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1章 師徒交鋒

徐晉跟着紅纓來到費宏書房外面,後者輕敲了敲房門道:“老爺,徐公子來了。”

“進來吧!”費宏平和的聲音傳出。

徐晉推門行了進去,只見費師正站在書案後提筆行書,於是一揖施禮道:“學生見過費師。”

費宏擡起頭,手提着毛筆微笑道:“子謙來得正好,過來看爲師這幅字如何?”

徐晉舉步行至案前,首先便看到擺在案頭上的一部《大明律》,而攤開的宣紙上則用顏體寫着一段話:若奸豪勢要及軍民人等,擅造三桅以上違式大船,將帶違禁貨物下海,前往番國買賣,潛通海賊,同謀結聚,及爲嚮導劫掠良民者,正犯比照己行律處斬,仍梟首示衆,全家發邊衛充軍。

徐晉心中一動,這段話正是摘自《大明律》中的禁海法令,乃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制定頒佈的,費師這是在警醒自己勿違祖制啊!

費宏目光炯炯地看着徐晉,問道:“子謙,爲師這幅字如何?”

費宏兩次問“這幅字如何”,而不是“這幅字寫得如何”,意思已經十分明顯了,讓徐晉以後打消開海禁的念頭,因爲這是違反祖制,違反大明律法的。

徐晉不動聲色地道:“世言顏筋柳骨,費師這幅字寫得方正茂密,橫輕豎重,筆力雄強圓厚,氣勢莊嚴,已深得顏體精粹。”

費宏不由笑道:“你小子倒是會拍爲師馬屁,不過對顏體的特點總結得還算中肯,來來來,你也來寫一幅,待爲師看看你的課業有沒有落下。”

徐晉不禁暗汗,課業落下是肯定的了,自從科舉通關後他就沒碰過四書五經,對徐晉來說,科舉只是一塊敲門磚罷了,既然大門已經敲開了,還拿着磚頭幹嘛?他可沒興趣研究四書五經,然後成爲一名滿口之乎者也的大儒。

徐晉接過費宏手中的筆,鋪開一張宣紙,稍微沉吟了片刻便醮了醮墨水下筆,寫道: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徐晉用的卻是宋徽宗趙佶的瘦金體,字本瘦勁有力,結構疏朗,讓人眼前一亮。

費宏看着這兩句詩,不由暗歎了一口氣,點頭道:“頗有幾分火候了。”

徐晉小心地把筆擱下,道:“弟子獻醜了。”

“邊喝茶邊聊!”費宏繞過書案走到窗邊的茶几旁坐下。

徐晉暗捏了一把汗,走到茶几對面的椅子坐下,真有點擔心老費會突然爆發咒罵自己一頓,甚至提起茶壺澆自己一頭臉。

費宏用《大明律》警醒徐晉勿違祖制,勿違律法,而徐晉卻回覆了一句“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這兩句詩的字面意思是說:沉沒的船隻旁邊還有無數帆船駛過,枯毀的老樹周圍依舊萬木欣欣向榮。而這兩句詩引申出來的意思卻是:老舊破爛的東西必然會被拋棄,新生事物必然會蓬勃發展。

費宏摘了《大明律》中的禁海法令,目的是要警告徐晉,讓他放棄“開海禁”這種違制違法的想法,而徐晉卻是借詩表明革故鼎新的立場,說白了就是他不會放棄“開海禁”這個目標。

爲免被茶壺淋頭,徐晉在茶几旁坐下後,立即便將茶壺提了起來,十分“狗腿”地替老費斟了杯茶道:“費師請喝茶。”

費宏睨了徐晉一眼,他確實對徐晉的“冥頑不靈”有點惱火,但是還不至於做出茶壺淋頭的舉動來,甚至於連責罵也不會有,他爲人寬厚,不像楊廷和那般容不下政見不合的人。譬如在“大禮議”這件事上,他雖然也贊同楊廷和的觀點,但他也不會逼迫小皇帝朱厚熜認孝宗爲皇考。

同樣,在“開海禁”這件事上,費宏也不會拿出師父的威嚴來強壓着徐晉低頭。其實自從當年在上饒第一次跟徐晉暢聊,費宏便發現此子思維獨特,談吐間總會崩出一些新穎奇特,卻又發人深醒的詞句。

而且後來徐晉確實搞了不少創新的東西,譬如素描畫法、五子棋、古怪的歌曲唱法、佛郎機炮、燧發槍等等!

所以費宏很清楚,自己這個門生是個有想法有抱負的革新派,他也接受了這一點,要不然當初也不會把徐晉收爲門生。

然而接受是一碼事,理解又是一碼事,支持更是另一碼事。費宏爲人寬厚,能容得下相悖的意見,但不代表他會支持相悖的意見。費宏是個傳統的封建儒者,小農思想佔據主導,在他看來土地纔是根本,糧食纔是根本,百姓就應該老老實實地種地生產糧食,這樣國家纔會穩定繁榮,若是社會風氣變了,百姓都趨之若鶩地跑去經商賺錢,哪誰來耕田種地,誰來生產糧食?這可是傷及國本的事。

所以,費宏不會支持“開海禁”,大行商事之道。

這時,費宏喝了口茶道:“子謙,爲何如此執着要開放海禁?”

