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朱匣(一)

三支箭連珠射出,先後牢牢釘上了靶心,鼎立着兀自震顫。靶旁蹲着的一個孩子雙掌撐着下巴,看得眼睛都直了,過了許久才從震驚中回過神來,跳起來拍手笑道:“三爹好厲害,三爹好厲害!”

百步開外,那射箭的是個中年漢子,滿臉虯髯,長相方正而又質樸,再看他虎背熊腰,腳步紮實,外行人都瞧得出,此人定是個練家子。

在他的身邊,一個青年人亦笑言:“都說葛大俠是槍棒好手,今日一見,這箭術比起隔壁的張掌盤子,也是不遑多讓。”

這漢子聞言,謙虛道:“都使言重了,雕蟲小技,何足掛齒。吃飯的手藝,自然要比旁人熟練一些。至於大俠之稱,更是折煞屬下。”

那青年人搖搖頭道:“我趙某要是能學到葛大俠的皮毛,就心滿意足了。”說着,招呼遠處那個孩子,“元劫,過來。”

眨眼間,靶旁的那孩子就遛到了近前,他口中喘着粗氣,雙目泛出亮光,明顯還沒從興奮中抽出身來。

“葛大俠的武藝你也見到了,怎麼樣?”那青年人微笑着問道。

那孩子長呼兩口氣,然後大聲道:“我要學,我要學,不單射箭,之前的刀法、棍法,我也不偷懶啦。”緊接着,對着那青年人吐吐舌頭,說道,“二爹,你也沒三爹厲害。”

那青年人一怔,而後佯怒道:“你個小兔崽子,還敢挑撥我倆的關係。你三爹是大俠,我怎麼比得過!”

那漢子也道:“往後叫我老葛就成,怎能當少君‘三爹’之稱。”

那青年人努努嘴道:“孩子叫慣了,無妨,你是‘三爹’,我是‘二爹’,說到底,我還佔了葛大俠的便宜,哈哈。”

他都這麼說了,那漢子只能應聲稱是,隨即,壓低嗓門問了一句:“都使,那麼夜不收那邊……”

那青年人點點頭道:“周把總那兒,我已打過招呼,近期夜不收的事,你就不參與了,專心對付這臭小子。”跟着補一句,“他是我兒,教育他的重要比夜不收那邊有過之無不及,知道了?”

那漢子面色一正,拱手道:“屬下明白,必不辱使命。”

那青年人露齒一笑,像是對那漢子,又像是對那孩子,重重說道:“不打不成器,孩子若頑皮,只管照死裡打,打到他長記性爲止。”

那漢子道一聲“是”,暗地裡卻聽那青年人輕聲絮叨:“葛大俠手勁大,可別真把他打壞了。”

還沒回過神,再擡眼去找那青年人時,卻見對方早已走出了五六步。

那漢子沉默了一會兒,突然發聲:“趙元劫!”

那孩子條件反射般回道:“是!”

那漢子很滿意,沒再說什麼,轉過身邁步向後走去,大跨了七八步,那孩子追上來,急問:“三爹,今兒怎麼不練了?”

瞧着他的猴急模樣,那漢子有點忍俊不禁,不過還是故意將臉一虎,道:“不練了,你不是成天喊着累?那便不練罷了,你自在,我也自在。”

那孩子大急,幾乎哭將出來,扯着他的衣襬,滿口哀求:“練,我練,三爹,我往後都聽你的,再不偷懶了。你,你就教教我吧……”

一連求了七八次,眼看着終於要哭出來,那漢子適時笑道:“好啊,這可是你說的,往後我說什麼,你便乖乖去做。”

“是,是。”那孩子點頭如啄米,立刻破涕爲笑,“那咱們啥時候開始?”

“開始啥?”

“射箭吶,就那連珠箭,嗖嗖嗖!”

