是一個僕役出生的下賤之人……”

“哪有這種事,我看張兄弟門路通天,孔兄都說了,京城有多少貴人家的少爺欣賞你……”

這酒喝到晌午,張異才和這些人依依惜別。

等到只剩下孔訥和張異二人,兩個人對視一眼,哈哈大笑起來。

“你果然無論在哪,人緣都比我好!”

“我也想不到孔兄出了應天府的城門,卻是如此了得!”

“也許是在應天憋屈慣了,這遊行的日子裡,總是看不慣這看不慣那……”

孔訥大概只有跟張異在的時候,纔會如此放鬆,什麼都說。

“在應天的時候,我總覺得你說的話,是歪理!

可是親自走過這中原的河山,卻越發認同你說的道理!

比起那些大儒的高談闊論,不接地氣,我更喜歡踐行先祖的道,落實到教書育人本身!

可是,教育本質的意義在哪,我也曾經陷入思考!

先祖求的,是治國之道!

也是教化之道,可是教化的意義在什麼地方?

落腳還是在百姓之上……

可如今的儒學,已經逐漸成爲高高在上的學問……”

孔訥喝得有點多,說話也語無倫次。

張異的嘴巴依然很毒:

“那你可明白,如果沒有他們,其實你們孔傢什麼都不是?

你孔訥如今的地位,有大半都是至聖先師給的。

而至聖先師被他們擡上去,難道只是因爲他人品好……?”

他的話語,算的上惡毒。

孔訥被他氣的臉色漲紅,就差跟他拼命了。

不過過了許久,他吁了一口氣:

“也許先祖夢想中的世界,並不需要一個被捧上神壇的孔家……”

咳咳~

饒是張異見多識廣,聽到孔訥的話語,也被嗆着了。

他拼命咳嗽,目瞪口呆地看着孔訥。

孔訥,未來的衍聖公。

心裡琢磨的事情,居然是將孔家從歷史長河中抹去?

說抹去也許不太對,孔訥心中的理想世界,是他依靠自己的本事,獲得認可。

而不是因爲血脈!

“以民爲本,你總說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

如果現在的理學約束了百姓,消失也沒有什麼可惜的!

先祖傳下來的知識,釋經權不該在任何人手中!

包括我們孔家……”

“孔兄,大義!”

張異收起臉上的笑容,鄭重其事朝着孔訥拜下。

他覺得孔訥很幼稚,甚至有些走火入魔,他所作所爲,基本撼動不了這殘酷的世道。

就算堅持,他最大的可能,也是從衍聖公的位置上跌下來。

但總會有些人,願意去幹傻事。

“只要張兄不覺得我是個瘋子就好……”

“不會,因爲我也是!”

張異和孔訥對視一眼,二人哈哈大笑。

“那以後,少不得要麻煩張兄助我!”

“好說!”

張異腦海中,閃過一些瘋狂的想法。

儒家並非一無是處,身爲中國人,哪怕是後世,儒家依然最能代表中華的文化。

但,儒家的釋經權,並不需要由他人來註解。

將經典的理解權力,還歸百姓,也許就是一個新生儒家誕生的時刻。

張異樂見於這種情況的發生。

“生產力的問題我來解決,孔兄只管去……”

雙方有一搭沒一搭的聊着,孔訥最終不勝酒力睡去。

張異從酒店裡出來,卻被一個人攔住了。

“陳先生!”

這位陳先生他認識,就是剛纔和孔訥爭論的老者。

蘇杭人士,也是因爲科舉移民,而來到北方落戶的儒者。

張異只是不明白,爲什麼此人會攔住自己,他明顯是在等着他。

“張小兄弟,能不能借一步說話!”

張異不置可否,跟着這位先生走到一處僻靜的角落。

二人叫上一壺茶醒酒,張異開門見山:

“不知道您找我何事?”

