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章 封王之議

封王於如今的呂布而言是一個很敏感的話題,無論是秦律還是呂布本身的觀念上,都是排斥分封的,而且一旦開了這個頭,那呂布麾下很多人是有資格封王的,比如章邯、董翳、司馬欣這些幾乎承擔了大半征戰義務的將領,如果呂布以王位招降英布,那這些人怎麼辦?

但另一個問題是章邯如今若以功勞而論,就算官爵已至極品也顯不足。

若是戰事已經結束,完全可以召回朝廷養老,但如今顯然不是,呂布這邊若是封了英布,那章邯怎麼辦?

“我記得項羽也並未封那英布。”呂布看向蕭何,現在英布也只是項羽麾下一員大將,而且還是被項羽當牲口用的那種,不見親近。

“但太尉莫要忘了,項羽是隨時可以封王的。”蕭何笑道。

呂布這邊封王不太可能,哪怕呂布是朝廷實際掌控者,但也不能亂改,而項羽雖然跟呂布一樣,也是大楚的實際掌控者,但大楚本身就是推行的分封制,在這點上來說,項羽這邊是比呂布更有誘惑力的,至少對英布這些人才來說,甚至對章邯等人來說,如今的項羽也更具誘惑力一些。

“先生真是一來就爲我出了一道難題吶!”呂布揉了揉太陽穴,無奈的看着蕭何,雖是有些怨言,不過也只是發發牢騷,因爲就算蕭何不來,這個問題也實際存在。

其實要破也不難,只要假意許下王位,哪怕現在就封出去,等到天下一統之後自然是可以收回來的,就像現實中的高祖一般,只是如此一來,不免要對功臣下手,這是呂布比較排斥的。

“在下倒是大概知曉太尉爲何如此。”蕭何看向呂布,微笑道:“不過在下倒有一法,可說是兩全之策。”

“願聞其詳。”呂布看向蕭何,點頭道。

“封王該封便封,不封王,不但難以留住大將,也會讓不少將士失了進取之心。”蕭何微笑道。

呂布沒有說話,只是靜靜地等着下文。

蕭何見呂布沒有反應,嘆息道:“待天下重歸一統時,太尉可以降低王之格位。”

“哦?”呂布來了幾分興致,看向蕭何。

“就如同侯爵一般,食邑,但無權掌管地方軍政要務。”蕭何笑道。

其實就等於將王變成一個榮譽稱號,也不能算榮譽稱號吧,因爲有實實在在的好處,但卻不似如今的王一般掌握地方實權,非要說的話,可以看做最頂尖的侯爵。

呂布畢竟是有過無數執政經歷的,蕭何說到此處,呂布已經明白他是何意了,滿意的點點頭道:“如此也好,不過朝廷這邊終究是要破一破規矩的。”

秦律之中可沒有王的說法,如今呂布要封王,難免會有人跳出來反對,但這些都是小事,等天下重歸一統之後,再慢慢撫平,眼下最要緊的是結束這場戰亂。

蕭何見呂布已經定下計策,當即起身道:“太尉,封王之事不急,在下願意先去爲太尉遊說英布,讓他想太尉倒戈!”

呂布目光看向蕭何,蕭何大概知道呂布想什麼,躬身道:“太尉放心,蕭何家眷已經送往咸陽,這點陳餘將軍可以作證。”

呂布點點頭,想了想道:“那曹參,先生是否能夠一併說服?”

呂布如今手下還是缺人的,如果曹參這位文武雙全的大將能入呂布麾下,那對呂布來說,絕對是如虎添翼。

蕭何猶豫了一下道:“曹參與沛公情深義重,在下願意一試,然不敢保證曹參能夠來投。”

“先生自去便是,至於是否能成,並不重要。”呂布微笑道。

既然呂布都這麼說了,蕭何也接下了這個任務,而後兩人又商議了一下後方的事情,決定讓陳餘在後方繼續堅壁清野,將能遷的百姓遷往河北或三川郡,接下來呂布和項羽一場大戰難免,呂布是希望儘可能減少一些百姓的傷亡。

做完這些吩咐之後,呂布沒有再留在此處,將投降的楚軍一併交給陳餘後,呂布馬不停蹄的趕往章邯那邊。

既要封王,那首個被封的自然便是章邯了。

章邯和董翳正在商議如何打,如今這中原戰局戰線越來越長,呂布離開後,他們這邊在項羽的猛攻下開始有些頂不住了,如今基本採取了守勢,但最近項羽的攻勢突然緩下來,這讓章邯和董翳有些不明所以。