那漢子無奈着點了點那孩子的額頭,似嗔非嗔道:“你個小機靈鬼,見到新鮮玩兒就要學……唉,也罷,看在你真心實意的份上,我教你,不過不是今日。”

“那今日……”那孩子小臉一擡,那疑惑的表情說不出的天真爛漫。

那漢子呵呵一笑:“你不是想回後營見見你娘嗎?咱們現在就去吧。”說着,一把舉起那孩子,讓他騎在自己寬厚的肩上,邊跑邊叫,“坐穩了,走嘍!”那孩子驚呼一聲,而後咯咯直笑。

二人邊跑邊笑,一連奔出數百步。聽着肩上孩子發出歡樂的笑聲,那漢子眼睛一溼,恍然間直覺天上的仙樂也比不上這爽朗歡笑的半分好聽。

這孩子是趙元劫,前面剛走的那個青年人自就是趙營之主趙當世,而眼前這個糾糾大漢,則是趙元劫的師父,葛海山。

趙元劫自打來到趙營後,很快適應了這裡的生活。他生性開朗,又活潑好動,營中將士都很喜愛他,常常逗他玩耍,趙當世也頗看重他,覺得這孩子聰明伶俐,若加以培養,日後必大有前途。反過來想,這孩子能真麼快就從喪父之痛中走出,也可看出昔日在保康的楊府裡,他與他的母親是有多麼不受待見。

欣賞加上憐惜,都讓趙當世確立了將其撫養成才的目標。當初的計劃是從文武兩個方面對趙元劫並駕指導,但營中儒生人手不足,又個個任務繁重,一時半會兒着實難以抽調出專門的老師。劉孝竑倒是閒,但趙當世怕孩子給洗了腦,也沒敢請他,習文這塊,先放着。

與之相反,習武這塊,趙當世幾乎是第一時間就給他找好了老師,而且是個極爲優異的老師,便是這葛海山。

葛海山今年已經四十三歲了,他是河南人,年少時曾得武術大家程宗猷的指點。程宗猷自幼雲遊學藝,曾在少林寺苦練十餘年,深諳棍棒刀槍的精髓,離寺後又在東南等地修煉,最後大成。其人棍法師承少林著名武僧洪紀,刀法乃是浙江倭刀大師劉雲峰所傳,槍法則得河南人劉光渡教授,後來還自創了一種弩機。精通各門各派的招數,堪稱一代宗師。

程宗猷四處尋訪武學,在河南呆過很久,葛海山就是那時在他手下學藝。名師教授加上天賦超人,葛海山到了三十歲,已經是名震一省的高手,甚至後來還被當地官軍邀請充當了軍隊槍棒教練。

他既有勇力,又嫉惡如仇,三十五歲那年路見不平,當街打死了欺辱老嫗的無賴,因此攤上官司,原本一帆風順的人生也因此轉折。街坊鄰里闔家來請願爲他求情,加上他本身名望不錯,其實很有可能從輕發落。可縣吏貪婪,衙門黑暗,葛海山典賣家產仍無法打通上下,昔日稱兄道弟的朋友更是一個人找不着了。走投無路下,他便鋌而走險,憑身手硬是越獄而出,用牛車載着家中老母、髮妻以及幼子想躲入山中。豈料官兵追及,亂箭齊下,他身中三箭,手格數人,亦無法挽救親人受戮,最後只能帶傷獨走。

到了山中,正遇一夥草寇,這裡頭幾個頭目是他徒子徒孫,倒是仗義,立刻爲他養傷,並奉他爲大,他從此成了河南“土賊”。再後來,各地起義風起雲涌,他歷盡種種際遇,最終歸了趙營。喪失至親,他實則心如死灰,之所以苟活下去,不過希望有朝一日能殺回縣裡,手刃了那些貪官污吏,所以身手雖佳,卻無名利之心。

趙當世慧眼識人,曉得他本領了得,本欲給他個高級的軍職,但被他謝絕,還是情願在夜不收中幹一個普普通通的賣命活兒。人各有志,趙當世尊重他的選擇,一直把他帶在身邊,沒想到,他最後居然成了趙元劫武藝教師的最好人選。

也不知爲什麼,每每看到無邪的趙元劫,葛海山就會情不自禁想起自己那個早已不在人世的兒子。一樣的笑臉,一樣的聲音,甚至一樣的頑皮,兩個孩子都真真像極了。早已成了灰燼的心,竟因爲趙元劫的出現而漸漸復燃。