對方沒有說話,只是將一個物件放在張異面前。

張異的臉色微變。

該來的,還是來了。

第245章 民心即香火,兩眼一黑第304章 敢讓皇帝種田,天下獨一份第325章 常遇春:當時我害怕極了第2章 天師,天豈有師乎?第41章 父子之間最好的狀態第364章 戰略定力,帶太子過來第285章 沉默的大多數,張異被捕了第182章 科學即是天道第524章 姚廣孝你不造反會死?(二合一)第564章 歸隱之意,皇帝的心魔第538章 造反的想法,大婚之日第551章 因言獲罪,無恥的雙標第530章 不速之客,張異的秘密曝光(二合一第150章 別人家的孩子,改革考試製度第239章 百年情分,今日斷絕第105章 再叫姐姐試試?他真會享受第514章 沉默的大多數,報紙的誕生第373章 善有善報,他是個好人第203章 這華夏的天,早就變了第75章 煉丹術的意義,人走茶涼第340章 再見馬皇后,紡織機問世第83章 手把手教老朱造謠第356章 攪局,開門放朱棣第558章 火燒坤寧宮,撥亂反正第429章 錦衣衛的名單,你看我閨女如何第212章 另一種長生,輸出世界觀第495章 未來國師,知道真相第11章 皇帝留張異,這孩子交給我吧第487章 殺常茂,皇帝負責毀屍滅跡第281章 清明血雨,這是我大明的軍隊第566章 師徒緣斷,不如歸去第116章 訥訥,我想救先生第434章 仇人見面殺心起,故意拉仇恨第133章 皇帝的公平第100章 剛來第一天就大鬧國子學?第398章 吐露野心,嚇唬朱樉第175章 小道看你,命不久矣第158章 原來你是徐皇后第397章 水泥問世,混凝土建築第195章 友誼小船翻了,徐丫頭你莫挨老子第443章 等他絕望,皇帝最信任的人第391章 北伐折戟,肥得流油的美洲第284章 膽大包天,洪武第一案第314章 世界觀崩塌,朕的責任第400章 小心眼的皇帝,仙山宴第460章 坐牢也要打工是吧?貧道張異第45章 朱元璋的陷阱第556章 混進宮的方法,動亂之夜第482章 爭鋒相對,暗算張異第313章 自卑的傳承,你會殉葬嗎第119章 果然是那小子幕後算計第204章 朕真敢爲百姓殺官第315章 錦衣衛,剝皮萱草第一人第219章 少打撲克多養生,不嫁了第300章 狠人胡惟庸,得遇明君第113章 藏在史書下的暗流,我是吃瓜羣衆第459章 徐家丫頭的小心思,另一座詔獄第553章 爲民請願,蒙古人回來了第566章 師徒緣斷,不如歸去第33章 你是道士還是和尚?活着我是認真的第148章 他出事,你們都要死第123章 小術可窺大道,皇帝的請求第29章 常家欺人,幫師兄報仇第56章 吃燒鵝的丫頭和逛青樓的道士第72章 張三丰,他就是那個高人?第99章 難得見你吃癟,見過劉伯溫第7章 當着皇帝罵皇帝,張異坑爹第497章 執子之手,不求淨土第18章 朕的秘密,朱元璋的殺心第160章 朱允炆,建議甩牆上第85章 這次不用給常府面子了第90章 知識的壟斷,禍水東引第314章 世界觀崩塌,朕的責任第457章 知道這三年,我是怎麼過的?第153章 寒冷期,天子守國門第260章 道門中興,壓倒性的勝利第336章 去他孃的宗族,傳說中的judy第150章 別人家的孩子,改革考試製度第558章 火燒坤寧宮,撥亂反正第439章 那場刺殺的真相,黃叔叔的身份第12章 皇帝是不是鞋拔子臉?第570章 所謂的試探,所謂信任第3章 面見皇帝,天子朱元璋第159章 徐家的規矩,出賣朱老四第548章 挑撥離間,不如外人第317章 笨蛋,問題在稅收第348章 叫相公,屈打成招第474章 裝病不如裝死,徐達吃大鵝第203章 這華夏的天,早就變了第545章 姚廣孝,要徒弟不要?第511章 所謂和解,丐版常遇春第263章 黑鍋別人背,找劉伯溫算賬第223章 工具人張異,妙雲想修道第347章 立規矩,敢抓錦衣衛的人?第74章 科學的種子,十萬個爲什麼第228章 針鋒相對,徐丫頭的鬼點子第159章 徐家的規矩,出賣朱老四第20章 你敢詛咒朕斷子絕孫?第557章 道門天兵,真正的掌心雷第501章 敲打妖僧,收你爲徒
