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8章 儒教誤國(二合一大章)

安國郡王府雙喜臨門,劉鴻漸喜得雙鳳,牛大棒槌作爲安國郡王府唯一擁有子爵爵位的家臣也有了兒子,劉鴻漸、牛壯二人還好,可把兩個老爺子給樂壞了。

劉德隆破天荒的大方了一回,給府中下人發賞銀連眉頭都沒皺。

朝臣們經歷觀刑風波,昂揚的鬥志彷彿被潑了冷水般,第二天上朝竟然有一半人請假,大多是受了驚嚇又吃不下飯給餓的,崇禎也樂得耳根清淨,當即宣佈當日不上朝。

內閣並一應官員晚上秘密會晤商議對策,可他們商議來商議去,竟第一次發現面對崇禎如此頹喪。

崇禎自北伐回來便宛若換了一個人,行事再不復往日般優柔寡斷,反而越來越有太祖之風。

朝臣們發現擺在他們面前的只有兩條路可選,要麼死諫抗議,要麼屈服接受,而死諫的後果很簡單,罷官或者請辭。

崇禎竟是連廷杖都懶得伺候了,羣臣們知道無論是罷官還是請辭,結果都一樣,崇禎必然是客套的挽留都不會提。

到了第三天早朝,崇禎一上朝便又提丈量土地之事,羣臣皆沉默不語。

崇禎倒也沒逼的太過,明言只要羣臣們同意此事,衆卿家中無論查出多少土地來,皆既往不咎。

倒不是崇禎擔心羣臣們抗議,抗議是無效的,既定的方針也是必須執行的,他只是想着去一去朝臣們的後顧之憂。

皇極殿內沉默了半晌,吏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方岳貢提袖甩開了次輔範景文的拉扯出班。

“陛下,臣年老體衰不堪重任,臣思量許久意乞骸骨歸鄉,望陛下恩准。”方岳貢似乎是早便考慮好,當即跪倒請奏。

“國朝蒙難承蒙方愛卿不棄,還以蒼老之軀繼續爲朝廷效命,方愛卿今年六十有八了吧,此年紀正當是在家頤養天年享受天倫之樂,此是朕的過錯!

准奏!

王二喜擬旨,方岳貢賜封太傅,告知鄉里,以慰天下。”方岳貢畢竟跟隨他共度過最艱難的日子,崇禎也不含糊,當即賜了太傅。

太傅乃是三公之一,雖然沒什麼權力,但對於官員們來說是極高的榮耀。

“臣方岳貢謝陛下隆恩!”方岳貢無言以對,恭恭敬敬的最後一次給崇禎行了三拜九叩之禮,隨即離開了大殿。

方岳貢不在乎家裡的那些田地,他只是不滿崇禎宣旨跳過了內閣,他想捍衛祖制可最終發現一切皆是徒勞。

爲官四十多載,如今真得好好歇歇了。

方岳貢走後,羣臣們再無人敢出言反對崇禎,最終重新丈量土地的國策被定下。

崇禎下旨,由戶部主持,東廠、錦衣衛聯合監察,自順天府起,土地丈量工作正式開始。

朝廷發生的事雖然經由錦衣衛同知樑陽傳入劉鴻漸耳中,但劉鴻漸卻並未十分在意,只要既定的方向不跑偏,必要的犧牲還是要有的。

方岳貢也算是個能臣,只不過成了第一個犧牲品。

他最近一直軍械所、郡王府兩處跑,真定府的鋼鐵工坊和水泥工坊在戶部和工部的大力支持之下,僅僅一個月便實現了量產。

第一批水泥緊急調往了河nan黃河壩口,作爲第一批成品軍械所在前幾日也送來了百石水泥並一批鋼材。

劉鴻漸之所以這幾日連早朝都沒空上,還拉着宋應星貓在軍械所不出來,是因爲他在做一件具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

當然,只有他自己這麼認爲。

“宋老,建築圖紙設計的怎麼樣了?”劉鴻漸躺在太師椅上搖啊搖。

宋應星帶着玻璃工坊新研製出的老花鏡,趴在桌案上拿着標尺認真的勾勾畫畫。

雖然劉鴻漸號稱九年義務教育的佼佼者,擁有超越大明數百年的遠見卓識,但對於建築鋼筋混凝土製房屋仍然是兩眼一抹黑。

包工頭呀,也不好當。

“就快好了,大人先休息着,容老夫再計算一遍。”宋應星頭都沒回,這幾日可把老頭忙壞了。

他是發現了,只要大人提出什麼奇思妙想,最忙的還是他,反觀自家大人,躺在自己的躺椅上都眯了好幾覺了。

“大人,這圖紙雖說是按照大明現有的築房比例計算,但大明房落皆以房樑爲重中之重,上好松柏等堅木爲樑尚且勉強,這混凝土真的能承受得住嗎?”

