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派系之爭上

秋高氣爽!

朝堂封賞,軍心大悅,春耕秋收,百姓恣意。

不管諸侯國是否處於水深火熱中,燕國四處卻洋溢着歡笑。

趁着朝堂封賞大典尚未開始,百姓開始秋收,南方旱情不曾影響到燕國,這一年,對於燕國來說,又是一個豐收年。

落葉鋪滿官道,使其變成金色地毯,柳玄遠,雷澤英,率領禁衛軍,保護皇親國戚,朝中百官,帶着各部落資料,從晉陽城遷移而來。

羣英相會,闔家團聚,林楓礙於政務,卻沒有時間與韓雪箋,蕭琳琅等人親密。

隨着慕容柒嫣把安置塞外俘虜的部署徹底細化,就有許多事情出來,牽扯戶部落實戶籍,刑部制定法令,密集監視。

另外,既然這些人全部變成燕國人,自是需要一視同仁,修建房屋,分土地,置辦耕牛,農具等等。

儘管全是極小的事情,卻必須細化,把政令通報各郡各州各縣,政策貫徹落實,塞外百姓得到安撫,纔不至於引起燕國動盪。

而王綸玥負責在投降的塞外騎兵中,召集新兵,亦忙的不可開交,希望從俘虜中挑出身強體壯,善於騎射之人,補充燕國各類騎兵軍團。

燕國止步停戰,許多人,不瞭解燕國實情,只覺得燕國在震懾宋國,坐山觀虎鬥,享受漁翁之利。

豈會清楚林楓心思,攘外必先安內,特別像燕國這種依靠武力征伐,掠奪他國土地,人口,財富,崛起的諸侯國。

沒有良好根基,沒有消化佔領的土地,更沒有引得各國百姓支持,脆弱的像張白紙,任何意外,都有可能讓紙張破裂。

不是有那麼一句話嗎,合抱之木,生於毫末,九層之臺,起於累土,第一步很重要,當前,燕國跨出第一步,接下來每一步都要穩紮穩打,決不可變成浮寄孤懸。

所以,目前全部努力,只爲將來做到厚積薄發,氣貫長虹。

幾乎相同時間內,林楓要準備籌備封賞之事,將軍百戰死,壯士十年歸,率軍征戰,固然有保家衛國念頭,然而,這些戰百戰之將,難道沒有丁點私慾,不爲名利,不爲財富,不爲地位嗎?

不可能,在林楓看來無欲則剛,在有血有肉的人身上,根本不可實現。

所以,此次不禁要封賞,還要大肆封賞,不敢說填平衆人慾望的溝壑,也要滿足他們的對名利,錢財,榮譽的渴望。

從而死心塌地爲燕國賣命,成爲他手底下忠誠勇敢的戰將。

待從晉陽城遷移而來的官員,漸漸處理完手中事務,林楓選擇朝中重臣,形成林梟,柳玄遠,文季師,司徒,柳乘風,楚夫晏,簡玉彥七人爲首的評審機構。

希望從軍中將領中,選出兵馬大元帥,三公將軍,及各路大將軍,及四徵將軍,四鎮將軍,四安將軍,四平將軍等等。

另外根據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對朝中文武百官,皇親國戚進行封賞,讓多年來爲燕國效力的文臣武將,享受應有榮譽。