徐晉來之前便仔細琢磨過一個問題,爲何阻力巨大的“清田莊”最後會獲得通過,而偏偏阻力較小的“開海禁”卻碰了個大跟斗?

很明顯,“清田莊”之所以獲得通過是因爲自己因勢利導了,既有山東流民參與造反這個契機,又有小皇帝鼎力支持,再加上文官集團中的有識之士亦有意“清田莊”,所以最後才水到渠成。

而反觀“開海禁”這件事,既沒有前提契機,再加上滿朝文武幾乎一邊倒地反對,換而言之,“開海禁”的氛圍根本還沒營造出來,沒有任何基礎,最後不碰壁纔怪。

所以徐晉現在也明白自己操之過急了,“開海禁”的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能徐徐圖之,慢慢把氛圍營造出來,把基礎夯實,那樣纔有成功的可能。

怎麼營造出“開海禁”的氛圍?

自然是得靠同化了,同化別人的思想,讓別人認同自己,樹立起“開海禁”的共同目標,當支持自己的人越來越多,積聚起來的力量就越強,最終才能衝破桎梏,實現“開海禁”的目標。

徐晉今晚就是來“同化”費宏的,若是連自己的老師都說服不了,那也別想什麼“開海禁”了,洗洗睡吧!

徐晉也抿了口茶,並沒有回答費宏的話,而是反問道:“敢問費師,太祖當年爲何禁海?”

費宏很自然地道:“太祖立國之初,倭國人冥頑如初,不服王化,殺我朝使臣,私通逆臣胡惟庸,謀劃不軌。加之倭人勾結盜匪,在我大明沿海遊弋,行劫掠之事。”

徐晉道:“也就是說,太祖當年禁海是因爲倭國不臣,倭寇在沿海劫掠百姓?”

費宏點了點頭:“正是!”

事實上當年朱元璋下令禁海,不許片板下海,確是發生在“胡惟庸案”之後,老朱擔心沿海的豪強會藉助海外勢力顛覆大明,這才施行禁海令,阻絕海上交通,讓沿海百姓沒辦法接觸到海外勢力。

徐晉道:“譬如建房子需因地制宜,耕種作物則需因時制宜。政策政令也是如此,當初制定的政令不一定適合現在。現在倭國和朝鮮已經向我朝稱臣納貢,禁海自然再無必要了。”

費宏淡道:“然而沿海百姓依然時常遭受倭人海盜的侵擾。”

“那是因爲商貿不通之故,沿海地區土地不適宜耕種,當地百姓又不能下海捕撈,生活無以爲繼,只能入海爲盜,勾結倭人劫掠自己的同胞。”

費宏皺了皺眉不作聲!

徐晉繼續道:“市通則寇轉而爲商,市禁則商轉而爲寇。所以只要開放沿海,允許百姓商賈與倭人做生意,百姓有了生計活路,倭人也有正當的途徑獲得所需物資。如此一來,沿海的倭賊海盜自然就會銷聲匿跡了,根本不用費一兵一卒。”

費宏點了點頭,不得不承認徐晉分析得很有道理,淡道:“海禁一開,商貿大行其道,百姓爭相從商務工,必導致田地荒蕪,影響國本,子謙有沒有考慮過這一點?”

徐晉暗汗,費師是個明白人啊,別說是以農爲本的封建社會,就算是世界貿易一體化的現代社會,一個國家若丟荒了農業也相當危險。

譬如現在的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飛速發展,人口都在流向城市,農村的土地都丟荒了(注:筆者老家的田地就沒人種了,一眼望去全是雜草,連綿成片)。雖然糧食可以通過進口補充,不過一旦發生戰爭和饑荒什麼的,糧食沒有了來源,那就相當危險了,整個國家土崩瓦解也不是沒可能,可惜上面似乎不重視農村土地丟荒的問題,這是個極危險的信號。

徐晉微笑道:“費師多濾了,沿海並不是我大明的糧食產地,所以開放開禁對我朝糧食的產出影響不會很大,而沿海百姓卻能在商貿中獲得可觀的收益,還能杜絕倭患,何樂而不爲呢?

如今若是裁撤掉市舶提舉司,厲行禁海,學生敢斷言,不出數載,沿海倭患必然更加嚴重。正如大禹治水,宜疏不宜堵,洪水越是堵,造成的危害必然越大。”