宋應星又檢查了一遍把圖紙交給劉鴻漸,皺着眉說道。

也不怪宋應星疑惑,大明雖然早已有青磚,但絕大部分房落包括皇宮內殿仍舊是用木質結構建造。

究其原因主要有三點,第一是造價問題,大明造青磚可沒有後世的機器,全是匠人手工打製。

從選黏土到打製晾乾、燒製,費時費力不說,誤差也是大問題,而且此時燒磚技術不成熟,只能燒製質量差的青磚。

饒是如此,一塊青磚的價格都要好幾文錢,莫說是普通百姓,就是朝廷也用不起。

其二是粘合材料不行,石灰雖然已經廣泛使用,但粘合度還是差了些,日曬雨淋之下用不了幾年便會出現斷裂漏水的情況。

其三是風俗問題,木質結構深入人心,古樸、典雅、溫馨,反觀磚制房子因爲沒有好的塗料蓋起來醜得要死,看起來也是冷冷冰冰的。

又貴又醜還不撐時候,誰會喜歡呢?

宋應星本來一聽劉鴻漸要開發磚瓦房說什麼也不樂意,軍械所目前同時研製的項目太多了,青磚房又不是什麼稀奇的東西,他哪裡有空張羅。

但劉鴻漸不依,他的理由很充分,因爲他要建的是樓房,用青磚建的樓房。

青磚房本就少,建成樓的更是鳳毛麟角,究其原因便是房樑承重問題。

劉鴻漸的解決方案便是混凝土,至於青磚?青磚確實醜,韌性也不咋地。

只是劉鴻漸壓根就沒想過用青磚,開玩笑,他可是帶着黑科技來的,紅磚都弄不出來,還玩個毛線的穿越。

來之前他便研究明白了,青磚和紅磚的製作工藝其實並未差多少,無非是磚窯的構造不同,一個水冷、一個風冷而已。

燒磚用的黏土中含有鐵,風冷的紅磚使其完全氧化生成三氧化二鐵呈紅色,而水冷的青磚使黏土中的鐵不能完全氧化則呈青色。

二者磚窯的結構也大有不同,經完全氧化的紅磚不僅美觀而且比青磚更堅韌。

只是這層窗戶紙沒人去捅破,外加上缺乏理論知識的支撐,紅磚一直到民國時期才被研製推廣,也算是華夏的損失。

劉鴻漸給宋應星的紅磚窯圖紙,是經過後世人上百年的總結改良的,不僅一次燒製的磚比固有的磚窯多了兩倍,質量還提升了不少。

劉鴻漸還記得將紅磚窯的設計圖紙交給宋應星時,宋應星那副驚詫的表情。

紅磚有了,剩下便是樓層稱重問題,宋應星看來難上加難的問題,在劉鴻漸這裡簡直就不是問題。

“承重就用混凝土,只是混凝土中還需加一樣東西。”劉鴻漸十分篤定,沒有鋼筋的混凝土是沒有靈魂的。

第一棟鋼筋混凝土紅磚房設計爲了三層,位置就定在軍械所正中的一大塊空地。

劉鴻漸的想法是一樓作爲待客之用,二樓則是軍械所各掌班的辦公室,三樓則是劉鴻漸的指揮中心兼住所。

本來按照劉鴻漸的意思,要建便建至少五層,畢竟三層的樓那能叫樓嗎?跟後世動不動二三十層的住宅相比,不過是個矮大緊而已。

對於這個提議,宋應星說什麼也沒同意,他可不想拿匠人們的生命開玩笑。

畢竟是第一次用磚蓋這麼高,劉鴻漸面上雖篤定但也沒有堅持,其實他自己心裡也直打鼓。

萬一蓋到一半,塌了怎麼辦?