然而,對待林梟,文季師等人而言,要在猛將如雲的燕國,對各位將領進行公平的封賞,卻是非常困難的事情。

無奈之中,作爲兵部尚書,文季師制定了嚴格賽選條件,希望力爭做到公平,依照各位將領軍事作戰能力,數年來對燕國貢獻,是否得到百姓認可,及皇帝喜好做出選擇。

按照這些條件賽選,幾天時間內,文季師等人,進行大量賽選,幾乎確定下來初步排名,但是,在個別人選上面,依然有嚴重分歧產

連日來,文季師,司徒,林梟多次討論,漸漸變成爭論,衆人僵持不下,唯有把事情交給林楓抉擇。

七人爭論,無非在確定張羽,侯銘封,馮石虎,趙鴻儒四人,何人爲首,何人軍功多。

問題傳到林楓耳中,衆人在暖閣中商討。

衆人之爭,實則乃文季師,柳玄遠父子,與司徒,楚夫晏,簡玉彥之爭,歸根結底,燕國人與非燕國人之爭。

長期來,林楓親自帶兵征戰在外,朝政幾乎多由六部處理,起初大家一團和氣,漸漸隨着在日常處理政務時,發生的磕磕碰碰爭奪,六部之中,漸漸形成兩大團體。

文人相輕,燕國朝中官員又來自各個諸侯國,隨着矛盾擴大,變成抱團取暖的現象,從而形成燕國人與非燕國人兩個利益團體。

六部之中,燕國人包括兵部尚書文季師,刑部尚書柳乘風,禮部尚書李孟昶,及戶部尚書餘澤瓊,非燕國人,則包括吏部尚書司徒,及工部尚書簡玉彥。

看似非燕國人在爭鋒中處於弱勢,然而,司徒把持朝政,楚夫晏懂得兵事,雖非六部尚書之一,同樣有舉足輕重地位。

當前雙方在朝中勢力幾乎旗鼓相當,可柳玄遠的存在,不禁打破雙方格局平衡,更讓這場文官之爭,牽扯到武將身上。

所以,這次評選何人爲燕國軍中翹楚,兵馬大元帥時,兩派又發生爭端。

然而,大燕軍隊多招募與流民,或招降各國俘虜,真正隸屬燕國舊地的將領極少,單單蒼巖山八將中,唯有趙鴻儒乃燕國舊人,其餘之人,皆各諸侯國逃難的難民。

加之,不管馮異,李霖,拓跋羽,令狐藏等人皆來自異國,所以,不管文季師,或柳玄遠,均想扶持趙鴻儒成爲軍中翹楚。

況且,趙鴻儒多年來戰功,不亞於張羽,侯銘封,馮石虎等人,稍稍活動,有資格成爲燕軍中翹楚。

這種地域團體利益之爭,林楓並不清楚,至少對方把問題送到他面前時,依然有點不瞭解實情。

聽過雙方推選將領後,僅僅淡淡的問道:“大家各有推薦人選,想必有自己推薦理由,大家不妨直說。”

六部之中,除了戶部尚書餘澤瓊不參與派系之爭外,餘下之人,皆有涉及。

當前燕國本土將領示弱,禮部尚書李孟昶首先站出來道:“啓奏皇上,兵馬大元帥乃最高軍職,總領軍政,掌征伐,必須選擇德才兼備,能文能武之人,趙鴻儒將軍乃軍中少有文武兼備的將領,乃不二人選!”

說起來,除了李霖,馮異兩人,趙鴻儒確實爲軍中文武兼備的將領,這一點,不管侯銘封,張羽,馮石虎,都非常羨慕。

林楓聞言,來不及言語,楚夫晏站出來道:“皇上,李大人言語太過片面,將軍主戰,趙將軍雖文武兼備,然而,戰事牽一髮而動全身,非行事果斷之人,有將相之才之人,難以堪當大任,再者,燕軍多爲騎兵,趙將軍統領步兵,若任兵馬大元帥,恐怕軍中不服,皇上三思!”

“平定北方,需要大量騎兵,然戰事轉移南方,騎兵將極少能發揮出優勢,步兵自會佔據上風,趙將軍擔任兵馬元帥,反而顯得皇上重視南方,待將來訓練出步兵,更能彰顯皇上遠見。”李孟昶毫不猶豫反擊。

“李大人,當年皇上求賢若渴,頒佈求賢令,召集諸侯國士子,武人進入燕國,大家齊心協力,才造就燕國今日盛世,當今,軍中將領來自各諸侯國,爲報答皇上知遇之恩,在戰場拼命殺敵,爲燕國打下鐵桶江山,享受封賞,乃理所應當之事,你提出朝堂將來訓練步兵,而忽視騎兵戰功,是不是有卸磨殺驢之嫌,所謂皇上富有遠見,實則會把皇上推向不仁不義之地,葬送燕國大好局勢。”楚夫晏捲起朝服衣袖,氣勢洶洶,一副拼命態勢,語氣剛毅,卻含有幾分悲哀。