他幾乎把趙元劫當成自己親兒子一樣教授,無比勤心勤力,對方那一聲聲“三爹”在他聽來,也是說不盡的受用。只不過趙元劫聰慧有餘,耐心不足,往往學了三招兩式就沒了興致,開始偷懶耍滑。終究不是自己親兒子,他再惱怒,也不敢動粗教訓,沒奈何下,只好去找趙當世。

趙當世想了個主意,讓葛海山改變策略,直接表演射箭給趙元劫看。之前刀法、棍法雖精,但始終是葛海山一個人在練,趙元劫年紀小,看不出門道,也不覺得多少厲害。但射箭不一樣,在讓兩人先後比射後,趙元劫始才直觀感受到了實力的差距,由此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便有了方纔那一幕。

趙元劫年紀小,與母親相依爲命多年,感情篤深,待在趙當世身邊免不了思母心切。葛海山心地仁厚,知道這個情況後,也就不再以強硬手段約束這個孩子,決意改堵爲疏,所以這次纔會主動帶他去後營省親。

後營現在是王來興做主,王來興對趙元劫很好,時常陪着他四處閒逛,不過今日他似乎不在營中,葛海山稍一打聽,原來早間王來興就與那個施州衛的小妮子騎馬出去了。

王來興不在,迎面走來一人,見了趙元劫,笑道:“啊喲,少君又來啦。”

葛海山看了看說話之人,是後營的一個叫吳亮節的把總。這人年紀很輕,細皮嫩肉的,樣貌不錯,因爲識字加上能說會道,被提拔到了高位。葛海山對這種小白臉沒有好感,只是例行行了個禮,就帶着趙元劫走開了。

後營這段時間擔負起了全軍的內政工作,事務比較繁忙。人手不足下,何可畏身爲營中二把手,也不得不四處奔波。他眼尖,老遠就看到了趙元劫,一溜小跑上來,點頭哈腰:“少君,今日怎麼又有興致來這裡?哦哦,是探望令慈吧,要不卑職先着人通告一聲?正午要吃些什麼?最近葷食有些緊巴,不過少君來了,卑職剮也得剮出來……”

葛海山對何可畏也沒好感,聽他自問自答說了一大串,好不耐煩,打斷他話:“罷了,罷了,少君來此一遭,不用興師動衆,你該幹啥幹啥去吧。”

“是,是……”對方是趙當世直屬的夜不收,且爲趙元劫的伴當,縱然只是小兵一個,何可畏也半點不敢得罪,連聲諾諾。其實他忙都忙不過來,哪還有閒情招待這麼個孩子,所以也沒想真的置辦。只不過對面的可是趙當世現在唯一的兒子,雖是義子,但往後前途一樣不可限量,能將自己殷勤的心意表現出來,給對方留下個好印象,目的就已經達到了。

趙元劫與葛海山撇下何可畏,在營中轉了兩圈,發現人人都是忙忙碌碌的,也沒甚意思,趙元劫便想去母親那裡。才走兩步,後邊急匆匆跑上來一個兵士。想是走得太急,都忘了提前招呼,靠近兩步左右時,葛海山警覺地返身一掌,震開那個兵士,然後順勢使出一招“單跪見君”,將那兵士穩穩擒拿。

那兵士登時慘嚎起來,口中不住討饒:“葛大俠饒命,葛大俠饒命,小的,小的不是歹人,來,來通報消息的。”說罷,“哎呦”叫個不住。

趙元劫見狀高興道:“三爹好身手。”

葛海山鬆開那兵士,口裡警告:“以後早點吱聲,這還是在營中,要在外邊,你這條胳膊已經給卸了。”

那兵士點頭如搗蒜,一面揉着胳膊,一面對趙元劫道:“少君,張娘子有請。”

“張娘子?”葛海山眉頭一皺,張妙白與趙元劫素無關係,怎麼無緣無故來請?而且在軍中呆的久了,葛海山也知道張妙白不是個單純之人,故而下意識提高了警惕,“她說了什麼?”