建築圖紙、紅磚窯、鋼筋混凝土的一應事項都商議好後,劉鴻漸當即下令,軍械所建築隊兒即日起,全面停工建造木質房屋,全力投入紅磚混凝土房屋的建造。

劉鴻漸離開軍械所時,順帶帶走了玻璃工坊剛研製出的第一批十副老花鏡,以及一大捆望遠鏡。

這玩意兒其實歐羅巴洲已經有了,只是大明……唉,說到底還是個理論基礎的問題。

想到這兒劉鴻漸就犯愁,並非華夏人不夠聰明、不夠努力,千年的工藝傳承全都讓霸道的儒家給帶跑偏了。

儒家把人分成三六九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讀書讀的什麼書?

不是數術、不是物理化學,而是之乎者也四書五經,華夏從上到下,皆以匠人爲恥,沒有地位、沒有收入。

饒是如此匠人們依舊靠着世代傳承,把可憐的技藝傳到現在,讀書人看不起,從來不想身上穿的、手裡用的、家裡住的都是誰人所造。

真是端起碗來吃飯,丟下飯碗罵娘,兩手不沾陽春水,除了之乎者也啥都不會。

華夏的技藝只靠師徒口口相傳,大多數時還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若是那種一代單傳的,人一掛就成了絕學。

許多關於化學上的貢獻,竟然是煉丹的牛鼻子老道搗鼓出來的,而且他們可不是爲了研究化學,煉丹也不過是爲了滿足統治階級、富人的需要而已。

真是諷刺。

唉,等忙完了手裡的緊要事,一定得着手辦座工學院了,華夏的技藝不能止步。

劉鴻漸騎在馬上,後頭兩個大個子,劉虎抱着一捆望遠鏡,劉豹抱着一大盒子老花鏡,這是劉鴻漸要送進宮裡的。

這些小玩意兒雖然不值錢,但用處卻是極大,朝廷裡那些上了歲數的官員大多是老花眼,按劉鴻漸的推測,估計崇禎大叔的老花眼也不輕。

這廝爲了大明太拼了,眼睛早便不好使了。

新東西的推廣由上而下,朝臣便是最好的推銷員,只要宣傳開來,軍械所便又能多一處進項。

“老爺,家裡頭來客人了,是找您的,姓張,福jian來的。”剛入了院子便有下人來報。

福jina來的,還能有誰?小鄭還在南jing,多半便是老鄭吧,劉鴻漸心想。

哼,撐不住了嗎?

到了中廳,來着果然是鄭家的人,而且還是熟人,就是鄭家第一次派來的幕僚張瑾。

這廝不僅自己來了,還把徐允禎一家子也押送到了刑部大牢,之所以老鄭這麼老實,全因爲劉鴻漸在南jing時寫的那封信。

老鄭一接到信便毛了,權衡一番當即決定退掉徐家許的重禮,並連人帶財物皆由水路送到了京城。

徐允禎折騰了一圈兒,還是沒逃過去,昨日剛接了刑部的奏報,崇禎連猶豫都沒猶豫直接在牢裡便弄死了徐允禎。

對於鄭家來說,徐允禎也不過是順帶之事,交好安國郡王纔是重中之重,張瑾回憶起家主那凝重的神色不禁皺眉。

全是因爲那封信,竟使得家主如此忌憚,鄭芝龍看完信便燒了,以至於張瑾雖心中詫異也不得而知。

而家主因爲這封信許給安國郡王那般大的重禮,更使他百思不得解。

其實那封信很簡單,只有寥寥幾個字。

交出徐家,若不服,聯荷滅鄭!