儘管文季師,司徒等人尚未表態,然而,李孟昶與楚夫晏兩人言語態度,依然讓林楓嗅到不同以往的味道。

自古封賞,就包含許多利益瓜葛,李楚兩人爭吵,爭奪利益,無可厚非,然而,李孟昶語言中,提出求賢令,卸磨殺驢等字眼,使得林楓聯想到其他事情。

至於趙鴻儒,與侯銘封,張羽,馮石虎,林楓心中自有杆稱。

他很清楚,四人皆爲蒼巖山舊將,全是隨着燕國崛起而成長的將領,對燕國攻城掠地有重大貢獻。而且戰功卓著,軍事指揮能力出衆。

拋開侯銘封與自己關係,軍功成爲決定何人爲兵馬大元帥的主要因素。

蒼巖山練兵後,張羽橫掃晉西時,馮石虎駐守壺關,趙鴻儒,侯銘封,在南方奪取邙山平原,後來同時參與對戎族反擊之戰。

接下來,張羽,侯銘封深入草原,張羽在南面重創塔拉,致使東胡分裂,侯銘封在北方,橫掃東胡各部落,甚至與林楓奪取渾河三郡。

之後,全部參與晉國之戰,張羽侯銘封阻擊王綸玥軍團,趙鴻儒,馮石虎攻陷了晉南大部分地區,又有平定了晉東北辰鉞自立。

樑國之戰,又同時重創馮異軍團,攻佔馬武軍團。

趙國之戰,張羽,侯銘封對抗李牧軍團,馮石虎趙鴻儒橫掃各郡。

塞外之戰,侯銘封與趙鴻儒,更是表現出色,縱然後來五大軍團聯合夾擊塞外騎兵,兩人先前率軍在雲霞山駐守,功不可沒。

若不詳細推算,四人軍功幾乎旗鼓相當,然而,從當時對燕國貢獻而言,依舊不相上下,最重要分水嶺,變成殲滅草原各部落之戰。

侯銘封與趙鴻儒苦守雲霞山,重創塞外聯軍,單憑此戰軍功而言,侯銘封稍稍勝出一籌,不但多次主動重創聯軍,相反,多次配合趙鴻儒,阻擊攻山的聯軍,確保雲霞山無礙。

掃了眼在坐幾人,林楓問道:“究竟怎麼回事?爲何問題集中在趙鴻儒身上,封賞之事與求賢令又有什麼干係?”