那兵士答道:“張娘子說已在帳中備下午齋,萬望少君賞光。”

這也奇了,趙元劫在營中的消息張妙白怎麼知道?葛海山感覺蹊蹺,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原則,正想找個藉口拒絕,豈料那兵士從懷中取出油紙一包,打開交給趙元劫。

趙元劫見了,頓時大喜過望,原來裡邊裝的,正是他朝思暮想,幾個月未曾嘗過的蜜餞。

33定勢(一)2天地(二)33定軍(一)64驚雷(四)54赤磧(二)45蕭蕭(一)12單刀(四)82快哉(二)66寒江(二)79桃花(三)41喂鷹(一)30進退(二)94換馬(二)75螟蛉(三)100動靜(四)75螟蛉(三)33救樑(一)80漢歌(四)117走水(一)17搖旗(一)103砥礪(三)35定軍(三)39則玉(三)42鷲翎(二)13勾心(一)4關山(四)36鬥雞(四)104朱匣(四)95破釜(三)57王將(一)77桃花(一)111齊家(三)93換馬(一)3金嶺(三)58王將(二)27俊傑(三)60歸宿(四)76丹心(四)116退路(四)49昌洪(一)77彤雲(一)31建瓴(三)109齊家(一)35腹背(三)63反戈(三)56變局(四)6禍福(二)3錢塘(三)57雄雉(一)99五牙(三)109不寧(一)16黃土(四)11潛流(三)54賀壽(二)100坐鬥(四)3金嶺(三)32如虎(四)82無前(二)57雄雉(一)89江浪(一)90子午(二)24闖將(四)44喂鷹(四)105鐵石(一)楔子77激流(一)74養虎(二)24入川(四)62反戈(二)68求存(四)9天王(一)30建瓴(二)79桃花(三)67突圍(三)42世胄(二)9天王(一)40明志(四)55賀壽(三)10江山(二)29進退(一)51活水(三)5禍福(一)46狼狽(二)39經略(三)27山海(三)33腹背(一)91凌雲(三)78桃花(二)54赤磧(二)1錢塘(一)55赤磧(三)65雲動(一)5連角(一)47覃氏(三)35腹背(三)28俊傑(四)59餘胥(三)4錢塘(四)93英霍(一)117三營(一)
33定勢(一)2天地(二)33定軍(一)64驚雷(四)54赤磧(二)45蕭蕭(一)12單刀(四)82快哉(二)66寒江(二)79桃花(三)41喂鷹(一)30進退(二)94換馬(二)75螟蛉(三)100動靜(四)75螟蛉(三)33救樑(一)80漢歌(四)117走水(一)17搖旗(一)103砥礪(三)35定軍(三)39則玉(三)42鷲翎(二)13勾心(一)4關山(四)36鬥雞(四)104朱匣(四)95破釜(三)57王將(一)77桃花(一)111齊家(三)93換馬(一)3金嶺(三)58王將(二)27俊傑(三)60歸宿(四)76丹心(四)116退路(四)49昌洪(一)77彤雲(一)31建瓴(三)109齊家(一)35腹背(三)63反戈(三)56變局(四)6禍福(二)3錢塘(三)57雄雉(一)99五牙(三)109不寧(一)16黃土(四)11潛流(三)54賀壽(二)100坐鬥(四)3金嶺(三)32如虎(四)82無前(二)57雄雉(一)89江浪(一)90子午(二)24闖將(四)44喂鷹(四)105鐵石(一)楔子77激流(一)74養虎(二)24入川(四)62反戈(二)68求存(四)9天王(一)30建瓴(二)79桃花(三)67突圍(三)42世胄(二)9天王(一)40明志(四)55賀壽(三)10江山(二)29進退(一)51活水(三)5禍福(一)46狼狽(二)39經略(三)27山海(三)33腹背(一)91凌雲(三)78桃花(二)54赤磧(二)1錢塘(一)55赤磧(三)65雲動(一)5連角(一)47覃氏(三)35腹背(三)28俊傑(四)59餘胥(三)4錢塘(四)93英霍(一)117三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