也不怪鄭芝龍如此慎重,聯荷滅鄭,荷是哪個鄭芝龍又豈能不知,只是他不明白的是,安國郡王怎這般瞭解南洋局勢。

他鄭芝龍縱橫南洋二十餘年,就是靠着大明朝廷裡那些大臣不懂海事、不明南洋局勢,才順風順水混到現在,朝廷既需要他,還拿他沒辦法。

但是安國郡王的寥寥一語,便道破了鄭家的窘態。

щшш¸тt kan¸c o 鄭家在南洋最大的敵人便是荷蘭的殖民者,二者之所以能抗衡到此,也是因爲鄭家把老巢設在福jian,背靠大明好乘涼。

如果朝廷真的聯合荷蘭滅他鄭家,福jian肯定便待不下去了,如果失去大明這個最大的補給地,到了海上跟荷蘭硬肛,誰勝誰負誰能說得準。

畢竟他是家,而荷蘭是國。

最重要的是,安國郡王並未危言聳聽,他有這個能力說服朝廷對付他鄭家,畢竟他自己也知道,崇禎早便看他不順眼了。

“張某拜見王爺,許久不見,王爺的聖眷愈發的昌隆了。”張瑾見劉鴻漸行來,趕緊起身行禮。

才一年不到,從侯爵晉級爲郡王本就前無古人,再加上家主此番的叮囑,不由得張瑾不慎重。

PS:還有更,應該會很晚,書友可待明日看。

關於明代宮廷內部的一些稱謂小考第423章 斟酌個屁第534章 大叔的新愛好第877章 秘密協定第81章 讓人頭痛(求推薦票)第487章 貪心不足失卻良知(第三更,2000推薦票加更)第251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251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311章 倔強崇禎與執拗太子(第四更,本週推薦票加更)第420章 甲子贖罪第280章 刀在手,跟我走(第四更,推薦票加更)第365章 不感興趣第718章 神兵天降第876章 舌戰羣俠第60章 絕望的崇禎(求推薦票)第278章 法外狂徒第19章 瘋狂的鏡子(求推薦票)第188章 精神勝利第492章 鄭家有難了第204章 這侯爺,不做也罷!第11章 捲土重來(求推薦票!)第214章 太子來了(爲盟主 聽葉飄雪 加更4/5)第858章 初雪第73章 血戰山海關(三)第198章 最後的白桿兵(一)第816章 劉鴻漸的未雨綢繆(第五更,爲白銀盟加更12/20)第211章 帝王無情第46章 萬歲山千戶所第813章 但求來世還能加入北洋水師(第二更)第832章 低配版跑車(第十二更,爲書友們的推薦票加更1/2)第292章 成事不足的玩意兒第448章 崇禎討酒第238章 皇上,我要復仇!第392章 古人誠不欺我第69章 凌遲吳三桂第134章 家宴第507章 工業騰飛第一步(爲盟主 全世界我老婆最美 加更 3/3)第350章 西南獻俘(第三更,700張月票加更。)第751章 在其位,謀其政第878章 狐狸尾巴第762章 你怎麼倒下了?第538章 白菜被豬拱了第764章 印加帝國第432章 操碎了心第861章 南北二炮(第一更)第668章 別開槍,自己人第611章 給你鄭家三個選擇第476章 朱元璋挖的坑第759章 終將載入史冊第337章 什麼仇,什麼怨第720章 熱蘭遮城第290章 這島以後便叫文龍島吧第421章 打回原形第510章 不謀而合(600張月票加更)第452章 爾等想造反嗎第538章 白菜被豬拱了第266章 這麼早起來打炮?第772章 分歧第622章 金蟬脫殼第331章 歡喜佛閣第737章 鄭森絕不獨存第227章 前屯殉難(二)第772章 分歧第261章 休想置身事外(第二更)第833章 可不能浪費了(第十三更,爲書友們的推薦票加更2/2)第760章 印第安人第177章 古代版航母(爲本書第一位盟主 芭芭拉Y加更3/5)第479章 一出好戲(第三更,1000均訂加更)第844章 烏拉你個大西瓜第884章 莫斯科協定(第三更)第45章 寒門崛起(求打賞!)第9章 接着忽悠(求收藏!求打賞)第22章 那就大幹一場吧第162章 黃金家族(求推薦票)第837章 最後一個留給你第411章 大哥,咱算是大明人了嗎?第209章 崇禎也土豪第410章 艹翻這羣狗韃子第370章 大時代下的悲劇第263章 我次奧,快跑!(第四更,打賞加更)第48章 李邦華的煩惱第278章 法外狂徒第243章 徵虜大將軍(第一更)第663章 你是攝政王,朕聽你的第186章 順治元年第505章 曹化淳的助攻(近五千字二合一大章,求訂閱呀,要死了……)第514章 祖宗不足法(二合一)第517章 帝國的改良者第585章 崇禎的安排(第四更,上週推薦票加更)第22章 那就大幹一場吧第202章 兵發夔州城第834章 兵發北海(第十四更,爲書友們的打賞加更)第855章 最重要的是儀式感第256章 兩千年前的酷刑第403章 神兵天降第50章 家法伺候(求推薦票!)第804章 連橫(二)第691章 舔狗一時爽第874章 不死不休第690章 發飆的劉老太爺