第1285章 金鑾殿拔劍第251章 霸道帝王第113章 良辰美景第872章 都別動,讓楚帝殺了朕第969章 宋賊,休想再逃第754章 強勢碾壓第1204章 魚鱉博弈,坐地論道第952章 重創敵軍,羞辱敵將第20章 瞞天過海第1386章 趙鴻儒封王第506章 李牧猜測第964章 倒行逆施,天降鬼火,第365章 王綸玥之殤中第1274章 墨城商閥第1078章 誘敵,攻城,殺他個天昏地暗第582章 不可思議的反應第670章 烈火紛飛第244章 女大不中留第214章 閱兵開始第1155章 長江天險,擋不住燕軍南征之心第1264章 打草驚蛇第636章 拖字訣第503章 苟利天下生死以第368章 侯銘封勸降中第1405章 燕軍敬重熊戰第271章 事與願違第1211章 蠻族部落傳來噩耗第1259章 一筆巨大財富第415章 生擒馮異第789章 柳乘風之死第662章 蘇氏危機第867章 江心殺戮第1021章 漫天火海第685章 微妙氣氛第460章 大獲全勝第974章 帝位之爭,咎由自取第950章 全面退守,等待援軍第1162章 下馬威?作繭自縛!第1328章 納文臣,奪兵權第915章 得勢狸貓兇如虎第1255章 血肉之軀築成牆(第一更)第660章 貴妃醉酒第1230章 前往江南的捷徑第125章 計劃實施中第862章 帝王之怒第944章 死守墨城,苦戰不休第1417章 他有病,他怕啥第191章 燕國的報復上第1361章 真正的天子禁軍第342章 殺雞儆猴上第64章 年關前夕中第917章 戲弄公主第435章 曹阿蠻出手第1252章 水無常勢 兵無常形第822章 宋軍大捷第711章 劍拔弩張,爭鋒相對(第一更)第743章 大軍壓境第501章 遊說百姓上第742章 不畏生死,玄甲兵第259章 計策百出第545章 心有餘悸第617章 鳴金收兵第157章 思念成疾第791章 謀反者,滅九族第809章 熊武反撲第355章 回見來使上第673章 殺叛軍,擒韓琦,護盟主第690章 不滅鄭,不歸朝第1023章 孤軍奮戰第384章 林楓的野望第136章 心存顧慮第76章 段二小姐第1008章 走投無路,主動投降第265章 臨陣點將第487章 夫唱婦隨第489章 博爾赤的哀傷第380章 抽絲剝繭下第239章 八國會盟中第154章 納降中第604章 動手動腳(第二更)第118章 經略北方第363章 剷除殘餘下第631章 分而治之第369章 侯銘封勸降下第887章 處心積慮第1386章 趙鴻儒封王第317章 入五馬城第194章 晉陽城大火第864章 金蠶脫殼第528章 意外消息第643章 盛典前夕第509章 不寒而慄第726章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第657章 從零開始第1216章 勇闖樑家軍兵營第736章 戰前氣氛(四千字大章)第648章 斷臂自救第521章 異樣懲罰第877章 陳兵江北,南方驚慌!第695章 不屈的是意志(第四更)
第1285章 金鑾殿拔劍第251章 霸道帝王第113章 良辰美景第872章 都別動,讓楚帝殺了朕第969章 宋賊,休想再逃第754章 強勢碾壓第1204章 魚鱉博弈,坐地論道第952章 重創敵軍,羞辱敵將第20章 瞞天過海第1386章 趙鴻儒封王第506章 李牧猜測第964章 倒行逆施,天降鬼火,第365章 王綸玥之殤中第1274章 墨城商閥第1078章 誘敵,攻城,殺他個天昏地暗第582章 不可思議的反應第670章 烈火紛飛第244章 女大不中留第214章 閱兵開始第1155章 長江天險,擋不住燕軍南征之心第1264章 打草驚蛇第636章 拖字訣第503章 苟利天下生死以第368章 侯銘封勸降中第1405章 燕軍敬重熊戰第271章 事與願違第1211章 蠻族部落傳來噩耗第1259章 一筆巨大財富第415章 生擒馮異第789章 柳乘風之死第662章 蘇氏危機第867章 江心殺戮第1021章 漫天火海第685章 微妙氣氛第460章 大獲全勝第974章 帝位之爭,咎由自取第950章 全面退守,等待援軍第1162章 下馬威?作繭自縛!第1328章 納文臣,奪兵權第915章 得勢狸貓兇如虎第1255章 血肉之軀築成牆(第一更)第660章 貴妃醉酒第1230章 前往江南的捷徑第125章 計劃實施中第862章 帝王之怒第944章 死守墨城,苦戰不休第1417章 他有病,他怕啥第191章 燕國的報復上第1361章 真正的天子禁軍第342章 殺雞儆猴上第64章 年關前夕中第917章 戲弄公主第435章 曹阿蠻出手第1252章 水無常勢 兵無常形第822章 宋軍大捷第711章 劍拔弩張,爭鋒相對(第一更)第743章 大軍壓境第501章 遊說百姓上第742章 不畏生死,玄甲兵第259章 計策百出第545章 心有餘悸第617章 鳴金收兵第157章 思念成疾第791章 謀反者,滅九族第809章 熊武反撲第355章 回見來使上第673章 殺叛軍,擒韓琦,護盟主第690章 不滅鄭,不歸朝第1023章 孤軍奮戰第384章 林楓的野望第136章 心存顧慮第76章 段二小姐第1008章 走投無路,主動投降第265章 臨陣點將第487章 夫唱婦隨第489章 博爾赤的哀傷第380章 抽絲剝繭下第239章 八國會盟中第154章 納降中第604章 動手動腳(第二更)第118章 經略北方第363章 剷除殘餘下第631章 分而治之第369章 侯銘封勸降下第887章 處心積慮第1386章 趙鴻儒封王第317章 入五馬城第194章 晉陽城大火第864章 金蠶脫殼第528章 意外消息第643章 盛典前夕第509章 不寒而慄第726章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第657章 從零開始第1216章 勇闖樑家軍兵營第736章 戰前氣氛(四千字大章)第648章 斷臂自救第521章 異樣懲罰第877章 陳兵江北,南方驚慌!第695章 不屈的是意志(第四更)