第513章 拙劣伎倆VS簡單粗暴第287章 請帖,紅豆(兩張合一)第492章 太后怒火第900章 拒而不見第884章 在劫難逃?第888章 獻帝墨寶第474章 嘉靖巡營(上)第824章 奉旨巡邊第596章 不容反駁第1113章 祭旗出兵(兩章合一)第362章 喪心病狂(求票)第598章 追擊第143章 同考官第522章 三大商幫第1072章 冬藏第661章 困局難破第923章 內鬥第871章 五德始終說第405章 授予旗牌第1200章 雪崩第10章 賣地風波(下)第268章 雨霖鈴,斷章第1315章 以退爲進第142章 脫身而去第941章 請君入甕(完)第596章 不容反駁第1339章 再施奇兵(下下)第340章 李時珍第236章 魔高一尺第1232章 傳旨欽差(中)第1184章 有軍法在第799章 自作聰明第389章 玩狠的第344章 積善人家第1311章 肅州之危(下)第1016章 兵分三路(上)第1224章 進退失據第574章 來龍去脈第869章 撤離第639章 圍剿雙嶼港(中)第169章 禁足第1125章 以退爲進第297章 又來了兩個第1098章 迎接第1147 福達授首,俺答發狂第1113章 祭旗出兵(兩章合一)第689章 爭礦第1217章 瓜茶夜話(中)第17章 水賊來襲第1167章吃帥(上)第657章 賊破崇德縣第952章 兩方比鬥(上)第745章 隨行府城第1070章 幕後主使第54章 入籍第123章 一泡黃尿射贛江第570章 情義第119章 素描畫像(求票求訂閱)第344章 積善人家第1248章 生兒子難第219章 狗屎運第1301章 齷齪主僕第1320章 一隻香囊引發的猜想第357章 全赴黃泉第208章 挑戰和任務(求票求訂閱)第1342章 以其人之道第514章 張家末路第78章 謝家三舅子第151章 小三元第16章 登徒子(求收藏)第28章 消寒文會(二)第1238章 衝突第1266章 遊園(下)第835章 刺殺(中)第273章 進京第1306章 閒王無兵第270章 急救第449章 大朝會(上)第1018章 兵分三路(下)第296章 杞人憂天?第77章 落水第204章 加一堆篝火第993章 摧枯拉朽(下)第384章 第一支燧發槍第1138章 窮追不捨第729章 山中相遇第517章 故技重施第788章 大明銀號,御駕歸京(兩章合一)第232章 二月二,倒黴頭第376章 病倒第1028章 挾持第1246章 嘉靖巡邊(完)第30章 消寒文會(四)第1134章 山寨危機(中)第954章 兩方比鬥(下)第828章 暗通消息第813章 出大事了第769章 戶部尚書第310章 迎接新君第1336章 再施奇兵(上)
第513章 拙劣伎倆VS簡單粗暴第287章 請帖,紅豆(兩張合一)第492章 太后怒火第900章 拒而不見第884章 在劫難逃?第888章 獻帝墨寶第474章 嘉靖巡營(上)第824章 奉旨巡邊第596章 不容反駁第1113章 祭旗出兵(兩章合一)第362章 喪心病狂(求票)第598章 追擊第143章 同考官第522章 三大商幫第1072章 冬藏第661章 困局難破第923章 內鬥第871章 五德始終說第405章 授予旗牌第1200章 雪崩第10章 賣地風波(下)第268章 雨霖鈴,斷章第1315章 以退爲進第142章 脫身而去第941章 請君入甕(完)第596章 不容反駁第1339章 再施奇兵(下下)第340章 李時珍第236章 魔高一尺第1232章 傳旨欽差(中)第1184章 有軍法在第799章 自作聰明第389章 玩狠的第344章 積善人家第1311章 肅州之危(下)第1016章 兵分三路(上)第1224章 進退失據第574章 來龍去脈第869章 撤離第639章 圍剿雙嶼港(中)第169章 禁足第1125章 以退爲進第297章 又來了兩個第1098章 迎接第1147 福達授首,俺答發狂第1113章 祭旗出兵(兩章合一)第689章 爭礦第1217章 瓜茶夜話(中)第17章 水賊來襲第1167章吃帥(上)第657章 賊破崇德縣第952章 兩方比鬥(上)第745章 隨行府城第1070章 幕後主使第54章 入籍第123章 一泡黃尿射贛江第570章 情義第119章 素描畫像(求票求訂閱)第344章 積善人家第1248章 生兒子難第219章 狗屎運第1301章 齷齪主僕第1320章 一隻香囊引發的猜想第357章 全赴黃泉第208章 挑戰和任務(求票求訂閱)第1342章 以其人之道第514章 張家末路第78章 謝家三舅子第151章 小三元第16章 登徒子(求收藏)第28章 消寒文會(二)第1238章 衝突第1266章 遊園(下)第835章 刺殺(中)第273章 進京第1306章 閒王無兵第270章 急救第449章 大朝會(上)第1018章 兵分三路(下)第296章 杞人憂天?第77章 落水第204章 加一堆篝火第993章 摧枯拉朽(下)第384章 第一支燧發槍第1138章 窮追不捨第729章 山中相遇第517章 故技重施第788章 大明銀號,御駕歸京(兩章合一)第232章 二月二,倒黴頭第376章 病倒第1028章 挾持第1246章 嘉靖巡邊(完)第30章 消寒文會(四)第1134章 山寨危機(中)第954章 兩方比鬥(下)第828章 暗通消息第813章 出大事了第769章 戶部尚書第310章 迎接新君第1336章 再施奇兵(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