聽聞呂布回來了,連忙出來迎接。

“太尉,如今秦楚之間,已成膠着之狀,急切間難分勝負,卻不知爲何,項羽最近攻勢弱了許多。”章邯看着呂布皺眉道。

“多半是去圍剿彭越了,我等當趁機壓上前去,讓項羽無法兼顧!”呂布聞言思索片刻大概知道出了什麼事兒了。

呂布會爲劉邦和英布在後方搞風搞雨頭疼,項羽自然也會有這方面的擔憂,如今定是見急切間難以分出勝負,後方壓力被彭越打的太難纏,不得不暫時放開前線去圍剿彭越,甚至呂布猜測項羽會親自去追殺彭越。

這種機會,呂布怎會放過。

“好,末將這便去籌備進攻之事。”章邯聞言目光一亮,只要項羽不在,他手下那些猛將雖然也都很厲害,但章邯還是有信心跟這些人鬥一鬥的。

“不急!”呂布擺了擺手道:“還有一事近日頗令我煩悶,想與二位商議一番。”

章邯和董翳聞言重新坐下來,看向皺眉沉思的呂布,疑惑道:“不知太尉何事煩憂?”

相比於昔日在趙高手下做事,如今換成給呂布做事,他們可要暢快多了,後勤幾乎不需要他們曹性,不管有什麼困難,跟呂布說一聲呂布必然能夠解決,待遇上,無論是他們這些將領還是尋常將士,呂布也捨得封賞。

而且呂布能力也堪稱驚人,第一次出手便逆轉朝局,第二次出手力挽狂瀾,此後幾乎每一次出手都能給這天下局勢帶來變化,生生將大秦從崩潰邊緣給拉回來。

既有能力,又捨得封賞,待這些將士也是沒的說,這也是軍中將士願意擁護呂布的原因,如今聽聞呂布有煩憂,章邯和董翳都忍不住看向呂布,想知道什麼能讓這位幾乎無所不能的太尉煩憂。

“近日不時有人送來書信,想請我封王,兩位如何看?”呂布嘆了口氣道。

要封王,那自然該是先封呂布才行,否則呂布若一直是三公,秦軍中哪個敢有封王的念頭?

章邯聞言皺了皺眉,以秦朝的臣子立場來說,自然是反對的,但……人誰無私心?如今自己的功勳已經快到極限了,如果按照過去的秦律,最多也就是再給他賞賜些錢糧田地,基本上沒有可能再往前了。

如果呂布封王的話,那就不一樣了,那代表他章邯還有更進一步的可能,所以聽到這個消息後,章邯猶豫了一下,選擇了沉默。

作爲秦臣,他知道這是不對的,呂布此舉不但是不敬大秦律法,更重要的是對大秦皇室有衝擊。

但作爲個人來說,呂布稱王,代表着他有晉升的可能,而且他當初雖說是受秦皇任命,但能有今日局勢,全憑呂布,反倒是對秦皇或者說朝廷,已經有了些陌生。

“末將一介武夫,此事末將不知是否對。”良久,章邯嘆了口氣,他選擇了保持中立。

但在呂布掌握朝中大權的情況下,選擇中立其實已經是默認了呂布的做法了。

呂布看着章邯,目光有些複雜,最終點了點頭,將目光轉向董翳。

“我聽太尉的。”董翳沒多想,他沒有章邯那麼複雜的情感,當初若非呂布及時出現,他都準備攛掇章邯投降了,對於秦庭,他沒有多少感情,要有也是在呂布治理下重新恢復生機的秦庭才讓他有了感情,但今日的局勢基本上都是呂布一手建成,別說呂布稱王,稱帝董翳都贊成。

呂布有些好笑的看了董翳一眼,不過如此一來,大家的態度也就都明瞭了,至少在封王這件事情上,軍中是沒什麼阻力的。

軍中沒有阻力,那就基本沒什麼阻力了。

接下來,呂布跟衆人商議了一下戰局後,立刻書信司馬欣,讓他回咸陽主持此事,中原戰事膠着,呂布不可能回去,所以只要封王之名,至於禮儀什麼的,一切從簡。

與此同時,項羽那邊的消息也傳來了,彭越跟項羽鬥了幾場,最終還是被項羽驅逐出境,畢竟是項羽主場作戰,加上項羽恐怖的攻擊性。

但凡是被彭越佔據過的城池,全被項羽屠了,理由嗎……爲什麼會被敵人佔據,也正是因爲這個,導致後來彭越佔領城池後,百姓瘋狂幫着彭越守城,讓項羽打彭越反而更難。

若不是及時醒悟,被范增叫停,呂布覺着項羽有可能將江北之地給屠空了,這等暴虐讓呂布有些無語,正史上,項羽的失敗雖然有劉邦的原因,但也有很大一部分是他自己作的!