第245章 民心即香火,兩眼一黑第304章 敢讓皇帝種田,天下獨一份第325章 常遇春:當時我害怕極了第2章 天師,天豈有師乎?第41章 父子之間最好的狀態第364章 戰略定力,帶太子過來第285章 沉默的大多數,張異被捕了第182章 科學即是天道第524章 姚廣孝你不造反會死?(二合一)第564章 歸隱之意,皇帝的心魔第538章 造反的想法,大婚之日第551章 因言獲罪,無恥的雙標第530章 不速之客,張異的秘密曝光(二合一第150章 別人家的孩子,改革考試製度第239章 百年情分,今日斷絕第105章 再叫姐姐試試?他真會享受第514章 沉默的大多數,報紙的誕生第373章 善有善報,他是個好人第203章 這華夏的天,早就變了第75章 煉丹術的意義,人走茶涼第340章 再見馬皇后,紡織機問世第83章 手把手教老朱造謠第356章 攪局,開門放朱棣第558章 火燒坤寧宮,撥亂反正第429章 錦衣衛的名單,你看我閨女如何第212章 另一種長生,輸出世界觀第495章 未來國師,知道真相第11章 皇帝留張異,這孩子交給我吧第487章 殺常茂,皇帝負責毀屍滅跡第281章 清明血雨,這是我大明的軍隊第566章 師徒緣斷,不如歸去第116章 訥訥,我想救先生第434章 仇人見面殺心起,故意拉仇恨第133章 皇帝的公平第100章 剛來第一天就大鬧國子學?第398章 吐露野心,嚇唬朱樉第175章 小道看你,命不久矣第158章 原來你是徐皇后第397章 水泥問世,混凝土建築第195章 友誼小船翻了,徐丫頭你莫挨老子第443章 等他絕望,皇帝最信任的人第391章 北伐折戟,肥得流油的美洲第284章 膽大包天,洪武第一案第314章 世界觀崩塌,朕的責任第400章 小心眼的皇帝,仙山宴第460章 坐牢也要打工是吧?貧道張異第45章 朱元璋的陷阱第556章 混進宮的方法,動亂之夜第482章 爭鋒相對,暗算張異第313章 自卑的傳承,你會殉葬嗎第119章 果然是那小子幕後算計第204章 朕真敢爲百姓殺官第315章 錦衣衛,剝皮萱草第一人第219章 少打撲克多養生,不嫁了第300章 狠人胡惟庸,得遇明君第113章 藏在史書下的暗流,我是吃瓜羣衆第459章 徐家丫頭的小心思,另一座詔獄第553章 爲民請願,蒙古人回來了第566章 師徒緣斷,不如歸去第33章 你是道士還是和尚?活着我是認真的第148章 他出事,你們都要死第123章 小術可窺大道,皇帝的請求第29章 常家欺人,幫師兄報仇第56章 吃燒鵝的丫頭和逛青樓的道士第72章 張三丰,他就是那個高人?第99章 難得見你吃癟,見過劉伯溫第7章 當着皇帝罵皇帝,張異坑爹第497章 執子之手,不求淨土第18章 朕的秘密,朱元璋的殺心第160章 朱允炆,建議甩牆上第85章 這次不用給常府面子了第90章 知識的壟斷,禍水東引第314章 世界觀崩塌,朕的責任第457章 知道這三年,我是怎麼過的?第153章 寒冷期,天子守國門第260章 道門中興,壓倒性的勝利第336章 去他孃的宗族,傳說中的judy第150章 別人家的孩子,改革考試製度第558章 火燒坤寧宮,撥亂反正第439章 那場刺殺的真相,黃叔叔的身份第12章 皇帝是不是鞋拔子臉?第570章 所謂的試探,所謂信任第3章 面見皇帝,天子朱元璋第159章 徐家的規矩,出賣朱老四第548章 挑撥離間,不如外人第317章 笨蛋,問題在稅收第348章 叫相公,屈打成招第474章 裝病不如裝死,徐達吃大鵝第203章 這華夏的天,早就變了第545章 姚廣孝,要徒弟不要?第511章 所謂和解,丐版常遇春第263章 黑鍋別人背,找劉伯溫算賬第223章 工具人張異,妙雲想修道第347章 立規矩,敢抓錦衣衛的人?第74章 科學的種子,十萬個爲什麼第228章 針鋒相對,徐丫頭的鬼點子第159章 徐家的規矩,出賣朱老四第20章 你敢詛咒朕斷子絕孫?第557章 道門天兵,真正的掌心雷第501章 敲打妖僧,收你爲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