關於明代宮廷內部的一些稱謂小考第423章 斟酌個屁第534章 大叔的新愛好第877章 秘密協定第81章 讓人頭痛(求推薦票)第487章 貪心不足失卻良知(第三更,2000推薦票加更)第251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251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311章 倔強崇禎與執拗太子(第四更,本週推薦票加更)第420章 甲子贖罪第280章 刀在手,跟我走(第四更,推薦票加更)第365章 不感興趣第718章 神兵天降第876章 舌戰羣俠第60章 絕望的崇禎(求推薦票)第278章 法外狂徒第19章 瘋狂的鏡子(求推薦票)第188章 精神勝利第492章 鄭家有難了第204章 這侯爺,不做也罷!第11章 捲土重來(求推薦票!)第214章 太子來了(爲盟主 聽葉飄雪 加更4/5)第858章 初雪第73章 血戰山海關(三)第198章 最後的白桿兵(一)第816章 劉鴻漸的未雨綢繆(第五更,爲白銀盟加更12/20)第211章 帝王無情第46章 萬歲山千戶所第813章 但求來世還能加入北洋水師(第二更)第832章 低配版跑車(第十二更,爲書友們的推薦票加更1/2)第292章 成事不足的玩意兒第448章 崇禎討酒第238章 皇上,我要復仇!第392章 古人誠不欺我第69章 凌遲吳三桂第134章 家宴第507章 工業騰飛第一步(爲盟主 全世界我老婆最美 加更 3/3)第350章 西南獻俘(第三更,700張月票加更。)第751章 在其位,謀其政第878章 狐狸尾巴第762章 你怎麼倒下了?第538章 白菜被豬拱了第764章 印加帝國第432章 操碎了心第861章 南北二炮(第一更)第668章 別開槍,自己人第611章 給你鄭家三個選擇第476章 朱元璋挖的坑第759章 終將載入史冊第337章 什麼仇,什麼怨第720章 熱蘭遮城第290章 這島以後便叫文龍島吧第421章 打回原形第510章 不謀而合(600張月票加更)第452章 爾等想造反嗎第538章 白菜被豬拱了第266章 這麼早起來打炮?第772章 分歧第622章 金蟬脫殼第331章 歡喜佛閣第737章 鄭森絕不獨存第227章 前屯殉難(二)第772章 分歧第261章 休想置身事外(第二更)第833章 可不能浪費了(第十三更,爲書友們的推薦票加更2/2)第760章 印第安人第177章 古代版航母(爲本書第一位盟主 芭芭拉Y加更3/5)第479章 一出好戲(第三更,1000均訂加更)第844章 烏拉你個大西瓜第884章 莫斯科協定(第三更)第45章 寒門崛起(求打賞!)第9章 接着忽悠(求收藏!求打賞)第22章 那就大幹一場吧第162章 黃金家族(求推薦票)第837章 最後一個留給你第411章 大哥,咱算是大明人了嗎?第209章 崇禎也土豪第410章 艹翻這羣狗韃子第370章 大時代下的悲劇第263章 我次奧,快跑!(第四更,打賞加更)第48章 李邦華的煩惱第278章 法外狂徒第243章 徵虜大將軍(第一更)第663章 你是攝政王,朕聽你的第186章 順治元年第505章 曹化淳的助攻(近五千字二合一大章,求訂閱呀,要死了……)第514章 祖宗不足法(二合一)第517章 帝國的改良者第585章 崇禎的安排(第四更,上週推薦票加更)第22章 那就大幹一場吧第202章 兵發夔州城第834章 兵發北海(第十四更,爲書友們的打賞加更)第855章 最重要的是儀式感第256章 兩千年前的酷刑第403章 神兵天降第50章 家法伺候(求推薦票!)第804章 連橫(二)第691章 舔狗一時爽第874章 不死不休第690章 發飆的劉老太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