第八章 黃雀在後第七十三章 勾心第一百九十章 臨敵第一百九十一章 不同第二百四十四章 誰強打誰第七十章 盟友第二十二章 回國第二百一十一章 戰後第二百九十二章 火藥第二十二章 回國第一百六十九章 惱羞成怒第六十二章 雙騎下敖倉第三百八十八章 一策亂敵國第四十三章 拜山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戰開啓第九十章 家書第六章 夜色第三百九十五章 第一仗第十四章 得救第六十五章 疏忽第七十二章 離心第十八章 發展第三百二十九章 鯨吞中原第二十二章 迎駕第三十六章 首功第十四章 長夜第十九章 成事第三百六十七章 父子第一百二十七章 最後一戰第二百五十七章 交代第十章 三年第一章 短暫的溫馨第一百六十六章 從膨脹到絕望第三百六十四 怪毛病第二十二章 煩心事第一百八十六章 關關難過第二十一章 請見第四百零一章 鄴城第四百零一章 鄴城第一百六十章 備戰南陽第六十六章 人選第一百五十一章 定天山(終)第一百二十六章 意難平第七十二章 自作聰明第六十四章 態度第三百四十四章 做媒第九十二章 斬將殺敵第二十六章 參見主公第八十九章 利益鏈第九十九章 一戰項羽第三十八章第七十五章 疲敵第二百一十九章 拜訪第四章 底層的艱辛第七十六章 機會第十九章 上意第五十五章 正經人第二章 蔡邕第九十章 叛變第十二章 瓶頸第二百五十二章 曹操的計策第七十四章 僵局第二十七章 添丁第三百六十一章 複試第十四章 聲東擊西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度第二百四十一章 身入賊營第一百二十五章 計成第一百七十八章 夜襲第四十一章 深謀第一百八十九章 疑惑第六十一章 境遇第二百六十三章 事成第一百零一章 平靜第五章 青樓背後的秘密第九十章 家書第三十二章 暫退第三十八章第四百四十四章 尋覓第二百六十八章 南陽戰終第一百七十八章 撤軍第二百四十六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五十九章 生擒第三百六十八章 無題第十二章 排名第二百零六章 劉璋的抉擇第一百四十章 變故第一百二十五章 落幕第三百三十七章 脫繮第三百八十九章 太極第一百二十一章 遊說第十六章 世界的毒打第六十二章 雙騎下敖倉第一百一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三百五十五章 新局面第二百八十四章 戰終第六十九章 馬兒兵敗第二百零六章 劉璋的抉擇第三百二十一章 人心不齊第七章 人才
第八章 黃雀在後第七十三章 勾心第一百九十章 臨敵第一百九十一章 不同第二百四十四章 誰強打誰第七十章 盟友第二十二章 回國第二百一十一章 戰後第二百九十二章 火藥第二十二章 回國第一百六十九章 惱羞成怒第六十二章 雙騎下敖倉第三百八十八章 一策亂敵國第四十三章 拜山第一百一十四章 大戰開啓第九十章 家書第六章 夜色第三百九十五章 第一仗第十四章 得救第六十五章 疏忽第七十二章 離心第十八章 發展第三百二十九章 鯨吞中原第二十二章 迎駕第三十六章 首功第十四章 長夜第十九章 成事第三百六十七章 父子第一百二十七章 最後一戰第二百五十七章 交代第十章 三年第一章 短暫的溫馨第一百六十六章 從膨脹到絕望第三百六十四 怪毛病第二十二章 煩心事第一百八十六章 關關難過第二十一章 請見第四百零一章 鄴城第四百零一章 鄴城第一百六十章 備戰南陽第六十六章 人選第一百五十一章 定天山(終)第一百二十六章 意難平第七十二章 自作聰明第六十四章 態度第三百四十四章 做媒第九十二章 斬將殺敵第二十六章 參見主公第八十九章 利益鏈第九十九章 一戰項羽第三十八章第七十五章 疲敵第二百一十九章 拜訪第四章 底層的艱辛第七十六章 機會第十九章 上意第五十五章 正經人第二章 蔡邕第九十章 叛變第十二章 瓶頸第二百五十二章 曹操的計策第七十四章 僵局第二十七章 添丁第三百六十一章 複試第十四章 聲東擊西第一百四十五章 大度第二百四十一章 身入賊營第一百二十五章 計成第一百七十八章 夜襲第四十一章 深謀第一百八十九章 疑惑第六十一章 境遇第二百六十三章 事成第一百零一章 平靜第五章 青樓背後的秘密第九十章 家書第三十二章 暫退第三十八章第四百四十四章 尋覓第二百六十八章 南陽戰終第一百七十八章 撤軍第二百四十六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五十九章 生擒第三百六十八章 無題第十二章 排名第二百零六章 劉璋的抉擇第一百四十章 變故第一百二十五章 落幕第三百三十七章 脫繮第三百八十九章 太極第一百二十一章 遊說第十六章 世界的毒打第六十二章 雙騎下敖倉第一百一十七章 各有算計第三百五十五章 新局面第二百八十四章 戰終第六十九章 馬兒兵敗第二百零六章 劉璋的抉擇第三百二十一章 人心不齊第七章 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